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字数:9536

[1] 此信经作者整理编辑收入《两地书》,序号一〇四。

[2] 此信经作者整理编辑收入《两地书》,序号一〇五。

[3] 鲁迅裁附的孙伏园信如下:“许广平君已搬出学校,表示辞职决心,我乃催问骝先,据他说校中职员大概几十块钱,是不适宜的。我便问他:‘你从前说李遇安君可作鲁迅之助教,现在遇安不在,鲁迅助教可请广平了。’他说助教也不过百元,平常只有八十。那末我说百元就百元罢。(好在从下月起,因为财政略微充裕,可以不搭公债。)骝先说,‘鲁迅一到,即送聘书可也。’许君处尚未同她说过,一二天内我当写信给她,以免她再去弄别的事。先生能早来最好。”

[4] “挑剔风潮”的学匪 陈西滢在《现代评论》第一卷第二十五期(1925年5月30日)的《闲话》中,曾指责鲁迅、马裕藻等同情和支持北京女师大学生反对校长杨荫榆的教员是“暗中挑剔风潮”。国家主义派杂志《国魂》第九期(1925年12月30日)发表姜华的《学匪和学阀》一文,攻击鲁迅、马裕藻等为“学匪”。

[5] 此信经作者整理编辑收入《两地书》,序号一〇九。

[6] 害马 许广平等六位学生自治会职员在女师大风潮中曾被杨荫榆称为“害群之马”,故鲁迅以此戏称许广平。

[7] 译稿两篇 指鲁迅译的《文学者的一生》和《运用口语的填词》;前者为日本武者小路实笃作,后者为日本铃木虎雄作,分别发表于《莽原》半月刊第二卷第三、四期(1927年2月10日、25日)。

[8] 陈嘉庚(1874—1961) 福建厦门人,爱国华侨领袖,长期侨居新加坡。1912年创办集美学校,1921年创办厦门大学。

[9] 徐耀辰(1895—1978) 名祖正,字耀辰,江苏昆山人,语丝社成员。留学日本。曾任北京大学等校教授。

[10] 常维钧(1894—1985) 名惠,字维钧,河北宛平(今属北京)人。北京大学法文系毕业,曾任北大《歌谣》周刊编辑。

[11] 马珏(1910—?) 马幼渔之女,当时北京孔德学校学生。

[12] 陈炜谟(1903—1955) 四川泸县人,北京大学学生,沉钟社成员。

[13] 冯至(1905—1993) 冯承植,字君培,笔名冯至,河北涿县人,诗人。北京大学学生,曾留学德国。沉钟社成员。

[14] 沉钟社 文学团体,1925年秋成立于北京,主要成员有林如稷、陈炜谟、陈翔鹤、冯至、杨晦等,曾出版《沉钟》周刊(后改为半月刊)和《沉钟社丛书》。

[15] 素园 当误,疑指李霁野。

[16] 此信经作者整理编辑收入《两地书》,序号一一二。

[17] 《生财有大道》 即《生财有大道论》,署名“心心”,载《语丝》第105期“闲话集成”专栏。

[18] 1924年4月,厦门大学学生对校长林文庆不满,开会拟作出要求校长辞职的决议,因部分学生反对而作罢。林文庆为此开除为首学生,解聘教育科主任等九人,从而引起学潮。林并拒绝学生的任何合理要求,于同年6月1日诱使部分建筑工人凶殴学生,继又下令提前放暑假,限令学生五日离校,届时即停膳、停电、停水。当时厦门的保守势力也都支持林文庆,学生被迫宣布集体离校。

[19] 此信据1927年2月17日香港《华侨日报》所载署名“探秘”的《鲁迅君的作风》一文编入。

林文庆(1869—1957),字梦琴,福建海澄人。早年留学英国。1921年起任厦门大学校长。

[20] 刘楚青(1893—?) 名树杞,字楚青,湖北新埔人。当时任厦门大学教务长,秘书,兼理科主任。鲁迅1927年1月3日日记:“晚刘楚青来挽留并致聘书。”

[21] 此信经作者整理编辑收入《两地书》,序号一一三。

[22] 《现代评论》 综合性周刊,胡适、陈源、王世杰、高一涵、徐志摩、唐有壬等留学英美的知识分子主办的同人杂志。1924年12月创刊于北京,1927年7月移至上海出版,1928年12月停刊。

