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老子他说 - 南怀瑾
附录 历代《老子》研究书目
有关《老子》之版本及研究《老子》之专书论述,几过千种有余,本篇所辑自两汉以迄明、清,仅止于各图书馆及藏书家目录中之较常见到而有登录者,是故遗漏之处颇多,尤其有关近代学者及日、英、德、法等诸国学者之著述,一概从略,或俟他日收集完全,另行增刊补足,敬请涵谅(此篇目录,大多选录自王有三先生编著《老子考》一书,欲求详审,请另参阅之)。
老子《道德经》
老子《道德经》载于《隋书·经籍志》。按:此书《汉志》不载,而载邻氏、傅氏、徐氏、刘向四家说。于《老子》邻氏经传下注云:“姓李名耳,邻氏传其学。”亦未著书名及卷数。《史记》老子传曰:“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以此最为先见。老子书古本甚多,有六朝唐人写本,有唐宋刻石本,有宋刊本,以及最近出土之马王堆帛书甲乙本。
《史记》老子本传: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叚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卬太傅,因家于齐焉。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汉书·扬雄传》赞引桓谭语:昔老聃著虚无之言两篇,薄仁义,非礼学,然后世好之者尚以为过于五经。自汉文景之君,及司马迁,皆有是言。
牟子《理惑论》:老子绝圣弃智,修身保真,万物不干其志,天下不易其乐,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故可贵也。又曰:夫转蓬漂而车轮成,窊木流而舟楫设,蜘蛛布而蔚罗陈,鸟迹见而文字作,故有法成易,无法成难。吾览佛经之要,有三十七品,老氏道经亦三十七篇,故法之焉。
阮籍《通老论》:道者法自然而为化,侯王能守之,万物将自化。《易》谓之“太极”,《春秋》谓之“元”,《老子》谓之“道”。见《太平御览》引。
陆德明《经典释文·叙录》:老子者姓李名耳,河上公云名重耳。字伯阳,陈国苦县厉乡人也。《史记》云,字聃,又云曲仁里人,一云陈国相人。生而皓首。刘向《列仙传》云,受学于容成,生于殷时。为周柱下史,《史记》云为周守藏史。或言是老莱子,盖百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众家皆云先为柱下史,转为守藏史。葛洪云,文王时为主藏史,武王时为柱下史。或云老子在黄帝时为广成子,一云为天老,在尧时为务光子,在殷时为彭祖,在周为柱下史。睹周之衰,乃西出关,周敬王时。为关令尹喜说《道德》二篇。尚虚无无为。刘向云,西过流沙,莫知所终。班固云:“道家者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人君南面之术也。”汉文帝窦皇后好黄老言。有河上公者居河之湄,结草为庵,以《老子》教授。文帝徵之不至,自诣河上责之,河上公乃踊身空中,文帝改容谢之,于是作《老子章句》四篇,以授文帝,言治身治国之要。其后谈论者莫不宗尚玄言,唯王辅嗣妙得虚无之旨。今依王本,博采众家,以明同异。
宋濂《诸子辨》:《老子》二卷,《道经》《德经》各一,凡八十一章,五千七百四十八言,周柱下史,李耳撰。耳字伯阳,一字聃。“聃”,耳漫无轮也。或称周平王四十二年,以其书授关尹喜。今按平王四十九年,入春秋,实鲁隐公之元年;孔子则生于襄公二十二年,自入春秋下距孔子之生,已一百七十二年,老聃、孔子所尝问礼者,何其寿欤?岂《史记》所言“老子百有六十余岁”及“或言二百余岁者”果可信欤?聃书所言,大抵敛守退藏,不为物先,而一返于自然。由其所该者甚广,故后世多尊之行之。“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道家祖之。“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神仙家祖之。“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仍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兵家祖之。“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乎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若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庄、列祖之。“将欲翕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申、韩祖之。“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张良祖之。“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曹参祖之。聃亦豪杰士哉!伤其本之未正,而末流之弊,至贻士君子有“虚玄长而晋室乱”之言,虽聃立言之时,亦不自知其祸若斯之惨也!呜呼!此姑置之。道家宗黄老,黄帝书已不传,而老聃亦仅有此五千言。为其徒者,乃弃而不习,反依仿释氏经教以成书。开元所列三洞琼纲,固多亡缺;而祥符《宝文统传》所记,若大洞真,若灵宝洞元,若太上洞神,若太真,若太平,若太清,若正一诸部,总四千三百五十九卷,又多杂以符咒、法箓、丹药、方技之属,皆老氏所不道。米巫祭酒之流,犹自号诸人曰:“吾盖道家,吾盖道家”云。
河上公《老子章句》二卷
存。四库本,道藏本,知上,作四卷。四部丛刊本,四子本,纂图互注五子本六子本,十子本,二十子本,景龙碑本,广明经幢残本,古写本。见日本足利学校《贵重书目录》。
《隋志》:老子《道德经》二卷,周柱下史李耳撰,汉文帝时河上公注;《旧唐志》:《老子》二卷,河上公注;《新唐志》:《老子道德经》二卷,河上公注;《宋志》:河上公《老子道德经注》一卷;《释文·叙录》:《河上公章句》四卷。不详名氏。
王应麟《汉书艺文志考证》:《隋志》:梁有汉长陵三老毋丘望之《注老子》二卷,《汉志》不著录。晁氏公武曰:“以周平王四十二年授关尹喜,凡五千七百四十有八言,八十一章,言道德之旨。其末云,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盖三皇之道也。”东莱吕氏曰:“孔子尝问礼焉,今载于曾子问者,与五千言殊不类;盖告孔子者其所职,著于书者自其所见也。”陆德明《叙录》云:“周敬王时西出关,为关令尹喜说《道德》二篇,尚虚无无为,汉文帝时河上公作《章句》四篇,以授帝,言治国治身之要。”《志》无河上公章句,邻氏傅氏徐氏刘向传说今皆亡。王禹玉曰,今资善堂所写御本,独无章名,章名疑非老氏之意。薛氏曰:“古文老子《道德》上下经,无八十一章之辨,今文有河上公注分八十一章。”《史记》:“乐臣公本师河上丈人,教安期生,再传至于臣公,其弟子盖公为曹相国师,修黄帝老子学。”则丈人者乃今所谓河上公也。自晋世已言其教汉文帝,叙述尤怪诞。景迂晁氏曰:“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独得诸河上公,古本无有也,傅奕能辨之。王弼题曰《道德经》,不析道德而上下之,犹近古欤?”叶氏曰:老氏之书,其与孔子异者皆矫世之辞,而所同者皆合于《易》。
邻氏《老子经传》四篇
佚。见《汉书·艺文志》,班固自注云:“姓李名耳,邻氏传其学。”
傅氏《老子经说》三十七篇
佚。见《汉书·艺文志》,自注云:“述老子学。”
徐氏《老子经说》六篇
佚。见《汉书·艺文志》,自注云:“字少季,临淮人传《老子》。”
刘向《说老子》四篇
佚。见《汉书·艺文志》。
毋丘望之《老子注》二卷《老子指趣》三卷
佚。《隋志》注:汉长陵三老毋丘望之《注老子》二卷;《隋志》:《老子指趣》三卷,毋丘望之撰;《旧唐志》:《老子章句》二卷,安丘望之撰,《老子道德经指趣》,四卷,安丘望之撰;《新唐志》:安丘望之《老子章句》二卷,又《道德经指趣》三卷;《释文·叙录》:毋丘望之《章句》二卷。字仲都,京兆人,汉长陵三老。
按:焦竑《国史经籍志》,载毋丘望之《老子注》二卷,《老子章句》二卷,《老子指趣》三卷,《注》与《章句》系一书,盖焦氏重收也。又《隋志》注,《释文》叙录。《隋志》皆只载一书而名不同,疑亦本一书,新旧《唐志》又重收也。谢守灏《老君实录》,谓“安丘望之本,魏太和中寇谦之得之。”又按《后汉书·耿弇传》:“父况,字侠游,以明经为郎,与王莽从弟伋,共学《老子》于安丘先生。”章怀注引皇甫谧《高士传》云:“望之著《老子章句》,故《老子》有安邱之学。扶风耿况王伋等皆师事之,从受《老子》。”则安邱望之固精于《老子》之学者也。
严遵《老子注》二卷
佚。《隋志》注:汉隐士严遵《注老子》二卷;《释文·叙录》:严遵《注》二卷。字君平,蜀都人,汉徵士。又作《老子指归》十四卷。
严遵《老子指归》十三卷
残。四库本,道藏本,能上中下。汲古阁本,津逮秘书本,秘册汇函本,学津讨源本,汉魏丛书九十六种本,唐宋丛书本。
《隋志》:《老子指归》十一卷,严遵注;《旧唐志》:《老子指归》十四卷,严遵注;《新唐志》:严遵《指归》十四卷;《宋志》:严遵《老子指归》十三卷。
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老子指归》十三卷。右汉严遵君平撰,谷神子注。其章句颇与诸本不同,如“以曲则全”章末十七字,为后章首之类。按《唐志》有严遵《指归》十四卷,冯廓《指归》十三卷,此本卷数与廓注同,其题谷神子而不显姓名,疑即廓也。
马融《老子注》
佚。见《后汉书》马融本传。
《后汉书》马融本传:马融字季长,扶风茂陵人也。才高博洽,为世通儒。施养诸生,常有千数。善鼓琴,好吹笛,达生任性,不拘儒者之节。尝欲训左氏《春秋》,及见贾逵郑玄注,乃曰贾君精而不博,郑君博而不精,既精既博,吾何加焉!但著《三传异同说》。注《孝经》、《论语》、《诗》、《易》、三礼、《尚书》、《列女传》、《老子》、《淮南子》、《离骚》,所著赋颂、碑诔、书记、表奏、七言、琴歌、对策、遗令,凡二十一篇。
