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字数:30954

[1] 此信原无标点。

蒋抑卮(1876—1940),名鸿林,字一枝,又作抑卮,浙江杭州人。1902年10月赴日留学,1904年回国。曾参加创办浙江兴业银行并经营广昌隆绸缎号。1909年1月再次去东京治耳疾。和鲁迅交往较密,曾资助印行《域外小说集》。

[2] 江户 日本东京的旧称。鲁迅于1902年4月至1904年4月在东京弘文学院学习。

[3] 察入 日语:明察。

[4] 仙台 日本本州岛东北部的城市,宫城县首府。鲁迅于1904年9月至1906年3月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

[5] 任克任(1876—1909) 名允,字克任,浙江杭州人。1902年自费留学日本,次年考入东京高等工业学校。1904年因病归国,秋后以官费至日本复学,1908年毕业,次年病逝于日本。

[6] 《黑奴吁天录》 今译《汤姆叔叔的小屋》,长篇小说,美国女作家斯陀(H.B.Stowe,1811—1896)著,林纾译。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武林(杭州)魏易刻版印行。

[7] 《释人》 清代孙星衍撰,是考释“人”字及人体各部位古汉语称谓的论文,见于孙著《问字堂集》卷二。

[8] 素民 汪希(1873—?),字素民,又作叔明,浙江杭州人,《杭州白话报》创始人之一。1902年自费留学日本,不久回国。1904年秋又以浙江绅士资格选送日本习政法。

[9] 阿利安人 通译雅利安人。欧洲十九世纪文献中对印欧语系各民族的一种不科学的总称。后来的种族主义者便妄称雅利安人为“高贵人种”。此处代指当时自视“高贵”的某些日本学生。

[10] 震旦 古代印度人对中国的称呼。

[11] “黄帝之灵或当不馁” 黄帝,即轩辕氏,我国传说中的上古帝王,中华民族的始祖。不馁,不饿;这里指祭祀不绝。典出《左传》宣公四年。

[12] 下宿 日语:公寓。鲁迅初到仙台时,曾住宫城监狱附近一家兼为犯人包饭的客店,房主为佐藤喜东治。

[13] 东樱馆 鲁迅在弘文学院学习时住过的公寓。

[14] 円 日本货币单位:圆。

[15] 土樋町 仙台街道名。町,日语中指街、巷、里弄。

[16] 乌托邦 拉丁文Utopia的音译。源于英国汤姆士·莫尔在1516年所作的小说《乌托邦》。书中所描写的称作“乌托邦”的社会组织,寄托着作者空想社会主义的理想。由此“乌托邦”就成了“空想”的同义语。

[17] 华严界 中国佛教华严宗宣传的一种至高完美的境界。

[18] 组织 指组织学,即显微解剖学。

[19] 独乙 日语:德意志。此处指德语。

[20] 腊丁 通译拉丁。此处指拉丁语。

[21] 時計 日语:钟、表。此处指怀表。

[22] 公历为10月8日。

[23] 陆前国 日本旧地名,今宫城县一带。国,日本古代行政区划名称。

[24] 番地 日语,指门牌号。宫川方,宫川信哉住宅。门牌号应为一五八番地。鲁迅在仙台时的第二处住所,由原租住的片平丁五十二番地佐藤喜东宅移居此处。

[25] 《物理新诠》 此书译稿尚未发现。

[26] 此信原无标点。

许寿裳(1883—1948) 字季黻,又作季茀、季巿,浙江绍兴人,教育家。鲁迅在东京弘文学院的同学,曾任《浙江潮》编辑。回国后在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教育部、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广州中山大学与鲁迅同事多年,结有深厚友谊。后任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秘书长、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院长等职。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台湾省立编译馆馆长、台湾大学国文系主任。1948年2月18日深夜被刺杀于台北。著有《亡友鲁迅印象记》、《我所认识的鲁迅》等。

[27] 手毕 即书信。

[28] 协和 张邦华(1873—约1957),字燮和,又作协和,浙江海宁人。鲁迅在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矿务铁路学堂、东京弘文学院的同学。历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教员、北京教育部科长、佥事、视学等,与鲁迅同事多年。

[29] 杜海生(1876—1955) 时任浙江山会初级师范学堂监督兼绍兴府中学堂监督。参看320817②信注〔1〕。府校,指浙江绍兴府中学堂。鲁迅于1910年秋至1911年秋在该校任博物教员,其间又兼任监学。

[30] 天物之学 原意为自然科学,这里指博物学,包括动、植、矿物学及生理卫生。

[31] 指蒋光篯,字介眉,浙江诸暨人。1910年2月任绍兴府中学堂监督。

[32] 范霭农(1883—1912) 名斯年,字爱农,又作霭农,浙江绍兴人。留学日本时和鲁迅相识。回国后在绍兴府中学堂、山会初级师范学堂任职。后落水溺死。鲁迅曾作诗《哀范君三章》(收入《集外集拾遗》)和散文《范爱农》(收入《朝花夕拾》),可参看。

[33] 文漱 袁毓麟(1873—1950),字文薮,又作文漱,浙江钱塘(今属杭州)人。留学日本,与鲁迅相识。

[34] 公历为8月15日。

[35] 起孟 即周作人,参看190419信注〔1〕。当时他在日本立教大学学习,已和羽太信子结婚,鲁迅按月寄与生活费。

[36] 此信原无标点。

[37] 邵明之 即邵文熔。参看271219信注〔1〕。

[38] 蔡 指蔡元康(1879—1921),字谷青,又作国青,浙江绍兴人,蔡元培堂弟。留学日本时和鲁迅相识。曾在杭州浙江兴业银行、中国银行任职。

[39] 译学馆 清末培养外语人员的机构。1902年以同文馆与京师大学堂合并而成。分英、俄、法、德、日五科,五年毕业。

[40] 厥目之坚 厥,石。《荀子·大略》:“和之璧,井里之厥也。”鲁迅书信中常有“眼睛石硬”、“硬眼”、“坚目”的说法,意为有眼无珠,不识好歹,目中无人。

[41] 子英 即陈濬。参看281230信注〔1〕。当时继杜海生之后任绍兴府中学堂监督。

[42] 乃复因考大哄 1910年8月初,杜海生兼任绍兴府中学堂监督,同月下旬,他决定要全体学生重新考试编级,学生遂罢课抗议,并“索费出堂”(《绍兴公报》第六一七号),杜被迫去职。9月,由陈子英继任,11月中旬,学宪命令考试仍须进行,学生乃又罢考,表示反对。

[43] 学宪 指绍兴府的教育主管。旧时朝廷派驻各行省的主管地方官为宪。

[44] Jókai 约卡伊·莫尔(J.Mór,1825—1904),匈牙利作家。曾参加1848年匈牙利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10年周作人用文言翻译他的中篇小说《黄蔷薇》,192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

[45] 荟集古逸书 当时鲁迅已着手《会稽郡故书杂集》、《古小说钩沉》、《岭表录异》等书的纂辑工作。

[46] 公历为11月15日。

[47] 此信原无标点。

[48] 木瓜之役 1909年夏鲁迅自日本回国,经许寿裳推荐任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生理、化学教员。同年冬,该校原任监督沈钧儒去职,清政府改派夏震武继任。夏为封建顽固派,以道学自命,为人木强,人称夏木瓜。他到校后对学校工作百般指摘,并要全体教师以下属见上司的礼仪参见,许寿裳、鲁迅、张宗祥等二十多人乃罢教、辞职,并搬出校外,以示抗议。夏又令学生至礼堂谒见,学生亦愤而罢课,学潮延续两周。夏被迫离职,教师胜利返校,开会庆祝并合影留念,这次事件被称为“木瓜之役”。

[49] 穷奇 我国古代所谓“四凶”(浑沌、穷奇、梼杌、饕餮)之一。《左传》文公十八年:“少皞氏有不才子……天下之民谓之穷奇。”

[50] 一遘于杭 指“木瓜之役”。两遇于越,参看101115信及其注〔7〕。

[51] 周 原指周朝,这里也指周姓。

[52] “挤加纳于清风”等二句,指1903年3、4月间弘文学院的学潮。加纳,即加纳治五郎,时任日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弘文学院创办人。清风,即清风亭,东京地名,当时中国留日学生常借该处集会。三矢,即三矢重松,时任弘文学院教育干事。牛入,即牛込,弘文学院所在地名。

[53] ペスタロツチ 裴斯泰洛齐(J.H.Pestalozzi,1746—1827),瑞士教育家。他主张通过教育改善人民生活,曾创办孤儿院从事贫苦儿童教育,又办学院进行简化教学的实验。

[54] 武林师校 即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建于1908年。武林,杭州的别称。杨星耜(1883—1973),名乃康,字星耜,又作莘耜、莘士,浙江吴兴人。曾留学日本,当时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代理监学,后曾任北洋政府教育部视学等职。

[55] 阿鼻 梵语无间断的意思。这里指阿鼻地狱,又称无间(痛苦无间断)地狱。当时杨莘耜除代理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监学(教务长)外,还在杭州府中学和安定中学兼职,一人任职三所学校,不堪其苦。

[56] 射人 《汉书·五行志第七》:“蜮生南越,……在水旁,能射人,射人有处,甚者至死。”

[57] 苟余情之洵芳 语出屈原《离骚》:“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58] 鱼龙曼衍 古代一种变幻离奇的游戏,《汉书·西域传赞》:“做……漫衍鱼龙、角抵之戏,以观视之。”颜师古注:“漫衍者,即张衡《西京赋》所云‘巨兽百寻,是为漫延’者也。鱼龙者,为舍利之兽,先戏于庭极,毕,乃入殿前激水,化成比目鱼,跳跃嗽水,作雾障日,化成黄龙八丈,出水敖戏于庭,炫曜日光。”

[59] 公历为12月21日。

[60] 此信原无标点。

[61] 滒淖 潮湿泥泞。《淮南子·原道训》:“夫道者,……甚淖而滒,甚纤而微。”

[62] 迷阳 有刺的草。《庄子·人间世》:“迷阳迷阳,无伤吾行。”

[63] 经二大涛 参看101115信注〔7〕。

[64] 奇觚 语出汉代史游《急就章》:“急就奇觚与众异。”

[65] 神赫斯怒 语出《诗经·大雅·皇矣》:“王赫斯怒”。

[66] 无趾之书 指当时“大日本文明协会”出版的某些译著,会员内部分配的非卖品。

[67] 《比较文章史》 即法国洛里埃(F.Loliée)所著《比较文学史》。日译者为户川秋骨,1910年2月大日本文明协会出版。

[68] Mechinicoff之《人性论》 即梅契尼可夫所著《人性论》,日译者为中濑古六郎。梅契尼可夫(И.И.Meчников,1845—1916),俄国生物学家,细菌学家。

[69] 李长吉(790—816) 名贺,字长吉,河南昌谷(今宜阳)人,唐代诗人。著有《昌谷集》。其诗集注本,有宋代吴正子的《笺注评点李长吉歌诗》和清代王琦的《李长吉歌诗汇解》等。

[70] 俅男 一作俅南,指蔡元康。参看101115信注〔3〕。

[71] 奡头 奡、夏两字上部相同,疑指夏震武(1854—1930),字伯定,浙江富阳人,理学家。清同治十三年(1874)进士。1909年任浙江教育会会长,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监督。辛亥革命后在故里灵峰精舍讲学。奡,传说是夏代的人物。《论语·宪问》:“奡盪舟。”据晋代何晏集解:“奡多力,能陆地行舟”。

[72] 以斧斯之之迾 《诗经·陈风·墓门》:“墓门有刺,斧以斯之”。斯,斧劈。迾,同列。

[73] 公历为1911年1月2日。

[74] 此信原无标点。

[75] 观云 蒋智由(1866—1929),字性遂,号观云,浙江诸暨人。清末因从事革命活动而避居日本,后与梁启超组织政闻社,主张君主立宪。

[76] 朱逷先(1879—1944) 名希祖,字逖先,又作逷先、迪先,浙江海盐人,历史学家。日本早稻田大学师范史地科毕业。回国后曾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教员,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等校史学教授。1908年在东京时曾和鲁迅同就章太炎习文字学。

[77] 《小学答问》 章太炎著,一卷。是据《说文解字》解释本字和借字的流变的书。1910年由朱逖先等章门弟子集资刻印,浙江官书局刊行。

[78] 公历为2月6日。

[79] 此信原无标点。

[80] 刘楫先 名川,字楫先,浙江上虞人,曾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教师。当时任绍兴府中学堂数学教师。

[81] 祝颖 字静远,浙江海盐人。沈养之,字浩然,浙江绍兴人。薛丛青,字演表,浙江嵊县人。叶联芳,字识荆,浙江平阳人。他们都毕业于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当时也都在绍兴府中学堂任教员。

[82] 俞乾三(1885—?) 字景贤,浙江萧山人。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毕业,当时任绍兴府中学堂教员。宋琳,参看360201①信注〔1〕。当时任绍兴府中学堂教务兼庶务。

[83] 公历为3月7日。

[84] 此信原无标点。

[85] 质学 即化学。

[86] 《恨赋》 南朝梁江淹作,见于《文选》卷十六。

[87] 法豪 指欧阳法孝(江西等地读孝为豪),江西人,1906年留学日本时曾和鲁迅同住东京伏见馆。

[88] 指越社。1911年春夏间在南社影响下成立,社员数百人,是一个宣传革命的文学团体。鲁迅曾为该社编辑《越社丛刊》第一集,并参与创办《越铎日报》。

[89] 蚊子负山 语出《庄子·秋水》:“是犹使蚊负山、商蚷驰河也,必不胜任矣。”

[90] 公历为4月12日。

[91] 周乔峰(1888—1984) 名建人,字乔峰,鲁迅的三弟,生物学家。当时任绍兴僧立小学堂教师。

[92] 此信原无标点。

[93] 心学 即心理学。当时许寿裳任北京优级师范学堂教育学、心理学教员。

[94] 复试 清末学部规定,各省中学堂应届毕业学生需集中省会举行会考,“由提学使复试定等咨部奏奖”。

[95] 公历为4月20日。

[96] 此信原无标点。

[97] 鲁迅这次去日本系为促周作人夫妇回国。

[98] 丸善 日本东京的一家书店,除发行新书刊外,并代办欧美书刊。

[99] 指章太炎(1869—1936),名炳麟,号太炎,浙江余杭人,清末革命家、学者。著有《章氏丛书》、《章氏丛书续编》等。1908年在东京曾为鲁迅等讲授文字学。

[100] 从横家 战国时,苏秦游说六国合纵抗秦,张仪游说六国连横奉秦。后遂称苏秦、张仪一类说客为纵横家。这里用以指绍兴教育界玩弄权术的人。从,通纵。

[101] 写利 即泻痢。

[102] 公历为7月31日。

[103] ノブ子 信子,指羽太信子(1888—1962),周作人妻。

[104] 原稿由周作人起草,鲁迅逐句修改、圈断,并批有“致报馆文宜圈断”七字。曾刊载于1912年1月19日绍兴《越铎日报》。

张琴孙(1878—1955),名钟源,字琴孙,浙江绍兴人。辛亥革命后任绍兴县议会议长,经手修建成章学校校舍和整修东双桥。

[105] 此信原无标点。

[106] 鲁迅于1916年12月3日返绍兴探亲,七日抵达,次年1月7日返抵北京。

[107] 蔡先生 指蔡元培。参看170125信注〔1〕。1916年11月他从欧洲回国后,曾于26日下午向绍兴各界发表演说,希望能改善交通,注意卫生,举办各种事业等。

