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鲁迅全集2005年版 >
- 鲁迅全集.7 >
- 集外集
注释
[1] 本篇最初发表于1935年3月5日上海《芒种》半月刊第一期。
[2] “悔其少作 ” 语出三国时杨脩《答临淄侯笺》:“脩家子云,老不晓事,强著一书,悔其少作。”按子云即杨(一作扬)雄。他早年曾仿司马相如作有《甘泉赋》、《长杨赋》等,后来在所著《法言·吾子》篇里说:“或问:‘吾子少而好赋?’曰:‘然。童子彫(雕)虫篆刻。’俄而曰:‘壮夫不为也。’”
[3] 霁云 杨霁云(1910—1996),江苏常州人,文化工作者。
[4] “被发大叫”等语,出自《浙江潮》第一期、第二期(1903年2月、3月)连载文诡作《浙声》一文。该文概述越王勾践和明朝亡国时有关浙江的史实,第二期所载部分中有“荒天绝叫,鬼哭燐飞,无涕可挥,大风灭烛”;“我自被发东走,虽获一二之传之书,则又择焉不精,语焉不详”;“二百年来,安见无名山万重,抱经独往之徒遁灭其中”等语句。
[5] 严又陵(1854—1921) 名复,字又陵,又字几道,福建闽侯(今属福州)人,清末启蒙思想家、翻译家。早年留学英国。1895年他译述英国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论文》的前两篇,于1898年以《天演论》为题出版。“涅伏”,拉丁语Nervus的音译,见该书卷上《广义篇》:“官与物尘相接,由涅伏以达脑成觉。”
[6] 章太炎(1869—1936) 名炳麟,号太炎,浙江余杭人,清末革命家、学者。光复会的发起人之一,后参加同盟会,主编《民报》。他的著作汇编为《章氏丛书》(共三编)。他很推重三国两晋的文章,自述“初为文辞,刻意追蹑秦汉”,后来“乃悟三国两晋间文诚有秦汉所未逮者”(见《太炎先生自定年谱》)。鲁迅在日本时听章太炎讲《说文解字》,在文风上受到章氏刻意求古的影响。
[7] 徐志摩(1897—1931) 浙江海宁人,诗人,新月派的主要成员。曾留学欧美,1922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校教授,并参与主编《晨报副镌·诗刊》、《新月》等刊物。著有《志摩的诗》、《猛虎集》等。鲁迅因他向《语丝》投稿而作的一篇杂感,即本书的《“音乐”?》一文。
[8] 《语丝 》 文艺性周刊,最初由孙伏园、周作人编辑,1924年11月在北京创刊,1927年10月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查禁,同年12月移至上海续刊,先后由鲁迅、柔石主编。1930年3月出至第五卷第五十二期停刊。鲁迅是该刊的主要撰稿人和支持者之一。
[9] “新月派 ” 指新月社成员。该社1923年成立于北京,取名于印度诗人泰戈尔的《新月集》。1927年春在上海创办新月书店,次年3月出版《新月》月刊。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陈源、梁实秋、闻一多、罗隆基等。
[10] 删去的几篇讲演 指《鲁迅先生的演说》、《读书与革命》、《帮忙文学与帮闲文学》、《革命文学与遵命文学》等。《帮忙文学与帮闲文学》后经鲁迅删订同意收入,但在本书书稿送审时被国民党检查官抽去。关于删存各篇讲演稿的经过,参看作者1934年12月11、14、16、18日致杨霁云信。
[11] 黄汉升(?—220) 名忠,字汉升,三国南阳(今属河南)人。本是荆州刘表的部将,归顺刘备时已年近六旬,所以称为老将。京剧《定军山》中有他用拖刀计斩曹操的大将夏侯渊的情节。
[12] 张翼德(?—221) 名飞,字翼德,涿郡(今河北涿县)人。三国时蜀汉的大将,后为部将张达、范彊刺杀并割了他的头颅投往东吴。
[13] 李逵、张顺都是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李逵抡板斧“排头砍去”及张顺水淹李逵的故事,分别见该书第四十回和第三十八回。
[14] 本篇最初发表于1903年6月15日、11月8日在日本东京出版的《浙江潮》月刊第五期、第九期,署名自树。
按《浙江潮》第四期《留学界纪事·(二)拒俄事件》载:“阴历四月初二日东京《时事新报》发刊号外……内载俄国代理公使与时事新报特派员之谈话,有‘俄国现在政策断然取东三省归入俄国版图云云’。……次晨留学生会馆干事及各评议员立即开会提议,……留学生自行组织义勇队以抗俄,并以为国民倡,众偕赞成。”初四日义勇队函电各方,在致北洋大臣函中有这样的话:“昔波斯王泽耳士以十万之众,图吞希腊,而留尼达士亲率丁壮数百,扼险拒守,突阵死战,全军歼焉。至今德摩比勒之役,荣名震于列国,泰西三尺之童,无不知之。夫以区区半岛之希腊,犹有义不辱国之士,可以吾数百万万里之帝国而无之乎!”本篇即在此背景下发表。
[15] 波斯(Persia) 古代中亚的强大帝国。公元前480年,波斯国王泽耳士(Xerxes,约前519—前465)率海陆军渡海进攻希腊,占领雅典。后在萨拉米(Salamis)海峡被地米托克利(Themistocles)击败,泽耳士带着一部分军队,退回小亚细亚。按古波斯几经衰落、复国,后改称伊朗。
[16] 斯巴达(Sparta) 古希腊城邦之一。斯巴达王黎河尼佗(Leonidas)应希腊同盟军的请求,率军赶赴希腊北部的德尔摩比勒(Thermopylas)山隘,阻挡波斯军队的进攻,在众寡悬殊下激战两天,第三天因叛徒爱飞得(Ephialtes)引波斯军由山间小道偷袭后路,斯巴达军受到两面夹攻,全体阵亡。
[17] 浦累皆(Plataea)之役 泽耳士退军时,留下他的大将漠多尼(Mardonius)继续与希腊人作战。公元前479年,希腊人与漠多尼决战于浦累皆,大胜。
[18] 依格那海(Ægean Sea) 通译爱琴海,位于希腊和小亚细亚半岛之间。
[19] 奢刹利 (Thessaly)以及下文的胚罗蓬 (Peloponnesus)、访嘻斯 (Phocis)、螺克烈 (Locris)、杀司骇 (Thespia)、西蒲斯 (Thebes),都是古希腊的地区名称。
[20] 关于西蒲斯人被扣一事,据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Herodotos,约前484—约前425)《历史》第七卷一三二和二二二节记载,西蒲斯人参战并非自愿,当波斯军入侵时,他们献出土和水,被斯巴达王黎河尼佗扣留,作为人质。希腊军失败后,他们全部投敌。
[21] 结怒欲冲冠之长发 据希罗多德《历史》第七卷二○九节,临阵结发是斯巴达人的风俗。
[22] “王不死则国亡 ”之神诫 据希罗多德《历史》第七卷二二○节,神诫内容为:“哦,土地辽阔的斯巴达的居民啊,对你们来说,或者是你们那光荣、强大的城市毁在波斯人的手里,或者是拉凯戴孟的土地为出自海拉克列斯家的国王的死亡而哀悼。”
[23] 亚波罗 (Apollo) 通译阿波罗,古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
[24] 据上文,应作“二青年”。
[25] 於铄 表示赞美的叹词。《诗经·周颂·酌》:“於铄王师。”
[26] 鼓铸 这里是鼓舞、激励的意思。《史记·货殖列传》:“铁山鼓铸”,原意为熔化金属铸造钱币。
[27] 乌退舍 日光暗淡的意思。踆乌,指太阳。《淮南子·精神训》:“日中有踆乌。”《淮南子·览冥训》:“鲁阳公与韩构难,战酣日暮,援戈而之,日为之反三舍。”反三舍,即退了三座星宿的距离。
[28] 不动明王 即不动金刚明王,佛教密宗中的菩萨,梵名摩诃毗卢遮那(Mahavairocana)。佛经中说他心性坚定,有降服恶魔的法力。
[29] 爱尔俾尼 (Alpeni) 古希腊的城市。
[30] 踊跃三百 形容勇猛的气概。《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距跃三百,曲踊三百。”
[31] “汝旅人兮”等语,据希罗多德《历史》第七卷二二八节,是战后所立的纪念碑上为斯巴达战死者刻的一段铭文。
[32] 照影成三 孤独的意思。唐代李白《月下独酌四首》之三:“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33] 首若飞蓬,非无膏沐 语出《诗经·卫风·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34] 格尔歌王后与夷国女王应答之言,原见古希腊历史学家普鲁塔克(Plutarch,约46—约120)的《列传·来库古传》第十四节。
[35] 泥金 用金粉和胶水制成的颜料,这里指泥金帖子。后周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泥金帖子》:“新进士才及第,以泥金书帖子,附家书中,用报登科之喜。”
[36] 二三其死 三心二意,没有为国捐躯的决心。从《诗·卫风·氓》“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变化而来。
[37] “愿汝持盾而归来”二句,是斯巴达妇女在儿子出征时说的话。见普鲁塔克《道德学三四一,F》。
[38] 弱也则弃之泰噶托士之谷 据普鲁塔克《列传·来库古传》第十六节,古代斯巴达的新生婴儿,必须经过国家长老的检查,认为健壮合格的,才准许父母养育,否则就命令抛到泰噶托士(Taygetus)山谷的弃婴场。
[39] 式微 衰落的意思。《诗·邶风·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
[40] 魂魂 旺盛的意思。《山海经·西山经》:“南望昆仑,其光熊熊,其气魂魂。”
[41] 投梭之拒 指女子拒绝男子的引诱。《晋书·谢鲲传》:“邻家高氏女有美色,鲲尝挑之,女投梭折其两齿。”
[42] 大逵 通往四方的大路。《尔雅·释宫》:“一达谓之道路,……九达谓之逵。”
[43] 亚里士多德 (Aristotelēs) 通译亚里斯多德摩,斯巴达的开国国王,黎河尼佗的祖先。古希腊历史著作《阿波罗多鲁斯》第二卷第八节说他为迅雷击毙。按逃归的武士与开国的国王同名。
[44] 蝶尔飞神 即阿波罗神。蝶尔飞(Delphi),古希腊祭祀阿波罗的神殿,在帕尔那索斯山的南麓。
[45] 本篇最初发表于1903年10月10日《浙江潮》月刊第八期,署名自树。,即化学元素镭。
[46] 原质 即元素。
[47] 能力保存说 即能量守恒原理。
[48] 林达根 (W.C.Röntgen,1845—1923) 通译伦琴,德国物理学家。1895年,他在研究真空放电管时发现X射线(又称伦琴射线),190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49] 写真干板 用玻璃板制作的照相底片。
[50] 勃克雷 (A.H.Becquerel,1852—1908) 通译贝可勒尔,法国物理学家。1895年起研究磷光现象,次年发现铀射线,是科学实验中认识放射性的开端。1903年和居里夫妇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51] 磷光体铀盐 即放射燐光的铀盐。磷同燐。磷光体,放射燐光的物质。
[52] 机兜 抽屉。
[53] 剌伽刻佉夫体 (Radioactive Substance) 即放射性物质。
[54] 休密德 (E.Schmidt,1845—1921) 通译施米特,德国物理学家。发现放射性元素钍。
[55] 古篱夫人 (Mme Curie,1867—1934) 通译居里夫人,物理学家、化学家。原名Marie Sktodowska,波兰华沙人,1895年与法国物理学家居里(P.Curie,1859—1906)结婚,共同研究放射性物质,先后发现新元素钋和镭。1903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又获诺贝尔化学奖。
[56] 别及不兰 Pitchblende的音译,即沥青铀矿。居里夫妇曾从中提炼出微量的放射性元素钋和镭。
[57] 坡兰德 (Poland) 通译波兰。
[58] 坡罗尼恩 Polonium的音译,即钋,它的放射性较铀强四百倍。居里夫人将它命名为坡罗尼恩,是为纪念她的祖国波兰;居里于1898年7月18日在法国科学院理科博士学院报告新元素的发现时曾说:“假使这新元素的存在将来能够证实的话,我们想叫它钋,来纪念我俩中一人的祖国波兰。”
[59] 按居里夫人于1907年始从几十吨的沥青铀矿中提得半克左右的纯粹氯化镭,测定镭的原子量为226。到1910年获得纯镭。
[60] Germanium 现在译为锗。
[61] 独比伦 (A.L.Debierne,1874—1949) 通译德比尔纳,法国化学家。1899年他在沥青铀矿中发现放射性元素锕,次年参加居里夫妇提炼纯镭的工作。
[62] 爱客地恩 Actinium的音译,即锕。
[63] 分剂及光图 原子量和原子发射光谱线图。
[64] 轻二硫 即硫化氢(H2S)。二硫,即硫化铵(〔NH4〕2S)。
[65] 硫养四 即硫酸镭(RaSO4)。炭养三,即碳酸镭(RaCO3)。
[66] 绿二 即氯化镭(RaCl2)。
[67] 启罗格兰 Kilogram的音译,即公斤。
[68] 格兰 Gram的音译,即克。
[69] 弗 Franc音译的简称,即法郎,法国货币单位。
[70] 银绿二 即二氯化银(AgCl2)。
[71] 多漠尔 (E.A.Demarcay,1852—1904) 法国化学家。他于1901年发现化学元素铕,曾为居里夫妇发现的元素镭提出光谱学的证明。
[72] 色儿路多 (Celluloid) 即赛璐珞,由硝酸纤维素和樟脑制成的一种易燃性塑料。
[73] 密里格兰 Milligram的音译,即毫克。
