第二十二篇 清之拟晋唐小说及其支流

字数:4473

唐人小说单本,至明什九散亡;宋修《太平广记》成,又置不颁布,绝少流传,故后来偶见其本,仿以为文,世人辄大耸异,以为奇绝矣。明初,有钱唐瞿佑字宗吉,有诗名,又作小说曰《剪灯新话》,文题意境,并抚唐人,而文笔殊冗弱不相副,然以粉饰闺情,拈掇艳语,故特为时流所喜,仿效者纷起,至于禁止,其风始衰。迨嘉靖间,唐人小说乃复出,书估往往刺取《太平广记》中文;杂以他书,刻为丛集,真伪错杂,而颇盛行。文人虽素与小说无缘者,亦每为异人侠客童奴以至虎狗虫蚁作传,置之集中。盖传奇风韵,明末实弥漫天下,至易代不改也。

而专集之最有名者为蒲松龄之《聊斋志异》。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山东淄川人,幼有轶才,老而不达,以诸生授徒于家,至康熙辛卯

始成岁贡生 《聊斋志异》序跋 ,越四年遂卒,年八十六 一六三〇——一七一五 ,

所著有《文集》四卷,《诗集》六卷,《聊斋志异》八卷 文集附录张元撰墓

表 ,及《省身录》、《怀刑录》、《历字文》、《日用俗字》、《农桑

经》等 李桓《耆献类征》四百三十一 。其《志异》或析为十六卷,凡四百三十一篇,年五十始写定,自有题辞,言“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同黄州,喜人谈鬼,闲则命笔,因以成编。久之,四方同人又以邮筒相寄,因而物以好聚,所积益夥”。是其储蓄收罗者久矣。然书中事迹,亦颇有从唐人传奇转化而出者 如《风阳士人》、《续黄粱》等 ,此不自白,殆抚古而又讳之也。至谓作者搜采异闻,乃设烟茗于门前,邀田夫野老,强之谈说以为粉本,则不过委巷之谈而已。

《聊斋志异》虽亦如当时同类之书,不外记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然描写委曲,叙次井然,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变幻之状,如在目前;又或易调改弦,别叙畸人异行,出于幻域,顿入人间;偶述琐闻,亦多简

洁,故读者耳目,为之一新。又相传渔洋山人 王士祯 激赏其书,欲市之而不得,故声名益振,竞相传钞。然终著者之世,竟未刻,至乾隆末始刊于严州;后但明伦、吕湛恩皆有注。

明末志怪群书,大抵简略,又多荒怪,诞而不情,《聊斋志异》独于详尽之外,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而又偶见鹘突,知复非人。如《狐谐》言博兴万福于济南娶狐女,而女雅善谈谐,倾倒一坐,后忽别去,悉如常人;《黄英》记马子才得陶氏黄英为妇,实乃菊精,居积取盈,与人无异,然其弟醉倒,忽化菊花,则变怪即骤现也。

