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鼎记 - 金庸
第一回 纵横钩党清流祸 峭茜风期月旦评
第二回 绝世奇事传闻里 最好交情见面初
第三回 符来袖里围方解 椎脱囊中事竟成
第四回 无迹可寻羚挂角 忘机相对鹤梳翎
第五回 金戈运启驱除会 玉匣书留想象间
第六回 可知今日怜才意 即是当时种树心
第七回 古来成败原关数 天下英雄大可知
第八回 佳客偶逢如有约 盛名长恐见无因
第九回 琢磨颇望成全璧 激烈何须到碎琴
第十回 尽有狂言容数子 每从高会厕诸公
第十一回 春辞小院离离影 夜受轻衫漠漠香
第十二回 语带滑稽吾是戏 弊清摘发尔如神
第十三回 翻覆两家天假手 兴衰一劫局更新
第十四回 放逐肯消亡国恨 岁时犹动楚人哀
第十五回 关心风雨经联榻 轻命江山博壮游
第十六回 粉麝余香衔语燕 珮环新鬼泣啼乌
第十七回 法门猛叩无方便 疑网重开有譬如
第十八回 金刚宝杵卫帝释 雕篆石碣敲头陀
第十九回 九州聚铁铸一字 百金立木招群魔
第二十回 残碑日月看仍在 前辈风流许再攀
第二十一回 金剪无声云委地 宝钗有梦燕依人
第二十二回 老衲山中移漏处 佳人世外改妆时
第二十三回 天生才士定多癖 君与此图皆可传
第二十四回 爱河纵涸须千劫 苦海难量为一慈
第二十五回 乌飞白头窜帝子 马挟红粉啼宫娥
第二十六回 草木连天人骨白 关山满眼夕阳红
第二十七回 滇海有人闻鬼哭 棘门此外尽儿嬉
第二十八回 未免情多丝宛转 为谁辛苦窍玲珑
第二十九回 卷幔微风香忽到 瞰床新月雨初收
第三十回 镇将南朝偏跋扈 部兵西楚最轻剽
第三十一回 罗甸一军深壁垒 滇池千顷沸波涛
第三十二回 歌喉欲断从弦续 舞袖能长听客夸
第三十三回 谁无痼疾难相笑 各有风流两不如
第三十四回 一纸兴亡看复鹿 千年灰劫付冥鸿
第三十五回 曾随东西南北路 独结冰霜雨雪缘
第三十六回 犵鸟蛮花天万里 朔云边雪路千盘
第三十七回 辕门谁上平蛮策 朝议先颁谕蜀文
第三十八回 纵横野马群飞路 跋扈风筝一线天
第三十九回 先生乐事行如栉 小子浮踪寄若萍
第四十回 待兔只疑株可守 求鱼方悔木难缘
第四十一回 渔阳鼓动天方醉 督亢图穷悔已迟
第四十二回 九重城阙微茫外 一气风云吐纳间
第四十三回 身作红云长傍日 心随碧草又迎风
第四十四回 人来绝域原拚命 事到伤心每怕真
第四十五回 尚余截竹为竿手 可有临渊结网心
第四十六回 千里帆樯来域外 九霄风雨过城头
第四十七回 云点旌旗秋出塞 风传鼓角夜临关
第四十八回 都护玉门关不设 将军铜柱界重标
第四十九回 好官气色车裘壮 独客心情故旧疑
第五十回 鹗立云端原矫矫 鸿飞天外又冥冥
附录:康熙朝的机密奏折
后记
金庸作品集“三联版”序
我在小学时就爱读课外书。低年级时看《儿童画报》、《小朋友》、《小学生》,后来看内容丰富的“小朋友文库”,再似懂非懂地阅读各种各样章回小说。到五六年级时,就开始看新文艺作品了。到现在,我还是喜爱古典文学作品多于近代或当代的新文学。那是个性使然。有很多朋友,就只喜欢新文学,不爱古典文学。
现代知识当然必须从当代的书报中去寻求。小学时代我得益最多、记忆最深的,是我爸爸和哥哥所购置的邹韬奋先生所撰的《萍踪寄语》、《萍踪忆语》等世界各地旅行记,以及他所主编的《生活周报》(新的和旧的)。在童年时代,我已深受邹先生和生活书店之惠。生活书店是三联书店的主要组成部分,十多年前,香港三联书店就和我签了合同,准备在中国大陆地区出版我的小说,后因事未果。这次重行筹划,由三联书店独家出版中国大陆地区的简体字本,我不但感到欣慰,回忆昔日,心中充满了温馨之意。
撰写这套总数三十六册的《作品集》,是从一九五五年到七二年,前后约十三、四年,包括十二部长篇小说,两篇中篇小说,一篇短篇小说,一篇历史人物评传,以及若干篇历史考据文字。出版的过程很奇怪,不论在香港、台湾、海外地区,还是中国大陆,都是先出各种各样翻版盗印本,然后再出版经我校订、授权的正版本。在中国大陆,在这次“三联版”出版之前,只有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一家,是经我授权而出版了《书剑恩仇录》。他们校印认真,依足合同支付版税。我依足法例缴付所得税,余数捐给了几家文化机构及支助围棋活动。这是一个愉快的经验。除此之外,完全是未经授权的。
