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旁通 - 南怀瑾

 讲在前面
  春秋无义战
  司马迁编撰手法中的孟子
  驺衍和孟子的强烈对比
  处世的哲学问题
  苏秦与孟子的时代
  秦皇霸业的蓝图
  苏秦的还乡
  千古人情的嘴脸
  苏秦成功的秘诀
  王霸互用的失败
  《阴符经》的启示
  图取个人权力
  佩六国相印的显赫时期
  苏秦的书生本色
  苏秦的义利之辨
  生死之谜
  经史合参
  梁惠王的先世
  商鞅和梁惠王
 梁惠王章句上
  梁惠王与孟叟
  司马迁对梁惠王和孟子的观点
  义利之辨
  何能不讲利
  玩弄仁义的权智
  孟子思想被夹缠不清
  玩物丧志
  阿房宫与秦始皇
  《三辅黄图》
  迷楼与隋炀帝
  艮岳与宋徽宗
  颐和园与清末
  凤阁龙楼与李后主
  《清明上河图》的背面
  不违农时
  乱世流亡图的文学
  二郎神和都江堰
  杀人和吃人的譬喻
  梁惠王念苦经
  仁政之道
  人品与器识的评鉴
  也是相法
  天下定于一
  孟子与苏秦的对照
  苏子为赵合纵说魏——《战国策》原文
  苏秦的权谋
  孟子的机锋转语
  定于一
  儒道同源的一统天下
  仁爱的推广
  齐宣王不像屠户
  行为心理
  对牛谈心
  政治领导者的病态心理
  孟子的行为心理学
  权能问题
  世上无如人欲险
  梦似人生
  齐国富强的素描
  缘木求鱼
  经济和政治
  为而不有的农民
  生民何计乐樵苏
  不敢为天下先的后儒
 梁惠王章句下
  讲究礼乐的治道
  音乐的今昔观
  林园与治道
  外交策略——大小之间
  大勇定天下
  为强国而改服制——赵武灵王
  秦武王的任力好勇
  项羽和刘邦
  墨子谈勇
  雪宫论政
  什么明堂
  寡人好货
  《货殖列传》的一斑
  历史社会演变的趋势
  经济、文化、道德的连锁关系
  寡人好色
  丑与美
  色字诗话的插曲
  有关王昭君案外的评语
  唐代和番政策的感伤
  杨贵妃的翻案语
  再说寡人好色的公案
  人事行政
  高明柔克
  孙嘉淦《三习一弊疏》
  世臣巨族门第之见
  派系党祸之争
  民主难,法治也不易
  对圣人怀疑的趣话
  学非所用用非所长论
  攀龙附凤——读书人的通路
  唐代选举的进士
  齐燕之战——历史战略的经验
  孟子终生奉母教
  孟子的策略——规之以正
  苏秦口辩轻取十城
  燕齐之战
  苏代评论齐王
  仁将——曹彬
  仁义的实质与权谋
  孟子在魏齐的外一章
  齐宣王的风格
  朝中文武多才士
  赞美词与利害关系
  贫贱骄人
  滑稽大师——淳于髡
  齐宣王开战国养士之风
  特立独行于滔滔浊世的孟子
  吏民千古两相妨
  历史政治上的因果
  君道与臣节
  历史上的基层政策
  做官莫作怪
  两大之间难为小
  人贵自立
  孟子论立身出处的原则
 附录 历代《孟子》研究书目

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说明

《孟子》是儒家的经典名著,也是研究孟子生平事迹及其学说最重要的资料。许多激励人心、流传千古的至理名言即源出于它。本书是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关于《孟子》的讲记。作者采用“经史合参”的方法,以《孟子》的原文为“经”,春秋战国的社会背景、人物活动为“史”,并配合其他种种历史故事和社会现象,对孟子立身处世的人格及其思想影响,做了透彻的讲述。使读者能在谈笑风生的气氛中,轻松而又深刻地领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习,增长文史知识,获取人生智慧。书末还附有历代《孟子》研究书目。本书原由台湾老古文化事业公司出版。自一九八〇年问世以来,作者又根据自己的体认做了多次修订。

兹经版权方台湾老古文化事业公司授权,将老古公司二〇〇八年十二月版校订出版,以供研究。

复旦大学出版社

二〇一八年六月

前言

生为二十世纪的中国人,正当东西方文化潮流交互排荡撞击的时代,从个人到家庭,自各阶层的社会到国家,甚至全世界,都在内外不安、身心交瘁的状态中,度过漫长的岁月。因此在进退失据的现实环境中,由触觉而发生感想,由烦恼而退居反省,再自周遍寻思,周遍观察,然后可知在时空对待中所产生的变异,只是现象的不同,而天地还是照旧的天地,人物还是照旧的人物,生存的原则并没有变;所变的,只是生活的方式。比如在行路中而迷途,因为人为的方向而似有迷惑,其实,真际无方,本自不迷。如果逐物迷方,必然会千回百迭,永远在纷纭混乱中忙得团团而转,失落本位而不知其所适从。

