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字数:26769

[1] 本篇最初发表于1913年4月25日上海《小说月报》第四卷第一号,署名周逴。

[2] 月落参横 夜深的意思。古乐府《善哉行》:“月没参横,北斗阑干。”参,星名,即猎户星座。

[3] 属对 即“对课”。旧时学塾教学生练习对仗的一种功课,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的虚实组成对偶的词句。

[4] 映午 午后。梁元帝萧绎《纂要》:“日在未曰映”,指下午一时至三时。

[5] 《论语》 儒家经典,孔子的弟子记录孔子言行的书。旧时学塾的必读课本。

[6]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语出《孟子·离娄(上)》。孟子语。汉代赵岐注:“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穷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7] 如夫人 即妾(小老婆)。《左传》僖公十七年:“齐侯好内,多内宠,内嬖如夫人者六人。”

[8] 长毛 指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军。为了对抗清政府剃发垂辫的法令,他们都留发而不结辫,因此被称为“长毛”。

[9] 张睢阳庙 即供奉唐代张巡的庙。张巡(709—757),唐邓州南阳(今属河南)人。开元末进士,“安史之乱”时守睢阳城(今河南商丘南),以微弱兵力抗击数十万叛军,坚守数月,城陷被杀。

[10] 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语出《孟子·梁惠王(下)》:齐王伐燕,“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11] 《纲鉴易知录》 清代吴乘权等编纂,共一○七卷,编成于康熙十五年(1676),是一部简明的中国编年史。

[12] 皋比 《左传》庄公十年:“蒙皋比而先犯之。”晋代杜预注:“皋比,虎皮。”宋代张载曾坐虎皮讲《易经》(见《宋史·道学传》),后因称任教为“坐拥皋比”。

[13] 天演家 清末严复译述英国赫胥黎《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论文》的前两篇,名为《天演论》,宣传达尔文的物种进化学说。天演家即指信奉和宣传这种学说的人。

[14] 《八铭塾钞》 清代吴懋政著,共二集,是旧时学习八股文的一种范本。

[15] 琼 古代用兽骨做成的游戏用具,类似后来的骰子。

[16] 戎菽 旧称胡豆,指蚕豆。《管子·戎》:齐“北伐山戎,出冬葱与戎菽,布之天下。”唐代房玄龄注:“戎菽,胡豆。”

[17] 本篇最初发表于1919年5月北京《新潮》月刊第一卷第五号。

[18] 孟真 傅斯年(1896—1950),字孟真,山东聊城人。当时北京大学学生,《新潮》编辑。后留学英、德。曾任广州中山大学教授、国民党政府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等职。

[19] 《新潮》 综合性月刊,北京大学新潮社编辑,五四新文化运动初期的重要刊物之一。1919年1月创刊于北京,1922年3月出至第三卷第二号停刊。

[20] 史志元的信 载《新潮》第一卷第三号(1919年3月),其中说:“览首期所载多哲学及文学之新潮,于科学之新潮尚未能充分提倡,弟愿足下三者并论,于科学之实用者尤当出以供人需要,庶不负《新潮》之旨趣也。”

[21] 《雪夜》 短篇小说,汪敬熙作,载《新潮》第一卷第一号(1919年1月)。《这也是一个人》,短篇小说,叶绍钧作;《是爱情还是苦痛》,短篇小说,罗家伦作,均载《新潮》第一卷第三号(1919年3月)。

[22] 《扇误》 又译《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剧本,英国王尔德(O.Wilde,1854—1900)作,潘家洵译,载《新潮》第一卷第三号。

[23] 《推霞》 独幕剧,德国苏德曼(H.Sudermann,1857—1928)作,宋春舫用文言翻译,载《新潮》第一卷第二号(1919年2月)。

[24] 本篇最初发表于1924年9月28日北京《晨报副刊》,署名某生者。

[25] 太炎 章炳麟,参看本卷第6页注〔6〕。1924年7月5日,他在南京东南大学召开的“中华教育改进社”第三次年会上,作《劝治史学及论史学利病》的讲演,其中说:“生为一国之民,不治本国史学,直谓之无国家无国民性之人可也,聚几万万无国民性之人以立国,则国魂已失。”教育改进社,全称“中华教育改进社”,1922年7月成立于济南。主要成员有熊希龄、陶知行(行知)、王伯秋等。

[26] 衣萍 章鸿熙(1900—1946),字衣萍,安徽绩溪人。当时在北京大学文学院旁听,是《语丝》撰稿人之一。他在1924年9月15日《晨报副刊》发表《感叹符号与新诗》一文,针对张耀翔的所谓多用感叹号的白话诗是“亡国之音”的论调,用幽默讽刺的笔法提出“请愿政府明令禁止”做白话诗、用感叹号。“凡做一首白话诗者打十板屁股”;“凡用一个感叹号者罚洋一元”;“凡出版一本白话诗集或用一百个感叹号者,处以三年的监禁或三年有期徒刑;出版三、四本的白话诗集或用一千个以上的感叹号者,即枪毙或杀头。”

[27] 宋朝大闹党人 宋神宗时,王安石任宰相,实行变法,遭到司马光等人的反对,形成新党与旧党之争。宋哲宗元祐年间旧党得势,他们的政治学术思想被称为元祐学术。后来宋徽宗打击旧党,严禁元祐学术传播。《宋史·徽宗纪》载:崇宁二年十一月,徽宗下诏:“以元祐学术政事聚徒传授者,委监司察举,必罚无赦。”并将司马光、苏轼等三○九人镌名立碑于太学端礼门前,指为奸党,称为党人碑,或元祐党碑。

[28] 关于宋朝禁诗的事,据宋代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政和间,大臣有不能为诗者,因建言诗为元祐学术,不可行。李彦章为御史,承望风旨,遂上章论陶渊明、李、杜而下皆贬之;因诋黄鲁直、张文潜、晁无咎、秦少游等,请为科禁。……何丞相伯通适领修律令,因为科云:‘诸士庶传习诗赋者杖一百!’是岁冬初雪,太上皇意喜,吴门下居厚首作诗三篇以献,谓之口号,上和赐之。自是圣作时出,讫不能禁,诗遂盛行于宣和之末。”按文中所说“笞二百”鲁迅曾予更正,参看《集外集拾遗补编·笞二百系笞一百之误》。

[29] 胡适之(1891—1962) 名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北京大学教授。曾为《新青年》杂志编辑之一,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他的新诗集《尝试集》(1920年出版)被张耀翔用作攻击新诗使用惊叹号的例证之一。

[30] “缩小像细菌放大像炮弹” 张耀翔在《心理》杂志第三卷第二号(1924年4月)发表《新诗人的情绪》一文,把当时出版的胡适《尝试集》、康白情《草儿》、郭沫若《女神》等新诗集里面的惊叹号加以统计,并讽刺说:“仰看像一阵春雨,俯看像数亩禾田;缩小看像许多细菌,放大看像几排弹丸。”认为这是消极、悲观、厌世情绪的表现,多用惊叹符号的白话诗是“亡国之音”。张耀翔(1893—1964),湖北汉口人。曾留学美国,当时是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中华心理学会刊物《心理》杂志的编辑主任。

[31] “民之父母” 语出《诗经·小雅·南山有台》:“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旧时常用以称呼地方官。

[32] 这是对张耀翔的讽刺。他在《新诗人的情绪》一文中说:“职是之故,心理学者关于情绪之研究,远较他种精神研究为少……余久欲努力于情绪之研究……其方法为何,即取其专为表情之著作——诗,盛行之白话诗——而分析之。”

[33] 本篇最初发表于1924年12月27日北京《京报副刊》。现据鲁迅重抄稿校订。

郑孝观(1898—?),后改名宾于,四川酉阳(今属重庆)人。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毕业,曾任北京中俄大学讲师。

[34] 记者先生 指孙伏园,当时《京报副刊》的编辑。《论雷峰塔的倒掉》发表时,鲁迅在篇末加有如下附记:“今天孙伏园来,我便将草稿给他看。他说,雷峰塔并非就是保俶塔。那么,大约是我记错的了,然而我却确乎早知道雷峰塔下并无白娘娘。现在既经前记者先生指点,知道这一节并非得于所看之书,则当时何以知之,也就莫名其妙矣。特此声明,并且更正。”后孙伏园在发表郑孝观的《雷峰塔与保俶塔》时附有“伏园敬案”,说:“郑先生所举证据非常确凿,我不但不想来推翻并且也无法来推翻”,并表示“恭恭敬敬的向鲁郑二先生道歉”。但他又引用《西湖指南》和《游杭纪略》的记载,证明雷峰塔并非保俶塔。

[35] 《涌幢小品》 明代朱国桢著,共三十二卷。内容多是明代典章制度以及史实考证。该书卷十四有关于保俶塔的简单记载。

[36] 《西湖游览志》 二十四卷,又《志馀》 二十六卷,记述西湖名胜古迹、民间传说、掌故轶闻等。田汝成,字叔禾,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明代文学家。

[37] 本篇最初发表于1925年1月17日《京报》附刊《文学周刊》第五期。现据鲁迅重抄稿校订。

[38] “诗孩” 指孙席珍(1906—1984),浙江绍兴人,作家。当时是绿波社成员,《文学周刊》编辑。他常在北京《晨报副刊》、上海《民国日报》副刊《觉悟》等报刊上发表诗歌,又很年轻,因被钱玄同、刘半农等戏称为“诗孩”。

[39] 《文学周刊》 《京报》的附刊。1924年12月13日创刊于北京,初由绿波社、星星文学社合编,1925年9月改由北京《文学周刊》社编辑,同年11月停刊,共出四十四期。

[40] “鲁般门前掉大斧” 语出明代梅之涣《题李白墓》诗:“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41] 《学灯》 即《学镫》,日本杂志。月刊。1897年创刊于东京,丸善株式会社出版。春日一郎的《诗歌之敌》(上),载该刊第二十四卷第九号(1920年9月)。

[42] 洛克 (J.Locke,1632—1704) 英国哲学家,著有《政府论》、《人类理解力论》等。他在《论教育》中认为“诗歌和游戏一样,不能对任何人带来好处”。又英国法学家约翰·塞尔丹曾记述洛克对于诗歌的意见:“贵族出版诗歌,真是滑稽可笑。他作诗自娱,当然无可厚非。他在自己房里玩弄项链或者踢球,聊以消遣,本无不可。但是如果他到菲利德大街,在商店里玩弄项链或踢球,那就一定会引起街上许多孩子的哗笑。”(转引自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上册)

[43] 巴士凯尔 (B.Pascal,1623—1662) 通译帕斯卡,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他在《思想录》第三十八条曾说:“诗人是不诚实的人”。

[44] 伦勃罗梭 (C.Lombroso,1836—1909) 意大利精神病学者。著有《犯罪者论》、《天才论》等。他认为世界上很多作家、艺术家是由于精神忧郁、狂热、疯癫的病态而产生杰出的艺术作品。他在《天才论·天才与疯狂》中说:“天才和疯狂虽然不应该混为一谈,但是两者的类似之处,充分证明在同一个人身上,天才和疯狂并不互相排斥。”

[45] 佛罗特 (S.Freud,1856—1939) 通译弗洛伊德,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病医师,精神分析学说的创立者。这种学说认为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等一切精神现象,都是人们因受压抑而潜藏在下意识里的某种“生命力”(libido),特别是性本能的潜力所产生的。著有《释梦》、《精神分析引论》等。

[46] 柏拉图 (Plato,前427—前347) 古希腊哲学家,客观唯心主义者。著有《对话集》。文中所说的《理想国》,即是其中的一篇。

[47] 荷马 (Homeros) 相传为公元前九世纪古希腊行吟盲诗人,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作者。

[48] 亚里斯多德 (Aristoteles,前384—前322) 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曾受业于柏拉图。著有《形而上学》、《诗学》等。他在《诗学》中否定了柏拉图的超现实的理念世界,肯定了现实世界的存在以及模仿世界的文艺真实性和独立性。

[49] 罗马法皇宫中的禁书目录 十六世纪欧洲宗教改革兴起后,罗马教皇为了镇压“异端”,于1543年设立查禁书刊主教会议,随后教廷控制下的西欧各大学相继发布“禁书目录”,1559年罗马教皇亲自颁布“禁书目录”,所列禁书数以千计。其后被禁止的有:吉本的《罗马帝国的衰亡》,雨果的《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泰纳的《英国文学史》以及卢梭、伏尔泰、梅特林克、左拉、大仲马和小仲马等人的著作。

[50] 俄国教会里所诅咒的人名 十月革命前受帝俄沙皇政权直接控制利用的俄罗斯正教会,对当时具有民主革命思想的人物都极为仇视。曾被教会指名诅咒的有别林斯基、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洛留波夫、托尔斯泰等人。

[51] 宫人斜 古代埋葬嫔妃、宫女的坟地。唐代孟迟《宫人斜》诗:“云惨烟愁苑路斜,路旁丘塚尽宫娃。”

[52] 陶潜 参看本卷第140页注〔6〕。他的一些咏菊诗颇为人传诵。林逋,参看本卷第163页注〔4〕。他以咏梅诗著称。

[53] 宋玉 战国后期楚国诗人。通音律,有文才,曾事顷襄王,做过大夫,但不被重用。司马相如(约前179—前117),字长卿,蜀郡成都人,西汉辞赋家。因作《子虚赋》、《上林赋》,得到汉武帝赏识,拜为郎。后失宠,称疾闲居。

