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消息68期:同盾公司,中国承建迪拜光热电站,二甲双胍,故宫停车事件
2020年1月19日睡前消息文字版第68期
【睡前消息68】对开车进故宫这事,我们要批评到点子上!
大家好2020年1月19日睡前消息68期。
同盾公司将数据卖给“套路贷”
新年之后的一两周网上流传一个黑龙江警察到杭州办案的消息,被查抄的“同盾公司”一度在业内有“独角兽”的说法,加上杭州警方也到场围观,很快就有人说“东北地方政府穷疯了,年前发不出工资,借着小案子到杭州抓人,连财政局和审计局的人都一起参与,所以杭州警察要干预。”
老观众应该知道,睡前消息经常会调侃经济落后地区的地方政府,尤其分析这些地方的公检法秩序,所以这个消息一出来我们就开始跟进搜集信息。
这个同盾科技自称是“智能分析决策服务商”或者说“智能风险管理平台”,为银行、保险、互联网金融、电商等行业提供服务,做一站式风控和反欺诈方案,总部在浙江杭州。80%的员工都是产品研发以及数据科学家。
2013年同盾公司成立以来,他已经融资七轮,估值一度达到20亿美元,被国际机构评为全球27家金融科技独角兽。
2019年9月有消息说同盾科技2020年要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但是去年同盾科技被央视曝光,利用非法获取的公民信息给“套路贷”提供风控,甚至给催债集团提供数据支持,所以上市流程被打断,还有几个高管和员工被抓。
从相关的新闻报道看,黑龙江警方这一次上门掌握了同盾科技更多的证据,比如说黑龙江七台河市一名受害者宋某,从一个套路贷app上借了1500元,实际只拿到1050,而为了让她还款,套路贷平台又给她推荐了55个新的“套路贷”app让她借新还旧。
五个月以后债务滚到了35万,每天就需要偿还2万,黑龙江七台河市的人被骗的太多,所以当地警方根据这些报案线索设立了“7.30网络套路贷专案”调查这些套路贷平台。
在去年11月14日的公安部新闻发布会上,7.30套路贷专案被列为“净网2019”专项行动成果。
在行动中被调查的公司不仅包括这些套路贷平台自己,还有一些给他们提供技术和数据服务的科技公司。
根据央视报道,包括同盾科技,有三家数据公司被证明和套路贷系统对接,通过网络爬虫获取公民信息,给套路贷平台提供每次两毛到一块八的有偿查询服务。
当然按照同盾科技自己的说法,他们的具体业务是大数据收集和分析,他们给一些大型互联网公司提供免费服务,报酬就是拿到客户数据,然后他们依靠人工智能技术分析数据,描绘出目标的社会关系,经济状况,消费习惯乃至真实身份。还能基本确定这个人的住址和亲友联系方式。
同盾科技的融资PPT非常强调这方面的优势,说自己对外部数据依赖很低,主要使用自主采集和爬取的数据,然后就能通过大数据的方式给欺诈者画出负面画像,从而预防欺诈行为的发生。
所谓预防欺诈行为,对于套路贷公司来说就是筛选掉那些绝对榨不出高额利息的人,找到那些喜欢借钱,而且亲戚朋友被骚扰以后会替他出钱的人。甚至可以告诉暴力催收公司去哪里骚扰、恐吓贷款人,甚至拘禁殴打,有些人受不了就自杀。
催债集团的人手有限,也要最大限度节约自己的犯罪成本,不会骚扰完全拿不出钱的人,也不会骚扰那些有能力反抗的人,所以大数据公司提供的信息非常重要。
在前面提到的央视报道中,三个数据公司有一个疑似导致催收死亡50人,现已证实19人,另一个数据公司一次催收死亡40人,证实了18人。这个当然同盾科技公司可以安慰投资者,说自己是没有提到的第三家。
上同盾科技官网可以看到自称累计服务过1万家企业客户,主要是各大银行。
但是蓝鲸财经深入分析过他的财务数据,发现同盾科技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新金融类公司,也就是各种p2p,消费金融公司和小贷公司。
2018年度新金融行业签约客户数量1647家,占同盾总客户数量的百分之73,新增签约额3.9亿元,占所有增量的百分之65,这同盾科技自己也宣称是给新金融行业打工,是“发展最为成熟的客户群体”,在未来2-3年还会是主要收入来源。