我是中国人,当然随着这一时代东方的中国文化命运一样,似乎是真的迷失了方向,也曾一度跟着人们向西方文化去摸索,几乎忘了我是立足在本地方分上的一个生命,而自迷方向。《周易·序卦》说:“穷大者必失其居,故受之以旅。旅而无所容,故受之以巽。巽者,入也。入而后说之,故受之以兑。兑者,说也。”我们自己的文化,因几千年来的穷大而一时失去了本分的立足点,因此而需要乞求外来的文明以自济困溺,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错”,这是势所难免的事实。然而一旦自知久旅他方而无以自容于天地之间,那便须知机知时而反求诸己,唤醒国魂,洗心革面以求自立自强之道。正因为如此的心情,有些西方的朋友和学生们,都认为我是顽固地推崇东方文化的倔强分子,虽有许多欧美的友人们,屡加邀请旅外讲学而始终懒得离开国门一步。其实,我自认为并无偏见,只是情有所钟,安土重迁而已。同时,我也正在忠告西方的朋友们,应该各自反求诸己,重振西方哲学、宗教的固有精神文化,以济助物质文明的不足,才是正理。

至于我个人的一生,早已算过八字命运——“生于忧患,死于忧患”。每常自己譬解,犹如古老中国文化中的一个白头宫女,闲话古今,徒添许多啰嗦而已。有两首古人的诗,恰好用作自我的写照。第一首唐人张方平的宫词:“竟日残莺伴妾啼,开帘只见草萋萋。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诗中所写是一只飘残零落的小黄莺,一天到晚陪伴着一个孤单的白头宫女,凄凄凉凉地自在悲啼,毫无目的地怆然独立,恰如我自况的情景。偶尔开帘外望,眼前尽是萋迷芳草,一片茫然,有时忽然吹过一阵东风,却见那些随风飘荡的千条杨柳,也都是任运流转,向西飘去。第二首是唐末洞山良价禅师的诗偈:“净洗浓妆为阿谁?子规声里劝人归。百花落尽啼无尽,更向乱峰深处啼。”这首诗也正好犹如我的现状,长年累月抱残守缺,滥竽充数,侈谈中国文化,其实,学无所成,语无伦次,只是心怀故土,俨如泣血的杜鹃一样,“百花落尽啼无尽,更向乱峰深处啼”。如此而已。每念及此,总是嗒然自失,洒然自笑不已。

但是人生的旅程,往往有不期然而然的际遇,孟子曾经说过人有“不虞之誉,求全之毁”。一个人的一生,如果在你多方接触社会各层面的经验中,就会容易体会到孟老夫子的话,并非向壁虚构,确是历练过来的至理名言。当在一九七五年,我因应邀讲完一部《论语》之后(事见《论语别裁》前言),由蔡策先生悉心记录,复受社会各阶层的偏爱,怂恿排版出书。但我自知所讲的内容,既非正统的汉、唐、宋儒的学术思想,又非现代新儒家的理路,到底只是因应时代潮流的乱谈,属于旁门左道,不堪入流,因此便定名叫它“论语别裁”,以免混淆视听,惑乱后学。谁知出书以后,却受到广大读者的爱好,接连出了十二版,实在弥增惶恐,生怕误人。因为徒手杀人,罪不过抵死而已,如果以学问误人,便是戕人慧命,万死不足以辞其咎。此所以在我们固有文化的传统中,学者有毕生不愿著书,或者穷一生学力,只肯极其谨严地写几篇足以传世的文章而已。这就是以往中国文化人的精诚,当然不如我们现代一样,著作等身,妄自称尊的作风。

但继此以后,友人唐树祥先生,在他担任《青年战士报》社长的时期,极力邀请在其报社继续再讲《孟子》《大学》《中庸》等所谓“四书”之学。唐社长平时说话极为风趣,尤其对我更是畅所欲言,不拘形迹。当他担任中正理工学院政战部主任的时期,常来拉我去讲课,而且劝说:在这个时期,大家都忙得没有时间读书,你写书写文章有什么用?多来讲课,教授青年学子,还比较有意义。总之,我在他的盛情不可却的压迫下,只好被他拖上讲台。但当他调任报社社长的时期,他便说:多讲还不如多写的好。希望我多写点东西,好交他在报上披露。他的能言善道,我对他真是莫可奈何。其实,我对讲学则言不异众,写作则语不惊人,可以说一窍不通,毫无长处。但毕竟挡不住他的热情,终于在一九七六年的秋天,开始在《青年战士报》的楼上开讲《孟子》。那个时候,也正是我思念在苦难中的父母,心情最难排遣的时期。讲到孟子,就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千秋母教仪范的孟母,因此开宗明义,便引用了黄仲则的诗:“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当然,这种情怀,不只我一人是如此,在当时现场的听众们,大多数也有同感。同时,蔡策也对讲四书的记录工作,极有兴趣和决心,他一再强调,这是他一生中最有意义的一件事。《孟子》讲稿的因缘,就在唐、蔡两位的鼓励下完成。

后来因为俗务累积太多,自己没有真正安静的时间看记录稿,因此,积压多年无法完帙。目前,老古文化图书公司的出书业务,正由陈世志同学来担任。他站在现代青年的立场,又一再催迫出书,我常笑他犹如宗泽的三呼渡河,左季高的大喊儿郎们出击一样,壮气如山,无奈太过冒昧!然而他毕竟强人所难的做了,还要催我写序。事实上,《孟子》的序言,实在不好写,因此只是先行略抒本书问世的始末因由,暂且交卷。书名“旁通”,却又暗合宋代的桂瑛及元代的杜瑛两位先生所撰的佚书命题。但我所以定名“旁通”的本意,仍如《论语别裁》一样,只是自认为旁门左道之说,大有别于正统儒家或儒家道学们的严谨学术著作而已,并非旁通各家学说的涵义。

岁次甲子(一九八四年)六月四日端阳节

南怀瑾

讲在前面

梁惠王章句上

梁惠王章句下

附录 历代《孟子》研究书目


这是第一篇讲在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