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参加第四次反“围剿”
到了福建邵武,我找到了红二十二军政治部,邵武县城没有城墙,只有一条大街,军政治部住在一个中学里。我找到了谭政主任,他表示欢迎我回来工作,还让青年部为我开了一个欢迎会。会后,谭政和青年部长冯功竹找我谈话,要我回六十四师工作。
我第二天就动身回到我们师的驻地。见到我回来,师长张世杰、政委史犹生非常高兴,欢迎我回来。接着,他们下了一个命令,任命我为六十四师政治部青年科长。我又见到了吴茂和等几个科长,政治部还为我开了一个欢迎会。这时,已经是一九三二年年底了。
我离开部队的时间很短,但部队的变化却很大。一九三三年一月,我刚到职不久,部队就接到上级通知,说蒋介石又调集三十多个师,分左、中、右三路,开始对我们进行第四次“围剿”,其先头部队已经向我新苏维埃区域的建(建宁)、黎(黎川)、泰(泰宁)地区发动了攻击,企图截断红军的退路,消灭红军主力。部队便开始进行粉碎敌人第四次“围剿”的动员、准备工作。我听了非常高兴。这是我参军以来第一次赶上的大兵团作战,而且我还听说朱德总司令和周恩来政委将亲临前线指挥,我更感到兴奋。我们用了三、五天的时间,征集资财粮食、动员民众和准备战场,战争很快就来到了。
这次是大规模作战,战斗是在一个宽约二百里的广阔正面战场上进行。敌人分三路纵队向我们逼近。第一纵队,纵队长罗卓英,率国民党军第十一师、第五十二师、第五十九师由宜黄、乐安向宁都、广昌进攻;第二纵队,纵队长吴奇伟,率国民党军第十师、第十四师、第九十师向我建、黎、泰地区进攻;第三纵队,纵队长赵观涛,率国民党军第五师、第六师、第九师、第七二九师向金溪、黎川方向进攻。中央红军当时参加战斗的有红一军团、红三军团、红五军团和我所在的红二十二军。红二十二军参加打的是吴奇伟所率领的第二纵队。
战役开始后,全军包括军部和第六十四、第六十六两个师,在军长罗炳辉、政委谭震林的指挥下,从金溪、贵溪出发,跟随主力红一军团,直接摸向敌人的阵地。由于敌人旅途疲劳,刚到达宿营地,还没来得及修筑工事,对我们的到来一点都没有准备,因此战斗一打响,我军就势如破竹,蒋军全线崩溃。当时,在我红一军团和配合作战的我红二十二军的宽达七、八十里的下面战场上,到处都是枪炮声。我们由金溪沿着通往抚州的公路两侧攻击前进,吴奇伟率领的几个师则边打边退。从拂晓打到中午十二点左右,我们便占领了浒弯。我们一路收缴枪支,一路捉俘虏。吴奇伟的部队,号称"铁四军",被认为是国民党军最有战斗力的部队。在他们丢下的斗笠上面,都写着"铁军"的字样。可是这一仗,"铁四军"都成了大软蛋。
攻占了浒弯以后,史政委指定我带领一部分人负责收容俘虏。我把各单位的俘虏约五百余人,集中到一个村子里,将他们编成班、排、连、营,对他们讲俘虏政策,进行政治宣传工作,然后把他们移交给了红二十二军政治部。
俘虏移交后,我却找不到自己部队的去向了。我是一个普通政治工作干部,第一次参加这样大规模的战斗,一上战场,到处都是枪声,许多部队混杂在一起战斗,到处都是友邻部队,队伍的建制完全打乱了。一时弄得我晕头转向。后来我循着枪声前进,看哪里有送伤员、送俘虏下来的,我就往哪里去找。几经周折之后,终于在浒弯南面的一座高山脚下,找到了六十四师,才归上了队。
浒弯是抚州南面的重镇,镇子很大,红二十二军占领浒弯后,继续向前追击。黄昏时,追到了抚河边。河面很宽,水也很深,敌人逃过河时淹死了不少人。吴奇伟的部队大部分被我们消灭。只有少部分逃进了河对岸的抚州城。我们也就此停止追击,战斗至此告一段落。我们师在抚河南岸向抚州城警戒,并在浒弯及其周围地区打土豪筹款,搜集盐和布匹。搞到的银洋和物资,都送到了军部。
接着,主力红军准备集中力量消灭罗卓英的第一纵队,由我们红二十二军配合作战。我们全军,于二月二十四、二十五日从浒弯南撤,星夜兼程赶往宜黄县以南的黄陂、东陂一带。二月二十七日上午十时,我们到达黄陂附近。当主力红军正在黄陂南面的高山上同国民党军进行激战的时候,我们赶到了,部队立即跑步前进,准备前去参加这一战斗。但我们快跑到山顶时,上面来了通报,说黄陂、霍源、摩罗嶂、登仙桥一带的敌人,已全部被我主力消灭,敌五十二师师长李明被击毙,五十九师师长陈时骥被活捉。
由于我们到晚了一步,没有参加上这一重要战役。事后听说,这一仗是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在前线统一指挥的伏击战。红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了一个大胜仗!
至此,敌人的第四次“围剿”已被撤底粉碎。我们红二十二军奉命转向永丰、乐安、新干、清江方向,深入国民党统治区域活动,继续扩大苏维埃区域。不久,我们攻占了新干县城,缴获了大批资财,扩大了红军队伍,开阔了新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