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消息96期:如何用一天时间体验完上海150年历史
2020年3月31日睡前消息文字版第96期
【睡前消息96】如何用一天时间体验完上海150年历史
大家好,第一次在船上给大家播报睡前消息。
自从1998年来上海,我就遇到一个问题,就是亲戚朋友来上海的时候他们问我在哪里看上海最典型、最合适。我对于这个问题一直很困惑,因为上海是一个缺乏旅游资源的城市,真正值得看的只有城市本身。但是上海楼太高,街道太窄,在大多数地方看这座城市,你都会被这个城市自己挡住。
真正看上海最合适的地方就是上海外滩,因为它外滩有黄浦江,江面很宽,可以给你留出充足的空间来看这个城市。
现在问题解决了,因为黄浦江两岸打通了,从杨浦大桥到徐浦大桥,修了全程的自行车道。我今天带着大家一起来参观这个自行车道,看一看上海,给上海看一个最好的剖面。
我现在在今天旅程的起点杨浦大桥,20多年前我也是在这里开始我的土木工程生涯的。我到这个桥刚刚建好的时候到这里来参观实习过,现在我们直接进这个骑行道。
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里就是沿江骑行道,黑色的沥青路面是骑行道,红色的是步行道或者说跑步道,两条路有的时候贴在一起,有的时候分开,大家骑车的时候不要骑到步行道上。
我的背后现在大家可以看到就是杨浦大桥了。但是在90年代之前,黄浦江上一座桥都没有,往返完全要靠轮渡。大家能看到刚才我是坐轮渡过来的,这在现在已经是一种罕见的交通方式了。
80年代末的时候,每天过黄浦江的客流量有100多万,机动车2万多,开车过江要排队就要3小时,排出去1公里多。所以上海被迫修了一批大桥,我们今天看的主要景观之一也是包括杨浦大桥在内的这些大桥。
80年代中后期亚洲银行愿意给上海发贷款,上海市政工程技术院也有了设计能力,还有我们同济大学参与,最后选用了斜拉桥方案,在黄浦江上建了两座大桥,南浦大桥和宁浦大桥。后来这座宁浦大桥考虑到和南浦大桥在声音上有重叠,就按照对面的杨浦区改叫了杨浦大桥。
我们现在骑行而过的是民生码头。旧中国有一个著名的轮船公司叫民生公司,但是这个码头和他没有关系,而是英国太古公司和蓝烟囱公司共用的一个码头。
英国人之所以要在浦东,当时还不是租界的地方修这么一个最大的沿江码头,原因是在20世纪的时候,黄浦江上已经有大量的万吨轮船了,而上海的码头大多数都是19世纪按照三五千吨的船舶设计的。
到了1910年代,黄浦江西岸已经基本开发完毕,西岸的泥土淤积也比较严重,所以说不得不选择了当时还比较荒凉的浦东建设这个大码头。
虽然当时英国人修的码头号称上海最大最先进,但我们现在看民生码头旁边最壮观的工业遗产是这几个巨型的储粮罐。
远一点的是新中国在1976年建立的4万吨的筒仓。离我们比较近的是1996年竣工的8万吨桶仓。虽然这个桶仓是亚洲第一大,但是它投产的时候就已经不再适应当时的国际货运体系了,所以使用10年就停产,建成不到20年,这里已经成了“工业遗产”,可能是我们今年看到所有的工业遗产里面竣工时间最晚的。
对岸的一排英式古堡建筑,就是中国最早的自来水厂杨树浦自来水厂。1875年上海成立一个叫立德自来水厂,在这个位置上,1880年英国人把它收购过来,建成了一个每天可以产水7000吨的自来水厂。当时是1883年放水的时候是李鸿章亲自来开闸的。
英国人收购水厂以后花了12万英镑改造,当时的12万英镑,那就是12万磅白银的意思,是相当大的一笔巨款。这也是上海最早使用混凝土的工业建筑。
在任何一个大城市卖水都是大生意。北京过去才不过100万人口,拥有一个甜水井就可以是几辈子吃用不尽的一笔财富。
