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原

字数:3928

道原,探索大道的本原。道,所有规律、真理的总称。原,动词。探索本原。

本文认为,在遥远的洪荒时期,天地万物都还没有出现的时候,大道已经存在了。大道无形无声,无增无减,而又无处不在。天地间的万事万物都是依据大道的规定性而出生、发展、死亡的。正因为大道是一切事物的行为准则,所以万事万物都要遵循大道行事,治国也是如此。作者认为,圣王能够体悟大道,“知人之所不能知,服人之所不能得”,因此圣王能够做到无好无恶,清静无欲,知古达今,始终如一。圣王一旦掌握了大道,便能臣服万民,统一天下。

恒无之初[1],迵同大虚[2];虚同为一,恒一而止[3]。湿湿梦梦[4],未有明晦[5],神微周盈[6],精静不[7]。古未有以[8],万物莫以[9];古无有刑[10],大迵无名[11]。天弗能覆[12],地弗能载;小以成小[13],大以成大。盈四海之内,又包其外[14];在阴不腐[15],在阳不焦[16]。一度不变[17],能适规侥[18];鸟得而蜚[19],鱼得而流[20],兽得而走[21];万物得之以生,百事得之以成。人皆以之[22],莫知其名;人皆用之,莫见其刑[23]。

【译文】

在遥远的最初时期一切事物都不存在,宇宙间全是虚空;宇宙间的虚空浑然一体,只有永恒的大道存在而已。那时候混混沌沌,也没有白天和夜晚的区别,大道的神奇微妙作用虽然遍布各处,但它精微静默而不显示自我。因此此时的大道似乎还没有发挥自己的作用,似乎也没有什么事物需要依赖大道;因此大道无形无象,因无形无象故而也就无法描述。然而上天不能覆盖它,大地也不能载起它;微小的事物因为大道而成为微小的事物,庞大的事物也因为大道而成为庞大的事物。大道遍布于四海之内,又涵容着四海;大道处于阴暗潮湿的地方不会霉烂,处于炎热的地方也不会被烧焦。大道的准则是永恒不变的,能够使所有的生灵各得其宜;鸟得到大道就能够飞翔,鱼得到大道就能够游动,兽得到大道就能够奔跑;万物得到大道就能够生存,万事遵循大道就能够成功。人人都在使用大道,而没有人能够知道它的名称,人人都在使用大道,而没有人能够看到它的形状。

一者,其号也[24];虚,其舍也[25];无为,其素也[26];和,其用也[27]。是故上道高而不可察也[28],深而不可则也[29];显明弗能为名[30],广大弗能为刑[31]。独立不偶[32],万物莫之能令[33]。

【译文】

一,是大道的名号;虚无,是大道的住所;清静无为,是大道的一贯准则;调合万物,是大道的作用。因此大道是那样的高远而无法看清,是那样的深邃而无法探测;大道的作用是那样的显著而又无法描述,是那样的广大而又无法把握它的形状。大道是独一无二、无可匹配的,没有任何事物能够对它指手画脚。

天地阴阳,[四]时日月[34],星辰云气,规行侥重[35],戴根之徒[36],皆取生[37],道弗为益少[38];皆反焉[39],道弗为益多。坚强而不[40],柔弱而不可化;精微之所不能至[41],稽极之所不能过[42]。

【译文】

天地阴阳,四季日月,星辰云气,各种动物,各种植物,都从大道那里获取生命,而大道也不会因此而减少;都返回大道,大道也不会因此而增多。大道表现出坚硬的特性时不会被折断,表现出柔弱的特性时不会被改变;无论如何精微的事物也无法达到大道的精微程度,无论如何高峻的事物也无法超越大道的高度。

故唯圣人能察无刑,能听无[声][43]。知虚之实[44],后能大虚[45],乃通天地之精,通同而无间[46],周袭而不盈[47]。服此道者,是胃能精[48]。明者固能察极[49],知人之所不能知,人服人之所不能得[50],是胃察稽知极[51]。圣王用此[52],天下服。

【译文】

因此只有圣人才能够体察没有形象的大道,才能够感知没有声音的大道。圣人知道无形之道的真实内容,然后能够进入毫无杂念的清静境界,于是也能够明白天地的智慧,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而毫无间隙,普遍调合万物而从不自满。掌握了大道的圣人,这叫作具备了智慧。有智慧的人自然能够观察最高真理,能够知道别人所不知道的事情,掌握别人所不能掌握的道理,这样的人可以说是明白了正确原则、懂得了最高真理。圣人遵循大道,天下都会臣服于他。

无好无亚[53],上用□□而民不麋惑[54],上虚下静而道得其正[55]。信能无欲[56],可为民命[57];上信无事,则万物周扁[58];分之以其分[59],而万民不争;授之以其名,而万物自定。不为治劝[60],不为乱解[61]。