蓝鲸财经的数据出来以后不承认不否认,表示还需要继续核实。
当然这个同盾科技虽然已经被央视点名,被警察上门查抄,但是我还能上他的官网,这说明公司主体还在正常运营。
黑龙江警察上门以后同盾科技的微博在六号发了一条看似辟谣的内容,似乎说了点什么,但又似乎什么也没说。
我理解,这是庆祝自己企业的结构设置比较巧妙,规避了最大风险,因为同盾科技成立这个全资子公司——信川科技,用来运营主要爬虫产品“数聚魔盒”,如果没有特别强大的证据,执法部门第一步只能对付这个子公司。
2019年中秋节期间黑龙江警方先带走了信川科技的法人徐斐,“数聚魔盒”经理童保华。
国庆节期间黑龙江警方又到同盾科技北京办公室带走几个员工。
2019年11月15,公安部新闻发布会之后第二天,同盾科技发表声明,这包括两方的内容。首先同盾科技承认在早期对客户准入资质筛选不够,未能完全防范极个别“套路贷”等不法分子。其次同盾科技强调,杭州信川科技公司独立运营,而且信川全部业务早已关停。既不说自己的责任也不提赔偿问题。
不过作为这个全资子公司,信川科技所有财务数据都必须合并入同盾公司报表,无论是融资风投,还是ipo路演,同盾在给投资人讲故事后都要先说信川科技的营收、利润和业务前景。
现在出了事,说两者没关系,估计最不幸的是投资人。
而且一直到2019年6月,也就是央视曝光以后,信川科技的法人代表还是同盾科技创始人兼ceo蒋韬。
后来因为接班被抓走的徐斐曾经是同盾副总裁兼科技业务总监。
所以司法机关到底会不会承认同盾科技和此事无关还是很难说的事情。
今天第一个新闻讲完了,我很意外的没有黑东北,但也可以说我的风格没有变,我依然在黑落后地区。因为“落后”的意思包括体制不完善,包括经济不健康,而不仅仅是gdp低。
1月5日第62期睡前消息我提到过浙江省,尤其是温州地区的金融投机风气很重,制造了全国最多的破产案件,被迫设置了全国唯一的地级市破产法庭,这个风气和杭州的电子科技产业结合,很容易把大数据行业引到错误的方向,把本地的企业破产传导到外地,变成个人乃至家族破产。
这和西部的地方政府骗贷款、骗投资一样,都是要批判的落后现象,大家不要把《睡前消息》批判落后现象的新闻误解为地域歧视。
接下来我说一个土豪的段子。
中国承建迪拜光热电站
最近迪拜修了一个光热电站,就是阿基米德用镜子反射光线的原理,把几万个镜子的阳光聚集到一起的电站。
为了同时接收几万个镜子的反光,这中间要修一个高塔。
大家都知道迪拜这个地方搞项目一般不求最好,但求最夸张。这次的电站也不例外。
1月9日世界最大最高的集热塔在迪拜封顶,总高度260米。
不过这以往类似的项目都是欧美去迪拜做,这次的电站是上海电气总包,中建公司来承建土建。
在大多数中国人看来迪拜这个奇观建筑群是中东石油财富撑起来的魔幻城市,分一点石油天然气发电非常简单,中东大多数发电厂的也的确是烧天然气的。
但是阿联酋分七个酋长国,百分之95的油气资源都属于最大酋长国阿布扎比,迪拜自己的油气资源基本挖光了,要按照市场价去外面买油才能烧,所以迪拜希望能够利用一下自己的沙漠资源搞太阳能发电。
另外,作为一个没有直接收入的中东城市,迪拜存在的基础是中东富豪在这里度假、购物、买房子,换来巨大的现金流,然后基于这个现金流搞金融业。
而中东富豪之所以来这个沙漠城市,完全是因为迪拜的名气最大,最吸引眼球。可以说迪拜是最早的网红经济区,他修世界最高的哈里法塔,把帆船酒店封为世界唯一的七星级酒店,都是为了在气势上压倒其他中东城市,保证石油富豪只要想到消费就来迪拜。
所以迪拜一旦需要新修发电厂,除了考虑发电量,还要考虑视觉效果和流行的环保概念。
光热电站的聚光点在几十公里之外就能看见,所以被迪拜选中了。
这个200多米高的高塔,本身也是城市景观的一部分。
如果放在十年前,光热电站项目肯定要被西方国家拿走,因为2007年中国才有第一个考虑经济效益的光热项目——八达岭光热电站,当时中国连个反光镜都做不好,随着太阳转的定日镜被风一吹就来回颤,根本不能把光线集中到塔顶。
但是到了2018年中国建成的敦煌一百兆瓦熔盐塔式光热电站,而且通过储能技术实现了24小时连续发电,第一次兼顾了经济效益和发电规模。