[108] 朱渭侠(?—1916) 名宗吕,字渭侠,浙江海宁人。曾留学日本,当时任绍兴浙江第五中学校长。

[109] 未生 龚宝铨(1886—1922),字未生,浙江嘉兴人。章太炎的长婿。在东京曾和鲁迅等同就章太炎学习文字学。辛亥革命后任浙江图书馆馆长。

[110] 《章氏丛书》 收章太炎著作十五种。1919年浙江图书馆刻版刊行。

[111] 榜人 船夫。

[112] 铭伯 许寿昌(1866—1921),字铭伯,浙江绍兴人。许寿裳的长兄。民国成立后任财政部主事,曾和鲁迅同住北京绍兴县馆。

[113] 此信原无标点。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一作鹤庼,号孑民,浙江绍兴人,近代教育家。前清进士,早年与章太炎等组织光复会,后又参加同盟会。曾任北洋政府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国民党政府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1932年底和宋庆龄、杨杏佛等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并任该盟副主席。

[114] 商君 指商契衡(1890—?),字颐芗,浙江嵊县人。鲁迅在绍兴府中学堂任教时的学生,北京大学毕业。当时任北京大学图书馆馆员。

[115] 此信原无标点。

[116] 鲁迅推荐周作人到北京大学任教,蔡元培最初拟聘周作人讲授语言学和美学。

[117] 此信原无标点。

[118] 瘄子 疹子。周作人自5月7日夜出疹子,至6月初始愈。

[119] 此信原无标点。

[120] 牙门 同“衙门”。这里指当时北洋政府教育部。

[121] 江西厅 指江西教育厅。许寿裳于1917年9月至1921年1月任该厅厅长。

[122] 何廉臣(1860—1929) 浙江绍兴人。中医,曾任绍兴医学会会长。

[123] 老虾公 疑指夏曾佑(1865—1924),字遂卿,一作穗卿,浙江杭县(今余杭)人。光绪进士,曾参加清末维新运动。后任北洋政府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司长、京师图书馆馆长。

[124] 寿山 即齐宗颐(1881—1965),字寿山,河北高阳人。曾留学德国。后任北洋政府教育部佥事、视学。

[125] 《新青年》 综合性月刊,“五四”时期倡导新文化运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刊物。1915年9月在上海创刊,由陈独秀主编,第一卷名《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从1918年1月起,李大钊等参加该刊编辑工作。1922年7月休刊。共出九卷,每卷六期。

[126] 独秀 即陈独秀(1879—1942),字仲甫,安徽怀宁人。北京大学教授,《新青年》杂志创办人,“五四”时期提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人物。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任党的总书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推行右倾机会主义路线,使革命遭到失败。之后他成了取消主义者,接受托洛茨基派的观点,成立反党小组织,于1929年11月被开除出党。

[127] 罗遗老 指罗振玉(1866—1940),字叔蕴,号雪堂,浙江上虞人。清末曾任学部参事官等职。辛亥革命后以遗老自居。“九一八”后任伪“满洲国”监察院院长、临时政务督办及满日文化协会常任理事。

[128] 明器 即冥器(陪葬物品)。印,即印玺。罗振玉曾辑有《古明器图录》(四卷)以及印谱《凝清室古官印存》、《隋唐以来官印集存》等。

[129] 孙氏 指孙诒让(1848—1908),字仲容,浙江瑞安人,清末经学家、文字学家。《名原》,二卷,是有关文字起源及其演变的书。

[130] 木丁 即木钉。木板书刻板后,如发现错字,即挖空,打入木钉重刻。如未补刻,印出后即留下黑斑。

[131] 起孟讲义 指周作人当时在北京大学任教时所编的《欧洲文学史》讲义。

[132] 兽道 疑指凌念京,字渭卿,四川宜宾人。1917年12月7日北洋政府教育部命令将他“调部任用派在秘书处办事”。

[133] 吉黑二厅 指吉林、黑龙江两省的教育厅。

[134] 女官公 指傅增湘(1872—1949),字沅叔,四川江安人,藏书家。清末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京师女子师范学堂总理。辛亥革命后曾任议员,1917年12月至1919年5月,任北洋政府教育总长。相传太平天国时有女状元傅善祥任东王(杨秀清)府女官首领,因姓名与傅增湘读音相近,故这里以“女官公”代指傅增湘。

[135] 季上 即许丹(1891—1950),字季上,浙江杭州人。曾任北洋政府教育部主事、视学、编审员,北京大学讲师等职。

[136] 作 指周作人。

[137] 此信原无标点。

[138] 《文牍汇编》 指当时北洋政府教育部编印的《教育部文牍汇编》。

[139] 《时报》 指上海《时报》,1904年4月创刊,1939年9月停刊。这里说的许的“演说”,发表于该报1918年2月23、24日,题为《江西教育厅长在茶话会第二次演词》。

[140] 沪上昏虫捣鬼 1917年10月,俞复、陆费逵等人在上海设盛德坛扶乩,组织“灵学会”,次年1月又创办《灵学杂志》,宣传迷信,反对科学。同年3月1日,上海《时报》刊登了徐班侯被“招魂返里”,经乩示“可摄灵照”的报导,3日,又刊出了徐的所谓“魂灵之摄影”。徐班侯(1845—1917),名定超,浙江永嘉人。清末翰林,辛亥革命后曾任温州军政分府都督,后在教育部任职。因轮船遭劫丧生。

[141] 家叔 指周凤升(1882—1918),又名伯升。1904年江南水师学堂毕业,一直在海军供职,任上尉衔兵轮技正。

[142] 此信原无标点。

[143] 仰东石杀 书信中也作“娘东石杀”,绍兴骂人的话,意同“他妈的”。

[144] 拙作少许 指小说《狂人日记》和新诗《梦》、《爱之神》、《桃花》。

[145] 此信原无标点。

[146] 夫人 指沈慈晖(1882—1918),浙江绍兴人。1909年10月与许寿裳结婚,是许寿裳元配夫人沈淑晖的异母姐妹。

[147] 此信原件以顿号作逗号用。

钱玄同(1887—1939),名夏,字中季,后改名玄同,浙江吴兴人,语言文字学家。留学日本时曾和鲁迅同就章太炎学习文字学。后历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教授。“五四”时期参加新文化运动,为《新青年》编委之一。

[148] 这里所说的“一篇小说”,疑指瑞典斯特林堡(A.Strindberg,1849—1912)所作短篇小说《改革》,周作人的译文后载于《新青年》第五卷第二号(1918年8月)。

[149] 周作人于1918年6月20日至9月10日由北京返绍兴探亲。

[150] 当指《我之节烈观》,后收入《坟》。

[151] 一群坏种要刊丛编 疑指当时刘师培等计划复刊《国粹学报》和《国粹汇编》。此事后未实现,1919年3月他们另创办《国故》月刊,鼓吹“昌明中国固有之学术”,与新文化运动相对抗。

[152] “奉卖过人肉的侦心探龙做祭酒”,意思是指推出刘师培做头目。刘师培(1884—1919),又名光汉,字申叔,江苏仪征人,近代学者。清末曾参加同盟会的活动。1909年为清朝两江总督端方收买,出卖革命党人,辛亥革命后又投靠袁世凯,与杨度、孙毓筠等组织筹安会,为袁世凯称帝效劳。他早年研究六朝文学,因南朝梁文艺理论家刘勰著有《文心雕龙》一书,故鲁迅用“侦心探龙”(暗取“侦探”二字)代指刘师培。祭酒,原为古代祭祀仪式的主持者,汉代以后为学官名。

[153] 袁朝 指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1916)。袁世凯窃居总统职位后即阴谋复辟帝制,为此大搞尊孔祭孔活动。当时鲁迅在教育部任职,曾随同当过祀孔“执事”。

[154] 此信原无标点。

[155] 《最新法令汇编》 指北洋政府教育部编印的《教育法规汇编》。

[156] 雷川 吴震春(1868—1944),字雷川,浙江钱塘(今属杭州)人。清末进士,当时任北洋政府教育部总务司佥事兼文书科长。

[157] 梁启超《新民说》第七节“论进取冒险”中说:“西儒姚哥氏有言:‘妇人弱也,而为母则强。’”按“姚哥”即法国作家雨果,这句话出自他的长篇小说《九三年》。

[158] 《通鉴》 即《资治通鉴》,编年体通史,宋代司马光等撰,二九四卷,又考异、目录各三十卷。

[159] 京师图书分馆 设于北京宣武门外前青厂,1913年6月开馆。

[160] 朱孝荃(?—1924) 名颐锐,湖南衡阳人。当时任北洋政府教育部社会教育司主事兼京师通俗图书馆主任。

[161] 钱稻孙(1887—1966) 字介眉,浙江吴兴人。曾留学日、意,历任北洋政府教育部主事、视学、佥事及京师图书分馆主任等职。抗日战争时期出任日伪控制的北京大学校长等伪职。王丕谟,字仲猷,河北通县(今属北京市)人。曾任北洋政府教育部社会教育司主事及京师通俗图书馆主任、中央公园图书阅览所主任等职。

[162] 通俗图书馆 即京师通俗图书馆,设于北京宣武门内,1913年10月开馆。

[163] 教育博物馆 许寿裳任江西教育厅厅长期间在江西筹设,1918年9月开馆。

[164] 广学会 教会出版机构,清光绪十三年(1887)由英美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在上海创立。编译出版有关历史、地理、理化、伦理、宗教等方面书籍,多为当时学堂所采用。

[165] 覃孝方(1878—?) 名寿堃,字孝方,湖北蒲圻人。清末进士,曾任北洋政府教育部秘书、参事等职。1917年9月任河南教育厅厅长,1918年4月调任陕西教育厅厅长,后未赴任。

[166] X 指吴鼎昌(1884—1950),字达铨,浙江吴兴人。1918年4月继覃寿堃后任河南教育厅厅长。

[167] エバ 日语:夏娃。《旧约·创世记》中上帝创造的第一个女人。此处疑代指夏曾佑。

[168] 牛献周 字正甫,山东沂水人。1917年6月任北洋政府教育部普通教育司佥事兼第二科科长,后调第四科。1918年8月被免职。后被判处八年徒刑。

[169] 此信原无标点。

[170] 诗英 即许世瑛(1910—1972),许寿裳的长子。

[171] 《模范文选》 当时北京大学预科使用的国文课本。

[172] 《新潮》 综合性月刊,新潮社编辑,1919年1月创刊于北京,1922年出至第三卷第二号停刊。

[173] 傅斯年(1896—1950) 字孟真,山东聊城人。当时北京大学学生,《新潮》编辑,后留学英、德。《新潮》第一卷第一号刊有他的《人生问题发端》等文。罗家伦(1897—1969),字志希,浙江绍兴人。当时北京大学学生,《新潮》编辑,后留学欧美。《新潮》第一卷第一号刊有他的《今日之世界新潮》等文。

[174] 女官首领 指傅增湘,参看180104信注〔16〕。

[175] ラィブチヒ 日语:莱比锡,德国城市名。此处代指蔡元培。蔡于1908年秋至1911年秋、1912年秋至1913年夏,两度在莱比锡大学研究学习。

[176] 《推霞》 独幕剧,德国苏德曼(1857—1928)作,宋春舫用文言翻译,载《新潮》第一卷第二号(1919年2月)。文前附有译者小序。

[177] 此信原无标点。

[178] 仲密 即周作人。

[179] 悠悠我思 指陈大齐(1887—1983),字百年,浙江海盐人。曾留学日、德,当时任北京大学教授。他曾与龚未生为陶成章的《中国民族权力消长史》一书作校对,该书1904年在东京出版时,署名“会稽先生著述,独念和尚、悠悠我思编辑校对。”短文,指署名世纪的《破坏与建设》一文,载《每周评论》第十号(1919年2月23日)。内容是驳斥同年2月6日上海《时事新报》所载《破坏与建设,是一不是二》一文的观点。

[180] 《每周评论》 综合性周刊,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发起,1918年12月22日在北京创刊。1919年8月30日被北洋政府封闭,共出三十七期。

[181] 此信原无标点。

周作人(1885—1967),号起孟,又作启明、岂明,笔名仲密,鲁迅二弟。曾留学日本,历任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燕京大学等校教授。“五四”时期曾参加新文化运动。1923年后,与鲁迅断绝往来,抗日战争时期出任伪华北政务委员会教育总署督办。

[182] 《沙漠里之三梦》 即《沙漠间的三个梦》。短篇小说,南非小说家旭莱纳(O.Schreiner,1855—1920)作,周作人译,载《新青年》第六卷第六号(1919年11月)。

[183] 李守常(1889—1927) 名大钊,河北乐亭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最初的传播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图书馆主任、《新青年》编辑等。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一直负责北方区党的工作。1927年4月6日在北京被奉系军阀张作霖逮捕,28日遇害。

[184] 尹默 沈实(1883—1971),号君默,后改尹默,浙江吴兴人。曾留学日本,后任北京大学、燕京大学、中法大学等校教授。当时为《新青年》编辑之一。按《新青年》第六卷由李大钊、沈尹默等六人轮流主编。

[185] 代金引换 日语:代收货价。

[186] 《欧洲文学之ベリオドス》 《欧洲文学的各时期》,英国桑次葆莱(G.Saintsbury)编辑,爱丁堡白拉克和特公司出版,共十二册。

[187] The Later 19センチユリ 即《十九世纪的后期》。

[188] 5s net 英语:实价五先令。S,英国货币单位Shilling(先令)的略写。net,实价。

[189] 上海告白 指1919年4月15日上海《时报》所载《新青年》第六卷第二号的出版广告。

[190] 爬翁 指钱玄同。许寿裳在《亡友鲁迅印象记》第七章《从章先生学》中记述鲁迅等在东京听讲时的情形说,“谈天时以玄同说话为最多,而且在席上爬来爬去。所以鲁迅给玄同的绰号曰‘爬来爬去’。”

[191] 新旧冲突事 1919年3月18日,北京《公言报》刊载题为《请看北京学界思潮变迁之近状》的长篇报导,污蔑革新派,吹捧守旧派,同时发表了林琴南的《致蔡鹤卿书》;接着,蔡元培写了《答林琴南书》进行辩驳。当时路透社曾报导此事。

[192] 世 指蔡元培。周作人在《药味集·记蔡孑民先生事》中说:“五四运动前后,文化教育界的空气很是不稳,校外有《公言报》一派,日日攻击,校内也有响应。黄季刚漫骂章氏旧同门‘曲学阿世’。后来友人戏称蔡先生为‘世’,往校长室为‘阿世’云云。”禽男,琴南的谐音,即林纾(1852—1924),号畏庐,福建闽侯(今福州)人。清光绪举人,曾任教于京师大学堂。他据别人口述,用文言文翻译欧美等国文学作品一百余种,在当时影响很大,后集为《林译小说》出版。他晚年反对新文化运动,成为守旧派的代表人物。

[193] アルトス吐デント 德语Alt student的日语音译,意为“老学生”或“老学究”。

[194] 博文馆 东京的一家印刷局。

[195] ズデルマン 苏德曼(H.Sudermann,1857—1928),德国剧作家,小说家。著有剧本《荣誉》、《故乡》和小说《忧愁夫人》等。《罪》,疑指《萨多姆城(罪恶之都)的结局》。

[196] 安特来夫 通译安德烈夫(Л.Н.Андреев,1871—1919),俄国作家。著有小说《红笑》、《七个被绞死的人》(日译《七死刑囚物語》)和剧本《人的一生》等。十月革命后流亡国外。