【译文】

君主没有个人好恶,君主能够遵循大道而百姓就不会感到迷惑,君主做到清静无为而百姓就能平安无事,这就是大道在国家的正确体现。君主如果真的能够做到清静无欲,就能够帮助百姓安身立命;君主如果真的能够做到清静无事,那么万物都可以普遍受益;按照各自的名分去分配职务,民众就不会发生争斗;按照各自的名分去授予权益,万物就能各安其位。君主不要因为国家安定就变得更加努力,也不要因为国家动乱就变得沮丧懈怠。

广大,弗务及也[62];深微,弗索得也[63]。夫为一而不化[64],得道之本,握少以知多;得事之要,操正以政畸[65]。前知大古[66],后[能]精明[67]。抱道执度,天下可一也。观之大古,周其所以[68];索之未无[69],得之所以[70]。

【译文】

大道是如此的无处不在,人们不用去努力探索就可以获取它;大道是如此的深邃微妙,而人们不用努力追求就可以得到它。学习大道而始终不渝,一旦把握大道的根本,就能够凭借很少的知识以推知更多的知识;一旦抓住事物的关键,就能够掌握正确原则以纠正错误与邪恶。了解远古时期的事情,然后就能变得睿智。持守大道而坚持法度,天下就可以统一起来。观察远古时期的情况,全面了解古人的治国原则;认真思索未来还没发生的事情,就能够获取治国的办法。


[1] 恒无之初:在遥远的最初时期,一切事物都不存在。恒,长远,遥远。

[2] 迵(dòng)同大(tài)虚:宇宙间全是浑然一体的空间。迵同,混同。大,同“太”。大虚,指无边无际的空间。

[3] 恒一而止:只有永恒的大道而已。一,指独一无二的大道。而止,而已。道家认为,道是宇宙间所有规律的总称,在天地万物还没有出现的时候,规律已经存在了,天地万物就是按照规律的规定性产生、发展、死亡的。因此作者说,在遥远的最初时期,宇宙间没有任何物体,只有大道。

[4] 湿湿梦梦:混混沌沌、无形无象的样子。

[5] 未有明晦:没有白天和夜晚的分别。明,白天。晦,夜晚。

[6] 神微周盈:大道的神奇微妙作用充满了各处。道家认为,所有事物的存在,都离不开大道,都是大道的体现,也即《庄子·知北游》所说的大道“无所不在”。

[7] 精静不(xī):此时的大道精微静默而不显示自我。,通“熙”。显耀,显示。规律体现在具体的事物身上,当具体事物还未出现的时候,规律也就无法显示出来。

[8] 古(gù)未有以:因此此时的大道似乎还没有发挥自己的作用。古,通“故”。因此。未有以,没有发挥作用。

[9] 万物莫以:似乎也没有什么事物依赖大道。莫,没有。以,依赖。因为此时万物还没有出现,所以也就谈不上依赖大道。

[10] 古无有刑:因此大道无形无象。古,通“故”。因此。刑,通“形”。形象。

[11] 大迵(dòng)无名:因无形无象而无法描述。迵,洞彻,空无。形容大道无形无象的样子。名,名状,描述。

[12] 天弗能覆:上天无法覆盖大道。道家认为,天地也是按照大道的规定性产生的,是大道的产物,因此上天是无法覆盖大道的。

[13] 小以成小:微小的事物因为大道而成为微小的事物。道家认为,小至野草、蚂蚁,都是大道的产物。

[14] 又包其外:大道能够涵容整个天地、四海。

[15] 在阴不腐:处于阴暗潮湿的地方不会腐烂。大道是规律,规律是不可能腐烂的。

[16] 在阳不焦:处于极热的地方不会被烧焦。阳,炎热为阳,寒冷为阴。

[17] 一度不变:大道的准则永恒不变。一,大道。一说是专一、永恒的意思。

[18] 能适规侥(qí náo):能够使大小动物各得其宜。适,适宜。规,通“蚑”。本指虫子蠕动的样子。这里代指虫子。侥,通“蛲”。虫名。这里用“蚑蛲”代指各种生灵。

[19] 鸟得而蜚:鸟得到大道就能飞翔。蜚,通“飞”。

[20] 鱼得而流:鱼得到大道就能游动。流,游动。

[21] 走:奔跑。

[22] 人皆以之:人人都在使用大道。以,用。

[23] 刑:通“形”。形体。

[24] “一者”二句:一,是大道的名称。

[25] “虚”二句:虚无,是大道的住所。因为大道无形无象,所以它的住所也是虚无的。

[26] “无为”二句:清静无为,是大道的一贯准则。素,平素,一贯。

[27] “和”二句:调合万物,是大道的作用。

[28] 上道:大道。一说,“上”疑为“夫”字之误,为发语词。高而不可察:高远、深邃而无法看清。

[29] 则(cè):通“测”。测量,探测。

[30] 显明弗能为名:大道的作用如此显著而无法描述。名,描述。

[31] 刑:通“形”。形状。

[32] 独立不偶:独一无二。偶,相匹配。大道独立于万物之上,万物都要遵循大道,因此说大道是无可匹配的。

[33] 莫之能令:即“莫能令之”。没有任何事物能够对大道指手画脚,也即没有任何事物能够改变大道。

[34] [四]时日月:“四”字原缺,据文义补。

[35] 规(qí)行侥(náo)重(dòng):指各种动物。规,通“蚑”。本指虫子蠕动的样子。这里代指虫子。侥,通“蛲”。虫名。这里用“蚑蛲”代指各种动物。重,通“动”。走动。