[74] 卢索夫 (E.Rutherford,1871—1937) 通译卢瑟福,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原籍新西兰。他在研究原子结构和放射性现象方面有重要成就。1908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75] 辩那维 (Pennires) 通译奔宁山脉,在英国北部。
[76] 维廉可洛克 (W.Crookes,1832—1919) 通译威廉·克鲁克斯。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他在研究真空管内放电现象方面有重要成就。
[77] 密里 Millimeter的音译,即毫米。
[78] 副放射线 即次级射线。
[79] 热电柱 即温差电偶,一种探测和度量温度的器件。
[80] 篷然测热器 即爆炸量热器,一种测量物体所释放或吸收热量的仪器,用以测定燃料的热值。
[81] 加罗厘 (Calorie) 通译卡路里,简称卡,热量单位。
[82] 克尔格司管 (Crookes tube) 通译克鲁克斯管,即阴极射线管。恺多图线(Cathode ray),即阴极射线。
[83] 波的 Volt的音译,即伏特,电压单位。
[84] 生的 Centi的音译,即百分之一。
[85] 最人涅伏 集中众人的智慧。
[86] 本篇最初发表于1918年5月15日北京《新青年》月刊第四卷第五号,署名唐俟。现据鲁迅重抄稿校订。
[87] 本篇最初发表于1918年5月15日《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署名唐俟。
爱之神,古罗马神话中有爱神丘比特(Cupid),是一个身生双翅手持弓箭的美少年,他的金箭射到青年男女的心上,就会产生爱情。
[88] 本篇最初发表于1918年5月15日《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署名唐俟。现据鲁迅重抄稿校订。
[89] “杨妃红 ” 《开元天宝遗事·红汗》:“贵妃……每有汗出,红腻而多香,或拭之于巾帕之上,其色如桃红也。”
[90] 本篇最初发表于1918年7月15日《新青年》第五卷第一号,署名唐俟。现据鲁迅重抄稿校订。
[91] 本篇最初发表于1918年7月15日《新青年》第五卷第一号,署名唐俟。
[92] 本篇最初发表于1918年11月15日《新青年》第五卷第五号“通信”栏,署名唐俟。《渡河与引路》是《新青年》发表本篇和钱玄同的复信时编者所加的标题。
[93] 玄同 钱玄同(1887—1939),名夏,后改名玄同,浙江吴兴人,语言文字学家。早年留学日本,历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五四”时期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是《新青年》编者之一。著有《文字学音篇》、《古韵二十八部音读之假定》等。
[94] 《新青年 》 综合性月刊,“五四”时期倡导新文化运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刊物。1915年9月创刊于上海,由陈独秀主编。第一卷名《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1916年底编辑部迁至北京,从1918年1月第四卷起由陈独秀、钱玄同、李大钊、胡适等人轮流编辑,鲁迅也加入编辑部并为重要撰稿人。1919年10月编辑部迁返上海,陈独秀任主编。1922年7月休刊。共出九卷,每卷六期。后成为中共中央的理论性机关刊物。
[95] Esperanto 世界语,1887年波兰柴门霍甫所创造的一种国际辅助语。《新青年》自第二卷第三号(1916年11月1日)起,曾陆续发表讨论世界语的通信,当时孙国璋、区声白、钱玄同等主张全力提倡,陶孟和等坚决反对,胡适主张停止讨论。因此,钱玄同在第五卷第二号(1918年8月15日)“通信”栏里说:“刘半农、唐俟、周启明、沈尹默诸先生,我平日听他们的言论,对于Esperanto,都不反对,吾亦愿其腾出工夫来讨论Esperanto究竟是否可行。”
[96] “四目仓圣 ” 指仓颉。相传为黄帝的史官,汉字的创造者。《太平御览》卷三六六引《春秋孔演图》:“苍颉四目,是谓并明。”
[97] “柴明华先师 ” 指柴门霍甫(L.Zamanhof,1859—1917),波兰人,1887年创造世界语,著有《第一读本》、《世界语初基》等。
[98] no 英语;ne,世界语。都是“不”的意思。
[99] “哉 ” 意思是“不”。《尚书·尧典》:“帝曰:吁,咈哉!方命圮族。”
[100] 见鬼,求仙 指上海《灵学丛志》宣扬的“鬼亦有形可象,有影可照”等荒诞言论和提倡扶乩求神等迷信活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1918年5月)曾刊载陈大齐、陈独秀等的文章,予以驳斥。打脸,指传统戏曲演员勾画脸谱。《新青年》从第四卷第六期(1918年6月)起,连续刊载钱玄同、刘半农等与张厚载讨论旧戏脸谱等问题的通讯。
[101] 耶稣 (Jesus Christ,约前4—30) 基督教的创始者,又称基督或耶稣基督,犹太族人。
[102] Nietzsche 尼采(1844—1900),德国哲学家,唯意志论者。曾任瑞士巴塞尔大学教授。著有《悲剧的诞生》、《札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善恶的彼岸》等。
[103] 本篇最初发表于1924年11月17日北京《语丝》周刊第一期。1923年12月8日北京星星文学社《文学周刊》第十七号发表周灵均《删诗》一文,把胡适《尝试集》、郭沫若《女神》、康白情《草儿》、俞平伯《冬夜》、徐玉诺《将来的花园》、朱自清、叶绍钧《雪朝》、汪静之《蕙的风》、陆志韦《渡河》八部新诗,都用“不佳”、“不是诗”、“未成熟的作品”等语加以否定。后来他在同年12月15日《晨报副刊》发表《寄语母亲》一诗,其中多是“写不出”一类语句:“我想写几句话,寄给我的母亲,刚拿起笔儿却又放下了,写不出爱,写不出母亲的爱呵。”“母亲呵,母亲的爱的心呵,我拿起笔儿却又写不出了。”本篇就是讽刺这种倾向的。
[104] 发标 江浙一些地方的方言,耍威风的意思。
[105] 太上老君 即老聃(约前571—?),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末期楚国人,道家学派创始者。东汉以来道教奉他为祖师,尊称太上老君。《道德 》,即《道德经》,又称《老子》,相传为老聃所著。“道可道非常道 ”,见该书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106] “王者之迹熄,而《诗》亡”等语,孟子语,见《孟子·离娄(下)》。
[107] “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 ” 孟子语,见《孟子·滕文公(下)》。
[108] 本篇最初发表于1924年11月24日《语丝》周刊第二期。
[109] 杨遇夫(1885—1956) 名树达,湖南长沙人,语言文字学家。曾留学日本,历任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湖南大学教授。著有《高等国文法》、《词诠》等。按文中所说自称“杨树达”者本名杨鄂生(?—1925),北京师范大学国文系学生。
[110] 晨报 梁启超、汤化龙等组织的政治团体研究系的机关报。1916年8月创刊于北京,原名《晨钟报》,1918年12月改名《晨报》,1928年6月停刊。它的副刊《晨报副刊》1921年10月创刊,1928年6月停刊。《晨报》在政治上拥护北洋政府,但它的副刊在进步力量推动下,一个时期内曾是宣传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刊物之一。鲁迅在1921年秋至1924年冬孙伏园任编辑时经常为它撰稿。
[111] 周作人(1885—1967) 字启明,浙江绍兴人,鲁迅的二弟。曾留学日本,当时任北京大学教授。抗日战争期间曾出任日伪华北政务委员会教育总署督办。
[112] 孙伏园(1894—1966) 原名福源,浙江绍兴人。北京大学毕业,新潮社、文学研究会和语丝社成员。先后任《晨报副刊》、《京报副刊》编辑。著有《伏园游记》、《鲁迅先生二三事》等。
[113] 马裕藻(1878—1945) 字幼渔,浙江鄞县人。曾留学日本,当时任北京大学国文系教授。
[114] 陈通伯(1896—1970) 名源,字通伯,笔名西滢,江苏无锡人。当时任北京大学教授,现代评论派的主要成员。
[115] 郁达夫 参看本卷第162页注〔1〕。
[116] Tolstoi 托尔斯泰。Andreev,安德烈耶夫。
[117] 冯玉祥(1882—1948) 字焕章,安徽巢县人,北洋直系将领,当时任国民军总司令。后来逐渐倾向进步。吴佩孚(1873—1939),字子玉,山东蓬莱人,北洋直系军阀。
[118] 本篇最初发表于1924年12月1日《语丝》周刊第三期。第一节排在李遇安《读了〈记“杨树达”君的袭来〉》之前,第二节排在李文之后。
[119] 指李遇安,河北人,1924年至1926年间北京师范大学学生。
[120] 本篇最初发表于1924年11月24日《语丝》周刊第二期。烽即烽火。本文写于第二次直奉战争的时候,所以题为“烽话”。
[121] 天祸中国 北洋军阀时期,军阀官僚在通电中常用的辞句。如1917年7月5日段祺瑞电文:“天祸中国,变乱相寻。”又16日冯国璋电文:“天祸中国,变起京师。”
[122] 东交民巷使馆界 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次年强迫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其中规定,将北京东交民巷东起崇文门、西至棋盘街一带划为使馆界,界内由各国驻兵管理。这里往往也是官僚政客“避难”的地方。
[123] 无为即无不为 语出《老子》第三十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124] 本篇最初发表于1924年12月15日《语丝》周刊第五期。
[125] 徐志摩的神秘谈 1924年12月1日《语丝》周刊第三期刊登徐志摩译的法国波德莱尔《恶之华》诗集中《死尸》一诗,诗前有徐志摩的长篇议论,宣扬“诗的真妙处不在他的字义里,却在他的不可捉摸的音节里;他刺戟着也不是你的皮肤(那本来就太粗太厚!)却是你自己一样不可捉摸的魂灵”等神秘主义的文艺论。
[126] Mystic 英语:神秘主义者。
[127] “都是音乐 ” 徐志摩在译诗前的议论中说:“我深信宇宙的底质,人生的底质,一切有形的事物与无形的思想的底质——只是音乐,绝妙的音乐。天上的星,水里泅的乳白鸭,树林里冒的烟,朋友的信,战场上的炮,坟堆里的鬼燐,巷口那只石狮子,我昨夜的梦……无一不是音乐。你就把我送进疯人院去,我还是咬定牙龈认账的。是的,都是音乐——庄周说的天籁地籁人籁;全是的。你听不着就该怨你自己的耳轮太笨,或是皮粗,别怨我。”
[128] 庄周(约前369—前286) 战国时宋国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天籁地籁和人籁,指自然界发出和由人口吹奏出来的声音。见《庄子·齐物论》:“女闻人籁而未闻地籁,女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
[129] “慈悲而残忍的金苍蝇”一段话,是鲁迅为讽刺徐志摩的神秘主义论调和译诗而拟写的。
[130] 本篇最初发表于1924年12月15日《语丝》周刊第五期。
[131] 玄同 钱玄同。1908年,他在日本东京和鲁迅一同听过章太炎讲授《说文解字》。
[132] 《春秋 》之义 《春秋》中有不少地方赞美报仇雪恨,如《春秋·公羊传》庄公四年称:“九世犹可以复仇乎?虽百世可也。”又定公四年:“父不受诛,子复仇可也。”不受诛,东汉何休注:“不受诛罪不当诛也。”
[133] 叶名琛(1807—1859) 字昆臣,湖北汉阳人,清朝大臣。1852年(咸丰二年)任两广总督兼通商大臣。1854年他在镇压广东天地会起义时,曾受英法侵略者的军火接济。1857年英法联军侵略广州,他不作战争准备,在家设长春仙馆,供奉所谓吕洞宾和李太白二仙的牌位,扶乩以占吉凶。广州失陷后被俘,送往香港,后又转囚印度加尔各答镇海楼,1859年病死。当时人们讽刺他的对联全文是:“不战不和不守,相臣度量,疆臣抱负;不死不降不走,古之所无,今之罕有。”钱玄同在《语丝》周刊第二期(1924年12月24日)发表的《随感录·“持中”底真相之说明》中说:“有些人们说,欧洲人‘向前’,印度人‘向后’,都不如中国人‘持中’的好”,并引用了这副对联,说:“我觉得这大概可以作为‘持中’底真相之说明了。”
[134] 末减 减轻罪罚的意思。《左传》昭公十四年:“三数叔鱼之恶,不为末减。”晋代杜预注:“末,薄也;减,轻也。”
[135] 本篇最初发表于1925年1月22日北京《京报副刊》。
[136] 指廖仲潜。
[137] Elizabeth Tolstoi 英语,可译为伊丽莎白·托尔斯泰。
[138] Mary Tolstoi et Hilda Tolstoi 法语,可译为玛丽·托尔斯泰和希尔达·托尔斯泰。
[139] 《百家姓》 旧时学塾所用的识字课本。宋初人编,系将姓氏连缀为四言韵语,以便诵读。
[140] 三苏 宋代文学家苏洵及其子苏轼、苏辙的并称。宋代王之《渑水燕谈录·才识》:“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苏。”
[141] 《现代评论 》 综合性周刊,1924年12月创刊于北京,1927年7月移至上海,1928年底出至第八卷第二○九期停刊。主要撰稿人有胡适、王世杰、陈西滢、徐志摩等。