[197] 指短篇小说《药》,后收入《呐喊》。

[198] 鲁逊做的文章 指《学界新思想之潮流》,载《每周评论》第十九期(1919年4月27日),原注转载自北京《唯一日报》。

[199] 心异 指钱玄同。1919年2月17、18日,上海《新申报》连载林纾的小说《荆生》,其中一个人物取名金心异,影射钱玄同。

[200] 夷歪 指阳历,戏语,对“夏正”(夏历)而言。

[201] 速斋 鲁迅自称。“速”当由“迅”引申而来。

[202] “杂志轮读会” 未详。

[203] 子秘 即周作人。

[204] “仇偶”和“半仇子女” 指周作人妻羽太信子和他们的子女。因当时正值各地民众为抗议巴黎和会而掀起反日运动,故鲁迅以此戏称。

[205] “少兴府” 即绍兴府。

[206] 《鱻苍载》 1918年12月15日钱玄同致周作人信:“尊贵的朋友所必需的鲜苍稔(此是用训诂代本字,学探龙先生的办法)里边的《易经起课先生号》,可不可以稍迟几天送而且献。”按《易经起课先生号》即指《新青年》第四卷第六号“易卜生号”。这里鲁迅所说的《鱻苍载》,和钱玄同提到的《鲜苍稔》,俱为《新青年》的代称。鱻,“新鲜”的“鲜”的异体字。苍,青色。载,犹“年”。

[207] 世有可来消息 1919年5月9日,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为抗议北洋政府镇压五四运动辞职离校。后在校内外的催促下始通电放弃辞职,并于9月12日回京主持校务。

[208] 《访新村记》 即《访日本新村记》,系周作人记述1919年7月在日本参观活动的文章,后来发表于《新潮》杂志第二卷第一号(1919年10月)。这里说的“第六期”,指应在同年6月出版的《新青年》第六卷第六号,此时该刊实已脱期,如按原定6月出版的刊期,则与文章写作的时间发生矛盾,因此信中说“决不能倒填年月”,“须想一点方法”。

[209] 此信原件以顿号作逗号用。

[210] 子秘已偕□妻□子到京 据鲁迅1919年8月10日日记:“午后二弟、二弟妇、丰、谧、蒙及重久君自东京来,寓间壁王宅内。”

[211] 山会邑馆 绍兴县馆的旧称,在北京宣武门外南半截胡同。鲁迅于1912年5月6日至1919年11月21日在此居住。

[212] 黄棘 鲁迅笔名。1919年8月12日在《国民公报》发表《寸铁》四则时曾署此名。

[213] “或□” 即《国民公报》。孙伏园当时任该报副刊编辑。或,国的古字。许慎《说文解字》第十二篇:“或,邦也。”清代段玉裁注:“古文祗有或字,既乃复制国字。”,金文“民”字的变体。,金文“公”字。□,阙文符号,意为此字请收信人推断。《国民公报》,原为君主立宪派的日报,1910年8月创刊于北京。1919年10月被北洋政府查封。

[214] 此信由周作人执笔,鲁迅校改。原无标点。

周心梅(1864—1939),名秉钧,字彝宪,号心梅,浙江绍兴人。与鲁迅的父亲周伯宜为同曾祖父的从兄弟。当时是绍兴城区上大路元泰纸店店员。鲁迅举家北迁之后,未尽事宜均委托周心梅代为处理。

[215] 此信据桂林《文化杂志》第一卷第三期(1941年10月15日)所载编入。

宋崇义(1883—1942),字知方,浙江上虞人。鲁迅在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任教时的学生。后曾在浙江台州中学、杭州宗文中学、杭州艺术专科学校等处任教。

[216] 分教员为四等 五四运动之后不久,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学生施存统发表《非孝》一文(载《浙江新潮》第三期)。1919年12月浙江省议会议员六十五人联名上书北洋政府,指控该校校长经亨颐“提倡非孝废孔,共妻共产”,要求严办。次年2月,浙江省教育厅下令将经亨颐调离,由姜琦接替校长之职,引起教员、学生罢教罢课。姜到校后提出整顿措施,其中对教员“分别等第,以定去留”,将教员分为“必留者”、“可留者”、“暂留者”、“必去者”四等。

[217] 高等工业抬出校长 1920年2月,北京工业专门学校学生夏秀峰因参加街头演讲被捕。该校学生要求校长洪镕出面营救遭拒绝,遂于3月19日集会,迫令洪镕离校,酿成学潮。北洋政府教育部全力支持洪镕,开除为首学生,洪强令反对他的学生写悔过书。

[218] 姜校长 指姜琦(1886—1951),字伯韩,浙江永嘉人。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当时继经亨颐之后,任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校长。

[219] 此信原无标点。

[220] 周建人于1919年12月随母亲一行举家迁北京,经鲁迅介绍入北京大学哲学系,旁听科学总论等课程。

[221] 里昂华法大学 即里昂中法大学,蔡元培、李石曾、吴稚晖等人1920年创设,1947年因经费不足而关闭。当时准备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招生。

[222] 此信原无标点。

[223] 周建人曾于1897年至1905年3月在会稽县学堂就读。

[224] 周建人于1906年曾出任绍兴僧立小学校长,后又在绍兴小学养成所、明道女校任教,并在成章女校兼课。

[225] 胡适(1891—1962) 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早年留学美国。1917年任北京大学教授。“五四”时期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当时曾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

[226] 寄给独秀的信 指胡适于1920年12月间致陈独秀的信。1921年1月12日胡适又将此信交鲁迅等人传阅征求意见。信中胡适为改变《新青年》的性质提出“三个办法”时说:“1.听《新青年》流为一种有特别色彩之杂志,而另创一个哲学文学的杂志,篇幅不求多,而材料必求精。……2.若要《新青年》‘改变内容’,非恢复我们‘不谈政治’的戒约,不能做到。但此时上海同人似不便做此一着,兄似更不便,因为不愿示人以弱,但北京同人正不妨如此宣言。故我主张趁兄离沪的机会,将《新青年》编辑的事,自九卷一号移到北京来,由北京同人于九卷一号内发表一个新宣言,略根据七卷一号的宣言,而注重学术思想艺文的改造,声明不谈政治。孟和说,《新青年》既被邮局停寄,何不暂时停办,此是第三办法。”

[227] 《尝试集》 诗集,胡适著。1920年3月上海亚东图书馆初版。1920年底自删一遍后,又请任鸿隽、陈衡哲、鲁迅、周作人、俞平伯再删。1922年10月发行“增订四版”(附《去国集》)。鲁迅建议删去的《江上》、《礼》二首未删,胡适在《尝试集·四版自序》中说明了原因。

[228] 《去国集》 内收胡适1913年至1917年间在美国所作旧体诗词二十二首,另用文言翻译的拜伦《哀希腊歌》一首(十六节)。

[229] 《十一月二十四日夜》 新诗,原载1921年1月1日《新青年》第八卷第五号,后收入《尝试集·第三编》。

[230] 芳子殿 芳子,即羽太芳子(1897—1964),羽太信子之妹,周建人妻,后离婚。殿,日语敬称。下文的土步,周建人次子(后脱离关系),名丰二,时年二岁。

[231] ハが 疑指周作人长子,名丰一,时年九岁。山本,即山本忠孝(1876—1952),当时在北京西单旧刑部街开设山本医院。

[232] 念の爲メ 日语:为慎重起见。

[233] 山中 指北京西山碧云寺。1921年6月2日至9月21日,周作人因患肋膜炎在此处养病。

[234] 《时报》告白 指1921年6月6日上海《时报》所载《周金文存》、《广仓砖录》的出版广告。邹咹,应为邹安,字景叔,浙江海宁人,近代金石学家。当时任上海广仓学会编辑。《周金文存》,邹安编纂,正编六卷,补遗六卷。《广仓砖录》,上海广仓学会辑印的古代砖瓦文字图录,三卷。

[235] 《艺术丛编》 金石图录汇编,上海广仓学会出版,间月一册,1916年5月至1920年6月共出二十四册。《周金文存》、《广仓砖录》曾在该编连载,但未刊完,1921年6月单行出版《周金文存》卷五、卷六和《广仓砖录》上、中、下卷合集。《诗经·关雎》次章有“求之不得”一语,故这里以“赋《关雎》之次章”喻《艺术丛编》之停刊不出。

[236] 《右衛門の最期》 即《三浦右卫门的最后》,短篇小说,日本菊池宽(1888—1948)作。鲁迅译文载《新青年》第九卷第三号(1921年7月1日)。

[237] 夏目 即夏目漱石(1867—1916),日本小说家,著有《我是猫》等十多部长篇小说。《永日物語》,应作《永日小品》,是他的小说集。物語,日语指小说、故事之类。《クレイグ先生》,即《克莱喀先生》,鲁迅译,当时未发表,后收入《现代日本小说集》。

[238] Karásek 约瑟夫·凯拉绥克(1871—1951),捷克作家。著有诗集《死的对话》、《流放者之岛》和《斯拉夫文学史》等。

[239] 窠罗泼泥子街 通译科诺普尼茨卡(M.Konopnicka,1842—1910),波兰女作家。著有长诗《巴尔采尔先生在巴西》,短篇小说《我的姑妈》等。

[240] 指洪瑞钊所作《中国新兴的象征主义文学》,刊于1921年7月9日上海《时事新报·学灯》。

[241] 冰心(1900—1999) 谢婉莹,笔名冰心,福建长乐人,女作家,文学研究会成员。《超人》,短篇小说,载《小说月报》第十二卷第四号(1921年4月)。《月光》,短篇小说,载1921年4月19日至20日《晨报》副刊。

[242] 叶圣陶(1894—1988) 名绍钧,江苏吴县人,作家。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低能儿》,短篇小说,载《小说月报》第十二卷第二号(1921年2月)。

[243] 许地山(1893—1941) 名赞堃,笔名落华生,台湾省人,作家,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命命鸟》,短篇小说,载《小说月报》第十二卷第一号(1921年1月)。

[244] 不届 日语,此处是不周到、不讲理的意思。

[245] 汪公 指汪静之(1902—1996),安徽绩溪人,诗人。1921年夏,他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学习时,曾将诗稿《蕙的风》寄周作人求教。

[246] 波兰小说四篇 指周作人从波兰巴音的世界语《波兰文选》中译出的四篇小说:戈木列支奇的《燕子与蝴蝶》和普鲁斯的《影》,均刊于《小说月报》第十二卷第八号(1921年8月)。显克微支的《二草原》和科诺普尼茨卡的《我的姑母》,分别刊于《小说月报》第十二卷第九号(1921年9月)、第十号(1921年10月)。

[247] 什曼斯キ小说 指波兰作家什曼斯基(Adam Szymański)的《犹太人》。由周建人从英国班纳克(E.C.M.Benecko,即下文说的“某姑娘”)所译《波兰小说集》中转译,经周作人据世界语《波兰文选》校对,又由鲁迅据洛普商斯奇(即下文的S.Lopuszánski)德译本校订,刊于《小说月报》第十二卷第九号(1921年9月)。

[248] 长井 应为永井,当时山本医院的护士。先生,指山本忠孝。

[249] ツカレル 日语:疲劳。

[250] 神经ノセイ 日语:心理作用。

[251] 德语:约瑟夫·凯拉绥克博士《斯拉夫文学史》第二卷第十六节。

[252] Asnyk 亚斯尼克(Adam Asnyk,1838—1897),波兰诗人。Konopnicka,即科诺普尼茨卡。

[253] クラシク 日语:古典。

[254] Krásnohorská 克拉斯诺霍尔斯卡,捷克女诗人。波希米亚,捷克斯洛伐克西部地区的旧称。

[255] 《在巴西之Balzar氏》 即《巴尔采尔先生在巴西》。

[256] Moses 摩西(),《圣经》故事中古代犹太人的领袖,犹太教的创始人。Hus,胡斯(1369—1415),捷克爱国主义者和宗教改革家。Galileo,伽利略(1564—1642),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

[257] Gredo 信条。

[258] Ceche 捷克。Kroate,克罗地。Slovene,斯洛文尼。

[259] Vrchlicky 符尔列支奇(1853—1912),捷克作家。Hamer-ling,哈美林(1830—1889),奥地利作家。Heyse,海塞(1830—1914),德国作家。Ackermann,阿克曼(1813—1890),法国女诗人。

[260] Görz 该尔兹,意大利城市。

[261] 诺尔曼的海岸 即法国西北部的诺曼底海岸。

[262] Essay 英语:随笔,小品。

[263] 小说集 指德译本《什曼斯奇小说集》。

[264] 跋语 指周作人为《犹太人》译文所作的附记。

[265] 世界语译 指《犹太人》的世界语译本。德译,指《犹太人》的德译本。

[266] 假回信 见本信附文第二部分。周作人在其《跋语》中曾经摘录。

[267] 英世本 指《犹太人》的英译本及世界语译本。

[268] Deva Roman-Sammlung 《德意志出版社小说丛书》。

[269] 即就开首数叶而言:如英译之在半冰冻的土地里此作在冰硬的土地里;陈放着B的死尸此作躺着B的渣(躯壳);被雪洗濯的B的面貌此作除去积雪之后的B的面貌;霜雪依然极严冽此作霜雪更其严冽了;如可怜的小狗此作如可怜的小动物……

[270] 《一茶》 指周作人所作《日本诗人一茶的诗》。载《小说月报》第十二卷第十一号(1921年11月)。

[271] ソログブ 梭罗古勃(Ф·Сологуб,1863—1927),俄国作家。此处代指周建人译梭罗古勃作《白母亲》及英国约翰·科尔诺斯作《斐陀尔·梭罗古勃》,均载1921年9月《小说月报》第十二卷增刊《俄国文学研究》。

[272] 宫竹心 参看210729信注〔1〕。

[273] 《域外小说集》 鲁迅和周作人合译的外国短篇小说集。1909年在东京分两册出版,1921年增订合为一册,由上海群益书社再版,用周作人名义印行。《欧文史》,即《欧洲文学史》,周作人著,1918年10月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为《北京大学丛书》之一。

[274] 丛文阁 日本东京的一家书局。

[275] ェロシェンコ 爱罗先珂(В.Я.Ерощенко,1889—1952),俄国诗人和童话作家。童年时因病双目失明。1921年从日本来我国,曾在北京大学、北京世界语专门学校讲授世界语。他用世界语和日语写作。鲁迅曾译过他的一些童话和童话剧。《夜アク前ノ歌》,《天明前的歌》。爱罗先珂所作童话集。

[276] 《貘ノ舌》 《貘之舌》,日本内田鲁庵著。内田鲁庵(1869—1929),日本评论家,作家。本名内田貢。

[277] 宫竹心(1899—1966) 笔名白羽,山东东阿人。曾任北京《国民晚报》、《世界日报》、天津《北洋画报》记者、编辑。当时在北京邮政局任职,后成为武侠小说作家。

[278] 杜威(J.Dewey,1859—1952) 美国哲学家,实用主义哲学代表人物。1919至1921年间曾来中国讲学。

[279] 《教育公报》 当时北京教育部编审处编辑,内收教育法令、规程、公文、报告等。1914年6月创刊,1926年4月停刊。《五大讲演》,即《杜威五大讲演》,内收杜威在北京五次专题讲演的记录:一、《社会哲学与政治哲学》;二、《教育哲学》;三、《思想之派别》;四、《现代的三个哲学家》;五、《论理学》。1920年8月北京《晨报》社出版。

[280] 孙公 指孙伏园。当时任《晨报》副刊编辑。参看230612信注〔1〕。

[281] 雉鸡烧烤费 指周作人所译日本佐藤春夫小说《雉鸡的烧烤》所得的稿费。该文载1921年7月9、10日《晨报》副刊。

[282] 潘公 指潘垂统(1896—1993),浙江慈溪人,文学研究会成员。周作人在绍兴第五中学任教时的学生。所作小说《风雨之下》,后改题《牺牲》,载1921年9月14日至19日北京《晨报》副刊。