[54] 查理九世 (Charles IX,1550—1574) 法国国王。曾资助“七星诗社”,供养龙沙等一批诗人。他的“诗人就像赛跑的马”等语,在法国皮埃尔·布代尔的《皮埃尔·布代尔全集》第五卷中曾有记载。

[55] 彼彖飞(Petöfi Sándor,1823—1849) 通译裴多菲,匈牙利诗人。参加1848年匈牙利反抗奥地利统治的民族革命,1849年在与协助奥国的沙俄军队作战中牺牲。一说在当年瑟什堡战役中与一批匈牙利士兵被俘,押至西伯利亚,约于1856年病卒。著有《勇敢的约翰》、《民族之歌》等。题B.Sz.夫人照像的诗,指《题在瓦·山夫人的纪念册上》:“我知道,你使你的丈夫过上幸福的生活;但是我希望你不要那样去做,最低限度,你不要作得太过火。他是一只苦恼的夜莺,自从他获得了幸福,他绝少歌唱……折磨他吧,让我们谛听他甜蜜而痛苦的歌。1844年12月25日,佩斯。”按B.Sz.夫人应为 V.S.夫人,原名乔鲍·马丽亚(Csapo Maria,1830—1896),匈牙利作家。著有长篇小说《晴天与阴天》等。V.S.是她丈夫、诗人瓦豪特·山陀尔(Vachott Sándór,1818—1861)名字的缩写。

[56] 勃朗宁 (R.Browning,1812—1889) 英国诗人,著有诗剧《巴拉塞尔士》、长诗《指环与书》等。他的夫人伊丽莎白·芭雷特·勃朗宁(E.B.Browning,1806—1861),也是英国诗人,著有《卡萨桂提之窗》、抒情诗集《葡萄牙十四行诗》等。他们不顾女方家庭的反对而结婚,长期旅居意大利。

[57] 本篇最初发表于1925年1月13日《京报副刊》。

《苦闷的象征》,文艺论文集,日本厨川白村著。鲁迅的译本于1924年12月由新潮社印行,为《未名丛刊》之一。同年10月《晨报副刊》曾断续地连载其中的前两篇。

[58] 王铸(1902—1986) 即王淑明,安徽无为人。当时在家乡县立中学任教员。1934年到上海,参加左联,编辑《时事新报·每周文学》、《希望》等报刊。

[59] 厨川氏 即厨川白村(1880—1923),日本文艺评论家,京都帝国大学教授。著作除《苦闷的象征》外,还有《出了象牙之塔》、《文艺思潮论》等。

[60] 指日本关东大地震。发生于1923年9月1日上午十一时,厨川白村于这次地震中遇难。

[61] 山本修二(1894—1976) 日本戏剧理论家,京都第三高等学校、京都大学教授。当时是厨川白村纪念委员会的负责人。

[62] 指《译〈苦闷的象征〉后三日序》,发表于1924年10月1日《晨报副刊》。

[63] 《改造》 日本综合性月刊。1919年4月创刊于东京,改造社印行,1955年出至第三十六卷第二期停刊。

[64] 《学灯》 《时事新报》的副刊,1918年3月4日创刊于上海,1947年2月24日停刊。

[65] 丰子恺(1898—1975) 浙江桐乡人,画家、散文家。作品有《子恺漫画》、《缘缘堂随笔》等。他翻译的《苦闷的象征》1925年3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

[66] 《东方杂志》 综合性杂志。1904年3月创刊于上海,1948年12月停刊,初为月刊,1920年第十七卷起改半月刊,至1948年第四十四卷又改为月刊,商务印书馆出版。共出四十四卷。仲云所译《文艺上几个根本问题的考察》载于该刊第二十一卷第二十号(1924年10月)。仲云,即樊仲云(1901—1990),浙江嵊县人。当时是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抗日战争期间曾任汪伪政府教育部政务次长等职。

[67] 本篇最初发表于1925年3月5日《京报副刊》。

[68] “必读书”栏 1925年1月4日《京报副刊》为征求“青年必读书十部”印发了一种表格,分两栏,右栏是“青年必读书十部”,左栏是“附注”。参看《华盖集·青年必读书》。

[69] 清朝割台湾旅顺等地 1894年,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失败,次年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日本,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始归还我国。1897年,俄国侵占我国旅顺港,次年又强租旅顺、大连,1905年日俄战争后,旅、大两地被日本侵占,1945年抗战胜利后归还我国。

[70] 达尔文 (C.R.Darwin,1809—1882) 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者。严复翻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于1898年由湖北沔阳卢氏木刻印行,首先在中国介绍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最初由马君武译成中文,译名《物种原始》,1920年中华书局出版。

[71] 罗素 (B.Russell,1872—1970) 英国哲学家、数学家。剑桥大学教授。1920年10月曾来华讲学。著有《数学原理》、《哲学问题》等。

[72] 钱能训(1870—1924) 字干臣,浙江嘉善人。曾任北洋军阀政府内务总长,代理国务总理。

[73] 本篇最初发表于1925年3月8日《京报副刊》。现据鲁迅重抄稿校订。

[74] 《易经》 又名《周易》,儒家经典,古代记载占卜的书。其中卦辞、爻辞部分可能萌芽于殷周之际。

[75] 《抱朴子》 晋代葛洪(号抱朴子)撰,共八卷,分内外二篇。内篇论神仙方药,外篇论时政人事。

[76] 杨朱 又称杨子,战国初期魏国人,思想家。他没有留下著作,关于他的记载散见于先秦诸子书中。

[77] 《列子》 相传战国时列御寇撰。《汉书·艺文志》道家类著录八篇,已佚。今本《列子》八篇,可能为晋人所作。

[78] 赵尔巽 (1844—1927) 字公镶,奉天铁岭(今属辽宁)人。清末曾任湖南巡抚、四川总督等。辛亥革命后,又任北洋政府临时参政院议长、奉天都督、清史馆馆长等职。

[79] 五胡乱华 西晋末年,匈奴、羯、鲜卑、氐、羌等五个少数民族的统治者先后在中国北方和巴蜀地区建立了十六个割据政权,旧史称为“五胡乱华”。

[80] 五族共和 指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后,由汉、满、蒙、回、藏五个主要民族组成共和政体,建立中华民国。

[81] 蔡松坡 (1882—1916) 名锷,字松坡,湖南邵阳人。辛亥革命时被推为云南都督。袁世凯阴谋称帝时,他在云南组织护国军,于1915年12月25日发起讨袁战争。袁世凯(1859—1916),字慰亭,河南项城人。原为清朝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内阁总理大臣,民国后任北洋政府总统。

[82] “处于才与不才之间” 语出《庄子·山木》:“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

[83] 墨翟(约前468—前376) 春秋战国之际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者。现存《墨子》五十三篇,其中多为其弟子所记述。

[84] 孔子(前551—前479)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者。元大德十一年(1307)加谥他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清顺治二年(1645)定谥“大成至圣文宣先师”。

[85] 本篇最初发表于1925年3月18日《京报副刊》。

陶元庆(1893—1929) 字璇卿,浙江绍兴人,美术家。曾任浙江台州第六中学、上海立达学园教员、杭州美术专科学校教授。他曾为鲁迅著译的《彷徨》、《坟》、《朝花夕拾》、《苦闷的象征》等设计封面。当时他在北京举办个人的西洋绘画展览会,鲁迅为他写了这篇序。

[86] 本篇最初发表于1925年4月3日《京报副刊》。现据鲁迅重抄稿校订。

[87] 评玉君的文章 指《我也来谈谈关于玉君的话》,金满成作,载1925年3月30日和31日的《晨报副刊》。其中说:“‘然而,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终竟不过是苍蝇。’——鲁迅(见京副民众文艺周刊第十四号)。玉君的作者呀!我祝你把创伤养好,起来再战,当一个文艺园中的健将。假如你没有伤口,苍蝇也不会来‘嘬’你的。”

[88] 《民众文艺》 《京报》附出的文艺周刊,1924年12月9日创刊于北京,原名《民众文艺周刊》,自第十六号起改名《民众文艺》,自第二十五号起改为《民众周刊》,1925年11月24日出至第四十七期停刊。

[89] 本篇最初印入1925年8月北京北新书局出版的《苏俄的文艺论战》。

《苏俄的文艺论战》,任国桢译,《未名丛刊》之一。1923年到1924年间,苏联文艺界曾就文艺政策等问题展开辩论,参加论争的有《列夫》、《在岗位上》和《红色处女地》等杂志为代表的文学团体。1925年7月1日联共(布)中央为此作了《关于在文艺领域内党的政策》的决议。该书收入有关文章四篇。

[90] 战时共产主义 十月革命后,苏俄政府在1918年到1920年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所实行的经济政策。主要内容有农业中的余粮征集制,工业中的实物供给制,主要消费品的配售制,以及劳动义务制等。

[91] Imaginist 想象派,现译意象派,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产生于英美等国的一个诗歌创作中的文学流派。1919年至1924年间在苏俄流行,主要人物有玛利恩科夫、塞尔塞涅维奇、叶赛宁等。这一流派的特点是强调用意象代替情绪的表达,追求隐喻的形象。

[92] Futurist 未来派,二十世纪初产生于意大利的文艺思潮和流派。它否定文化遗产和一切传统,强调面向未来,要求表现现代的机械文明、力量和速度;用离奇的形式表现动态的直觉和凌乱的想象,作品多难于理解。1914年至1918年间未来派在俄国流行,主要人物有卡明斯基、赫列勃尼柯夫、马雅可夫斯基等。

[93] 《烈夫》 现译《列夫》,苏联早期文学团体“列夫”的机关刊物。1923年创刊,1925年停刊。按“列夫”是俄文缩写词ЛEф的音译,全称“左翼艺术战线”,成立于1922年,1930年解散。主要成员有阿谢耶夫、特烈季亚柯夫(又译铁捷克)、马雅柯夫斯基、卡明斯基及画家罗德钦科等。“列夫”成立时宣称要从事无产阶级革命艺术的建设,但大多数成员仍然信奉未来主义。

[94] Constructism(构成主义) 1921年在苏联形成的艺术流派。参看本卷第365页注〔8〕。

[95] 象征主义 参看本卷第315页注〔7〕。神秘主义,现代西方流行的一种文艺倾向。它否认艺术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强调表现个人难以捉摸的感受或某种超自然的幻觉。1905年俄国革命失败后,神秘主义成为当时俄国一些作家的显著特点之一。代表作家有安德烈耶夫、别雷、黑比丝等。变态性欲主义,俄国1905年以后反动时期出现的一种描写变态性心理的文学倾向。代表作家有阿尔志跋绥夫、卡明斯基、罗尚诺夫等。

[96] 印象派 原为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在欧洲形成的文艺思潮和艺术流派。参看本卷第358页注〔6〕。这里指1909年在俄国以诗文集《法官的饲养场》为代表的文学流派,它是俄国未来派的前身。

[97] 《批社会趣味的嘴巴》 现译《给社会趣味一记耳光》,俄国立体未来主义派的诗集,第一集出版于1912年12月,其中载有该派在莫斯科发表的宣言。

[98] 波尔雪维 通译布尔什维克。

[99] 耽美派 即唯美派,主张“为艺术的艺术”。参见本卷213页注〔101〕。

[100] 任国桢(1898—1931) 辽宁安东(今丹东)人。北京大学俄文专修科毕业,中国共产党党员,长期从事地下工作,后在山西太原被捕牺牲。

[101] 本篇最初发表于1925年5月8日开封《豫报副刊》。

[102] 高歌(1900—1970) 山西盂县人,狂飙社成员。鲁迅在北京世界语专门学校任教时的学生,当时与吕蕴儒、向培良等在河南开封编辑《豫报副刊》。

[103] 长虹 高长虹,高歌之兄。参看本卷第218页注〔141〕。

[104] 本篇最初发表于1925年5月6日《豫报副刊》。

[105] 蕴儒 吕蕴儒,名琦,河南人。鲁迅在北京世界语专门学校任教时的学生。

[106] 本篇最初发表于1925年5月6日《豫报副刊》。

[107] 培良 向培良(1905—1959),湖南黔阳人。1924年与高长虹等人在北京创办《狂飙周刊》,次年参加莽原社,后来在上海主编《青春》月刊,提倡“民族主义”文学和所谓“人类的艺术”。

[108] 《莽原》 参看本卷第82页注〔6〕。

[109] “琴心”的疑案 1925年1月,北京女师大新年同乐会演出北大学生欧阳兰所作独幕剧《父亲的归来》,内容几乎完全抄袭日本菊池宽所著的《父归》,经人在《京报副刊》上指出后,除欧阳兰本人作文答辩外,还出现了署名“琴心”的女师大学生,也作文为他辩护。不久,又有人揭发欧阳兰所作情诗《寄S妹》抄袭郭沫若译的雪莱诗,这位“琴心”和另一“雪纹女士”又一连写几篇文字替他分辩。事实上,所谓“琴心”女士,是欧阳兰女友夏雪纹(当时女师大学生,即S妹)的别号,而署名“琴心”和“雪纹女士”的文字,都是欧阳兰自己作的。欧阳兰作有诗集《夜莺》,1924年5月蔷薇社出版,内收有《寄S妹》一诗。

[110] 孙伏园 参看本卷第50页注〔5〕。他任《京报副刊》编辑时,收到欧阳兰以琴心的署名投寄的一些抒情诗,误认为是一个新起的女作家的作品,常予刊载。

[111] 《槟榔集》 向培良在《莽原》周刊发表的杂感的总题,分别刊载于该刊第一、五、二九、三○期。

[112] 朱湘(1904—1933) 字子沅,安徽太湖人,诗人,文学研究会成员。著有《草莽集》、《石门集》等。下文说他“似乎也已掉下去”,疑指他当时日益倾向徐志摩等人组成的新月社。