宋衷《老子注》
佚。见陆德明《老子音义》。
刘陶《匡老子》
佚。见《后汉书》刘陶本传。
《后汉书》本传:刘陶字子奇,一名伟,颍川定阴人。为人居简,不修小节。陶明《尚书》、《春秋》,为之训诂,推三家《尚书》及古文,是正文字三百余事,名曰《古文尚书》。拜侍御史。灵帝素闻其名,数引纳之。后疑陶与贼通情,于是收陶下黄门北寺狱,掠按日急,陶自知必死,遂闭气而死。天下莫不痛之。陶著书数十万言,又作《七曜论》、《匡老子》、《反韩非》、《复孟轲》,及上书言当世便事条教赋奏书记辩疑,凡百余篇。
想余《老子注》二卷
佚。见《经典释文·叙录》。
按:《释文·叙录》云:“不详何人。一云张鲁,或云刘表。鲁字公旗,沛国丰人,汉镇南将军关内侯。”杜光庭《道德经广圣义疏序》云:“《想尔》二卷,三天法师张道陵所注。”殆即指此书,杜氏恐系臆断,说详下。又《旧唐志》有湘《注老子》二卷,盖指此书。
张陵《老子注》
佚。见《弘明集》。
钟繇《老子训》
佚。见《世说新语·言语篇》注。
董遇《老子训注》
佚。见《三国志》注。
张揖《老子注》
佚。见《文选》注引用书目。
虞翻《老子注》二卷
佚。见《隋书·经籍志》注。按:侯姚《补志》所称《七录》者,即指《隋志注》也。
姚振宗《补三国艺文志》:《吴志》本传:“翻又为《老子》、《论语》、《国语》训注,皆传于世。”《释文·叙录》:老子虞翻《注》二卷。《隋书·经籍志》:梁有虞翻《注老子》二卷,亡。
王弼《老子注》二卷
存。四库本,道藏本,得上。古佚丛书仿唐卷子本,聚珍板丛书本,杭州小聚珍本,江苏小聚珍本,中立四子本六子本,二十二子本,百子本,孙矿老庄合刻本,四部备要本,浙江书局复刻华亭张氏本,浙江图书馆复刻浙局本,闵齐伋刊本,日本明和考订本,日本享保刊本。
《隋志》:《老子道德经》二卷,王弼注;《新唐志》:《老子道德经》二卷,王弼注;《宋志》:王弼《老子注》二卷;《释文》:王弼《注》二卷;《道藏目录》:《道德真经注》四卷,山阳王弼注。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老子注》二卷,魏王弼撰。魏晋之世,玄学盛行;弼之谈玄,冠于流辈。故其注《易》,亦多玄义。晁说之以道曰:“弼本深于《老子》,而《易》则末也。其于《易》多假诸《老子》之旨,而《老子》无资于《易》,其有余不足之迹,可见矣。”世所行《老子》,分《道德经》为上下卷,此本《道德经》且无章目,当是古本。
王弼《老子略论》一卷
佚。见《郡斋读书志》。
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老子略论》一卷。右魏王弼撰。凡十有八章。景迂公:“弼有得于《老子》,而无得于《易》;注《易》资于《老子》,而《老子论》无资于《易》,则其浅深之效可见矣。”
王弼《老子指例略》二卷
佚。见《经典释文·叙录》及两《唐志》。
姚振宗《补三国艺文志》:《魏志》钟会附传注:何劭为弼传曰:弼注《老子》,为之《指略》,致有理统。《释文·叙录》:弼又作《老子指略》一卷。《唐书·经籍志》:《老子指例略》二卷,不著撰人;《艺文志》:王弼《老子指例略》二卷。《宋艺文志》:王弼《道德略归》一卷。
何晏《老子道德论》二卷
佚。见《隋书·经籍志》注。
姚振宗《补三国艺文志》:《世说·文学篇》:“何晏注《老子》未毕,见王弼,自说《注老子》旨,何意多所短,不复得作声,但应诺诺,遂不复注。因作《道德论》。”又曰:“何平叔《注老子》始成,诣王辅嗣,见王注精奇,乃神伏曰:若斯人可与论天人之际矣!因以所注为《道德》二论。”
何王等《老子杂论》一卷
佚。见《隋书·经籍志》注。
王肃《玄言新记道德》二卷
佚。见《新唐书·艺文志》。
钟会《老子道德经注》二卷
佚。严可均辑,四录堂类集本。按《铁桥漫稿·答徐星伯同年书》:钟会等《注老子》一卷,可均辑,未刻。
荀融《老子义》
佚。见《三国志》注。
范望《老子注训》二卷
佚。见《经典释文·叙录》。
葛仙公《老子序次》一卷
佚。见《隋书·经籍志》注。
侯康《补三国艺文志》:葛仙公《老子道德经序诀》二卷。名玄,吴时学道得仙。玄事见《晋书·葛洪传》及《抱朴子》。《初学记》卷二十三引《道德经序诀》曰:“周时复托神李母剖左腋而生,生即皓然,号曰老子。”《御览》卷六百六十七,引《道德经序诀》曰:“尹喜知紫气西迈,斋戒,想见道真,及老子度关授二篇经义。”《玉海·艺文》引葛玄序:“老子西游天下,关令尹喜曰,大道将隐乎?愿为我著书;于是作《道德》二篇,五千文,上下经。”《史记·老子传》索隐引葛玄曰:“李氏女所生,因母姓也。”又云:“生而指李树,因为姓焉。”
羊祜《老子道德经解释》二卷
佚。《隋志》注:《老子道德经》二卷,晋太傅羊祜解释;《旧唐志》:《老子》二卷,羊祜注,《老子解释》四卷,羊祜撰;《新唐志》:羊祜《注》二卷,又《解释》四卷;《释文》:羊祜《解释》四卷。字叔子,泰山平阳人。晋太傅,卸平成侯。
王伦《老子例略》
佚。见《世说新语·排调篇》注。
阮籍《通老论》
佚。见《太平御览》引用书目。
郭璞《老子注》
佚。见《文选》注引用书目。
文廷式《补晋书艺文志》:《文选·上林赋》注:“张揖曰:此三字疑衍。郭璞《老子经注》曰,虚无寥廓,与元通灵,言其所乘气之高,故能出飞鸟之上,而与神俱者也。”按此条亦不似《注老子》,今姑存其目,俟考。
蜀才《老子道德经注》二卷
佚。《隋志》注:《老子道德经》二卷,蜀才注;《旧唐志》:《老子》二卷,蜀才注;《新唐志》:蜀才《注老子》二卷;《释文·叙录》:蜀才《注》二卷。
按:《释文·易类》:“蜀才《注》十卷。《七录》云,不详何人。《七志》云,是王弼后人。”案:蜀李书云:“姓范名长生,一名贤,隐青城山,自号蜀才。李雄以为丞相。”
佛图澄《老子注》二卷
佚。见杜光庭《道德经广圣义序》。
张凭《老子道德经注》二卷
佚。《隋志》注:《老子道德经》二卷,张凭注;《旧唐志》:《老子》二卷,张凭注;《新唐志》:张凭《注》二卷;《释文》:张凭《注》二卷。
李轨《老子音》一卷
佚。《隋志》注:《老子音》一卷,李轨撰;《新唐志》:李轨《老子音》一卷;《日本国见在书目》:《老子音》一卷,李轨撰。
邓粲《老子注》
佚。见《晋书》本传。
戴逵《老子音》一卷
佚。《隋志》注:晋散骑常侍戴逵选;《释文·叙录》:戴逵《音》一卷。字安道,谯国人,晋散骑常侍,太子中庶子,徵不就。
刘黄老《老子注》
佚。见《晋书》刘隗附传。
《晋书》刘隗附传:邵族子黄老,太元中为尚书郎。有义学,注《慎子》、《老子》,并传于世。
鸠摩罗什《老子注》二卷
佚。《旧唐志》:《老子》二卷,鸠摩罗什注;《新唐志》:鸠摩罗什《注》二卷。
孙登《老子注》二卷
佚。《隋志》注:《老子道德经》二卷,晋尚书郎孙登注;《旧唐志》:《老子》二卷,孙登注;《新唐志》:孙登《注老子》二卷;《释文·叙录》:孙登《集注》二卷。字仲山,太原中都人,东晋尚书郎。
孙登《老子音》一卷
佚。见《隋书·经籍志》。
王尚《老子述》二卷
佚。《隋志》注:《老子经》二卷,东晋江州刺史王尚述注;《旧唐志》:《老子》二卷,王尚注;《新唐志》:王尚《注》二卷;《释文·叙录》:王尚《述》二卷。字君曾,琅邪人,东晋江州刺史,封杜忠侯。
程韶《老子集解》二卷
佚。《隋志》注:《老子》二卷,晋郎中程韶集解;《旧唐志》:《老子》二卷,程韶集注;《新唐志》:程韶《集注》二卷;《释文·叙录》:程韶《集解》二卷。钜鹿人,东晋郎中关内侯。
袁真《老子道德经注》二卷
佚。《隋志》注:《老子道德经》二卷,晋西中郎将袁真注;《旧唐志》:《老子》二卷,袁真注;《新唐志》:袁真《注》二卷;《释文·叙录》:袁真《注》二卷。字彦仁,陈郡人。东晋西中郎将,豫州刺史。
裴处恩《老子注》二卷
佚。见张君相《三十家老子注》。
张嗣《老子道德经注》二卷
佚。《隋志》注:《老子道德经》二卷,张嗣注;《释文·叙录》:张嗣《注》二卷。
巨生《张子道德经解》二卷
佚。《隋志》注:《老子道德经》二卷,巨生解;《释文·叙录》:巨生《内解》二卷。不详何人。
邯郸氏《老子注》二卷
佚。《隋志》注:《老子》二卷,邯郸氏注;《释文·叙录》:邯郸氏《注》二卷。不详何人。
常氏《老子注》二卷。
佚。《隋志》注:《老子》二卷,常氏传;《释文·叙录》:常氏《注》二卷。不详何人。
盈氏《老子注》二卷
佚。《隋志》注:《老子》二卷,盈氏注;《释文·叙录》:盈氏《注》二卷。
僧义盈《老子注》二卷
佚。《旧唐志》:《老子》二卷,释义盈注;《新唐志》:义盈《注》二卷。
僧肇《老子注》四卷
佚。见杜光庭《广圣义序》。
按:《广圣义序》:“沙门僧肇晋时人,《注》四卷。”金赵秉文《道德真经集解》内,尚存其说。
刘遗民《老子玄谱》一卷
佚。《隋志》注:《老子玄谱》一卷,晋柴桑令刘遗民撰;《旧唐志》:《老子玄谱》一卷,刘道人撰;《新唐志》:刘遗民《玄谱》一卷,刘道人《老子玄谱》一卷;《释文·叙录》:刘遗民《玄谱》一卷。字遗民,彭城人。东晋柴桑令。
《陶渊明集》有《和刘柴桑诗》,陶注引《莲社高贤传》云:“刘程之字仲思,彭城人,汉楚元王之后。少孤,事母以孝闻。谢安刘裕嘉其贤,相荐之,皆力辞。裕以其不屈,乃旌其门曰遗民。”
玄景先生《老子道德经简要义》五卷
佚。见《旧唐书·经籍志》。
释彗观《老子义疏》一卷
佚。见《隋志》注。
按:严可均《全宋文编》:“彗观俗姓崔,清河人。初咨彗远,北访罗什。元嘉中,终京师道场寺。”
释惠琳《老子道德经注》二卷
佚。《隋志》注:《老子道德经》二卷,释慧琳注;《新唐志》:僧慧琳《注》二卷;《释文·叙录》:释慧琳《注》二卷。
按:严可均《全宋文编》:“慧琳本姓刘,秦郡秦县人,出家住冶城寺。元嘉中,朝廷大事皆与之议。有《孝经注》一卷,《庄子·逍遥篇注》一卷,《集》九卷。”
释慧严《老子注》二卷
佚。《隋志》注:《老子道德经》二卷,释惠严注;《旧唐志》:《老子》二卷,释惠严注;《新唐志》:释慧严《注》二卷;《释文·叙录》:释慧严《注》二卷。陈留人,本姓范,宋世沙门。
王玄载《老子道德经注》二卷
佚。《隋志》注:《老子道德经》二卷,王玄载注;《释文·叙录》:王玄载《注》二卷。
