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毛泽东选集 >
- 抗日战争时期(上) >
- 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
一 两种方针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于卢沟桥事变[1]的第二日,七月八日,向全国发表了号召抗战的宣言。宣言中说:
“全国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我们要求立刻给进攻的日军以坚决的抵抗,并立刻准备应付新的大事变。全国上下应立刻放弃任何与日寇和平苟安的打算。全中国同胞们!我们应该赞扬和拥护冯治安部的英勇抗战。我们应该赞扬和拥护华北当局与国土共存亡的宣言。我们要求宋哲元将军立刻动员全部第二十九军[2]开赴前线应战。我们要求南京中央政府切实援助第二十九军。并立即开放全国民众的爱国运动,发扬抗战的民气。立即动员全国陆海空军准备应战。立即肃清潜藏在中国境内的汉奸卖国贼分子和一切日寇的侦探,巩固后方。我们要求全国人民用全力援助神圣的抗日自卫战争。我们的口号是:武装保卫平津华北!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滴血!全中国人民、政府和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的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驱逐日寇出中国!”
这就是方针问题。
七月十七日,蒋介石先生在庐山发表了谈话。这个谈话,确定了准备抗战的方针,为国民党多年以来在对外问题上的第一次正确的宣言,因此,受到了我们和全国同胞的欢迎。该谈话举出解决卢沟桥事件的四个条件:
“(一)任何解决不得侵害中国主权与领土之完整;(二)冀察行政组织不容任何不合法之改变;(三)中央所派地方官吏不能任人要求撤换;(四)第二十九军现在所驻地区不能受任何约束。”
该谈话的结语说:
“政府对于卢沟桥事件,已确定始终一贯的方针和立场。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之局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
这就是方针问题。
以上是国共两党对卢沟桥事变的两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政治宣言。这两个宣言的共同点是:主张坚决抗战,反对妥协退让。
这是对付日本进攻的第一种方针,正确的方针。
但是还有采取第二种方针的可能。近月以来,平津之间的汉奸和亲日派分子积极活动,企图包围平津当局,适应日本的要求,动摇坚决抗战的方针,主张妥协退让。这是非常危险的现象。
这种妥协退让的方针,和坚决抗战的方针是根本矛盾的。这种妥协退让的方针如不迅速改变,将使平津和华北尽丧于敌人之手,而使全民族受到绝大的威胁,这是每个人都应十分注意的。
第二十九军的全体爱国将士团结起来,反对妥协退让,实行坚决抗战!
平津和华北的全体爱国同胞团结起来,反对妥协退让,拥护坚决抗战!
全国爱国同胞团结起来,反对妥协退让,拥护坚决抗战!
蒋介石先生和全体爱国的国民党员们,希望你们坚持自己的方针,实践自己的诺言,反对妥协退让,实行坚决抗战,以事实回答敌人的侮辱。
全国军队包括红军在内,拥护蒋介石先生的宣言,反对妥协退让,实行坚决抗战!
共产党人一心一德,忠实执行自己的宣言,同时坚决拥护蒋介石先生的宣言,愿同国民党人和全国同胞一道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滴血,反对一切游移、动摇、妥协、退让,实行坚决的抗战。
[1]卢沟桥事变也称七七事变。卢沟桥距北京(当时称北平)城十余公里,是北京西南的门户。当时北宁路(北京至辽宁沈阳的铁路)沿线,东起山海关,西至北京西南的丰台,都有日本侵略军驻扎。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军在卢沟桥向中国驻军进攻。在全国人民抗日热潮的推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的影响下,中国驻军奋起抵抗。中国人民英勇的八年抗战,从此开始。
[2]第二十九军原来是冯玉祥西北军的一部分,当时驻在平津、河北、察哈尔(现在分属河北、山西两省)一带。宋哲元是这个军的军长,他在蒋介石对日妥协政策的影响下,曾一度幻想和平解决卢沟桥事变。冯治安是这个军的第三十七师师长,该师的一一〇旅在卢沟桥奋起抵抗日本侵略军的进攻,揭开了全国性抗战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