[23] 设售书处 当时鲁迅曾租用广州芳草街四十四号二楼设“北新书屋”,代售北新书局和未名社书刊。1927年3月15日开业,同年8月结束。

[24] 此信据许寿裳亲属录寄副本编入。

[25] 太古 指太古兴记轮船公司,旧中国由英国资本操纵的航运组织。下文的“四川”、“新宁”等是船名。

[26] 唐餐楼 也作唐餐间。指供应中餐的船舱,相当于二等舱。

[27] 此信据许寿裳亲属录寄副本编入。

[28] 《每日评论》 当时在北京出版的报纸,荆有麟编辑。

[29] 有麟 即荆有麟。参看310205信注〔1〕。

[30] 柏烈威(С.A.Полевой) 苏联人。曾任北京俄文专修馆教授、北京大学俄文系讲师。按他要译的《阿Q正传》未见出版。

[31] 王希礼 本名瓦西里耶夫(Б.А.Васильев,?—1937),苏联人。1925年在河南国民军第二军俄国顾问团任翻译时将《阿Q正传》译成俄文,连同别人译的《幸福的家庭》、《高老夫子》、《头发的故事》、《孔乙己》、《风波》、《故乡》、《社戏》等合为一册,于1929年由苏联列宁格勒激浪出版社出版。

[32] L夫人 即罗尔斯卡娅(Лорская),苏联画家、雕刻家。1925年来我国。柏烈威翻译《阿Q正传》时,曾请她作插图。

[33] 到香港讲演 鲁迅于1927年2月18、19日在香港青年会讲演。讲题分别为《无声的中国》(后收入《三闲集》)和《老调子已经唱完》(后编入《集外集拾遗》)。

[34] 伏园动身 指孙伏园于1927年2月10日离广州去武汉任《中央日报》副刊编辑。

[35] 五日京兆 《汉书·张敞传》记载西汉张敞为京兆尹,行将被免,某下属得知后,就不再为他办事,并说:“吾为是公尽力多矣,今五日京兆耳。安能复案事!”

[36] 绍原 江绍原,参看270404信注〔1〕。

[37] 红鼻 指顾颉刚。

[38] 顾孟余(1888—1972) 名兆熊,字梦余,又作孟余,河北宛平(今属北京)人。曾任北京大学教授、教务长。当时任国民党中央常委、代理宣传部长,并任中山大学委员会副委员长。

[39] 骝先 朱家骅(1893—1963),字骝先,浙江吴兴人。留学德国,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当时任中山大学委员会委员,主持校务。后任国民党政府教育部长、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等职。

[40] 库券 当时广东国民政府以国库名义发行的一种债券,一定时间后方能兑换现金。

[41] 朱斐(1897—1990) 字玉鲁,安徽舒城人。厦门大学教育系学生。

[42] 刘随 又名前度,鲁迅讲演《老调子已经唱完》记录者。记录稿后来未能在香港报纸发表。

[43] 《格利佛游记》 长篇小说,英国斯威夫特著,韦丛芜译,1928年9月、1929年1月由北京未名社分两卷相继出版,为《未名丛刊》之一。

[44] 无须社 文学团体,1926年在北京创立,成员有蹇先艾、张采真、沈从文等。同年10月在《世界日报》附出《文学周刊》,于赓虞主编。并出版《无须社丛书》。

[45] 密斯朱 指朱寿恒,原为岭南大学学生。1925年转学燕京大学,由韦丛芜介绍认识鲁迅。当时在岭南大学任教。

[46] 真笔板 日语:油印品。

[47] 江绍原(1898—1983) 安徽旌德人,民俗学研究者。曾留学美国,回国后任北京大学、中山大学教授。《语丝》周刊撰稿人之一。

[48] 指小说《眉间尺》(后改题为《铸剑》)。

[49] 《阿Q正传》单行本 据收信人回忆,当时未名社曾拟自《呐喊》中抽出《阿Q正传》印单行本,收入《未名新集》,后因鲁迅恐使北新书局不满而未果。

[50] 《白茶》 苏联戏剧集,收班珂的《白茶》及他人独幕剧共五篇,曹靖华译,1927年4月未名社出版。

[51] 托罗兹基(Л.Д.Троцкий,1879—1940) 通译托洛茨基,苏俄政治家,参与领导十月革命,曾任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等职。列宁逝世后,成为联共(布)党内反对派领袖,1927年被开除出党,1929年被逐出境,后死于墨西哥。文中所说的文学批评,指《文学和革命》,李霁野、韦漱园译,1928年北京未名社出版。

[52] 岭南大学讲演 指3月29日上午在岭南大学纪念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大会上的讲演。讲稿佚。据报导,讲演“内容略谓先烈的牺牲,是为革命奋斗,为中国全体人民谋幸福。但最怕先烈苦心,后继无人。现在革命还未成功,所以我们要继续他们的志向,努力奋斗。”(1927年4月3日广州《南大青年》第十五卷第二十一期《纪念黄花节的经过情形》)

[53] 1927年1月《狂飙》停刊后,常燕生(狂飙社成员,后为国家主义派)发表了《挽狂飙》一文,说《狂飙》的停刊是“思想界的权威者”“反攻战略”的结果,参看《三闲集·吊与贺》。