不付版税,还在其次。许多版本粗制滥造,错讹百出。还有人借用“金庸”之名,撰写及出版武侠小说。写得好的,我不敢掠美;至于充满无聊打斗、色情描写之作,可不免令人不快了。也有些出版社翻印香港、台湾其他作家的作品而用我笔名出版发行。我收到过无数读者的来信揭露,大表愤慨。相信“三联版”普遍发行之后,可以制止这种种不讲道义的行为。侠义小说的主旨是要讲是非、讲道义,可不能太过份吧。
有些翻版本中,还说我和古龙、倪匡合出了一个上联“冰比冰水冰”征对,真正是大开玩笑了。汉语的对联有一定规律,上联的末一字通常是仄声,以便下联以平声结尾,但“冰”字属蒸韵,是平声。我们不会出这样的上联征对。大陆地区有许许多多读者寄了下联给我,大家浪费时间心力。
为了使得读者易于分辨,我把我十四部长、中篇小说书名的第一个字凑成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我写第一部小说时,根本不知道会不会再写第二部;写第二部时,也完全没有想到第三部小说会用什么题材,更加不知道会用什么书名。所以这副对联当然说不上工整,“飞雪”不能对“笑书”,“白”与“碧”都是仄声。但如出一个上联征对,用字完全自由,总会选几个比较有意义而合规律的字。
有不少读者来信提出一个同样的问题:“你所写的小说之中,你认为哪一部最好?最喜欢哪一部?”这个问题答不了。我在创作这些小说时有一个愿望:“不要重复已经写过的人物、情节、感情,甚至是细节。”限于才能,这愿望不见得能达到,然而总是朝着这方向努力,大致来说,这十五部小说是各不相同的,分别注入了我当时的感情和思想,主要是感情。我喜爱每部小说中的正面人物,为了他们的遭遇而快乐或悲伤,有时会非常悲伤。至于写作技巧,后期比较有些进步。但技巧并非最重要,所重视的是个性和感情。
这些小说在香港、台湾都曾拍摄为电影和电视连续集,有的还拍了三、四个不同版本,此外有话剧、京剧、粤剧等。跟着来的是第二个问题:“你认为哪一部电影或电视剧改编演出得最成功?剧中的男女主角哪一个最符合原著中的人物?”电影和电视的表现形式和小说根本不同,很难拿来比较。电视的篇幅长,较易发挥;电影则受到更大限制。再者,阅读小说有一个作者和读者共同使人物形象化的过程,许多人读同一部小说,脑中所出现的男女主角却未必相同,因为在书中的文字之外,又加入了读者自己的经历、个性、情感和喜憎。你会在心中把书中的男女主角和自己的情人融而为一,而别人的情人肯定和你的不同。电影和电视却把人物的形象固定了,观众没有自由想像的余地。
武侠小说继承中国古典小说的长期传统。中国最早的武侠小说,应该是唐人传奇中的《虬髯客传》、《红线》、《聂隐娘》、《昆仑奴》等精彩的文学作品。其后是《水浒传》、《三侠五义》、《儿女英雄传》等等。现代比较认真的武侠小说,更加重视正义、气节、舍己为人、锄强扶弱、民族精神、中国传统的伦理观念。读者不必过份推究其中某些夸张的武功描写,有些事实上不可能,只不过是中国武侠小说的传统。聂隐娘缩小身体潜入别人的肚肠,然后从他口中跃出,谁也不会相信是真事,然而聂隐娘的故事,千余年来一直为人所喜爱。
我初期所写的小说,汉人皇朝的正统观念很强。到了后期,中华民族各族一视同仁的观念成为基调,那是我的历史观比较有了些进步之故。这在《天龙八部》、《白马啸西风》、《鹿鼎记》中特别明显。韦小宝的父亲可能是汉、满、蒙、回、藏任何一族之人。即使在第一部小说《书剑恩仇录》中,主角陈家洛后来也皈依于回教。每一个种族、每一门宗教、某一项职业中都有好人坏人。有坏的皇帝,也有好皇帝;有很坏的大官,也有真正爱护百姓的好官。书中汉人、满人、契丹人、蒙古人、西藏人……都有好人坏人。和尚、道士、喇嘛、书生、武士之中,也有各种各样的个性和品格。有些读者喜欢把人一分为二,好坏分明,同时由个体推论到整个群体,那决不是作者的本意。
历史上的事件和人物,要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看。宋辽之际、元明之际,明清之际,汉族和契丹、蒙古、满族等民族有激烈斗争;蒙古、满人利用宗教作为政治工具。小说所想描述的,是当时人的观念和心态,不能用后世或现代人的观念去衡量。我写小说,旨在刻画个性,抒写人性中的喜愁悲欢。小说并不影射什么,如果有所斥责,那是人性中卑污阴暗的品质。政治观点、社会上的流行理念时时变迁,人性却变动极少。
小说写成后曾有过不少改动和增删,但失误和不足之处不免仍旧很多。我把每一位读者都当是朋友。朋友们的指教自然永远是欢迎的。
一九九四年一月
这是第一篇第一回 纵横钩党清流祸 峭茜风期月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