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李作鹏回忆录 >
- 第三篇血战东北 >
- 第十八章辽沈大决战(之二)
一、林彪下达歼灭西进兵团的命令
我军攻克锦州、解放长春之后,东北战场形势起了重大变化。关于下一步行动,毛泽东批准林、罗首长意见:首先歼灭廖耀湘的西进兵团。
作战方案确定为:“拦头、拖尾、打中间”。既以第4、第11两个纵队和三个独立师“拦头”,对付锦西、葫芦岛之敌。以1纵、2纵、3纵、5纵、6纵(17师)、7纵、8纵、9纵、10纵及炮兵纵队共十个纵队,二十六个师,立即出发,向新立屯、大虎山、黑山方向急进“打中间”,从南、北两个方向包围廖耀湘西进兵团五个军12个师。第12纵队及五个独立师、一个骑兵师迅速由长春地区进到铁岭地区,钳制沈阳地区之敌。
我纵主力部署在彰武东北地区,负责拖住西进兵团的“尾巴”。
10月18日,林、罗首长电报指示各部队,这次围歼廖耀湘兵团的关键,是能否切断新立屯、彰武之敌的退路。如敌退路被我截断,则沈阳及其周围之敌亦被拖住。切不可稍有疏忽与犹豫,切不可让敌人逃走,否则会错过伟大胜利的机会。必须时准备大胆冒险,坚决行动。
10月23日,林、罗首长向部队下达歼灭廖耀湘兵团的政治动员令:我军决定全力乘敌撤退中,与敌决一死战。以连续作战方法,力求全部歼灭敌人。此战成功,则不仅能引起全国军事形势之大变,且必能引起全国政治形势之大变,促成蒋介石迅速崩溃。我全体指战员须振奋百倍勇气与吃苦精神,参加此一光荣大决战。不怕伤亡,不怕疲劳,不怕遭受小的挫折,虽每个连队遭受重大的伤亡,打得只剩几个人,也不要怕。对全国革命来说,仍是最值得的。
动员令特别强调,须严戒沙后所、王道屯的打法,那种打法是在未侦察地形状况,未等大部队到齐,未将兵力、火力很好配备,未将敌人退路截断,即仓促乱打乱冲。此次大战只要求各级干部遵守准备好了再猛攻的原则,则必然打胜仗。林、罗首长要求电报内容要传达下去,因为“我们最担心的就是怕部队不实行这个打法,而将此仗打坏”。
我纵部队接受任务后,士气高,决心大,要与敌人拼个你死我活,要活捉廖耀湘,要把蒋介石的王牌军——新1军、新6军,埋葬在辽西地区。当时部队唱的一首歌词就是“吃菜要吃白菜心,打仗就打新六军”。
纵队首长对于此次会战的战术问题进行了认真深刻的研究,并向部队下发了专门指示,在指示中,特别强调各级干部在每次进攻之前,均须走在部队前面,迅速侦察地形、敌情,选好主攻方向,布置一点两面,对兵力、火力进行纵深配置,先将敌人防御工事用炮火进行破坏,再以各种火力压制敌人,然后展开猛打、猛冲、猛追……。
各兄弟兵团遵照总部的作战命令,急向黑山、大虎山方向前进。有的部队日夜兼程,有的部队白天隐蔽夜间运动。部队的调动遵照既要迅速,又要秘密的原则进行。林彪的前方指挥所,也随着部队向新的作战方向移动。
为了诱使廖耀湘兵团和沈阳敌人大胆向锦州方向前进,东北总部派了一支部队向山海关方向进行佯动,并通知该方向地方政权和群众,征集大批房舍和粮草,准备迎接主力配合作战,佯作我军主力即要进关之势。
蒋介石对我军行动再次估计错误。第一,认为我军在锦州作战中战斗力遭到“巨大损失”,不可能连续作战,至少要休整补充两个月之后才能打仗。第二,认为我军主力下一步的行动,将是进攻锦西,葫芦岛和进关作战,只以部分兵力围困沈阳。基于这种荒谬的估计,敌人企图乘我进攻锦州部队尚未喘息,休整补充之机,命令廖耀湘兵团,迅速向锦州攻击前进。又命令驻在葫芦岛指挥的侯镜如由西向东攻击前进,实行东西对进,妄图收复锦州。伪中央社也在那里虚张声势,摇唇鼓舌,说什么“锦州地区的整个形势看来是对国军更有利”。
其实锦州敌人全歼,长春完全解放,蒋介石在北平如坐针毡,方寸全乱。据说蒋多次怒气腾腾,暴跳如雷,破口大骂这个长官指挥无方,那个长官怕死苟生,不服从命令,不勇敢作战,就要亡国。不但骂他的将领,连美国马歇尔也骂:“马歇尔害了我们的国家,是马歇尔一定要接收东北,把我们所有精锐部队都调到东北”。过去那种趾高气扬,大吹大擂的神气,连一点影子也没有了。
锦州失守后,蒋介石主张廖耀湘兵团向锦州攻击前进,收复锦州。卫立煌主张撤回沈阳,而廖耀湘则认为撤回沈阳也无法扭转局面,主张从营口撤退。东北“剿总”副司令杜聿明最后主张集中兵力,攻占黑山、大虎山,打得下来就向锦州前进,打不下来就向营口撤退。同时令52军先攻占营口。杜聿明并说:“行动要快,能战就战,不能战就退,否则有全军覆灭的危险”。他们之间互相扯皮争论,耽误不少时间。廖耀湘被俘之后说:“痛悔没有当机立断,断送了求生的最后机会”。
廖耀湘兵团之新1军、新6军、71军等主力部队,于10月24日开始,在空军和重炮的掩护下,向我黑山、大虎山阵地猛烈攻击,一次不成功,第二次再来。一天之内连续组织了四次大的突击,但所有的突击都被我坚守阵地的10纵和1纵的英雄们所粉碎。敌人那隆隆的炮声和飞机轰炸声,不但没有帮助他夺得我半寸土地,反而加快我各路部队向黑山、大虎山方向前进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