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文化方面

字数:717

這一種趨勢,反映在社會文化上,亦可見北方人物在逐漸減少,而南方則在逐漸增多。此只就數量上論之。

如以應科舉人數論。

唐武宗會昌五年限定各地應送明經進士額數表:

這已在唐代晚年,南方地位已高,但並不能跨駕中原之上。

北宋則南人考進士,人數又多;北人考明經,人數又少,顯分優劣。不得不限定南北名額以求平衡。詳見前。

元代一樣逃不出南盛北衰之象。蘇天爵滋溪集十四:「國家既以文藝取士,於是人人思奮於學,而中州老師存者無幾,後生或無從質正。」又曰:「江南三行省,每大比,士多至數千人,考官必得碩儒,士方厭服。」此記延佑、至治間事,南北學風盛衰皎然。

明代亦定南北取士額。

明列朝鄉試額數表:

按:此表北直額數,其中實多南人。又兩廣、雲、貴西南人文之激進,亦可注意。

明會試額數表:

洪熙元年,定南卷取十之六,北卷取十之四。後複以百名為率,南北各退五卷為中卷,然中卷其實即南卷也。又北卷中順天額亦多南人,則北卷之見絀多矣。景泰初,禮部請「取士不分南北」,給事中李侃等奏,謂:「江北之人文詞質直,江南之人文詞豐贍,故試官取南人恆多,北人恆少。向制不可改。」後竟複分南、北、中卷,則分卷正為北人。又李侃等所言,以「江南」、「江北」為别,南北界線,較之宋歐陽、司馬爭論時,又見南移矣。

洪武二十年,以北方學校無名師,生徒廢學,特遷南方學官教士於北,複其家。

又洪武四年至萬曆四十四年,凡二百四十五年間,每科狀元、榜眼、探花及會元,共計二百四十四人,其籍貫如次表。據陳建皇明通紀清乾隆丙辰詔舉博學鴻詞,先後舉者二百六十七人。滿洲五、漢軍二、直隸三、奉天一、江蘇七十八、安徽十九、浙江六十八、江西三十六、湖北六、湖南十三、福建十二、河南五、山東四、山西三、廣東六、陝西四、四川一、雲南一。可見此種演進,至清無變。

再就宰相籍貫言之,唐宰相世系多在北方。唐宰相世系表,三百六十九人,九十八族,十九皆北人。

宋中葉以後,南方便多,北人便少。

明宰輔一百八十九人,此據明史宰輔年表計南方占了三分之二強。明江、淮以北,鼎甲甚不易得,蓋以科第影響及於仕宦。


一 經濟方面三 南北政治區域之劃分及戶口升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