顾欢《老子义纲》一卷《老子义疏》一卷
佚。《隋志》:《老子义纲》一卷,顾欢撰,《老子义疏》一卷,顾欢撰;《旧唐志》:《老子道德经义疏》四卷,顾欢撰;《新唐志》:顾欢《道德经义疏》四卷,又《义疏治纲》一卷;《释文·叙录》:顾欢《堂诰》四卷。一作《老子义疏》。
沈麟士《老子要略》
佚。见《南齐书》沈麟士本传。
祖冲之《老庄义释》
佚。见《南齐书》祖冲之本传。
梁武帝《老子讲疏》六卷《老子义疏理纲》一卷
佚。《隋志》:《老子讲疏》六卷,梁武帝撰;《旧唐志》:《老子义疏理纲》一卷,《老子讲疏》六卷,梁武帝撰;《新唐志》:梁武帝《讲疏》四卷,又《讲疏》六卷;《日本国见存书目》:《老子义疏》八卷,梁武帝撰。
贺玚《老子讲疏》
佚。见《梁书·贺玚传》。
陶弘景《老子注》四卷
佚。《旧唐志》:《老子注》四卷,陶弘景注;《新唐志》:陶弘景《注》四卷。
庾曼倩《庄老义疏》
佚。见《梁书》庾诜附传。
梁简文帝《老子义》二十卷
佚。见《梁书·简文帝本纪》。
梁简文帝《老子私记》十卷
佚。《隋志》注:《老子私》十卷,梁简文帝撰;《旧唐志》:《老子私记》十卷,梁简文帝撰。按《释文·叙录》:“近世有梁武帝父子及周弘正讲疏”,则简文帝似尚有讲疏。但所谓《老子义》《私讲疏》等,恐系一书而异名。
梁元帝《老子讲疏》四卷
佚。见《玉海·艺术》。
张系天《老子注》
佚。
陆先生《老子注》
佚。并见敦煌新出《义疏》。
孟安排《老子注》二卷
佚。《隋志》注:《老子注》二卷,孟氏注;《释文·叙录》:《孟子注》二卷。或云孟康,康字公休,安平广宗人。魏中书监,广陵亭侯。
孟智周《老子义疏》五卷
残?敦煌新出唐写本,古籍残丛本。
《隋志》:《老子义疏》五卷,孟智周私记;《旧唐志》:《老子义疏》四卷,孟智周撰;《新唐志》:孟智周《义疏》五卷。
窦路《老子注》四卷
佚。见杜光庭《道德经广圣义序》。
按:《广圣义序》:“梁道士窦路《略注》四卷,与武帝罗什所宗无异。”
臧玄静《老子疏》四卷
佚。见杜光庭《道德经广圣义序》。
韩壮《老子玄示》一卷
佚。《隋志》注:《老子玄示》一卷,韩壮撰;《旧唐志》:《义子玄旨》八卷,韩庄撰;《新唐志》:韩庄《玄旨》八卷。
按:《文选》注引用书目有韩庄《解老子》。
宗塞《老子玄机》三卷
佚。见《隋书·经籍志》注。
山琮《老子幽义》五卷《老子志》一卷
佚。见《隋书·经籍志》注。
卢光《道德经章句》
佚。见《北史》卢同附传。
刘仁会《老子注》二卷
佚。见杜光庭《道德经广圣义序》。
周文帝《老子注》二卷《老子义疏》四卷
佚。见《日本国见存书目》。
卢景裕《老子道德经传》二卷
佚。见《隋书·经籍志》。
按:《魏书》本传:“卢景裕字仲孺,小字白头,范阳涿人也。注《周易》、《尚书》、《孝经》、《论语》、《礼记》、《老子》,其《毛诗》、《春秋左氏》未讫。”
梁旷《老子注》四卷《道经品》四卷
佚。《隋志》:《老子》四卷,梁旷注,《老子道德经品》四卷,梁旷注;《新唐志》:梁旷《道德经品》四卷。
卢景裕、梁旷等《老子注》二卷
佚。见《新唐书·艺文志》。
杜弼《老子道德经注》二卷
佚。见《北齐书》杜弼本传。
周弘正《老子疏》五卷
佚。见《陈书》周弘正本传。
《陈书》本传:周弘正字思行,汝南安城人。十岁通《老子》、《周易》。弘正特善玄言,兼明释典,虽硕学名僧,莫不请质疑滞。太建六年,卒于官,时年七十九,谥曰简子。所著《周易讲疏》十六卷,《论语疏》十一卷,《庄子疏》八卷,《老子疏》五卷,《孝经疏》两卷,《集》二十卷,行于世。
诸糅《老子玄览》六卷
佚。见杜光庭《道德经广圣义疏序》。
按:杜序:“陈道士诸糅,作《玄览》六卷。”又张君相《集解》有褚糅,当是一人。疑作褚糅是。
张讥《老子义》十一卷
佚。见《陈书》张讥本传。
陈羡《老子庄子义》
佚。见《隋书》张照附传。
韦录《老子义疏》四卷
佚。见《隋书·经籍志》作韦处玄。
按:杜光庭《广圣义疏序》:“法师韦录,字处玄,注兼义四卷。”
李播《老子注》二卷
佚。见《新唐书·艺文志》。
按:杜光庭《广圣义疏序》:“隋道士李播,注上下二卷。”又《唐书·方技传》:“李淳风,岐州雍人,父播,仕隋高唐尉。弃官为道士,号黄冠子,以论撰自见。”
刘仲融《老子道德经》二卷
佚。《隋志》:《老子道德经》二卷,刘仲融注;《新唐志》:刘仲融《注》二卷。
戴诜《老子义疏》九卷
佚。《隋志》:《老子义疏》九卷,戴诜撰;《新唐志》:戴诜《义疏》六卷。
无名氏《老子章门》一卷
佚。《隋志》:《老子章门》一卷;《旧唐志》:《老子章门》一卷;《新唐志》:《章门》一卷。
无名氏《老子节解》二卷
佚。《隋志》:《老子节解》二卷;《旧唐志》:《老子节解》二卷;《新唐志》:《节解》二卷;《释文·叙录》:《节解》二卷。不详作者。或云老子所作,一云河上公作。
刘进喜《老子通诸论》一卷
佚。见《新唐书·艺文志》。
刘进喜《老子疏》六卷
佚。见杜光庭《广圣义疏序》。
按:《旧唐书·陆德明传》:“时徐文远讲《孝经》,沙门惠乘讲《波若经》,道士刘进喜讲《老子》。”
陆德明《老子疏》十五卷
佚。见《新唐书·艺文志》。
陆德明《老子音义》二卷
佚。《经典释文》本。
按:《释文·叙录》云:“唯王辅嗣妙得虚无之旨。今依王本,博采众家,以明同异。”
颜师古《玄言新记明老部》五卷
残。唐写本。
魏徵《老子要义》五卷
佚。见杜光庭《广圣义疏序》。
按:吕知常《进道德经讲义表》:“魏徵相唐,作嵩山之《正义》”,当指此书。
傅奕《老子注》二卷
佚。《旧唐志》:《老子》二卷,傅奕注;《新唐志》:傅奕《注老子》二卷;焦竑《国史志》:傅奕《注老子》二卷。
傅奕《校定古本老子》二卷
存。道藏本。
按:晁以道跋《老子》王弼注本:“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独得诸河上公,而古本无有也,赖傅奕能辩之”;又谢守灏《老君实录》:“《道德经》,唐傅奕考核众本,勘数其字”云云,盖均指此书。
傅奕《老子音义》二卷
佚。《新唐志》:傅奕《老子音义》;《宋志》:傅奕《道德经音义》二卷。
按:《新唐书》傅奕本传:“傅奕,相州邺人。贞观十三年卒。注《老子》,并集魏晋以来与佛议驳者,为《高识篇》。”又《旧唐书》本传:“注《老子》,并撰《音义》。”
成玄英《老子注》二卷《道德经开题序诀议疏》七卷
佚。《旧唐志》:《老子》二卷,成玄英注;《新唐志》:道士成玄英《注老子道德经》二卷,又《开题序诀义疏》七卷;《宋志》:成玄英《道德经开题序诀义疏》七卷;焦竑《国史经籍志》:成玄英《注老子》二卷,《道德经开题序诀义疏》七卷,成玄英。
李荣《老子道德经注》二卷
佚。见《宋史·艺文志》。
贾大隐《老子述义》十卷
佚。《旧唐志》:《老子述义》十卷,贾大隐撰;《新唐志》:贾大隐《老子述义》十卷;《日本国见存书目》:《老子述义》十卷,贾大隐撰。
辟闾仁谞《老子注》二卷
佚。《旧唐志》:《老子》二卷,辟闾仁谞注;《新唐志》:辟闾仁谞《注老子》二卷。圣历司博士。
按:《唐书·张齐贤传》,辟闾仁谞武后时为太常博士。
孙思邈《老子注》
佚。见《新唐书·艺文志》。
杨上善《老子道德经注》二卷《老子道德指略论》二卷
佚。《旧唐志》:《老子道德经指略论》二卷,杨上善撰;《新唐志》:杨上善《注老子道德经》二卷,又《老子指略论》二卷。太子文学。
宋文明《老子义泉》五卷
佚。
车惠弼《老子疏》七卷
佚。并见张居相《集解》,杜光庭《广圣义疏序》。
张君相《三十家老子注》八卷
存。道藏本,信上中下。嘉业堂丛书本。均误题顾欢著。《宋志》:《老子道德经三十家注》六卷。唐道士张君相集解;《日本国见存书目》:《老子疏》四卷,张君相撰;焦竑《国史经籍志》:《道德经三十家注》八十卷,张君相。
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三十家注老子》八卷。右唐蜀郡岷山道士张君相,集河上公、严遵、王弼、郭象、钟会、孙登、羊祜、罗什、卢裕、刘仁会、顾欢、陶隐居、松灵仙人、斐处恩、杜弼、节解、张凭、张嗣、臧元静、大孟、小孟、窦略、宋文明、褚糅、刘进喜、蔡子晃、成玄英、车惠弼等注;君相称三十家而列其名止二十有九,盖君相自以为一家言,并数之尔。君相不知何时人,而谓成玄英为皇朝道士,则唐天宝后人也。以“绝学无忧”一句,附“绝圣弃知”章末,以“唯之与阿”,别为一章,与诸本不同。
卢藏用《老子注》二卷
佚。《新唐志》:卢藏用《注老子》二卷;《国史志》:卢藏用《注老子》二卷。
按:《唐书》本传:“卢藏用字子潜,幽州范阳人。长安中召授左拾遗。能属文,善蓍龟九宫术,工草隶大小篆八分,善琴弈。”
尹知章《老子注》
佚。见《新唐书·艺文志》。
按:《唐书·儒学传》:“尹知章绛州翼城人。于《易》、《老》、《庄》书尤悬解。所注传颇多行于时。”
冯朝隐《老子注》
佚。见《新唐书·艺文志》。
按:《唐书·儒学传》:“长乐冯朝隐,能推索老庄秘义。终太子右谕德。”
陈廷玉《老子疏》
佚。见《新唐书·艺文志》。云:“开元二十年上,授校书郎。”邢南和《老子注》
佚。见《新唐书·艺文志》。云:“开元二十一年上。”
唐明皇《道德经注》二卷
存。道藏本,男下。作四卷。开元二十六年易州龙兴观御注碑本,开元二十七年邢州龙兴观碑本。
《新唐志》:玄宗《注道德经》二卷;《宋志》:唐玄宗《注老子道德经》二卷。有序;《崇文总目》:《道德经》二卷,唐明皇注。
《自序》:昔在元圣,强著玄言,权舆真宗,启迪来裔。遗文城在,精义颇乖,撮而指归,虽蜀严而犹病,摘其章句,自河公而或略,其余浸微,固不足数,则我玄元妙旨,岂其将坠!朕诚寡薄,常感斯文,猥承有后之庆,恐失无为之理,每因清宴,辄叩玄关,随所意得,遂为笺注。岂成一家之说,但备遗阙之文,今兹绝笔,是询于众:公卿臣庶,道释二门,有能起予类于卜商,疾同于左氏,渴于纳善,朕所虚怀,苟副斯言,必加厚赏。且如谀臣自圣,幸非此流,悬市相矜,亦云小道,既其不讳,咸可直言,勿为来者所嗤,以重朕之不德。
《墨林快事》:唐玄宗注《道德经》,诸文士共成之。又是时古注俱存,有古哲之源流,而无后人之穿凿,五千言中得者十九。即本文未经浊乱,其辞既简奥,而义反精深,其为老聃之家嗣也,无可疑矣!于是遍诸区夏,多有刻石,而兹易水,独传苏灵芝之笔,他书易中多有,而不及此石之善。
唐明皇《道德真经疏》十卷
存。道藏本。效上下。