[283] 《小说月报》 文学月刊,1910年8月在上海创刊,商务印书馆出版。先后由恽铁樵、王蕴章主编,曾为鸳鸯蝴蝶派的主要刊物之一。1921年1月第十二卷第一号起,改由沈雁冰主编,成为文学研究会的主要刊物。

[284] 哀禾 通译阿霍(J.Aho,1861—1921),芬兰作家。《域外小说集》收有他作的《前驱》。

[285] 指勃劳绥特尔在其所著《北方名家小说》中关于阿霍的论述,见本信附文。

[286] 百里 蒋百里(1882—1938),名方震,浙江海宁人,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早年留学日、德。曾任保定军官学校校长。译文,指他所译英国般生的小说《鹫巢》,约千字,载《小说月报》第十二卷第七号(1921年7月)。

[287] 《文艺复兴史》 即蒋百里编纂的《欧洲文艺复兴史》。《东方》,指《东方杂志》。红毛书,指外文书。

[288] 做新犹太事 指沈雁冰约请鲁迅撰文介绍新犹太文学的事。后沈自撰《新犹太的文学概观》一文,载《小说月报》第十二卷第十号“被损害民族的文学号”(1921年10月)。

[289] 庆老爷 当指周庆蕃(1845—1917),字椒生,鲁迅本家叔祖。清末举人,曾任江南水师学堂汉文教习。

[290] 捷克材料 指捷克凯拉绥克所著《斯拉夫文学史》中有关捷克文学的部分。后由鲁迅译出,题为《近代捷克文学概观》,载《小说月报》第十二卷第十号。

[291] 指周作人译阿霍《父亲拿洋灯回来的时候》,后载《小说月报》第十二卷第十号。

[292] 豱公 未详。

[293] 鹤招 王鹤照(1889—1969),浙江绍兴人,当时周宅的佣人。

[294] バンダン滑倒公 指章锡琛,参看351114信注〔1〕。当时任《妇女杂志》主编。バンダン,读若“邦当”,形容滑倒的声音。《无画之画帖》,丹麦安徒生所作童话,又译《月底话》。

[295] 指周作人译希腊蔼夫达利阿谛斯作短篇小说《伊伯拉亨》,载《小说月报》第十二卷第十号。

[296] 脚短 未详。

[297] 《日華公論》 日本人在华创办的日文杂志,约1913年(大正二年)创刊,先后在北京、天津出版。主要刊载关于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评论,也登载文学作品。

[298] 培因(R.Nisbet Bain) 英国翻译家。曾译介过《哀禾小说集》,周作人在《父亲拿洋灯回来的时候》译后附记中,曾引用培因对阿霍的评论。

[299] Caragiale 卡拉迦列(I.L.Caragiale,1852—1912),罗马尼亚作家。著有喜剧《一封遗失的信》、短篇小说《复活祭之烛》等。

[300] Lazarević 拉柴莱维支(1851—1891),塞尔维亚小说家。《媒トシテノ盗》,即《盗为媒》。沈泽民译本题作《强盗》,载《小说月报》第十二卷第十号。

[301] Sandor-Gjalski 山陀尔·雅尔斯基(1854—1935),克罗地亚作家。作品有《巴索里奇老爷》、《在古老的屋顶下》等。

[302] Vetendorf 未详。Friedensthal,弗里登塔尔(1896—?),德国作家。著有诗歌和长短篇小说多种。后来希特勒禁止他的作品,流亡英国。曾被推为西德笔会名誉主席。Netto,涅特(1864—1934),巴西作家,写作诗歌、戏剧和散文。

[303] レルモントフ 莱蒙托夫(M.Ю.Лермонтов,1814—1841),俄国诗人。シェンキウヱチ,显克微支(H.Sienkiewicz,1846—1916),波兰作家。

[304] Vazov 伐佐夫(И.Вазов,1850—1921),保加利亚作家。《Welko的出征》,即《战争中的威尔珂》,短篇小说。Minna Canth,明娜·康特(1844—1897),芬兰女作家。《疯姑娘》,短篇小说。这两篇都由鲁迅译载于《小说月报》第十二卷第十号。Heikki,未详。

[305] 意为女译者,指《战争中的威尔珂》的德译者扎典斯加。

[306] Jerwot 日尔沃。

[307] 《在希腊岛》 即《在希腊诸岛》,英国劳斯为他所译《希腊诸岛小说集》作的序文,周作人译载于《小说月报》第十二卷第十号。

[308] 头里罗卜 《越谚》:“‘头哩萝卜’‘勿得知’。”

[309] 新希腊小说 指《伊伯拉亨》。

[310] 《波兰文观》 即《近代波兰文学概观》,周作人译自诃勒温斯奇(Jan de Holowinski)的《波兰文学史略》,载《小说月报》第十二卷第十号。

[311] エフタリオチス 蔼夫达利阿蒂斯(A.Ephtalilotis),希腊小说家。周作人曾译过他的《老泰诺斯》、《秘密之爱》、《同命》(收入《域外小说集》)、《扬奴拉媪复仇的故事》、《扬尼思老爹和他的孩子的故事》(收入《点滴》和《空大鼓》)。

[312] 九の一 也作九ノ一,即九之一,指第九卷第一号。

[313] Sologub 梭罗古勃。

[314] Vazov,M.Canth各一篇 指伐佐夫的《战争中的威尔珂》和明娜·康特的《疯姑娘》。

[315] カラセク 即凯拉绥克。鲁迅曾从他所著《斯拉夫文学史》中节译了《近代捷克文学概观》。

[316] 黄胖摏年糕 绍兴一带的歇后语,吃力不讨好的意思。黄胖,黄疸病人。

[317] イバネヅ 伊巴涅思(V.B.Ibáñez,1867—1928),西班牙作家,西班牙共和党的领导人。著有长篇小说《农舍》、《启示录的四骑士》等。当时周作人译了他的《颠狗病》,载《新青年》第九卷第五号(1921年9月)。

[318] ゴゴル 果戈理(H.B.Гогoль,1809—1852),俄国作家。生于乌克兰。著有长篇小说《死魂灵》、剧本《钦差大臣》等。显克ヴェチ,显克微支。

[319] 雁冰 即沈雁冰。参看351223③信注〔1〕。当时主编《小说月报》,对该刊进行革新。

[320] 张黄 即张定璜(1895—?),字凤举,江西南昌人。曾留学日本,后任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教授。

[321] 《或日ノ一休》 《一日里的一休和尚》,剧本,日本武者小路实笃著,周作人译载于《小说月报》第十三卷第四号(1922年4月)。

[322] 许羡苏(1901—1968) 字淑卿,浙江绍兴人。许钦文四妹,当时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学生。

[323] 新村主义 十九世纪初源于法国的一种社会运动,主张辟地乡间,以合作互助为基础组织村落,作为理想社会的模范。二十世纪初,日本作家武者小路实笃曾倡导试行。

[324] 独秀随感 指《新青年》第九卷第二号(1921年6月)所载陈独秀的随感录三篇:《下品的无政府党》、《青年底误会》和《反抗舆论的勇气》。

[325] 《支那学》 月刊,日本研究中国文学问题的刊物。1920年9月由青木正儿(即下文的青木)等人发起创刊,1947年停刊,支那学社编辑,东京弘文堂书房刊行。

[326] 指宫竹心欲辞去在北京邮政局的任职。

[327] 指宫竹心的《厘捐局》和他妹妹宫莳荷的《差两个铜元》,后分别载于1921年9月23日《晨报》副刊和《妇女杂志》第九卷第十二号(1921年12月)。

[328] Sketch 英语:速写。

[329] 《礼拜六》 鸳鸯蝴蝶派的主要刊物,先后由王钝根、孙剑秋、周瘦鹃编辑。1914年6月6日创刊,1923年2月停刊,共出二百期,上海中华图书馆发行。

[330] 《妇女杂志》 综合性月刊,1915年1月在上海创刊,王莼农主编,1921年1月起进行改革,由章锡琛主编。

[331] 指翻译《近代捷克文学概观》一事。

[332] 南罗达(J.Neruda,1834—1891) 通译聂鲁达,捷克作家。著有短篇小说集《小城故事》等。沈雁冰曾将他的《愚笨的裘纳》译载于《小说月报》第十二卷第八号。Cech通译捷赫(S.Čech,1846—1908),捷克诗人,著有长诗《奴隶之歌》等。

[333] 《日本小说集》 即《现代日本小说集》,内收鲁迅、周作人所译日本作家十五人小说三十篇。1923年6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

[334] 加能 加能作次郎(1886—1941),日本作家。著有《诱惑》、《处女时代》等。《现代日本小说集》后来未收他的作品。佐藤春夫(1892—1964),日本作家,曾翻译鲁迅作品。《现代日本小说集》收入他的《我的父亲与父亲的鹤的故事》、《雉鸡的烧烤》等四篇。

[335] 谷崎润一 即谷崎润一郎(1886—1965),日本作家,作品中追求强烈刺激。泡メイ,疑指岩野泡鸣(1873—1920),日本作家,作品有自然主义倾向。

[336] 夏目 即夏目漱石。

[337] 郭沫若(1892—1978) 四川乐山人,文学家,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创造社主要发起人之一。曾留学日本,当时主持筹办《创造》季刊。创刊号于1922年3月在上海出版。田汉(1898—1968),字寿昌,湖南长沙人,戏剧家,曾创办话剧团体南国社,后为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领导人之一。

[338] アブサン 苦艾酒,一种法国酒。

[339] デカダン 颓废派。

[340] 盲诗人之著作 指爱罗先珂的童话集《天明前的歌》。爱罗先珂于1921年第二次去日本,5月底被日本政府驱逐出境时曾遭到野蛮的殴打。后来鲁迅陆续从《天明前的歌》中译出《狭的笼》、《鱼的悲哀》、《池边》、《雕的心》、《春夜的梦》、《古怪的猫》等六篇。

[341] 《净土十要》 佛教书籍,明代智旭编,清代成时删注,共十卷。

[342] 指周作人的女儿周静子。当时在北京孔德学校读书。

[343] エロ样 日语:爱罗先生,指爱罗先珂。

[344] 科学会 指中国科学社于1921年8月20日至31日在北京清华园举行的全国科学大会。

[345] 《西班牙主潮》 即《西班牙文学的主流》,美国福特(J.D.M.Ford)著。

[346] 伊巴ネヅ 伊巴涅思。

[347] 女高师 即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当时周作人在该校讲授欧洲文学史。男高师,即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当时鲁迅在该校讲授中国小说史。

[348] 自動車 汽车。御宅,尊府。御伺フ,拜访。这都是日语。

[349] 《世界丛书》 专收世界各国名著的译文丛书,1920年起,上海商务印书馆陆续出版刊行。后来鲁迅、周作人、周建人合译的《现代小说译丛》和鲁迅、周作人合译的《现代日本小说集》都曾列入该丛书。

[350] 这里指译《近代捷克文学概观》毕。

[351] 讲小露西亜 露西亜,日语:俄罗斯。这里指沈雁冰请鲁迅介绍小俄罗斯(乌克兰)文学。后来鲁迅从德国凯尔沛来斯《文学通史》中译成《小俄罗斯文学略说》一文,载《小说月报》第十二卷第十号。

[352] 《晨报》杂感 指宫竹心作《厘捐局》。

[353] 寄《妇女杂志》的文章 指宫莳荷的《差两个铜元》。

[354] 上海本店 指上海商务印书馆总店。

[355] 叶,落 指叶绍钧和许地山(落花生)。

[356] 指《颠狗病》,参看210825信注〔3〕。

[357] 这里指《小说月报》第十二卷第三号(1921年3月)沈雁冰作《西班牙写实文学的代表者伊本纳兹》一文。

[358] 指周作人的《颠狗病》译后记。

[359] 光典 邰光典。当时他因准备筹办《妇女之桥》函请周作人寄稿和题刊头(故鲁迅下有“署签‘断乎不可’”语)。下文的胜手,日语,随便;我侭,日语,任性,只顾自己,不管别人的意思。

[360] 《炭画》 中篇小说,波兰显克微支作。周作人于1909年用文言翻译。1914年4月由上海文明书局出版。

[361] 指周作人的《病中的诗》和《山居杂诗》,后载《新青年》第九卷第五号(1921年9月)。

[362] 仲甫走出 陈独秀于1920年12月应陈炯明之邀,赴广东任教育委员会委员长。其间受到汪精卫派通电攻击排挤。陈于1921年8月17日致电陈炯明要求辞职。9月10日《广东群报》刊载《教育委员会欢送陈独秀》的报道,披露“教育委员会委员长拟定期去粤”的消息,各派系报纸也发表有关消息和评论。

[363] 行衛 日语:去向。

[364] 《沼ノホトリ》 即《池边》,《狭ノ籠》,即《狭的笼》。都是爱罗先珂的童话,鲁迅的译文前者载1921年9月24日至26日《晨报》副刊,后者载《新青年》第九卷第四号(1921年8月)。

[365] 《清兵衛卜胡盧》 即《清兵卫与壶卢》,短篇小说,日本志贺直哉作,周作人的译文载1921年9月21至22日《晨报》副刊。

[366] 淮滨寄庐 未详。

[367] 鹿爪シイ 日语:装模作样。

[368] 指宋春舫(1892—1938),浙江吴兴人,戏曲评论家。接脚,讽指接手。下文的“一只狗跑过即闭幕”,指宋译《未来派戏曲四种》中的第四个剧本,载《东方杂志》第十八卷第十三号,其全部内容为:

只有一条狗 意大利F.Cangiullo原著

登场人物???……

一条街;黑夜。冷极了,一个人也没有。

一条狗慢慢跑过了这条街。(幕下)

[369] 疑指日本清水安三作的《中国当代新人物》。据清水回忆:“大正十年……我在《读卖新闻》上……连载了题为《中国当代新人物》一文。其中一章标题是《周三人》,评论了周树人、周作人、周建人三人”(见日本《文艺春秋》1967年5月号所载《值得爱戴的老人》)。

[370] 重君 即日本人羽太重久(1893—1980),周作人的妻弟。

[371] コホリコ·コ及ピンシン 均指冰心,前者为日语意译,后者为音译。1921年9月4日北京《晨报》第七版载有刘廷芳在庐山写的《寄冰心》,其中有“来述我们往日如梦的欢情”之类的轻佻语句,引起冰心的愤慨。冰心当日即写了《蓄道德,能文章》的短文(载同月6日《晨报》第七版)予以抨击。随后,冰心所在的燕京大学一些学生以全体同学名义致函《晨报》,说“敝同人中虽有别名‘ピンシン’者,而未曾收到该项诗歌,然则被赠者当系别一ピンシン”,要求该报予以澄清。

[372] “不完全则宁无” 易卜生诗剧《勃兰特》中主人公的话。按勃兰特当时曾有人译作柏拉图。

[373] 武者小路实笃(1885—1976) 日本作家。著有小说《见过世面的人》、《爱和死》等。鲁迅曾译过他的四幕剧《一个青年的梦》。

[374] 鸥外 即森鸥外(1862—1922),日本作家。著有小说《舞姬》等。《沉默之塔》曾由鲁迅译载于1921年4月21日至24日《晨报》副刊,后收入《现代日本小说集》。

[375] 軽ィ 日语:轻微。

[376] 有岛 即有岛武郎(1878—1923),日本作家。著有小说《一个女人》等。鲁迅曾译过他的短篇小说《与幼小者》、《阿末的死》等,后收入《现代日本小说集》。

[377] 女师之熊 指熊崇煦(1875—?),字知白,湖南南县人。曾留学日本。后任教育部编审员、佥事,湖北教育厅长等职。当时任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校长。