……一日,置酒高会,万居主人位,孙与二客分左右座,

下设一榻屈狐。狐辞不善酒,咸请坐谈,许之。酒数行,众掷

骰为瓜蔓之令;客值瓜色,会当饮,戏以觥移上座曰:“狐娘

子大清醒,暂借一觞。”狐笑曰:“我故不饮,愿陈一典以佐诸

公饮。”……客皆言曰:“骂人者当罚。”狐笑曰:“我骂狐何

如?”众曰:“可。”于是倾耳共听。狐曰:“昔一大臣,出使红

毛国,著狐腋冠见国王,国王视而异之,问:‘何皮毛,温厚

乃尔?’大臣以‘狐’对。王言:‘此物生平未尝得闻。狐字字画

何等?’使臣书空而奏曰:‘右边是一大瓜,左边是一小

犬。’”主客又复哄堂。……居数月,与万偕归。……逾年,万

复事于济,狐又与俱。忽有数人来,狐从与语,备极寒暄;乃

语万曰:“我本陕中人,与君有夙因,遂从尔许时,今我兄弟

至,将从以归,不能周事。”留之,不可,竟去。 卷五 

……陶饮素豪,从不见其沉醉,有友人曾生,量亦无对,

适过马,马使与陶较饮,二人……自辰以讫四漏,计各尽百

壶,曾烂醉如泥,沉睡坐间,陶起归寝,出门践菊畦,玉山倾

倒,委衣于侧,即地化为菊:高如人,花十余朵皆大于拳。马

骇绝,告黄英;英急往,拔置地上,曰:“胡醉至此?”覆以

衣,要马俱去,戒勿视。既明而往,则陶卧畦边,马乃悟姊弟

菊精也,益爱敬之。而陶自露迹,饮益放,……值花朝,曾来

造访,以两仆舁药浸白酒一坛,约与共尽。……曾醉已惫,诸

仆负之去。陶卧地又化为菊;马见惯不惊,如法拔之,守其旁

以观其变,久之,叶益憔悴,大惧,始告黄英。英闻,骇

曰:“杀吾弟矣!”奔视之,根株已枯;痛绝,掐其梗埋盆中,

携入闺中,日灌溉之。马悔恨欲绝,甚恶曾。越数日,闻曾已

醉死矣,盆中花渐萌,九月,既开,短干粉朵,嗅之有酒香,

名之“醉陶”,浇以酒则茂。……黄英终老,亦无他异。 卷四 

又其叙人间事,亦尚不过为形容,致失常度,如《马介甫》一篇述杨氏有悍妇,虐遇其翁,又慢客,而兄弟祗畏,至对客皆失措云:

……约半载,马忽携僮仆过杨,直杨翁在门外曝阳扪虱,

疑为佣仆,通姓氏使达主人;翁被絮去,或告马:“此即其翁

也。”马方惊讶,杨兄弟岸帻出迎,登堂一揖,便请朝父,万

石辞以偶恙,捉坐笑语,不觉向夕。万石屡言具食,而终不见

至,兄弟迭互出入,始有瘦奴持壶酒来,俄顷引尽,坐伺良

久,万石频起催呼,额颊间热汗蒸腾。俄瘦奴以馔具出,脱粟

失饪,殊不甘旨。食已,万石草草便去;万钟襆被来伴客寝。

…… 卷十 

至于每卷之末,常缀小文,则缘事极简短,不合于传奇之笔,故数行即尽,与六朝之志怪近矣。又有《聊斋志异拾遗》一卷二十七篇,出后人掇拾;而其中殊无佳构,疑本作者所自删弃,或他人拟作之。

乾隆末,钱唐袁枚撰《新齐谐》二十四卷,续十卷,初名《子不语》,后见元人说部有同名者,乃改今称;序云“妄言妄听,记而存之,非有所感也”,其文屏去雕饰,反近自然,然过于率意,亦多芜秽,自题“戏编”,得其实矣。若纯法《聊斋》者,时则有吴门沈起凤作

《谐铎》十卷 乾隆五十六年序 ,而意过俳,文亦纤仄;满洲和邦额作《夜

谭随录》十二卷 亦五十六年序 ,颇借材他书 如《佟角》、《夜星子》、《疡医》皆

本《新齐谐》 ,不尽己出,词气亦时失之粗暴,然记朔方景物及市井情形

者特可观。他如长白浩歌子之《萤窗异草》三编十二卷 似乾隆中作,别有四

编四卷,乃书估伪造 ,海昌管世灏之《影谈》四卷 嘉庆六年序 ,平湖冯起凤之

《昔柳摭谈》八卷 嘉庆中作 ,近至金匮邹弢之《浇愁集》八卷 光绪三年序 ,皆志异,亦俱不脱《聊斋》窠臼。惟黍餘裔孙《六合内外琐言》二

十卷 似嘉庆初作 一名《璅蛣杂记》者,故作奇崛奥衍之辞,伏藏讽喻,其

体式为在先作家所未尝试,而意浅薄;据金武祥 《江阴艺文志》下 说,则江阴屠绅字贤书之所作也。绅又有《鹗亭诗话》一卷,文词较简,亦不尽记异闻,然审其风格,实亦此类。

《聊斋志异》风行逾百年,摹仿赞颂者众,顾至纪昀而有微辞。盛

时彦 《姑妄听之》跋 述其语曰:“《聊斋志异》盛行一时,然才子之笔,非著书者之笔也。虞初以下天宝以上古书多佚矣;其可见完帙者,刘敬叔《异苑》陶潜《续搜神记》,小说类也,《飞燕外传》、《会真记》,传记类也。《太平广记》事以类聚,故可并收;今一书而兼二体,所未解也。小说既述见闻,即属叙事,不比戏场关目,随意装点;……今燕昵之词,媟狎之态,细微曲折,摹绘如生,使出自言,似无此理,使出作者代言,则何从而闻见之,又所未解也。”盖即訾其有唐人传奇之详,又杂以六朝志怪者之简,既非自叙之文,而尽描写之致而已。昀字晓岚,直隶献县人;父容舒,官姚安知府。昀少即颖异,年二十四领顺天乡试解额,然三十一始成进士,由编修官至侍读学士,坐泄机事谪戍乌鲁木齐,越三年召还,授编修,又三年擢侍读,总纂四库全书,绾书局者十三年,一生精力悉注于《四库提要》及《目录》中,故他撰著甚少。后累迁至礼部尚书,充经筵讲官,自是又为总宪者五,长礼部者三 

