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数:1196

缅甸国王之所以敢于要求英国臣服于他,一方面是因为他不明世界大势,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缅甸人的世界观与中国非常相似。中国的皇帝自认为是“天子”,“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下所有一切国家都应该向自己臣服进贡。而相比中国皇帝,缅甸国王更为自大。历代缅甸国王几乎都宣称自己是宇宙最高神毗湿奴、湿婆或是佛陀的化身。因此,缅甸国王被认为是宇宙的主宰,被称为“水和土地的主人”。也就是大地上一切的主人,总自称为“王中之王”“最高之王”“宇宙之王”。18世纪,缅甸雍籍牙王朝的国君阿隆帕耶在一封致英国国王的信中就曾自称“最伟大的至善的独裁的君主……白象和黄金的主人……朕的伟大来自太阳”[10]。

之所以有相似的世界观,是因为缅甸的权力结构与中国相似。中国皇帝权力巨大,在国内实行说一不二的专制统治。而缅甸王权之专断残暴甚至超过中国皇帝,清末中国史籍《缅甸国志》记载,“缅甸为纯然君主专制政体,刑赏生死,皆出诸君王之意念,其政府以尊严顺从君主为主”。因此,和中国皇帝一样,缅甸国王有一种“特有的自豪和过分的傲慢”,不允许世界上还有与他平等甚至比他权力更大、地位更高的人。[11]

除了世界观原因外,缅甸之所以如此自信,还有实力上的原因。在今天中国人的心目中,缅甸是一个贫弱落后的小国。在历史上,它却一直是东南亚的大国,战斗力极强,甚至一度威震八方。

向东,它长期与泰国争雄,长期占有上风,甚至导致有400多年历史的大城王朝的灭亡。向北,缅甸与中国的明朝和清朝先后展开大规模战争,而且都是缅甸占了上风。明代后期,缅甸主动入侵中国,并从中国手中夺取了大片领土,今天缅北的大部分地区,在明代前期是在中国版图之内的。即使是在清朝全盛的乾隆中期,缅甸在和中国为争夺中缅之间的土司展开的四次大战中也不落下风:前三次中国战败,最后一次双方战平,打得乾隆皇帝也没脾气。

这个面积并不大的国家之所以如此武勇,是因为它长期实行“军国体制”,实行一种类似中国“军户”的制度,叫“阿赫木旦”制度。这些人平时耕种,战时出征。平时他们不用纳税,战时又可以掠夺战利品,在缅甸社会地位很高。因此,缅甸这个国家实际是“为战争而生”的,这个国家作战时不需要动员,不需要后勤准备,每个阿赫木旦都枕戈待旦,随时可以出征。面对这样的虎狼之师,很多国家都退避三舍。因此,在东南亚,缅甸是令人闻风丧胆的大国,是名副其实的霸主。

缅甸和泰国在文化上非常接近,都深受印度文化的影响,也同为小乘佛教的重镇。然而面对英国人的侵略,两个国家的反应却截然不同。泰国小心而理智,努力收集外部信息,与殖民势力巧妙周旋,最后成为东南亚唯一没有沦为殖民地的国家。缅甸却粗率蛮干,战前盲目自大,战败又惊惶失措。之所以如此不同,一个重要原因是泰国是一个非常重视海外贸易的国家,统治者具有商人一样的灵活与现实,注意搜集外面的情报,也懂得以柔克刚。缅甸在历史上却一直鄙视商业。缅甸统治者一直坐享战争红利,历来不重视经济建设。缅甸海岸线长,海上贸易条件很好,但是缅甸统治者为了维持海上安全和国内稳定,采取闭关自守的政策,严格控制对外贸易。和中国的广州海关一样,缅甸海关也非常腐败,官员经常敲诈勒索外国商人。船上人员须几经检查后才能上岸,有的船只还被勒索礼品。[12]因此,缅甸的海外贸易规模一直无法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