《新唐志》:玄宗《道德经疏》八卷;《宋志》:唐玄宗《道德经音疏》六卷;《日本国见存书目》:《老子疏》六卷,玄宗御制;《崇文总目》:《道德经疏》六卷,唐玄宗撰;《结一庐书目》:《道德真经疏》十卷,唐玄宗明皇帝撰。
《白云霁道藏目录详注》:唐玄宗《御制道德真经疏》,卷一之十。内分章逐句解言,穷理尽性,闭缘息想,处实行权,坐忘遗照,捐事无为,理身国理之论。
唐明皇《道德真经疏》四卷
存。道藏本。男下。
按:此书不见《道藏目录》,诸史志亦未收;惟《天一阁见存书目》云:“《道德真经疏》十卷,唐玄宗撰,又一部四卷,与十卷本迥异”,当即此书。
李含光《老子学记》一卷《老子义略》一卷
佚。见《新唐书·艺文志》。
按:《新唐志》云:“道士李含光《老子》、《庄子》、《周易》学记三卷,又《义略》三卷。含光扬州江都人,本姓弘,避孝敬皇帝讳改焉。天宝间人。”
尹愔《老子新义》十五卷
佚。见杜光庭《广圣义序》。
按:《唐书·儒学传》:“尹愔秦州天水人。博学,尤通《老子》。初为道士,玄宗尚玄言,有荐愔者,诏对,喜甚,厚礼之。开元末卒,赠左散骑常侍。”
吴善经《道德经注》二卷
佚。见《新唐书·艺文志》。云“贞元中人”。
吴善经《道德经小解》二卷
佚。高似孙《子略》:吴善经《小解》二卷;《通志·艺文略》:吴善经《小解》二卷。
王真《道德经论兵要义》四卷
存。道藏本,下器。指海本。
阮元《四库未收书提要》:《道德经论兵要义》四卷,唐王真撰。案:真此书独取《道德经》所论兵战之要,摭拾元微。本上下二卷,后更分为四卷,与郑樵《通志》所载卷数合。元和间进之于朝,唐宪宗尝手诏褒美之,具载篇首。《老子道德经》五千言,备举大道至德修身理国之要,数十章后,乃言及于用兵,其旨微,其言博,自河上公为之训释后,若严氏指归,开元注释,固已发蕴指微,而真所著《要义》,独于论兵之法,经悉言之。夫真以朝议郎出领汉州军事,久列戎行,而考其谈兵意指,顾深求乎老子之说。唐人之书不多是宜录也存。莫存芝《郘亭知见传本书目》略同。
李约《老子道德经新注》四卷
道藏本。能上。
《宋志》:李约《老子道德经注》四卷;《国史志》:李约《道德经新注》四卷;《天一阁见存书目》:《道德真经新注》四卷,李约撰;秘书省续编《四库阙书目》:李约《注老子道德经》四卷。
彭耜《道德真经集注杂说》:唐兵部郎李约,勉之子也。注《道德经》四卷,其说谓世传此书为神仙虚无言,不知六经乃黄老之枝叶尔。
陆希声《道德经传》四卷
存。道藏本,必上。指海本。
《新唐志》:陆希声《道德经传》四卷;《宋志》:陆氏《道德经传》四卷;《崇文总目》:《道德经传》四卷,唐陆希声撰。
阮元《四库未收书提要》:《道德真经集传》四卷,唐陆希声撰。案:希声吴郡人,景融四世孙。《唐书》本传,称其善属文,通《春秋》、《易》、《老子》,论著甚多,此书见于《唐书·艺文志》,卷帙相符。赵希弁《读书附志》、陈振孙《书录解题》皆不著录,凡储藏家亦皆无之。唯见于《道藏》“必”字号。明白云霁《道藏目录详注》,称其“以事理元会通变机宜,探至精之迹,可谓神解”,其称许如此。今考此书,发明老氏之旨,条达曲鬯,视宋人之援老入佛者大不侔矣。唐人遗书传世日少,今从《道藏》校录,卷帙完善,洵可宝也。
杨上器《太上玄元皇帝道德注》二卷
佚。见《旧唐书·经籍志》。
陈嗣古《老子注》二卷
佚。《旧唐志》:《老子》二卷,陈嗣古注;《新唐志》:陈嗣古《注》二卷。
树钟山《老子注》二卷
佚。《旧唐志》:《老子》二卷,树钟山注;《新唐志》:树钟山《注》二卷。
李允愿《老子注》二卷
佚。《旧唐志》:《老子》二卷,李允愿注;《新唐志》:李允愿《注》二卷。
冯廓《老子指归》十三卷
佚。《旧唐志》:《老子指归》十三卷,冯廓撰;《新唐志》:冯廓《老子指归》十三卷。
谷神子《注诸家道德经疏》二卷
佚。见《宋史·艺文志》。
白履忠《老子注》
佚。见《新唐书·艺文志》。
符少明《道德经谱》二卷
佚。杜光庭《广圣义序》:道士符少明作《道谱荣》二卷;《宋志》:符少明《道德经谱》二卷;《国史志》:《道德经谱》二卷,道士符少明。
刘应真《道德经解意》
佚。见《浙江通志》。
按:《浙江通志》云:见《括苍汇纪》。
又按:杨上器以下九家,不详其年代。除谷神子、刘应真、符少明外,均见两《唐志》,故次于唐末。
胡超《老子义疏》十卷
佚。
安丘《老子指归》五卷
佚。
尹文操《老子简要义》五卷。
佚。
王玄辩《河上公释文》十卷
佚。
徐邈《老子注》四卷
佚。
何思远《老子指趣》二卷《老子玄示》八卷
佚。
赵坚《老子讲疏》六卷
佚。
贾至《道德经述义》十一卷
佚。
黎元兴《老子注义》四卷
佚。
任太玄《老子注》二卷
佚。
申甫《道德经疏》五卷
佚。
龚法师《老子集解》四卷
佚。并见杜光庭《广圣义序》。
张慧超《老子志玄疏》四卷
佚。见杜光庭《广圣义序》。
按:《宋史·艺文志》有张惠超《道德经志玄疏》三卷,当即张慧超。
强思齐《道德真经玄德纂疏》二十卷
存。道藏本。使上至覆上。
白云霁《道藏目录详注》:《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卷一之二十。唐玄宗御注并疏,河上公、严君平、李荣注,西华法师、成玄英疏,蒙阳强思齐纂。言明道无为,显德有用,以道德二字为一部之关键也。
杜光庭《道德经广圣义疏》五十卷
存,道藏本。羔上至行下。
《宋志》:杜光庭《道德经广圣义疏》三十卷;《崇文总目》:《道德经广圣义》三十卷,唐杜光庭撰;《国史志》:《道德经广圣义》三十卷,唐杜光庭;《道藏目录》:《道德真经广圣义》卷一之五十,唐广成子杜光庭述;《万卷堂书目》:《道德真经广圣义》五十卷,杜光庭。
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道德真经广圣义》五十卷,明钞道藏本。唐广成先生杜光庭述。前有天复元年九月十六日序,云:老君降迹行教,远近有四:历劫禀形,随方演化,即千二百号,百八十名,散在诸经,可得征验;其二,自五太之首,逮殷周之前,为帝王师,代代应见;其三,以商阳甲之代,降神寓胎,武丁之年,诞生于亳,周昭王癸丑年,以经授关尹,世得而闻;其四,将化流沙,与尹喜期会于西蜀青羊之肆,示现降生,即昭王丁巳年也。此经自函关所授累代诠疏笺注六十余家,均有详目。后学披卷,多瞢本源,采摭众书,研寻篇轴,随有比况,咸得备书,纂成《广圣义》五十卷。《道藏目录》云:内述太上事迹,氏族,降生年代,叙经大义,解疏序,引释御注序,释题明道德义。《天一阁书目》著录此书,白纸蓝格,或即其散出之遗。
乔讽《道德经疏义节解》二卷
佚。宋乔讽《道德经疏义节解》二卷;《国史志》:《道德经疏义节解》四卷,蜀,乔讽。
徐铉《三家老子音义》一卷
佚。见《玉海·艺文》。
僧文傥《道德经疏义》十卷
佚。见《宋史·艺文志》。
司马光《道德论述要》二卷
存。道藏本,得上。刊本。
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温公《道德论述要》二卷,右皇朝司马光撰。谓道德连体,不可偏举,故废《道经》、《德经》之名,而曰《道德论》。《墓志》载其目。“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皆于“无”与“有”下断句,不与先儒同。
张说《老子注》
佚。见王云《老子注》自序。
吕大临《老子注》二卷
佚。《文献通考·经籍考》:吕氏《老子注》二卷;《国史志》:吕大临《注老子》二卷。
邓御夫《老子注》
佚。见《鸡肋集》。
吕惠卿《老子注》二卷
存。道藏本。必下。
《文献通考·经籍考》:吕惠卿《注》二卷;《国史志》:吕惠卿《注老子》二卷;《道藏目录》:《道德真经传》卷一之四,吕惠卿撰。
王安石《老子注》二卷
佚。《通考·经籍考》:王介甫《注》二卷;《国史志》:王安石《注老子》二卷。
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右皇朝王安石介甫注。介甫平生最喜《老子》,故解释最所致意。首章皆断“无”“有”作一读,与温公同。后其子雱,及其徒吕惠卿、陆佃、刘仲平,皆有《老子注》。
王雱《老子注》二卷
佚?按道藏本《道德真经集注》梁回后序云:“参其四说,河上公、王弼、唐明皇、王雱。无复加损,刊集以行于时。”则王书固尚存也。
《通考·经籍考》:王雱《注》二卷;《国史志》:王雱《注老子》二卷。
陆佃《老子注》二卷
佚。《通考·经籍考》:陆佃《注》二卷;《国史志》:陆佃《注老子》二卷。
刘槩《老子注》二卷
佚。《通考·经籍考》:刘仲平《注》二卷;《国史志》:刘仲平《注老子》二卷。
刘泾《老子注》二卷
佚。见晁公武《郡斋读书志》。
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刘巨济《注老子》二卷。右皇朝刘泾巨济注。泾蜀人,笃志于学,文辞奇伟,早登苏子瞻之门,晚受知于蔡京,除太学博士。
张氏《道德真经集注》十卷
存。道藏本。靡上至恃上。
白云霁《道藏目录详注》:《道德真经集注》卷一之十,唐明皇撰序,左仙公葛玄序;唐明皇、河上公、王弼、王雱四家集注。
蒋之奇《老子解》二卷《老子系辞解》二卷
佚。见《宋史·艺文志》。
陈象古《道德真经解》二卷
存。道藏本。知下。
宋徽宗《老子注》二卷
存。道藏本。才下。作四卷。
《宋志》:徽宗《老子解》一卷;《通考·经籍考》:《御注老子》二卷;《国史志》:宋徽宗《注老子》二卷。
江澂《道德真经疏义》十四卷
存。道藏本。莫忘两号。
白云霁《道藏目录详注》:《道德真经疏义》卷一之七。宋徽宗注,太学生江澂疏。内逐句解,以庄易文理参证。
章安宋徽宗《道德真经解义》十卷
存。道藏本。良上中下。
贾青夷《老子义疏》四卷
佚。高似孙《子略》:贾青夷《义疏》四卷;《国史志》:《老子疏》四卷,贾青夷撰;秘书省续编《四库阙书目》:贾青夷《道德经手疏》四卷。
陈鼻《解老子》
佚。见刘惟永《道德真经集义》诸家姓氏。
按:高似孙《子略》有陈臬,当即陈鼻,疑作“皐”是。
李畋《老子音解》一卷《通志》作二卷。
佚。《遂初堂书目》:李畋《老子音解》;《通志·艺文略》:李畋《老子音解》二卷;焦竑《国史志》:《老子音解》一卷,李畋。
毛大可《解老子》
佚。见《遂初堂书目》。
按《中国人名大辞典》有毛友,字达可,不知即大可否?