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二十 。乾隆五十四年,以编排秘籍至热河,“时校理久竟,特督视官吏题签庋架而已,昼长无事”,乃追录见闻,作稗说六卷,曰《滦阳消夏录》。越二年,作《如是我闻》,次年又作《槐西杂志》,次年又作《姑妄听之》,皆四卷;嘉庆三年夏复至热河,又成《滦阳续录》六卷,时年已七十五。后二年,其门人盛时彦合刊之,名

《阅微草堂笔记五种》 本书 。十年正月,复调礼部,拜协办大学士,加

太子少保,管国子监事;二月十四日卒于位,年八十二 一七二四—— 一八〇五 ,谥“文达” 《事略》 。

《阅微草堂笔记》虽“聊以遣日”之书,而立法甚严,举其体要,则在尚质黜华,追踪晋宋;自序云“缅昔作者如王仲任应仲远引经据古,博辨宏通,陶渊明、刘敬叔、刘义庆简淡数言,自然妙远,诚不敢妄拟前修,然大旨期不乖于风教”者,即此之谓。其轨范如是,故与《聊斋》之取法传奇者途径自殊,然较以晋、宋人书,则《阅微》又过偏于论议。盖不安于仅为小说,更欲有益人心,即与晋、宋志怪精神,自然违隔;且末流加厉,易堕为报应因果之谈也。

惟纪昀本长文笔,多见秘书,又襟怀夷旷,故凡测鬼神之情状,发人间之幽微,托狐鬼以抒己见者,隽思妙语,时足解颐;间杂考辨,亦有灼见。叙述复雍容淡雅,天趣盎然,故后来无人能夺其席,固非仅借位高望重以传者矣。今举其较简者三则于下:

刘乙斋廷尉为御史时,尝租西河沿一宅,每夜有数人击

柝,声琅琅彻晓,……视之则无形,聒耳至不得片刻睡。乙斋

故强项,乃自撰一文,指陈其罪,大书粘壁以驱之,是夕遂

寂。乙斋自诧不减昌黎之驱鳄也。余谓:“君文章道德,似尚

未敌昌黎,然性刚气盛,平生尚不作暖昧事,故敢悍然不畏

鬼;又拮据迁此宅,力竭不能再徙,计无复之,惟有与鬼以死

相持:此在君为‘困兽犹斗’,在鬼为‘穷寇勿追’耳。”……乙斋

笑击余背曰:“魏收轻薄哉!然君知我者。” 《滦阳消夏录》六 

田白岩言:“尝与诸友扶乩,其仙自称真山民,宋末隐君

子也,倡和方洽,外报某客某客来,乩忽不动。他日复降,众

叩昨遽去之故,乩判曰:‘此二君者,其一世故太深,酬酢太

熟,相见必有谀词数百句,云水散人拙于应对,不如避之为

佳;其一心思太密,礼数太明,其与人语,恒字字推敲,责备

无已,闲云野鹤岂能耐此苛求,故逋逃尤恐不速耳。’”后先姚

安公闻之曰:“此仙究狷介之士,器量未宏。” 《槐西杂志》一 。

李义山诗“空闻子夜鬼悲歌”,用晋时鬼歌《子夜》事也;

李昌谷诗“秋坟鬼唱鲍家诗”,则以鲍参军有《蒿里行》,幻窅

其词耳。然世间固往往有是事。田香沁言:“尝读书别业,一

夕风静月明,闻有度昆曲者,亮折清圆,凄心动魄,谛审之,

乃《牡丹亭》《叫画》一出也。忘其所以,倾听至终。忽省墙

外皆断港荒陂,人迹罕至,此曲自何而来?开户视之,惟芦荻

瑟瑟而已。” 《姑妄听之》三 

昀又“天性孤直,不喜以心性空谈,标榜门户” 盛序语 ,其处事贵宽,论人欲恕,故于宋儒之苛察,特有违言,书中有触即发,与见于《四库总目提要》中者正等。且于不情之论,世间习而不察者,亦每设疑难,揭其拘迂,此先后诸作家所未有者也,而世人不喻,哓哓然竞以劝惩之佳作誉之。

