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地菩萨与转轮圣王
我们上次讲到法身非相这一品还没有作结论,现在我们再反复地作一个研究。中国的佛教与佛法,到了唐代禅宗的兴起,提倡以《金刚经》为标准。《金刚经》同禅宗的关系,从这一品可以发现,是教授法的特别,这种教授是引导性的、启发性的,而且是正反几面一起来的。像第二十六品讲到见佛的问题,佛问以三十二相见如来对不对?须菩提答复说应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佛却把他批驳了。佛说假使以三十二相来看佛,以有形象的佛来看佛的话,那么转轮圣王的色相和威德与佛一样的相好庄严,也可以算是佛了。这是一个问题。于是须菩提就讲,照这样一说,我理解了,懂得了不应该以三十二相看如来,不应该以色相来看佛。
色相看佛的事情,我们上次也讨论过,学佛做功夫,几乎所有的人都会着色相的。譬如我们用功的人说,你今天气色好,你精神很饱满,返老还童了,这些都是着色相的观念。因为色相不实在,色相不久长,是暂时的,只是法身本体的暂时起用,不是真实的。色相不是果,不是种性,所以用这个道理而加以说明,并且用偈子做结论,特别告诫我们:“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这个道理我们上次提到过,包括的意义很多了,凡是我们学佛的人,都要深深地思考一下。
第二个问题,这一品里提到转轮圣王的问题,我们上次也提到过。一般研究佛法,往往把佛法完全解释成出世的思想;其实在佛经上再三提到转轮圣王的功德。佛在《华严经》上也提到,只有十地的菩萨,才能转身为转轮圣王,才能使天下太平。转轮圣王是旷代一人,历史上经过上千年,或者几百年才会出现;等于孟子说五百年必有王者兴。人类社会的太平是很不容易的,必须要转轮圣王莫大的功德,才能够造成一个时代的太平;所以,佛再三赞叹转轮圣王的威德。一个人要想成佛不容易,成就转轮圣王也不容易,要许多的善行,许多的功德修成。世间法与佛的功德之间,只差了一点,就是般若智慧。转轮圣王之所以不是佛,是因为没有明心见性;转轮圣王如果明心见性了,也可以成在家佛。
《华严经》里所标榜的,好几位帝王都是佛,本身已经悟道了。我们上次也提起过,佛经上所说十王之功德。十王的意义包括很多,佛说地狱有十王,虽然都是鬼王,但是我们还不容易当到鬼王呢!鬼王有他的功德,就是说在恶道中现身而教化众生,也就是功德成就的菩萨境界。天人境界里,欲界天四天王,也是功德成就才能升为天王,换句话说,在人中做一个领导,使天下太平的,都是同佛一样的困难。其中的不同就是见地方面,也就是见道的问题。
这一品所讲的是色、声都不能见道,也就是整个《金刚经》上所讲的不能著相。学佛法著相了,就不能见得法身。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是四大原则,任何的著相,都不能见得法身,所以说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都错了。
他为什么不说以色见如来,以音声见如来呢?是故意把这个“如来”用作“我”吗?这个决不是翻译的手法。所谓明心见性,最后就是宇宙同体,万物同源的这个“我”的问题,是找到生命本来的“我”的问题。这一个离开声色一切都不着,一切不住,就是大乘的心印,“无住、无相、无愿”。《金刚经》大部分所说的就是这三个要点。到达了这个境界,离开了这个声色,才能见道,真见到佛,也真见 到“我”。
但是这个见又是什么见呢?是见“根本智”,就是实相般若法身之体,是见到根本智法身之体。当一切都无着,一切都不住,就是见法身之体根本智。但没有大彻大悟,还没有见“后得智”。拿禅宗来讲,所谓破三关,到这个境界可以说是破掉了初关;这也就是后世讲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当然见人不是人,见鬼不是鬼,什么都不是,一切都不是,一切都不着。
我们用世间的现象来给它一个偈语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