[54] 柏君 即柏烈威。参看270221信注〔1〕。

[55] 《中央副刊》 指武汉出版的《中央日报》的副刊,当时由孙伏园编辑。该刊曾连载托洛茨基《文学和革命》的译文。

[56] 傅东华(1893—1971) 浙江金华人,翻译家。当时是上海复旦大学、暨南大学国文系教授。

[57] 指顾颉刚。他于1927年4月18日到达中山大学。

[58] 大讨其赤 指1927年国民党“四一二”反共政变后,在广州相继发生的“四一五”搜捕、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士的事件。计逮捕二千余人,其中杀害二百多人。

[59] 此信据1927年5月11日武汉《中央日报·中央副刊》载收信人《鲁迅先生脱离广州中大》一文所引编入。信的首尾均被略去。

[60] 指武汉《中央日报》。1927年3月22日创刊,9月15日停刊。

[61] 梁式(1894—1972) 笔名尸一,广东台山人。当时是广州《国民新闻》副刊《新时代》的编辑,曾约鲁迅撰稿。后曾为汪伪报纸《中华副刊》的撰稿者。

[62] 《民钟报》 即《民钟日报》,1916年10月1日创刊于厦门。1918年5月28日被福建军阀李厚基查封,1921年7月1日复刊,至1930年9月8日停刊。鲁迅在厦门大学时指导学生创办的《鼓浪》周刊,即附于该报刊出。

[63] 玉堂已经就职 指林语堂当时由厦门抵汉口,任武汉国民政府外交部秘书。

[64] 《二十四孝图》 《二十四孝》,元代郭居敬编。内容是辑录古代所传二十四个孝子的故事。后来的印本都配有图画,通称《二十四孝图》,是旧时宣扬封建孝道的通俗读物。

[65] 郑介石(1896—1968) 名奠,字介石,号石君,浙江诸暨人,语言学家。北京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曾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当时任浙江省教育厅厅长。

[66] 顾傅 指顾颉刚、傅斯年。

[67] 《工商报》 即《工商日报》,香港出版的报纸,1925年7月创刊。

[68] 中大内部又发生暗潮 1927年5月下旬,广州中山大学传说“广大复辟,校务易员”。学生会宣言反对“西山会议派首领邹鲁”任校长,请政府下令通缉邹鲁和要求校方驱逐邹派教授郜重魁、黎国昌等。6月10日,戴传贤、朱家骅分任中山大学正、副校长。

[69] 邹鲁(1885—1954) 原名澄生,字海滨,广东大埔人。早年参加同盟会。1924年曾任广东大学校长。1925年秋,因参加国民党右派组织西山会议派被学生赶走,不久复任中山大学(广东大学改称)校长。后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委等职。

[70] 抱犊山之洋鬼子 1923年5月5日,盘踞山东峄县抱犊崮的土匪头子孙美瑶,在津浦铁路临城站附近劫车,虏走中外旅客二百多人。北洋政府派军队前往剿捕时,他把外籍旅客押至前沿抵御。

[71] 小燕 章廷谦的女儿,后名章淹。

[72] 介石 即郑奠。孑公,即蔡元培。1927年5月25日,浙江省务委员会通过设立浙江大学研究院计划,蔡元培为九人筹备委员之一。

[73] 袁希涛(1866—1930) 字观澜,江苏宝山(今属上海)人,1912年5月任北洋政府教育部普通教育司司长,1919年曾任代教育总长。蒋维乔(1873—1958),字竹庄,江苏武进人,1912年5月任北洋政府教育部参事。

[74] 两部旧稿 指《野草》和《朝花夕拾》。一部译的小说,指《小约翰》。

[75] 日本人的论文 指日本鹤见祐辅《思想·山水·人物》一书中的《断想》。鲁迅译文连载于1927年9月至1928年1月的《北新》周刊和《北新》半月刊。

[76] 愈之 即胡愈之(1896—1986),字子如,浙江上虞人。鲁迅在山会师范学校任教时的学生。当时在上海商务印书馆任职。

[77] 已往汉口 1927年6月10日和11日香港《循环日报》载徐丹甫(梁实秋)作《北京文艺界之分门别户》一文,其中说“鲁迅到了汉口”。为此鲁迅于11日寄该报一信,指出“我现在仍在广州,并没有‘到了汉口’”。(见《而已集·略谈香港》)

[78] 1927年6月7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决定变更教育行政制度,取消教育厅,设立大学区,区内之教育行政由大学校长处理,并决定在江、浙两省试办。8月,浙江成立第三中山大学,次年2月改名浙江大学。

