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目前形势是处在片面抗战到全面抗战的过渡期中

字数:3133

(一)我们赞助一切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进攻的抗战,即使是片面的抗战。因为它比不抵抗主义进一步,因为它是带着革命性的,因为它也是在为着保卫祖国而战。

(二)但是我们早就指出(今年四月延安党的活动分子会议[1],五月党的全国代表会议[2],八月中央政治局的决议[3]):不要人民群众参加的单纯政府的片面抗战,是一定要失败的。因为它不是完全的民族革命战争,因为它不是群众战争。

(三)我们主张全国人民总动员的完全的民族革命战争,或者叫作全面抗战。因为只有这种抗战,才是群众战争,才能达到保卫祖国的目的。

(四)国民党主张的片面抗战,虽然也是民族战争,虽然也带着革命性,但其革命性很不完全。片面抗战是一定要引导战争趋于失败的,是决然不能保卫祖国的。

(五)这是共产党的抗战主张和现时国民党的抗战主张的原则分歧。如果共产党员忘记了这个原则性,他们就不能正确地指导抗日战争,他们就将无力克服国民党的片面性,就把共产主义者降低到无原则的地位,把共产党降低到国民党。他们就是对于神圣的民族革命战争和保卫祖国的任务犯了罪过。

(六)在完全的民族革命战争或全面抗战中,必须执行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4],必须有一个完全执行这个纲领的政府和军队。

(七)上海太原失陷后的形势是这样的:

1、在华北,以国民党为主体的正规战争已经结束,以共产党为主体的游击战争进入主要地位。在江浙,国民党的战线已被击破,日寇正向南京和长江流域进攻。国民党的片面抗战已表现不能持久。

2、英、美、法等国政府为它们自己的帝国主义的利益表示援助中国,还限于口头上的同情,而没有什么实力的援助。

3、德意法西斯竭力援助日本帝国主义。

4、国民党对于它的用以进行片面抗战的一党专政及其对民众的统制政策,还不愿意作原则上的改变。

这些是一方面的情形。

另一方面则表现:

1、共产党和八路军的政治影响极大地极快地扩大,“民族救星”的声浪在全国传布着。共产党和八路军决心坚持华北的游击战争,用以捍卫全国,钳制日寇向中原和西北的进攻。

2、民众运动开展了一步。

3、民族资产阶级的左倾。

4、国民党中主张改革现状的势力正在增长。

5、世界人民反对日本和援助中国的运动正在发展。

6、苏联正在准备用实力援助中国。

这些是又一方面的情形。

(八)因此,目前是处在从片面抗战到全面抗战的过渡期中。片面抗战已经无力持久,全面抗战还没有来到。这是一个青黄不接的危机严重的过渡期。

(九)在此期间,中国的片面抗战可能向三个方向发展:

第一个方向,结束片面抗战,代以全面抗战。这是国内大多数人的要求,但是国民党还没有下决心。

第二个方向,结束抗战,代以投降。这是日寇、汉奸和亲日派的要求,但是遭到了中国大多数人的反对。

第三个方向,抗战和投降并存于中国。这将是日寇、汉奸和亲日派无法达到第二个方向的目的,因而实行其破裂中国抗日阵线的阴谋诡计的结果。他们正在策动这一着。这个危险严重地存在着。

(十)依目前形势看来,国内国际不许可投降主义得势的因素,占着优势。这些因素是:日本坚决灭亡中国的方针使中国处于非战不可的地位,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存在,中国人民的要求,国民党内多数党员的要求,英、美、法顾虑到国民党投降对于它们利益的损失,苏联的存在及其援助中国的方针,中国人民对于苏联的深切希望(这种希望不是空的)等等。如果把这些因素好好地组织起来,不但将克服投降和分裂的因素,也将克服停顿于片面抗战的因素。

(十一)因此,从片面抗战转变到全面抗战的前途是存在的。争取这个前途,是一切中国共产党员、一切中国国民党的进步分子和一切中国人民的共同的迫切的任务。

(十二)中国抗日民族革命战争现在是处在严重的危机中。危机也许将延长,也许将较快地被克服。决定的因素,在中国内部是国共两党的合作和在这一合作的基础上的国民党政策的转变,是工农群众的力量;在中国外部是苏联的援助。

(十三)国民党有在其政治上组织上加以改造的必要,也有这种可能[5]。这主要地是因为日本的压迫,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中国人民的要求,国民党内部新生力量的增长。我们的任务是争取它实现这一改造,以便作为改造政府和改造军队的基础。这一改造无疑须得到国民党中央的同意,我们是站在建议的地位。