英国建设这个上海自来水厂的时候还是蒸汽时代,所以设备都是蒸汽动力的,到了民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了,已经有了成熟的电动机,上海自来水厂英国商人采购电动唧水机泵,还买了一些美国净水设备更新生产线,所以产能越来越高。
到了二战前,水厂每天的供水量是40万立方米,占地25.7万平方米。
1952年新中国了,上海市人民政府从英国人手里征收了上海自来水厂,改名杨树浦水厂,和其他几个水厂一起为市政府协调走统一的供水管网,缓解了上海各区自来水资源不均衡的问题。
到1983年,这里淘汰了最后一台蒸汽唧水机,取水点也避开了水质恶化的河段,从上游远距离调水。
到90年代末,这里每日的最大供水量已经突破了150万立方米。2009年,这里还供应上海20%的自来水。
这里是上海自来水展示馆,有机会我们要去看一看。
英国人把这个水厂修成一个城堡的风格,不是图好看,而是英国人被太平天国运动和小刀会起义给吓怕了。这英国人觉得给租界生产自来水的水厂尤其需要重点保护。
当年在上海的美国、英国、法国商人为了保护自己的生意,专门联合起来成了“上海本埠义勇队”,也叫万国商团。1916年是万国商团成立了海事队,还在水厂里面架了机枪。这直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了租界万国商团才被解散。
水厂左边我们看是怡和纱厂,左侧的两个干船坞,那是上海船厂总部码头,再左面就是秦皇岛路,以前是上海机器造纸局,那里也有一个轮渡。
我们又经过一个渡口,其昌栈渡口,对岸是秦皇岛路渡口。秦皇岛路渡口也叫黄浦码头,虽然这只是杨浦区,但是它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自称黄浦码头的。
这个码头在杨浦挨着杨树浦自来水厂,还给自己起名叫黄浦,是因为日本它拿不到好租界,好地方一会我们会看到,都被英国人和法国人占了。
所以1908年,日本南满洲铁道会社只能在这边的滩涂上修码头仓库,但是他又不想在宣传上没面子,所以占了一片杨浦区的地方,硬说自己是黄埔。
1913年,这日本人把码头进一步扩建,仓库增加到11座,能存1.7万吨货,露天堆场可以放4万吨煤,专门配套日本自己的“北洋航线”,也就是上海到大连的航线。此外还偶尔有一些欧洲远洋航线的船舶停靠。日本人虽然翻修了码头,但是和英国人法国还是没法比,在旧上海只能算一个劣等码头。
这20世纪20年代,650个比较穷的知识青年从这个黄埔码头出发,去法国勤工俭学。这其中包括周恩来、邓小平、聂荣臻、蔡和森、向警予,都是相当有名的人物。
这里是老船厂,1862老船厂,那面有一个雕塑,上面写着1862 。1862年是同治元年,那一年慈禧太后只有27岁,虽然在我们大多数中国人印象中她年龄是很大的人了。那一年太平天国也还在,清朝和太平天国争夺中国的统治权。
这里1985年之前叫上海船舶修造厂,修造厂一部分资产是解放军接管的英联船厂,一部分是民国招商局的内河船厂,起名就叫1862船厂,最早能追溯到1862年。
刚才说了1862年是同治元年,当时是两个英国商人尼克逊和包伊德在这里创办了祥生船厂。一开始生产军火,还给清朝造过两艘潜水炮艇。后来他和对岸的耶松船厂合并,有六个大船坞,500万两白银的资本。这一战德国战败以后,德国人的船厂也赔给他们,这些英国人控制的船厂合并成一家,就叫英联船厂。
太平洋战争以后,日本人把这里占领,改名三菱江南造船厂杨树浦工厂。日本投降以后,国民党反动派又把它还给了英国人。1952年,这里是上海人民政府把它征用。
这边还有一艘很大的轮船,我们也要去看一下。这艘船上面写着PILOTS,我每次在这路过的时候都很好奇为什么一个叫做飞行员的船在这里停着永远不动,后来注意到他前面的衔号,沪港引1 ,才知道这是一艘引水船。
