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字数:5835

[1]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 名平,字原,又字灵均,生于郢(在今湖北江陵)。战国后期楚国诗人。楚怀王时官左徒,由于他的政治主张不见容于贵族集团而屡遭迫害,后被顷襄王放逐到沅、湘流域,忿而作长诗《离骚》,以抒发其忿激心情和追求理想的决心。作者从《离骚》中引这几句诗作为本书的题辞,在1932年12月写的《〈自选集〉自序》(《南腔北调集》)中曾有过说明,可参看。

诗中的苍梧,山名,又名九嶷山,在今湖南宁远境内,相传舜死后葬在这里;县圃,神话中昆仑山上神仙居住的地方;灵琐,神话中仙人宫阙的大门;羲和,神话中给太阳赶车的神;崦嵫,山名,神话中太阳住宿的地方。

[2] 本篇最初发表于1924年3月25日上海《东方杂志》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六号。

[3] 送灶 旧俗以夏历十二月二十四日为灶神升天的日子,在这一天或前一天祭送灶神,称为送灶。

[4] 理学 又称道学,是宋代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等人阐释儒家学说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它认为“理”是宇宙的本体,把“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道德说成是“天理”,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监生,国子监生员的简称。国子监原是封建时代中央最高学府,清代乾隆以后可以通过援例捐资取得监生名义,不一定在监读书。

[5] 新党 清末对主张或倾向维新的人的称呼;辛亥革命前后,也用来称呼革命党人及拥护革命的人。

[6] 康有为(1858—1927) 字广厦,号长素,广东南海人,清末维新运动领袖。他主张“变法维新”,改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1898年他与谭嗣同、梁启超等受光绪皇帝任用,参预政事,试行变法,因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激烈反对而失败。康有为在变法失败后逃亡国外,组织保皇党,反对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辛亥革命后又联络军阀张勋扶植清废帝溥仪复辟。

[7] “祝福” 旧时江南一带每年年终的一种习俗。清代范寅《越谚·风俗》载:“祝福,岁暮谢年,谢神祖,名此。”

[8] 朱拓 用银朱等红颜料从碑刻上拓下的文字或图形。

[9] 陈抟(?—989) 五代时亳州真源(今河南鹿邑)人。后唐长庆年间举进士不第,先后隐居武当山和华山修道。后人把他附会为“神仙”。

[10] “事理通达心气和平” 语出朱熹《论语集注》。朱熹在《季氏》篇中“不学诗无以言”和“不学礼无以立”语下分别注云:“事理通达而心气和平,故能言”;“品节详明而德性坚定,故能立”。

[11] 《康熙字典》 清代康熙年间张玉书、陈廷敬等奉旨编纂的一部大型字典,康熙五十五年(1716)刊行。《近思录》,是一部所谓理学入门书,宋代朱熹、吕祖谦选录周敦颐、程颢、程颐以及张载四人的文字编成,共十四卷。清初茅星来和江永分别为它作过集注。《四书衬》,清代骆培著,是一部解说“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书。

[12] “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 语出宋代张载的《张子全书·正蒙》,也见《近思录》。意思是:鬼神是阴阳二气自然变化而成的。

[13] 无常 佛家语,原指世间一切事物都在变异灭坏的过程中;后引申为死的意思,也用作迷信传说中“勾魂使者”的名称。

[14] 八十千 旧时以一千文钱为一贯或一吊,所以几千文钱也称为几贯或几吊,但也有些地方直称为多少千。八十千即八十吊。

[15] 善女人 佛家语,指信佛的女人。

[16] 庙祝 旧时庙宇中管理香火的人。

[17] 鹰洋 指墨西哥银元,币面铸有鹰的图案。鸦片战争后曾大量流入我国。

[18] 炮烙 亦作炮格,相传为殷纣王时的一种酷刑。据《史记·殷本纪》裴骃集解引《列女传》:“膏铜柱,下加之炭,令有罪者行焉,辄堕炭中,妲己笑,名曰炮格之刑。”

[19] 本篇最初发表于1924年5月10日上海《小说月报》第十五卷第五号。

[20] 城隍 迷信传说中主管城池的神。

[21] 《诗经》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三百零五篇。编成于春秋时代,大抵是周初到春秋中期的作品,相传曾经孔子删定。

[22] 《孟子》 记载战国中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孟轲(约前372—前289)的言行的书,由他的弟子纂辑而成。

