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姓的家谱

字数:549

这个思想,向大的方面演变,成为国际政治哲学。小则个人家族方面也有这种精神。我们中国人,每一姓氏在祠堂中都有一本家谱,又名家乘。现在的年轻人恐怕很少有看到过,但是我很幸运地看到两次。一次是小的时候,刚好宗族的会议,由族长——在辈分最高中年龄最长的人,开了祠堂修家谱。家谱中记载着祖宗的来源,有许多追溯到周代,因为周代的子孙分封各国,以地方为姓;有的还远溯到轩辕,以证明自己的确是黄帝的子孙;就以台湾人数最多的林姓来说,他们的家谱中就记载着林姓的始祖——第一个祖先为林坚,是比干的儿子,与纣王是叔伯兄弟,比干是纣王的伯父。现在录一段林姓家谱最前面的世系表(第一至七表,如下图):

林姓家谱早期世系表

第一表

第二表

六世 七世 八世 九世 十世 十一世

(虞) (夏)

昭明——相土——昌若——曹圉——冥——振

第三表

十一世 十二世 十三世 十四世 十五世 十六世

 振———微——报丁——报乙——报丙——主壬

第四表

第五表

第六表

第七表

这七个表,都是林姓以前的族系表,一直到林姓的第一个祖先为止。以后以林坚为主,也是依照这个形式列表。我们现在叫这个形式的表为系统表,就是根据“族系”的名称而来。修家谱的旧例,是每五世列一个表。家族血统,就靠这样记载,就这样繁衍开来,因为繁衍得太多,支派太众了。于是后来同是姓林的,福建的林家和山东的林家,家谱会不相同,其情形就和上面的表一样。林家的家谱中对受辛、仲衍、微子启的后代就不再记载了,而由受辛、仲衍、微子启的后代去记载。但一直追溯上去仍然会追溯到比干、帝乙而及于太丁的。


兴灭继绝孔孟曾颜的通天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