[36] 戴根之徒:指所有的植物。

[37] 皆取生:都从大道那里获取生命。

[38] 道弗为益少:大道不会因此而减少一些。《管子·白心》:“道者,一人用之,不闻有余;天下行之,不闻不足,此谓道矣。”大道作为规律,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39] 皆反焉:都返还于大道。反,同“返”。

[40] 坚强而不(guì):大道表现出刚强坚硬的特性时而不会被折断。,通“”。折断。

[41] 精微之所不能至:无论如何精微的事物也无法达到大道的精微程度。

[42] 稽极之所不能过:无论如何高峻的事物也无法超越大道的高度。稽,至,达到。极,极致,最高。

[43] 能听无[声]:能够体悟无声的大道。听,这里引申为感知、体悟。大道无形无声,只有圣人才能够明白大道。“声”字原缺,据文义补。

[44] 知虚之实:知道无形无象的大道具有实际内容。规律虽然无形无象,但规律不是绝对的虚无,而是具有真实内容的。

[45] 大虚:非常的虚静,心中毫无杂念。

[46] 通同而无间: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通同,混同。指混同于万物。无间,与万物融为一体,毫无间隙。这与《庄子·齐物论》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是一致的。

[47] 周袭而不盈:能够普遍地调合万物而从不自满。周,普遍。袭,合拢,调合。盈,满,自满。

[48] 是胃能精:这叫作智慧。胃,通“谓”。叫作。精,精明,智慧。

[49] 固能:自然能够。固,本来,自然而然。察极:明白最高真理。极,最高真理。

[50] 人服人之所不能得:能够掌握别人所不能掌握的道理。本句中的第一个“人”字,属衍文,当删。服,得到,掌握。

[51] 察稽(kǎi)知极:明白正确原则,懂得最高真理。稽,通“楷”。楷模。这里引申为原则。极,最高原则。

[52] 此:代指大道。

[53] 无好(hào)无亚(wù):君主不要有个人的好恶。亚,同“恶”。讨厌。

[54] 上用□□而民不麋惑:君主遵循大道而百姓就不会迷惑。上,指君主。所缺二字,疑为“此道”或“察稽”或“知极”。麋,通“迷”。

[55] 上虚下静而道得其正:君主清静无为而百姓平安无事,这就是大道在国家得到了正确贯彻。

[56] 信:确实。

[57] 可为民命:可以帮助百姓安身立命。为,帮助。

[58] 万物周扁(biàn):万物普遍能够受益。周扁,周遍,普遍。扁,通“遍”。

[59] 分之以其分:分配职务、利益的时候,要按照人们的各自名分去分配。第一个“分”是动词,分配。第二个“分”是名词,名分。

[60] 不为治劝:不会因为国家安定而更加努力。治,安定。劝,劝勉,努力。

[61] 不为乱解(xiè):不会因为国家混乱而沮丧懈怠。解,通“懈”。懈怠。以上两句可以理解为“互文”,指无论处于任何情况下,君主都应该一如既往,做事不可忽冷忽热。

[62] “广大”二句:大道是如此的无处不在,人们不用去努力探索就可以获取它。广大,形容大道遍布各地,无处不在。务,努力追求。及,触及,获取。《周易·系辞上》:“一阴一阳之谓道……百姓日用而不知。”人们时时处处都在按照大道行事,只是有着“知”与“不知”的区别,普通人虽然也在按照大道做事,但不能觉悟到这一点,只有君子、圣人,才能够自觉地去遵循大道。

[63] 索:求,追求。

[64] 夫为一而不化:学习大道而始终不渝。为,学习。一,大道。化,改变。

[65] 操正:把握着正确的原则。政畸:纠正错误。政,通“正”。纠正。畸,偏斜,邪恶。

[66] 前知大(tài)古:了解远古时期的事情。大,同“太”。

[67] 后[能]精明:然后能够变得睿智。“能”字原缺,据文义补。

[68] 周其所以:全面地了解古人的治国原则。周,全面。其,代指古人。所以,……的办法。这里指治国的办法。

[69] 索之未无:思索未来还未发生的事情。

[70] 得之所以:就能够获取治国的办法。


这是最后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