王懋才《老子解》
佚。见《遂初堂书目》。
苏辙《老子注》二卷
存。四库本,道藏本,得下,作四卷。明刊本,宝颜堂秘笈本,两苏经解本,金陵刻经处刊本。
《宋志》:苏辙《老子道德经义》二卷;《通考·经籍考》:苏子由《注老子》二卷;《国史志》:苏子由《注道德经》四卷。
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苏子由《注老子》二卷,右皇朝苏辙子由注。子由谪官筠州,颇与学浮屠者游,而有所得焉,于是解《老子》。尝曰:“《中庸》云: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此盖佛法也。六祖谓不思善,不思恶,则喜怒哀乐之未发也。盖中者,佛法之异名,而和者,六度万行之总目,致中极和,而天地万物生于其间,非佛法何以当之?天下无二道,而所以治人则异,古之圣人,中心行道,而不毁世法以此耳,故解老子,亦时有与佛法合者。”其自序云耳。其解,是谓袭明以为释氏《传灯》之类。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老子新解》二卷,苏辙撰。东坡跋曰:“使战国有此书,则无商鞅韩非;使汉初有此书,则孔老为一,使晋宋间有此书,则佛老不为二。”
张耒《道德经义》
佚。见焦竑《老子翼》采摭书目。
詹秋圃《老子解》
佚。见刘惟永《道德真经集义》诸家姓氏,云:“宋儒林,讳节,号漫叟,作解。”
廖粹然《老子解》
佚。见刘惟永《道德真经集义》诸家姓氏,云:“号希夷大师,作解。”
陈景元《道德经注》二卷
佚。见《宋史·艺文志》。
陈景元《道德真经藏室纂微篇》十卷
存。道藏本。欲上至难上。
邵若愚《道德真经直解》四卷
存。道藏本。改下。
《国史志》:本来子《道德经直解》四卷;《菉竹堂书目》:《老子》邵若愚直解一册;《天一阁现存书目》:《道德真经直解》四卷,宋邵若愚撰。
吴沆《老子解》四卷
佚。见《江西通志》。
叶梦得《老子解》二卷
佚。叶德辉辑本。宣统辛亥叶氏家刻本。
刘骥《老子通论语》二卷
佚。见《宋史·艺文志》。
赵实庵《老子解》
佚。见刘惟永《道德真经集义》诸家姓氏。
按:刘惟永《集义》诸家姓氏云:“赵实庵冲真宝元大师,浮山玉虚观住持,赐紫字明举,讳道升,绍兴壬申作解。”
王志然《老子解》
佚。见刘惟永《道德真经集义》诸家姓氏,云:“王志然,号见独大师,乾道己丑作解。”
程大昌《易老通言》十卷
佚。《宋志》:程大昌《易老通言》十卷;《国史志》:《易老通言》十卷,程大昌。
员兴宗《老子解略》一卷
存。在《九华集》内。
晁公武《老子通述》二卷
佚。见《宋史·艺文志》。
按:《郡斋读书志》,《老子道德经》下,似即此书序文。谓“因以诸家本,参校其不同者近二百字,互有得失,乙者五字,注者五十五字,涂者三十八字,其间徽宗御注,最异诸本”云。
黄茂材《老子解》
佚。见刘惟永《道德真经集义》诸家姓氏云:“黄茂材宋知荆州军事,淳熙甲午作解。”
吕知常《道德经讲义》十二卷
存。京师图书馆藏明刊本。
《宋志》:吕知常《老子讲义》十二卷;《也是园书目》:吕知常《道德经讲义》十二卷;《述古堂书目》:吕知常《道德讲义》十二卷,二本,抄;《天一阁见存书目》:《道德经讲义》十二卷,宋吕知常撰;《万卷堂书目》:《道德经讲义》十二卷,吕知常。
刘师立《老子节解》
佚。见焦竑《老子翼》采摭书目,云:“真静子,绍熙间造。”葛长庚《道德宝章》一卷
存。四库本,汇秘笈本,明刊本,光绪八年白云观影刊赵孟写本。
钱曾《读书敏求记》:白玉蟾《道德宝章》一卷。序称赵孟爱其言,不类诸家,手书以传。予观所注,皆修炼之言,存于道家可耳。
周中孚《郑堂读书记》:《道德宝章》一卷,汇秘笈本。宋葛长庚撰。长庚字白叟,别号白玉蟾,闽清人。为道士,居武夷山,嘉定间徵赴阙下,封紫清真人。《四库全书》著录,倪氏《宋志补》作《老子道德经宝章》。是书离章析句,稍加笺注,有类禅偈。盖佛老本同源而异派,白叟并为一解,欲读者于言外领取其旨耳。前有明陆树声跋,及万历癸未适园居士二跋,而不著名氏,或即与眉公同校此书之秀水陈诗教云。
葛长庚《道德经指玄篇》八卷
佚。见《千顷堂书目》。
曹道冲《老子注》二卷
佚。见焦竑《国史经籍志》。
按:彭耜《宋解经姓氏》云“道真仁静先生曹道冲,字希蕴,女道士。世号曹仙姑,赐号清虚文逸大师道真仁静先生。”
彭耜《道德真经集注》十八卷
存。道藏本,恃中至长上。道藏辑要本。
《国史志》:《道德经集注》十八卷,彭耜纂;《天一阁见存书目》:《道德真经集注》十八卷,宋彭耜纂。
彭耜《道德真经集注释文》一卷
存。道藏本,长下。真意堂丛书本,经学丛书本。
谢图南《道德经注》
佚。见刘惟永《道德真经集义》诸家姓氏。
李荣《道德真经义解》四卷
存。道藏本,丝上下。道宗六书本。
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道德真经义解》四卷,明刊道藏本。息斋道人解。《道藏目录》入洞神部,作《义解》四卷,注云:“九天观道士息斋李荣注。深达窍妙,出入无有。”荣字嘉谋,宋时人,行事无所考。《道藏》收其著述,亦潜心道笈之羽士也。其解顺文衍义,明白晓畅,为读王弼注之阶梯。
李荣《道德真经》四卷
存。道藏本,丝下。道宗六书本。
董思靖《道德经集解》四卷
存。道藏本,短中下。十万卷楼丛书本。作二卷。
《国史志》:董思靖《道德经集解》四卷;《万卷堂书目》:《道德真经解》四卷,董思靖。
白云霁《道藏目录详注》:《道德真经集解》卷一之四,董思靖。引诸家句解,并太上史略。
林希逸《老子口义》二卷
存。道藏本,彼上。作四卷。鬳斋三子口义本。
《国史志》:林希逸《老子口义》四卷;《述古堂藏书目》:《老子林鬳斋口义》二卷;《菉竹堂书目》:《老子林希逸口义》一册。
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老子鬳斋口义》二卷,明刊本。鬳斋林希逸。前有鬳斋自撰《发题》一篇。希逸字肃翁,福清人,官至中书舍人。鬳斋者其居室也。书以“口义”者,谓其不为文,杂俚俗而直述之也。《四库》与列子同未著录。
张冲应《老子解》
佚。
张灵运《老子或问》
佚。并见刘惟永《道德真经集义》诸家姓氏云:“张冲应玉清上相,讳明道,宝祐癸丑造解;张灵应讳亚宋,封神文圣武孝德忠仁王,造《或问》。”又按范应元《古本集注》引有张冲应说。
徐君约《道德经解事》
佚。见刘惟永《道德真经集义》诸家姓氏,云:“宋鄂州诸军料院,讳权,景定壬戌解事一章。”
李若愚《道德真经注》一卷
佚。见《宋史·艺文志》
范应元《老子道德经古本集注》二卷
存。傅沅叔先生藏宋刊本,续古逸丛书影印本。
褚伯秀《老子解》
佚。见刘惟永《道德真经集义》诸家姓氏,云:“古杭道士,作解。”
吕皓《老子支离解》
佚。见《敬乡录》。
按:余未见《敬乡录》;傅沅叔先生云:“《老子支离解》,宋永康吕皓子旸撰,见《敬乡录》。”
赵至坚《道德真经疏义》六卷
残。道藏本。悲下。原缺卷一之三。
《宋志》:赵至坚《道德经疏》三卷;《国史志》:赵至坚《老子疏》四卷;《天一阁见存书目》:《道德真经疏义》六卷,赵至坚撰,存卷四、五、六。
陆修静《老子道德经杂说》一卷
未见。《宋志》:陆修静《老子道德经杂说》一卷;《国史志》:《道德经杂说》一卷,陆修静;秘书省续编《四库阙书目》:陆修静撰《道德经杂说》一卷。
陈焕《老子释言》
佚。见《江西通志》。
谢守灏《老子解》一卷
佚。见万历《温州府志》。
熊方《道德经注》二卷
佚。见《江西通志》。
赵令穆《老子道德经解》二卷
佚。
王顾《老子道德经疏》四卷
佚。
尹先生《老子道德经内节解》二卷
佚。并见《宋史·艺文志》。
龚士《老子句解》
佚。见《菉竹堂书目》。
刘辰翁《老子道德经评点》
存。刘须溪批点九种本。
雷思齐《老子本义》
佚。见钱大昕《补元史艺文志》。
按:思齐有《易图通变》、《易筮通变》二书,《四库》著录。《提要》云:思齐字齐贤,临川人。宋亡之后,弃儒服,为道士,居鸟石观,后终于广信。事迹具袁桷所撰《墓志铭》。是编前有揭系斯序,称所著有《老子本义》、《庄子旨义》数十卷云云。
张庆之《老子注》
佚。见钱大昕《补元史艺文志》。
按:《苏州府志》:“庆之字子善。出入经史百氏,绝意仕进,好为山水游。著《虎丘赋》,因号海峰野逸。仿五柳先生作《海峰遗民传》,以伯夷蒋诩陶潜司空图自况。”兹亦用提要之意,列于宋末。
时雍《道德经全解》二卷
存。道藏本。罔中下。
白云霁《道藏目录详注》:《道德经全解》,二卷。毫社时雍逍遥解,言阴阳理焉。
李霖《道德经取善集》十二卷
存。道藏本。墨上至悲中。
寇才质《道德经四子古道集解》十卷
存。道藏本,过上中下。道藏辑要本。
白云霁《道藏目录详注》:《道德真经四子古道集解》,卷一之十。古襄寇才质集,其解多以《南华》、《通玄》二经理会。
赵秉文《道德经真经集解》四卷
存。道藏本,罔上中。小万卷楼丛书本。