吴惠叔言:“医者某生素谨厚,一夜,有老媪持金钏一双

就买堕胎药,医者大骇,峻拒之;次夕,又添持珠花两枝来,

医者益骇,力挥去。越半载余,忽梦为冥司所拘,言有诉其杀人者。至,则一披发女予,项勒红巾,泣陈乞药不与状。医者曰:‘药以活人,岂敢杀人以渔利。汝自以奸败,于我何尤!’女子曰:‘我乞药时,孕未成形,倘得堕之,我可不死:是破一无知之血块,而全一待尽之命也。既不得药,不能不产,以致子遭扼杀,受诸痛苦,我亦见逼而就缢:是汝欲全一命,反戕两命矣。罪不归汝,反谁归乎?’冥官喟然曰:‘汝之所言,酌乎事势;彼之所执者则理也。宋以来固执一理而不揆事势之利害者,独此人也哉?汝且休矣!’拊几有声,医者悚

然而寤。” 《如是我闻》三 

东光有王莽河,即胡苏河也,旱则涸,水则涨,每病涉焉。外舅马公周言:“雍正末有丐妇一手抱儿一手扶病姑涉此水,至中流,姑蹶而仆,妇弃儿于水,努力负姑出。姑大诟曰:‘我七十老妪,死何害?张氏数世待此儿延香火,尔胡弃儿以拯我?斩祖宗之祀者,尔也!’妇泣不敢语,长跪而已。越两日,姑竟以哭孙不食死;妇呜咽不成声,痴坐数日,亦立槁。……有著论者,谓儿与姑较则姑重,姑与祖宗较则祖宗重。使妇或有夫,或尚有兄弟,则弃儿是;既两世穷嫠,止一线之孤子,则姑所责者是:妇虽死,有余悔焉。姚安公曰:‘讲学家责人无已时。夫急流汹涌,少纵即逝,此岂能深思长计时哉?势不两全,弃儿救姑,此天理之正而人心之所安也。使姑死而儿存,……不又有责以爱儿弃姑者耶?且儿方提抱,育不育未可知,使姑死而儿又不育,悔更何如耶?此妇所为,超出恒情已万万,不幸而其姑自殒,以死殉之,亦可哀矣。犹沾沾焉而动其喙,以为精义之学,毋乃白骨衔冤,黄泉赉恨乎?孙复作《春秋尊王发微》,二百四十年内有贬无褒;胡致堂作《读史管见》,三代以下无完人,辨则辨矣,非吾之

所欲闻也。’” 《槐西杂志》二 

《滦阳消夏录》方脱稿,即为书肆刊行,旋与《聊斋志异》峙立,《如是我闻》等继之,行益广。其影响所及,则使文人拟作,虽尚有《聊斋》遗风,而摹绘之笔顿减,终乃类于宋、明人谈异之书。如同时

之临川乐钧《耳食录》十二卷 乾隆五十七年序 《二录》八卷 五十九年序 ,后

出之海昌许秋垞《闻见异辞》二卷 道光二十六年序 ,武进汤用中《翼稗

编》八卷 二十八年序 等,皆其类也。迨长洲王韬作《遁窟谰言》 同治元年成 

《淞隐漫录》 光绪初成 《淞滨琐话》 光绪十三年序 各十二卷,天长宣鼎作

《夜雨秋灯录》十六卷 光绪二十一年序 ,其笔致又纯为《聊斋》者流,一时传布颇广远,然所记载,则已狐鬼渐稀,而烟花粉黛之事盛矣。

体式较近于纪氏五书者,有云间许元仲《三异笔谈》四卷 道光七年

序 ,德清俞鸿渐《印雪轩随笔》四卷 道光二十五年序 ,后者甚推《阅

微》,而云“微嫌其中排击宋儒语过多” 卷二 ,则旨趣实异。光绪中,德清俞樾作《右台仙馆笔记》十六卷,止述异闻,不涉因果;又有羊朱翁 

亦俞樾 作《耳邮》四卷,自署“戏编”,序谓“用意措辞,亦似有善恶报应之说,实则聊以遣日,非敢云意在劝惩”。颇似以《新齐谐》为法,而记叙简雅,乃类《阅微》,但内容殊异,鬼事不过什一而已。他如江阴

金捧阊之《客窗偶笔》四卷 嘉庆元年序 ,福州梁恭辰之《池上草堂笔记》

二十四卷 道光二十八年序 ,桐城许奉恩之《里乘》十卷 似亦道光中作 ,亦记异事,貌如志怪者流,而盛陈祸福,专主劝惩,已不足以称小说。


第二十一篇 明之拟宋市人小说及后来选本第二十三篇 清之讽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