[79] “干脩” 即干薪,不做实际工作挂名领薪。

[80] 容肇祖 参看261108信注〔2〕。容庚(1894—1984),字希白,广东东莞人,曾任燕京大学襄教授,主编《燕京学报》。后任中山大学教授。

[81] 傅拜帅 指傅斯年任中山大学文史科主任。

[82] 译稿 指《断想》。

[83] 副刊 指当时杭州《民国日报》副刊,章廷谦曾任该刊编辑,不久即去职。

[84] 密斯许 指许羡苏。

[85] 本文原为剪报(连同剪报后的鲁迅按语附于此信)。文中“现代诗人……热望么”句下的密圈为鲁迅所加。

[86] 《循环日报》 香港出版的报纸,1874年由王韬创办,约于1947年停刊。

[87] D’Annunzio 邓南遮(1863—1938),意大利作家。他因拥护法西斯主义,深受墨索里尼的宠爱,获得“亲王”称号。

[88] 严修(1860—1929) 字范孙,天津市人。清末进士,曾任学部侍郎、北洋政府教育总长。

[89] Aspirin 阿司匹林。

[90] 廖大夫 即廖超照,字弼臣,厦门人,当时任厦门大学校医。

[91] 毛大夫 即毛子震(1890—1970),名成,字子震,浙江江山人。曾在北京行医,当时在中山大学医科部任教。

[92] 春台 孙福熙(1898—1962),字春台,浙江绍兴人。孙伏园之弟。

[93] “东皮” 对“西皮”而言。当时共产党简称作C.P.(英语Communist Party二字的缩写),谐音“西皮”。鲁迅在这里用以指非共产党人。

[94] 坚士 即沈兼士。

[95] 旧本一卷 指日本醍醐寺藏本《游仙窟》,康永三年(1344)抄写,大正十五年(1926)日本古典保存会影印刊行。

[96] 何思源(1896—1982) 字仙槎,山东菏泽人。曾留学美国、德国,当时任中山大学政治训育部副主任。

[97] 《国民新闻》 1925年国民党人在广州创办的报纸,初期宣传革命,四一二政变后成为反共宣传的喉舌。

[98] 指《太平御览》。

[99] 《北新周刊》广告 指《北新周刊》所载北新书局出版《国际新局面》、《英国政治中之劳工问题》等书的广告。

[100] 陈翰笙(1897—2004) 江苏无锡人,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当时被北新书局聘为编辑主任。

[101] 钟敬文(1903—2002) 广东海丰人,作家,民间文学研究工作者。广东大学毕业,当时广州岭南大学文学系职员。

[102] 骝 即朱家骅。当时国民党当局曾拟调他为广东省政府教育厅厅长,未就职。

[103] 留先 即朱家骅。当时任中山大学副校长,主持校务。

[104] 民厅将卸 1927年朱家骅一度担任广东省民政厅长,不久卸任,由李文范接替。

[105] 教厅不稳 指由朱家骅接替许崇清出任广东省教育厅长一事尚未定,又传中山大学亦有人事变动。

[106] 傅 指傅斯年,当时任中山大学哲学系主任。

[107] 何 指何思源。

[108] 李 指李济深(1884—1959),字任潮,文西苍梧人。当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以兼任国民革命军总参谋长名义留守广州。

[109] 正副校长 指戴季陶和朱家骅。

[110] 顾购书教授 指顾颉刚。当时被傅斯年派往外地采购图书。蔡元培拟聘他到南京中央大学院任职。

[111] 讲题为《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后收入《而已集》。

[112] 冯大帅 指冯玉祥(1882—1948),字焕章,安徽巢县人。原为直系将领,1924年发动北京兵变,改所部为国民军。1926年4月被奉系挤出北京,同年9月宣布响应北伐,次年5月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

[113] 严既澄 名锲,字既澄,广东四会人,文学研究会成员。曾任北京大学讲师,当时任杭州《三五日报》副刊编辑。《三五日报》,1927年7月6日创刊。

[114] 钱武肃王 即五代时吴越国王钱镠(852—932)。据史载,他是个横征暴敛、残害人民的暴君。

[115] 三沈二马陈朱 三沈,指沈士远、沈尹默、沈兼士;二马,指马裕藻(幼渔)、马衡;陈,指陈大齐;朱,指朱希祖。

[116] 夏期学术讲演 1927年夏,广州市教育局主办夏令学术演讲会,鲁迅应邀于7月23、26日往讲《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讲稿后收入《而已集》。

[117] 删节Hugo文的案语 Hugo,即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著有《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等。《莽原》半月刊第二卷第十一期(1927年6月)发表刘半农所译雨果《〈克洛特格欧〉的后序》,原作被删节很多。译者在删节处所作按语中曾一再声言说“这里是提倡宗教的话……我实在不愿意译”,“这仍是‘神道设教’的愚民政策,不值得译出”等等。因此鲁迅信中说他“狄克推多”(英语Dictator的音译,独裁的意思)。

[118] 徐志摩陈什么 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人,曾留学英、美,诗人,新月社主要成员。著有《志摩的诗》、《猛虎集》等。他所译的《赣第德》,1927年由北新书局出版。陈什么,指陈翰笙。