这次迪拜要搞光热电站,发电量和敦煌的电站一样,这中国人施工报价是每千瓦发电能力7.3美分,是有史以来最低的新能源发电价格,接近火力发电厂价格。
而且迪拜要求集热塔世界最高,所以擅长做土建项目的中国人拿到了合同。
只要这个项目不亏,过几年中国和中东的沙漠就会到处铺镜子,成为新的城市景观。
二甲双胍有多种好处
临近春节,我带蛋卷和各位一样都要担心大吃大喝带来的体重问题,所以分享一个好消息。
2019年12月《自然》期刊和子刊各自发表一篇论文,证明吃二甲双胍可以减肥。
一般来说如果有人宣称某种物质可以逆转衰老,预防癌症,控制肿瘤,保护心血管,改善脂肪肝,还能够减肥,而且没有明显的副作用,那肯定是骗子。
但是最近几年的多个科研项目似乎证实,对于上面提到这些问题,二甲双胍确实都有疗效,而且找不到非常可靠的副作用。
二甲双胍并不是新药,几十年来一直被用来治疗糖尿病,是1922年人工仿造山羊豆化学性质的合成药物。
刚发明的时候因为胰岛素也能治疗糖尿病,所以二甲双胍并不流行,后来人类发现这胰岛素也有副作用,比如说体重增加、低血糖,所以重新开始试用二甲双胍。
而且因为同类型药物苯乙双胍,因为容易导致乳酸中毒,所以对二甲双胍的副作用审查非常严格。
1995年美国基本确认二甲双胍没有明显副作用,开始批准上市,现在中国也普遍使用二甲双胍对付糖尿病,一个月几十块钱。
糖尿病往往和肥胖并存,二甲双胍可以控制糖尿病患者的体重,所以很多人没有病也买二甲双胍来减肥。
新华社等媒体都曾经发文,劝普通人不要靠二甲双胍减肥,认为是原理不明确,而且效果不明显,长期服用可能会导致缺乏维生素b。
但是《自然》这两篇新论文讲明了二甲双胍的减肥原理,而且证实对普通人有效。
人体肝脏内有一种蛋白质,生长与分化因子15,简称gdf15,虽然它的功能还有很多不明确的地方,但有一点很明确,就是gdf15能够抑制食欲,因此也被称为厌食激素。
研究学者们分析临床数据,用小白鼠做实验,发现二甲双胍能够诱导gps15分泌减少食欲,不喜欢吃油脂,从而实现减肥。
虽然不如主动节食和运动明显,但是效果不可忽视。
除了减肥以外,其他研究还发现二甲双胍有很多额外的效果,只是具体过程尚不明确,比如说减缓衰老、预防癌症、控制肿瘤,《自然》期刊之前也刊登过论文。
虽然大多数药物都有副作用,而且不会在多少方面对人有益,但是也没有什么定理说这样的药物一定不存在。
作为一个需要减肥的胖子,我衷心希望今后几年对二甲双胍的研究再深入一点,搞清楚对人体的全部影响。
如果真的发现了一种低价、高效、副作用低的药物,也许人类会新增一种常备保健品,我们会像吃维c泡腾片那样吃二甲双胍。
彩票危害的问题
上一期很多观众希望我谈谈中福在线鼓励线上赌博的问题,对此我只能说中国法律并不禁止赌博,只是国家专营彩票赌博而已。
但就算国家专营也是有危害的,而且是很大的社会危害,不能因为彩票前面有福利这个定语就忽略它的危害。
而且专营的彩票也会培养普通民众的投机心态,散布神秘主义迷信,最终制造更多的地下彩票爱好者。
我之前在知乎回答过一个关于彩票危害的问题,现在虽然我的答案还是排名第一,但是被知乎官方贴了一个“无可靠信息来源”的标签,希望大家保持警惕,以参考的心态去看看,这里我就不多说了。
还有一个不能绕过的话题。
故宫停车事件核心在于潜规则
刚刚发生的故宫停车事件,这件事情的起因是一个年轻女人在微博上晒了在故宫内部停车的照片,这一点大家都知道。
照片被发现以后,三个原因导致了事件的爆发。
首先有人觉得故宫是国家的面子,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图腾,要敬畏,所以开车进去不对。
其次故宫本身就是一件大型文物,网民担心开车进去损伤了文物。
第三就是这些年故宫团队对自己的包装很成功,从管理团队到文物团队,都通过各种纪录片和文创产品变成了网红,套上了很耀眼的光环。比如说外国元首都要走路通过,比如说故宫文创商业变成了文化事业。在这件事情发生之前光环已经有点前几年吹民国大师的意思了,所以一旦有明显的负面事件出现,当年的光环就是眼前的负担。
再接下来事情进一步发酵,进入第二个层面,网民开始挖这个女人的车牌,她的豪宅,她的干部家庭背景,一直到她微博聊过什么个人观点,之前参加过什么活动。每挖一铲子就要骂一次。