(十四)改造政府。我们提出了召集临时国民大会的方针,这也是必要的和可能的。这一改造也无疑须得到国民党的同意。

(十五)改造军队的任务是建立新军和改造旧军。如能在半年到一年内建立二十五万到三十万具有新的政治精神的军队,则抗日战场上必能开始看到转机。这种新军将影响并团结一切旧军。这是抗日战争转入战略反攻的军事基础。这一改造,同样须得到国民党的同意。八路军应在这一改造过程中起模范作用。八路军本身应该扩大。

[1]指一九三七年四月在延安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的活动分子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分析了当时民族矛盾和国内矛盾发展的状况,提出了中国无产阶级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责任,并且着重指出:“争取民主,是目前发展阶段中革命任务的中心一环。”“抗战需要全国的和平与团结,没有民主自由,便不能巩固已经取得的和平,不能增强国内的团结。抗战需要人民的动员,没有民主自由,便无从进行动员。没有巩固的和平与团结,没有人民的动员,抗战的前途便会蹈袭阿比西尼亚的覆辙。”

[2]指一九三七年五月二日至十四日在延安举行的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在会议开始的时候,毛泽东作了题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的报告(见本书第一卷)。本文谈到的这次会议提出的原则问题,见毛泽东的这个报告。

[3]即中共中央政治局洛川会议在一九三七年八月二十五日通过的《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内容如下:“(一)卢沟桥的挑战和平津的占领,不过是日寇大举进攻中国本部的开始。日寇已经开始了全国的战时动员。他们的所谓‘不求扩大’的宣传,不过是掩护其进攻的烟幕弹。(二)南京政府在日寇进攻和人心愤激的压迫下,已经开始下定了抗战的决心。整个的国防部署和各地的实际抗战,也已经开始。中日大战不可避免。七月七日卢沟桥的抗战,已经成了中国全国性抗战的起点。(三)中国的政治形势从此开始了一个新阶段,这就是实行抗战的阶段。抗战的准备阶段已经过去了。这一阶段的最中心的任务是: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的胜利。过去阶段中,由于国民党的不愿意和民众的动员不够,因而没有完成争取民主的任务,这必须在今后争取抗战胜利的过程中去完成。(四)在这一新阶段内,我们同国民党及其他抗日派别的区别和争论,已经不是应否抗战的问题,而是如何争取抗战胜利的问题。(五)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本党今天所提出的抗日救国的十大纲领,即是争取抗战最后胜利的具体的道路。(六)今天的抗战,中间包含着极大的危险性。这主要的是由于国民党还不愿意发动全国人民参加抗战。相反的,他们把抗战看成只是政府的事,处处惧怕和限制人民的参战运动,阻碍政府、军队同民众结合起来,不给人民以抗日救国的民主权利,不去彻底改革政治机构,使政府成为全民族的国防政府。这种抗战可能取得局部的胜利,然而决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相反的,这种抗战存在着严重失败的可能。(七)由于当前的抗战还存在着严重的弱点,所以在今后的抗战过程中,可能发生许多挫败、退却,内部的分化、叛变,暂时和局部的妥协等不利的情况。因此,应该看到这一抗战是艰苦的持久战。但我们相信,已经发动的抗战,必将因为我党和全国人民的努力,冲破一切障碍物而继续地前进和发展。我们应该克服一切困难,为实现本党所提出的争取抗战胜利的十大纲领而坚决奋斗。坚决反对与此纲领相违背的一切错误方针,同时反对悲观失望的民族失败主义。(八)共产党员及其所领导的民众和武装力量,应该最积极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应该使自己成为全国抗战的核心,应该用极大力量发展抗日的群众运动。不放松一刻工夫一个机会去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只要真能组织千百万群众进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无疑义的。”

[4]见本卷《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

[5]在抗日战争初期,中国人民曾经希望国民党进行改革。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统治集团,在广大人民的压力下,也作了许多准备改革的诺言,但随后又一个一个地背弃了自己的诺言。因此,当时全国人民所希望的国民党改革的可能性没有实现,正如后来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所说明的:“当时全国人民,我们共产党人,其他民主党派,都对国民党政府寄予极大的希望,就是说,希望它乘此民族艰危、人心振奋的时机,厉行民主改革,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三民主义付诸实施。可是,这个希望是落空了。”


上海太原失陷以后抗日战争的形势和任务二 在党内在全国均须反对投降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