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圣诞节来临时,冯家也参加了礼拜仪式。父亲在这个国家已经住了三十几年,但是他从来没到教堂去过。他有一次在教堂门口站了一会儿,纯粹是出于好奇。他知道教堂,可是教堂和他一点关系也扯不上。
汤姆、伊娃和妈妈有一次被佛罗拉讲动了心,跟她一道去唐人街的意大利教堂。这个教堂中没几个中国人,来这里的大半是穷人,而且绝大多数是女人。冯妈妈把这次去教堂的举动,看成她第一次参加西方社会的社交活动。她可以在屋子内和美国人碰头,而不是光看着他们在街上匆匆行走。那些穿着黑色长裙盖住脚踝的老女人,看起来很像中国女人。有些人是老弱不堪,有些人是因为踝关节肿大,因而走起路来一颤一颤的。另外还有一些年轻的家庭主妇,这些人看起来就和中国人一样。由于贫穷的共同因素,使得这些人熟稔起来,也使得他们很容易被了解,就像你完全知道他们的心、他们的奋斗史和他们的尊严,他们的生活就是一段无止境的奋斗过程,而且这些过程中都带着他们的骄傲与尊敬。这些穷苦人家总是祸不单行的,不是遇到意外事件、死亡或其他灾难,就是遇到失业等不幸的事情。他们得不断地奋斗,以保持他们不至于在人生潮流中惨遭灭顶。他们的奋斗历程,似乎都在他们的人性上盖上了共同的戳记,只是在这里,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掩饰自己所遭遇的不幸。冯妈妈眼看这一切,尽管她是第一次和美国人正式接触,她也不再害怕了。
除了这些以外,冯妈妈还发现这家教堂很古老,光线也很暗,光线透过镶嵌在窗子上的彩色玻璃,在教堂里造成许多斑驳的阴影。尽管有些人在低声耳语,但大致上这间教堂里都算很安静;男男女女低着头静静地坐在椅子上。冯妈妈觉得她好像置身于中国寺庙中。神坛、蜡烛,以及神坛附近红玻璃透进来昏暗的光线,就像菩萨面前的“长明灯”,还有神像,以及传教士所穿的长袍,都让她想起佛教的一切。神坛前面的一边有许多蜡烛在昏暗的光线中点燃着。教堂的壁龛上,有许多圣徒的雕像;前方还有一个古老的楼梯,用木板围钉起来,可能是因为年久失修,怕使用时发生意外吧!佛罗拉在一座雕像面前跪下来祷告,像个平凡可怜的女人一样跪着祷告。可是这次圣诞节,他们去的是位于一百一十二街的教堂,那里的礼拜仪式真是多彩多姿。
汤姆和伊娃在纽约市已经待了三年了,对圣诞节也不再全然陌生了。在圣诞节来临前的三个星期,人人都在讨论这个节日,大家都感觉到它的光临一天天地接近。不管是学校、商店、街上,到处洋溢着过节的气氛,他们也买了圣诞卡分送给朋友,这些小卡片上印着白雪笼罩的小木屋、金色的雨或拉着雪橇的驯鹿,看起来很漂亮。今年,佛罗拉买了一顶鲜红的帽子给伊娃,三双袜子给汤姆,买一条披肩送给妈妈,家里充满了圣诞的气氛。圣诞夜,妈妈在佛罗拉的劝说下上教堂。教堂的入口处两边墙上有许多雕刻,汤姆看得入神了。宽敞而又广阔的教堂让人觉得置身于宫殿之中。教堂中,人很多,有些站着,有些在走动,可是一片肃静。走道的前方,有个金色的神坛,穿着白色长袍的唱诗班男孩,唱着圣歌。汤姆和伊娃也感染了这种肃穆的气氛。
他们找到座位坐下来后,汤姆出神地看着教堂中高大的柱子,是如此的壮观、威严。在神坛的前面有一座圣台,上面搭了一座简陋的小屋子,屋子中有人还有一头驴子。汤姆知道这是《圣经》故事中的一段,圣母马利亚抱着圣婴,三个穿着耀眼衣服的老人,前往马厩中看望刚出生的圣婴。接着,教堂中响起了风琴的声音,这声音回荡在教堂中的每一个角落。汤姆觉得他全身的毛孔都兴奋地张了开来。然后像仙乐般的男声合唱缓缓扬起,歌声平静而谐调,汤姆以前从未听过这种合唱。歌声以男声为主唱出主旋律,而男童高音部则忽高忽低地伴奏着;当男中音唱到最大音量时,男童高音部也唱出最高的音调。而男低音则从头到尾都唱着短促、轻快的音调;高音部似乎不注意低音部而自己唱自己的,但事实上他们仍是以低音部的节拍为准。男高音部停顿了一下,然后又唱出较低,且为人所熟悉的旋律,仿佛在叙述一个感人的故事。节拍轻快,汤姆的眼中蓄满了泪水。歌声结束后,一位布道者走上讲道台。冯家人坐在靠后的地方,汤姆专心地听着,抓住他所能了解的词句。
“基督是个可怜的人。他不是降生在宫殿而是在马厩中。在伯利罕一间简陋的小屋中,四周只有马、干草和马粪的味道。他和世界上的王权,扯不上一点关系。”汤姆开始感到有兴趣了。
“他的一生都活在贫困中,他帮助穷人、病人和较低阶级的人。他和罪人们一起吃喝;他允许妓女在脚上涂抹香油;他爱穷人,因为他了解他们;他了解他们是因为他和他们生活在一起。”
这种对美和庄严的崇敬,是汤姆所见过最能鼓舞人心的事,汤姆觉得这种场面仅次于纽约市摩天大楼在落日下的奇景。
一家人离开教堂后,在回家路上,汤姆都沉默不语。合唱团的和声如此令人感动;传教士所说的基督贫困的故事,使得汤姆觉得基督离他好近。如果宗教是为了在贫困中的男女而存在着,那么它并无可厚非。汤姆觉得基督教并不是很难以了解的宗教,他希望生命的本身也能这样美、这么淳朴、这么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