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字数:2388

庚本第二十二回未完,到惜春的灯谜为止,上有眉批:“此后破失,俟再补。”似乎是编纂者发现此回的一回本末页残破,预备从别的本子上补抄来,但是结果没找到,只在背面加钉一叶,补抄了两条批。第一段是作者生前的备忘录:

暂记宝钗制谜云:朝罢谁携两袖烟?……〔七律。诗下略。〕

此回未成而芹逝矣,叹叹!丁亥夏,畸笏叟。〔靖本多一“补”字,作“未补成”,署名缺“叟”字。〕

到了现存的庚本,当然已经由同一个抄手一路抄下来了,因此笔迹相同。

回内贾政请贾母赏灯。

地下婆娘丫头站满。李宫裁王熙凤二人在里间又一席。贾政因不见贾兰,便问“怎么不见兰哥?”地下婆娘忙进里间问李氏。李氏起身笑着回道:“他说方才老爷并没去叫他,他不肯来。”婆娘回覆了贾政,众人都笑说:“天生的牛心古怪。”贾政忙遣贾环与两个婆娘将贾兰唤来。

《水浒》《金瓶》里似乎都有“婆娘”这名词,是对妇人轻亵的称谓,带骂人的口吻。此处应作“婆子”,指较年老的仆妇,因为有男主人在座,年轻的家人媳妇不便上前。书中“嬷嬷”大都是保姆。至于职位低的“老妈妈们”,那是下江人的普通话,“婆子”是北方话。接连四次称“婆娘”,可见不是笔误。戚本也是一样。

戚本此回是完整的,有宝钗制谜,那首七律,没说出谜底。贾政猜谜,先看了元春的:

贾政道:“这是爆竹嗄(庚本作‘吓’)?”

后来看到惜春的诗谜:

贾政道:“这是佛前海灯嗄?”(庚本自此二句起缺)

“嗄”读音介于“价”与“娇”之间,是道地苏白,《海上花列传》等吴语小说里都通用。早期白话将“呀”写作“吓”,如曲文中的“相公吓!”“夫人吓!”“嗄”改“吓”是此书改去吴语的一例。此处第二个“嗄”字再加上“婆娘”充分显示戚本此回可靠,是最早的早本,有时候夹着吴语,白话常欠通顺,戚本独有的回末一节文言更多。

回内宝钗生日演戏,有一个小旦。

凤姐笑道:“这个孩子扮上,活像一个人,你们再看不出来。”宝钗心里也知道,便一笑。宝玉也猜着了,亦不敢说。史湘云接着笑道:“倒像林妹妹的模样儿。”

——庚、戚本同

看来早本湘云比黛玉大,在第二十、第三十二回就已经改为“林姐姐”了,此处是个漏网之鱼。宝钗生日是正月二十一,次日贾政请贾母赏灯,在上房“贾母贾政宝玉一席,下面王夫人宝钗黛玉湘云又一席,迎探惜三个又一席。……李宫裁王熙凤二人在里间又一席。”可以没有贾赦贾琏,似乎不能没有邢夫人。如果因为不是正式过节,只拣贾母喜欢的人,连贾环也在座。

早本贾家家谱较简,《风月宝鉴》收入此书后才有宁府。原先连贾赦都没有,只有贾政这一房——贾琏可能是个堂侄,因为娶了王夫人的内侄女,所以夫妇俩都替贾政管家。——因此贾政不过官居员外郎,倒住着“上房”,“正紧正内室”,荣国公贾赦倒住着小巧的别院,沿街另一个大门出入。早先俞平伯在《红楼梦研究》里仿佛就说过他们住得奇怪。

第二十二回筹备宝钗生日,“贾母……次日便先送过衣服玩物礼去,王夫人凤姐黛玉等诸人皆有随分不一,不须多记。”送礼吃酒看戏都没提邢夫人。贾母叫黛玉点戏,“黛玉因让薛姨妈王夫人等”,也许可能包括邢夫人在内,但是似应作“让薛姨妈邢夫人等”,不能越过她的大舅母,只把二舅母姊妹并提。——全抄本此回据程乙本抄配,此处作“让王夫人等”,大概是因为贾母的一段对白:

黛玉因让薛姨妈王夫人等。贾母道:“今日原是我特带着你们取笑,咱们只管咱们的,别理他们。我巴巴的唱戏摆酒,为他们不成?他们在这里白听白吃,已经便宜,还让他们点呢!”说着,大家都笑了。