最后形成的网络舆论普遍有这三种。
首先是对这个女人的个人攻击,说话好听一点的,会说“妻贤夫祸少”这高干家庭引进这么一个儿媳妇,是宗族不幸,败坏家风。难听一点的,就要研究她之前参加过什么海天盛宴之类的活动,说干部子弟不会认人。
我认为这个晒照片女人应该是利用了某种潜规则,闭馆的时候能够把车开到内部通道。但关键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潜规则,是什么阶层创造这种潜规则,以及为什么之前不对人民明说潜规则。
至于说这个女人自己她和门卫也差不多,都是潜规则中间的一个零件,我们犯不上找一个螺丝钉去兴师问罪。
如果所有的观点都往下三路走,想描绘一个能毁掉家庭的坏女人,这种舆论实在有点低俗下作,还不如这个自己晒照片吵架的女人坦荡。
鲁迅100年前就在《阿Q正传》里面嘲笑过这种观点,我这里不重复了。
第二种舆论是把火力集中在故宫的管理层。
故宫团队本身有问题这毫无疑问,前面我说了,过去几年故宫的现代神话吹得太狠,吹出来的东西总有一天会露馅的。
中科院刚刚因为吹牛向全国人民展示了一下自己的骗经费技巧。
而且故宫也真的算不上什么不可侵犯的民族象征,民国期间政府几次想拆了故宫,至少没有好好维护,最终还是因为交通问题拆了故宫前面大片的附属建筑。
一直到80年代我去故宫的时候,大多数说明文字除了介绍文物之外,主要提醒游客这是封建帝王奢侈生活的代表,代表着人民的苦难和浪费,代表过去黑暗的时代。
旧社会的皇帝都被改造成新社会的工人了,他的祖先积累的财富真的不是什么了不起的荣耀。
这20年封建思想回潮,社会上不再强调阶级斗争历史,到处都有崇尚皇家文化的宣传,这故宫才逐渐拿到了主流文化标志的身份,甚至超越了他作为历史博物馆的地位,但我猜这个趋势也不会持续太久。
所以如果一定要从故宫的角度去批判,我还是建议先考察对古建筑的影响,比如说对汽车自燃和木结构的关系考察,然后谈违反了什么规定,而不是在文化上高调批判停车行为。
第三种舆论是最恰当,也是最值得关注的舆论,可以看到大多数网民要求一切政策都公开化、透明化。
受过高等教育的新一代人开始对政府运行方式提新要求。
就在这次故宫停车事件之前不久,还有一次故宫6688元年夜饭事件。
虽然最后证明这个年夜饭就算不取消也进不了故宫的,但一开始大家的确认为这个东西在故宫里面的时候,当时也没有几人抗议。
之所以开车进故宫要被批,在故宫里面摆酒席就无所谓,我猜区别不在于汽车有自燃危险,而是没有明码标价,没有把规则摆给全社会看。
比如说故宫公示一下,说某年某月某日一批老专家参观故宫,因为年老体弱,所以在充分保障文物的前提下允许他们坐车到故宫内部,我相信大多数人都能理解。甚至说这个故宫宣布为了补充文物保护经费,拍卖100个名额给富豪,开车游故宫换1亿资金用来修复某个古建筑,我猜大多数人只会在技术层面担心安全问题,而不是像这次这样普遍有怨气。
只要规则能够充分征询社会意见,公布细节,严格执行,大家其实不一定要在开车进故宫问题上抗议。
但如果你在闭馆养护的日子放了一群莫名其妙的人进去,也不解释前因后果,就算故宫博物院馆长自己出来磕头谢罪,群众还是不会满意,还是要政府解释之前的潜规则是怎么回事,解释什么样的阶层可以享受潜规则。
一月份有个重要的新闻,各大媒体都作为伟大成就在宣传,就是估算去年的人均gdp应该超过1万美元了。
这当然是大好事,但就像我的年会演讲上说的那样,经济越来越发达,分工越来越复杂,群众受教育越来越多,社会不一定就更稳定。
国家必须正视普通人对公开透明的诉求,承认新一代人就是要积极参加社会管理,闭门的潜规则就算办好事也不会让人满意,何况这一次明显办了坏事。
最后群众对这次事件有一点是满意的,就允许大家充分发言,而不是上几个小时热搜就消失了。
这个开放进步的态度值得表扬。
目前各个官方主流媒体也纷纷放出了自己的评论,相互比较一下标题和内容还有一点微小的区别。其中我最喜欢新华社的评论,欢迎大家一起学习。
好,第68期睡前消息到此结束,感谢各位收看,我们周二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