[113] 济慈 (J.Keats,1795—1821) 英国诗人。著有抒情诗《夜莺颂》、《秋颂》及长诗《恩底弥翁》等。1925年4月2日《京报副刊》发表闻一多的《泪雨》一诗,篇末有朱湘的“附识”,其中说:“《泪雨》这诗没有济慈……那般美妙的诗画,然而《泪雨》不失为一首济慈才作得出的诗。”这里说朱湘“是中国的济慈”,疑系误记。

[114] 本篇最初发表于1925年5月4日《京报副刊》。原题为《来信》。现据鲁迅重抄稿校订。

[115] “拍花” 旧时称歹徒用迷药诱拐小儿为拍花。

[116] 《我的失恋》 鲁迅于1924年10月3日写的一首诗,《晨报副刊》编辑孙伏园发排后,被《晨报》代总编辑刘勉己抽掉,孙伏园为此愤而辞职。

[117] 灰棚 指北京宫门口西三条二十一号鲁迅寓所里的一间灰顶房子,即“老虎尾巴”。

[118] 本篇最初发表于1925年5月5日《民众文艺》周刊第二十期。

[119] 本篇最初发表于1925年5月6日《京报副刊》。

[120] 向君 即向培良。参看本卷第283页注〔2〕。

[121] 《京副》 即《京报副刊》,孙伏园编辑。1924年12月5日创刊,1926年4月24日停刊。

[122] 两位C君 指尚钺、长虹。尚钺(1902—1982),河南罗山人。当时是北京大学英语系学生,莽原社成员。

[123] Y君 指荆有麟(1903—1951),又名织芳,山西猗氏人。曾在北京世界语专门学校听过鲁迅的课,参与《莽原》的出版工作,编辑过《民众文艺》周刊。1927年后至南京,在国民党中央党部任职,后参加国民党中统、军统特务组织。

[124] 本篇最初发表于1925年6月9日《民众文艺》周刊第二十三期。

[125] “清封什么大夫” 清朝对正一品到从五品文官的封号。“清封什么人”,清朝对达官显贵的妻子常给以夫人、宜人等封号。民国以后有些死者的讣文上也写有这类封号,如“清封荣禄大夫”、“清封宜人”等,以示荣耀。

[126] 封翁 封建社会对因子孙显贵而受封诰的男性的称呼。太夫人,封建社会里对列侯的母亲的称呼,后也用于泛称达官贵人的母亲。

[127] 本篇最初发表于1925年8月10日《京报副刊》。

[128] 杨荫榆 (1884—1938) 江苏无锡人,曾留学日本、美国。1924年2月,任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她依附北洋政府,推行封建奴化教育,肆意压迫学生,激起进步师生的强烈反对,1925年8月,北洋政府被迫将她免职。

[129] 1925年8月1日,杨荫榆带领军警入校,殴打学生,截断电话线,关闭伙房,并强行解散四个班级。

[130] 杨氏致书学生家长 指1925年8月5日杨荫榆以女师大名义向学生家长发出启事,其中说:“兹为正本清源之计,将大学预科甲、乙两部,高师国文系三年级及大学教育预科一年级四班先行解散,然后分别调查,另行改组,……奉上调查表两纸,希贵家长转告学生□□□严加考虑,择一填写,……如逾期不交者,作为不愿再入学校论。”(据1925年8月6日《晨报》报导)

[131] 六个教员宣言 应为七教员。指鲁迅与马裕藻、沈尹默、李泰棻、钱玄同、沈兼士、周作人等七教员联名发表的《对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风潮宣言》。参看《集外集拾遗补编》。

[132] 杨荫榆的这些话见1925年8月5日《晨报》所载《杨荫榆昨晚有辞职说》的报导:“风潮内幕,现已暴露,前如北大教员□□诸人之宣言,近如中央公园开会所谓‘市民’对于该校学生之演说,加本人以英日帝国主义之罪名,实不愿受。”按,“市民”之演说,指8月2日李石曾、易培基等在北京各大学及女师大招待各界代表的会上以京师市民代表身份所作的发言。

[133] 杨荫榆请警厅派警的信 见1925年8月4日《京报》的报导。

[134] “学笈重洋,教鞭十载” 这是杨荫榆在1925年5月14日印发的《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杨荫榆对于本校暴烈学生之感言》中的话。参见本卷第114页注〔4〕。原文“载”作“稔”。

[135] “对于学生品性学业,务求注重实际” 见1925年8月4日《京报》所载《杨荫榆启事》。

[136] 本篇最初发表于1926年3月12日北京《国民新报》的“孙中山先生逝世周年纪念特刊”。

中山先生 孙中山(1866—1925),名文,字德明,号逸仙,广东香山(今中山)人。我国民主革命家。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病逝。

[137] 几个论客说些风凉话 1925年4月2日《晨报》所载署名“赤心”的《中山……》一文中说:“孙文死后,什么‘中山省’、‘中山县’、‘中山公园’等等名称,闹得头昏脑痛,……索性把‘中华民国’改为‘中山民国’,……‘亚细亚洲’改称‘中山洲’,……‘国民党’改称‘中山党’,最干脆,最切当。”1925年3月13日《晨报》所载梁启超答记者问《孙文之价值》中,也诬蔑孙中山先生一生“为目的而不择手段”,“无从判断他的真价值”。

[138] “责备贤者” 语出《新唐书·太宗本纪》:“春秋之法,常责备于贤者。”

[139]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这是孙中山为《国民党周刊》第一期(1923年11月25日)的题辞。他在口授的《遗嘱》中亦有类似的话。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时,在北京行馆灵堂的遗像两旁悬挂这副对联,作为孙中山的遗训。

[140] 关于孙中山不服中药的新闻琐载,见1925年2月5日《京报》刊登的《孙中山先生昨日病况》。

[141] 托洛斯基 通译托洛茨基。参看本卷第204页注〔24〕。鲁迅转述的这段话,见托洛茨基的《文学与革命·革命的艺术和社会主义的艺术》,原文为:“当人说革命的艺术时,是说两种艺术现象:主题反映的作品,和那些主题并不与革命相连,但却彻底地为革命所渲染,而且被由革命而生的新意识着了色的作品。这些十分显然是,或可以是属于完全不同的种类的现象。”(韦素园、李霁野译文)

[142] 本篇最初印入1926年6月北新书局出版的《何典》。

《何典》,一部运用苏南方言俗谚写成的带有讽刺而流于油滑的章回体小说,共十回,清光绪四年(1878)上海申报馆出版。编著者“过路人”,原名张南庄,清代上海人;评者“缠夹二先生”,原名陈得仁,清末长洲(今江苏吴县)人。

[143] 《申报馆书目续集》 1879年上海申报馆印行,其中有关于《何典》一书的提要。

[144] 半农 刘复(1891—1934),字半农,江苏江阴人,诗人,语言学家。曾参加《新青年》编辑工作,是新文学运动初期重要作家之一。后留学法国,研究语音学,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院长等职。著有诗集《扬鞭集》、《瓦釜集》、《半农杂文》及《中国文法通论》等。

[145] 《何典》标点本出版时,刘半农将书中一些内容粗俗的文字删去,代以空格。后来此书再版时恢复了原貌,因此刘半农在《关于〈何典〉的再版》中说:“‘空格令人气闷’这句话,现在已成过去。”

[146] 博士般角色 指胡适,他于1927年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鲁迅在《华盖集续编·为半农题记〈何典〉后,作》中说:“做序只能推胡适之”。

[147] 本篇最初印入1926年8月北新书局出版的中译本《十二个》。

《十二个》,长诗,苏联勃洛克于1918年作,胡译,为《未名丛刊》之一。

[148] 俄国在一九一七年三月的革命 指1917年3月12日(俄历2月27日)推翻沙皇专制制度的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一般称为“二月革命”。此次革命成立的“临时政府”后被十月革命推翻。

[149] 安得列夫 (Л.Н.Андреев,1871—1919) 通译安德烈耶夫,俄国作家。十月革命后流亡国外。著有小说《思想》、《红的笑》,剧本《往星中》等。

[150] 梅垒什珂夫斯奇 参看本卷第110页注〔16〕。巴理芒德(К.Д.Бальмонт,1867—1942),通译巴尔蒙特,俄国诗人。十月革命后流亡国外。著有诗集《北方天空下》等。

[151] 阿尔志跋绥夫 (M.П.Арцыбашев,1878—1927) 俄国作家。1905年革命失败后成为颓废主义者,十月革命后流亡国外。著有长篇小说《沙宁》,中篇小说《工人绥惠略夫》等。

[152] 勃留梭夫 (В.Я.Брюсов,1873—1924) 苏联诗人。早期受象征主义影响,十月革命后积极参加社会、文化活动。著有《镰刀和锤子》、《列宁》、《给俄罗斯》等。戈理奇,通译高尔基。参看本卷第206页注〔38〕。勃洛克 (А.А.Блок,1880—1921),苏联诗人。早期创作受象征主义影响,十月革命时倾向革命。著有《祖国》、《俄罗斯颂》、《十二个》等。

[153] 象征派 十九世纪末叶在法国兴起的一种文艺思潮和流派。认为事物都有与之相对应的意念和含义,强调作家应发掘这些隐藏在事物背后的含义,用恍惚的语言和物象形成暗示性“意象”(即象征),使读者领悟其中的深意。其作品多有神秘感。这一流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影响欧洲各国。俄国象征派代表人物有梅垒什珂夫斯基、勃留梭夫等。

[154] 未来派 参看本卷第279页注〔4〕。

[155] 《梭罗忒亚卢拿》 现译《金羊毛》,俄国象征派杂志。

[156] 这一句以及后文“向着我们这边突进了。突进而受伤了”,“咆哮狞猛,吐着长太息的破坏的音乐”,“时代的最重要的作品”等引文,均见托洛茨基《文学与革命》。

[157] 卡基卡 《十二个》中的人物,酒馆的妓女。

[158] 戴着白玫瑰花圈的耶稣基督 指《十二个》结尾描写的拿着旗帜、戴着花圈,走在十二个赤卫军前面的耶稣基督形象。

[159] 指饶了一译的《十二个》,载《小说月报》第十三卷第四期(1922年4月),是从美国杂志《活时代》1920年5月号转译的。

[160] 胡成才(1901—1943) 名,字成才,浙江龙游人。192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俄文系。

[161] 伊发尔 参看本卷第215页注〔116〕。

[162] 茂森唯士(1895—1973) 日本的苏联问题研究者。

[163] 韦素园 参看本卷第110页注〔15〕。

[164] 玛修丁 (В.Mасютин) 苏联版画家。后流亡德国。

[165] 《新俄罗斯文学的曙光期》 日本昇曙梦所作关于苏联早期文学的论著。有画室(冯雪峰)译本。

[166] 弗罗连斯 通译佛罗伦萨,意大利中部城市。

[167] 本篇最初发表于1927年1月1日北京《语丝》周刊第一一二期,并同时印入《争自由的波浪》一书。

《争自由的波浪》,俄国小说和散文集。原名《专制国家之自由语》,英译本改名《大心》。董秋芳从英译本转译,1927年1月北京北新书局出版,为《未名丛刊》之一。内收高尔基《争自由的波浪》、《人的生命》,但兼珂《大心》,列夫·托尔斯泰《尼古拉之棍》等四篇小说和《致瑞典和平会的一封信》,以及未署名的散文《在教堂里》、《梭斐亚·卑罗夫斯凯娅的生命的片断》。

[168] 但兼珂 (В.И.Немирович-Данченко,1858—1943) 通译聂米罗维奇-丹钦科,俄国小说家,戏剧家。1898年起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共同创办、领导莫斯科艺术剧院。他在小说《大心》中描写了一个妇女遭受的种种欺凌和屈辱,但又宣扬她含垢忍辱、宽宏仁爱的精神。

[169] 托尔斯多 即列夫·托尔斯泰。他在《尼古拉之棍》、《致瑞典和平会的一封信》中揭露了沙皇的暴虐统治和帝国主义的好战本性,但又鼓吹“毋杀戮”、“爱你们的邻居”等主张。

[170] 梭斐亚 (С.Л.Перовская,1853—1881) 又译苏菲亚·别罗夫斯卡娅,俄国民意党领导人之一。因参加暗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捕遇害。

[171] 戈理基笔下的人生 指高尔基早期作品《争自由的波浪》和《人的生命》中所反映的俄国人民反对奴役、要求自由解放的斗争生活。

[172] 本篇最初发表于1927年3月(?)广州《国民新闻》副刊《新时代》,同年5月11日汉口《中央日报》副刊第四十八号曾予转载。

[173] “特别国情” 1915年袁世凯阴谋复辟帝制时,他的宪法顾问美国人古德诺(F.J.Goodnow),曾于8月10日北京《亚细亚日报》发表《共和与君主论》一文,说中国自有“特别国情”,不适宜实行共和政治,应当恢复君主政体。这种论调曾经成为守旧派阻挠民主改革和反对进步学说的借口。

[174] “仍旧贯” 语出《论语·先进》:“鲁人为长府,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

[175] 理学 又称道学,是宋代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等人阐释儒家学说而形成的理论体系。它认为“理”是宇宙的本体,把“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道德说成是“天理”,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176] 王安石 (1021—1086) 字介甫,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在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为参知政事,次年出任宰相,实行改革,推行均输、青苗、免役、市易、方田均税、保甲保马等新法,后因司马光、文彦博等激烈反对而失败。

