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新亦旧的一代 - 南怀瑾
一、不满现实
永远不满现实的历史心理
时代演变中的思想与感情
尚未成熟的历史与文化
二、西方文化的影响
现实与反现实
近世西方文化的三股潮流
二十世纪开始的青年与中国
五四运动以后的重重难关
三、大时代的小故事
开始没落的西方文化
有关中美文化的不同看法
美国青年观念中的现代文明
美国教授观念中的中国文化思想
美国式的自由和民主
四、美国文化带来的迷惘
西风吹醒日本登上列强的席次
西风吹乱黄华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暴发户——美国
平天下不能寄望于牛仔式的纨绔
千金之子与贾母
美国文化不是人文文化的指标
五、望子成龙
反身而诚论遗传
望子成龙岂如人意
什么是家庭教育
中国文化中家庭教育的论著
六、孝和爱
以孝道治天下的家庭教育
东西文化的“爱”和“孝”
七、旧八股和新八股
秦汉以后读书与教育之目的
汉唐的“选举”、“考试”制度与教育思想
新旧教育亟待修正的八股学风
八、从处变自强说起
救亡图强的思想与历史
明清之间的诸大儒
乾嘉以后与龚定盦思想的关系
有关现代的学术思想
万木无声知雨来的思想界
九、六十年来教育的变和惑
由旧式的“家塾”到新式的学校
旧式家塾教育的回顾
旧式家塾中的读书
旧式家塾里对写字的“启蒙”
塾师和家塾
十、七十年前八股文的思想与教育
由家塾教育的启蒙到书院
旧式“八股文”
十一、新旧教育的变革
附录资料
十二、值得反省的代差与教育
文化史上的一笔“呆账”
先从小学教育的课本说起
以考试为学问的流弊
新式与旧制小学的差距
十三、教育与文化的中空
再说中小学教育的“代差”
六十年来演进中的大专教育
由旧式教育转向新式教育
新旧读书方法
才流都向考中磨
十四、尊师重道
中国传统文化的师道
现行三级学校的敬师
谁能遣此的大专学风
家庭与社会的尊师
师道的自尊
十五、武侠小说与社会心理教育
中国小说发展史的思想背景
武侠在历史文化中的分量
侠义小说的兴起
抗战期间的武侠小说
近年武侠小说的演变
阅读武侠小说的风气
武侠小说写作的泛滥
武侠与社会教育
十六、老文学和新文艺
公文语体化的历史渊源
白话文和中国文化的命运
新文艺运动中白话的古文
古文的劳苦功高
更上层楼的负担
十七、人性与人欲
儒家学说中的人性善恶观
孟子与告子的论辩
荀子的性恶说
扬雄的善恶混杂说
王阳明的见地
界说不清的症结
希腊哲学对人性的知见
西方宗教文化的人性问题
有人认为欲非恶
人欲与天理说
儒道两家共通的观念
大乘佛学的原始人性本净论
隋唐以后佛学与儒道的互注
欲非恶与恶之前驱
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说明
本书初名“二十世纪青少年的思想与心理问题”,由台湾老古文化事业公司于一九七七年九月出版,一九八四年三月第三版时改为“新旧的一代”。它是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所作的专题演讲。在演讲中,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对本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的变迁及其对人们心理状态的影响,做了透辟的论述,提出了许多值得审思的问题。内容叙及:清末民初的社会思潮,重大的政治事变,中西文化的冲撞,学术思想的演变,古代的文化教育制度,现代的道德价值观念,老少之间的代沟,新旧不同的读书,旧八股与新八股,私塾与家教,尊师重道,安身立命,以及青少年的个性、学识、心理、经验、行为,等等。言语委婉,知识丰富。
兹经版权方台湾老古文化事业公司授权,将老古公司《新旧的一代》二〇一一年十二月第六版校订出版,易名“亦新亦旧的一代”,以供研究。
复旦大学出版社
二〇一五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三版献言
《新旧的一代》原名“二十世纪青少年的思想与心理问题”,一九七六年间陆续在《人文世界》杂志连载过,出书以来一直受到社会各界广大读者的共鸣和推崇,被誉为当前社会问题之解剖书、青少年思想教育之诊断书及中西文化交流之过滤书等等。由于作者南怀瑾老师经历过旧社会的种种礼教,也接触到新时代的般般改革,因此,每一件社会问题的来龙去脉,在他口中委婉道来,就仿佛一出剧本中的历史诗篇,但见诸方英雄豪杰、历史人物蜂然而起,在多重变动的大时代中,轮班上演,转眼又默然消逝,了无踪迹。上下古今多少事,尽在笑谈中。讲演中的启示,使我们这些年轻学子,发现了问题的症结。历史人物的典范,使我们确立自己安身立命的中心思想,找到了“中华文化的根”,不再“失落”,也不再“迷失”……
今天打开各种报章、杂志,所有政论家对世界动乱根源的分析,都以“经济的不平衡”“政治的对立”为引发一切社会问题的主因,而忽略了在政治、经济等表面问题背后的思想文化与心理问题。政治是人对事的安排,主体在人;经济是人对物的处理,主体也在人。而指导人的行为的是主观的思想和客观的文化背景,换句话说,有良好的教育基础及文化素养的人,才能提升到更高的政治层次和经济境界。否则尽管政权再巩固,经济再发展,两种资源都是有限的,怎禁得住人类无穷欲望的冲击?没有精神文化做基础的物质文明,能为人类带来真正的幸福吗?