[23] 《女儿经》 一种向妇女宣传封建礼教的通俗读物。版本较多,作者不一,较流行的有明代赵南星注刻本。

[24] 本篇最初发表于1924年3月1日上海《妇女杂志》月刊第十卷第三号。

本文发表时篇末有作者的《附记》如下:“我于去年在《晨报副刊》上看见许钦文君的《理想的伴侣》的时候,就忽而想到这一篇的大意,且以为倘用了他的笔法来写,倒是很合式的;然而也不过单是这样想。到昨天,又忽而想起来,又适值没有别的事,于是就这样的写下来了。只是到末后,又似乎渐渐的出了轨,因为过于沉闷些。我觉得他的作品的收束,大抵是不至于如此沉闷的。但就大体而言,也仍然不能说不是‘拟’。二月十八日灯下,在北京记。”

许钦文(1897—1984),浙江绍兴人,当时的青年作家。著有短篇小说集《故乡》等。他的《理想的伴侣》是因1923年8月《妇女杂志》第九卷第八号刊出的“我之理想的配偶”征文启事而写的一篇讽刺小说,载于同年9月9日北京《晨报副刊》。

[25] 指当时一些报刊关于恋爱、婚姻、家庭问题的讨论。如1923年5、6月间《晨报副刊》进行的“爱情定则”的讨论;《妇女杂志》关于理想配偶的征文以及出版“配偶选择号”(第九卷第十一号)等。

[26] 关于江浙等地的战争,当指江苏军阀齐燮元与浙江军阀卢永祥的对峙;直系军阀孙传芳与福建军阀王永泉等人的战争;四川军阀杨森对熊克武的战争;广东军阀陈炯明与桂系、滇系军阀的战争;湖南军阀赵恒惕对谭延闿的战争。

[27] 绑票 匪徒劫持人质,迫使被劫持者的亲属出钱赎买。当时山东、河南是土匪头子孙美瑶、“老洋人”等活动的地区,经常发生这类事件。

[28] 关于罗马字母代替小说中人名地名问题,1923年6月至9月间《晨报副刊》上曾有过争论。8月26日该刊所载郑兆松的《罗马字母问题的小小结束》认为:“小说里羼用些罗马字母,不认识罗马文字的大多数民众看来,就会产生出一种厌恶的情感,至少,也足以减少它们的普遍性。”

[29] 察哈尔 指当时的察哈尔特别区。1928年改设为省(省会张家口)。1952年撤销,分别并入河北、山西两省和内蒙古自治区。

[30] 裴伦(G.G.Byron,1788—1824) 通译拜伦,英国诗人。著有长诗《唐·璜》、诗剧《曼佛雷特》等。吉支(J.Keats,1795—1821),通译济慈,英国诗人。著有《为和平而写的十四行诗》、长诗《伊莎贝拉》等。

[31] 《理想之良人》 即四幕剧《An Ideal Husband》,英国王尔德(O.Wilde,1856—1900)著。该剧在“五四”前被译成中文,曾连载于《新青年》第一卷第二、三、四、六号和第二卷第二号。

[32] 关于西洋人称赞中国菜,作者曾在《华盖集续编·马上支日记》中说过:“近年尝听到本国人和外国人颂扬中国菜,说是怎样可口,怎样卫生,世界上第一,宇宙间第n。但我实在不知道怎样的是中国菜。我们有几处是嚼葱蒜和杂和面饼,有几处是用醋,辣椒,腌菜下饭;还有许多人是只能舐黑盐,还有许多人是连黑盐也没得舐。中外人士以为可口,卫生,第一而第n的,当然不是这些;应该是阔人,上等人所吃的肴馔。”

[33] 这三行英文的意思是:“我亲爱的,请。”“你请先吃,我亲爱的。”“不,你请!”

[34] “中庸之道” 儒家学说。据宋代朱熹《中庸章句集注》:“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

[35] 这一行英文的意思是:“请进来,我亲爱的。”

[36] 本篇最初发表于1924年3月27、28日北京《晨报副刊》。

[37] 八卦拳 拳术的一种,多用掌法,按八卦的特定形式运行。清末有些王公大臣和“五四”前后的复古派曾把它作为“国粹”加以提倡。

[38] 关于光绪年间开学堂,戊戌变法(1898)期间,在维新派的推动下,我国开始兴办近代教育;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清廷颁布《钦定学堂章程》,开始兴办学堂。

[39] 共济讲社(Oddfellows) 又译共济社,十八世纪初在英国出现的一种有宗教性质的秘密结社。后以秘密支部的形式传布于许多国家。

[40] “庭训” 《论语·季氏》载:孔子“尝独立,鲤(按即孔子的儿子)趋而过庭”,孔子要他学“诗”、学“礼”。后来就常有人称父亲的教训为“庭训”或“过庭之训”。

