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雪山白猿学习

字数:681

那么,盘腿是怎么来的呢?传说七千年前,在喜马拉雅山麓生活着一个人数不多的部落民族。这么高的雪山,冬天非常寒冷,并且缺衣少食,所以每年过冬,总得死几个人。而部落里人本身就少,那怎么办呢?部落的首领就去观察动物,印度的学者甚至考证说这位民族首领的名字叫萨达锡瓦,他观察到雪山上的白猴子,就是一种白猿,能在室外安然度过冬季;他还到山洞里观察狗熊,发现狗熊可以在山洞里冬眠安然过冬。人是万物之灵,人为什么就不能冬眠度过冬天呢?萨达锡瓦发现狗熊吃上一秋天,吃得肥肥的,然后就躲在一个树洞里面开始冬眠。蛇也冬眠,但是人类学不了啊,睡久了还头痛。因此他就观察雪山上的白猿,看看这些不冬眠的动物是如何过冬的,结果他就发现雪山的白猿都是盘着腿过冬的。他仔细观察,发现了雪山白猿盘腿打坐的七个要点。

这七个要点就是脚怎么办、手怎么办、腰怎么办、颈怎么办、肩怎么办、眼怎么办、嘴怎么办。因为它有七个方面的要求,就是手、脚、肩、腰、颈、眼、口,所以叫“七支坐”。这个方法从喜马拉雅山麓传到印度,所以印度各个宗教都用这个方法,当时被称做“坦陀螺”、“坦达”、“道大”,后来称为“禅那”,即“禅定”。

不过从它当时的名字“坦特罗”,后来变成“坦达”、“道达”,再后来就变成“Chen”,这就是“禅”的音;这个“达”是意译,“Chen”是音译,其实就是禅定,这就是禅定的由来。我们打坐,是打禅定来的,目的也是为了“定”。这个演变过程,是印度的学者考证出来的,不是我们考证的。禅定跟禅宗不是一回事,它只是打坐修行的方法;禅定是所有修道的人都要了解和掌握的技术,佛陀也承认禅定是“共法”,公共的法,谁家都得用,只要你修行。后来,在一千多年前,我国有一位著名的僧人,还被聘请去印度传“七支坐”。

“七支坐”的七支,其实就是“七肢”,就是手一支,脚一支,肩一支,腰一支,颈一支,眼一支,口一支。后来这个方法发展了,发展到四纲二十六个要点,这就是通行于佛道儒各家的打坐修行的秘诀。


“正身”的四大纲要详细谈谈“七支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