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数:593

帝曰:愿闻其道。岐伯曰: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五藏已定,九候已备,后乃存针。众脉不见¹,众凶弗闻²。外内相得³,无以形先⁴,可玩往来⁵,乃施于人。人有虚实,五虚勿近⁶,五实勿远⁷,至其当发,间不容瞚。手动若务⁸,针耀而匀⁹。静意视义,观适之变,是谓冥冥¹⁰,莫知其形,见其乌乌,见其稷稷¹¹,从见其飞,不知其谁,伏如横弩,起如发机¹²。

¹众脉:真脏脉,即真气衰败的各种脉象。

²众凶:五脏的各种危象。

³外内相得:脉证相符,形气相合。

⁴无以形先:不能仅从外形上观察。

⁵可玩往来:病的发展变化。

⁶五虚:五脏精气虚;或指《玉机真藏论》脉细、皮寒、气少、泄利前后、饮食不入。

⁷五实:五脏邪气盛;或指《玉机真藏论》脉盛、皮热、腹胀、二便不通,闷瞀。

⁸手动若务:指手动用针时精神须专一。

⁹针耀而匀:针要明亮清洁,运针还要从容坚定。

¹⁰冥冥:经气所至无形可见。

¹¹稷稷:形容气盛像稷一样繁茂。

¹²发机:指起针如发箭迅速。

译文

黄帝道:我希望听一下其中的道理。

岐伯说:针刺的正法,要先集中精神,待五脏虚实已定,脉象九候已备知,然后再下针。在针刺的时候,尤其要观察有无脏气衰竭的各种脉象及其他危重症候。同时还要色脉相参,不能仅看外形,必须将发病的机理揣摩清楚,才能给人治病。病情有虚有实,见到五虚的症状,不能随意去补;见到五实的症状,也不可远而不泻,在应该进针时,就是一瞬间也不能耽搁。在手捻针时,什么事也不想,针要光净匀称。针者要平心静气,观察病人的呼吸。那血气的变化无形无象,虽不可见,而气至之时,好像群乌一样集合;气盛之时,好像稷一样繁茂。气之往来,正如见鸟之飞翔,而无从捉摸它形迹的起落。所以用针之法,当气未至的时候,应该留针候气,正如横弩之待发;气应的时候,则当迅速起针,正如弩箭之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