[177] 元朝将全国人分为四等:蒙古人最贵,色目人次之,汉人又次之,南人最贱。按汉人指契丹、女贞、高丽和原金朝治下的北中国汉人;南人指南宋遗民。

[178] 关于西洋人用神话哄骗非洲土人的事,参看《热风·随感录四十二》。

[179]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语出《论语·公冶长》。宋代邢昺疏:“桴,竹木所编小筏也。”

[180] 贾凫西 (约1590—1676) 名应宠,字思退,号凫西、木皮散人,山东曲阜人,鼓词作家。明末曾任刑部郎中等职,明亡不仕。这里所引的话见于明亡后他作的《木皮散人鼓词》中关于周武王灭商纣王的一段:“多亏了散宜生定下胭粉计,献上个兴周灭商的女娇娃;……他爷们(按指周文王、武王父子等)昼夜商议行仁政,那纣王胡里胡涂在黑影爬;几年家软刀子割头不觉死,只等得太白旂悬才知道命有差。”

[181] 参看《华盖集续编·无花的蔷薇之二》。

[182] 本篇最初以手迹制版印入1929年2月北新书局出版的《游仙窟》。

《游仙窟》,传奇小说,唐代张作。唐宪宗元和年间流入日本,国内久已失传。章廷谦据日本保存的通行本《游仙窟》、醍醐寺本《游仙窟》以及流传于朝鲜的另一日本刻本重新校订,标点出版。

[183] 昌平学 日本江户幕府1630年开办的以传授儒学为主的学校;1868年明治政府接收,改组为“昌平学校”,1870年关闭。地址在今东京汤岛。

[184] 张 (约658—730) 深州陆泽(今河北深州)人。按文中作“陆浑”,误。

[185] 常璩 字道将,蜀郡江原(今四川崇州)人,晋代史学家。曾任散骑常侍、参军等职。《华阳国志》,十二卷,附录一卷,是一部记述我国西南地区历史事迹的书。

[186] 两《唐书》 即《旧唐书》和《新唐书》。《旧唐书》,后晋刘昫监修,张昭远、贾纬等撰,共二百卷。《新唐书》,宋代欧阳修、宋祁等撰,共二二五卷。《张荐传》,见《旧唐书》卷一四九、《新唐书》卷一六一。张荐是张的孙子。

[187] 刘奇 滑州胙(今河南延津)人。《新唐书·刘政会传》:“次子奇,长寿中为天官侍郎,荐、司马锽为监察御史。”天官,武则天时改吏部为天官。

[188] 姚崇 (650—721) 本名元崇,唐代陕州硖石(今河南陕县)人。睿宗、玄宗时任宰相。

[189] 《顺宗实录》 唐代韩愈等撰,共五卷。

[190] 文学科 唐代临时设置的制科的一种,由皇帝主试。名目很多,应试者可以重复参加考试。张曾参加“下笔成章”、“才高位下”、“词标文苑”等考试。

[191] 《大唐新语》 笔记,唐代刘肃撰,共十三卷。张事见该书第八卷。

[192] 《咏燕诗》 张作,全诗已佚,现仅存《大唐新语》所引四句。

[193] 新罗 古国名,位于朝鲜半岛的东南部。

[194] 《朝野佥载》 笔记,今存六卷,记载隋唐两代朝野遗闻传说。《龙筋凤髓判》,判牍书,共四卷。收录判决司法案件的骈俪体文牍。

[195] 杨守敬 (1839—1915) 字惺吾,湖北宜都人,地理学家、版本学家。《日本访书志》,共十六卷,是他任清朝驻日本公使馆馆员时,调查国内已失传而日本尚有留存的古书的著作。其中录有《游仙窟》,并加按语说:“男女姓氏,并同《会真记》,而情事稍疏,以骈俪之辞,写猥亵之状,真所谓傥荡无检,文成浮艳者。”

[196] 河世宁(1749—1820) 字子静,号宽斋,日本江户时期诗人。曾任昌平学学员长。《全唐诗逸》,共三卷,辑录流传于日本而《全唐诗》中遗漏的诗作百余首。内收《游仙窟》中的诗十九首。每首下分别署名张文成和《游仙窟》中的人物崔十娘、崔五嫂、香儿等。

[197] 鲍氏 鲍廷博(1728—1814),字以文,清代安徽歙县人。《知不足斋丛书》,是他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辑印的一部丛书,共三十集,一百九十七种。其中根据《全唐诗逸》录有《游仙窟》中的诗十九首。

[198] 矛尘 即章廷谦(1901—1981),笔名川岛,浙江上虞人。《语丝》撰稿人之一。

[199] 眼皮低垂;,羞涩的样子。都是唐代俗语。

[200] 陈球 字蕴斋,清代浙江秀水(今嘉兴)人。《燕山外史》,共八卷,是他用骈体文写成的一部言情小说,约成书于嘉庆十五年(1810)。

[201] 本篇最初发表于1929年1月24日上海《朝花》周刊第八期,并同时印入《近代木刻选集》(1)。

《近代木刻选集》(1),朝花社编印的美术丛刊《艺苑朝华》的第一期第一辑。内收英、法等国版画十二幅,1929年1月出版。

[202] 勃吕舍勒 通译布鲁塞尔,比利时首都。

[203] 调垒尔 (1471—1528) 通译丢勒,德国油画家、版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作品有木刻组画《启示录》、油画《四圣图》等。

[204] 荷勒巴因 (1497—1543) 通译贺尔拜因,德国肖像画家、版画家。作品有版画《死神舞》、肖像画《英王亨利八世像》等。

[205] 木口雕刻 木刻版画的一种。用坚硬的木材的横断面雕刻,特点是精确、细致。

[206] 毕维克 (1753—1828) 英国版画家。作品有《不列颠鸟类史》并插图、《伊索寓言》插图等。

[207] “我有一匹好东绢,请君放笔为直干” 这是唐代杜甫的诗句。参看本书《〈近代木刻选集〉(2)小引》及其注〔8〕。

[208] 本篇最初印入1929年1月出版的《近代木刻选集》(1)。

[209] 《The Bookman》 《文人》。英国文艺新闻杂志,1891年创刊于伦敦,1934年停刊。《The Studio》,《画室》。英国美术杂志,乔弗莱·霍姆主编,1893年创刊于伦敦,1897年停刊。《The Wood-cut of To-day》(Edited by G.Holme),《当代木刻》(霍姆编)。此书全名为《The Wood-cut of To-day at Home and Abroad》(《当代国内外木刻》),1927年英国伦敦摄影有限公司出版。

[210] 毕明翰 通译伯明翰,英国中部城市。

[211] George Sheringham 乔治·希赖因汉,英国插图画家、舞台美术家。

[212] George Bourne的《A Farmers Life》 乔治·勃恩的《一个农夫的生活》。乔治·勃恩(1780—1845),美国作家。

[213] E.M.Nicholson的《Birds in England》 尼科尔森的《英格兰的鸟》。尼科尔森(1904—?),英国生物学家、作家。

[214] Izaak Walton and Charles Cotton的《The Compleat Angler》 艾萨克·沃尔顿和查理·柯顿的《钓鱼大全》。沃尔顿(1593—1683)和柯顿(1630—1687),都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作家。

[215] Rabelais 拉伯雷(约1494—1553),文艺复兴时期法国作家。著有《巨人传》等。

[216] André Marty 安德烈·马尔蒂,法国诗人。

[217] 这里所引的四行诗应译为:“怯懦的卑劣的人们啊!当你们看见那瘫痪的身体和半截的面具;还有那因伤口感染而发红了的脸颊,你们就会知道历尽千辛万苦才获得好名誉。”

[218] 《La Musa del Loreto》 《洛勒托的文艺女神》。

[219] Atterbom 阿特博姆(1790—1855),瑞典作家、哲学家。著有《瑞典文学史》、诗集《花》(即《群芳》)等。

[220] 本篇最初印入1929年1月出版的《蕗谷虹儿画选》。

《蕗谷虹儿画选》,朝花社编印的《艺苑朝华》第一期第二辑。内收蕗谷虹儿作品十二幅,并附有画家自己的诗和散文诗十一首(鲁迅译)。蕗谷虹儿(1898—1979),日本画家。作品有诗画集《睡莲之梦》、《悲凉的微笑》、《木偶新娘》等。

[221] 《Modern Library》 《现代丛书》。美国出版的历史、科学、文学及艺术等论著和作品的丛书。A.V.Beardsley画集,比亚兹莱画集,原名《比亚兹莱的艺术》。比亚兹莱,参看本书《〈比亚兹莱画选〉小引》。

[222] 水妖(Nymph) 希腊神话里住在山林水泽中半神半人的少女。下文的地祇(Pan),应作潘神,希腊神话中的畜牧神,爱好音乐,常带领山林女妖舞蹈嬉戏。

[223] 指叶灵凤等人。参看本卷第206页注〔36〕。

[224] 本篇最初发表于1929年3月14日《朝花》周刊第十一期。

哈谟生 (K.Hamsun,1859—1952) 又译哈姆生,挪威小说家。曾两度流落美国,生活在社会底层,当过水手和木工。著有长篇小说《饥饿》、《老爷》、《大地的生长物》等。获1920年诺贝尔文学奖。

[225] 《朝花》 文艺刊物,鲁迅、柔石合编。1928年12月6日创刊于上海,初为周刊,共出二十期。1929年6月1日改出旬刊。同年9月21日出至第十二期停刊。周刊第六期登有梅川译的哈姆生短篇小说《生命之呼声》。

[226] 《国际文化》 日本杂志,大河内信威编辑,1928年创刊,东京国际文化研究所出版。该刊1929年1月号《世界左翼文化战线的人们》一文,将哈姆生列为左翼作家。

[227] 《 Nieva》 《尼瓦》,俄语Нива(田地)的音译,周刊。1870年创刊于彼得堡,1918年停刊。它是十月革命前俄国发行量最大的杂志,并附出《文丛》,印行俄国及其他国家作家的文集,其中包括《哈姆生全集》。

[228] 三闲 成仿吾在《洪水》第三卷第二十五期(1927年1月)发表的《完成我们的文学革命》一文中,说鲁迅“所矜持着的是闲暇,闲暇,第三个闲暇”。

[229] 革命底和遵命底的批评家 鲁迅在1928年11月写的《〈农夫〉译后附记》中,谈到文坛上对托尔斯泰的批评时说:“今年上半年‘革命文学’的创造社和‘遵命文学’的新月社,都向‘浅薄的人道主义’进攻。”

[230] 箱船 应译作方舟,即《圣经·创世记》中诺亚的方舟。

[231] 毕伦存 (1832—1910) 一译般生,通译比昂松,挪威作家。著有剧本《新婚》、《人力难及》,小说《索尔巴肯》等。获1903年诺贝尔文学奖。

[232] 罗家伦(1897—1969) 浙江绍兴人,《新潮》的编者之一。北京大学毕业后留学欧美,归国后曾任清华大学、中央大学校长,国民党中央党史编纂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按《新潮》杂志没有出过《新著绍介号》,在第三卷第二号“1920年世界名著特号”中也未见罗家伦介绍《新地》的预告。

[233] 本篇最初发表于1929年3月21日《朝花》周刊第十二期,并同时印入《近代木刻选集》(2)。

《近代木刻选集》(2),朝花社编印的《艺苑朝华》第一期第三辑。内收欧美和日本版画十二幅,1929年3月出版。

[234] Wood-cut 木刻。Wood-engraving,木口雕刻。

[235] 粉本 原指施粉上样的中国画稿本,后用以泛称绘画底稿。

[236] 达格力秀 (1892—1966),参看本书《〈近代木刻选集〉(1)附记》。

[237] 永濑义郎 (1891—1978) 日本版画家。作品有《母与子》等。参看本书《〈近代木刻选集〉(2)附记》。

[238] 指叶灵凤等人对苏联构成派绘画生吞活剥的模仿。构成派,参看本书第365页注〔8〕。

[239] 季黻 许寿裳(1883—1948),字季黻,浙江绍兴人,教育家。鲁迅的同学和好友。先后在教育部、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广东中山大学、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任职。抗战胜利后任台湾大学中文系主任,台湾编译馆馆长。1948年2月在台北被刺。著有《亡友鲁迅印象记》、《我所认识的鲁迅》等。

[240] 杜甫(712—770) 字子美,原籍襄阳(今属湖北),先代迁居巩县(今属河南)。唐代诗人。著作有《杜工部集》。文中《戏韦偃为双松图》 应作《戏为韦偃双松图歌》。诗中“请君”应作“请公”。

[241] 本篇最初印入1929年3月出版的《近代木刻选集》(2)。

[242] 《The Smaller Beasts》,即《小动物》。

[243] E.Powys Mathers 包伊斯·马瑟斯(1892—1939),英国作家、翻译家。

[244] J.H.Fabre 法布耳(1823—1915),法国昆虫学家,著有《昆虫记》、《自然科学编年史》等。《Animal Life in Field and Garden》,《田野和公园里的动物生活》。1921年美国纽约出版。

[245] Animal in Black and White 黑白画中的动物。

[246] 油漆布雕刻 即麻胶版画。

[247] 本篇最初印入1929年4月出版的《比亚兹莱画选》。

《比亚兹莱画选》,朝花社编印的《艺苑朝华》第一期第四辑。内收比亚兹莱的作品十二幅。

[248] 《阿赛王之死》 现译《亚瑟王之死》,英国托麦斯·玛洛里(Thomas Malory,1395—1471)作,根据英国中世纪不列颠亚瑟王和他的十二个圆桌骑士的传奇故事写成。