王守正《道德真经衍义手钞》二十卷
残。道藏本。量上至墨上,原阙卷一卷二。
白云霁《道藏目录详注》:五峰清安逸士王守正集;序称重阳宫主玄学师,盖守正号清安逸士,曾为重阳宫主玄学师也。
休休庵《老子解》
佚。见刘惟永《道德真经集义》诸家姓氏云:“休休庵号蒙山绝牧叟,名德异,至元戊寅作解。”
牛妙传《老子或问》
佚。见刘惟永《集义》诸家姓氏,云:“牛妙传通真大师,前成都万寿宫知官提学,号澄明子。至元庚辰作或问。”
喻清中《道德经集义》
佚。见刘惟永《集义》诸家姓氏,云:“至元乙酉作解。”
杨智仁《老子解》
佚。见刘惟永《集义》诸家姓氏,云:“杨智仁号无物子,至元丁亥作解。”
李纯甫《老子集解》
佚。见《金史》本传。
刘处玄《道德经注》
佚。见《山东通志》。
按:《山东通志》云:“见《海上七真人传》。”又《四库提要》有“《阴符经注》一卷,金刘处元撰。处元即王重阳七弟子之一也。”
胥六虚《老子解》
佚。见刘惟永《集义》诸家姓氏,云:“胥六虚讳元一,号六虚散人。至元辛卯作解。”
李是从《老子解》
佚。见刘惟永《集义》诸家姓氏,云:“李是从特赐纯粹先生,号谷神子,造解。元贞乙未刻本。”
薛致玄《道德真经藏室纂微开题科文疏钞》五卷
存。道藏本。难上下。
薛致玄《道德真经藏室纂微手钞》二卷
存。道藏本。难下。上卷原阙。
按:刘惟永《集义》诸家姓氏云:“薛庸斋讳玄,大元河南路提学,作解。”当即薛致玄。
刘惟永《道德真经集义》十七卷
存。道藏本。染中至赞下。
白云霁《道藏目录详注》:《道德真经集义》,卷一之十七。刘惟永、丁易东编集各家解义。
按:书首题“凝远大师常德路玄妙观提点观事刘惟永编集,前朝奉大夫太府寺主簿兼枢密院编修丁易东校正。”又按以上诸序,并见《道德真经集义》大旨卷三,当即此书序跋,故移置于此,并依旧题为大旨序跋云。
邓锜《道德经三解》四卷
存。道藏本。改上中。
李道纯《道德会元》二卷
存。道藏本。谈上。
李道纯《道德经注解》三卷
佚。见《万卷堂书目》。
杜道坚《道德经原旨》四卷
存。道藏本。彼中。
白云霁《道藏目录详注》:《原旨》序详切而渊博也。《发挥》十二章。前六章述皇帝王伯道德功力之叙,后六章述太上降生西游之略,总之不外理炁象数。有大德十年道坚自序,及弟子句章任士林后序。此帙棉纸蓝格,尤属明钞,当是甬东范氏遗籍。
杜道坚《玄经原旨发挥》二卷
存。道藏本。彼下。
白云霁《道藏目录详注》:《玄经原旨发挥》,二卷。杜道坚述。《原旨发挥》十有二章:前六章述皇帝王伯道德功力之叙,后六章述太上降生西游之略,总之不外理炁象数。
刘庄孙《老子发微》
佚。见《清容居士集》。
按:袁桷《刘隐君墓志铭》:“天台刘君正仲,讳庄孙,喜著书,能以词藻达幽隐。为《论语章指》、《老子发微》、《楚辞补注音释深衣考》。”
吴澄《道德经注》四卷
存。四库本,道藏本,短上中。道藏辑要本,嘉庆年刊本,粤雅堂丛书本,百子本。
按:澄字幼清,号草庐,临川人,宋咸淳末举进士,不第,入元以荐擢翰林,应奉文字,官至翰林学士,卒谥文正。是书《四库提要》已著录。考草庐为元代钜儒,众经皆有纂撰,事迹具《元史》本传。
赡思《老庄精诣》
佚。见《元史》本传。
张嗣成《道德真经章句训颂》二卷
存。道藏本,谈上。道藏辑要本。
吕与之《老子讲义》
佚。见袁桷《清容居士集》。
李衎《老子解》二卷
佚。见钱大昕《补元史艺文志》。
按:衎字仲宾,号息斋,蓟邱人。皇庆元年为吏部尚书,拜集贤殿大学士。谥文简。见《中国人名大辞典》。
王珪《道德经注》《道德经还原奥旨》
佚。见钱大昕《补元史艺文志》。
按《苏州府志人物志》:“王珪字君璋,号中阳老人。尝以材异辟同知辰州,不起;隐于虞山。澄心观道,善鼓琴,工画,意趣幽远。”
林志坚《道德真经注》二卷
存。道藏本,丝上。元刊本。
白云霁《道藏目录详注》:《道德真经注》,二卷。玄门开真弘教大真人广陵仁斋林志坚注,以本经解本经。
许剑道人《古老子》二卷
未见。见《四库书目存目》。
按:缪荃孙《艺风堂金石文字目》,有“古文道经,高篆书,末有自记,亦篆书;李道谦跋,分书。至元辛卯立。在陕西盩厔楼观”。则此碑尚存,当即此书所本。
陈岳《老子注》
佚。见钱大昕《补元史艺文志》,云:“字甫申,天台人,自称委羽山人。”
高节诚《老子臆疏判言》
佚。
杨翚《道德经注》
佚。并见《江西通志》。
按:陈岳以下三人,不详年代。
明太祖《道德经注》二卷
存。道藏本,男上。作四卷。
《明志》:太祖《注道德经》二卷;《万卷堂书目》:《道德经注解》二卷,御制;《佳趣堂书目》:大明太祖高皇帝《御注道德经》二卷。内府旧抄,携李曹侍郎藏本。
白云霁《道藏目录详注》:大明太祖高皇帝《御制道德真经》,卷一之四。此解以修齐治平为法。首序云:“惟知斯经,乃万物之至根,王者之上师,臣民之宝极,非金丹之术也”;盖太祖乃万世圣君,亦尊崇道德如此。
《千顷堂书目》:帝以诸家之注,各有异见,因自为注,以发其义。洪武七年成。
朱升《老子旁注》
佚。见《千顷堂书目》。
河心山《老子注》
佚。见《道德真经集义序》。
按:危大有《道德真经集义序》:“于是将河上公及河心山等十余家注解,取其训释详明,理长义同而不牵强者,集成一部。”
危大有《道德真经集义》十卷
存。道藏本。天一阅见存书目作六卷。
白云霁《道藏目录详注》:《道德真经集义》,卷一之十。盱江危大有集。《集义》以无为自然为体,以和冲默契为用;内而葆炼存养,外而清靖临民。
黄润玉《道德集解》二卷
未见。见《明史·艺文志》。
按:《明史》本传:“黄润玉字孟清,鄞人。永乐十八年举顺天乡试,授建昌府学训导。正统初,诏推举提学官。以杨士奇荐,擢广西佥事。母忧,归;起官湖广,论罢,谪含山知县。以年老归。学者称南山先生。”
郑瓘《道德经正确》
未见。见《千顷堂书目》,云:“字温卿,兰溪人。成化庚戌进士,官通判。”
无名氏《道德真经解》二卷
存。道藏本。谈下。
无名氏《道德真经次解》二卷
存。道藏本。罔下。
黄省曾《老子玉略》
佚。见《千顷堂书目》。
万表《道德经赘言》一卷
佚。见《千顷堂书目》。
按:表字民望,鄞县人,正德末武进士,见《提要》。
王道《老子亿》二卷
存。明刊本。
李先芳《老子本义》一卷
佚。见《千顷堂书目》。
按:先芳字伯承,号北山,监利人。嘉靖丁未进士。见《提要》。
薛蕙《老子集解》二卷《考异》一卷
存。惜阴轩丛书本。
《明志》:薛蕙《老子集解》二卷;《天一阁见存书目》:《老子集解》一卷,《考异》一卷,薛蕙撰;《述古堂书目》:薛蕙《老子集解》二卷;《万卷堂书目》:《老子集解》二卷,薛蕙。
玉樵《老子解》
佚。见《千顷堂书目》。
按:樵字明逸,号方麓,金坛人。嘉靖进士,卒谥恭简。见《明史》本传。
皇甫濂《道德经辑解》三卷
佚。见《明史·艺文志》。
按:《明史·文苑传》:“濂字子约。初授工部主事,母丧除起故官,典惜薪厂。”
张时彻《老子解》一卷
佚。见《千顷堂书目》。
按:时彻字维静,号东沙,鄞人,嘉靖进士。见《明史》张邦奇附传。
陈嘉谟《老子疏述》一卷
佚。见《千顷堂书目》。
按:嘉谟字世显,号蒙山,庐陵人,嘉靖进士。与王时槐阐明良知之说,有《念初堂集》。
曾如春《道德经解》一卷
佚。见《千顷堂书目》。
按:如春字景默,抚州人,嘉靖进士。
贺沚《道德经集注》
佚。见《江西通志》。
按:沚字汝定,庐州人,隆庆庚午举人,官至苏州府同知,见《提要》。
黄洪宪《老子解》
佚。见《千顷堂书目》。
按:洪宪字懋中,秀水人,隆庆辛未进士,官至少詹事,掌翰林院事。尝奉使朝鲜,有《朝鲜国纪》一卷,见《提要》。
郭子章《老子解》一卷
佚。见《千顷堂书目》。
按:子章字相奎,号青螺,又自号曰衣生,泰和人。隆庆辛未进士,官至兵部尚书,见《提要》。
陆长庚《老子玄览》二卷
存。方壶外史本。
按:《丛书举要·方壶外史》下注云:“明淮南参学小臣陆西星长庚谨测。隆庆年刊,昆丘外史赵寀汉序。”
张位《道德经解》一卷
佚。见《千顷堂书目》。
按:《宋史》张位本传:“字明成,新建人,隆庆进士。”
李贽《老子解》二卷
存。明刊本,李氏丛书本。
