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论语别裁 - 南怀瑾 >
- 述而第七
进步和退步
下面接着引用孔子的话。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这个文字很简单,我们一看就懂了。如果以现在的观念来说,就是孔子告诉学生或朋友们,我并不是生来的天才,是爱好传统,靠勤敏而求得的学问。生来便能自知的天才真有吗?那是一个问题。我们古史记载,如黄帝,如尧,都有生知的天才,不过后人并不相信。有一种天才是生而知之的。如唐代的白居易,生下来还是婴儿,抱在奶妈怀里,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就认识“无”字,屡次试验他,拿一本书叫他一指,都是指到“无”字。这种生而知之的事,照中国古代的看法,有很多人都很相信。因此古人有说:“书到今生读已迟”。这意思就是说,人的天分、智慧,大多是由前生带来的。这就牵涉到现代科学正在研究的天才问题。所谓天才儿童,究竟是由血统遗传来的?或者由另外一个未知的因素来的?或者是后天发展而来的?天才们往往特别爱好某些什么。如果没有注意这个问题,就不大会了解,如果去注意,就会发现很多资料。有人天生下来,就懂某一种东西,这是非常奇怪的。至于报纸上常报道的,某个孩子数学方面有惊人的表现,或某一方面有非凡的天赋,这还不算是真正的天才。另外确有生而知之的天才,如古书中说黄帝生而神灵。依现在的观念而言,都说是历史上捧人的假话。如果站在教育或心灵学的立场研究起来,的确有天才,世界上充满了这些人,不过现代一般人不大注意这种事。孔子在这里讲的,是走平实的路子。他说,我不是生来的天才。“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这个敏字就是敏捷,包括了聪明与努力。好古是喜欢追求传统的东西。
讲到好古,在这里可以注意一下,中国人在近几十年以前的几千年当中,观念上都认为今不如古。在历史上许多地方,都引证古人的事例,充满了对古人的赞美。而近世纪的观念,引进了西方文化。从十六七世纪以后,西方文化有一大转变,认为古不如今,越到后来,越推翻了前代,今天很可能是错的,明天会更好,这就涉及哲学上的一个问题了。究竟人类文化是进步,还是退步呢?照中国的,东方的看法是今不如古,人类历史文化是退化,没有进步。照目前西方文化的看法,是古不如今,古代永远是落伍的,新的永远是进步的。这两种相反的看法,便在哲学思想上形成了一个问题。
我们对此应先有一基本的认识。究竟什么叫进步?什么叫退步?须要先下一个定义。如果把中外古今的文化研究下来,就会得到一个结论。譬如说,现在整个时代,是科学文明的时代。十六世纪以后,西方科学文明刺激了工商业的发达、社会经济的繁荣。而工商业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繁荣,又回过来刺激了科学文明的进步,形成一种循环性的刺激与发展。到今天为止,科学文明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许多生活上的便利,但是并没有给人类带来幸福,相反的给人类精神上带来更多的痛苦与烦恼。
这样,将中西文化联合起来加以研究,站在物质文明进步的立场,或者自然科学的观点来讲,明天实在比今天好;站在精神文化的立场来说,今天是比昨天差。
其次,站在政治哲学的立场来讲,不谈现实,只谈理论。因为一切学问的最后,都须要哲学来做总结论的。譬如说,帝王政治、民主政治、独裁政治、自由政治,所有各种政治思想和做法,在历史上,都曾经出现过,但是谁能够下一个结论说究竟哪一种政治体制是最好的?我相信这是无法下结论的。历史上都有过,都看过,都经验过这些政治制度,可是没有人能够肯定何者是绝对的好,何者是绝对的不好。药物也是一样,中药有中药的用法,西药有西药的用法。某种病用几种不同的药,相对的都可以治好,这也和政治哲学的道理一样。所以究竟是古代的好或现代的好,也很难讲。
前两天在大专联考,有一个清寒学生,替人家补习,每月可赚六七千元。这两天忙得满头大汗,天天提一个包包出去,看他家教学生的考试成绩。后来告诉我,他教的学生都考上了。他是教得好,可是他说,他们×大社会系,发的中国史讲义都是英文写的,都用外国人的观念看中国历史。而且说中国在秦始皇以前,乱七八糟,是酋长制,到秦开始才算有中国。这个同学感慨说:“我看再过几年,恐怕要说成汉代以后才有中国了。”听了他的话,我不禁叹气,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教法?这就是所谓最高学府吗?他又告诉我,他问一个参加大专联考的学生什么是“四书”?这学生说不知道,老师没教过。他说现在电脑考试题再办下去,中国文化就完了。二十几岁的大三青年,都感到中国文化快完了,这个问题可真严重。和他谈到这里,我就告诉他,中国文化的流传问题,如何把这种子留下,要靠年轻的一代。二十年后,我们这一代死了,整个文化重任就落在你们身上,如何留下这文化的种子?现代讲时髦的人,是不会要的。因此中国文化势必衰落下去,直到衰落得没有了,再回来找,这是一件很严重的事。因为讲到孔子的好古,我们今天就更警觉到问题的严重。孔子说自己不是天生就知道的,只是他有一副好古的精神。我们今天讲复兴中华文化也好,保存中华文化也好,为后代着想也好,怎样好古呢?就是承受传统文化后,运用智慧,敏捷而勤奋地反省研究。再“敏以求之”,这才是认真的工作。孔子在这里这样说,表示他的成就,都从力学而来。这是他谦虚的话,也是他老实的话。任何天才,不加上力学是没有用的,有很多人很聪明,但聪明的人往往不大肯力学,做学问不踏实,不能“敏以求之”,因此学问都是虚的。所以孔子这句话很明白地告诉我们,做学问、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要“好古,敏以求之者也”,不求就不行。
这里就是说孔子智慧的成就、学问的成就、做人的成就,都很平实,不是天才,再说他平实到什么程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