[249] 《黄书》 (《The Yellow Book》) 又译《黄皮书》,英国文学季刊,1894年创刊于伦敦,1897年停刊。比亚兹莱于同年担任该刊美术编辑。

[250] 《The Savoy》 《沙沃伊》,英国文学季刊。比亚兹莱自1875年起专为该刊作插画,直至去世。

[251] Baudelaire 波特莱尔(1821—1867),法国诗人。他的作品歌咏死亡,描写变态心理,充满厌世的悲观情调,流露对现实社会的憎恶。著有诗集《恶之华》、散文诗集《巴黎的忧郁》等。

[252] 印象主义 即印象派,十九世纪下半叶在法国兴起的一个画派。它在绘画技法上探求光与色的表现效果,强调瞬间的印象,淡化作品的主题思想。印象派对欧洲绘画技法产生很大影响。

[253] Manet 马奈(1832—1883),法国画家。印象派的代表画家之一。作品有《左拉肖像》等。Renoir,雷诺阿(1841—1919),法国画家,印象派代表人物之一。作品有《包厢》、《舞会》等。

[254] William Blake 威廉·布莱克(1757—1827),英国诗人、版画家。作品有诗集《天真之歌》、预言诗《法国革命》,铜版画《约伯记》、《神曲》等。

[255] George Frederick Watts 乔治·弗里德里克·瓦兹(1817—1904),英国画家、雕刻家。作品有油画《希望》,雕刻《体力》等。

[256] Burne-Jones 勃恩·琼斯(1833—1898),英国油画家。作品有《创造之日》、《维纳斯的镜子》等。

[257] 英泉 即菊川英泉(1790—1848),日本江户末期的“浮世绘”画家。

[258] 《The Rape of the Lock》 《卷发的掠夺》。英国诗人亚历山大·蒲柏(1688—1744)所作的讽刺长诗。Eisen,埃森(1720—1778),法国插图画家。Saint-Aubin,圣·欧邦(1736—1809),法国版画家。

[259] 《Salomè》 《莎乐美》,英国作家王尔德(1854—1900)所作的独幕剧。

[260] Arthur Symons 亚瑟·西蒙兹(1865—1945),英国诗人、文艺评论家。经常为《黄书》杂志撰稿。1896年任《沙沃伊》杂志的主编,是比亚兹莱的朋友和同事。著有《文学中的象征主义运动》和诗集《伦敦之夜》等。Holbrook Jackson,贺尔布鲁克·杰克逊(1874—?),英国作家和杂志编辑,著有《书的印刷》等。

[261] 朝花社 鲁迅、柔石、王方仁等组织的文艺团体。1928年11月成立于上海,至1930年春解体,曾出版《朝花》周刊、《朝花》旬刊、《近代世界短篇小说选》和《艺苑朝华》画集等。

[262] 本篇最初印入1930年5月上海光华书局出版的《新俄画选》。

《新俄画选》,朝花社编印的《艺苑朝华》第一期第五辑。内收苏联绘画和木刻十二幅。

[263] 乔治·勃兰兑斯 参看本卷第207页注〔48〕。

[264] 学院派 十七世纪起在欧洲各国官办美术学院中形成的艺术流派。他们的创作多取材于基督教故事和权贵生活,恪守死板的格式、追求繁琐、浮华的细节。俄国的学院派形成于十八世纪,以彼得堡美术学院为中心,代表人物有勃鲁尼等。

[265] “移动展览会派” 习称“巡回展览画派”。1870年俄国一批现实主义画家成立“巡回艺术展览同志会”,经常在各大城市展出作品。他们与学院派对立,反对盲目摹仿西欧,强调描写俄国本国的题材。他们的作品反映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表现对祖国的爱。这个画派对俄国现实主义绘画艺术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代表人物有克拉姆斯柯依、彼罗夫、列宾、苏里柯夫等。

[266] 绥珊 (P.Cézanne,1839—1906) 通译塞尚,法国后期印象派代表画家。他认为绘画的目的是对形、色、节奏、空间的探索,主张借助色彩配合而不依赖明暗效果来表现体积。作品有《自画像》、《玩纸牌者》等。Cezannist,即塞尚派。1910年俄国出现一批青年画家,称为“红方块王子派”,他们崇拜和摹仿塞尚等的作品,追求“色彩印象”的描写。代表人物有康恰洛夫、玛希科夫等。

[267] 立体派 二十世纪初形成于法国的一个画派。参看本书第206页注〔41〕。俄国立体派代表人物有康定斯基、力锡兹基等。未来派,参看本卷第279页注〔4〕。十月革命前后,立体派与未来派以破坏传统,敢于创新的姿态出现,当时一些评论者曾称他们以及与他们有直接联系的构成派等是“左派”,而把其他流派称为“右派”。

[268] “产业派” 从立体派演变而来的苏联艺术派别,构成派的前身。他们强调美术应该与工业建设直接结合,提倡工艺的、以日常实用为目的的“产业美术”。

[269] “构成派” 二十世纪初期在苏联形成的艺术流派。源于立体主义,排斥传统绘画艺术,追求抽象的表现形式,主张依靠长方形、圆形及直线等构成作品。泰忒林 (В.Е.Татлин,1885—1956),通译塔特林,构成派创始人。罗直兼珂 (А.М.Родченко,1891—1956),通译罗德钦科,构成派代表画家。

[270] Komposition,构图。Konstruktion,构成。

[271] Krinsky 克林斯基(Н.К.ринский),苏联构成派画家。

[272] Gastev 加斯切夫(Гастев),苏联画家。

[273] 玛修丁 参看本卷第315页注〔18〕。

[274] 央南珂夫 又译安宁科夫,参看本书第206页注〔37〕。

[275] 力锡兹基 (Л.М.Лисичкий,1890—1941) 苏联版画家、建筑家。

[276] 法孚尔斯基 (В.А.Фаворский,1886—1964) 又译法复尔斯基,苏联版画家。在书籍装帧和插画艺术方面有很大成就。作品有《陀思妥耶夫斯基像》、《伊戈尔王子远征记》插图等。参看本书《〈引玉集〉后记》。

[277] 古泼略诺夫 (Н.Н.Купреянов,1894—1933) 苏联版画家。作品有《阿芙乐尔巡洋舰》和《母亲》、《毁灭》等书的插图。保里诺夫 (П.Я.Повлинов,1881—?),通译保夫里诺夫。苏联版画家、插图画家。作品有《斯维尔德洛夫像》、《普希金像》等。

[278] 克鲁格里珂跋 (Е.С.Кругликова,1869—1941) 通译克鲁格里科娃,苏联版画家。作品有组画《战争前夜的巴黎》、《诗人影画集》等。

[279] 影画 类似剪影的一种画,主要表现人和物的侧面黑影。

[280] 《梭罗古勃像》 载《奔流》月刊第一卷第八期(1929年1月)。

[281] 雕镂画 又称干画,铜版画的一种,直接在铜版上刻画制版。

[282] 《艺苑朝华》 参看本书《〈艺苑朝华〉广告》及其注〔1〕。

[283] 昇曙梦 参看本卷110页注〔17〕。《新俄美术大观》,论述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苏俄艺术的著作,1925年2月日本东京新潮社出版。

[284] R.Fueloep-Miller 勒·菲勒普·米勒。参看本卷第205页注〔35〕。

[285] 本篇最初发表于1930年3月上海《大众文艺》第二卷第三期。

[286] 劳什子 北方方言,泛指物件。含有轻蔑厌恶的意思。

[287] 本篇最初印入1930年9月上海神州国光社出版的中译本《浮士德与城》。

《浮士德与城》,剧本,卢那察尔斯基作,柔石译,为《现代文艺丛书》之一。

[288] L.A.Magnus和K.Walter所译的 《Three Plays of A.V.Lunacharski》 摩格那思和沃尔特所译的《卢那察尔斯基剧本三种》。该书内收《浮士德与城》、《东方三博士》和《贤人华西里》三个剧本,1923年英国伦敦出版。

[289] 尾濑敬止 (1889—1952) 日本的苏联文学研究者。

[290] “Anatoli Vasilievich Lunacharski” 安那托里·瓦西里耶维奇·卢那察尔斯基。参看本卷第204页注〔24〕。

[291] Poltava省 即波尔塔瓦州。

[292] Kiew 基辅。

[293] Zurich大学 苏黎世大学。在瑞士的苏黎世。

[294] Avenarius 阿芬那留斯(1843—1896),德国哲学家,经验批判主义的创始人之一。Axelrod,阿克雪里罗德(П.Б.Аксельрод,1850—1928),俄国孟什维克首领之一。早年参加“劳动解放社”,曾任列宁组织的《火星报》编辑。

[295] Krylia(翼) 全名为《北方之翼》(Северние Крылья)。

[296] Pokrovski 波克罗夫斯基(Покровский,1868—1932),俄国历史学家;Bogdanov,波格丹诺夫(A.A.Богданов,1873—1928),俄国哲学家,经济学家;Gorki,高尔基。

[297] Vologda 伏洛格达,苏联的一个州。

[298] Iskra 《火星报》,列宁于1900年12月创办的全俄政治报。按卢那察尔斯基没有参加过《火星报》的编辑工作。

[299] 这句话原意应译为:“中世纪主义与乌托邦相遇,而没有十九世纪的媒介物。”

[300] Blok 勃洛克。参看本卷第314页注〔6〕。

[301] Sidney 锡德尼(1554—1586),英国诗人。

[302] Shelley 雪莱(1792—1822),英国诗人。

[303] Esènin 叶赛宁。参看本卷第123页注〔14〕。

[304] Demian Bedny 杰米扬·别德内依(Д.Бедный,1883—1945),苏联诗人。

[305] 文中的经验主义者,原文是Empirean,应译为净火天。欧洲古代传说和基督教教义中指天神和上帝居住的地方。

[306] Bely 别雷(A.Белый,1880—1934),俄国作家。

[307] Maeterlinck 梅特林克(1862—1949),比利时作家。Korolenko,柯罗连科,参看本卷第211页注〔85〕。

[308] 《宗教》 原文中无此书名。

[309] 十二岁 原文为二十岁。

[310] 《 Oliver Cromwell》 《奥里弗·克伦威尔》。《Thomas Campanella》,《托马斯·康派内拉》。

[311] Goethe 歌德(1749—1832),德国诗人、学者。“Faust”,《浮士德》,诗剧。

[312] 德莫克拉西 英语democracy的音译,民主。

[313] Abruzzi Introdacque 阿布鲁齐和因特罗达库。意大利东部的两个小镇。

[314] Geneva湖 日内瓦湖,在瑞士。St.Leger,圣·莱格。

[315] 浮士德 《浮士德与城》的主要人物。他幻想建立“自由的城”,但对民众实行专制,遭到反对,退出王位。结尾写他终于悔悟,投靠民众,并作为“自由的城”的开创者在民众的歌颂中死去。

[316] 本篇最初印入1931年10月神州国光社出版的中译本《静静的顿河》(1)。

《静静的顿河》,长篇小说,萧洛霍夫作,共四卷,作于1926年至1939年。贺非(原名赵广湘)的译本是第一卷的上半部,为《现代文艺丛书》之一。

[317] 即萧洛霍夫(M.A.Шолохов,1905—1984),文中作唆罗诃夫,苏联作家。著有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被开垦的处女地》等。

[318] 珂刚 又译戈庚,参看本卷第220页注〔160〕。

[319] 《静静的顿河》 的前三部 指第一卷的一、二、三部。

[320] Olga Halpern 奥尔加·哈尔培恩,德国作家。

[321] Pugatchov 布加乔夫(Е.И.Пугачёв,约1742—1775),十八世纪俄国农民起义的领袖。Stenka Rasin,斯捷潘·拉辛(Степан Разин,约1630—1671),十七世纪俄国农民起义的领袖。Bulavin,布拉文(К.А.Булавин,约1660—1708),1707年至1708年哥萨克农民起义的领导者。

[322] 华斯珂普 (1900—1955) 通译魏斯柯普夫,德国作家。生于布拉格,1928年迁居德国,任《柏林晨报》文艺编辑。

[323] 本篇最初印入1930年9月出版的《梅斐尔德木刻士敏土之图》,后经作者修改,印入新生命书局再版的董绍明、蔡咏裳合译的《士敏土》中,其中删去最后一段和写作年月,另外补写了如下一段文字:“以上这一些,是去年九月三闲书屋影印这图的时候,由我写在前面作为小序的。现在要复制了插入本书去,最好是加上一点说明,但因为我别无新知,就只好将旧文照抄在这里。原图题目,和本书颇有不同之处,因为这回是以小说为主,所以译名就改从了本书,只将原题注在下面了。 一九三一年十月二十日,鲁迅记。”

《梅斐尔德木刻士敏土之图》,梅斐尔德为小说《士敏土》所作的插图,共十幅,鲁迅自费影印,用三闲书屋名义出版。梅斐尔德(C.Meffert,1903—?),德国现代木刻家。

[324] 《士敏土》 现译《水泥》,反映苏联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斗争生活的长篇小说。革拉特珂夫 (Ф.В.Гладков,1883—1958),苏联作家。

[325] 巨灵的努力 1931年鲁迅改为“非常的努力”。

[326] 董绍明 (1899—1969) 字秋士,一作秋斯,天津静海人,翻译家。蔡咏裳 (1901—1940),广东南海人。他们合译的《士敏土》1930年由上海启智书局初版。