《自序》:尝读韩非《解老》,未始不为非惜也!以非之才,而卒见杀于秦,安在其为善解老也,是岂无为之谓哉?夫彼以柔弱,而此以坚强;此勇于敢,而彼勇于不敢,已方圆冰炭若矣,而谓道德申韩宗祖,可欤?苏子瞻求而不得,乃强为之说,曰:“老子之学,重于无为,而轻于治天下国家,是以仁不足爱,而礼不足敬,韩非氏得其所以轻天下之术,遂至残忍刻薄而无疑”,呜呼!审若是,则不可以治天下国家者也!老子之学,果如是夫?老子者非能治之而不治,乃不治以治之者也。故善爱其身者不治身,善爱天下者不治天下,凡古圣王所谓仁义礼乐者,皆非所以治之也,而况一切刑名法术欤?故其著书专言道德,而不言仁义。以仁虽无为,而不免有为;义则为之而有以为又甚矣!是故其为道也:以虚为常,以因为纲,以善下不争为百谷之王,以好战为乐杀人,以用兵为不得已,以胜为不美,以退为进,以败为功,以福为祸,以得为失,以无知为知,以无欲为欲,以无名为名,孰谓无为不足以治天下乎?世固未知无为之有益也!然则韩氏曷为爱之?曰:顺而达者帝王之政也,逆而能忍者黄老之术也。顺而达,则以不忍之心行不忍之政,是故顺事恕施,而后四达不御,其效非可以旦夕责也;逆而能忍者,不见可欲是也。是故无政不达,而亦无心可推,无民不安,而亦无贤可尚,如是而已矣。此至易至简之道,而一切急功利者之所尚也。而一切功利者欲效之而不得,是故不忍于无欲,而忍于好杀;不以忍己,而以忍人,不忍于忍,而忍于不忍,学者不察遂其原,从而曰:“道德之祸,其后为申韩也如此夫!”道德之后为申韩固矣,独不曰,仁义之后,其祸为篡弑乎?古今学术亦多矣,一再传而遂失之,其害不可胜言者岂少哉,独老子乎?由此观之:则谓申韩原道德之意,亦奚不可!予性刚使气,患在坚强而不能自克也,喜读韩非之书,又不敢再以道德之流生祸也。而非以道德故,故深有味于道德而为之解,并序其所以语道德者,以自省焉。见焦竑《老子翼》附录。
焦竑《老子翼》三卷《考异》一卷
存。四库本,老庄翼合刻本,金陵丛书本,渐西村舍刻本,光绪三十一年。郭氏重刻本,改题《老子元翼》。万历刊本,成都铅印本,日本刊六卷本。
《四库书目提要》:《老子翼》三卷,《老子考异》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焦竑撰。竑有《易筌》,已著录。是编辑韩非以下解《老子》者六十四家,而附以竑之笔乘,共成六十五家。各采其精语,裒为一书。其首尾完具自成章段者,仿李鼎祚《周易集解》之例,各标举姓名,列本章之后;其音义训诂,但取一字一句者,则仿裴骃《史记集解》之例,联贯其文,缀本章末句之下。上下篇各为一卷,《附录》及《考异》共为一卷。不立《道经》、《德经》之名,亦不妄署篇名,体例特为近古。所采诸说,大抵取诸《道藏》,多非世所常行之本。竑之去取,亦特精审,大旨主于阐发元言,务明清净自然之理,如葛长庚等之参以道家炉火,禅学机锋者,虽列其名,率屏不录。于诸家注中,为博赡而有理致。盖竑于二氏之学,本深于儒学,故其说儒理者多涉悠谬,说二氏之理者,转具有别裁云。
释德清《道德经解》二卷
存。明刊本,金陵刻经处刊本,民国八年广州刻本。
《自序》:予少喜读《老》、《庄》,苦不解义,惟所领会处,想见其精神命脉,故略得离言之旨。及搜诸家注释,则多以己意为文,若与之角,则义愈晦。及熟玩庄语,则于老恍有得焉。因谓注乃人人之老庄,非老庄之老庄也。以老文简古而旨幽玄,则庄实为之注疏。苟能悬解,则思过半矣。空山禅暇,细玩沉思,言有会心,即托之笔;必得义遗言,因言以见义,或经旬而得一语,或经年而得一章,始于东海,以至南粤,自壬辰以至丙午,周十五年乃能卒业。是知古人立言之不易也!以文太简,故不厌贯通,要非枝也。尝谓儒宗尧舜,以名为教,故宗于仁义;老宗轩黄,道重无为,如云失道德而后仁义,此立言之本也。故庄之诽薄,殊非大言,以超俗之论则骇俗,故为放而不收也,当仲尼问礼,则叹为犹龙。圣不自圣,岂无谓哉?故老以无用为大用,苟以之经世,则化理治平,如指诸掌。尤以无为为宗极,性命为真修,即远世遗荣,殆非矫矫,苟得其要,则真妄之途,云泥自别。所谓真以治身,绪余以为天下国家,信非诬矣!或曰:子之禅贵忘言,乃哓哓于世谛,何所取大耶?予曰:不然!鸦鸣鹊噪,咸自天机,蚁聚蜂游,都归神理,是则何语非禅?何法非道?况释智忘怀之谈,讵非入禅初地乎?且禅以我蔽,故破我以达禅,老则先登矣。若夫玩世蜉蝣,尤当以此为乐土矣。注成,始刻于岭南,重刻于五云南岳与金陵,今则再刻于吴门。以尚之者众,故施不厌普矣。
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老子道德经解》二卷,明刊本。明建邺憨山道者释德清著。前有《老子传》及《发明宗旨》、《发明趣向》、《发明工夫》、《发明体用》、《发明归趣》五篇,以佛证道,俱得元解。末有版存玉溪菩提寺本记。
王一清《太上道德经释辞》二卷
存。道藏辑要本。
程以寗《太上道德宝章翼》二卷
存。道藏辑要本。
张正学《道德经测言》
未见。见《千顷堂书目》。
沈一贯《老子通》二卷《千顷堂书目》云,一作《道德经解》。
存。明万历刊本。
林兆恩《道德经释略》六卷
存。明刊本。
田艺衡《老子指玄》二卷
佚。见《明史·艺文志》。
马应龙《道德经注解》二卷
佚。见《千顷堂书目》,云:“字伯光,安丘人,万历壬辰进士,礼部主事。”
潘基庆《老庄解》
佚。见《千顷堂书目》。
吴伯与《老庄因然》八卷
佚。见《千顷堂书目》。
陶望龄《老子解》二卷
存。江南图书馆藏明刊本。
李登《老子约筌》二卷
佚。见《千顷堂书目》。
李登《篆文道德经》二卷
存。明刊本。见《八千卷楼书目》。
郑圭《老子》一卷
佚。见《千顷堂书目》。
徐学谟《老子解》二卷
存。明刊本。
董懋策《老子翼评点》
存。董氏丛书本
归起先《老庄略》二卷
佚。见《千顷堂书目》。
归有光、文震孟《道德经评注》二卷
存。汉魏丛书本。十子全书本。
《自序》:五味辛甘不同,期于适口;麻丝凉燠不同,期适于体;学术见闻不同,要于适治。今夫天下所以不治者,贪残奢傲,吏不能皆良,民不能皆让,以及于乱;诚使不贪矣,不残矣,慈俭而让矣,天下岂有不贪不残,慈俭而让,乃有不治者乎?今夫儒者高仁义,老氏不言仁义而未尝不用仁义;儒者蹈礼法,老氏不言礼法而未尝不用礼法,以懦弱谦下为表,以虚空不毁万物为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而民自化焉。故其言曰:“我有三宝:特而行之,曰慈,曰俭,曰不敢为天下先。”慈非仁乎,俭非义乎,不敢为天下先,非礼乎。故用世之学,莫深于老氏。今儒者不务自治,而虚名之幻,内贪残而外仁义,处奢傲而治礼文,此乃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而老氏之所下也。
周如砥《道德经集义》二卷
存。明刊本。
《山东通志·艺文略》:是书《县志》作《道德经注》,《墓志》作《集义》。《采访册》云:《县志》误。《册》又载傅冠序云:“孔孟善存其文,老聃善存其质,先生善转法轮。”
朱得之《老子通义》二卷
存。三子通义本。
朱孟尝《道德经说奥》二卷
未见。见《四库书目存目》。
龚锡爵《老子疏略》一卷
佚。见《明史·艺文志》。
疏光岳《老子解说》
佚。见《江西通志》。
按:光岳字山仲,号三谷,江西新城人。进士,官兵部职方司员外郎,推升吏部,卒。光岳善草书,有《石波馆集》、《老子解说》。
傅占衡《老子私笺》
佚。见《江西通志》。
按:占衡字平叔,临川人。明诸生。性淡泊,耻事徵逐,明亡,奉父山中,谢绝一切。有《汉书摭言》、《编年国策》、《临川记》、《湘帆堂集》。
印散玄《老子尺木会旨》二卷
存。京师图书馆善本书室藏钞本。
邵弁《老子汇注》
佚,见《千顷堂书目》。
吴伯敬《老子台悬》一卷
佚。
吴德明《老子真诠》一卷
佚。
诸万里《解老悟道编》二卷
佚。
吴汝纪《老子疏略》二卷
佚。
钟纪元《道德要览》
佚。并见《千顷堂书目》。
袁一轧《老庄辑注》
佚。见《苏州府志·艺文志》。
周士窦《道德经注疏》
佚。见《江西通志》。
袁崇友《老子注》
未见。见《广东通志》。
按:朱得之以下诸家,并不详年代。
王夫之《老子衍》二卷
存。船山遗书本。
《自序》:昔之注《老子》者,代有殊宗,家传异说。逮王辅嗣、何平叔合之于乾坤易简,鸠摩罗什、梁武帝滥之于事理因果,则支补牵会,其诬久矣。迄陆希声、苏子繇、董思靖,及近代焦竑、李贽之流,益引禅宗,互为缀合,取彼所谓教外别传者以相糅杂,是犹闽人见霜而疑雨,洛人闻食蟹而剥蟛蜞也。老子之言曰:“载营魄抱一无离,大道汛兮,其可左右,冲气以为和”,是既老之自释矣;庄子曰:“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是又庄之为老释矣。舍其显释,而强儒以合道则诬儒,强道以合释则诬道,彼将驱世教以殉其背尘合识之旨,而为蠹来兹,岂有既与?夫之察其悖者久之,乃废诸家,以衍其意。盖入其垒,袭其辎,暴其恃,而见其瑕矣;见其瑕而后道可使复也,夫其所谓瑕者何也?天下之言道者,激俗而故反之则不公,偶见而乐持之则不经,凿慧而数扬之则不祥,三者之失,老子兼之矣。故于圣道所谓文之礼乐,以建中和之极者,未足以与其深也。虽然世移道丧,覆败接武,守文而流伪窃,昧几而为祸先,治天下者生事扰民以自敝,取天下者力竭智尽而敝其民,使测老子之几,以俟其自复,则有瘥也。文景踵起,而迄升平,张子房、孙仲和,异尚而远危殆,用是物也。较之释氏之荒远苛酷,究于离披缠棘,轻物理于一掷,而仅取欢于光怪者,岂不贤乎?司马迁曰:“老聃无为自化,清净自正”,近之矣!若“犹龙”之叹,云出仲尼之徒者,吾何取焉!岁在旃蒙协洽壮月乙未,南岳王夫之序。
清世祖《御注道德经》二卷
存。四库全书本,刊本。