[378] ラヤジ 鲁迅后来译作“拉阇”,并加注云:“Rajah,东印度土著的侯王,旧翻曷罗阇者即此。”

[379] 疑指《结群性与奴隶性》。英国戈尔敦著,周建人译载于《新青年》第九卷第五号(1921年9月)。

[380] 潘公之《风雨之下》 参看210731信及其注〔3〕。浪漫チク,浪漫谛克。

[381] 章公バンダン 指章锡琛。参看210806信注〔7〕。

[382] 《救急法》 宫竹心友人所译的一本医学书。

[383] 株式会社 日语:股份有限公司。

[384] 指契诃夫作《戏园归后》和《绅士的朋友》,署宫万选译,分别载于1921年12月13日和14、15日《晨报》副刊。

[385] 《西游记》 长篇小说,明代吴承恩著,一百回。作者事迹的材料,指《淮安府志》、《山阳县志》、焦循《剧说》卷五引阮葵生《茶余客话》、吴玉搢《山阳志遗》等书中有关吴承恩的材料。胡适在《西游记考证》中均曾加以引用。

[386] 《山阳志遗》 清代吴玉搢著。该书卷四中误认为吴承恩的《西游记》系根据长春真人《西游记》改写。吴山夫,即吴玉搢(1698—1773),山阳(今江苏淮安)人。

[387] 长春真人《西游记》 元初道士李志常著,二卷。记述其师长春真人邱处机应征西行晋谒元太祖并参与军务的经历。

[388] 《曲苑》 丛书。陈乃乾辑,收明、清关于戏曲的书籍十四种。

[389] 焦循(1763—1820) 字理堂,江苏甘泉(今扬州)人。清代哲学家、戏曲理论家。《剧说》,戏曲论著,六卷。摘录唐、宋以来书籍中有关戏曲的论述,并作评论。所引《茶余客话》见该书卷五。

[390] 《茶余客话》 笔记小说,清代阮葵生著。原为三十卷,作者生前未能刊印,清光绪十四年(1888)王锡祺印为二十二卷。所说《西游记》作者事,见该书卷二十一。商务印书馆版为节本,仅十二卷。

[391] 《小方壶斋丛书》 即《小方壶斋丛钞》,清代王锡祺辑刊,四集,收书三十六种。按此丛书未辑入《茶余客话》。

[392] 吴昌龄 大同(今属山西)人,元代戏曲家。著有杂剧《东坡梦》、《唐三藏西天取经》(现仅存曲词二折)等。按《西游记》杂剧作者是元末杨讷,过去多误作吴昌龄。

[393] 射阳山人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的别号。

[394] 王国维(1877—1927) 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近代学者。所著《曲录》系戏曲书目,共六卷,其中有关《西游记》的书目,大致有:《收心猿意马》、《时真人四圣锁白猿》、《二郎神锁齐天大圣》、《猛烈哪吒三变化》、《众神仙庆赏蟠桃会》等。

[395] 《射阳存稿》 即《射阳先生存稿》,吴承恩所著诗文集,共六卷。后来有北京故宫博物院印本(1930年7月)。

[396] 李邕(678—747) 字太和,江都(今属江苏)人,唐代书法家,曾任北海太守。《娑罗树碑》,见所著《李北海集》。

[397] 买得油渍云林画竹 原题《买得云林画竹上有油涴诗以澣之》,见《射阳先生存稿》卷一。云林,即倪瓒(1301—1374),别号云林居士,无锡人,元代画家。

[398] 《品花》考证之宝书 指清代杨懋建(掌生)所著《京尘杂录》,光绪丙戌(1886)仲夏上海同文书局石印。该书卷四《梦华琐簿》中记常州陈少逸撰《品花宝鉴》事颇详。《品花》,指《品花宝鉴》,长篇小说,清代陈森著,六十回。

[399] 指胡适所作论文《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

[400] 李伯元(1867—1907) 名宝嘉,号南亭亭长,江苏武进人,小说家。著有《官场现形记》、《文明小史》等。八字,当指《官场现形记》一书的别名“大清帝国活动写真”八个字。

[401] 《三侠五义》 清代侠义小说,共一二○回,署“石玉昆述,入迷道人编定”,1879年印行。后经俞樾(号曲园)修订,改名《七侠五义》,1889年刊行。

[402] 木聚珍板 木刻活字版。清乾隆时称活字版为聚珍版。

[403] 《纳书楹曲谱》 元明以来流传曲谱的辑录,清代叶堂编,共二十二卷。该书《外集》录《俗西游记》中《思春》一出。《续集》录《唐三藏》中《回回》一出,又录《西游记》中《撇子》、《认子》、《胖姑》、《伏虎》、《女还》、《借扇》六出。《补遗》录《西游记》中《饯行》、《定心》、《揭钵》、《女国》四出。由于该书存曲而无科白,故鲁迅读后“不知是甚事”。

[404] 杨掌生笔记 指《京尘杂录》,其卷三《丁年玉笋志》中,说道光年间陆翠香演“《西游记》女儿国王,娇痴之态,尤为擅场”。杨掌生,名懋建,字掌生,清道光年间人。作有笔记《长安看花记》、《辛酉癸甲录》、《丁年玉笋志》、《梦华琐簿》四种。光绪十二年丙戌(1886)仲夏上海同文书局石印本,订为两册,总题为《京尘杂录》。

[405] 《西游》中两提“无支祁” 《纳书楹曲谱·补遗》卷一选《西游记·定心》中说孙行者“是骊山老母亲兄弟,无支祁是他姊妹。”又《女国》中说:“巫枝祁把张僧拿在龟山上。”

[406] 《李汤》 又名《古岳渎经》,传奇,唐代李公佐作。内记“禹理水,……获淮涡水神名无支祁……形若猿猴,缩鼻高额,青躯白首,金目雪牙,颈伸百尺,力逾九象,搏击腾踔疾奔,轻利倏忽,闻视不可久。”

[407] 此信原无标点。

[408] 武梁祠画象 东汉武氏家族墓葬的双阙和四个石祠堂的画象,在今山东嘉祥武宅山,其中以武梁祠为最早。是研究汉代社会历史和美术史的重要资料。

[409] 南武阳 故城在今山东费县。功曹,汉代郡守、县令下有功曹史,掌人事并与闻政务。啬夫,秦汉时乡官,掌管诉讼和赋税。文学掾,汉代州郡及王国设文学掾,为后世教官所由来。

[410] 章和元年 即公元87年,章和,东汉章帝刘炟年号。

[411] 朱鸟玄武 我国古代神话中南北方之神,分别为鸟和龟(或龟蛇合体)的形象。

[412] 嘉祥 地名,今山东嘉祥县。

[413] 孙伏园(1894—1966) 原名福源,浙江绍兴人。鲁迅任山会初级师范学校校长时的学生。北京大学毕业。新潮社成员。曾任北京《晨报》副刊、《京报》副刊、《语丝》周刊编辑。后来曾在厦门大学、广州中山大学任职。著有《鲁迅先生二三事》等。

[414] 《副镌》 即《晨报》副刊。1921年秋至1924年冬由孙伏园主编。

[415] 爱情定则的讨论 1923年4月29日《晨报》副刊刊载张竞生所作《爱情的定则与陈淑君女士事的研究》一文,在读者间引起了争论,为此该刊辟“爱情定则讨论”专栏。6月12日该刊发表了陈锡畴和钟孟公的两封信。前者主张“中立态度”,要记者保持“第三者的地位”;后者则攻击这次讨论,认为“除了足为中国人没有讨论的资格的左证之外,毫无别的价值”,并“忠告”记者应定出期限,“至期截止”,以免“青年出丑”。

[416] 这两句话都是当时参加讨论者的论调。前者见于该刊5月18日梁国常文;后者见于6月3日张畏民文。

[417] 布袋和尚 五代时的高僧,自称契此,又号长汀子。宋代庄季裕《鸡肋篇》卷中载:“昔四川有异僧,身矮而皤腹,负一布袋,中置百物;于稠人中时倾写于地曰:‘看看!’人皆目为布袋和尚,然莫能测。”

[418] 《小说史》 即《中国小说史略》。

[419] 一撮毛君及其夫人 指章廷谦及其夫人孙斐君。

[420] “章小人nin”时代 指章廷谦初进北京大学学习的时期。nin,江浙方言拼音,指小孩。

[421] 《校刊》 指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校刊。

[422] 诗荃 即许世璇(1895—1969?),名世璿,许铭伯之子,许寿裳之侄。当时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任职。

[423] 教部裁员 1923年10月5日北洋军阀曹锟贿选任总统。次月19日北京国立八校因政府不能发给教育经费全体停课,教育部因欠薪太多,部员亦议决罢“公”。21日黄郛任教育总长,实行裁员。当时鲁迅任该部社会司佥事兼第一科科长。

[424] 子佩 即宋琳,当时在教育部所辖的京师图书馆任职。参看360201①信注〔1〕。

[425] 讲稿 指《中国小说史略》讲义。

[426] 百二十回本《水浒传》 原名《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全书》,题“施耐庵集撰,罗贯中纂修”,卷首有明李贽(卓吾)、杨定见序,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袁天涯刻印。

[427] 齐君 即齐寿山。

[428] 百回本 即百回本《水浒传》,原名《忠义水浒传》,最早有明嘉靖间郭勋刻本,现残存八回。题“施耐庵集撰,罗贯中纂修”。又有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天都外臣序刻本。此处系指明万历间新安刻本。

[429] 陈忱后书 指明末清初陈忱所作《水浒后传》,四十回。陈忱(约1613—?),字遐心,别号雁荡山樵,浙江乌程人。明亡后卖卜为生。另著有《雁宕诗集》。

[430] 俞曲园(1821—1907) 名樾,字荫圃,号曲园,浙江德清人,清代学者。道光进士,曾任河南学政,后罢归讲学。他以《三侠五义》开篇写“狸猫换太子”为不经,另撰第一回,“援据史传,订正俗说”;并改书名为《七侠五义》,于1889年作序刊行。

[431] 《西游补》 小说,明末董说著,十六回。现存崇祯十四年(1641)嶷如居士序本。董说(1620—1686),字雨若,号俟庵,浙江乌程人,诸生。明亡后出家为僧,改号南潜。

[432] 《海上花列传》 长篇小说,清代韩邦庆著,六十四回,光绪十八年(1892)二月起,先在《海上奇书》杂志连载部分章回,光绪二十年出石印本。

[433] 《红楼梦索隐》 王梦阮、沈瓶庵合撰,附刊于中华书局1916年出版的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王梦阮,不详;沈瓶庵,时为中华书局编辑。

[434] 《水浒两种序》 指胡适作《〈水浒续集两种〉序》。《水浒续集》,是摘取一百十五回本的“征四寇”部分和《水浒后传》合并而成。1924年2月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

[435] 《水浒后传》作者陈忱在序中说“穷愁潦倒,满眼牢骚,胸中块磊,无酒可浇,故借此惨局而著成之也。”

[436] 《说库》 小说丛书,王汶濡编辑。1915年上海文明书局石印。内收汉、晋、梁、唐、宋、明、清小说共一七九卷。《西游补》收入《说库》第三十九、四十册。

[437] 《海上繁华梦》 长篇小说,孙玉声(家振)著,一百回。1903年上海笑林报馆印行。《海上花》,即《海上花列传》。1926年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标点本。

[438] 吴友如(?—1893) 名猷(又作嘉猷),字友如,江苏元和(今吴县)人,清末画家。1884年起,在上海主绘《点石斋画报》。

[439] 王君 指王统照(1898—1957),字剑三,山东诸城人,作家,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著有长篇小说《山雨》等。

[440] 钦文 即许钦文。参看第250929信注〔1〕。鲁迅曾编选他的小说二十余篇,题名《故乡》,1926年4月北新书局出版,为《乌合丛书》之一。

[441] 《文艺丛书》 指《新潮社文艺丛书》,周作人编辑。

[442] 李玄伯(1895—1974) 名宗侗,河北高阳人,当时任北京大学法文系教授。

[443] 李秉中(1905—1940) 字庸倩,四川彭县人。当时北京大学学生,1924年10月入黄埔军官学校。1926年春去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继去日本学习军事。后任南京中央军校政训处教官。

[444] 与师大注册部捣乱 指函辞北京师范大学国文系讲师一事。据鲁迅1924年3月25日日记:“得师大信,极谬。”又,27日:“晨寄师大信,辞讲师。”

[445] 学生来 据鲁迅1924年3月29日日记:“顾世明、汪震、卢自然、傅岩四君来,皆师大生。”

[446] 杨公 指杨树达(1885—1956),字遇夫,湖南长沙人,语言文字学家。当时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著有《词诠》等。

[447] 小说稿 指李秉中托鲁迅设法出售的章回小说《边雪鸿泥记》稿本。共六十回。作者刘锡纯(1873—1953),字绍先,号枫庵,四川彭山人。刘将书稿交李秉中,托他伺机代售给书局。李转托鲁迅促成此事。

[448] “太翁” 指泰戈尔(R.Tagore,1861—1941),印度诗人。1924年4月曾来我国访问。

[449] 秘魔厓 在北京西山。明代刘侗、于奕正著《帝京景物略》卷六《西山·上》:“石子凿凿,故桑干河道也,曰卢师山,有寺曰卢师寺。……过寺半里者,秘魔厓,是卢师晏坐处。相传隋仁寿中,师从江南棹一船来,祝曰:船止则止,船至厓下止,师遂崖居。”

[450] 在协和礼堂恭聆大论 1924年5月8日晚,新月社在协和医学院礼堂举行集会,为正在访华的泰戈尔庆祝六十四岁生日,会上由胡适等人致词,并演出泰戈尔剧本《齐德拉》。

[451] 鲁迅1924年6月2日日记:“夜得胡适之信。并赠《五十年来之世界哲学》及《〔五十年来之〕中国文学》各一本,还《说库》二本。”

[452] 《秦汉演义》 长篇小说,黄士恒著,三册。1917年出版。

[453] 《小说世界》 周刊,鸳鸯蝴蝶派为对抗革新后的《小说月报》创办的刊物。1923年1月5日在上海创刊,叶劲风主编,后由胡寄尘编辑。1929年12月停刊。

[454] 《水浒》、《红楼》等新序 1920年起上海亚东图书馆陆续标点出版的《水浒》、《红楼梦》、《三国演义》等书,由胡适、陈独秀、钱玄同等人作序。

[455] 幼渔 马裕藻(1878—1945),字幼渔,浙江鄞县人。曾留学日本,后任浙江教育司视学和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等。

[456] 《醒世姻缘》 长篇小说,署“西周生辑著”,一百回。最早有同治庚午(1870)年刻本。杨复吉《梦阑琐笔》说作者是蒲松龄。

[457] 《平山冷燕》 小说,署“荻岸山人编次”,二十回。

[458] “杨树达”事件 指杨鄂生因精神错乱,自称“杨树达”闯入鲁迅住宅,引起鲁迅误解一事。参看《集外集》中的《记“杨树达”君的袭来》和《关于杨君袭来事件的辩正》。

[459] 指李遇安的《读了“记‘杨树达’君的袭来”》。

[460] 《语丝》 文艺性周刊,参看本卷第34页注〔5〕。该刊第三期(1924年12月1日)刊登李遇安的《读了“记‘杨树达’君的袭来”》时,文前和文后有鲁迅所写的自歉的文字。