[327] 本篇最初印入1931年11月三闲书屋出版的中译本《铁流》。

《铁流》,长篇小说,苏联绥拉菲摩维支(А.С.Серафимович,1863—1949)作,曹靖华译。作品描写苏联国内战争时期一支游击队在同白军和外国侵略者的斗争中成长的故事。

[328] 里培进斯基 (Ю.Н.Либединский,1898—1959) 通译李别进斯基,苏联作家。《一周间》,中篇小说,作于1923年。当时我国有蒋光慈的译本,1930年1月上海北新书局出版;又有江思(戴望舒)、苏汶的译本,1930年3月上海水沫书店出版。

[329] 杨骚 (1901—1957) 福建漳州人,作家。他所译的《十月》、《铁流》分别于1930年3月、6月由南强书局出版。高明(1908—?),江苏武进人,翻译工作者。他所译的《克服》,1930年由心弦书社出版,署名瞿然。

[330] 戴望舒 (1905—1950) 浙江杭县(今余杭)人,诗人。著有诗集《望舒草》、《灾难的岁月》等。

[331] 柔石 (1902—1931) 原名赵平复,浙江宁海人,作家,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员。著有小说《二月》、《为奴隶的母亲》等。

[332] 靖华 曹靖华(1897—1987),河南卢氏人,未名社成员,翻译家。早年曾在苏联留学和工作,1933年归国后在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东北大学等校任教。

[333] 毕斯克列夫 (Н.Пискарев,1892—1959) 又译毕斯凯莱夫,苏联版画家。作品有《铁流》、《安娜·卡列尼娜》等书的插图。

[334] D.Furmanov 富曼诺夫(Д.А.Фурманов,1891—1926),即文中的孚尔玛诺夫,苏联作家。著有《恰巴耶夫》(《夏伯阳》)等。

[335] 史铁儿 即瞿秋白。参看本卷第489页注〔1〕。

[336] 拉迪诺夫 (Л.Радинов,1887—1967) 通译拉季诺夫,苏联美术家、诗人。

[337] 法棱支 (Р.Р.Френц,1888—1956) 通译弗连茨,苏联画家。擅长军事题材的绘画。

[338] 涅威罗夫 (А.С.Неверов,1886—1923) 通译聂维洛夫,苏联作家。

[339] 《潘彼得》 通译《彼得·潘》,英国作家巴雷(J.M.Barrie,1860—1937)的童话剧,梁实秋译。《安徒生童话》,丹麦作家安徒生(1805—1875)的童话集,当时有甘棠译本。这里说的“顺”,是对梁实秋、赵景深等关于翻译主张的讽刺,参看《二心集·几条“顺”的翻译》。

[340] 本篇最初发表于1931年12月11日上海《十字街头》半月刊第一期,署名阿二。

[341] 南边整天开大会 指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内部以蒋介石为首的宁派和以胡汉民、汪精卫为首的粤派为调解派系矛盾而召开的一系列会议。如10月下旬在上海召开宁粤“和平”预备会;11月双方分别在南京、广州举行的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342] 北边忽地起烽烟 指1931年11月27日日军进攻锦州。

[343] 本篇最初发表于1931年12月11日《十字街头》第一期,署名阿二。

[344] 何键 (1887—1956) 字芸樵,湖南醴陵人,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五军军长,当时任国民党湖南省政府主席、“追剿”军总司令。他向国民党第四次代表大会提议:“中小课程应增设公民科,以保持民族固有道德而拯已溺之人心。”

[345] 耶耶乎 上海一带方言,马马虎虎的意思。

[346] 阿拉 上海一带方言,我的意思。

[347] 本篇最初发表于1931年12月25日《十字街头》第二期,未署名。

[348] 谒灵 即谒陵。1931年12月23日《申报》报导,参加国民党四届一中全会的中央委员于当日上午八时全体拜谒孙中山的陵墓。

[349] 本篇最初发表于1932年1月5日《十字街头》第三期(初为双周刊,本期改旬刊),署名阿二。

[350] 一中全会 指1931年12月22日至29日在南京召开的国民党四届一中全会。会上宁粤两派因争权夺利和推卸卖国罪责,互相谩骂。当时报纸称之为“言词争执”。1931年12月27日《申报》在《二次大会中言词争执经过》题下载南京26日电:“昨日会中粤委某提出张学良处分案,发言滔滔不绝,谓不仅张应负丧师失地责任,即南京政府亦当负重要责任,报告毕,吴敬恒即起立,谓张学良固应负责,南京政府亦当负不抵抗之责任,至赴日勾结日本来祸中国之卖国者,亦不能不科以责任,粤委某起立,诘吴卖国者何指,吴答当事者不能不知,当时有人呼对对对,亦有喊嗤嗤嗤。”

[351] 吴老头子 指吴稚晖(1865—1953),名敬恒,江苏武进人。当时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中央政治会议委员。他讲话时,常夹有从《何典》的开头学来的“放屁放屁,真正岂有此理”的话头。

[352] 皇太子 指孙科(1891—1973),当时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委、行政院长。据1931年12月26日《申报》“南京专电”:“今日二次大会讨论锦州问题时,吴敬恒发言中,有此次东省事件,京方绝未卖国,卖国贼另有其人,锦州之危,其咎不在张学良,咎在某某,孙科疑为讽刺粤方,颇感不快,散会后即于下午赴沪。”又27日《申报》“本埠新闻”:“自孙科、李文范等突然离京来沪后,时局空气又复紧张,……大会特派敦劝使者蒋作宾、陈铭枢、邹鲁等先后来沪速驾。”

[353] 大柱石 指胡汉民等。1931年12月27日《申报》报导林森促胡汉民入京与会电文中,有“我公为党国柱石,万统共仰”等语。

[354] 展堂 胡汉民(1879—1936),号展堂,广东番禺人,当时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常务委员、立法院院长。胡汉民当时称患高血压症,拒绝到南京与会。1931年12月28日《申报》报导他复林森电说:“弟血压尚高……医言如不静摄,将时有中风猝倒之患,用是惴惴,未能北行。”

[355] 精卫 汪精卫(1883—1944),名兆铭,原籍浙江绍兴,生于广东番禺。当时任国民党副总裁、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常务委员。抗日战争时期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任主席。1931年12月22日《申报》载《汪精卫因病暂难赴京,医谓尚须休养三月》的新闻:“伍朝枢语人,汪精卫之疾,除糖尿症外,肝部生一巨虫。”

[356] 本篇记录稿最初发表于1932年12月17日天津《电影与文艺》创刊号。收入本书时曾经鲁迅修订。

[357] 关于司马相如装病不出的事,据《史记·司马相如传》:“相如口吃而善著书。常有消渴疾。与卓氏婚,饶于财。其进仕宦,未尝肯与公卿国家之事,称病闲居,不慕官爵。”

[358] “心存魏阙” 语出《庄子·让王》:“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魏阙,古代宫门两边巍然高耸的台观,其下为悬布法令之所,因以用作朝廷的代称。

[359] “文以载道” 语出宋代周敦颐《通书·文辞》:“文所以载道也”,“文,辞艺也。道,德实也。”

[360] 柏勒思 (Plus) 英语:“加”的意思。

[361] 现代评论派 指《现代评论》杂志(1924年12月在北京创刊)的主要撰稿人胡适、陈西滢、徐志摩等。陈西滢在《现代评论》第三卷第五十三期(1925年12月12日)发表的《闲话》中标榜“绝不肆口嫚骂”。但实际上他们常对鲁迅和他们所反对的人进行种种攻击和谩骂。

[362] 本篇记录稿最初发表于1932年11月30日北京《世界日报》“教育”栏。发表前曾经鲁迅修订。

[363] 东北事变 指1931年九一八事变。上海事变,指1932年一·二八事变。

[364] 一·二八事变时,鲁迅寓所在上海北四川路,临近战区。

[365] 抗日十人团 九一八事变后上海各界自发成立的一种爱国群众组织。

[366] 学生军 又称学生义勇军。九一八事变后各地大、中学校成立的学生组织。

[367] 民族主义的文学 1930年6月由国民党当局策划的文学运动,发起人是潘公展、范争波、朱应鹏、傅彦长、王平陵等,假借“民族主义”反对正在兴起的左翼文学运动。曾出版《前锋周报》、《前锋月刊》等刊物。

[368] 本篇在收入本书前没有在报刊上发表过。

《短篇小说选集》,是鲁迅应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之约而编选的。

[369] “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语出《诗经·大雅·皇矣》。则,法则。

[370] 邯郸学步的故事,见《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馀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371] 本篇最初印入1933年5月上海野草书屋印行的中译本《不走正路的安得伦》。

《不走正路的安得伦》,短篇小说,苏联聂维洛夫作,曹靖华译,为《文艺连丛》之一。

[372] 《一天的工作》 苏联短篇小说集,鲁迅编译。1933年3月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为《良友文学丛书》之一。

[373] 萨玛拉州 位于俄罗斯伏尔加河中游地区,后称古比雪夫州。

[374] 黑田辰男 日本的俄罗斯和苏联文学研究者和翻译家。

[375] 蔼支 (И.М.Ец,1907—1941) 苏联插图木刻家。

[376] 本篇在收入本书前未能发表。

高尔基 参看本卷第206页注〔38〕。《一月九日》,是他描写1905年1月9日彼得堡冬宫广场沙皇残酷镇压请愿群众的流血事件的特写,1931年曹靖华译成中文,苏联中央出版局出版。这篇小引原为这一译本在国内重印而作,后因故未能出版。

[377] 屠格纳夫 通译屠格涅夫,参看本卷第202页注〔2〕。柴霍夫,通译契诃夫,参看本卷第219页注〔153〕。

[378] 革命的导师 指列宁(1870—1924)。他在1907年称赞高尔基的《母亲》是“一本非常及时的书”,“这是一本必需的书,很多工人不自觉地、自发地参加了革命运动,现在他们读一读《母亲》,对自己会有很大的益处。”(引自高尔基:《列宁》)1910年,又在《政治家的短评》中说:“高尔基毫无疑问是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他对无产阶级艺术作出了许多贡献,并且还会作出更多贡献。”

[379] 无祖国的文学 马克思、恩格斯所撰《共产党宣言》中有“工人没有祖国”的话,所以也有人称无产阶级文学为无祖国的文学。

[380] 本篇最初印入1934年4月上海联华书局出版的中译本《解放了的堂·吉诃德》。

《解放了的堂·吉诃德》,剧本,卢那察尔斯基作,易嘉(瞿秋白)译,为《文艺连丛》之一。

[381] 黄天霸 清代小说《施公案》中的人物,侠客。

[382] 西万提斯 全名米盖尔·德·塞万提斯·萨阿维德拉,通译塞万提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作家。《堂·吉诃德传》,全称《拉曼却的机敏骑士堂·吉诃德的生平和事业》,通译《堂·吉诃德》,长篇小说。

[383] “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语出《孟子·公孙丑(上)》。原指拔苗助长之事。

[384] 掘坟 指堂·吉诃德和侍医巴坡的帕波设计使关在狱中的伯爵谟尔却假死,埋入坟墓,然后把他挖出放走。

[385] 罗曼罗兰 (Romain Rolland,1866—1944) 法国作家、社会活动家。著有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等。十月革命时,他同情社会主义,但又反对革命的暴力手段。

[386] 爱因斯坦因 (A.Einstein,1879—1955) 通译爱因斯坦,物理学家,广义相对论的创立者。生于德国,1933年迁居美国。

[387] 希特拉 (A.Hitler,1889—1945) 通译希特勒,德国法西斯的“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首领,1933年1月出任德国内阁总理,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当时“叙述希特勒生平和勋业的书”有张克林编的《希忒勒生活思想和事业》,上海南京书店1932年10月发行;杨寒光编译的《希特勒》,上海光明书局1933年3月印行;蒋学楷编《希特勒与新德意志》,上海黎明书局1933年4月印行等多种。

[388] 素琴的译文,题为《法西斯德意志之访问》,载1933年10月上海《大陆杂志》第二卷第四期。

[389] 博心的译文,题为《褐色恐怖》,载1933年上海《中外书报新闻》第三期。

[390] 《北斗》 文艺月刊,“左联”机关刊物之一,丁玲主编。1931年9月在上海创刊,1932年7月出至第二卷第三、四期合刊后停刊,共出八期。鲁迅翻译的《解放了的堂·吉诃德》第一场载于该刊第一卷第三期,署隋洛文译。

[391] 本篇最初印入1933年12月印行的《北平笺谱》。

《北平笺谱》,诗笺图谱选集,木版彩色水印,鲁迅、西谛(郑振铎)合编,自费印行,共六册。内收人物、山水、花鸟笺三三二幅。

[392] 伯希和 (P.Pelliot,1878—1945) 法国汉学家。1906年至1908年活动于中国新疆、甘肃一带,在敦煌千佛洞盗窃大量珍贵文物,运往巴黎。著有《敦煌千佛洞》等。

[393] 敦煌千佛洞 我国著名的佛教石窟之一。位于甘肃省敦煌县东南。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366),隋唐宋元均有修建。内存有大量壁画、造像、经卷、变文等珍贵文物。

[394] 出相 与下文的绣像、全像均指宋元以来小说、戏曲中的插图。参看《且介亭杂文·连环图画琐谈》。

[395] 朴学 语出《汉书·儒林传》:“(倪)宽有俊材,初见武帝,语经学。上曰:‘吾始以《尚书》为朴学,弗好,及闻宽说,可观。’乃从宽问一篇。”后来称汉儒考据训诂之学为朴学,也称汉学。到了清乾隆、嘉靖年间,朴学有很大发展,从经学训诂扩大到古籍史料整理和语言文字的研究,学术上形成了崇尚考据,排斥空论,重质朴,轻文藻的学风。

