嗅觉,兼谈意识研究

字数:2884

再说两句嗅觉。在五官之觉里面,嗅觉好像最少受到重视。描述嗅觉、关于嗅觉的词汇好像也不多。我们的嗅觉词汇很少,实际上我们的明意识的嗅觉——就是你能意识到你闻到了什么东西——不多。大多数情况下,嗅觉是在意识阈限下工作的。有研究表明,在人这里,嗅觉起的作用远远大于我们通常所知,例如,嗅觉对食欲有很大影响,这个我们大概都想得到;嗅觉对性选择有非常强烈的影响,但我们自己往往不知道,它在我们的意识阈限下工作。我们在梦里没有味觉和嗅觉,[8]大概跟这个有关系。

五官之觉被意识到的程度是不一样的。视觉原则上都是上意识的,差不多百分之百意识到,你看到了你就知道你看到,我们说到视觉的认识论优先性,应该跟视觉的充分意识水平相关。嗅觉就不一定。当然,也有例外,有边缘情况,例如盲视。所谓盲视,指的是这样一种特殊情况:你眼前有个障碍物,问你看到了吗?你没看到,可是,你往前走的时候会绕开它走。你不是在说谎,你不知道你看到了,但你对障碍物做出了反应,这时候可以说“你看到了但你不知道你看到”。现在在心理学研究中,盲视研究挺热的。我们一直在说视觉优先性,研究五官之觉的意识水平,也首先围绕视觉进行。这也不是偶然的,视觉跟意识几乎连成一片,看到就意识到看到,所以盲视很古怪。哈维说过——17世纪最早发现血液循环的那个哈维——我们往往更容易从反常现象中发现大自然的奥秘。为什么呢?值得琢磨。在我看,至少一个原因是这样的:所谓反常,就是跟一般经验不合,我们的经验解释不了,要求我们用物事背后的机制来解释,反常现象为科学家提供了一条深入到下层机制的隐蔽通道。所以现在这些大脑科学家对盲视特别感兴趣,倒不是因为盲视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多重要。

consciousness现在总体上是个挺热的课题,这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大脑科学带起来的。大脑科学喜欢研究盲视这类现象,因为这类现象适合用科学手段研究。当然,这也难免牵涉到概念考察,例如,盲视应该不应该叫作看到?我们会更加关心,应该从哪个角度考察感觉,从我们意识到感觉呢还是从别人观察到你做出反应,等等。我自己这些年一直比较关注意识问题,当然主要是在概念考察的层面上。这是个大话题,现在不展开讲,等把各个线头连在一起了之后可以试着讲讲。

科学来做意识研究,马上就往量化走。五官之觉的意识程度各有差异,这些差异现在甚至都已经量化了,研究意识的科学家对我们的每一种感知的意识度都做了一个粗略的评分。[9]我不知道量化到底有多准确,或有多大意义。

嗅觉在好多情况下起作用,但是我们不知道它在起作用,这有点像盲视,你没意识到自己嗅到了什么,但你其实对它做出了反应。认识论不怎么谈嗅觉,因为嗅觉主要在意识阈限以下工作。聚斯金德的《香水》,你们可能有不少人读过,主人公格雷诺耶有神奇的嗅觉能力,但他不会说话,完全没有道德感,单靠嗅觉生活大概不可能发展出道德什么的。从前研究认识,研究的都是上意识的认识,因为关心的是理知,上意识当然跟理知关系密切。但嗅觉是种特别古老的感觉——就因为古老吧,所以不用上意识——有很多动物非常依赖嗅觉,我们知道的狗啊、鼹鼠啊。后来,越来越多的事情在意识层面决定,嗅觉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例如,我们虽然能够通过信息素辨别血缘亲人,但这种能力不大用得上了,因为我通过户口本就能确定一个人跟我有没有血缘关系。我瞎想着玩啊:如果由这些动物来发展一个认识论的话,它们的认识论大概会是什么样的?但结论也许是:非常依赖嗅觉的物种有可能发展不出一个认识论。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只有依赖于远距离感官的、有视角的这种生物,它才可能发展出理知,更进一步发展出理论。这些都是我瞎说的。但是,我个人觉得不是不能这么去想。其实我觉得想这些比好多书里想的还好玩一点。

好了,我讲了八九十分钟,你们还在听,了不起,我一般讲上八九十分钟听众都睡着了。我不怎么有兴趣对着睡着的人讲。今天就讲到这里。

问答环节

问:陈老师好,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您提到视觉的优先性,我当时想的一个问题是,盲人的感知和视力正常人的感知有没有区别。我想了两种,有一种是他先天就看不见,我不太能想象这种感知世界的方式。但我能想象另外一种,比如他最先能看见,后来发生事故,他看不见了,所以他通过其他感官去感知,那么他对于您刚才讲的事物本身的感知,他通过听觉等其他感知能不能达到对事物本身、对eidos感知的那个层次?第二个问题是,一个盲人,他虽然看不见,但他的听力可能会变得更好,而一个听不见的人,他的视力会不会变得更好?

