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秦文化受草原文化影响很深,隋朝的政治基因中也有深重的草原因素。
其实不光是隋,初唐政治也受到鲜卑文化的深刻影响。统一了整个中国的隋唐,是鲜卑化了的汉人政权。对此可能很多读者有不同意见,因为在我们传统观念里,隋唐应该是比较典型的汉人政权。
但是只要深入观察一下就会发现,历史上除了有少数民族“汉化”,也有很多汉族的少数民族化的事实。
我们知道,北魏在孝文帝汉化改革后,很快就分裂成了北齐和北周。北周是鲜卑族建立的,北齐是汉族人建立的。按理说,北齐是一个汉人政权,应该与北周不同。但是如果你对比一下就会发现,北齐与北周相比,鲜卑化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北齐的统治者是“鲜卑化”了的汉人。
“神武既累世北边,故习其俗,遂同鲜卑。”北齐奠基人高欢是渤海籍的汉人,但是因为祖上很早以前就与鲜卑族杂居,已经完全鲜卑化了。高欢能讲一口流利的鲜卑语,崇拜鲜卑文化,看不起汉人,因此朝廷上下弥漫着“大鲜卑主义”的气氛,“共轻中华朝士”。高欢的儿子高洋经常“散发胡服”,甚至“数为胡服,微行市里”。高洋的太子喜欢读书,这让高洋很不高兴,说他太像汉人了,“每言太子得汉家性质,不似我,欲废之”。在他的影响下,北齐朝廷中呈现严重的反汉化倾向。有一个叫韩凤的大臣,也是鲜卑化了的汉人,他非常仇视没有鲜卑化的汉人,动不动就宣扬“狗汉大不可耐,唯须杀却”,向皇帝建议杀光汉人文官:“汉儿文官……宜加诛戮。”而皇帝竟如其言,对汉人文官“并斩之殿庭”。
所以我们通常只知道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却不知道北齐鲜卑化了的汉人主导的“反汉化”运动。正是在这些鲜卑化汉人的主导下,北齐恢复了很多被北魏孝文帝禁止的鲜卑旧俗,比如“鲜卑语复盛,……谓之国语”。比如皇位继承中的“兄终弟及”,北齐文宣帝高洋、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三位就是同父同母的兄弟。
那么,北齐为什么如此卖力地反汉化呢?因为有孝文帝汉化改革的历史教训在先。鲜卑人建立的北魏一开始也是二元结构的,但是孝文帝取消了二元结构,要求30岁以下的鲜卑人一律放弃母语,从头学习汉语,用中原制度统一整个帝国。结果不旋踵,北魏王朝丧失了战斗力,迅速灭亡。这一历史教训正是后来北齐和北周反汉化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