[119] 此信据《语丝》周刊第一四五期(1927年8月20日)所载收信人的《小品一五〇》一文编入。

[120] 顾元庆(1487—1565) 字大有,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明代藏书家。所刻丛书有《顾氏文房小说》、《明朝四十家小说》等,著有《云林遗事》、《山房清事》、《夷白斋诗话》等。

[121] 《历代诗话》 清代何文焕辑刊,收南朝梁代钟嵘《诗品》至明代顾元庆《夷白斋诗话》等共二十八种。并附自作《历代诗话考索》一种。

[122] “撒园荽” 当时《语丝》周刊进行一次关于民俗学的讨论。1927年4月16日该刊第一二七期刊登“如病”的《撒种小说村话》,其中提到江绍原曾疑中国的先民有借人的两性关系促进植物繁衍的民俗,但缺乏确凿的证据。5月21日该刊一三二期又发表贺昌群作《撒园荽》一文。该文据《佩文韵府》引《湘山集》称:“园荽即胡荽,世传布种时口言亵语则其生滋盛,故士大夫以秽谈为‘撒园荽’。”

[123] 按此诗引自《全唐诗》卷八〇一,题《怀良人》,署葛鸦儿作。

[124] 名目 指当时浙江省民政厅聘许寿裳担任“视察”一职。

[125] 茭白 指蒋梦麟(1886—1964),浙江余姚人。留学美国,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及代理校长,当时为浙江省教育厅首任厅长。按“蒋”字本义为茭白,故这里代指蒋梦麟。

[126] 给丁山电 当时傅斯年以“才年”署名致电丁山,促其速来中山大学。丁山,即丁丁山。

[127] 鼻的形状,代指顾颉刚。

[128] 即附于此信之末的荆有麟来信摘录。其中两处缺字为原件残损。

[129] 影本 指日本醍醐寺藏本的影印本。

[130] 《何典》 一部运用俗谚写成的、带有讽刺而流于油滑的章回体小说,共十回,清光绪四年(1878)上海申报馆出版。编著者“过路人”原名张南庄,清代上海人;评者“缠夹二先生”原名陈得仁,清代长洲(今江苏吴县)人。1926年6月,刘复(半农)将此书标点重印,鲁迅曾为作题记(后收入《集外集拾遗》)。

[131] and 英语:和、与的意思。

[132] 春台为叭儿辈效力 指孙福熙为陈学昭的作品《寸草心》画封面及交新月书店出版一事。

[133] 指荆有麟。

[134] 马二 指冯玉祥。

[135] 张鬍 指张作霖(1875—1928),字雨亭,辽宁海城人,奉系军阀首领。1924年起把持北洋政府,当时他的势力已经完全控制北京。

[136] 我一篇文章 疑指《略论中国人的脸》。

[137] 张奚若(1889—1973) 陕西朝邑(今大荔)人。曾留学美国,归国后任清华大学教授等职,现代评论派成员之一。

[138] 丁惟汾(1874—1954) 山东日照人。早年参加同盟会,曾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兼青年部长、中山大学委员会委员等职,后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委员。

[139] 胡汉民(1879—1936) 字展堂,广东番禺人。早年参加同盟会,曾任革命政府广东省长、代理大元帅,为国民党粤派领导人。后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主席等职。

[140] 顾颉刚来信及鲁迅的复信,参看《三闲集·辞顾颉刚教授令“候审”》。

[141] 济深 即李济深。下文的留先,即朱家骅。

[142] 剪报两则,见此信之末。

[143] 前之所闻 指朱家骅在中山大学位置不稳的传闻。参看270707信末之附言。

[144] 孟德 当指傅斯年,当时任中山大学哲学系主任兼文科主任。

[145] 黎国昌(1894—?) 字慎图,广东东莞人。留学德国,曾在广州中山大学任教。1927年鲁迅辞去中山大学教务主任时,他以副职代理教务主任。

[146] 指许寿裳当时任浙江省民政厅视察员。

[147] 《五三日报》 应为《三五日报》。

[148] 谢 指谢玉生,湖南耒阳人,鲁迅在厦门大学、中山大学任教时的学生。按谢玉生曾致函孙伏园,说顾颉刚“造作谣言,诬蔑迅师”,还说“顾又背叛林语堂先生,甘为林文庆之谋臣”,因此招致顾颉刚提出诉讼。下文提到的孙、林,指孙伏园和林语堂。

[149] 招商 即轮船招商局,我国最早设立的轮船航运企业。清同治十一年(1872)由李鸿章创办。宣统元年(1909)改为商办,1930年改为“国营”,成为四大家族垄断航运事业的机构。