[41] “阿尔特肤尔” 英语Old fool的音译,意为“老傻瓜”。

[42] 孟母 指孟子的母亲,据传她是善于教子的“贤母”。

[43] “无告之民” 语出《礼记·王制》,其中说:孤、独、鳏、寡“四者,天民之穷而无告者也”。无告,有苦无处诉说。

[44] 本篇最初连载于1925年3月5日至8日北京《民国日报副刊》。

[45] 黄历 我国的旧历书系由朝廷颁布,用黄色纸印制,故称“黄历”。其中载有农时节气,还杂有一些迷信的“宜忌”,如某日“宜祭祀”、某日“忌出行”、某日“诸事不宜”,以及“喜神”每日所在的方位(“喜神方”)等。

[46] 长明灯 又称“无尽灯”,佛教供灯,置放于佛像前,昼夜长明不熄,故称。

[47] 梁武帝 南朝梁的建立者萧衍(464—549)。他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笃信佛教的皇帝(下文中灰五婶误称他为“梁五弟”)。

[48] 长毛 指洪秀全(1814—1864)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军。为了对抗清政府剃发留辫的法令,他们都留发而不结辫,因此被称为“长毛”。

[49] 社老爷,瘟将军,王灵官 都是迷信传说中神道的名称。社老爷即土地神;瘟将军是掌管瘟疫的神;王灵官是主管纠察的天将,道教庙宇中多奉为镇守山门的神。

[50] 该屯的粗女人有时以此称自己的亡夫。——作者原注。

[51] 做过实缺官的意思。——作者原注。

[52] 据鲁迅日记,本篇写作日期当为1925年2月28日。

[53] 本篇最初发表于1925年4月13日北京《语丝》周刊第二十二期。

[54] 首善之区 指首都。《汉书·儒林传》载:“故教化之行也,建首善,自京师始。”这里指北洋军阀时代的首都北京。

[55] 铜盏 一种杯状小铜器。旧时北京卖酸梅汤的商贩,常用两个铜盏相击,发出有节奏的声音,以招引顾客。

[56] 弥勒佛 佛教菩萨之一,佛经说他继承释迦牟尼的佛位而成佛。常见的他的塑像是胖圆笑脸,袒胸露腹,俗称大肚子弥勒佛。

[57] “苏州俏” 旧时妇女所梳发髻的一种式样,先流行于苏州一带,故有此称。

[58] 本篇最初发表于1925年5月11日北京《语丝》周刊第二十六期。

[59] 《袁了凡纲鉴》 即《了凡纲鉴》,明代袁黄采录朱熹《通鉴纲目》编纂而成,共四十卷,清末坊间有刻本流行。袁黄,字坤仪,号了凡,江苏嘉善人,明万历进士,曾官兵部主事。还著有《历法新书》、《群书备考》等。

[60] “人生识字忧患始” 语出宋代苏轼《石苍舒醉墨堂》诗:“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

[61] 高尔基(Mаксим Гopький,1868—1936) 即马克西姆·高尔基,苏联作家。著有长篇小说《福玛·高尔杰耶夫》、《母亲》和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作者在本篇中让一个品性恶俗、不学无术,以为高尔基姓高名尔基的人物改名高尔础,这是对当时中国社会上这一类人丑态的讽刺,同时也是对于把外国人的姓译作中国式姓名模样的译法的调侃。参看《华盖集·咬文嚼字(一)》。

[62] 阳宅先生 即所谓“堪舆家”,俗称“风水先生”。他们称生人的住宅为“阳宅”,称墓地为“阴宅”。

[63] 番 “番饼”的简称。旧时我国某些地区称从外国流入的银币为番饼(后来也泛指银元)。

[64] “玉皇香案吏” 旧时附庸风雅的文人,常从古人诗词中摘取词句作为别号。“玉皇香案吏”见于唐代元稹《以州宅夸于乐天》:“我是玉皇香案吏,谪居犹得住蓬莱。”

[65] 乩坛 扶乩的场所。扶乩是一种迷信活动,由二人扶一丁字形木架,使下垂一端在沙盘上划字,假托为神鬼所示。

[66] 蕊珠仙子 道教传说中的仙女,所居之处称为蕊珠宫。唐代赵嘏《赠道者》:“华盖飘飘绿鬓翁,往来朝谒蕊珠宫。”