答:要说起来,我们并不感知eidos,我们超出感知才达到理念,理念是理知的对象。就此而言,理念对于各种感知是一视同仁的。不过,我们毕竟要先有感知才能超出感知。我尝试说,在传统认识论中,我们是沿着视觉这条通道达乎理念的,当然,我还想说,用eidos这个词来谈论的话,直到理念,视觉意象仍然在那里。我后面还想说明,理念并非驻停在视觉里,而是驻停在语言里。至于盲人,他感知到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我觉得需要经验上的调查。这方面的研究不少,现在,有手术可以使有些生盲能够看见,从来没看到过任何东西的人,他突然看到了。对于这个看到的过程有详细的描述。[10]第二个问题,听不见的人,视觉会不会变得更敏锐?会。各种感觉都会互相补偿。

问:您刚才说视觉在感知当中具有一个优先的地位,但是我从做声音剧场的朋友那里听到一个说法,他们说在五官感知里面,只有听觉是不能被主动关闭的,你可以闭上眼睛不看,可以屏住呼吸不吸,可以闭住嘴不张,可以把手离开不去摸,但是只有听觉是你没有办法不通过其他东西而主动去关闭的,比如说我们在晚上睡觉的时候会经常被噪声吵醒。

答:听觉无法被关闭,其实触觉也无法被关闭,这好像跟视觉优先性没什么不合,视觉富有探索性、主动性,听觉和触觉有更多的承受性,可以从主动和被动的角度来看。


[1]“可以推测,进化过程中,内心意识体验的萌发是和视觉信息神经处理机制的进化同步的。”出自:约翰·C. 埃克尔斯,《脑的进化:自我意识的创生》,潘泓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7,第204页。

[2]“梦主要由视觉成分组成。”出自:恩斯特·波佩尔,《意识的限度:关于时间与意识的新见解》,李百涵、韩力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第106页。

[3]《形而上学》第一段:“求知是人类的本性。我们乐于使用我们的感觉就是一个说明;即使并无实用,人们总爱好感觉,而在诸感觉中,尤重视觉。无论我们将有所作为,或竟是无所作为,较之其他感觉,我们都特别爱观看。理由是:能使我们识知事物,并显明事物之间的许多差别,此于五官之中,以得于视觉者为多。”出自: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97,第1页。——编者注

[4]关于eidenai中知道、看到、感到的几层意思,参见:伯纳德·威廉斯,《羞耻与必然性》(第2版),吴天岳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第35页。

[5]我这里说的是柏拉图理念论的通俗版本。认真的论者无不指出柏拉图对话中有对通俗理念论的中肯批判,例见:理查德·大卫·普莱希特,《认识世界:古代与中世纪哲学》,王俊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第143、146页。

[6]参见:迈克尔·波兰尼,《个人知识:朝向后批判哲学》,徐陶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第69页。

[7]参见:海德格尔,《形而上学导论》(新译本),第4章第1节,王庆节译,商务印书馆,2015,第96—99页。

[8]参见:爱德华·威尔逊,《知识大融通:21世纪的科学与人文》,梁锦鋆译,中信出版集团,2016,第111—112页。——编者注

[9]绝大比例的视觉和味觉可以被意识到,但只有15%的嗅觉可以被意识到。参见:苏珊·格林菲尔德,《大脑的一天》,韩萌、范穹宇译,上海文艺出版社,2021,第136—138页。

[10]参见:顾凡及,《如何理解意识的主观性?》,《信睿周报》总第57期,2021—09—01。关于意识的“困难问题”,该文讲到美国神经科学家苏珊·巴里(Susan Barry)的亲身经历。她天生对眼,两眼不能协同工作,有人问她能否想象立体视觉的感受,她认为她能够,她对视觉处理机制有详细的了解,虽然自己没体验过立体视觉,但认为自己知道那是怎么回事。后来,她经过治疗拥有了双眼立体视觉,这时候,她承认当时的想法错了:“我回到车里,正巧看着方向盘,方向盘一下子从仪表盘处跳了出来……我看了一眼后视镜,它也从挡风玻璃处跳了出来。”还有另外一些十分生动的描写,总之,她惊叹不已,确认没有东西能够代替自己的体验。


味觉第二章 触觉/身体知觉 五官之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