[396] 吴友如 (?—约1893) 名猷(又作嘉猷),字友如,江苏元和(今吴县)人,清末画家。光绪十年(1884)起在上海点石斋石印书局主绘《点石斋画报》。后自创《飞影阁画报》,又为木版年画绘制画稿,影响较大。

[397] 鄙倍 同鄙背,粗陋背理。《论语·泰伯》:“出辞气,斯远鄙倍矣。”

[398] 林琴南 参看本卷第202页注〔4〕。他能诗画,宣统年间,曾取宋代吴文英《梦窗词》意,制为山水笺,刻版印行。

[399] 陈师曾 (1876—1923) 名衡恪,字师曾,江西义宁(今修水)人,书画家、篆刻家。

[400] 齐白石 (1863—1957) 名璜,字濒生,号白石,湖南湘潭人,书画家、篆刻家。吴待秋 (1878—1949),名澂,字待秋,浙江崇德人,画家。陈半丁 (1876—1970),名年,字半丁,浙江绍兴人,画家。王梦白 (1887—1934),名云,字梦白,江西丰城人,画家。

[401] 临睨夫旧乡 语出屈原《离骚》:“陟陞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

[402] 短书 指笺牍。宋代赵彦卫《云麓漫钞》:“短书出晋宋兵革之际,时国禁书疏,非吊丧问疾不得行尺牍,启事论兵皆短而藏之。”

[403] 本篇系用日文写作,发表于1934年1月1日日本大阪《朝日新闻》。译文发表于1934年9月25日《文学新地》创刊号,题为《一九三三年上海所感》,署名石介译。

[404] 1933年3月31日,曾任日本驻华公使、外务大臣的芳泽谦吉来华活动,对外宣称是“私人行动”,“纯系漫游性质”,“分访昔人旧好”,“并无含有外交及政治等使命”。

[405] 《国木田独步集》 日本作家国木田独步(1871—1908)的短篇小说集。内收小说五篇,夏丏尊译。1927年6月开明书店出版。

[406] 亚米契斯 (E.De Amicis,1846—1908) 意大利作家。《爱的教育》,是他的日记体小说《心》的中译名,夏丏尊译。1926年3月由开明书店出版。

[407] 指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和神州国光社遭国民党特务袭击的事。参看《准风月谈·后记》。

[408] 莫索里尼 (B.Mussolini,1883—1945) 通译墨索里尼,意大利独裁者,法西斯党党魁。1922年出任首相。第二次世界大战祸首之一。

[409] 这是一些人对左翼作家的诬陷。关于拿“卢布”之说,参看《二心集·“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关于当日本侦探的构陷,参看《伪自由书·后记》。

[410] 《西游记》 长篇小说,明代吴承恩著,共一百回。写唐僧(玄奘)在孙悟空等护送下到西天取经,沿途战胜妖魔险阻的故事。

[411] 本篇最初印入1934年3月出版的《引玉集》。

《引玉集》,苏联版画集,共收五十九幅,鲁迅编选,以三闲书屋名义印行。

[412] 克拉甫兼珂 (A.И.Кравченко,1889—1940) 苏联版画家。作品有《列宁墓》、《德聂泊河建设工地》以及普希金、果戈理等的作品的插图。

[413] 冈察罗夫 (А.Д.Гончаров,1903—?) 苏联插图画家。作品有《浮士德》、《十二个》等的插图。

[414] 战事 指1932年一·二八上海战事。

[415] 《文学》 月刊,先后由郑振铎、傅东华、王统照编辑。1933年7月创刊,上海生活书店出版。1937年11月出至第九卷第四期停刊,共出五十二期。

[416] 毕珂夫 (M.Пиков) 苏联插图画家。作品有富曼诺夫《叛乱》和鲁迅短篇小说插图等。

[417] 陈节 瞿秋白的笔名。他摘译的文章题为《十五年来的书籍版画和单行版画》,苏联楷戈达耶夫作。

[418] 契诃宁 (С.В.Чехонин,1878—1937) 苏联工艺美术家、版画家。作品有卢那察尔斯基《浮士德与城》和普希金《鲁斯兰和柳德米拉》的插图等。

[419] 列培台华 (А.П.Остроумова-Лебедева,1871—1955) 通译奥斯特罗乌莫娃-列别杰娃,苏联画家、木刻家。作品有彩色木刻《列宁格勒风景组画》、《早春时节的基洛夫岛》等。

[420] Ostraoomova-Ljebedeva by A. Benois and S. Ernst. State Press,Moscow-Leningrad. 《奥斯特罗乌莫娃-列别杰娃画集》,贝诺瓦和爱恩斯特编,国家出版局,莫斯科-列宁格勒。

[421] D.I.Mitrohin by M. Kouzmin and V. Voinoff. State Editorship,Moscow-Petrograd. 《密德罗辛画集》,库兹明和伏伊诺夫编,国家编辑社,莫斯科-彼得格勒。

[422] “Nauka社” 科学社。日本东京的一个出版社,大竹博吉主办。

[423] Vergilius:《 Aeneid》 维吉尔:《伊尼德》。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史诗。

[424] 沈端先(1900—1995) 即夏衍,浙江杭州人,剧作家,中国左翼作家联盟领导成员之一。他翻译的《母亲》于1929年10月、1930年8月由上海大江书铺分上下册出版。

[425] 西谛 郑振铎(1898—1958),笔名西谛,福建长乐人,作家、文学史家,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著有短篇小说集《桂公圹》、《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等。

[426] 富家赘婿 指邵洵美(1906—1968),浙江余姚人,诗人。他是清末大官僚、买办盛宣怀的孙女婿。在他办的刊物《十日谈》1934年1月1日新年特辑上,刊有杨天南的《二十二年的出版界》一文,其中说:“特别可以提起的是北平笺谱,此种文雅的事,由鲁迅、西谛二人为之,提倡中国古法木刻,真是大开倒车,老将其实老了。至于全书六册预购价十二元,真真吓得煞人也。无论如何,中国尚有如此优游不迫之好奇精神,是十分可贺的,但愿所余四十余部,没有一个闲暇之人敢去接受。”

[427] 本篇收入本书前未在报刊上发表过。

《城与年》 插图,亚历克舍夫为小说《城与年》所作木刻插图,共二十八幅。鲁迅于1933年获得这套插图手拓本后,曾请曹靖华写了《城与年》的概略,并亲自为每幅插图写了说明,准备付印单行本,后来因故未成。至1947年印入曹靖华译的《城与年》一书。

[428] “苏联版画展览会” 苏联对外文化协会、中苏文化协会和中国文艺社联合主办,1936年2月20日起在上海举行,为期一周,展出版画二百余幅。

[429] 斐定 (К.А.Федин,1892—1977) 通译费定,苏联作家。著有长篇小说《城与年》、《初欢》、《不平凡的夏天》等。

[430] 本篇据作者1931年重写手迹收入。原无题目,下注“二十一岁时作,五十一岁时写之,时辛未二月十六日也。”许寿裳在《新苗》第十三期(1937年1月)发表的《怀旧》一文中说:“1903年他二十三岁,在东京有一首《自题小像》赠我。”鲁迅于1932年12月9日曾将此诗书赠日本医生冈本繁,诗中“矢”作“镞”。

[431] 灵台 心。《庄子·庚桑楚》:“不可内(纳)于灵台。”晋代郭象注:“灵台者,心也。”神矢,爱神的箭。参看本卷第32页注〔1〕。风雨如磐,唐代贯休《侠客》诗:“黄昏风雨黑如磐,别我不知何处去。”

[432] 荃不察 屈原《离骚》:“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怒。”轩辕,即黄帝,我国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汉民族的始祖。《史记·五帝本纪》:“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

[433] 本篇最初发表于1912年8月21日绍兴《民兴日报》,署名黄棘。稿后附记说:“我于爱农之死,为之不怡累日,至今未能释然。昨忽成诗三章,随手写之,而忽将鸡虫做入,真是奇绝妙绝,辟历一声,速死豸之大狼狈矣。今录上,希大鉴定家鉴定,如不恶,乃可登诸《民兴》也。天下虽未必仰望已久,然我亦岂能已于言乎。二十三日,树又言。”鲁迅1912年7月19日日记:“晨得二弟信,十二日绍兴发,云范爱农以十日水死。”22日:“夜作均言三章,哀范君也,录存于此:风雨飘摇日,……。”23日修订后寄周作人转《民兴日报》。日记所录诗中,“遽”作“竟”,“尽”作“已”,“彤”作“寒”,“冽”作“泠”,“洗”作“涤”,“酩酊”作“茗艼”。

范爱农 参看本卷第145页注〔1〕。

[434] 华颠 《后汉书·崔传》:“唐且华颠以悟秦”。唐代李贤注:“《尔雅》曰:颠,顶也。释言:华颠,谓白首也。”白眼,《晋书·阮籍传》:“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鸡虫,这里比喻势利小人。杜甫《缚鸡行》:“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按绍兴方言“鸡虫”与“几仲”谐音。何几仲是辛亥革命后中华自由党绍兴分部骨干分子。这里的“鸡虫”是双关语。

[435] 海草国门碧 李白《早春于江夏送蔡十还家云梦序》:“海草三绿,不归国门。”

[436] 本首曾另收入《集外集》,与此处所收稍有不同。参看本卷第145页。

[437] 大圜 即天。参看本卷第145页注〔2〕。

[438] 绪言 语出《庄子·渔父》:“曩者,先生有绪言而去。”唐代成玄英疏:“绪言,余论也。”

[439] 本篇手迹题款为:“辛未初春,书请邬其山仁兄教正。”

邬其山,即内山完造(1885—1959),日本人,1913年来华,后在上海开设内山书店。1927年10月与鲁迅结识后常有交往。著有杂文集《活中国的姿态》、《花甲录》等。“邬其”,“内”(ろち)字的日语读音。

[440] 南无阿弥陀 佛家语。南无,梵文Namas的音译,“归命”、“敬礼”的意思。阿弥陀,即阿弥陀佛,大乘教的佛名。这是信徒表示归心于佛的用语。

[441] 鲁迅1931年6月14日日记:“为宫崎龙介君书一幅云:‘大江日夜向东流,……’又为白莲女士书一幅云:‘雨花台边埋断戟,……。’”“群雄”,手迹作“英雄”,“不可见”作“杳不见”。按宫崎龙介(1892—1971),日本律师,1931年来上海时曾访问鲁迅。其父宫崎弥藏系支持中国民主革命的志士,叔父宫崎寅藏曾协助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白莲女士,即柳原烨子(1885—1967),日本女作家,宫崎龙介的夫人。

[442] 六代 我国历史上三国时的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六个朝代,都建都南京,合称六朝。石头城,古城名,本名金陵城,东汉末年孙权重筑改名,故址在今南京清凉山,后用石头城代指南京。

[443] 雨花台 在南京城南聚宝山上,亦称石子岗。据《高僧传》,南朝梁武帝时云光法师在此讲经,感动上天,落花如雨,故名。辛亥革命时,革命军进攻南京,曾在此血战多日。莫愁湖,在南京水西门外,相传六朝洛阳女子卢莫愁曾居于此,故名。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曾在湖边建阵亡将士纪念碑,刻有孙中山“建国成仁”的题词。

[444] 浩歌 语出《楚辞·九歌·少司命》:“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恍兮浩歌。”

[445] 鲁迅1931年12月2日日记:“作送增田涉君归国诗一首并写讫,诗云:‘扶桑正是秋光好,……。’”

增田涉 (1903—1977),日本的中国文学研究者,曾任日本根岛大学、关西大学等校教授。1931年他在上海时,常向鲁迅请教翻译《中国小说史略》等方面的问题。著有《中国文学史研究》、《鲁迅的印象》等。

[446] 扶桑 日本的别称。据《南史·东夷传》:“扶桑在大汉国东二万余里。”《梁书·扶桑国传》:“其土多扶桑木,故以为名。”

[447] 鲁迅1932年1月23日日记:“午后为高良夫人写一小幅,句云:‘血沃中原肥劲草,……。’”高良夫人,即日本人高良富子。

[448] 崇陵 指南京孙中山陵。1931年12月22日,国民党四届一中全会在南京开幕,次日全体委员拜谒中山陵。会上,宁、粤两派争吵对骂;常委汪精卫、胡汉民等要员称病抗会,行政院长孙科中途离去,不久哭陵辞职,蒋介石亦“下野”回奉化,一时演成分崩离析局面。

[449] 鲁迅1932年3月31日日记:“又为沈松泉书一幅云:‘文章如土欲何之,……。’”沈于1930年8月东渡日本前曾托冯雪峰向鲁迅求字,他归国后鲁迅以此诗相赠。

[450] 鲁迅1932年3月31日日记:“又为蓬子书一幅云:‘蓦地飞仙降碧空,……。’”本诗为鲁迅应姚蓬子请求写字时的即兴记事。诗中所说是一·二八上海战争时,穆木天的妻子携带儿子乘人力车去姚蓬子家寻穆木天的事。

蓬子,姚蓬子(1905—1969),浙江诸暨人,作家。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加入左联。

[451] 天子 即穆天子,我国古代有《穆天子传》,记周穆王驾八骏西游的故事。这里用作对穆木天的戏称。穆木天(1900—1971),吉林伊通人,诗人。时为左联成员。

[452] 鲁迅1932年7月11日日记:“午后为山本初枝女士书一笺,云:‘战云暂敛残春在,……。’即托内山书店寄去。”