所谓引水船就是内河领航员,他们熟悉航道环境,脑子里能够记住每一处航道的水深、暗礁,是一个活地图。所有的港口在外面的海船进来的时候都要由本地的引水员带领。在这个期间,引水员是高于船长的,否则的话这个外地的船长直接开船进来,很容易搁浅或者沉船。这反过来说,这些引水员掌握内河的航道,他们是真正能把海船带进来的人,是一个国家军事上非常重要的一批人物。
上海港在新中国疏通航道以前是世界有名的难走,不仅航线长,而且航道是又窄又弯,潮水急船只多。在这么一个港口里边,谁掌握引水权,谁就掌握了港口支配权。所以这个引水权是国家主权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朝战败以后,虎门条约就破坏了中国的引水权。后来清朝把海关行政权交给了英国人赫德,这个引水权进一步被掠夺。曾经中国引水员是控制上海港的,但是英国人花了十几年把中国的引水员赶走的赶走,杀光的杀光,最后上海港进出完全要听外国引水员来指挥。
建国以前,外国引水员在晚上和潮水涨落的时候是不领航的,上海港只能发挥一半的功能。
建国以后,这人民政府大力培养自己的引水员和领航技术,但就是这样,也花了十几年才把引水权从外国人手里拿回来,做到了随时开航。这任何一艘到上海港来的外国船只,乃至于说其他港的本国船只都必须经过申请批准,由我国的引水员来引领才能进港,这就是我们的港口主权。
每次到这个地方,我就知道陆家嘴到了。最传统的上海和最发达的上海,就是在两岸对峙。
现在我们到了港务大厦下面,这个转角是我自己发现的一个最好的角度,看上海传统和现代的一个交叉点。我30年前我家里有一幅画,就是画的这个角度,中间是外摆渡桥,左边是外滩的建筑群,右面是30多层的上海大厦,远景是上海邮电局,也是英国人建的一个邮政中心、物流中心。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在绝大多数中国城市还是土路,两三层楼房的时候,看到这个三十几层的楼,看到远处这个两排希腊柱廊中间夹着一个物流中心和一个钢桁架的桥,这个对于中国人的震撼是相当强大的。
这里到我们骑行中途也是看外滩最好的视角。在我背后,这边是法国外滩,稍微靠北一点,就是我的左手边,这边是英国外滩。大家可以看到这个英国外滩的建筑一般比较高档,而且显示的更有安全感,它是一种银行式的设置,这是商业建筑。
在我的正身后,这边是法国外滩,大家可以看这里的建筑比较偏政府公共建筑的特色,这是因为法国在这里设置的首先它是一个政府,其次才是一个商业机构。英租界是赚钱的,法租界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显示法国殖民地的一个面子。
在我背后这个桅杆曾经是给全上海做天气预报的地方,这上面挂出这种风球,可以提醒大家台风要来了。再往后一点,这里是16铺码头,是上海的最高档的码头,绝大多数的外国殖民者到上海,第一眼看到的都是这个十六铺码头,在这里可以办理落地签证。上海是一个自由岗,不管你有没有中国政府批准都可以到这里来。
现在我们在上海中心的这个脚下,今天的骑行到了中途,虽然我们大多数活动安排在浦东,但是遇到这个轮渡站,我还是强烈建议大家坐轮渡,坐一下,因为这是上海性价比最高的一个旅游活动,两块钱你就可以有最佳的视角在江上看整个外滩,看整个陆家嘴。
我们到了中午了,我现在到对岸去吃饭。大家带着自行车注意要到左手边的轮渡站。
好,今天我们半程骑行到此结束,午饭之后我们再见。
大家好,我们继续下午的旅程。刚才我们路过了繁华的外滩,但是上海这条黄浦江,它不仅仅是一条商业和娱乐用的一条水面。对于上海来说,它更大的意义在于工业。下午我们要经过三个大桥,经过上海老工业区改建的世博园区,最后还要做一个非常有工业感的轮渡,这是我们看到上海工业的一面。
好,我们下午开始。
现在我踩的这个东西是拴船桩,这个大概起码是一个1000吨左右的一个拴船桩,证明过去这里曾经是码头,现在已经是这个遗迹的一部分了。
现在大家看黄浦江这是经常常见的景象,有大船从上游开下来。