[150] 即270426信。

[151] 玉堂的“启事” 据收信人回忆,林语堂离开厦门大学时曾散发揭露厦大校长林文庆的启事。

[152] 骝先要专心办中大 参看270802信所附剪报抄件(第一则)。

[153] 旧教厅长 指许崇清(1888—1969),字志澄,广东番禺人。原任广东省教育厅厅长,这时被任命为广东省政府委员兼财政厅长。

[154] 令尊大人的事 据收信人回忆,当时绍兴曾谣传章廷谦为共产党,因而其父一度被拘捕。

[155] 姨副 戏指杭州《三五日报》副刊。《诗经·召南·小星》:“嘒彼小星,三五在东。”旧注认为“小星”指“妾”(姨太太)。

[156] 伏翁所办的书店 指孙伏园倡议开办的北新书屋。

[157] 禹是虫 顾颉刚在《努力》增刊《读书杂志》第九期(1923年5月)发表《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一文(后收入《古史辨》第一册),认为夏禹是“蜥蜴之类”的虫。

[158] 司马 指司马迁(约前145—约前86),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汉代史学家和文学家。曾任太史令。所著《史记》为我国著名的纪传体史书。他曾因为李陵辩护而获罪下狱,受宫刑。鲁迅在迁旁加虫字,是对顾颉刚认为禹是“蜥蜴之类”的讽刺。

[159] 如律令 原为汉代公文常用语,意思是如法律命令,必须迅速进行。道士仿效,用于符咒的末尾。

[160] 新月社 文学和政治性团体。约成立于1923年,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梁实秋、罗隆基等,取名于泰戈尔的诗集《新月集》。1927年该社成员多数南下,在上海创办新月书店,1928年3月发刊综合性的《新月》月刊。

[161] 皇皇然若丧家 《孔子家语》:“纍纍若丧家之狗。”

[162] 关于种胡麻的话,参看270727信。

[163] 当时汪馥泉在印尼苏门答腊棉兰编辑《南洋日报》,函请鲁迅为其新著《椰子集》题签并作序。

[164] 支持家 指李济深。下文关于朱家骅“专心办学”,参看270808信。

[165] 鲁迅于1927年4月21日辞去中山大学一切职务,这里说的“三月”当指夏历。

[166] 北大改组 1927年8月间,北洋政府教育总长刘哲拟将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九所高等学校合并,成立“国立京师大学校”,下设六科五部。这方案因遭到普遍反对而终未实现。

[167] 《鲁迅在广东》 钟敬文编,内收鲁迅到广州后报刊所载有关鲁迅的文章十二篇,附鲁迅杂文一篇和讲演记录四篇。1927年7月由上海北新书局出版。

[168] 指高长虹的《心的探险》,诗文合集,1926年6月北京北新书局出版。

[169] 孑公复膺大学院长 1927年6月27日,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通过蔡元培等提议,决定组织大学院,作为全国最高学术教育行政机关,同年10月蔡就任大学院院长。

[170] 梁漱溟(1893—1988) 字寿铭,广西桂林人。曾任北京大学教授。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曾任国民党广东省政府委员、广州政治委员会建设委员会常务委员、代理主席。

[171] 张发奎(1895—1980) 字向华,广东始兴人,国民党将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参加北伐。1927年9月下旬,他率所部由江西回到广州。

[172] 黄埔学校 即黄埔军官学校。孙中山在国民党改组后创立的军官学校,校址在广州黄埔,1924年6月正式开学。在1927年四一二政变前它是国共合作的学校,周恩来、叶剑英、恽代英、萧楚女等许多共产党人都曾在校内担任过负责工作和教育工作。

[173] 郁达夫 参看281212信注〔1〕。他在《洪水》半月刊第三卷第二十九期(1927年3月)发表的《在方向转换途中》一文,指责蒋介石集团的“独裁的高压政策”。孔圣裔随即在反共刊物《这样做》第七、八期合刊(同年6月)上发表《郁达夫先生可以休矣》一文,对郁大肆攻击,说他“做了共产党的工具”。

[174] 《洪水》 创造社刊物,1924年8月在上海创刊,初为周刊,仅出一期;1925年9月改为半月刊,1927年12月停刊,共出三十六期。

[175] 《独秀文存》 陈独秀在“五四”前后所作论文、随感、通信的编集。1922年11月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

[176] 诗哲 指徐志摩。1924年印度诗人泰戈尔来华时,他追随左右,有人称泰戈尔为“诗圣”,称徐为“诗哲”。

[177] 《闲话》广告 《闲话》,指《西滢闲话》,陈西滢作,1928年3月新月书店出版。出版前曾刊登广告说:“……鲁迅先生(语丝派首领)所仗的大义,他的战略,读过《华盖集》的人想必已经认识了。但是现代派的义旗,和它的主将——西滢先生的战略,我们还没有明了。现在我们特地和西滢先生商量,把《闲话》选集起来,印成专书,留心文艺界掌故的人,想必都以先睹为快。”