《四库书目提要》:《御注道德经》二卷,顺治十三年世祖章皇帝御撰。《老子》载《汉书·艺文志》,而不载其有注,《隋书·经籍志》以下,注其书者著录日繁。焦竑《老子翼》,作于明万历中,所采尚六十四家,竑所未见者,不知凡几;竑以后之所注,又不知凡几也。盖儒书如培补荣卫之药,其性中和,可以常饵;《老子》如清解烦热之剂,其性偏胜,当其对证,亦复有功,与他子书之偏驳悠谬者异,故论述者不绝焉。然诸家旧注,多各以私见揣摩,或参以神怪之谈,或傅以虚无之理,或歧而解以丹法,或引而参诸兵谋,群言淆乱,转无所折衷;惟我世祖章皇帝此注,皆即寻常日用,亲切阐明。使读者销争竞而还淳朴,为独超于诸解之上。盖圣人之道大,兼收并蓄,凡一家之书,皆不没所长;圣人之化神,因事制宜,凡一言之善,必旁资其用,固非拘墟之士,所能仰窥涯涘矣。
张尔岐《老子说略》二卷
存。四库全书本,刊本。
《四库书目提要》:《老子说略》二卷,编修周永年家藏本。国朝张尔岐撰。尔岐有《仪礼郑注句读》,已著录。《道德经》解者甚多,往往缴绕穿凿,自生障碍。尔岐是编,独屏除一切,略为疏通大意。
汪缙《读道德经私记》二卷
未见。见《四库书目存目》。
黄元御《道德经悬解》二卷
未见。见《四库书目存目》。
唐琯《老子注》二卷
存。雍正五年刊本。见省立第二图书馆书目续编。
胡与高《道德经编注》二卷
存。乾隆戊辰云水楼刊本。
徐大椿《道德经注》二卷
存。四库全书本,乾隆廿五年刻本。
金道果《道德宝章翼》
存。江南图书馆藏钞本。
未斋《老子新解》
未见。序见钱大昕《潜揅堂文集》。
牟庭绎《老子道德经释文》
未刊。雪泥屋遗书本。
《山东通志》府志载是书云:“其书以《老子章句》文字多舛错,据他书引用者证明之。大抵谓本书皆韵语,即其合韵者断以为章,而博考古文音韵以为依据,虽不尽合,亦多证佐。至道可道之可,宜读为何,却走马为粪句,宜连下读,亦有义意。”
花尚《道德经眼》二卷
存。刊本
见《八千卷楼书目》。按:《培林堂书目》亦收是书,惟不著卷数。
王定柱《道德经臆注》二卷
存。刊本。见《八千卷楼书目》。
黄文运《道德经订注》
未见。序见王昶《湖海文传》。
吴鼐《老子解》二卷
存。昭代丛书本。
严可均《老子唐本考异》一卷
存。在《续语堂碑录》内。
毕沅《老子道德经考异》二卷
存。经训堂丛书本。
姚鼐《老子章义》二卷
存。惜抱轩全集本,吕氏刊本。
吴启昌序:《老子》分章,世率依河上公注本。河上公注,实流俗妄书,托于神仙之作,唐刘知几已辨之矣。世俗不察,猥守其本,于章句误合误分者,皆缴绕穿凿,迂其辞以曲就之,虽高识如苏子由、王介甫者,皆不免焉,是可怪矣。若夫老子之说,故间与儒通,及释氏入中国,遂窃取焉。而世之异学杂家,多附之矣。要之老子之书,自有本义,彼偶同窃附者,卒不可以为老子。世不察,而专以儒释解其书,甚者附以言兵、言刑、仙解形化之术,是见其一而忘其全,睹其末流而反遗其根本也,可乎哉?吾师桐城姚姬传先生,尝读而病之,遂取旧本,断续离合,分为数十章,正河上公之失。其或本义未明,旧解舛误,则别注数言数十言于下方。盖自六朝至今,解老者甚众,自有此本,然后分章当而析义精,老子著书之意,大略可知矣。启昌曩尝假其书,钞录而伏诵之,叹其美而不敢私也,遂刊以公同好者。先生旧有《章义序》一篇,又尝杂书数条于简首;其“杂书首”一条,与序后意略相同,盖即为序而未成者耳。今并载之。至于老子本之同异,旧凡十余家,陆德明《释文》及彭耜《集注》释文,具有专书,先生为书时,未尝备载,而间列数字于下方,今亦姑仍之,不欲改其旧云,嘉庆二十三年春二月门人吴启昌谨序。
纪大奎《老子约说》上中下续四篇
存。纪慎斋全集本。
朱敦毅《老子道德经参互》二卷
存。见浙江公立图书馆保存类续目,云:“稿本有红勘藕华庄,朱玉泉印,泉玉富贵寿康诸印。”
倪元坦《道德经参注》二卷
存。读易楼全刻本,醒吾书全本。
魏源《老子本义》二卷
存。避舍盖公堂刊本,渐西村舍丛刊本。
潘静观《道德经妙门约》
存。见马叙伦《老子核诂》引用书目。
俞樾《老子平议》一卷
存。春在堂全集本,诸子平议单行本。
高延第《老子证义》二卷
存。光绪十二年刊本,老庄正义合刻本。
陆心源《道德真经指归校补》三卷
存。潜园群书校补本。
易顺鼎《读老札记》二卷《补遗》一卷
存。清光绪甲申宝瓠斋刊本。
王闿运《老子注》二卷
未见。序见《国朝文汇》。
陈澧《老子注》
存。闻陈援庵先生云:“同乡某氏,藏陈氏手稿本。”
易佩绅《老子解》二卷
存。光绪壬辰湖北臬署大字铅印本。
杨文会《道德经发隐》一卷
存。清光绪癸卯金陵刻经处刻本。
《自序》:憨山清禅师解《道德经》,历十五年方成,虽与焦弱侯同时,而弱侯未之见也。故其辑《老子翼》,阙憨山解,诚为憾事。弱侯所采凡六十四家。后之解者,更有多种,故经中奥义,发挥殆尽矣。予阅《道德经》,至“出生入死”一章,见各家注解,无一合者,遂以佛教义释之,似觉出人意表。复益二章,继《阴符》发隐梓之,或问孔子既称老子为“犹龙”,何以其书不入塾课耶?答曰:汉唐以来,人皆以道家目之,不知其真俗圆融,实有裨于世道人心;若与《论语》并行,家传户诵,则士民之风,当为之一变也。光绪癸卯,季春之月,石埭杨文会识于白下深柳堂。
严复《老子道德经评点》二卷
存。光绪三十一年日本东京朱墨印本。
刘师培《老子斠补》二卷
未刊。序见《国学丛刊》。
刘师培《老子韵表》一卷
未刊。序见《国学丛刊》。
马其昶《老子故》二卷
存。秋浦周氏刊本。
李蠡《读老浅疏》二卷
存。春晖丛书本。
杨树达《老子古义》二卷
存。中华书局仿宋聚珍印本。
罗振玉《老子考异》二卷
存。永丰乡人杂著本。
罗运贤《老子集解》
未刊。序见《华国月刊》。
顾实《道德经解诂》
未刊。见《国学丛刊》。
马夷初《老子覈诂》四卷
存。天马山房丛著本。
马夷初《老子佚文》一卷
存。附见《老子覈诂》。
南怀瑾先生著述目录
-
禅海蠡测 (一九五五)
-
楞严大义今释 (一九六〇)
-
楞伽大义今释 (一九六五)
-
禅与道概论 (一九六八)
-
维摩精舍丛书 (一九七〇)
-
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一九七三)
-
禅话 (一九七三)
-
习禅录影 (一九七六)
-
论语别裁(上) (一九七六)
-
论语别裁(下) (一九七六)
-
新旧的一代 (一九七七)
-
定慧初修 (一九八三)
-
金粟轩诗词楹联诗话合编 (一九八四)
-
孟子旁通 (一九八四)
-
历史的经验 (一九八五)
-
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 (一九八五)
-
习禅散记 (一九八六)
-
中国文化泛言(原名“序集”) (一九八六)
-
一个学佛者的基本信念 (一九八六)
-
禅观正脉研究 (一九八六)
-
老子他说 (一九八七)
-
易经杂说 (一九八七)
-
中国佛教发展史略述 (一九八七)
-
中国道教发展史略述 (一九八七)
-
金粟轩纪年诗初集 (一九八七)
-
如何修证佛法 (一九八九)
-
易经系传别讲(上传) (一九九一)
-
易经系传别讲(下传) (一九九一)
-
圆觉经略说 (一九九二)
-
金刚经说什么 (一九九二)
-
药师经的济世观 (一九九五)
-
原本大学微言(上) (一九九八)
-
原本大学微言(下) (一九九八)
-
现代学佛者修证对话(上) (二〇〇三)
-
现代学佛者修证对话(下) (二〇〇四)
-
花雨满天维摩说法(上下册) (二〇〇五)
-
庄子諵譁(上下册) (二〇〇六)
-
南怀瑾与彼得·圣吉 (二〇〇六)
-
南怀瑾讲演录二〇〇四—二〇〇六 (二〇〇七)
-
与国际跨领域领导人谈话 (二〇〇七)
-
人生的起点和终站 (二〇〇七)
-
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二〇〇七)
-
小言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 (二〇〇八)
-
禅与生命的认知初讲 (二〇〇八)
-
漫谈中国文化 (二〇〇八)
-
我说参同契(上册) (二〇〇九)
-
我说参同契(中册) (二〇〇九)
-
我说参同契(下册) (二〇〇九)
-
老子他说续集 (二〇〇九)
-
列子臆说(上册) (二〇一〇)
-
列子臆说(中册) (二〇一〇)
-
列子臆说(下册) (二〇一〇)
-
孟子与公孙丑 (二〇一一)
-
瑜伽师地论 声闻地讲录(上册) (二〇一二)
-
瑜伽师地论 声闻地讲录(下册) (二〇一二)
-
廿一世纪初的前言后语(上册) (二〇一二)
-
廿一世纪初的前言后语(下册) (二〇一二)
-
孟子与离娄 (二〇一二)
-
孟子与万章 (二〇一二)
-
宗镜录略讲(卷一至五) (二〇一三至二〇一五)
超然轻重的历史故事这是最后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