一般来说,这种船从下游往上游开的时候运的都是原料,所以吃水比较多。这样从上游往下游开的时候不是空船就是装的制成品,所以一般吃水会比较浅。
在黄浦江上你稍微注意一下就能看出来这些船到底是往上游去,是往下游去,不用看水流的方向。
好,我们去下一个景点。
我们刚才经过了北边的英国外滩和法国外滩,到这里,对面我们可以称它为中国外滩。因为在英国人,法国人在这里开了银行,开了工厂之后,中国人也开始在这里学着建自己的工厂。
对面的这一排建筑后面有一条和江边平行的马路,叫做外马路,和外马路垂直是一排各种各样的码头,大家可以到对面去有机会去步行一下,也是很漂亮的。这其中有一个最著名的一个码头和一个仓库,叫做黄金荣码头,或者叫黄金荣仓库。我们熟悉的说杜月笙的儿子在里面倒过来了一批物资被蒋纬国抓住,就是在这个传说中的地方。大家都知道事实是不了了之了。
这里可以看作殖民地工业和商业在落后国家的一种延伸,本土的资本主义发展起来之后,也确实取得了一些成果。一会我们往前面会看到前面的江南造船厂和前面的和南市发电厂,这都是为这一代的工业服务的。可以说我们一些中国的自己的现代工业是从这里依附于外国人开始的。
再往前看,南浦大桥已经在眼前了,我们现在去看这个工业奇迹。
好,现在我们已经过了南浦大桥了。
南浦大桥是90年代初修的一座大桥,我刚来上海上大学的时候,90年代末它已经是一个用了很多年的大桥了。我当时见到南浦大桥的第一个感觉是有两点很惊讶,第一点就是它的居然是一座斜拉桥,它的钢筋都是露在外面的。第二点就是说它如此之高,高到要走两个盘旋的这种引桥才能上到顶,它的桥面到下面的水面大概是50米。
之所以南浦大桥要修这么高,很重要的一会就是我们前面说的另一个地方就是江南造船厂。当时的江南造船厂还在黄浦江的岸上,还没有搬到这长江边的长兴岛去,到了一个很重要的考虑,就是说有可能我们会在江南造船厂造航母或者是其他类的大船,要通过这个大桥。所以南浦大桥和杨浦大桥它的桥面都非常高。
至于说这个钢筋都露在外面,那既然桥面要挑这么高,它也只能采取比较轻质的桥面,同时用斜拉桥这种新型桥型了。这个在当时的中国是很新颖的,证明了上海确实是中国第一工业城市。
南浦大桥过来就是这个很大的温度计,现在上面有17个红字,说明现在是17摄氏度。我们走近看一看。
南市发电厂到了。
刚才我们说到英法外滩在北面,现在到南面已经到是到了传统上中国资本家建工厂的地方了。为了给这些工厂服务,所以这里就出现了我们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国人自己掌握的电厂,现在叫南市电厂。这个电厂一直用到21世纪,后来被改造成一个现代艺术中心,为了配合这个世博会,所以这包括这个大的温度计也是为了这一点。
这个电厂建成的时候,中国的电灯可能还不超过二百盏。当这个电厂最后被拆除之前,它依然是中国最先进的电厂之一,这里是上海工业的一个标本。
接下来我们去看这座南市发电厂服务的最大的一个工厂,就是我们右手边的江南造船厂。
江南造船厂也是19世纪建成的工业,后来几经发展变成了中国最大的造船厂。1949年,陈毅进上海签发的第一号军管会命令,就是接管江南造船厂,不得损坏任何的物资。
这个江南造船厂造出了很多我们熟悉的船,包括这个远望系列。一会我们要去看这个依然现在停在江南造船厂的远望号。
这里我们离卢浦大桥已经很近了,背后大家远远的看有一艘船的背影,它呢实际上是停在陆地上的,它是江南造船厂最著名的成果之一远望号,远望一号探测船。它1965年开始立项,70年代建造。1980年中国第一次向太平洋发射运载火箭,也就是战略导弹的时候,它是最核心的探测船。我们一共派六艘驱逐舰去给它护航,可以说当时整个的海军的一半的力量都是围绕着为他护航建立的。
现在这艘船到了2010年世博会的时候,这艘船终于又回到了他的故乡,就是上海的江南造船厂,现在停在这里作为世博会最大的展品之一。浦西那一边的步行道场,大家可以走到离它几米的地方去看一艘中国最著名的船之一。