[178] 杂感 指《辞“大义”》,下文的“四五篇”指《革“首领”》、《扣丝杂感》、《“公理”之所在》、《“意表之外”》等。

[179] 小说 指短篇小说集《地之子》,台静农作,1928年11月未名社出版。《未名新集》之一。

[180] 写了一点 指《怎么写》。后收入《三闲集》。

[181] R女士 当指罗尔斯卡娅,参看270221信注〔3〕。当时她准备雕塑鲁迅半身像。

[182] 诺贝尔赏金 即诺贝尔奖金。以瑞典化学家和发明家诺贝尔(A.Nobel,1833—1896)的遗产设立的奖金,自1901年起,每年在诺贝尔逝世纪念日颁发关于科学、文学及和平事业的奖金。1927年瑞典汉学家高本汉曾通过来华考察的地质学家斯文·赫定委托刘半农在中国推荐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刘半农拟提名梁启超和鲁迅,并委托台静农征询鲁迅意见。

[183] 梁启超(1873—1929) 字卓如,号任公,广东新会人,清末维新运动领导者之一。失败后逃亡日本,鼓吹君主立宪,反对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晚年曾任清华学校研究院教授。著有《饮冰室文集》。

[184] 陈焕章(1881—1933) 字重远,广东高要人。留学美国,曾写《孔门理财学》一书,得博士学位。辛亥革命后组织孔教会,任会长。

[185] 戴季陶(1890—1949) 名传贤,号天仇,浙江吴兴人。早年参加同盟会,后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委,国民党政府考试院院长等职。四一二政变前后,曾为蒋介石公开反共“清党”大造舆论。

[186] 共和 指广州共和书局。北新书屋结束时,存书均移交该书局。

[187] 指当时广州的所谓“革命文学社”出版的反共刊物《这样做》(旬刊)三四期合刊的封面画。以后各期均沿用。

[188] 图样五张 指《小约翰》作者望·蔼覃的肖像和该书插图的印样。望·蔼覃(F.Van Eeden,1860-1932),荷兰作家。

[189] 狂飙社 高长虹、向培良等组织的文学团体。1924年11月,曾在北京《国风日报》上出过《狂飙》周刊,至十七期停止;1926年10月,该社重在上海光华书局出版《狂飙》周刊,并编印《狂飙丛书》等,1928年解体。

[190] 季茀 即许寿裳。时任南京国民政府大学院秘书。

[191] 指大学院院长蔡元培意欲聘鲁迅、江绍原等任该院特约撰述员。

[192] 廖立峨(1903—1962) 广东兴宁人。原为厦门大学学生,1927年1月随鲁迅转学中山大学。后曾一度寄住鲁迅上海家中。

[193] 中大校长赴港 1927年10月13日,被认为是汪精卫派的张发奎去中山大学讲演,属于蒋系的校长戴季陶、朱家骅即离校赴香港。后来戴去上海,朱回广州。

[194] 张之迈 1926年中山大学文科英文系学生。

[195] 关于妇女的刊物 指《革命的妇女》,国民党上海市党部妇女部主办,主持人为许广平在北京女师大时的校友吕云章。

[196] 译稿 指《二十五年来之宗教史研究》,美国黑顿(A.E. Haydon)作,江绍原译文后载《北新》半月刊第二卷第四号(1927年12月)和第六号(1928年1月)。

[197] 追挽校长 据1927年10月18日《国立中山大学日报》第六十四号载:“朱副校长今日赴沪敦促戴校长返校。”又同年11月16日同报第八十五号载:“戴校长季陶、朱副校长家骅已联袂返粤。”

[198] 你的稿子 指《文学的影响》,法国古尔蒙(R.de Gourmont,1858—1915)作,李霁野译,载《莽原》半月刊第二卷第二十一、二十二期合刊(1927年11月25日)。

[199] 章君 指章锡琛。

[200] 文一篇 指《略论中国人的脸》,后收入《而已集》。

[201] 李 指李丹忱。王,指王寅生。当时均在北京北新书局任职。

[202] 护旗运动 当时国家主义派拥护北洋军阀,反对革命,曾发起保护五色旗的“护旗运动”。

[203] 刘奇峰 山东人。曾留学美国,1927年9月继江绍原之后任中山大学英文系主任。

[204] 《宗教史研究》 指《二十五年来之宗教史研究》。

[205] 小品 江绍原所作以《小品》为总题的短文。这里提到的四则,其中两则载《语丝》周刊第四卷第一期(1927年12月17日),一则载第四卷第二期。

[206] 《达旖丝》 又译《泰绮丝》,长篇小说,法国法朗士作。

[207] 一本旧小说 指《奇缘记》,不题撰人,本明人《天缘奇遇》写祁羽狄、廉丽贞事,六卷,十二回。鲁迅收到的是二万七千余字的手抄本。

[208] “云想衣裳花想容” 语见李白《清平调》三首(其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209] 张竞生(1888—1970) 广东饶平人。早年留学法国,曾任北京大学教授。著有《美的人生观》、《美的社会组织法》等。1927年在上海开设美的书店,印行“婚姻丛书”、“性育小丛书”等,宣传性文化,因编印《性史》第一集引起非议,被当局查封。