[461] 庙讳 封建时代称皇帝父祖名讳为“庙讳”。钱玄同和清代康熙“玄烨”同一“玄”字,故这里用作对钱玄同的戏称。

[462] 《出了象牙之塔》 文艺论文集,日本厨川白村(1880—1923)著,鲁迅译并作《后记》,1925年未名社出版,《未名丛刊》之一。

[463] 李霁野(1904—1997) 又作季野、寄野,安徽霍丘人,翻译家。未名社成员。留学英国。曾在河北天津女子师范学院等校任教。译有《往星中》、《黑假面人》等,著有《回忆鲁迅先生》、《鲁迅先生与未名社》等。

[464] 《黑假面人》 剧本,俄国安德烈夫作,李霁野译。1928年北京未名社出版。

[465] 新潮社 北京大学部分师生组成的文学团体,主要成员有傅斯年、罗家伦、杨振声等。1918年底成立。提倡“批评的精神”、“科学的主义”和“革新的文字”。曾出版《新潮》月刊和《新潮丛书》,后因主要成员思想分化,无形解体。

[466] 《京报副刊》 《京报》,邵飘萍创办的报纸,1918年10月5日创刊于北京,1926年4月24日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查封。它的副刊创刊于1924年12月5日,孙伏园主编。

[467] 《民众文艺》 《京报》附出的周刊,1924年12月9日创刊,鲁迅曾为该刊撰稿,并校阅创刊号至第十六号中的一些稿件。

[468] 《往星中》 剧本,俄国安德烈夫作,李霁野译,1926年北京未名社出版,为《未名丛刊》之一。

[469] 《人的一生》 剧本,俄国安德烈夫作,耿济之译,192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为《文学研究会丛书》之一。

[470] 此信经作者整理编辑收入《两地书》,序号二。

许广平(1898—1968) 广东番禺人,笔名景宋,当时是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后为鲁迅夫人。

[471] 梁绳袆(1904—1997) 又作生为,字容若,河北行唐(今属灵寿)人。当时北京师范大学学生。他为所编注音的儿童周刊搜集古代神话改写儿童故事,曾和同学傅作楫(筑夫)同访鲁迅,故信中称“两兄”。

[472] 沈雁冰之文 指《中国神话研究》,载《小说月报》第十六卷第一号(1925年1月)。该文结末批评了英国腾尼斯1876年出版的《中国民俗学》和英国威纳1922年出版的《中国神话与传说》,文中还说到“不过天何以忽然有破隙”,“中国的古书上都没有说起”。按《淮南子》中的《天文训》、《原道训》,《列子·汤问》、《博物志》、《史记》司马贞补《三皇本纪》等书中都记有共工(即康回)怒触不周山的神话。

[473] 《释神》 清代姚东升辑录,手抄本,一册。分为十类:一、天地,二、山川,三、时祀,四、方祀,五、土祀,六、吉神,七、释家,八、道家,九、仙教,十、杂神。

[474] 这里所说“沈君评一外人之作”,指沈雁冰《中国神话研究》批评威纳的《中国神话与传说》一书。沈文批评该书把《封神演义》列为中国神话来源之一的论点说:“我想威纳先生大概不知道他视为中国神话重要典籍的《封神演义》等书,竟是元明人做的;否则,他将说中国大部——或竟全部的神话是在西历六百年顷,始由文学家从口头的采辑为书本的了。”

[475] 《山海经》 十八卷,约公元前四世纪至公元二世纪间的作品。内容主要是我国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其中保存了不少上古时代留传下来的神话故事。

[476] 太阳之生日 绍兴俗传夏历三月十九为朱天大帝生日,后讹为太阳菩萨生日。一说这一天是清兵入京,崇祯皇帝缢死于煤山,民间假朱天大帝的名义祀念亡明。

[477] 此信经作者整理编辑收入《两地书》,序号四。

[478] 此信经作者整理编辑收入《两地书》,序号六。

[479] 此信经作者整理编辑收入《两地书》,序号八。

[480] 此信据1939年10月19日成都《华西日报·华西副刊》所载收信人《感激是于自己有害的》一文抄录编入,称呼在发表时被收信人略去。250411信情况亦同此。

赵其文(1903—1980),四川江北人。曾是北京大学附属音乐传习所及北京美术专科学校学生,旁听过鲁迅的课程,曾就《野草》中的一些问题向鲁迅请教。当时任创造社北平分社出版部经理。

[481] 指赵自成,广西灵川人,曾在北京大学俄文系肄业。

[482] 指《零》。后载北京《京报副刊》第一一五、一一六号(1925年4月11日、12日)。

[483] 此信据《歌谣周刊》第八十七期(1925年4月19日)所载编入。

刘策奇(1895—1927),广西象县人。在家乡任教时从事民俗研究,为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歌谣研究会通讯会员。鲁迅因读到他在《歌谣周刊》第八十五期(1925年4月5日)发表的《明贤遗歌》而给他此信。

[484] 《砭群》 丛刊,悲盦编辑,1909年在广州出版。《击筑余音》残稿(仅存六、七、八、九等部分)载于该刊第二期。《击筑遗音》,又名《万古愁曲》,共二十曲,有几种版本,内容互有出入,叶德辉《双梅景丛书》刻本署“崑山归庄玄恭作”。又有石印巾箱白纸本,署“明熊开元檗庵著”。叶德辉(1864—1927),字焕彬,号郋园,湖南长沙人,藏书家。1903年至1917年他在长沙刊印的《双梅景丛书》,收《万古愁曲》等书十五种。

[485] 《万古愁曲》中指斥孔子的一段文字是:“笑笑笑,笑那喜弄笔的老尼山,把二百四十年死骷髅弄得七颠八倒。”(据《归玄恭遗书》)按“老尼山”指孔子,名丘字仲尼;“二百四十年”指春秋时期的历史。

[486] 《识小录》 明徐树丕撰,共四卷,1916年商务印书馆编入《涵芬楼秘籍》。《涵芬楼秘籍》,丛书,孙毓修等辑,共十集,1916年起由上海商务印书馆陆续印行。丛书序云:“自丙辰年(1916)开始,以旧抄旧刻零星小种世所绝无者为《秘籍》。”

[487] 此信经作者整理编辑收入《两地书》,序号一○。

[488] 钱玄同在《写在半农给启明的信的后面》(1925年3月30日《语丝》第二十期)一文中说:“实在说来,前辈(尤其是中国现在的前辈)应该多听听后辈的教训才是。因为论到知识,后辈总比前辈进化些;大概前辈的话总是错的多。”

[489] 此信经作者整理编辑收入《两地书》,序号一二。

[490] 王羊 这里借用为“汪洋”,形容文章气势旺盛肆恣。“王”古义可通“旺”,即旺盛;“羊”亦通“徉”,意为徜徉、遨游。

[491] 此信经作者整理编辑收入《两地书》,序号一五。

[492] 此信经作者整理编辑收入《两地书》,序号一七。

[493] 此信经作者整理编辑收入《两地书》,序号一九。

[494] 《生活!》 短篇小说,李霁野作,载《语丝》周刊第二十八期(1925年5月25日)。作者接受鲁迅的意见,在发表时将结末一句改为“似乎含着几样的意义”。

[495] 此信经作者整理编辑收入《两地书》,序号二二。

[496] 此信经作者整理编辑收入《两地书》,序号二四。

[497] 吞藤黄 许广平在1925年5月27日致鲁迅信中曾说:“虽则在初师时,凭一时的血气和一个同学怄气,很傻的吞了些藤黄,终于成笑话的被救。”藤黄,指藤黄树皮渗出的黄色树脂,用于绘画,有毒。

[498] 此信经作者整理编辑收入《两地书》,序号二六。

[499] 此信经作者整理编辑收入《两地书》,序号二九。

[500] 章廷谦(1901—1981) 字矛尘,笔名川岛,浙江上虞人。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当时在北京大学任教。

[501] 据收信人回忆,这里系剪贴周建人的一个字条,内容是谈他在上海商务印书馆时的生活情况。

[502] 此信后一段续写的文字经作者整理编辑收入《两地书》,序号三二。

[503] “某籍”小姐 指俞芬、俞芳,浙江绍兴人。她们是当时北京砖塔胡同六十一号房主的女儿。“某籍”是陈西滢讥指鲁迅等浙江籍人士的用语。

[504] “殃及池鱼” 语出北齐杜弼《檄梁文》:“但恐……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505] “心上有杞天之虑” 这是杨荫榆在《对于暴烈学生之感言》中掉弄成语“杞人忧天”而成的句子。原语出自《列子·天瑞》:“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506] 此信经作者整理编辑收入《两地书》,序号为三三。

[507] 此信经作者整理编辑收入《两地书》,序号三四。

[508] 《孔德学校周刊》 1925年4月1日创刊。第五、六、七期分别于同年5月11日、17日及6月1日出版。

[509] 《国语周刊》 《京报》的附刊之一,1925年6月14日在北京创刊,钱玄同等编辑。该刊第五期(1925年7月12日)载有沈从文的诗《乡间的夏(镇筸土语)》。沈从文(1902—1988),湖南凤凰人,作家。曾用小兵、懋琳、炯元、休芸芸等笔名。当时是《晨报副刊》、《现代评论》的投稿者。著有小说《神巫之爱》、《边城》等。

[510] 1925年7月13日许广平致鲁迅信中,附寄署名景宋的《罗素的话》一文。文中除首尾部分是作者的话外,都是大段摘抄罗素的话。为此鲁迅信手剪下7月12日《京报》一方贴于信笺,并在其前加《京报的话》的题目,署名鲁迅,剪报末附以如上的几句话。

[511] “教育之前途棘矣” 这是套用杨荫榆《对于暴烈学生之感言》中的用语。

[512] “嫩棣棣” 许广平1925年7月15日致鲁迅信中对鲁迅的戏称,下面的议论由此而发。

[513] “七·一六” 许广平在上信中说:“你的信太令我发笑了,今天是星期三——七·一五——而你的信封上就大书特书的‘七·一六’……这一天的差误,想是扯错了月份牌罢”。

[514] “宣外” 许信中说鲁迅把宣内“写作宣外,尤其该打”。

[515] “其妙”在此 许信中说,“‘京报的话’,太叫我‘莫名其抄’了”。

[516] “刁作谦之伟绩” 鲁迅剪寄的《京报》下方,刊有《古巴华侨界之大风潮》新闻一则,报导了当时驻古巴公使刁作谦“霸占领馆,踢烂房门,抢夺文件”等等,许广平读后莫名究竟,在给鲁迅的信中说:“大概注重在刁作谦之伟绩,以渠作象征人物乎”?

[517] “文艺”是“整个”的 雪纹在《“细心”误用了!》中有“诗是以内容为主,是整块的”、“文学是整块的东西”之类的话。

[518] “师古”无用 许信中说:“记得我在家读书时……我的一个哥哥就和先生相对地围住书桌子乱转,先生要伸长手将鞭打下来时,他就蹲下,终于挨不着打,如果嫩棣‘犯上作乱’的用起‘教鞭’,愚兄只得‘师古’了,此告不怕。”

[519] 罗素(B.Russell,1872—1970) 英国哲学家。1920年10月曾来我国讲学。

[520] 原件无第八章,或为作者误书。

[521] “孥孥阿文” 指沈从文。他在《国语周刊》第五期(1925年7月12日)发表的《乡间的夏》一诗中有“耶耶——孥孥唉”的句子。

[522] 鲁迅1925年4月30日日记:“得丁玲信。”鲁迅疑为沈从文化名来信。

[523] 鲁迅戏造的字,强调其为女性。

[524] 《妇周刊》 即《妇女周刊》。《京报》附刊之一,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蔷薇社编辑。1924年12月10日创刊,至次年11月25日共发行五十期,1925年12月20日出版纪念特刊后停刊。该刊第二十五号刊载了署名捏蚊的《读陈剑非君〈妇女职业问题的由来及其重要〉的感言》一文。

[525] 《民众》 即《民众文艺》。该刊第二十五号(1925年6月23日)载有聂文的《今后所望于民众者》一文。

[526] 《甲寅》周刊 章士钊曾于1914年5月在日本东京创办《甲寅》月刊,两年后停刊。1925年7月在北京复刊,改为周刊。“吴老头子”,指吴稚晖;“世”,指蔡元培。7月18日《京报》刊出的《甲寅周刊》出版广告的目录中,列有蔡元培的《教育问题》、吴稚晖的《怪事》等文。

[527] “孤松” 当为“孤桐”,指章士钊(1881—1973),字行严,笔名孤桐,湖南善化(今长沙)人。早年参加反清活动,“五四”时期反对新文化运动。1924年至1926年间任北洋政府教育总长。按“孤松”是李大钊在1918年至1922年间曾用的笔名。

[528] 此信经作者整理编辑收入《两地书》,序号三五。

[529] 台静农(1901—1990) 字伯简,安徽霍丘人,作家,未名社成员。当时在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任职,后曾在辅仁大学、青岛大学等校任教。著有小说集《地之子》、《建塔者》等,编有《关于鲁迅及其著作》。

[530] 《懊悔》 台静农作的短篇小说,载《语丝》周刊第四十一期(1925年8月24日)。

[531] 章士钊的举动 1925年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风潮爆发后,由于鲁迅反对章士钊压迫学生和解散女师大,8月12日章士钊呈请段祺瑞执政府罢免鲁迅的教育部佥事职务。鲁迅即于22日在平政院控诉章士钊,结果胜诉,于1926年1月17日复职。

[532] 许钦文(1897—1984) 浙江绍兴人,作家。曾在北京大学旁听鲁迅等人讲课,著有小说集《故乡》等。

[533] 指陶元庆作《苦闷的象征》封面原稿。

[534] 《苏俄的文艺论战》 任国桢编译,内收1923年至1924年间苏联文艺论争的论文三篇,并附录《蒲力汗诺夫与艺术问题》一篇。鲁迅为作《前记》,1925年北新书局出版,《未名丛刊》之一。

[535] 璇卿 即陶元庆,参看260227信注〔1〕。

[536] 小峰 即李小峰,参看261113信注〔1〕。

[537] 《乌合丛书》 鲁迅编辑,专收创作,1926年初起,由北新书局出版。

[538] 《未名丛刊》 鲁迅编辑,专收翻译的外国文学作品。1924年12月起,先后由北新书局和未名社出版。

[539] 内子 即朱安(1878—1947),浙江绍兴人,1906年鲁迅奉母命与之结婚。

[540] 《苦闷的象征》 文艺论文集,日本厨川白村(1880—1923)著,鲁迅译,1924年12月出版,为《未名丛刊》之一,北京新潮社代售,后由北新书局再版。

[541] 《越王台》 陶元庆的绘画。

[542] 《大红袍》 陶元庆的绘画,曾用作许钦文的短篇小说集《故乡》的封面。

[543] 指作者自本年9月初肺病复发,至翌年1月渐愈,绵延四月余。

[544] 《唐人说荟》 小说笔记丛书,共二十卷。旧有桃源居士辑本,凡一四四种;清代乾隆时山阴陈世熙(莲塘居士)又从《说郛》等书中采入二十种,合为一六四种。内多小说,但删节和谬误很多,坊刻本又改名为《唐代丛书》。

[545] 《游仙窟》 传奇小说,唐代张作,当时即流入日本,国内失传。1926年章廷谦在鲁迅协助下,根据日本保存的通行本《游仙窟抄》、醍醐寺本《游仙窟》以及流行于朝鲜的另一日本刻本重新校订标点,1929年2月由上海北新书局出版,鲁迅曾为作序。

[546] 杨守敬(1839—1915) 字惺吾,湖北宜都人,清末学者。《日本访书志》是查访在日本流传的我国散佚古书的著作,共十六卷,是杨任清朝驻日公使馆馆员时作。该书卷八著录《游仙窟》一卷,关于所附注释,他说:“其注不知谁作,其于地理诸注,皆以唐十道证之,则亦唐人也。注中引陆法言之说,是犹及见《切韵》原书;又引范泰《鸾鸟诗序》、孙康《镜赋》、杨子云《秦王赋》(原注:此当有误),皆向所未闻者。又引何逊《拟班婕妤诗》,亦冯氏《诗纪》所不载。”