“神秘的西方,现实的东方。”这是近几年流行美国的口头禅,乍看之下似乎是颠倒了,其实说的是现在中、西文化相互冲击的现况。在印象中,产业革命以来的西方是崇拜唯物、科学、功利,但到二十世纪的末期,却因科技文明的过度发展,人的精神生活反而空前地紧张和压迫,转而追求心灵的自由和解放,存在主义、达达主义、托普艺术、嬉皮生活乃应运而行,终因没有深厚的文化基础为其背景,只如一阵狂风吹过,便无影无踪了!现在呢?这些西方的先进们,抬头仰视东方古奥的文明,从《易经》、太极拳、瑜伽术,乃至禅宗棒喝到道家养生秘诀,愈来愈神秘,愈神秘愈吸引人,昔日为西风吹乱的黄花落叶,夹杂着飘零不尽的余果残核,并随东风缓缓倒吹,这些文化的杂碎,点点滴滴又输入了西方。
东方世界呢?在饱受西方物质文明的冲击及侵略之后,痛定思痛,早已尽弃其固有精神文化,决心全盘西化了。日本的模仿成功了,其他各国都在跟进直追,换句话说,只有科技的、实利的,才是目前东方人追求的目标,这就是所谓“现实的东方”的语意。对于这两种历史主流的反动,到底是两种极端现象的反动呢,还是中西文化确已开始在融通、调和呢?
清末迄今,中国历经百余年的苦难,外患频仍,军阀割据,八年抗日及“文化大革命”,惨绝人寰的摧残,中华文化的命脉已到存亡绝续的关头,昔贤有言:“中国文化存,则中国兴;中国文化绝,则中国亡。”秉此精诚,我们决定将《新旧的一代》一书扩充、再版,也希望借此文字因缘,能够把中华文化的种子,传播到世界各地,生根,发芽,茁长。这是我们的希望,也是我们的信心。因为只有中华文化,才能真正地统一中国。也只有中华文化,才能真正带给这个世界和平和安乐!
老古文化事业公司 陈世志
一九八四年三月二十九日
前言
有人称我们这一代为“失落的一代”“迷失的一代”,或是“没有根的一代”。
我读大学一年级的时候,正逢南怀瑾老师讲述“二十世纪青少年的思想与心理问题”。这个问题对我们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当时南老师讲得很起劲,句句发人深省,而且层层剖析问题的前因后果,从目前的现实问题,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历史文化。青年同学们听得极有兴趣,每堂座无虚席,因为有太多太多的启发,解答了我们许多的疑惑。
南老师的本意,想把心理问题、生理问题、现实问题,甚之,对本世纪的政治、哲学思想问题等等,做一系列有系统的讲述。这些问题也正是我们这一代青年感到迷惘、怀疑、彷徨的症结所在。
谁知刚刚讲个序幕,正要进入高潮的时候,他忽然停住不讲了。我们屡次要求他继续讲下去,南老师答应我们稍过一阵子,继续再讲,也好做个交代。不过,南老师课务繁,杂事多,倒是事实。
我们一直期待着,一年复一年。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已经毕业好几年了。可是,仍然没有机会见他旧话重提。现在,怀师又掩室闭关,与外界谢绝往来,不知道哪一天他才出关,为我们后一辈的青年继续研究这个切身的问题,想来不禁令人怅然。
二十世纪是一个动荡的时代;二十世纪的中国,更是在内忧外患中颠沛困顿,力图自强。辛亥革命,中国的专制政体被打倒了;新文化运动,中国的古老文化被破坏了;“文化大革命”后,中国惨遭巨变。生长在这新旧文化夹缝中的青年,整个思想便陷于古今中外的矛盾混乱之中。
如今,再翻开前几年南老师的讲稿一读。虽然只是对问题中许多序幕的话,但是,它仍然具有震撼性的启发作用。这些讲稿曾在《人文世界》杂志发表过,颇受各界人士的重视,有许多读者纷纷来函要求出版单行本。所以把它合编成册,另外再附加南老师的其他几篇讲稿,命名为“新旧的一代”,出版贡献给青年朋友们,以及关心青少年的各界人士作为参考。
古国治 谨志
一九七七年六月
这是第一篇一、不满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