[67] 青眼 《晋书·阮籍传》载:晋代阮籍以白眼看他憎恶的人,用青眼看他器重的人。后来“加青眼”就被用作表示器重和喜爱。

[68] 两仪 原指天地,见《易经·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后也用以指称男女。

[69] 书脑 线装书打眼穿线的地方。

[70] 石勒(274—333) 羯族人,西晋末年于山东聚众起兵,逐渐发展成割据势力,后灭前赵,建立政权,史称后赵。

[71] “淝水之战” 指公元383年,东晋军队在安徽淝水以八万兵力大败前秦苻坚近百万大军的战役。据《晋书·苻坚载记》:在交战中苻坚登城远望,把八公山上的草木都错看成是晋军。成语“草木皆兵”即由此而来。

[72] 拓跋氏 古代鲜卑族的一支。公元386年拓跋珪自立为魏王,后日益强大,据有黄河以北各地。公元398年,拓跋珪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称帝改元,史称北魏。

[73] “清一色” 打麻将的用语。指某一家手中所掌握的牌全由一种花色组成。

[74] 本篇在收入本书前未在报刊上发表过。

[75] “承重孙” 按封建宗法制度,长子先亡,由嫡长孙代替亡父充当祖父母丧礼的主持人,称承重孙。(见《仪礼·丧服》“適孙”唐代贾公彦疏。)承重,即承受丧祭重任,须服丧三年。

[76] 法事 原指佛教徒念经、供佛一类活动。这里指和尚、道士超度亡魂的迷信仪式,也叫“做功德”。

[77] 《沉沦》 小说集,郁达夫著,内收中篇小说《沉沦》和短篇小说《南迁》、《银灰色的死》,1921年10月上海泰东图书局出版。这些作品以“不幸的青年”或“零余者”为主人公,反映当时一部分知识分子在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压抑下的忧郁、苦闷和自暴自弃的心态。

[78] 吃素谈禅 谈禅,指谈论佛教教义。当时军阀官僚在失势后,往往发表下野“宣言”或“通电”,宣称出洋游历或隐居山林、吃斋念佛,从此不问国事。

[79] 《史记索隐》 唐代司马贞注释《史记》的书,共三十卷。汲古阁,是明末藏书家毛晋的藏书室。《史记索隐》是毛晋重刻的宋版书之一。

[80]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语出《诗经·王风·采葛》:“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81] 独头茧 绍兴方言称孤独的人为独头。蚕吐丝作茧,将自己孤独地裹在里面,所以这里用“独头茧”比喻自甘孤独的人。

[82] “衣食足而知礼节” 语出《管子·牧民》:“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83] 挑剔学潮 1925年5月,作者和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其他六位教授发表《对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风潮宣言》,支持学生反对学校当局的压迫。陈西滢于同月《现代评论》第一卷第二十五期发表的《闲话》中,攻击作者等是“暗中挑剔风潮”。作者在这里借用此语,含有讽刺陈西滢文句不通的意味。

[84] “且夫非常之人,必能行非常之事” 语出《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盖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

[85] 斜角纸 我国旧时民间习俗,人死后在大门旁斜贴一张白纸,写明死者的性别和年龄,入殓时需要避开的是哪些生肖的人,以及“殃”和“煞”的种类、日期,使别人知道避忌。(这也叫“殃榜”。据清代范寅《越谚》:煞神,“人首鸡身”,“人死必如期至,犯之辄死”。)

[86] 苎麻丝 指“麻冠”(用苎麻编成)。旧时习俗,死者的儿子或承重孙在守灵和送殡时戴用,作为“重孝”的标志。

[87] 仙居术 浙江省仙居县所产的药用植物白术。

[88] 本篇在收入本书前未在报刊上发表过。

[89] 会馆 旧时都市中同乡会或同业公会设立的馆舍,供同乡或同业旅居、聚会之用。

[90] 长班 旧时官员的随身仆人,也用来称呼一般的“听差”。

[91] 伊孛生(H.Ibsen,1828—1906) 通译易卜生,挪威剧作家。泰戈尔(R.Tagore,1861—1941),印度诗人。1924年曾来过我国。当时他的诗作译成中文的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雪莱(P.B.Shelley,1792—1822),英国诗人。曾参加爱尔兰民族独立运动,因传播革命思想和争取婚姻自由屡遭迫害。后在海里覆舟淹死。他的《西风颂》、《云雀颂》等著名短诗,“五四”后被介绍到我国。