[142] 《鲁迅先生 》 张定璜作。1925年1月16日《京报副刊》上刊登的《现代评论》第一卷第六期的预告目录中,该文排在《苦恼》和《破落户》两篇之间。但出版时并无此文。按此文后来发表于《现代评论》第七、八两期。《苦恼》,胡适所译的契诃夫的短篇小说;《破落户》,炳文作的杂文。
[143] Syllables 英语:音节。
[144] 本篇最初发表于1925年2月10日《京报副刊》。
[145] She 英语:她。
[146] 指鲁迅的四弟周椿寿(1893—1898)。
[147] “四凶” 传说是尧舜时代著名的坏人。《左传》文公十八年:“流四凶族:浑敦、穷奇、梼杌、饕餮,投诸四裔,以御螭魅。”
[148] 本篇最初发表于1925年4月24日北京《莽原》周刊第一期。
[149] 两大古文明国的艺术家握手 指1924年4月印度诗人泰戈尔来华时与我国京剧艺术家梅兰芳的握手。参看《坟·论照相之类》第三节。
[150] “诗哲” 指泰戈尔。当时报纸报导中称他为“印度诗哲”。
[151] 化名写文章为自己的作品辩护的事,当时曾多有发生。如北大学生欧阳兰所作独幕剧《父亲的归来》,几全系抄袭日本菊池宽所著的《父归》,经人在《京报副刊》指出后,除欧阳兰本人作文答辩外,还出现署名“琴心”的女师大学生也作文替他辩护。不久,又有人揭发欧阳兰所作《寄S妹》抄袭郭沫若译的雪莱诗,“琴心”和另一“雪纹女士”又连写几篇文字替他分辩。事实上,“琴心”和“雪纹女士”的文字,都是欧阳兰自己作的。又1925年2月18日《京报副刊》发表署名“芳子”的《廖仲潜先生的“春心的美伴”》一文,恭维廖的作品“是‘真’是‘美’是‘诗’的小说”,鲁迅在《两地书·一五》中说:“我现在疑心‘芳子’就是廖仲潜,实无其人,和‘琴心’一样的。”
[152] 本篇最初发表于1925年5月15日《莽原》周刊第四期。发表时共有四段,总题《编完写起》。后来作者将第一、二两段合为一篇,改题《导师》,第四段改题为《长城》,编入《华盖集》,本篇是其中的第三段。现据鲁迅重抄稿校订。
关于新性道德问题的论争,鲁迅还于1925年6月1日写了《编者附白》,现编入《集外集拾遗补编》。
[153] 指周建人的《答〈一夫多妻的新护符〉》和章锡琛的《驳陈百年教授〈一夫多妻的新护符〉》,同时发表于1925年5月15日《莽原》周刊第四期。
[154] 陈百年(1887—1983) 名大齐,字百年,浙江海盐人。当时是北京大学教授。后任国民党政府考试院秘书长等职。《一夫多妻的新护符 》发表于1925年3月14日《现代评论》第一卷第十四期,是反对《妇女杂志》“新性道德号”(1925年1月)中周建人的《性道德之科学的标准》和章锡琛的《新性道德是什么》两篇文章中关于性道德解放的主张的。
[155] 《妇女杂志》 月刊,1915年1月在上海创刊,1931年12月出至第十七卷第十二期停刊,商务印书馆出版。初由王莼农主编,自1921年第七卷第一期起由章锡琛主编。1925年该刊出版“新性道德号”受到陈百年的批评,商务印书馆即不准再登这类文章,1926年章锡琛被迫离职。
[156] 《现代评论》发表了陈百年的《一夫多妻的新护符》后,章锡琛和周建人即分别写了《新性道德与多妻——答陈百年先生》和《恋爱自由与一夫多妻——答陈百年先生》两文,投寄该刊,但被积压近两月后,始在《现代评论》第一卷第二十二期(1925年5月9日)末尾的“通讯”栏删节刊出。
[157] 《莽原》 文艺刊物,鲁迅编辑。1925年4月24日在北京创刊。初为周刊,附《京报》发行,同年11月27日出至三十二期止。1926年1月10日改为半月刊,由未名社出版。同年8月鲁迅离开北京后,由韦素园接编,1927年12月25日出至第四十八期停刊。
[158] “流弊流弊” 陈百年在《现代评论》第一卷第二十二期(1925年5月9日)发表的《答章周二先生论一夫多妻》一文中,连用了十多个“流弊”批评章、周的主张。
[159] 章先生 即章锡琛(1889—1969),字雪村,浙江绍兴人。当时是《妇女杂志》的主编。1926年秋创办开明书店,任董事兼经理。这里说的“驳文”,指他的《驳陈百年教授“一夫多妻的新护符”》一文,其中说:“我们中国人往往有一种牢不可破的最坏的下流脾气,就是喜欢崇拜博士,教授,以及所谓名流,因为陈先生是一位教授,特别是所谓‘全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的有名的教授,所以他对于我们一下了批评,就好像立刻宣告了我们的死罪一般,这篇文章发表以后,从各方面袭来的种种间接直接的指斥,攻击,迫害,已经使我们够受……而我们向《现代评论》所提起的反诉,等了一个多月,不但未见采纳,简直也未见驳回……并不是为什么,只为了我们不曾做大学教授。”
[160] 本篇最初发表于1925年6月15日《语丝》周刊第三十一期,是应《阿Q正传》俄译者王希礼之请而写的。其中《〈阿Q正传〉序》译成俄文后,收入1929年列宁格勒激浪出版社出版的《阿Q正传》(俄文版鲁迅短篇小说选集)一书。
[161] 王希礼 原名波·阿·瓦西里耶夫(Б.А.Васильев,?—1937),苏联人。1925年是河南国民革命第二军俄国顾问团成员。
[162] 圣贤将人们分为十等 《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供)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皁(皂),皁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
[163] 青年批评家 指成仿吾,参看本卷第212页注〔96〕。他在《创造季刊》第二卷第二号(1924年2月)发表的《〈呐喊〉的评论》一文中说:“《阿Q正传》为浅薄的纪实的传记”,“描写虽佳,而结构极坏。”
[164] 《阿Q正传》发表后,曾出现这样一些评论:如张定璜的《鲁迅先生》说:“《呐喊》的作家的看法带点病态,所以他看的人生也带点病态,其实实在的人生并不如此。”(见1925年1月30日《现代评论》一卷八期)冯文炳的《呐喊》说:“鲁迅君的刺笑的笔锋,随在可以碰见,……至于阿Q,更要使人笑得不亦乐乎。”(见1924年4月13日《晨报副刊》)周作人的《阿Q正传》说:“《阿Q正传》是一篇讽刺小说……因为他多是反语(irony),便是所谓冷的讽刺——‘冷嘲’。”(见1922年3月19日《晨报副刊》)
[165] 变故 指鲁迅祖父周福清(介孚)于1893年(清光绪十九年)因科场案入狱一事。
[166] 水师学堂 即江南水师学堂,清政府1890年设立的一所海军学校。初分驾驶、管轮两科,不久增添鱼雷科。1915年改为海军雷电学校。
[167] 机关科 即管轮科,现称轮机专业。
[168] 矿路学堂 即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创办于1898年,1902年停办。
[169] 东京的豫备学校 指东京弘文学院,创办于1902年1月,是日本人嘉纳治五郎为中国留学生开设的补习日语和基础课的学校。1909年停办。
[170] 日本的维新 指日本明治年间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时期的自上而下的改革运动。1868年明治天皇掌握政权,废除封建幕府制度,推行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至1889年颁布《帝国宪法》,这一时期的改革运动,史称“明治维新”。在此以前,日本一部分学者曾大量输入和讲授西方医学,宣传西方科学技术,积极主张革新,对日本维新运动的兴起,曾起过一定的作用。
[171] 俄日战争 指1904年2月至1905年9月,沙皇俄国同日本帝国主义之间为争夺在我国东北地区和朝鲜的侵略权益而进行的一次帝国主义战争。
[172] 小计画 指和许寿裳、周作人等筹办《新生》杂志和译介被压迫民族文学等事。参看《呐喊·自序》、《译文序跋集·〈域外小说集〉序》。
[173] 指周作人和他的妻子羽太信子等。
[174] 1912年1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鲁迅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约赴教育部任职,同年五月随临时政府迁至北京,任社会教育司第二科科长。不久,第一科移交内务部,第二科改为第一科,1912年8月26日,鲁迅被委任为第一科科长。
[175] 指收入本书的《斯巴达之魂》、《说》和收入《坟》中的《人之历史》、《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等。
[176] 本篇最初发表于1925年6月12日《莽原》周刊第八期。现据鲁迅重抄稿校订。
[177] 参看《华盖集·导师》。
[178] 嚣俄 通译雨果(V.Hugo,1802—1885),法国作家。《哀史》,即《悲惨世界》。
[179] Channel Island 海峡群岛,在英吉利海峡。1851年后,雨果流亡于海峡群岛的泽西岛,后转往格恩济岛。
[180] Cosett 柯赛特,《悲惨世界》中的人物。
[181] Anna Karenina 《安娜·卡列尼娜》。
[182] Levin 列文,《安娜·卡列尼娜》中的人物。
[183] Hardy 哈代(1840—1928),英国作家。Tess,《苔丝》。下文的Wessex,《威塞克思》。
[184] 本篇最初发表于1925年8月7日《莽原》周刊第十六期。现据鲁迅重抄稿校订。
[185] 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风潮 1924年秋,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发生反对校长杨荫榆的风潮,迁延数月,未得解决。1925年1月,学生代表赴教育部诉述杨氏掌校以来的种种黑暗情况,并发表宣言不承认她为校长。同年4月,司法总长兼教育总长章士钊下令“整顿学风”,助长了杨的气焰,5月7日,杨以校长身份强行主持纪念国耻讲演会,遭到学生反对,9日,她即假借评议会名义开除学生自治会职员六人,8月1日复带领武装警察到校,强令解散国文系三年级等四班,激起学生更大的反抗。
[186] “某校”字样和几个方匡子 1925年8月7日《莽原》周刊第十六期所载朱大的《听说——想起》一文中,称女师大为“某校”。又同期效痴的《可悲的女子教育》一文用□□□代指杨荫榆和章士钊。
[187] 两个相反的启事 1925年5月17、18日《晨报》第二版曾刊有《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音乐系、体育系紧要启事》和《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哲教系全体学生紧要启事》,声称“严守中立”,“并未参与”“本校风潮”云云。随后,三系学生在5月22日《京报》第二版登出《国立女子师范大学音乐系、哲学系、体育系启事》,声明驱杨是“全体同学公意”,对上述“冒名启事”予以澄清。
[188] 三个相反或相成的启事 指1925年8月3日《京报》所载的《女师大学生自治会紧要启事》和次日该报刊载的《杨荫榆启事》及杨以学校名义发的《女师大启事》。前一启事抨击杨荫榆8月1日率领军警进校迫害学生的暴行,后两个启事则竭力为这一暴行辩护。
[189] “停止饮食茶水” 见1925年8月2日《京报》所载《杨荫榆带警入女师大》的报道。
[190] “某籍” 陈西滢在《现代评论》第一卷第二十五期(1925年5月30日)《闲话·粉刷毛厕》中说:“我们在报纸上看见女师大七教员的宣言。以前我们常常听说女师大的风潮,有在北京教育界占最大势力的某籍某系的人在暗中鼓动,可是我们总不敢相信。……但是这篇宣言一出,免不了流言更加传布得厉害了。”某籍,指浙江。发表宣言的七人中有六人是浙江籍。某系,指北京大学国文系。参见《华盖集·我的“籍”和“系”》。
[191] Lermontov 莱蒙托夫(М.Ю.Лермонтов,1814—1841),俄国作家。著有长诗《诗人之死》、《恶魔》及中篇小说《当代英雄》等。“我幸而没有女儿”,是《当代英雄·毕巧林日记》中一个人物说的话。
[192] 本篇最初发表于1925年9月4日《莽原》周刊第二十期。
[193] 江先生 即江绍原(1898—1983),安徽旌德人,北京大学哲学系肄业,1920年赴美留学,1923年回国后任北大哲学系讲师。他在《语丝》周刊第四十二期(1925年8月31日)发表《仿近人体骂章川岛》一文,其中多用反话,如说“至于《民报》副刊,有人说是共产党办的”等,霉江误以为是正面的诬蔑,表示愤慨。
[194] 章士钊(1881—1973) 字行严,湖南善化(今属长沙)人,当时任段祺瑞执政府司法总长兼教育总长。他在所办的《甲寅》周刊发表的一些文章中,常有“密呈执政”和“密言于执政”一类话。
[195] 本篇最初印入王品青校点的《痴华鬘》一书,该书1926年6月由北新书局出版。
[196] 天竺 我国古代对印度的称呼。唐玄奘《大唐西域记·滥波国》:“天竺之称,异议纠纷,……今从正音宜云印度。”
[197] 徐元太(1536—?) 字汝贤,安徽宣城人,明嘉靖年间进士,官至刑部尚书。《喻林》,辑录我国古籍和佛经中寓言故事的类书,一二○卷,分十门,每门各分子目,凡五百八十余类。有明代万历乙卯(1615)刊本。
[198] 佛藏 原为汉译佛教经典的总集名,通称《大藏经》,后为一切文种的佛教经籍的总称。藏经的编辑从南北朝时即开始,刊印最早始于宋开宝五年(972)的印雕佛经一藏,后历朝均有刊刻。其中以譬喻为集名的,除《百喻经》外,还有《大集譬喻王经》、《佛说譬喻经》、《阿育王譬喻经》、《法句譬喻经》、《杂譬喻经》等。
[199] 《出三藏记集》 南朝梁僧祐撰,十五卷。书中记载佛教经典经、律、论三藏的书目、序跋和各种译文的异同。