一·二八战事,参看本卷第157页注〔1〕。

[453] 鲁迅1932年12月29日日记:“午后为梦禅及白频写《教授杂咏》各一首,其一云:‘作法不自毙,……。’其二云:‘可怜织女星,……。’”据许寿裳回忆,其三、其四二首亦作于1932年年末。梦禅(邹梦禅)和白频当时均为上海中华书局职员。

[454] 这首诗系影射钱玄同的。钱玄同早年曾戏说:“四十岁以上的人都应该枪毙”。又据说他在北京大学曾说过“头可断,辩证法不可开课”的话。

[455] 这首诗系影射赵景深的。赵景深曾将契诃夫小说《万卡》中的天河(Milky Way)误译为“牛奶路”,又将德国作家塞意斯的小说《半人半马怪》误译为《半人半牛怪》。参看《二心集·风马牛》。

[456] 这首诗系影射章衣萍的。章衣萍曾在《枕上随笔》(1929年6月北新书局出版)中写有:“‘懒人的春天哪!我连女人的屁股都懒得去摸了!’”又据说他向北新书局预支了一大笔版税,曾说过“钱多了可以不吃猪肉,大喝鸡汤”的话。

[457] 这首诗系影射谢六逸的。谢六逸曾编选过一本《模范小说选》,选录鲁迅、茅盾、叶绍钧、冰心、郁达夫的作品,于1933年3月由上海黎明书局出版。他在序言(先发表于1932年12月21日《申报·自由谈》)中说:“翻开坊间出版的中国作家辞典一看,我国的作家快要凑足五百罗汉之数了。但我在这本书里只选了五个作家的作品,我早已硬起头皮,准备别的作家来打我骂我。而且骂我的第一句话,我也猜着了。这句骂我的话不是别的,就是‘你是近视眼啊’,其实我的眼睛何尝近视,我也曾用过千里镜在沙漠地带,向各方面眺望了一下。国内的作家无论如何不止这五个,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不过在我所做的是‘匠人’的工作,匠人选择材料时,必要顾到能不能上得自己的‘墨线’,我选择的结果,这五位作家的作品可以上我的‘墨线’,所以我要‘唐突’他们的作品一下了。”

[458] 鲁迅1932年12月31日日记:“为知人写字五幅,皆自作诗。为内山夫人写云:‘华灯照宴敞豪门,……。’”

[459] 鲁迅1932年12月31日日记:“为知人写字五幅,皆自作诗。……为滨之上学士云:‘故乡黯黯锁玄云,……。’为坪井学士云:‘皓齿吴娃唱柳枝,……。’”诗中的“食”条幅手迹作“吃”。滨之上,即滨之上信隆;坪井,即坪井芳治。他们都是日本人在上海开设的筱崎医院的医生。1932年12月28日晚,坪井芳治邀鲁迅往日本饭店共食河豚,滨之上信隆曾同座。

[460] 上春 早春,指夏历正月,又作孟春。梁元帝《纂要》:“正月孟春,亦曰孟阳,孟陬,上春。”

[461] 柳枝 原为古代民间曲调,名《折杨柳》或《折柳枝》。唐代进入教坊,名《杨柳枝》。白居易有《杨柳枝词》八首,其中有“古歌旧曲君休问,听取新翻《杨柳枝》”的句子。他又在《杨柳枝二十韵》题下自注:“《杨柳枝》,洛下新声也。”

[462] 子规 即杜鹃。师旷《禽经》:“春夏有鸟如云不如归去,乃子规也。”

[463] 鲁迅1932年12月31日日记:“为知人写字五幅,皆自作诗。……为达夫……又一幅云:‘无情未必真豪杰,……。’”作者在1933年1月22日书赠坪井芳治时,题款为:“未年之冬戏作。”“未年”应为“申年”。1932年12月31日曾将此诗书示许寿裳,诗中“兴”作“乘”,“狂”作“吟”,“看”作“顾”。

[464] 於菟 即虎。《左传》宣公四年:“楚人……谓虎於菟。”又《易·乾·文言》:“云从龙,风从虎。”意为龙起生云,虎啸生风。

[465] 鲁迅1933年1月26日日记:“为画师望月玉成君书一笺云:‘风生白下千林暗,……。’”

[466] 白下 白下城,故址在今南京金川门外。唐武德九年(626)移金陵县治于此,改名白下县,故旧时以白下为南京的别称。

[467] 鲁迅1933年3月2日日记:“山县氏索小说并题诗,于夜写二册赠之。《呐喊》云:‘弄文罹文网,……。’”

[468] 积毁可销骨 语出《史记·张仪列传》:“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469] 鲁迅1933年6月21日日记:“下午为坪井先生之友樋口良平君书一绝云:‘岂有豪情似旧时,……。’”在写给许广平的诗幅上,题款为“酉年六月二十日作”。

杨铨 (1893—1933),字杏佛,江西清江人。曾留学美国。1924年随孙中山北上,任秘书;后任东南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总干事。1932年12月,协同宋庆龄、蔡元培、鲁迅等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1933年6月18日在上海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470] 鲁迅1933年6月28日日记:“下午为萍荪书一幅云:‘禹域多飞将,……。’”萍荪,即黄萍荪。1936年10月他曾将此诗手迹印于《越风》半月刊第二十一期(10月31日出版)封面。

[471] 禹域 中国的别称。相传夏禹首先划分中国为九州,以名山大川为界,后世相沿称中国为禹域。蜗庐,即蜗牛庐。据《三国志·魏书·管宁传》裴松之注引《魏略》,东汉末年,隐士焦先“自作一瓜(蜗)牛庐,净扫其中,营木为床,布草蓐其上,至天寒时,搆火以自炙,呻吟独语”。

[472] 玄酒 《礼记·礼运》:“玄酒在室”。唐代孔颖达疏:“玄酒,谓水也,以其色黑谓之玄。而大古无酒,此水当酒所用,故谓之玄酒。”

[473] 鲁迅1933年11月27日日记:“为土屋文明氏书一笺云:‘一枝清采妥湘灵,……。’”

[474] 湘灵 传说中的湘水之神。参看本卷第150页注〔1〕。九畹贞风慰独醒,屈原《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畝。”东汉王逸注:“十二亩曰畹”。又《楚辞·渔父》:“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475] 萧艾 恶草。屈原《离骚》:“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

[476] 鲁迅1933年12月30日日记:“午后……又为黄振球书一幅云:‘烟水寻常事,……。’”诗幅后题款为“酉年秋偶成”。

[477] 菰蒲 水生植物,菰米可食,蒲可编席,旧时常借指隐士安身之所。唐代刘得仁《宿宣义池亭》诗:“岛屿无人迹,菰蒲有鹤翎。”

[478] 鲁迅1934年3月16日日记:“闻天津《大公报》记我患脑炎,戏作一绝寄静农云:‘横眉岂夺蛾眉冶,……。’”诗幅后题款:“三月十五夜闻谣戏作以博静兄一粲”。1934年3月10日《大公报》“文化情报”栏载有一则署名“乒”的简讯:“据最近本月初日本《盛京时报》上海通讯,谓蛰居上海之鲁迅氏,在客观环境中无发表著述自由,近又忽患脑病,时时作痛,并感到一种不适。经延医证实确悉脑病,为重性脑膜炎。当时医生嘱鲁十年(?)不准用脑从事著作,意即停笔十年,否则脑子绝对不能用,完全无治云。”

[479] 众女 屈原《离骚》:“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480] 鲁迅1934年5月30日日记:“午后为新居格君书一幅云:‘万家墨面没蒿莱,……。’”诗幅后题款:“戌年初夏偶作以应新居先生雅教”。

[481] 墨面 《淮南子·览冥训》:“美人挐首墨面而不容,曼声吞炭内闭而不歌。”歌吟动地哀,唐代李商隐《瑶池》:“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按《黄竹》相传为周穆王所作的诗,据《穆天子传》载,周穆王猎于苹泽,“日中大寒,北风雨雪,有冻人,天子作诗三章以哀民。”

[482] 鲁迅1934年9月29日日记:“又为梓生书一幅云:‘绮罗幕后送飞光,……。’”诗幅后题款:“秋夜偶成录应梓生先生教”。梓生,张梓生。

[483] 柏栗丛边 古代用柏木栗木作社神。《论语·八佾》:“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又据《尚书·甘誓》“弗用命,戮于社”的记载,供奉社神的地方也是统治者杀人的场所。道场,佛教僧徒诵经行道的一种活动。1934年4月28日国民党政客戴季陶、褚民谊等发起请班禅九世在杭州举行“时轮金刚法会”。参看《花边文学·法会和歌剧》。

[484] 望帝 即杜鹃,又名子规。宋代乐史《太平寰宇记》:“蜀王杜宇,号望帝,后因禅位自亡去,化为子规。”据《广韵》载:杜鹃“春分鸣则众芳生,秋分鸣则众芳歇”。迷阳,《庄子·人间世》:“迷阳迷阳,无伤吾行。”清代王先谦《庄子集解》:“迷阳,谓棘刺也。”

[485] 六郎 原指唐代张昌宗。《唐书·杨再思传》载:武则天时,“昌宗以姿貌见宠幸,再思又谀之曰‘人言六郎面似莲花,再思以为莲花似六郎,非六郎似莲花也。’”这里当指梅兰芳。“时轮金刚法会”举行时,中央社曾报导该会“决定邀请梅兰芳、徐来、胡蝶,在会期内表演歌剧五天”。按梅兰芳等并未参与演出。

[486] 鸡鸣风雨 《诗经·郑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487] 鲁迅1935年12月5日日记:“为季巿书一小幅云:‘曾惊秋肃临天下,……。’”诗幅后题款:“亥年残秋偶作录应季巿吾兄教正。”

[488] 荒鸡 清代周亮工《书影》卷四:“古以三鼓前鸡鸣为荒鸡。”《晋书·祖逖传》:“……逖有赞世才具,……与司空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星斗阑干,古乐府《善哉行》:“月没参横,北斗阑干。”

[489] 本篇最初印入1926年7月未名社出版的台静农所编《关于鲁迅及其著作》版权页后。

《未名丛刊》,鲁迅编辑,原由北新书局出版,1925年未名社成立后改由该社出版。内收鲁迅译的厨川白村《苦闷的象征》,韦素园译的果戈理《外套》和北欧诗歌小品集《黄花集》,李霁野译的安德烈耶夫《往星中》、《黑假面人》,韦丛芜译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穷人》,曹靖华译的《白茶》等。 《乌合丛书》,鲁迅编辑,1926年初由北新书局出版。内收鲁迅的《呐喊》、《彷徨》、《野草》,许钦文的《故乡》,高长虹的《心的探险》,向培良的《飘渺的梦及其他》,淦女士(冯沅君)的《卷葹》等。

[490] 指《〈未名丛刊〉是什么,要怎样?》,现编入《集外集拾遗补编》。

[491] 本篇最初刊载于1928年6月20日《奔流》第一卷第一期。

《奔流》,参看本卷第201页注〔1〕。

[492] 本篇最初印入1929年4月朝花社出版的《近代世界短篇小说集》第一集《奇剑及其他》书后。

《艺苑朝华》,朝花社出版的美术丛刊,鲁迅、柔石编辑,共出外国美术作品五辑,即《近代木刻选集》一、二集,《蕗谷虹儿画选》、《比亚兹莱画选》和《新俄画选》。后一辑编成时朝花社已结束,改由光华书局出版。

[493] 本篇最初刊载于1933年5月野草书屋出版的《不走正路的安得伦》卷末。

《文艺连丛》,文学艺术丛书。鲁迅编辑,1933年5月起陆续出版。

[494] 《山民牧唱》 中译单行本在鲁迅生前未出版。

[495] 指《海外文学新选》第十三编《跋司珂牧歌调》,日本笠井镇夫、永田宽定等译。

[496] 《Noa Noa》 毛利语,音译“诺阿、诺阿”,“芬芳”的意思。戈庚 (P.Gauguin,1848—1903),通译高更,法国后期印象派画家。主要作品有《雅各及天使》、《两个塔西提妇女》等。

[497] 罗怃 鲁迅的笔名。

[498] 泰息谛 通译塔希提,南太平洋的社会群岛中最大的岛。该岛原为独立的王国,1842年成为法国保护国。

[499] 本篇最初发表于1935年9月《译文》终刊号。鲁迅在1935年10月29日致萧军的信中说:“《译文》终刊号的前记是我和茅(按指茅盾)合撰的。”

《译文》,鲁迅和茅盾发起的翻译和介绍外国文学的月刊。1934年9月创刊于上海。最初三期由鲁迅编辑,后由黄源接编,生活书店印行。曾于1935年9月出至第十三期停刊。1936年3月复刊,改由上海杂志公司发行,1937年6月出至新三卷第四期停刊,前后共出二十九期。

[500] 本篇最初刊载于1936年11月20日《中流》第一卷第六期,原题《〈海上述林〉上卷出版》。

《海上述林》,瞿秋白的译文集。在瞿秋白牺牲后由鲁迅收集、编辑。分上、下两卷于1936年5月和10月先后出版。上卷《辨林》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普列汉诺夫、拉法格等人的文学论文以及高尔基论文选集和拾补等。因国民党当局的压迫,该书出版时,仅署“诸夏怀霜社校印”。

瞿秋白 (1899—1935),江苏常州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1927年冬至1928年春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临时书记。1931年至1933年在上海从事革命文化工作,与鲁迅结下很深的友谊。1935年2月在福建游击区被国民党逮捕,同年6月18日被杀害于长汀。


一九三六年鲁迅全集.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