[92] 庙会 又称“庙市”,旧时在节日或规定的日子,设在寺庙或其附近的集市。

[93] 赫胥黎(T.Huxley,1825—1895) 英国生物学家。他的《人类在宇宙间的位置》(今译《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是宣传达尔文的进化论的重要著作。

[94] 草标 旧时在被卖的人身或物品上插置的草杆,作为出卖的标志。

[95] 摩托车 当时对小汽车的称呼。

[96] 搥 通“捶”,亦作“垂”解,意为“墜”。《墨子·经说下》:“衡加重于其一旁,必捶。”据谭戒甫《墨经分类译注》释:“捶,垂的繁文,下墜之义。”

[97] 《诺拉》 通译《娜拉》(又译作《玩偶之家》);《海的女人》,通译《海的夫人》。都是易卜生的著名剧作。

[98] 书券 购书用的代价券,可按券面金额到指定书店选购。旧时有的报刊用它代替现金支付稿酬。

[99] 拔贡 清代科举考试制度:在规定的年限(原定六年,后改为十二年)选拔“文行兼优”的秀才,保送到京师,贡入国子监,称为“拔贡”。是贡生的一种。

[100] 本篇最初发表于1926年2月10日北京《莽原》半月刊第三期。

[101] 打茶围 旧时对去妓院喝茶、胡调一类行为的俗称。

[102] 义庄 以慈善、公益名义供人寄存灵柩的地方。

[103] “先帝爷,在白帝城” 京剧《失街亭》中诸葛亮的一句唱词。先帝爷指刘备,他在彝陵战役中被吴国的陆逊战败,死于白帝城(在今四川省奉节县东)。

[104] 神堂 供奉祖先牌位或画像的地方,也称神龛,一般设在堂屋的正面。

[105] 《Sesame and Lilies》 《芝麻和百合》,英国政论家和艺术批评家罗斯金(J.Ruskin,1819—1900)的演讲论文集。

[106] “兄弟怡怡” 语出《论语·子路》:“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怡怡,和气、亲切的样子。

[107] “鹡鸰在原” 语出《诗经·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鹡鸰,原作脊令,据《毛诗正义》,这是一种生活在水边的小鸟,当它困处高原时,就飞鸣寻求同类;诗中以此比喻兄弟在急难中,也要互相救助。

[108] 本篇最初发表于1925年11月23日北京《语丝》周刊第五十四期。

[109] 拆灶是旧时绍兴等地农村的一种风俗。当民间发生纠纷时,一方将对方的锅灶拆掉,认为这是给对方很大的侮辱。

[110] 换帖 旧时朋友相契,结为异姓兄弟,各人将姓名、生辰、籍贯、家世等项写在帖子上,彼此交换保存,称为换帖。

[111] “对对”是“对不起对不起”之略,或“得罪得罪”的合音:未详。——作者原注。

[112] 大菜 旧时对西餐的俗称。

[113] 魁星阁 供奉魁星的阁楼。魁星原是我国古代天文学中二十八宿之一奎星的俗称。最初在汉代人的纬书《孝经援神契》中有“奎主文昌”的说法,后奎星被附会为主宰科名和文运兴衰的神。

[114] “屁塞” 古代人死后常用小型的玉、石等塞在死者的口、耳、鼻、肛门等处,据说可以保持尸体长久不烂。塞在肛门的叫“屁塞”。殉葬的金、玉等器物,经后人发掘,其出土不久的叫“新坑”,出土年代久远的叫“旧坑”。又古人大殓时,常用水银粉涂在尸体上,以保持长久不烂;出土的殉葬的金、玉等物,浸染了水银的斑点,叫“水银浸”。

[115] “气杀钟馗” 据旧小说《捉鬼传》:钟馗是唐代秀才,后来考取状元,因为皇帝嫌他相貌丑陋,打算另选,于是“钟馗气得暴跳如雷”,自刎而死。民间“气杀钟馗”(凶相、难看的面孔等意思)的成语即由此而来。

[116] 三茶六礼 意为明媒正娶。我国旧时习俗,娶妻多用茶为聘礼,所以女子受聘称为受茶。据明代陈耀文的《天中记》卷四十四说:“凡种茶树必下子,移植则不复生,故俗聘妇必以茶为礼,义固有所取也。”“六礼”,据《仪礼·士昏礼》(按昏即婚),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种仪式。

[117] 私生儿。——作者原注。

[118] 红绿帖 旧时男女订婚时两家交换的帖子。

[119] 指鼻烟壶。鼻烟是一种由鼻孔吸入的粉末状的烟。


离婚野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