[200] 僧伽斯那 古印度的一个佛教法师。《修多罗藏》,即佛教著作“经”、“律”、“论”三藏之一的经藏。修多罗(Sutra),梵语“经”的音译。
[201] 求那毗地 僧伽斯那的弟子,《百喻经》最早的汉译者。
[202] 阿伽陀药 梵语Agada的音译,意为万灵药。
[203] 王品青(?—1927) 河南济源人,北京大学毕业,曾任北京孔德学校教师。
[204] 本篇最初发表于1926年6月14日《语丝》周刊第八十三期,为韦丛芜所译《穷人》而作。
《穷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长篇小说,发表于1846年。韦丛芜的译本1926年6月由未名社出版,为《未名丛刊》之一。
[205] 陀思妥夫斯基 (Ф.M.Достоевский,1821—1881) 通译陀思妥耶夫斯基,俄国作家。著有长篇小说《穷人》、《白夜》、《被侮辱与被损害的》、《罪与罚》等。
[206] 手记 陀思妥耶夫斯基《文学著作集》的第三部分,录自1880年的笔记。这里的引文见《手记·我》。
[207] “残酷的天才” 这是俄国文艺评论家米哈依洛夫斯基评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章题目。
[208] 正教 即东正教,基督教的一派。1054年基督教分裂为东西两派,东派自称正宗,故名。主要分布于希腊、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俄国等。
[209] “捉住了心中所实验的事实”等语,见日本昇曙梦《露西亚文学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论》。
[210] 格里戈洛维奇 (Д.В.Григорович,1822—1899) 俄国作家。著有小说《乡村》、《苦命人安东》及《文学回忆录》、《美术史和美术理论文集》等。涅克拉梭夫 (Н.А.Некрасов,1821—1878),通译涅克拉索夫,俄国诗人。著有长诗《严寒,通红的鼻子》、《在俄罗斯谁能快乐而自由》等。
[211] 培林斯基 (В.Г.Белинский,1811—1848) 通译别林斯基,俄国文学评论家、哲学家。著有《文学的幻想》、《论普希金的作品》、《一八四六年俄国文学一瞥》、《一八四七年俄国文学一瞥》等。
[212] “谦逊之力” 见昇曙梦《露西亚文学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论》。
[213] “富是使个人加强的”等语 见陀思妥耶夫斯基《手记·财富》。
[214] 丛芜 韦丛芜(1905—1978),安徽霍丘人,未名社成员。译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穷人》等。
[215] Сonstance Garnett 康斯坦斯·迦内特(1862—1946),英国女翻译家。曾翻译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诃夫等人的作品。
[216] Modern Library 《现代丛书》,美国现代丛书社出版。
[217] 原白光(1890—1971) 日本的俄国文学翻译家。
[218] 素园 韦素园(1902—1932),安徽霍丘人,未名社成员。译有果戈理的中篇小说《外套》、俄国短篇小说集《最后的光芒》等。
[219] Dostoievskys Literarsche Schriften 德语:《陀思妥耶夫斯基文学著作集》;Mereschkovskys Dostoievsky und Tolstoy,德语:梅列日科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与托尔斯泰》。梅列日科夫斯基(Д.С.Mережковский,1866—1941),俄国作家,象征主义和神秘主义者。1920年流亡法国。著有历史小说《基督和反基督》、历史剧《保罗一世》等。
[220] 昇曙梦(1878—1958) 日本的俄国文学研究者、翻译家。著有《俄国近代文艺思想史》、《露西亚文学研究》,译有列夫·托尔斯泰《复活》等。
[221] 本篇最初发表于1926年6月25日《莽原》半月刊第十二期。
[222] 关于学生因为投稿被教授谋害的事,北京大学英语系学生董秋芳在1926年3月30日《京报副刊》发表《可怕与可杀》一文,指斥陈西滢等把三一八惨案的责任“放在群众领袖的身上”。陈便利用北大英语系主任的职权,拒发英语翻译本给董,使他得不到该课成绩而影响毕业。董曾将此事经过告诉鲁迅。
[223] 指牛荣声的《开倒车》一文,见《现代评论》第七十八期(1926年6月5日),其中说:“即如现在急进派骂稳健派为‘开倒车’,照他们的主张,必须把知识阶级打倒,把一切社会制度根本推翻,方不是‘开倒车’。不过大家要细想:假设我们把知识阶级完全打倒后一百年,世界成个什么世界呢。”
[224] “心上有杞天之虑” 这是杨荫榆掉弄成语“杞人忧天”而成的文句。见她1925年5月14日印发的《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杨荫榆对于本校暴烈学生之感言》。5月20日《晨报》曾以《“教育之前途棘矣!”》为正题,《杨荫榆宣言》为副题发表这篇《感言》。
[225] 本篇记录稿最初发表于1928年1月29日、30日上海《新闻报·学海》第一八二、一八三期,署周鲁迅讲,刘率真(即曹聚仁)记。收入本书时经过作者校阅。
[226] 《红楼梦》 长篇小说,清代曹雪芹著。通行本为一二○回,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高鹗续作。
[227] 梅兰芳(1894—1961) 名澜,字畹华,江苏泰州人,京剧艺术家。姜妙香(1890—1972),北京人,京剧演员,他们二人自1916年起同台演出《黛玉葬花》。
[228] God 英语:上帝。
[229] 象牙之塔 原是法国十九世纪文艺评论家圣佩韦(C.A.Saqinte Beuve,1804—1869)批评同时代消极浪漫主义诗人维尼的用语,后来用以比喻脱离现实生活的文艺家的小天地。
[230] 指新月社的一些人。梁实秋在1926年3月27日《晨报副刊》发表的《现代中国文学之浪漫的趋势》中说:“近年来新诗中产出了一个‘人力车夫派’。这一派是专门为人力车夫抱不平,以为神圣的人力车夫被经济制度压迫过甚,……其实人力车夫……既没有什么可怜恤的,更没有什么可赞美。”
[231] 指汉姆生,参看《集外集拾遗·哈谟生的几句话》及其注〔1〕。“写了一本书”指汉姆生著长篇小说《饥饿》。
[232] 托尔斯泰 即列夫·托尔斯泰(Л.H.Toлстой,1828—1910),俄国作家。出身于贵族地主家庭。他的作品无情地揭露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同时又宣扬道德的自我完善和“不用暴力抵抗邪恶”。著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战争与和平》是他以1812年拿破仑入侵俄国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写于1863年至1869年。
[233] 衣萍 即章衣萍。参看本卷第241页注〔3〕。
[234] 指吴稚晖。参看《而已集·革命文学》。
[235] 陈炯明(1875—1933) 字竞存,广东海丰人,广东军阀。1917年任广东省长兼粤军总司令。1922年企图谋害孙中山发动武装叛乱,被击败后退守东江。1925年所部被广东革命军消灭。鲁迅的学生李秉中等曾参加讨伐陈炯明的战争。鲁迅在1926年6月17日致李秉中信中说:“这一年来,不闻消息,我可是历来没有忘记,但常有两种推测,一是在东江负伤或战死了,一是你已经变了一个武人,不再写字,因为去年你从梅县给我的信,内中已很有几个空白及没有写全的字了。”
[236] 革命的势力到了徐州 国民党发动“清党”反共之后仍以“北伐革命”为旗帜,1927年12月16日何应钦指挥的第一路军占领徐州,山东军阀张宗昌溃退。
[237] 孙传芳(1885—1935) 字馨远,山东历城人,北洋直系军阀。1925年盘踞东南五省,自任五省联军总司令。1926年冬,其主力在江西南昌、九江一带被北伐军击溃。
[238] 叶遂宁(C.A.Eсенин,1895—1925) 通译叶赛宁,苏联诗人。他以描写宗法制度下田园生活的抒情诗著称。十月革命时曾向往革命,写过一些赞美革命的诗,如《天上的鼓手》等。但革命后陷入苦闷,最后自杀。著有长诗《四旬祭》、《苏维埃俄罗斯》等。梭波里(А.Соболь,1888—1926),苏联作家。十月革命后曾接近革命,但终因不满于现实生活而自杀。著有长篇小说《尘土》,短篇小说集《樱桃开花的时候》。
[239] 本篇最初发表于1929年4月29日《语丝》周刊第五卷第八期,后印入梅川所译《红的笑》一书,最后一节是印入该书时所加。
《红笑》,即《红的笑》,俄国安德烈耶夫的中篇小说。梅川的译本于1930年7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240] 《华北日报》 国民党在华北地区的机关报。1929年1月1日在北平创刊,1937年7月芦沟桥事变后停刊。1945年8月复刊,1949年北平解放后查封。
[241] 鹤西 即程侃声(1907—1999),湖北安陆人,当时在《小说月报》上发表过一些诗作。他的《关于红笑》一文连载于1929年4月15日、17日、19日《华北日报》副刊。
[242] 《域外小说集》 鲁迅和周作人在日本留学期间用文言翻译的外国短篇小说选集。1909年3月、7月先后出版两册,共收十六篇,由日本东京神田印刷所印行。
[243] 《小说月报》 1910年(清宣统二年)7月创刊于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最初由恽铁樵主编,1918年起,改由王蕴章(西神)主编,成为礼拜六派主要刊物之一。1921年第十二卷第一期起,由沈雁冰主编,内容大加改革,成为文学研究会的主要刊物。1923年第十四卷第一期起改由郑振铎、叶圣陶先后主编。1931年12月出至第二十二卷第十二期停刊。
[244] 梅川 即王方仁(1905—1946),浙江镇海人。鲁迅在厦门大学、广州中山大学任教时的学生,“朝花社”成员。
[245] 二叶亭四迷(1864—1909) 原名长谷川辰之助,日本作家、翻译家。著有长篇小说《浮云》、《面影》等。翻译过屠格涅夫、果戈理等俄国作家的作品。
[246] 《竖琴》 苏联作家理定(B.Г.Лидин)的短篇小说。鲁迅的译文刊载于1929年1月《小说月报》第二十卷第一号。
[247] 本篇最初发表于1929年7月20日《奔流》月刊第二卷第三期。
[248] 泰戈尔(R.Tagore,1861—1941) 印度诗人。著有《新月集》、《园丁集》等。他的诗集《吉檀迦利》获得1913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金。
[249] 曼殊斐儿(K.Mansfield,1888—1923) 通译曼斯菲尔德,英国女作家。著有《幸福》、《鸽巢》等中短篇小说集。徐志摩在《小说月报》第十四卷第五号(1923年5月)发表的《曼殊斐儿》一文中,以轻佻的笔调和许多譬喻描写曼殊斐儿的身态,又用许多艳丽的词句形容她的衣饰。
[250] 孙用(1902—1983) 原名卜成中,浙江杭州人,翻译家。时在杭州邮局任职员,业余从事文学作品的翻译工作。
[251] 本篇最初以手迹制版印入金淑姿的《信》一书。该书于1932年以新造社名义印行,称“《断虹室丛书》第一种”。
淑姿 金淑姿(1908—1931),浙江金华人。
[252] 陵天毁羽翮的故事,出于希腊神话:伊卡洛斯和他的父亲巧匠德达拉斯用蜡粘着翅膀从空中逃离克里村岛,他未听从父亲的警告,飞近太阳,蜡被融化,坠落海中而死。思士,见《山海经·大荒东经》:“有司幽之国,帝俊生晏龙,晏龙生司幽,司幽生思士不妻,思女不夫。”
[253] 坐驰 静坐幻想的意思。《庄子·人间世》:“瞻彼阕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夫且不止,是之谓坐驰。”
[254] 静女 指娴静美丽的女子,见《诗经·邶风·静女》:“静女其姝”。
[255] 二竖 指病魔,引申为难治的病。《左传》成公十年:“(晋景)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
[256] 生人 指程鼎兴(约1904—约1933),浙江金华人,金淑姿的丈夫。时为北新书局校对员。金死后他整理其遗书出版,并托同事费慎祥请鲁迅写序。
[257] 本篇最初发表于1934年1月北平《文学季刊》创刊号,署名唐俟。现据鲁迅重抄稿校订。
[258] 《庄子》 亦称《南华经》,战国时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现存三十三篇。《文选》,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选的先秦至齐梁的诗文总集,三十卷。唐代李善为之作注,分为六十卷。关于“《庄子》与《文选》”的争论,参看《准风月谈》的《重三感旧》、《“感旧”以后》等篇。