[210] 《廿五年来之早期基督教研究》 美国威灵贝(H.R.Wil ̄linghby)著,江绍原译文载《东方杂志》第二十四卷第二十四期(1927年12月)。

[211] 《血与天癸……》 全名《血与天癸:关于它们的迷信言行》,江绍原著,《贡献》第二卷第七期(1928年5月)开始连载。

[212] 《二十世纪之宗教学研究》 江绍原计划的著作,后未完成。

[213] 尚志学会 范源濂、江庸等人在北京组织的学术团体,曾编辑《尚志丛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214] Essay 英语:随笔。

[215] Thais 即《泰绮丝》。

[216] 修士 指《泰绮丝》中的圣僧巴甫努斯。他为正世道人心,曾感化亚历山大城的名妓泰绮丝出家,但自己却因爱上了她而深陷情网。不知情的信徒们则仍然视他为“圣僧”,向他祈求、礼拜,以致使他痛苦万状。

[217] 法朗士(A.France,1844—1924) 法国作家。著有长篇小说《波纳尔之罪》、《企鹅岛》等。

[218] U.Sinclair 辛克莱(1878—1968),美国作家。著有长篇小说《屠场》、《石炭王》、《世界末日》等。他的文学论疑指《拜金艺术(艺术之经济学的研究)》一文,文中主张“一切的艺术是宣传”。

[219] J.London 杰克·伦敦(1876—1916),美国作家。著有《深渊中的人们》、《铁蹄》、《马丁·伊登》等。

[220] 广东又打起来了 1927年11月17日张发奎以“护党运动”为名,与李济深、黄绍竑争夺广东的统治权,引发粤桂战争。

[221] 此信据《北新》半月刊第二卷第四期(1927年12月15日)所载编入。

[222] 《近代美术史潮论》 日本板垣鹰穗著。鲁迅的译文连载于《北新》半月刊第二卷第五期至第三卷第五期(1928年1月至1929年1月),后由北新书局汇印一集出版。

[223] 法国革命 指1789年爆发的法国大革命。这次革命推翻封建专制统治,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224] 此信原无标点。

[225] 北军 指北洋军阀军队。

[226] 《百卌孝图》 据《朝花夕拾·后记》,当为《二百卌孝图》,清代胡文炳绘制。

[227] “拖鞍” 据《明史·列女传》记载:武邑高氏女,其父客死他乡,仅知葬于河南虞城城北,塚内以枣木小车辋为识。后来她去该地寻找其父遗骸,“抵葬所,塚累累不能辨。氏以发系马鞍逆行,自朝及夕,至一小塚,鞍重不能前,即开其塚,所识车辋宛然。”鲁迅所画即此故事,坐于鞍上者为女父之鬼魂。

[228] 英文字典 按林语堂当时为上海开明书店编的是《开明英语读本》。

[229] 《贡献》 国民党改组派刊物,孙伏园编辑,嘤嘤书屋发行,1927年12月5日在上海创刊。初为旬刊,1929年1月第五卷第一期起改为月刊,同年3月停刊。

[230] 《语丝》移申第一期 指1927年12月17日在上海出版的《语丝》周刊第四卷第一期(总一五七期)。

[231] 池鱼故事 无端受连累之意。北齐杜弼《为东魏檄梁文》:“但恐楚国亡猨,祸延林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据《文苑英华》卷六四五)据收信人回忆,这里指当时国民党军队包围浙江农学院,搜捕一章姓共产党员,人们纷纷猜疑是搜捕章廷谦。

[232] 太史 指蔡元培。他是清光绪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旧时俗称翰林为太史。

[233] 邵文熔(1877—1942) 字铭之,又作明之,浙江绍兴人。与鲁迅同时留学日本,后在杭州任土木工程师。

[234] 来稿 指章廷谦的《小杂感补遗》,后载《语丝》周刊第四卷第四期(1928年1月14日)。

[235] 《桃色的云》 童话剧,俄国爱罗先珂作,鲁迅译,1923年7月北京新潮社初版,1926年起改由北新书局出版。

[236] 情面者,面情之谓也 据明末文秉《烈皇小识》卷一记载:明崇祯曾问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周道登“何谓情面”,对曰:“情面者,面情之谓也。”

[237] 聘书 指蔡元培聘请鲁迅任大学院特约撰述员的聘书。


271226 致章廷谦一九二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