[547] 洙邻 寿鹏飞(1873—1961),字洙邻,浙江绍兴人。鲁迅塾师寿镜吾次子。当时在平政院任记录科主任兼文牍科办事书记。

[548] 指鲁迅在平政院控告章士钊非法免佥事职一事。

[549] 陶元庆(1893—1929) 字璇卿,浙江绍兴人,美术家。曾先后在浙江台州第六中学、上海立达学园、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任教。鲁迅前期著译《苦闷的象征》、《彷徨》、《朝花夕拾》、《坟》等书均由他作封面画。

[550] 指后来用作《唐宋传奇集》的封面画。

[551] 翟永坤(1900—1959) 字资生,河南信阳人。1925年在北京法政大学读书,1926年转入北京大学。因投稿《国民新报》副刊认识鲁迅。

[552] 五十人案 指三一八惨案后,段祺瑞政府秘密制定的通缉鲁迅在内的五十人名单(参看《而已集·大衍发微》)。4月9日,《京报》刊载《三一八惨案之内幕种种》,揭露制定黑名单的经过情形,并列出了四十八人的姓名。

[553] 陈任中(1875—?) 字仲骞,江西赣县人。当时任教育部参事,代理次长。据《三一八惨案之内幕种种》揭露:惨案发生后,章士钊等“特托陈任中调查反对者之姓名,开单密告”。为此陈于4月10日、16日先后在《京报》发表致编者信及刊登启事,予以否认。

[554] 飞机抛掷炸弹 1926年4月,冯玉祥的国民军和奉系军阀张作霖、李景林所部作战期间,国民军驻守北京,奉军飞机曾多次飞临轰炸。联军总攻击,1926年4月7日,奉系李景林、张宗昌组成直鲁联军,对据守北京的国民军发动总攻击。国直议和,当时直系军阀吴佩孚主张联奉讨冯,但其部分将领田维勤等则倾向联冯讨奉,因此冯曾与他们进行“国直议和”活动,但未成功。

[555] 九六足串大钱 以九十六文钱当作足串(百文)计算。旧时以制钱一百文为一串。

[556] 韦素园(1902—1932) 又名漱园,安徽霍丘人,翻译家,未名社成员。译有果戈理的《外套》和北欧诗歌小品《黄花集》等。参看《且介亭杂文·忆韦素园君》。

[557] 指小说集《呐喊》。当时台静农正在选编《关于鲁迅及其著作》一书,韦素园拟作文评论《呐喊》,后未成。

[558] Dostojewski 陀思妥耶夫斯基(Ф.Μ.Достоевский,1821—1881),俄国作家。著有小说《穷人》、《被侮辱与被损害的》、《罪与罚》等。《穷人》,韦丛芜译,鲁迅作序,1926年6月未名社出版。

[559] 指鲁迅的炭笔素描像,鲁迅于5月3日收到,后一直悬挂在西三条寓所客厅。

[560] “出于意表之外” 这是套用林纾文章中的不通的文言用语。

[561] 东江 珠江的东支,这里指广东东江梅县一带。1925年10月中旬,国民革命军在这里击败广东军阀陈炯明的部队。李秉中为黄埔军校学生,曾参加这个战役。但这时李已到苏联留学,因此下文中有“已经跑得如此之远”的话。

[562] 指章士钊违法罢免鲁迅的佥事职务一事。下文的“今年春间,……想加谋害”,指段祺瑞政府列名通缉鲁迅事。参看260409信注〔1〕。

[563] 此信写于“周树人”名片的正反两面。

韦丛芜(1905—1978),安徽霍丘人,燕京大学毕业,未名社成员。译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穷人》、《罪与罚》,著有诗集《君山》。

[564] 指《无常》,后收入《朝花夕拾》。《关于鲁迅》,即台静农选编的《关于鲁迅及其著作》,内收有关《呐喊》评论和鲁迅访问记等文章十四篇,1926年7月未名社出版。

[565] 《外套》 中篇小说,俄国果戈理著,韦素园译,1926年9月未名社出版,为《未名丛刊》之一。下文的“像”,指果戈理像;“京华”,指商务印书馆在北京的印刷厂京华印书局。

[566] 巴特勒特(R.M.Bartlett) 美国人,曾在燕京大学任教。1926年6月11日,由韦丛芜陪同访问鲁迅,拟写《与鲁迅先生的谈话》一文,后未成。下文的“序文”,指台静农为《关于鲁迅及其著作》写的序;“目录”也指该书目录。

[567] 魏建功(1901—1980) 字天行,江苏海安人,语言文字学家。北京大学毕业后留校任职。

[568] 品青 王品青(?—1927),名贵,字品青,河南济源人,《语丝》投稿者。北京大学毕业,曾任北京孔德学校教员。

[569] 《太平广记》 类书,宋代李昉等奉敕纂辑,共五百卷。鲁迅曾将其中的《古镜记》、《离魂记》等篇辑入《唐宋传奇集》。

[570] 《枕中记》 传奇小说,唐沈既济作。《文苑英华》,诗文总集,宋代李昉等奉敕编纂,共一千卷。

[571] 这里的“小版本”和“明刻大字本”,指《太平广记》的清代黄晟刊本和明代长洲许自昌刻本。

[572] 《痴华鬘》 即《百句譬喻经》,简称《百喻经》,古印度僧伽斯那撰,南朝齐僧求那毗地译,二卷。王品青曾删除其中有关佛教教诫的文字,留下寓言,于1926年6月由北京北新书局出版,鲁迅曾为作《题记》,收入《集外集》。

[573] 森立之 日本人。《经籍访古志》由他与澁江完善合著而成,正文六卷,补遗一卷,内容系介绍他们所见日本保存的中国古籍,其中卷五子部小说类著录《游仙窟》钞本三种。全书约成于日本安政三年(1856),清光绪十一年(1885)徐承祖曾用聚珍版印行。

[574] 此信第一页已遗失。

[575] 布宁(И.А.Бунин,1870—1953) 通译蒲宁,俄国作家。十月革命后流亡国外。这里说的小说,指《轻微的欷歔》,韦丛芜译。译稿曾投寄商务印书馆,未印,后由鲁迅索回。

[576] 指翻译童话《小约翰》。

[577] 《顾氏文房小说》 明代顾元庆辑,内收汉至宋代小说、笔记等共四十种。1925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据夷白斋宋版重雕本影印发行。

[578] 《义山杂纂》 唐代李商隐(字义山)撰,鲁迅认为也可能是唐代李就今(字衮求,号义山)作,一卷。内容杂集俚俗常谈鄙事,每题自为一类。以后又有宋代王君玉《杂纂续》、苏轼《二续》和明代黄允交的《三续》各一卷。章廷谦根据鲁迅从明抄本《说郛》抄出的《义山杂纂》和刻本《说郛》所收续书三种编为一册,题为《杂纂四种》,1926年9月北京北新书局出版。

[579] 《说郛》 笔记丛书,明代陶宗仪编,是辑录汉魏至宋元笔记小说而成,共一百卷。通行本为清代陶珽重编刊印,一二○卷。鲁迅这里所说的“明抄本”指前者;“刻本”指后者。

[580] 龚颐正 字养正,南宋遂昌(今属浙江)人。宁宗时任实录院检讨,迁秘书丞。所著《续释常谈》共二十卷。《说郛》卷三十五收入该书文字八十条。这里所举李商隐《杂纂·七不称意》“少阿妳”条,是现存《杂纂》的佚文。

[581] 书目 指鲁迅为《游仙窟》作序而托章廷谦借来的《日本访书志》和《经籍访古志》。

[582] 《沉钟》 文艺刊物,沉钟社编辑。1925年10月在北京创刊,初为周刊,共出十期。次年8月起改为半月刊,中经休刊、复刊,1934年2月出至三十四期停刊。陶元庆曾为它绘制封面。

[583] 小板 老板的戏称,指李小峰。

[584] 陶冶公(1886—1962) 名铸,字冶公,号望潮,浙江绍兴人,光复会会员。留学日本时曾与鲁迅同习俄文。1926年10月他去汉口任市政府委员兼卫生局局长,信中所说“拟去之地”或指武汉。后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前敌总指挥部政治部主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训练部代理主任等。

[585] 冯文炳(1901—1967) 笔名废名,湖北黄梅人,作家。当时是北京大学学生。后曾任北京大学讲师、教授。《关于鲁迅及其著作》中曾收有他的论文《〈呐喊〉》。

[586] 指《阿Q正传》的英译本,梁社乾译。题名为《The True Story of Ah Q》,192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

[587] 此信原无标点。在《鲁迅书简》(1946年10月鲁迅全集出版社出版)发表时,收信人曾附有说明如下:

“这封信没有收入《两地书》内,大约编辑时此信散存他处,一时未及检出。现出《书简》,正可乘便加入。这信的文笔颇与《书简》体例不同,原因是北平女子师范大学校自从被章士钊杨荫榆之流毁灭了之后,又经师长们以及社会正义人士之助而把它恢复过来了。我们这一班国文系的同学,又得举行毕业,而被开除了之后的我,也能够恢复学籍滥竽其间。到了快要学业结束的时候,我国文系师长们如马幼渔先生,沈士远、尹默、兼士先生,许寿裳先生,鲁迅先生等,俱使人于学业将了,请益不易之际兴无穷感慨!良以学校久经波折,使师长们历尽艰辛,为我们学子仗义执言,在情在理,都不忍使人恝置,因此略表微意,由陆晶清、吕云章和我三人具名肃帖,请各师长,在某饭店略备酒馔,聊表敬意。其后复承许寿裳先生及鲁迅先生分别回请我们,而鲁迅先生的短简,却是模拟我写的原信,大意如下:

××先生函丈程门

立雪承训多时幸

循循之有方愧驽才之难教而乃年届结束南北东西虽尺素之能

通或

请益而不易言念及此不禁神伤吾

师倘能赦兹愚鲁使生等得备薄馔于月×日午十二时假西长安街

××饭店一叙俾罄愚诚不胜厚幸肃请

钧安

学生陆晶清 许广平 吕云章 谨启

又‘四条’一词乃鲁迅先生爱用以奚落女人的哭泣,两条眼泪,两条鼻涕,故云。有时简直呼之曰:四条胡同,使我们常常因之大窘。”

[588] 程门飞雪 语出《宋史·杨时传》:杨时“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旧时常用为尊师重道的故实。

[589] 此信经作者整理编辑收入《两地书》,序号三六。

[590] 玉堂 即林语堂。参看本卷第108页注〔1〕。当时任厦门大学文科主任兼国学研究院总秘书。下文的“校长”,指林文庆(1869—1957),字梦琴,福建海澄人。曾留学英国,当时任厦门大学校长兼国学研究院院长。“秘书”,指孙贵定,字蔚深,江苏无锡人,当时任厦门大学教育系主任兼校长办公室秘书。

[591] 臤士 即沈兼士。参看261219信注〔1〕。当时任厦门大学国文系主任兼国学院主任。

[592] 这里的“兄事”,指为许寿裳谋职一事。

[593] 此信写在明信片上,经作者整理编辑收入《两地书》,序号四○。

[594] 此信经作者整理编辑收入《两地书》,序号四一。

[595] 我的事情 指作者与许广平恋爱之事。下文的“建人与我有同一之景况”,指周建人与王蕴如的恋爱。

[596] 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收入《朝花夕拾》。

[597] 此信经作者整理编辑收入《两地书》,序号四二。

[598] 此信经作者整理编辑收入《两地书》,序号四四。

[599] 此信经作者整理编辑收入《两地书》,序号四六。

[600] 此信经作者整理编辑收入《两地书》,序号四八。

[601] 《说文解字注》 清代段玉裁著,嘉庆二十年(1815年)刻成。该书考究汉代许慎《说文解字》体例,校勘刻本文字,引据经传,对全书详加注释,并定其古韵部属。

[602] 罗常培(1899—1958) 字莘田,号恬庵,北京人,语言学家。当时任厦门大学文科国文系讲师。

[603] 道墟 绍兴的一个集镇,章廷谦的故乡。

[604] 七门 指文、理、教育、商、法、工、医七科。

[605] 陈源(1896—1970) 字通伯,笔名西滢,江苏无锡人。曾留学英国,当时任北京大学教授。现代评论派和新月派的主要成员之一。

[606] 顾颉刚(1893—1980) 江苏吴县人,历史学家。当时任厦门大学国学院教授,兼文科国文系名誉讲师。

[607] 黄坚 字振玉,江西清江人,曾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处和总务处秘书。当时经顾颉刚推荐,任厦门大学国学院陈列部干事兼文科主任办公室襄理。

[608] 中日学院 中国人与日本人合办的学校,1925年在天津成立,1931年解散。马幼渔曾在该院任教。

[609] 此信经作者整理编辑收入《两地书》,序号五○。

[610] 白月恒(1875—?) 河北卢龙人。曾任国立东南大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史地系主任、女师大史地学科主任。黎锦熙,参看本卷第76页注〔1〕。

[611] 指《父亲的病》,后收入《朝花夕拾》。

[612] 行素堂 章廷谦老家住所的名称。

[613] 北京大捕之事 10月初,京畿卫戍总司令于珍派侦缉队到北京各书店搜查,凡有“俄”、“社会”等字样的书籍尽行抄没,并在各学校搜捕男女学生八十一人。

[614] 此信经作者整理编辑收入《两地书》,序号五三。

[615] 林素园 福建人。曾于1926年9月5日随教育总长任可澄率军警武装接收北京女师大,并于该校被改为北京女子学院师范部时出任学长。

[616] 指《琐记》和《藤野先生》,后收入《朝花夕拾》。

[617] 北新要迁移 1926年10月北新书局因发行《语丝》被张作霖查封,同年底迁往上海。

[618] 此信经作者整理编辑收入《两地书》,序号五四。

[619] 此信经作者整理编辑收入《两地书》,序号五六。

[620] 指未名社自新开路五号迁至西老胡同一号。

[621] 此信经作者整理编辑收入《两地书》,序号五八。

[622] 蒋介石(1887—1975) 名中正,字介石,浙江奉化人,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主席、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吴佩孚,北洋直系军阀首领,参看本卷第139页注〔3〕。

[623] 出版 这里戏指分娩。

[624] 瞿英乃 当时北京妇产科大夫。

[625] “做鸡蛋糕” 《新女性》第一卷第六号(1926年5月10日)载有孙伏园的《蛋糕制造方法的灌输与妇女根本问题的讨论》。同刊第八号又载有岂明的《论做鸡蛋糕》。这里是随手引用。

[626] 某君 指顾颉刚。

[627] 南开 指当时私立的天津南开大学。

[628] 指张颐(1887—1969),字真如,四川叙永人。曾任北京大学教授,时任厦门大学文科哲学系教授兼文科主任、副校长。

[629] 此信经作者整理编辑收入《两地书》,序号六○。

[630] 顾孟余当时任国民党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中央政治会议委员、代理宣传部长,并同时任中山大学委员会副主任。

[631] 《波艇》 厦门大学学生文艺团体泱泱社出版的文艺月刊,1926年12月至次年1月出版两期。鲁迅在该刊创刊号上发表过《厦门通讯》。

[632] 此信经作者整理编辑收入《两地书》,序号六二。

[633] 对付三先生之法 指主动资助,不等对方开口求助。三先生,即鲁迅三弟周建人。

[634] 《青年的梦》 即《一个青年的梦》,剧本,日本武者小路实笃作,鲁迅译并作序,1922年7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为《文学研究会丛书》之一;1927年7月北新书局再版,为《未名丛刊》之一。再版本封面改用武者小路实笃自己作的一幅画。