[259] “动机论” 施蛰存在1933年10月20日《申报·自由谈》发表的《致黎烈文先生书——兼示丰之余先生》一文中说:“对于这《‘庄子’与‘文选’》的问题我没有要说的话了。我曾经在《自由谈》的壁上,看过几次的文字争,觉得每次总是愈争愈闹意气,而离本题愈远,甚至到后来有些参加者的动机都是可以怀疑的,我不想使自己不由自主地被卷入漩涡,所以我不再说什么话了。昨晚套了一个现成的偈语:‘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唯无是非观,庶几免是非’。”“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语出《庄子·齐物论》:“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260] 《诗》 即《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编成于春秋时代,大抵是周初到春秋中期的作品,相传曾经过孔丘删订。共收三○五篇,分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各地方的乐歌;“雅”是王畿的乐歌;“颂”是宗庙祭祀时的乐歌。
[261] 《楚辞》 战国时楚(今湖南、湖北等地)人的辞赋总集。其名最初见于《史记·张汤传》。后来汉代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成书,名为《楚辞》。宋代黄伯思《东观馀论·翼骚序》:“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说:《楚辞》“其言甚长,其思甚幻,其文甚丽,其旨甚明,凭心而言,不遵矩度。……然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
[262] 二陆 指晋代文学家陆机、陆云兄弟。陆机(261—303),字士衡,吴郡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所作四言诗有《短歌行》、《秋胡行》等十二首,陆云(262—303),字士龙,所作四言诗有《赠顾骠骑》、《赠顾彦先》等二十四首。束晳(约261—约300),字广微,阳平元城(今河北大名)人,晋代文学家。所作四言诗有《补亡诗》六首。陶潜(372?—427),又名渊明,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晋代诗人。所作四言诗有《停云》、《时运》等九首。
[263] 《世说新语》 南朝宋刘义庆编撰,三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主要记载汉末到东晋间文人学士的言谈轶事。刘义庆(403—444),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武帝刘裕姪,袭封临川王。《宋书·刘道规传》说他“为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义……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
[264] 裴启 又名裴荣,字荣期,东晋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所著《语林》,十卷,记汉魏两晋高士名流的言谈轶事,《世说新语》颇多取材于此书。原书已佚,遗文散见《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太平广记》等唐宋类书中,清代马国翰有辑本二卷,收入《玉函山房辑佚书》;鲁迅亦有辑本,收入《古小说钩沉》。
[265] 《幽明录》 刘义庆编撰,三十卷。内容多记鬼怪灵异故事。原书于唐宋间佚亡,遗文在类书中保留二百余则。鲁迅有辑本,收入《古小说钩沉》。
[266] 南朝梁刘孝标为《世说新语》作的注释,引用古籍有四百多种,这些书的原本多已失传。
[267] 后人模拟《世说新语》体裁的书很多,如唐代王方庆的《续世说新语》(今佚),宋代王谠的《唐语林》、孔平仲的《续世说》,明代何良俊的《何氏语林》、李绍文的《明世说新语》,清代李清的《女世说》、王的《今世说》,近代易宗夔的《新世说》等。其中《今世说》、《新世说》等,都有作者自加的注解。
[268] 袁宏道(1568—1610) 字中郎,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明代文学家。万历时进士。他在做官之前曾说:“少时望官如望仙,朝冰暮热,想不知有无限光景”(《与李本健书》)。万历二十二年(1594)任吴县知县后却又说“官实能害我性命”(《与黄绮石书》),“作吴令无复人理,几不知有昏朝寒暑矣”(《寄沈博士书》),并于一年后辞去官职。
[269] 曹宪 隋唐时扬州江都(今属江苏扬州)人,仕隋为秘书学士,唐太宗贞观年间拜朝散大夫。精通文字学。《旧唐书·曹宪传》说:“(宪)所撰《文选音义》,甚为当时所重。初,江淮间为文选学者,本之于宪;又有许淹、李善、公孙罗复相继以《文选》教授,由是其学大兴于代。”李善(约630—689),唐代扬州江都人。从曹宪受文选学,显庆三年(658)撰成《文选》注释。开元六年(718)吕延祚又辑集吕延济、刘良、张诜、吕向、李周翰五人所作的注释为“五臣注”;宋人又把它和李善的注释合刻,称“六臣注”。后代学者关于《文选》的音义、考异、集释、旁证等著作甚多。
[270] “妖孽” 1917年7月《新青年》第三卷第五号“通讯”栏钱玄同给陈独秀的信中说:“惟选学妖孽所尊崇之六朝文,桐城谬种所尊崇之唐宋文,则实在不必选读。”此后,“选学妖孽桐城谬种”便成为当时反对旧文学的流行用语。
[271] 《古文观止》 清代康熙年间吴楚材、吴调侯编选的古文读本,十二卷。收入先秦至明代的散文二二二篇。
[272] 《昭明太子集》 南朝梁萧统(谥昭明)的文集,原本二十卷,久已散佚,今存明代叶绍泰辑刊的六卷本,系由类书掇拾而成。又另有明刊五卷本一种。
[273] 《古文辞类纂》 清代姚鼐编选,共七十五卷,选录战国至清代的古文辞赋,依文体分为十三类。《惜抱轩全集》,姚鼐的著作集,共八十八卷。
[274] 《唐人万首绝句选》 清代王士祯编选,七卷。王士祯论诗推崇盛唐,提倡“神韵”之说,这个选本是他从宋代洪迈所编《万首唐人绝句》中选取能表现“神韵”特色的八九五首而编成的。
[275] 嵇康(223—262) 字叔夜,谯国(今安徽宿县)人,三国魏诗人。他的著作现存《嵇康集》十卷,有鲁迅校本。《家诫》是用明哲保身思想训诫儿子的一篇文章,见《嵇康集》卷十。
[276] 《闲情赋》 内容抒写对一位女子的眷恋。见《靖节先生集》卷五。
[277] 《子夜歌》 乐府“吴声歌曲”之一,为民间男女赠答的情诗。《晋书·乐志(下)》:“《子夜歌》者,女子名子夜造此声。”
[278] 《儒林外史》 长篇小说,清代吴敬梓著。马二先生是书中的八股文选家。他游西湖吃处片的情节,见该书第十四回。“处片”,即处州(今浙江丽水)出产的酱笋干片。
[279] 本篇最初发表于1912年8月21日绍兴《民兴日报》,署名黄棘。这是《哀范君三章》的最后一首。其中第三联因作者忘却,在本书编集时补作,故与原发表时稍有出入。参看《朝花夕拾·范爱农》及《集外集拾遗·哀范君三章》。
范爱农(1883—1912) 名肇基,字斯年,号爱农,浙江绍兴人。光复会会员,在日本留学时与鲁迅相识。1911年鲁迅任山会初级师范学堂(后改称绍兴师范学校)监督时,他任学监。鲁迅离职后,他被守旧势力排挤出校,1912年7月10日落水身亡。
[280] 大圜 即天。《吕氏春秋·序意》:“爰有大圜在上,大矩在下。”
[281] 新宫 当时袁世凯的总统府在北京新华宫。
[282] 本篇最初发表于1931年8月10日《文艺新闻》第二十二号,与《无题》(“大野多钩棘”)、《湘灵歌》同在《鲁迅氏的悲愤——以旧诗寄怀》的短讯中刊出。鲁迅1931年2月12日日记:“日本京华堂主人小原荣次郎君买兰将东归,为赋一绝句,书以赠之。”
O.E.即小原荣次郎日语读音的罗马字拼音(Obara Eijiro)的缩写。他曾于1905年来华经商,当时在东京开设京华堂,经营中国文玩和兰草。
[283] 本篇最初发表于1931年8月10日《文艺新闻》第二十二号。参看本卷第147页注〔1〕。据鲁迅1931年3月5日日记,本诗是书赠日本友人片山松藻(内山嘉吉夫人)的。作者后于1932年11月24日曾将此诗书赠君瑄女士,诗中“已”作“乃”。
[284] 秦醉 汉代张衡《西京赋》:“昔者大帝说(悦)秦穆公而觐之,飨以钧天广乐,帝有醉焉。乃为金策,锡(赐)用此土,而剪诸鹑首。”按鹑首,星次名,我国古代将星宿分为十二次,配属于各国,鹑首指秦国疆土。越吟,《史记·张仪列传》:“陈轸适至秦,秦惠王曰:‘子去寡人之楚,亦思寡人不?’陈轸对曰:‘王闻夫越人庄舄乎?’王曰:‘不闻。’曰:‘越人庄舄仕楚执珪,有顷而病。楚王曰:‘舄故越之鄙细人也,今仕楚执珪,贵富矣,亦思越不?’中谢对曰:‘凡人之思故,在其病也。彼思越则越声,不思越则楚声。’使人往听之,犹尚越声也。今臣虽弃逐之楚,岂能无秦声哉。’”王粲《登楼赋》:“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吟;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285] 本篇曾见录于1934年7月20日《人间世》半月刊第八期高疆《今人诗话》一文。据鲁迅1931年3月5日日记,本诗是书赠升屋治三郎的。原诗所写的条幅上题“辛未三月送升屋治三郎兄东归”。诗中“远”原作“海”,“望”作“忆”。
升屋治三郎(1894—1974),日本歌人兼京剧评论家,日本中国剧研究会会员。
[286] 春江 指春申江,上海市境内黄浦江的别称。相传战国时楚春申君黄歇疏凿此江而得名。
[287] 西游,即《西游记》;封神,即《封神演义》。当时上海演出的两部取材于同名小说的连台本京戏。
[288] 本篇最初发表于1931年8月10日《文艺新闻》第二十二号,题为《送S.M.》。参看本卷第147页注〔1〕。据鲁迅1931年3月5日日记,本诗是书赠日本友人松元三郎的。诗中“如染”原作“于染”,“妆成”原作“装成”,“皎如皓月”作“皓如素月”,“零落”作“苓落”。
湘灵,湘水之神。《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后汉书·马融传》唐代李贤注:“湘灵,舜妃,溺于湘水,为湘夫人也。”
[289] 高丘 楚国山名。《楚辞·离骚》:“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
[290] 太平成象 从“太平无象”变化而来。《资治通鉴》唐文宗太和六年:“上御延英,谓宰相曰:‘天下何时当太平,卿等亦有意于此乎!’僧孺对曰:‘太平无象,今四夷不至交侵,百姓不至流散,虽非至理,亦谓小康,陛下若别求太平,非臣等所及。’”秋门,唐代李贺《自昌谷到洛后门》:“九月大野白,苍岑竦秋门。”明代曾益注:“《洛阳故宫纪》云:洛阳有宜秋门千秋门。”洛阳是唐朝的东都,这里借指南京。
[291] 本篇在收入本书前未在报刊上发表过。鲁迅1932年10月12日日记:“午后为柳亚子书一条幅,云:‘运交华盖欲何求,……达夫赏饭,闲人打油,偷得半联,凑成一律以请’云云。”诗中“破帽”原作“旧帽”,“漏船”作“破船”,“管它”作“管他”。作者于同年12月21日,曾将此诗书扇面赠日本僧人杉本勇乘。
[292] 华盖 指“华盖运”。作者在《华盖集·题记》中说:“这运,在和尚是好运:顶有华盖,自然是成佛作祖之兆。但俗人可不行,华盖在上,就要给罩住了,只好碰钉子。”
[293] 千夫指 《汉书·王嘉传》:“里谚曰:‘千人所指,无病而死。’”孺子牛,《左传》哀公六年:“鲍子曰,女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而背之也!”晋代杜预注:“孺子,荼也。景公尝衔绳为牛,使荼牵之。荼顿地,故折其齿。”清代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一:“同里钱秀才季重,工小词。然饮酒使气,有不可一世之概。有三子,溺爱过甚,不令就塾。饭后即引与嬉戏,惟恐不当其意。尝记其柱帖云‘酒酣或化庄生蝶,饭饱甘为孺子牛’。真狂士也。”条幅所说“偷得半联”,指此。
[294] 本篇在收入本书前未在报刊上发表过。据鲁迅1932年12月31日日记,本诗是书赠郁达夫的;诗中“木落”原作“浩荡”,“猩红”作“心红”,“吟不得”作“吟亦险”。
[295] 洞庭木落 《楚辞·九歌·湘夫人》:“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296] 泽畔 湖边。《楚辞·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离骚,屈原被放逐后所作的长诗。
[297] 本篇在收入本书前未在报刊上发表过。鲁迅1933年1月26日日记:“又戏为邬其山生书一笺……已而毁之,别录以寄静农。改胜境为高岫,落为击,戮为灭也。”诗中“到底”原作“依旧”。邬其山,即内山完造;静农,即台静农。按1933年1月26日为夏历癸酉年(民国二十二年)元旦。
[298] 本篇曾见录于1934年7月20日《人间世》半月刊第八期高疆《今人诗话》一文。据鲁迅1933年3月2日日记,本诗为日本山县初男索取小说并题诗而作。诗中“独”原作“尚”。
[299] 本篇在收入本书前未在报刊上发表过。鲁迅1933年6月21日日记:“为西村真琴博士书一横卷……西村博士于上海战后得丧家之鸠,持归养之,初亦相安,而终化去。建塔以藏,且征题咏,率成一律,聊答遐情云尔。”诗中“熛”原作“焰”。上海战事指1932年1月28日日军进攻闸北,中国军民奋起抵抗的淞沪战争。
[300] 鸠 指鸽子,日语称为堂鸠。
[301] 大心 佛家语,“大悲心”的略称。《大乘起信论》以“欲拔一切众生苦”之心为大悲心。瀛洲,传说中的东海神山,这里指日本。《史记·秦始皇本纪》:“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