在这艘船这建造的70年代,它可以说是中国最高科技的产品之一。而整个江南造船厂一度也是中国科技实力最强的地方。它的总工程师一度叫徐寿,是中国第一个在《nature》上发论文的人。他发论文的时候,头后面还留了清朝的辫子。后来我们作为60年代的工业标志之一的万吨水压机也在这个工厂里面。
好,接下来我们去看卢浦大桥,前面就是卢普大桥了,大家可以看它和其他几个桥不太一样,它是一个拱桥,虽然这个桥面上还是靠钢索吊住的,但是实际上的整个的受力结构,就是前后的一个拱,在上海的软土地基上造这么一个拱桥还是挺不容易的。我们现在靠近一点去看一看。
过了卢浦大桥,上海已经展露他工业的一面了。现在我们看对岸那些油罐曾经是中航油的油罐,我们在天上飞的两个机场的飞机都是在这里加油的,后面那个半圆形的建筑,那是曾经是上海水泥厂大煤仓,现在也要改成艺术中心。
总之对岸这一批老厂房都要改造,就是这里是工业上海和现代上海的一个过渡点。接下来我往前一起去看上海最工业的一面。
这里是黄浦江的一个转弯处,在工厂码头的废墟上,建了一个为了提醒过往船只的小灯塔。夕阳西下的时候,这里非常漂亮,今天来的有点早,我相信以后随着沿江步行道的人越来越多,这里会成一个网红打卡景点的,大家可以看对面的这一批废弃的厂房以后可能都是各种各样新式的商业建筑。
我们往前继续,这个灯塔我爬上去过了。
前面就要到我的终点了,看到徐浦大桥。
前面一片塔吊,这是我在90年代来到上海的时候熟悉的景色,黄浦江两岸都是这样的,现在要到郊区才能看到了,这些塔吊现在还都在运行。
现在我到达了三林绿地,离我们的终点还有几百米了,我在这里休息一下。三林这个名字,现在它意味着这一片绿地,过去曾经意味着一个几十万人或者说十几万人的一个城中村。
这里有这样的废旧的国企厂房,也有红砖建筑的集体企业厂房,有五六十年代搭建的渔民住宅,也有后来城中村乱搭乱建的这些旧房子。这些房子集中在一起就只有几十万人,大多数没有暂住证生活在这里。我曾经在这里见过安徽金寨县教育局在这里设置的一个教学点,就说这里的安徽人实在是太多了。
上海市的从来没有正式承认过这片住宅区的存在,但是只有在拆迁的时候留下了这样一个三林的名字。我猜就是再过十几年,可能会有人把这里当做故乡,一个永远不存在的故乡。他们缅怀只能来这片绿地了,原来喜欢这来这片主要是因为他这里实在是有太多样的生活了。
我能看到古代的大城市是怎样从一个个小居民点一点点形成的,也能看到就是很多年轻人是怎么了到上海找到他的第一个廉租房,在上海找她第一份工作的。还有很多的孩子随着他们的父母在这里上学,他们对上海这个大城市的第一印象,反而是这一个灰颜色非常灰暗,周围遍是垃圾的城农村,现在它消失了,我还是有点怀念。
好,我现在去终点。
不撞南墙不回头,我们今天到了南墙了,这个旅途到了终点。但是今天我们的这个节目还没有到终点,接下来我们要在船上去看上海最诡异的一段轮渡。
好,我们继续。
今天的骑行结束了,我们现在坐轮渡过江,大家可以看到这个轮渡是比较有特色的。我们刚刚过了徐浦大桥,沿着江航行,而不是垂直过江。现在这两岸的景色大家看一看,就像80年代一样,我仿佛穿越回了上世纪,这才是上海的本色。
上海过去150年乃至到2017年为止,都是中国第一大工业城市,只是我们的市区看不到这些工厂,现在看两岸大家才知道上海的一些工业都藏在哪里。当然还有很多高精尖的工业,但是这里还是比较壮观的。
这里是几个上万吨的干(浮)船坞,我们修船的时候就是要用这些东西来把船托起来。
今天旅程就结束了,感谢大家收看我们这是节目的一个尝试,希望和大家分享我们旅行的经历,如果哪位观众希望我们到你的城市去访问,一起来拍摄你们所在的城市。请把你们的家乡打在弹幕上。我们希望去你的家乡。
好,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