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结语:中国希望和平共存的世界

字数:1536

我最后要讲的,是一九一二年至一九三七年,我们国家民族自己本身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因为时代的撞激、社会的演变、教育政策的错误,几乎已到了一息仅存、命如悬丝的情况。固有传统文化打倒了、革命了,新兴的文化,根本没有建立起一个基础,就碰到日本人的侵略,全民起来从事抗日战争。有关中华文化的重建,和中西文化交流融会的工作,就根本无法起步了。

总之,由一九一二年至一九三七年阶段,所谓西学东渐的主流,大概来说,还都在德、日派留学的学人,及德、日派的旧军阀和新军阀的主导阶段。到了八年抗日战争将要结束的时期,才转向于英、美派留学的学人所输入的西方文化的学术思想。尤其以哲学思想,影响政治思想方面的,如康德、黑格尔、叔本华、尼采、马克思、恩格斯等学说,以及我们在前面,对照中西年代所列十六世纪以来的西方重点名著,乃至经济、政治等书籍,才比较流行。至于苏联学派输入的文化思想和政治意识的大量学术,都是一九三七年以后的事。其他由法国留学派的影响,都是社会政治革命的实行者,不在本题讨论的范围。

我现在对你们重新提出中国儒家孔子一系的《大学》,对照历代历史的现实演变来讲,是要大家明白,我们的国家几千年来,是仁义博厚,恪守宽容忍让,希望天下人类,真能达到和平共存的世界,既没有侵占其他国家的利益,更没有压迫其他民族的野心,同时也没有自认为是天下第一的狂心。我们具有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忍辱负重的文化根基,也绝不甘愿接受不合理的侵略和压迫,虽然在极度的艰苦危难中,也必然自强奋发,终于做到以德化人,以礼让相安为志。

总之,这次讲述《大学》一书,引论比较庞杂,其中的原因,主要的是以三千年的中国文化来印证中国历史的发展,说明内圣(明)外王(用)之道,也就是孟子所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之道。它是做人之学的重要纲领,告诉我们怎样才能做好一个人之所以为人,以及如何齐家之道;至于治国、平天下不过是圣人的余事,内圣(明)的发挥而已。我希望通过这次原本《大学》的讲述,还它本来的面目,也希望中国人了解本国的文化精神,开拓未来要走的道路,并正告一些存有成见、偏见,或居心叵测的外国人士,能够知道中国文化的精神,以及我们的民族性。如果能够有助于这个地球上各国家、各民族的互相了解,减少误解,而互相交流融会,促进人类的和平与进步繁荣,这正是这次讲述原本《大学》的目的,也是我数十年来所祷祝的心愿。

南怀瑾先生著述目录

  1. 禅海蠡测 (一九五五)

  2. 楞严大义今释 (一九六〇)

  3. 楞伽大义今释 (一九六五)

  4. 禅与道概论 (一九六八)

  5. 维摩精舍丛书 (一九七〇)

  6. 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一九七三)

  7. 禅话 (一九七三)

  8. 习禅录影 (一九七六)

  9. 论语别裁(上) (一九七六)

  10. 论语别裁(下) (一九七六)

  11. 新旧的一代 (一九七七)

  12. 定慧初修 (一九八三)

  13. 金粟轩诗词楹联诗话合编 (一九八四)

  14. 孟子旁通 (一九八四)

  15. 历史的经验 (一九八五)

  16. 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 (一九八五)

  17. 习禅散记 (一九八六)

  18. 中国文化泛言(原名“序集”) (一九八六)

  19. 一个学佛者的基本信念 (一九八六)

  20. 禅观正脉研究 (一九八六)

  21. 老子他说 (一九八七)

  22. 易经杂说 (一九八七)

  23. 中国佛教发展史略述 (一九八七)

  24. 中国道教发展史略述 (一九八七)

  25. 金粟轩纪年诗初集 (一九八七)

  26. 如何修证佛法 (一九八九)

  27. 易经系传别讲(上传) (一九九一)

  28. 易经系传别讲(下传) (一九九一)

  29. 圆觉经略说 (一九九二)

  30. 金刚经说什么 (一九九二)

  31. 药师经的济世观 (一九九五)

  32. 原本大学微言(上) (一九九八)

  33. 原本大学微言(下) (一九九八)

  34. 现代学佛者修证对话(上) (二〇〇三)

  35. 现代学佛者修证对话(下) (二〇〇四)

  36. 花雨满天维摩说法(上下册) (二〇〇五)

  37. 庄子諵譁(上下册) (二〇〇六)

  38. 南怀瑾与彼得·圣吉 (二〇〇六)

  39. 南怀瑾讲演录二〇〇四—二〇〇六 (二〇〇七)

  40. 与国际跨领域领导人谈话 (二〇〇七)

  41. 人生的起点和终站 (二〇〇七)

  42. 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二〇〇七)

  43. 小言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 (二〇〇八)

  44. 禅与生命的认知初讲 (二〇〇八)

  45. 漫谈中国文化 (二〇〇八)

  46. 我说参同契(上册) (二〇〇九)

  47. 我说参同契(中册) (二〇〇九)

  48. 我说参同契(下册) (二〇〇九)

  49. 老子他说续集 (二〇〇九)

  50. 列子臆说(上册) (二〇一〇)

  51. 列子臆说(中册) (二〇一〇)

  52. 列子臆说(下册) (二〇一〇)

  53. 孟子与公孙丑 (二〇一一)

  54. 瑜伽师地论声闻地讲录(上册) (二〇一二)

  55. 瑜伽师地论声闻地讲录(下册) (二〇一二)

  56. 廿一世纪初的前言后语(上册) (二〇一二)

  57. 廿一世纪初的前言后语(下册) (二〇一二)

  58. 孟子与离娄 (二〇一二)

  59. 孟子与万章 (二〇一二)

  60. 宗镜录略讲(卷一至五) (二〇一三至二〇一五)

  61. 南怀瑾禅学讲座(上) (二〇一七)

  62. 南怀瑾禅学讲座(下) (二〇一七)


三、有关人文文化与政治社会这是最后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