[302] 精禽 即精卫。《山海经·北山经》:“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反,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303] 劫波 佛家语,梵文Kalpa的音译,略称为劫。源于古印度婆罗门教,认为世界经历若干万年毁灭一次,尔后重新开始,一生一灭叫做一“劫”。后人借用指天灾人祸。
[304] 本篇最初发表于1933年9月30日《涛声》周刊第二卷第三十八期。据鲁迅1933年6月28日日记,本诗是书赠周陶轩的。诗中“夜气”原作“遥夜”,“压”作“拥”,“瑶”作“湘”。
丁君 指丁玲(1904—1986),原名蒋冰之,湖南临澧人,作家。著有短篇小说集《在黑暗中》、中篇小说《水》等。1933年5月14日在上海被捕,6月间盛传她在南京遇害,鲁迅因作本诗。
[305] 剪柳春风 唐代贺知章《咏柳》:“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九秋,即秋天。秋季三个月九十天,故称。南朝梁元帝《纂要》:“秋……亦曰三秋、九秋。”
[306] 据鲁迅1933年7月21日日记,本诗是书赠日本森本清八的。诗中“理”原作“弄”,“但”作“独”。作者后于1934年7月14日书第一首赠梁得所,手迹曾刊发于同年8月1日《小说》半月刊第五期;又曾书第二首赠日本友人山本实彦,诗中“轻”作“清”。
[307] 越女 唐代王维《洛阳女儿行》:“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越女,原指西施,也泛指江浙一带的女子。
[308] 唱尽新词欢不见 唐代刘禹锡《踏歌词四首》之一:“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鹧鸪鸣。”欢,古代吴声歌曲中对情人的称谓。
[309] 秦女 相传秦穆公女名弄玉,能吹箫作凤鸣(见《列仙传》)。这里泛指善弹奏的女子。梁尘踊跃,形容乐声的动人。《艺文类聚》卷四十三引刘向《别录》:“汉兴以来,善雅歌者鲁人虞公,发声清哀,盖动梁尘。”
[310] 奔星 《尔雅·释天》“奔星”注:“流星大而疾,曰奔。”《晋书·天文志(中)》:奔星“声隆隆者,怒之象也。”
[311] 本篇曾见录于1934年7月20日《人间世》半月刊第八期高疆《今人诗话》一文。据鲁迅1933年12月30日日记,本诗是为当时郁达夫妻子王映霞写的。诗中“假”原作“遐”,“风波”作“风沙”。
郁达夫(1896—1945) 浙江富阳人,作家,创造社重要成员之一。1928年曾与鲁迅合编《奔流》月刊。郁达夫于1933年春迁往杭州,并拟定居。后来他在《回忆鲁迅》中说:“这诗的意思他曾同我说过,指的是杭州党政诸人的无理高压。”
[312] 钱王登假 钱王即钱(852—932),临安(今浙江杭州)人,五代时吴越国的国王。据宋代郑文宝《江表志》载:“两浙钱氏,偏霸一方,急征苛惨,科赋凡欠一斗者多至徒罪。徐瑒尝使越,云:‘三更已闻獐麂号叫达曙,问于驿吏,乃县司征科也。乡民多赤体,有被葛褐者,都用竹篾系腰间,执事非刻理不可,虽贫者亦家累千金。’”登假,同登遐,旧称帝王的死亡为登假。《礼记·曲礼下》:“告丧,曰‘天王登假’。”汉代郑玄注:“登,上也;假,已也;上已者,若仙去云耳。”伍相随波,伍相,即伍子胥(?—前484),名员,字子胥,春秋时楚国人。父兄为楚平王所杀,他出奔吴国,助吴伐楚。后劝吴王夫差灭越,吴王不听,赐剑迫令自刎,“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革,浮之江中”见《史记·伍子胥列传》。
[313] 平楚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望远》:“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明代杨慎《升庵诗话》:“楚,丛木也。登高望远,见木杪如平地,故云平楚,犹所谓平林也。”高岑,三国魏王粲《登楼赋》:“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
[314] 将军岳 指岳飞(1103—1142),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南宋抗金将领。后被主和派赵构(宋高宗)、秦桧谋害。杭州西湖畔有岳坟。处士林,指林逋(967—1028),字君复,谥号和靖先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代诗人。隐居西湖孤山,喜种梅养鹤。著有《和靖诗集》。孤山有他的坟墓、鹤塚和放鹤亭。
[315] 《奔流》编校后记十二则,最初分别发表于1928年6月20日《奔流》第一卷第一期、7月20日第二期、8月20日第三期、9月20日第四期、10月30日第五期、11月30日第六期、12月30日第七期、1929年1月30日第八期、4月20日第十期、6月20日第二卷第二期、8月20日第四期、12月20日第五期。自第二卷第二期起改称《编辑后记》。
《奔流》,文艺月刊,鲁迅、郁达夫编辑。1928年6月20日在上海创刊,1929年12月20日出至第二卷第五期停刊。
[316] Iwan Turgenjew 伊凡·屠格涅夫(И.С.Тургенев,1818—1883),俄国作家。著有长篇小说《猎人笔记》、《罗亭》、《父与子》等。
[317] “Hamlet und Don Quichotte” 《哈姆雷特和堂·吉诃德》,郁达夫译。哈姆雷特是英国莎士比亚剧作《哈姆雷特》的主要人物;堂·吉诃德是西班牙塞万提斯的长篇小说《堂·吉诃德》的主要人物。
[318] 林纾(1852—1924) 字琴南,福建闽侯(今属福州)人。曾借助别人口述,用文言翻译欧美小说一百七十余种,其中不少是世界名著,当时影响很大,后集为《林译小说》出版。“五四”前后他是反对新文化运动的复古派代表人物之一。著有《畏庐文集》、《畏庐诗存》等。
[319] 梅川 即王方仁。参看本卷第130页注〔6〕。他曾打算翻译《堂·吉诃德》,但没有实现。
[320] “Don Quixote type” “堂·吉诃德型”。下文的Don Quixoteism,即堂·吉诃德主义;Marxism,即马克思主义。
[321] 指当时创造社一些人所写的文章,如李初梨在《文化批判》第四期(1928年4月)发表的《请看我们中国的Don Quixote底乱舞》,石厚生(成仿吾)在《创造月刊》第一卷第十一期(1928年5月)发表的《毕竟是“醉眼陶然”罢了》等。其中把鲁迅比作堂·吉诃德。
[322] 《大旱的消失》 英国作家威廉·怀特(W.H.White)用马克·卢瑟福特(Mark Rutherford)笔名写的作品,克士(周建人)译。Essay,英语:随笔或散文。
[323] Pyrenees 英语,音译比利牛斯。
[324] 巴罗哈(1872—1956) 西班牙作家。著有长篇小说《为生活而斗争》三部曲、《一个活动家的回忆录》等。
[325] Ricardo 里卡多(1871—1953),西班牙画家、作家。
[326] Vicente Blasco Ibáñez 维森特·布拉斯科·伊巴涅思(1867—1928),西班牙作家、共和党领导人之一。著有《农舍》、《启示录的四骑士》等。
[327] 指《流浪者》、《黑马理》、《移家》、《祷告》,鲁迅译,刊载时总题《跋司珂族的人们》。
[328] 永田宽定(1885—1973) 日本的西班牙语言文学研究者,曾任东京外国语学校教授,译有《堂·吉诃德》等。
[329] 《Vidas Sombrias》 《忧郁的生活》。
[330] “近视眼看匾” 鲁迅的《匾》(收入《三闲集》)发表后,曾遭到一些人的攻击,如钱杏邨在《我们》创刊号(1928年5月)发表的《“朦胧”以后——三论鲁迅》中说:“‘在文艺批评上比眼力’(按系鲁迅的话),鲁迅不把他笔尖的血洒向青年,洒向下等人,这就是他的革命。呜呼!现代社会并不如鲁老先生所说的这样的单纯。所谓革命,也并不如鲁老先生所说的这样的幼稚。他始终没有认清什么是‘革命’,而况是‘革命精神!’”
[331] 指琴川的《匾额——拟狂言》。“狂言”,日本十四世纪末至十六世纪盛行的一种短小的讽刺喜剧。
[332] 《波艇》 文学月刊,厦门大学学生组织的“泱泱文艺社”编辑。1926年11月创刊,仅出两期。
[333] 《苏俄的文艺论战》 任国桢编译,1925年8月北新书局出版,为《未名丛刊》之一。内收苏联1923年至1924年间关于文艺问题的论文四篇。鲁迅为该书写了《前记》。参看本卷第278页注〔1〕。
[334] 《苏俄的文艺政策》 鲁迅1928年翻译的关于苏联文艺政策的文件汇集,内容包括《关于对文艺的党的政策》(1924年5月俄共〔布〕中央召开的关于文艺政策讨论会的记录)、《观念形态战线和文学》(1925年1月第一次无产阶级作家大会的决议)和《关于文艺领域上的党的政策》(1925年6月俄共〔布〕中央的决议)三个部分。系根据日本外村史郎和藏原惟人辑译的日文本转译,连载于《奔流》月刊。1930年6月水沫书店出版单行本,改名《文艺政策》,列为《科学的艺术论丛书》之一。
[335] 瓦浪斯基(A.К.Bopонский,1884—1943) 又译沃龙斯基,苏联作家、文艺评论家。1921年至1927年曾主编“同路人”杂志《红色处女地》。著有《在接合处》、《文学写照》等。
[336] 《那巴斯图》 俄语《Ha Посту》的音译,即《在岗位上》,莫斯科无产阶级作家联盟的机关刊物,1923年至1925年在莫斯科出版。其成员在新经济政策时期,曾为在文学中贯彻俄共(布)的路线而斗争,但存在着“左”的宗派主义倾向。
[337] Bukharin 布哈林(H.И.Бухарин,1888—1938),早年参加俄国革命运动,十月革命后任俄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真理报》主编等职。1928年因对经济建设问题持异议受批判。1938年以“叛国”罪被处死。著有《世界经济和帝国主义》、《共产主义ABC》等。
[338] Voronsky 瓦浪斯基。Iakovlev,雅各武莱夫(Я.А.Яковлев,1896—1939),当时任俄共(布)中央出版部长,1924年5月主持俄共(布)中央委员会出版部召开的关于党的文艺政策的讨论会。Trotsky,托洛茨基(Л.Д.Тродкий,1879—1940),参与领导十月革命,曾任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等职。列宁逝世后,他成为联共(布)党内反对派领袖。1927年被开除出党,1929年被驱逐出国。后死于墨西哥。Lunacharsky,卢那察尔斯基(A.B.Луначарский,1875—1933),苏联文艺评论家。当时任苏联教育人民委员。著有《艺术与革命》、《实证美学的基础》和剧本《解放了的堂·吉诃德》等。
[339] “锻冶厂”(Kузница) 即“锻冶场”,又译“打铁铺”,1920年在莫斯科成立的“左”倾文学团体,因出版文艺刊物《锻冶厂》而得名。1928年并入“全苏无产阶级作家联盟”(简称“伐普”)。
[340] Pletnijov 普列特涅夫(B.Ф.Плетнев,1886—1942),苏联文艺评论家,“无产阶级文化派”的理论家之一。
[341] Vardin 瓦进(И.В.Вардин,1890—1941),苏联文学评论家。“伐普”领导人之一,曾任《在岗位上》编辑。Lelevitch,列列维奇(Л.Г.Лелевич,1901—1948),《在岗位上》的编辑,曾担任“伐普”的领导职务。Averbach,阿维尔巴赫(Л.Л.Авербах,1903—1938),《在岗位上》的编辑,曾担任“伐普”领导职务。Rodov,罗道夫(C.A.Pодов,1893—1968),诗人、文艺评论家。《在岗位上》的编辑,“伐普”领导人之一。Besamcnsky,别泽缅斯基(А.И.Бeзыменский,1898—1973),诗人,“俄罗斯无产阶级作家联盟”(简称“拉普”)成员。《在岗位上》的撰稿人之一。
[342] 《赤色新地》 即《红色处女地》,文艺、政论杂志,1921年6月创刊,1942年停刊。1927年前由瓦浪斯基主编。
[343] 评议会 指1924年5月9日俄共(布)中央委员会出版部召开的关于党的文艺政策的讨论会。
[344] 藏原惟人(1902—1991) 日本文艺评论家和翻译家。
[345] Radek 拉狄克(К.Б.Радек,1885—1939),苏联政论家。早年曾参加无产阶级革命运动,1927年因参加托派集团一度被联共(布)开除出党,1937年以“阴谋颠覆苏联罪”受审。
[346] Rudolf Lindau 鲁道夫·林道(1829—1910),德国作家。著有《来自中国与日本》等。《幸福的摆》,郁达夫译。
[347] Kosmopolitisch 德语:世界主义。
[348] 释迦 释迦牟尼(,约前565—前486),佛教创始人。恒河沙数,佛家语,比喻数量极多。
[349] René Fueloep-Miller 勒内·菲勒普·米勒(1891—1963),奥地利作家、记者。著有《列宁与甘地》、《布尔什维克的精神与面貌》(即文中的《 The Mind and Face of Bolshevism》)等。
[350] 指叶灵凤(1904—1975),江苏南京人,作家、画家。他所画的刊物封面和书籍插图常模仿英国画家毕亚兹莱和日本画家蕗谷虹儿的作品。“琵亚词侣”,通译毕亚兹莱,参看《集外集拾遗·〈比亚兹莱画选〉小引》。蕗谷虹儿,参看本卷第344页注〔1〕。
[351] I.Annenkov 伊·安宁科夫(Ю.П.Aнненков,1889—?),俄国版画家。1924年后,侨居德法等国。《奔流》第一卷第二期刊有他所作的高尔基和叶夫雷诺夫的画像。
[352] Maxim Gorky 玛克西姆·高尔基(M.Горький,1868—1936),苏联无产阶级作家。著有长篇小说《福玛·高尔捷耶夫》、《母亲》和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