贾母口中的“你们”“他们”将钗黛凤姐等与她们的上一代对立,连薛姨妈都包括在内,是贾母的风趣。程本认为对亲戚不能这么不客气,因此删去“薛姨妈”。

宝钗生日邢夫人似有若无,但是贾母拿出二十两银子来给宝钗做生日的时候,与凤姐有一段对白,末了贾母说:

“……你婆婆也不敢强嘴,你和我梆梆的。”凤姐笑道:“我婆婆也是一样的疼宝玉,我也没处去诉冤,倒说我强嘴。”

此处一提凤姐的婆婆邢夫人,是有了贾赦之后改写过,不像下半回赏灯猜谜是纯早本。

自甲辰本到程本,此回都缺惜春谜,又把宝钗制谜移作黛玉的,打“香”或“更香”,另添宝玉宝钗二谜。俞平伯说:“甲辰本叙事略同程甲本而甚简单,自‘更香’一谜直至回末,作:

贾政道:“这个莫非是香?”宝玉代言道:“是。”贾政又看道:南面而坐,北面而朝。象忧亦忧,象喜亦喜。打一物。贾政道:“好,好!大约是镜子。”宝玉笑回道:“是。”贾政道:“是谁做的?”贾母道:“这个大约是宝玉做的。”贾政就不言语,往下再看道是:有眼无珠腹内空,荷花出水喜相逢。梧桐叶落分离别,恩爱夫妻不到冬。打一物。贾政看到此谜,明知是竹夫人,今值元宵,语句不吉,便佯作不知,不往下看了。于是夜阑,杯盘狼藉,席散各寝。后事下回分解。

这是从脂庚到程甲的连锁,所补当比较早。今《红楼梦稿》这回既据程乙本抄配,自在甲辰本之后……”(见《谈新刊〈乾隆抄本百廿回红楼梦稿〉》,《中华文史论丛》第五辑,第四四一至四四二页)

俞平伯没提起戚本此回与甲辰、程本这系统的关系。从表面上看来,是甲辰本续成庚本未完的这一回,程甲本又参看戚本添补加长,加上戚本这两段:贾政回房伤感失眠;贾政去后宝玉宝钗凤姐一场生动的小戏——但是改宝钗为黛玉。程甲本没发觉此处凤姐的对白与甲辰本所加的宝玉谜语冲突:“刚才我忘了为什么不当着老爷撺掇叫你也作诗谜儿。”分明宝玉并没有制灯谜。

此外甲辰本“时值元宵”句日期错误,程甲本改了。

其实甲辰本也是根据戚本增删改写的,与庚本无干。删惜春谜,大概因为与第五回犯重,而又排列得较死板,四春顺序下来。删去贾政失眠一段,想必因为太娘娘腔多愁善感。删去回末那场精彩的小戏,正是因为凤姐的对白与甲辰本新添的宝玉制谜冲突。程甲本又把后两段都恢复了。

甲辰本并没说竹夫人谜是谁的,因为这流行的民间谜语太粗俗了,一说穿是宝钗的,就使人觉得不像,宝钗怎么会写得出“恩爱夫妻不到冬”这种话?甲辰本这一段相当技巧,程本却给添上“宝钗的”。

但是甲辰本宝黛钗三人制谜下有批注:“此黛玉一生愁绪之意”,“此宝玉之镜花水月”,“此宝钗金玉成空”。大概也就是改写此回的人自批,免得读者不懂。批语与正文中明点又不同些,因为不过是批者的意见,读者可以恍恍惚惚将信将疑。

改这一回的,如果不是作后四十回的续书人,至少有续书的计画,而且也是写宝玉娶宝钗后出家。他不是梦觉主人,因为此本的“梦觉主人序”是这样结束的:

书之传述未终,余帙杳不可得;既云梦者,宜乎留其有余不尽,犹人之梦方觉,兀坐追思,置怀抱于永永也。

不是蓄意续书者的话。

这篇序开始说:

辞传闺秀而涉于幻者,故是书以梦名也。夫梦曰红楼,乃巨家大室儿女之情,事有真不真耳。红楼富女,诗证香山;悟幻庄周,梦归蝴蝶;作是书者藉以命名,为之“红楼梦”焉。

显然书名“红楼梦”,通篇没提“石头记”。而且此本目录前、每回前后、每叶中缝都标明“红楼梦”三字(见周汝昌著《红楼梦新证》第一〇二五页)。迄今误作“甲辰本‘石头记’”,大概是因为当时(一七八四年)“石头记”脍炙人口,“红楼梦”没人知道,书商见是同一部书,另加题页,采用“石头记”书名。


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