[635] 淦女士 即冯沅君(1900—1974),名淑兰,笔名淦女士、沅君,河南唐河人,作家。她的短篇小说集《卷葹》,1927年由北新书局出版,《乌合丛书》之一。

[636] 未名社 文学团体,1925年秋成立于北京,成员有鲁迅、韦素园、曹靖华、李霁野、台静农、韦丛芜。该社注重介绍外国文学,特别是俄国和东欧文学,曾出版《莽原》半月刊,《未名》半月刊和《未名丛刊》、《未名新集》等。1931年秋结束。

[637] 董秋芳(1897—1977) 笔名冬芬,浙江绍兴人,翻译家。《争自由的波浪》,由英译本转译的俄国小说和散文集,高尔基等作,鲁迅校订并作《小引》,1927年1月北新书局出版,《未名丛刊》之一。

[638] 长虹捣乱 指高长虹攻击韦素园等事。1926年10月17日,高长虹在《狂飙》周刊第二期上发表了《给鲁迅先生》一文,就《莽原》半月刊未载向培良的剧本《冬天》和高歌的小说《剃刀》,对韦素园横加指摘,并对鲁迅进行攻击。文中还说:“它(指《莽原》)的发生,与《狂飙》周刊的停刊,显有关连,或者还可以说是主要原因,……我曾以生命赴《莽原》”等。鲁迅在下文中说“似乎《莽原》就是《狂飙》的化身”,即据此。

[639] 《狂飙》 文艺周刊,高长虹主编,1924年11月在北京创刊,附于《国风日报》发行,至十七期停刊。1926年10月在上海复刊,光华书局出版。1927年1月出至第十七期停刊。

[640] 《莽原丛刊》 莽原社计划出版的一种丛书,后改名《未名新集》。

[641] 《君山》 诗集,韦丛芜作,1927年3月北京未名社出版,《未名新集》之一。

[642] 此信经作者整理编辑收入《两地书》,序号六四。

[643] 此信经作者整理编辑收入《两地书》,序号六六。

[644] “林”兄 许广平曾以“平林”为笔名发表《同行者》一文,表达她对鲁迅的感情。(载1925年12月12日《国民新报副刊·乙刊》第八号。)

[645] 此信经作者整理编辑收入《两地书》,序号六八。

[646] 指杨丙辰所译德国席勒的《〈强盗〉初版原序》,载《莽原》半月刊第二卷第三期(1927年2月10日)。

[647] 指鲁迅为《坟》内封所绘的图案画。

[648] 广告 指《新女性》月刊第一卷第八期(1926年8月)所载的《狂飙社广告》。高长虹等人在《广告》中冒称与鲁迅合办《莽原》,共编《乌合丛书》,暗示读者,似乎鲁迅也参与了他们的所谓“狂飙运动”。

[649] 司徒君 即司徒乔(1902—1958),广东开平人,画家。

[650] 丛书 指《乌合丛书》。

[651] 此信经作者整理编辑收入《两地书》,序号六九。

[652] 容肇祖(1897—1994) 字元胎,广东东莞人,曾任厦门大学哲学系助教、国文系讲师。

[653] 此信经作者整理编辑收入《两地书》,序号七一。

[654] “灰色的勇气” 高长虹在写于1926年9月23日的《未名社的翻译,广告及其他》一文中,说鲁迅所译的厨川白村著作表现“灰色的勇敢”。

[655] 尚钺(1902—1982) 字宗武,或作钟吾,河南罗山人,历史学家。曾参加莽原社,后又为狂飙社成员。他的小说稿,指《斧背》,共十九篇,后于1928年5月由上海泰东图书局出版,列为《狂飙丛书》之一。

[656] 《幻洲》 文艺性半月刊,叶灵风、潘汉年编辑。1926年10月在上海创刊,1928年1月出至第二卷第八期停刊。

[657] 饶超华 广东梅县人。当时广州中山大学学生,《莽原》投稿者。所作小品文《致母》,载《莽原》半月刊第一卷第二十三期(1926年12月10日)。

[658] 小酩 即李小酩,当时北京大学学生,《莽原》的投稿者。

[659] 旅行一回 鲁迅曾拟应中山大学之约前往“议定学制”,后未成行。参看《两地书·五六》。

[660] 李小峰(1897—1971) 江苏江阴人。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新潮社和语丝社成员,北新书局主持人。

[661] 手民 排字工人。

[662] 此信经作者整理编辑收入《两地书》,序号七三。

[663] “企予望之” 语出《诗经·卫风·河广》:“谁谓宋远,跂予望之”。

[664] 《杂纂》 参看260714信及其注〔2〕。

[665] 此信经作者整理编辑收入《两地书》,序号七五。

[666] 此信经作者整理编辑收入《两地书》,序号七九。

[667] 指《范爱农》。

[668] 在《狂飙》上骂我 高长虹在《狂飙》周刊第五期(1926年11月)发表的《1925北京出版界形势指掌图》一文中,攻击鲁迅是“世故老人”,“戴其纸糊的权威者的假冠入于身心交病之状况”,“在新的时代是最大的阻碍物”等等。

[669] 启事 即《所谓“思想界先驱者”鲁迅启事》。发表于《莽原》半月刊第二十三期(1926年12月),同时发表于《语丝》、《北新》、《新女性》等期刊,后收入《华盖集续编》。

[670] 《未名新集》 丛书,专收未名社成员的创作,1927年3月起由未名社陆续出书。

[671] 《未名》 文学半月刊,未名社编辑,1928年1月《莽原》半月刊停刊后于北京创刊,1930年4月停刊。

[672] 指刘复(1891—1934),字半农,江苏江阴人。曾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是新文学运动初期的重要作家之一。当时任北京大学教授、《世界日报》副刊编辑。参看《且介亭杂文·忆刘半农君》。

[673] 指张凤举(定璜)。

[674] 北京传来的话 据收信人回忆,当时他曾收到北京周作人信,言及鲁迅、孙伏园将离开厦门大学,劝他不必再去就职。

[675] 广大 即广东大学。1926年10月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改称中山大学。

[676] 谣言 据收信人回忆,当时听说如到厦门大学,因住房紧张,可能要夫妇分居。

[677] 陈乃乾(1896—1971) 浙江海宁人。1926年秋受聘为厦门大学图书馆中文部和国学院图书部干事、文科国文系讲师,后未到职。

[678] 郑某 指程憬,字仰之,安徽绩溪人。原为胡适的书记员,曾托顾颉刚代谋教职。1926年11月到厦门,住南普陀寺候职。

[679] 伏园兼差 当时孙伏园曾在南普陀寺附设的闽南佛学院兼课。

[680] 陈万里(1891—1969) 江苏吴县人。当时任厦门大学国学院考古学导师、造型部干事、国文系名誉讲师,讲授曲选及曲史课程。

[681] “优伶蓄之” 语出《汉书·严助传》:东方朔、枚皋“不根持论,上颇俳优蓄之。”

[682] 来带者 绍兴方言,不要呆在这里的意思。

[683] Ecke 即Gustav Ecke,德国人,曾用中国名艾谔风。当时任厦门大学文科哲学系教授,讲授德文、希腊文及希腊哲学等。

[684] 《北新》 综合性期刊,1926年8月在上海创刊,初为周刊,孙福熙编辑。1927年11月第二卷第一期起改为半月刊,潘梓年等编辑,1930年12月出至第四卷第二十四期停刊。

[685] 《新女性》 月刊,1926年1月创刊,章锡琛主编。1929年12月停刊,共出四卷。上海新女性社发行。

[686] 据收信人回忆,当时他曾拟将美国房龙(H.Van Loon)的儿童读物插图本《〈圣经〉的故事》译成中文,为此征求鲁迅意见,后未译成。

[687] 旧稿 指鲁迅作于1907年的《人之历史》。该文有摩西为《旧约全书》中《创世记》的作者的说法。

[688] Haeckel 海克尔(1834—1919),德国生物学家,达尔文主义的捍卫者和传播者。主要著作有《宇宙之谜》、《人类发展史》、《人类种族的起源和系统论》等。

[689] 此信经作者整理编辑收入《两地书》,序号八一。

[690] 此信经作者整理编辑收入《两地书》,序号八三。

[691] 陈友仁(1878—1944) 广东香山(今中山)人。长期追随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曾任律师、记者、编辑,时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国民政府外交部长。

[692] 指川岛夫人孙斐君产子。

[693] 《玉历钞传》 即《玉历至宝钞传》,共八章,是一部宣传封建迷信的书,题称宋代“淡痴道人梦中得授,弟子勿迷道人钞录传世”。内容系讲述“地狱十殿”的情况,宣扬因果报应。

[694] 善书 宣传因果报应的书。旧时常由善男信女捐资刻印,免费赠送。

[695] “无常”画像 无常,佛家语,迷信传说中的勾魂使者。关于无常画像,可参看《朝花夕拾·后记》。

[696] 伏园上任 当时孙伏园到广州任《民国日报》副刊编辑。

[697] 此信经作者整理编辑收入《两地书》,序号八五。

[698] 此信经作者整理编辑收入《两地书》,序号八六。

[699] 《绥惠略夫》 即《工人绥惠略夫》,中篇小说。俄国阿尔志跋绥夫著,1922年5月商务印书馆出版。

[700] 郭译的尼采小半部 指郭沫若所译尼采著的《查拉图司屈拉钞》第一部,曾连载于《创造周报》,1928年6月创造社出版部出版。

[701] 《论杂交》 高长虹作,载《狂飙》周刊第二期(1926年10月17日)。文中有“家庭和婚姻的束缚尤其是女子的致命伤”,“杂交对于女子解放是有可惊的帮助”,“是解放的唯一途径”等语。

[702] 创造社 文学社团,1921年6月成立,主要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1927年增加了冯乃超、彭康、李初梨等从国外回来的新成员。1929年2月,该社被国民党当局封闭。它曾先后编辑出版《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洪水》、《创造月刊》、《文化批判》等刊物,以及《创造丛书》。

[703] 此信经作者整理编辑收入《两地书》,序号八八。

[704] 《说“幽默”》 日本鹤见祐辅作,译文载《莽原》半月刊第二卷第一期(1927年1月)。鹤见祐辅(1885—1972),日本文艺评论家。著有《思想·山水·人物》、《欧美名士之印象》等。

[705] 目寒 即张目寒(1903—1983),安徽霍丘人。鲁迅在北京世界语专门学校时的学生。

[706] 称赞周建人 高长虹在《狂飙周刊》第二期(1926年10月17日)发表的《关于性》中说:“最近科学的还是周建人的文字,他可以给人一些关于性的科学的常识,这在目前是很难得到的。”又在同刊第八期(1926年11月28日)发表的《张竞生可以休矣》一文中说:“我更希望周建人先生更勇敢地为科学作战!”

[707] 此信经作者整理编辑收入《两地书》,序号八九。

[708] 此信经作者整理编辑收入《两地书》,序号九三。

[709] “没出色” 许广平在1926年12月7日致鲁迅信中说:“你失败在别一个人手里了么?你真太没出色了。”

[710] 久矣夫,已非一日矣 仿清代梁章鉅《制义丛话》所举八股文例句,原作“久矣夫千百年来已非一日矣”。

[711] 此信经作者整理编辑收入《两地书》,序号九五。

[712] 沈兼士(1887—1947) 又作“坚士”、“臤士”,浙江吴兴人,文字学家。早年留学日本,曾任北京大学教授。1926年,任厦门大学国文系主任兼国学院主任。10月底离职。

[713] 亮公 即张星烺(1888—1951),字亮尘,江苏泗阳人,历史学家。留学美国和德国。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当时继沈兼士之后,任厦门大学国学院主任。

[714] 程某 即程憬。参看261121②信及其注〔5〕。

[715] 文学史稿 鲁迅在厦门大学讲授文学史课程的讲义,即后来出版的《汉文学史纲要》。

[716] 丁公 即丁丁山(1901—1952),安徽和县人。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毕业,当时任厦门大学国学院助教。

[717] 陈石遗(1856—1937) 名衍,字叔伊,号石遗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曾任清末学部主事。1923年9月任厦门大学教授。1926年3月辞职。

[718] 镇南关 在厦门大学校内,明末郑成功抗清时所建。

[719] 此信经作者整理编辑收入《两地书》,序号九六。

[720] 此信经作者整理编辑收入《两地书》,序号九八。

[721] 此信经作者整理编辑收入《两地书》,序号九九。

[722] 此信经作者整理编辑收入《两地书》,序号一○一。

[723] 陈仪(1883—1950) 字公侠,浙江绍兴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曾任孙传芳下属浙江军第一师师长、徐州镇守使兼津浦南段警备总司令。1926年10月20日被孙任为浙江省省长,即率第一师返浙,12月19日通电宣布浙江“自治”,出任“自治”政府民政长。12月22日陈师一部分被孙传芳下属孟昭月部缴械,余部退至绍兴,同月30日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九军,陈任军长。

[724] 傅铜等十教授与林素园大闹 1926年8月底,北洋政府教育部将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与北京女子大学合并为北京女子学院,女师大成为该学院师范部,林素园任学长。此事遭到女师大师生的强烈反对。傅铜、徐祖正、钟少梅等教授曾代表女师大师生与教育部交涉,无效。9月5日林素园随教育总长任可澄率军警到女师大强行接收。傅铜(1886—1970),字佩青,河南兰封人,曾任西安西北大学校长,后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等职。

[725] 高一涵(1885—1968) 安徽六安人,曾任北京大学政治系教授。现代评论派主要成员之一。

[726] 罗静轩走出 参看本卷第255页注〔6〕。

[727] 此信据许寿裳亲属录寄副本编入。

[728] 禾 指浙江嘉兴。

[729] 霁野学费的事 参看261205信。

[730] “从井救人” 语出明代马中锡《中山狼传》:“从井以救人”。

[731] 《阶级与鲁迅》 载《语丝》周刊第一○八期(1926年12月4日),署名“一萼”(即曹轶欧)。

[732] 《明珠》 北京《世界日报》的文艺专栏,张恨水主编。当时该刊曾发表过一些讥刺鲁迅的作品,如1926年8月4日所载署名蝤的作者说:“对于周先生,我也常挖苦过。”

[733] 《给——》 短诗,高长虹作,载《狂飙》周刊第七期(1926年11月26日)。诗中他自比为太阳,以月亮喻许广平,以黑夜影射鲁迅。

[734] 此信据许寿裳亲属录寄副本编入。

[735] 此信经作者整理编辑收入《两地书》,序号一○二。

[736] 孙伏园12月22日致鲁迅信摘录如下:“留先极力希望您能快来,他说他因为接到我的信,知道我要去武汉了,所以已单独写信给您,但没有提起薪水数目,其实您的薪水已决定五百毫洋,且定名为正教授,现在全校只有您一人。学生知道先生要来,希望得极恳切。而真吾诸兄(厦大学生,要转学的)要来的事,我也与他谈及,他也非常欢迎,而且这事已在广报上披露,将来编级必无问题的,尽请他们大胆同来好了……现在聘人,十分慎重,故除极熟者外,均暂从缓,据云季黻聘书之所以迟发者,也不外此,‘只要待鲁迅一到,再有一度商量,必无问题者也。’许广平君处我先去,彼已辞职出校,故未遇见,三主任同时辞去矣。我至朱处,乃为之述说前事,彼云必可设法,但须去了兼差,如辞职竟成事实,则可以成功。”(按括号中的文字为鲁迅批注)留先,即朱家骅(字骝先)。


261229③ 致许广平鲁迅全集.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