[353] “R.S.F.S.R.” 原画上是俄文字母P.C.Ф.С.Р.даздрав.意思是“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万岁”。
[354] N.Evreinov 尼·叶甫列伊诺夫(H.H.Eврейнов,1879—1953),俄国戏剧家。十月革命后侨居法国,著有《话剧之起源》、《俄国戏剧史》等。下文所说的“演剧杂感”指鲁迅所译《生活的演剧化》,在《奔流》上署葛何德译。
[355] 立方派 即立体派,二十世纪初形成于法国的一种画派。它摒弃传统的艺术表现手法,强调多面表现物体的立体形态,主张用几何图形(立方体、球体和圆锥体等)作为造型艺术的基础。作品构图怪诞。
[356] 画室 冯雪峰(1903—1976)的笔名,浙江义乌人,作家、文艺理论家,中国左翼作家联盟领导成员之一。《新俄的演剧和跳舞》,日本昇曙梦撰,画室的译本1927年5月北新书局印行。
[357] 指梅川所译高尔基的小说《一个秋夜》和鲁迅所译布哈林的《苏维埃联邦从Maxim Gorky期待着什么》。
[358] 诺贝尔奖金 以瑞典化学家诺贝尔(A.B.Nobel,1833—1896)的遗产设立的奖金。分设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事业五种。1968年起增设经济学奖。
[359] Leov Tolstoy 列夫·托尔斯泰。Henrik Ibsen,亨利·易卜生(1828—1906),挪威戏剧家。著有《玩偶之家》、《国民公敌》等。
[360] 潘家洵(1896—1989) 字介泉,江苏吴县人,新潮社、文学研究会成员。曾任北京大学教授。译有《易卜生戏剧集》等。
[361] 语堂 林语堂(1895—1976),福建龙溪人,作家。曾任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厦门大学文科主任。《语丝》撰稿人之一。
[362] H.Ellis 艾利斯(1859—1939),又译霭理斯,英国心理学家、文艺评论家。G.Brandes,勃兰兑斯(1842—1927),丹麦文学评论家。E.Roberts(1886—1941),罗伯茨,美国作家。L.Aas,艾斯,挪威作家。有岛武郎(1878—1923),日本小说家。
[363] 青木正儿(1887—1964) 日本的中国文学研究者,京都大学教授。著有《中国近代戏曲史》等。
[364] 《时事新报》 1907年12月在上海创刊的日报。初名《时事报》,1911年5月改名《时事新报》。原为改良派报纸,辛亥革命后成为拥护北洋军阀段祺瑞的研究系的报纸。1918年增办副刊《学灯》,宣传新思潮。1927年后由史量才等接办。1935年为孔祥熙收买。1949年5月上海解放时停刊。
[365] 《终身大事》 胡适所作的以婚姻问题为题材的剧本,载1919年3月《新青年》第六卷第三号。下文的《天女散花》、《黛玉葬花》,是梅兰芳所演的京剧。
[366] 《 Hedda Gabler》 《海得·加勃勒》,易卜生的剧本。译文连载于1928年3、4、5月《小说月报》第十九卷第三、四、五号。
[367] 《易卜生号》 《新青年》的易卜生专号(1918年6月第四卷第六号)。
[368] 指梅川所译挪威L.Aas的《伊孛生的事迹》、郁达夫所译英国H.Ellis的《伊孛生论》、鲁迅所译日本有岛武郎的《伊孛生的工作态度》、林语堂所译丹麦G.Brandes的《 Henrik Ibsen》 以及梅川所译英国E.Roberts的《Henrik Ibsen》 。
[369] 《卢勃克和伊里纳的后来》 日本有岛武郎评论易卜生剧作《死人复活时》的文章,鲁迅译。载《小说月报》第十九卷第一号,后收入《壁下译丛》。卢勃克和伊里纳(现译鲁贝克和爱吕尼)是剧中的主要人物。下文的“人”第一,“艺术底工作”第一呢?是易卜生通过这两个人物提出的问题。
[370] 指《叛逆者——关于罗丹的考察》、《草之叶——关于惠特曼的考察》和《密莱礼赞》。金溟若译,总题为《叛逆者》。
[371] 罗丹(A.Rodin,1840—1917) 法国雕塑家。主要作品有《青铜时代》、《思想者》、《加莱义民》等。他的创作对欧洲近代雕塑艺术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372] 戈谛克的精神 指十二世纪至十六世纪初欧洲出现的哥特式艺术的独创精神。
[373] 金君 即金溟若(1906—1970),浙江瑞安人。早年留居日本,当时在上海与董每戡合办时代书局。
[374] 这段英语的译文是:《罗丹的艺术》六十四张复制品,路易斯·温堡伯作导论,《现代丛书》第四十一本。价九十五美分,美国纽约波尼-拉夫拉特股份公司出版。
[375] 高村光太郎(1883—1956) 日本诗人、雕刻家。《Rodin》,《罗丹》。下文的Ars,拉丁文:艺术。
[376] Ivan Mestrovic 伊凡·美斯特罗维克(1883—1962),南斯拉夫雕刻家。主要作品有斯特罗斯马哲主教纪念像、捷克斯洛伐克总统马萨里克像等。
[377] Konenkov 柯宁科夫(C.T.Koненков,1874—1971),苏联雕刻家。主要作品有《石头战士》、《M.高尔基》、《И.П.巴甫洛夫院士》等。
[378] 《她的故乡》 英国作家赫德森(H.Hudson,1841—1922)著,荒野从《世界名著》丛书(《 Worlds Classics》)之《现代英国散文选》(《 Selected Modern English Essays》)中译出。
[379] G.Sampson 桑普森(1873—?),英国文学史家。S.A.Brooke,布鲁克(1832—1916),英国神学家、作家。《Primer of English Literature》,《英国文学入门》。
[380] 《 Far Away and Long Ago》 《远离和久隔》。下文的《Green Mansions》,《绿色的邸宅》;《 The Naturalist in La Plata》,《在拉蒲拉塔的博物学家》;《The Purple Land》,《紫色的土地》;《 A Shepherd's Life》,《牧羊人的生活》。
[381] 《蔷薇》 克士译,载《奔流》第一卷第二期。P.Smith,史密斯(1865—1946),英国散文作家。著有《读莎士比亚作品札记》、《难忘的岁月》、《弥尔顿和他的现代评论》等。
[382] White 怀特(W.H.White,1831—1913),英国作家。著有《马克·卢瑟福特自传》、《日志中的篇章》等。下文中的Mark Rutherford,马克·卢瑟福特,是怀特的笔名。
[383] 引文中的《College English Reading》,《高等学校英语读本》;《 A Handful of Clay》,《一握泥土》;Henry Van Dyke,亨利·范·戴克(1852—1933),美国作家。
[384] 指《迟暮》、《从深处》、《我恨不得杀却了伊》和《译A.SYMONS一首》。在《奔流》目录上总署“石民制”。下文的曹素功(1615—1689),名圣臣,字昌元,号素功,徽州(今安徽歙县)人,清代制墨家。所制墨得康熙赐“紫玉光”三字而著名。
[385] Arthur Rackham 阿瑟·拉克哈姆(1867—1939),英国画家。他曾为《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格林童话》等书绘过插图。下文的《Æsop's Fables》,即《伊索寓言》,相传为公元前六世纪希腊奴隶伊索所作。
[386] 《 The Springtide of Life》 《生命的春潮》,诗集,英国阿尔杰农·查尔斯·斯温勃恩(A.C.Swinburne,1837—1909)1880年作。下文所说“就是这一篇”,指《儿童的将来》,梅川译。
[387] R.Dufy 杜菲(1877—1953),法国画家。主要作品有《巴黎的花园》、《向巴赫致敬》等。曾为阿坡里耐尔的《禽虫吟》作插画。
[388] L.Pichon 比雄,法国作家。下面引文中的G.Apollinaire,阿坡里耐尔(1880—1918),法国诗人、作家。《Le Bestiaire au Cortège d'Orphée》,《禽虫吟》,又译《奥尔菲的扈从》。
[389] Deplanch 德普兰奇,法国的一个出版社。
[390] 堀口大学(1892—1981) 日本诗人、法国文学的研究者。他所译的《动物诗集》于1925年出版。鲁迅以“封余”的笔名转译了其中的《跳蚤》一诗。
[391] 指蕗谷虹儿为他自己的诗《坦波林之歌》(有鲁迅译本)所作的插图。
[392] Ch.Sarolea 萨洛利亚(1870—1953),英国学者。著有《俄国革命》、《苏联印象记》等。他的《托尔斯泰传》曾由张邦铭、郑阳和用文言合译,1920年上海泰东图书局出版。
[393] 《托尔斯泰研究》 刘大杰著,1928年商务印书馆出版。
[394] 列夫·托尔斯泰于1856年曾试图解放自己领地的农奴,在1910年离家出走时写的遗嘱中又决定将世袭领地让给家乡的农民。1904年日俄战争期间,他曾给俄国沙皇和日本天皇写信,反对战争。
[395] “灵魂的战士”(Doukhobor) 俄国对反正教仪式派教徒的称呼。这一教派出现于十九世纪中叶的俄国,他们主张禁杀戮、禁残暴,并认为上帝的精神存在于人们的灵魂里,与教会的一切仪式无关。他们也信奉托尔斯泰的学说,拒绝服兵役,受到沙皇政府的迫害,1885年被逐出俄国,迁居加拿大等地。
[396] 《回忆杂记》 指高尔基的《托尔斯泰回忆杂记》,郁达夫译。
[397] Nekrassov 涅克拉索夫。参看本卷第109页注〔7〕。
[398] 井田孝平(1879—1936) 日本天理大学俄语教授。他所译的《最新露西亚文学研究》,苏联李沃夫-罗加切夫斯基著,鲁迅重译了其中的《托尔斯泰》一章。
[399] Korolienko 柯罗连科(В.Г.Короленко,1853—1921),俄国作家。著有小说《马卡尔的梦》及自传《我的同时代人的故事》等。
[400] A.Lunacharski的讲演 指卢那察尔斯基1924年在莫斯科的讲演《托尔斯泰和马克思》,鲁迅据日本经田常三郎的译文重译。
[401] “少数党” Mеньщевик(孟什维克)的意译。
[402] “卑污的说教者” 创造社成员冯乃超在《文化批判》创刊号(1928年1月)发表的《艺术与社会生活》中说:“鲁迅这位老生——若许我用文学的表现——是常从幽暗的酒家的楼头,醉眼陶然地眺望窗外的人生……他反映的只是社会变革期中的落伍者的悲哀,无聊赖地跟他弟弟说几句人道主义的美丽的说话。隐遁主义!好在他不效L.Tolstoy变作卑污的说教人。”
[403] Lvov-Rogachevski 李沃夫-罗加切夫斯基(B.Л.Львов-Рогачевский,1874—1930),苏联文学评论家。著有《近代俄国文学史概要》、《安德烈耶夫论》等。
[404] 卢梭(J.J.Rousseau,1712—1778),一译卢骚,法国启蒙思想家。著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和《忏悔录》等。
[405] Plekhanov 普列汉诺夫(Г.В.Плеханов,1856—1918),俄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后来成为孟什维克和第二国际的机会主义首领之一。主要著作有《论一元论历史观的发展》、《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艺术论》等。《 Karl Marx和Leo Tolstoi》,《卡尔·马克思和列夫·托尔斯泰》。
[406] 札思律支(B.И.Засулич,1849—1919) 通译查苏利奇,女,俄国孟什维克首领之一。
[407] “根本不懂唯物史观” 杜荃(郭沫若)在《创造月刊》第二卷第一期(1928年8月)发表的《文艺战线上的封建余孽》一文中的话:“我读了他那篇随感录(按指《我的态度气量和年纪》)以后我得了三个判断:第一,鲁迅的时代在资本主义以前(Präs=Kapitalistisch),更简切的说,他还是一个封建余孽。第二,他连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Bürgerliche Ideologie)都还不曾确实的把握。所以第三,不消说他是根本不了解辩证法的唯物论。”
[408] 小泉八云(1850—1904) 日本文艺评论家、小说家。原名拉夫卡迪奥·海恩(Lafcadio Hearn),生于希腊,后入日本籍,改名小泉八云。曾任东京帝国大学和早稻田大学讲师。著有《陌生日本的一瞥》、《试论日本》等。下文所说的三篇讲义,指他关于托尔斯泰的三篇文章,即侍桁译的《艺术论》、《复活》、《求道心》。
[409] “到民间去” 这原是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俄国革命运动中“民粹派”提出的口号,号召青年到农村发动农民反对沙皇统治,建立“村社”,以过渡到社会主义。“到民间去”这个口号,在五四运动及其后的一段时间里,对我国知识界有一定的影响。
[410] 成仿吾(1897—1984) 湖南新化人,文学评论家。创造社主要成员。早期主张文艺“表现自我”,追求“纯文艺”;后转向革命,倡导革命文学。他在《创造月刊》第一卷第九期(1928年2月)发表的《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一文第六节“革命的‘印贴利更追亚’团结起来”中说:“克服自己的小资产阶级的根性,把你的背对向那将被‘奥伏赫变’的阶级,开步走,向那龌龊的农工大众!以明了的意识努力你的工作,驱逐资产阶级的‘意德沃罗基’在大众中的流毒与影响获得大众,不断地给他们以勇气,维持他们的自信!”
[411] 王独清(1898—1940) 陕西西安人,创造社成员。曾任广东大学教授。他在《我们》月刊创刊号(1928年5月)的《祝词》中说:“现在我们的文学还不能与普罗列搭利亚特接触,这是无容讳饰,但是我们第一步的工程却是很容易办到:便是唤醒一般‘知识阶级’。”印贴利更追亚,俄语Интеллигендия的音译,即知识分子。
[412] 修善寺温泉浴场 日本北部伊豆半岛的一个休养场所。成仿吾于1928年夏曾到过这里。
[413] Maiski 马伊斯基(И.M.Mайский,1884—1975),曾任苏联驻日本代理大使。苏联科学院院士。1928年9月15日他在东京托尔斯泰纪念会上发表讲演,题为《托尔斯泰》,鲁迅的译文载《奔流》第一卷第七期。
[414] 《马克思主义者之所见的托尔斯泰》 日本国际文化研究所编译,1928年东京丛文阁出版。
[415] “为艺术的艺术” 十九世纪法国作家戈蒂叶(T.Gautier)提出的一种唯美主义文艺观点(见小说《莫班小姐》序)。它认为艺术可以超越一切功利而存在,创作的目的就在于艺术作品的本身,与社会政治无关。
[416] 《托尔斯泰自己的事情》 托尔斯泰的长子L.L.Tолстой(1869—1945)作,赵景深译。下文所引的一段英文,赵译为“他向医生说:‘我所有的安排,都得取消。’”
[417] 指藏原惟人的《访革命后的托尔斯泰故乡记》,许霞(许广平)译。Iasnaia Poliana,雅斯纳雅·波良纳,托尔斯泰的故乡。
[418] J.Drinkwater 杜林克华特(1882—1937),英国作家、文艺评论家。《 The Outline of Literature》,《文学大纲》。
[419] 《 Sphere》 《环球》。英国作家、新闻工作者肖特(C.K.Shorter,1857—1926)于1900年创办的一种新闻周刊。下文的Julius Hart 尤利乌斯·哈特(1859—1930),德国作家、文学评论家。
[420] Riepin 列宾(И.Е.Репин,1844—1930),俄国画家。他的作品标志着十九世纪后期俄罗斯绘画艺术的最高成就。主要作品有《伏尔加河纤夫》、《临刑前拒绝忏悔》等。
[421] 谑画(Caricature) 即漫画。
[422] Dostoievski 即陀思妥耶夫斯基。参看本书《〈穷人〉小引》及其注〔2〕。
[423] 《无轨列车》 文艺性半月刊。刘呐鸥主编。1928年9月创刊,上海第一线书店编辑发行,同年12月出至第八期被查封。第五期译载了保尔·雪华的《由托尔斯泰家里寄——百年祭通讯》一文。
[424] 读卖新闻 日本有较大影响的报纸之一,1874年11月创刊于东京。
[425] Esenin 叶遂宁,俄国诗人。他是托尔斯泰的孙女婿。参看本卷第123页注〔14〕。
[426] 《日露艺术》 1925年创刊于东京,日露艺术协会发行。
[427] 赵景深(1902—1984) 四川宜宾人,文学研究会成员。当时任上海开明书店编辑、《文学周报》主编。下面引文中的Anna Stannard,安娜·斯坦纳德。《 Anna Karenina》,《安娜·卡列尼娜》。P.E.N.会,国际笔会。Galsworthy,高尔斯华绥(1867—1933),英国作家。Stendhal,司汤达(1783—1842),法国作家。Balzac,巴尔扎克(1799—1850),法国作家。Flaubert,福楼拜(1821—1880),法国作家。Maupassant,莫泊桑(1850—1893),法国作家。Mirbeau,米尔博(1850—1917),法国作家。M.Bienstock,宾斯妥克,法国作家。Eugène Melchior de Vogüe,欧仁·梅尔基奥尔·德·弗居耶(1843—1910),法国文学评论家。M.Rappoport,拉拍波特(1865—1941),法国新闻记者,曾任法共中央委员。
[428] 《文学周报》 文学研究会的机关刊物,1921年5月在上海创刊,原名《文学旬刊》,是《时事新报》副刊之一,郑振铎、谢六逸、叶圣陶、赵景深等编辑。1923年7月改名《文学》(周刊),1925年改名《文学周报》,独立发行,1929年6月停刊,先后约出四百期。1928年9月该刊曾出《托尔斯泰百年纪念专号》。《文化战线》,周刊,上海现代文化社编辑,1928年5月创刊。
[429] 指小泉八云的《十九前半世纪英国的小说》,侍桁译,连载于《奔流》第一卷第八、九、十期。
[430] 伊发尔(Ivanov) 应作伊文(A.A.Ивин,1885—1942),苏联文学家。当时在北京大学教授法文、俄文,曾将《儒林外史》的一部分和彭湃的《红色的海丰》和《彭湃手记》等书译成俄文。铁捷克,即特烈捷雅柯夫(C.M.Третьяков,1892—1939),苏联作家,曾在北京大学教授俄文。
[431] 《十二个》 苏联作家勃洛克的长诗,胡译,鲁迅写有《后记》(收入《集外集拾遗》),1926年北新书局出版,为《未名丛刊》之一。
[432] Sologub 梭罗古勃(Ф.К.Сологуб,1863—1927),俄国作家。作品多写颓废变态心理,充满悲观情绪,歌颂死亡。著有长篇小说《小鬼》、《死人的魔力》等。下文说译载了他的一篇短篇,指《饥饿的光芒》,蓬子译。
[433] 《炸弹和征鸟》 长篇小说,白薇作。连载于《奔流》第一卷第六期至第二卷第四期。
[434] 这是郑伯奇的话。参看《二心集·“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第五节。
[435] 王羲之(321—379) 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后居绍兴,东晋文学家、书法家。
[436] 乌托邦 拉丁文Utopia的音译。源于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汤姆士·莫尔在1516年所作的《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简称《乌托邦》)。作者描写了一个称作“乌托邦”的社会组织,寄托着空想社会主义的理想。由此“乌托邦”就成了“空想”的同义语。
[437] 孙用的译诗即莱蒙托夫的《帆》、《天使》、《我出来》、《三棵棕榈树》。下面引文中的《Ismail-Bey》,《伊思迈尔总督》。
[438] 郁达夫在所译《托尔斯泰回忆杂记》的附记中说:“当高尔基在意大利听到托尔斯泰的出奔及死去的时候,写给他友人的一封未完的信,在这信里于悲悼痛哭之余,又加了许多颂词及当他和托尔斯泰在一道的时候的追忆杂事进去。但这一封信,现在拟暂且不译它。”这信即1910年写给柯罗连科的《一封信》。
[439] E.Dowden 道登(1843—1913),爱尔兰文学评论家。著有《文学研究》、《莎士比亚初阶》、《雪莱传》等。这里所说的论文指他的《法国文评》,语堂译,连载于《奔流》第二卷第一、二期。
[440] 野口米次郎(1875—1947) 日本诗人。著有《夏云》、《站在山上》、《日本诗歌论》等。
[441] Yeats 叶芝(1865—1939),爱尔兰戏剧家、诗人。著有诗剧《心愿之乡》,诗集《莪辛漫游记》等。Synge,辛格(1871—1909),爱尔兰剧作家。著有剧本《骑马下海的人》、《西域的健儿》等。
[442] Dante 但丁(1265—1321),意大利诗人,主要作品有《神曲》、《新生》。Pushkin,普希金(A.C.Пушкин,1799—1837),俄国诗人。著有《寄西伯利亚囚徒》、《茨冈》、《欧根·奥涅金》等。
[443] 指五色旗,1911年至1927年中华民国的国旗,由红、黄、蓝、白、黑五色横列组成。
[444] “少年威德” 威德,通译维特,德国歌德(1749—1832)著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的主要人物。
[445] “突变” 这是当时创造社一些人提倡革命文学时的一种说法。如石厚生(成仿吾)在《创造月刊》第一卷第十一期(1928年5月)发表的《毕竟是“醉眼陶然”罢了》中说:“我们这次的前进,在我们自己只不过是当然的事,但是在素来与我背道而驰的人,这一定不免要说是‘突变’——这是不难理解的。”
[446] 卷末的一篇指英国纳什(J.Nash)的《木刻的历史》,真吾译。Douglas Percy Bliss,道格拉斯·珀西·布利斯;《A History of Wood-Engraving》,《木刻史》。
[447] 这两段英文的译文是:《现代木刻》,赫伯特·福斯特著,1924年伦敦约翰·雷恩出版公司出版,书价四十二先令。《当代国内外木刻》,萨拉蒙编撰,1927年伦敦摄影有限公司出版,书价七先令六便士。
[448] A.Mickiewicz 密茨凯维支,波兰诗人。主要作品有《青春颂》、《先人祭》和《塔杜施先生》等。《小说月报》第十七卷第十期(1926年10月)载有郑振铎的《文学大纲·十九世纪的波兰文学》一文,对密茨凯维支作了详细论述。
[449] 指《三个布德力斯》和《一个斯拉夫王》,孙用译。
[450] 密茨凯维支纪念像1929年4月28日在巴黎阿尔马广场落成。法国布尔德尔(1861—1929)雕塑。《奔流》刊有这一雕像的全景和细部照片四幅。
[451] 《青春的赞颂》 即《青春颂》,石心译。
[452] I.Matsa 马察(1893—?),匈牙利文艺评论家。1919年匈牙利革命失败后流亡苏联。著有《现代欧洲的艺术》、《西欧文学与无产阶级》、《理论艺术学概论》等。下文的《艺术及文学的诸流派》,雪峰译,题为《现代欧洲艺术及文学诸流派》,连载于《奔流》第二卷第四、第五期。
[453] “打发” 成仿吾在《文化批判》第二号(1928年2月)发表的《打发他们去》一文中的用语:“把一切封建思想,布尔乔亚的根性与他们的代言者清查出来,给他们一个正确的评价,替他们打包,打发他们去。”
[454] 卢那察尔斯基的原话是:“艺术家的伟大的主人翁——那是广告家,艺术作品的贩卖者——最近也明白而且嗅到了这方面的事,他们不但买卖有名的名氏和伪造物,并且喜欢制造新的名氏起来了。在什么地方的楼顶房里住着的人,他——说得好,是病底地强于自爱的不遇的人,说得坏,是骗子。”(见鲁迅译《文艺与批评·今日的艺术与明日的艺术》)
[455] 高长虹(1898—约1956) 山西盂县人,狂飙社主要成员。
[456] 方善境的署名符号。
[457] 《美育》 即《美育杂志》,不定期刊物,李金发、屐妲编辑。1928年1月创刊于上海,1929年10月出至第三期停刊,后于1937年1月在广州复刊。
[458] 《朝花旬刊》 朝花社继《朝花周刊》后出版的文艺旬刊,鲁迅、柔石合编。参看本卷第348页注〔2〕。
[459] 《子见南子》 林语堂所作的独幕剧,发表于《奔流》第一卷第六期。1929年6月曲阜山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学生公演此剧时,当地孔氏族人以“公然侮辱宗祖孔子”为由,联名向教育部提出控告,结果该校校长被调职。参看《集外集拾遗补编·关于〈子见南子〉》。
[460] 这里说的“鸟瞰”,指赵景深从1927年6月起,陆续在《小说月报》、《文学周报》上发表的介绍世界文学概况的文章。
[461] 《彼得斐行状》 奥地利奥尔佛雷德·德涅尔斯作,白莽译。
[462] “nation” 德语:“民族”或“国民”。鲁迅在《南腔北调集·为了忘却的记念》中曾说:“夜里,我将译文和原文粗粗的对了一遍,知道除几处误译之外,还有一个故意的曲译。他像是不喜欢‘国民诗人’这个字的,都改成‘民众诗人’了。”
[463] 《裴彖飞诗论》 匈牙利籁息所著《匈牙利文章史》的一章,鲁迅(署名令飞)译,载1908年8月《河南》月刊第七期。《河南》,我国河南留日学生创办的月刊,程克、孙竹丹等主编。1907年12月创刊于日本东京,1908年12月停刊。
[464] 《沉钟》 文学刊物,沉钟社编辑,1925年10月创刊于北京。初为周刊,共出十期后停刊。次年8月复刊,改出半月刊,1927年1月出至第十二期停刊。1932年又复刊,1934年2月出至新三十四号停刊。冯至的论文《 Petöfi Sándor》 (《裴多菲·山陀尔》),载该刊第二期(1926年8月)。冯至(1905—1993),河北涿县人,诗人。沉钟社主要成员。
[465] L.S. 即鲁迅。鲁迅的译诗共五首,载《语丝》周刊第十一期(1925年1月26日),总题为《A.Petöfi的诗》。其中《愿我是树,倘使你……》、《我的爱——并不是》两首,与白莽所译《我要变为树……》、《我的爱情——不是……》相重复。
[466] 孙用所译的《勇敢的约翰》,后于1931年10月由上海湖风书局出版。
[467] 契诃夫(A.П.Чехов,1860—1904) 俄国作家。写了大量短篇小说及剧本。下文所说的《爱》,短篇小说,王余杞译;《熊》,剧本,杨骚译。
[468] 指《契诃夫与新文艺》,俄国李沃夫·罗加切夫斯基作。
[469] J.Aho 约·阿河(1861—1921),又译哀禾,通译尤哈尼·阿霍,芬兰作家。下文所说的“这一篇”,指他所作的短篇小说《一个残败的人》,郁达夫译。
[470] Päivärinta 配伐林泰(1827—1913),芬兰作家。《 Reclam's Universal Bibliothek》,通译《莱克朗氏万有文库》,又译《莱克兰世界文库》,1867年德国出版的一种文学丛书。
[471] Type 英语:典型。
[472] F.Poppenberg 菲·璞本白耳格,德国文学评论家。他的《阿河的艺术》一文对阿河及其小说《爱丽的结婚》作了评介。
[473] 郁达夫在《阿河的艺术》译后附记中说,翻译时“觉得原著者的文章实在太华美不过,弄得我这一向是读书不求甚解的胡涂译者不得不连声的叫苦。最后费了六七天的气力,总算勉勉强强地终把这篇论文译出来了”。
[474] Kogan 戈庚(П.С.Коган,1872—1932),苏联文学史家,莫斯科大学教授。著有《西欧文学史概论》、《古代文学史概论》等。他关于高尔基的短文,题为《玛克辛·戈理基论》,洛扬译。
[475] 指高尔基1928年10月7日发表于苏联《真理报》的《给苏联的“机械的市民们”》,雪峰译。这是一封驳斥反苏维埃谬论的公开信。给高尔基写信的人在信中自称为“机械的地成为苏联底市民的居住人”。
[476] “狮子身中虫” 原为佛家的譬喻,指比丘(和尚)中破坏佛法的坏分子,见《莲华面经》上卷:“阿难,譬如獅(狮)子命绝身死,若空、若地、若水、若陆所有众生,不噉食彼獅子身肉,唯獅子身自生诸虫,还自噉食獅子之肉。阿难,我之佛法非余能坏,是我法中诸恶比丘,犹如毒刺,破我三阿僧祇劫积行勤苦所积佛法。”(据隋代那连提黎耶舍汉文译本)这里指混入革命阵营的投机分子。
[477] 张勋(1854—1923) 江西奉新人,北洋军阀之一。行武出身,1911年(辛亥)10月武昌起义后,他顽抗革命军,被击败后退守徐州一带。他和所部官兵仍留着辫子,表示忠于清王朝,被称为辫子军。1917年7月1日他在北京扶持清废帝溥仪复辟,7月12日即告失败。
[478] 《醒狮》之流 指以曾琦、李璜、左舜生为首的“醒狮派”。他们于1923年建立“中国国家主义青年团”,1924年刊行《醒狮周报》,极力鼓吹“国家主义”,反对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革命运动。
[479] 蒋光Y 指蒋光慈(1901—1931),曾名蒋光赤(大革命失败后改“赤”为“慈”),安徽六安人,作家,太阳社主要成员。著有诗集《新梦》,小说《短裤党》、《田野的风》等。当时蒋光慈在日本。or,英语:或者。
[480] V.Lidin 符·理定(B.Г.Лидин,1894—1979)通译里进,苏联“同路人”作家。这一期《奔流》上载有鲁迅所译的《VL.G.理定自传》。
[481] 指《丹麦的思想潮流》,丹麦尤利乌斯·克劳森(S.Claussen,1865—1931)作,友松译。
[482] 指丹麦作家严森(J.V.Jenscn,1873—1950)的诗《母亲之歌》、《盲女》(梅川译)和小说《失去的森林》(柔石译);J·奥克亚(J.Åkjaer,1866—1930)的诗《裸麦田边》(柔石译)。
[483] Jacobsen 雅各伯森(1847—1885);Bang,班恩(1857—1912)。都是丹麦作家。
[484] 跋佐夫(I.M.Vazov,1850—1921) 通译伐佐夫,保加利亚作家。著有长篇小说《轭下》、剧本《升官图》等。这一期《奔流》刊有他的回忆文《过岭记》,孙用译。鲁迅曾译他的小说《战争中的威尔珂》,载1921年10月《小说月报》第十二卷第十号“被损害民族的文学号”。
[485] 茅盾(1896—1981) 即沈雁冰,笔名茅盾,浙江桐乡人,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研究会主要成员。曾主编《小说月报》。著有长篇小说《蚀》、《子夜》等。大革命失败后,他曾遭到国民党政府的通缉。
[486] 确木努易(H.Tемный) 俄国作家拉扎列夫(H.A.Лазарев,1863—1910)的笔名。他的小品,指《青湖记游》,鲁迅译。
[487] 指雪峰所译匈牙利马察的《现代欧洲的艺术与文学诸流派》和鲁迅所译卢那察尔斯基的《苏维埃国家与艺术》。
[488] 《文艺与批评》 卢那察尔斯基的论文集,鲁迅译。1929年10月上海水沫书店出版,为《科学的艺术论丛书》之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