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消息111期:深圳土地不够用怎样改名香港化,《后浪》只谈形势一片大好

字数:6264

2020年5月5日睡前消息文字版第111期

【睡前消息111】深圳房价这样涨下去,会变成第二个香港么?

大家好,2020年5月5日星期二,五一假期马上就要结束了,欢迎收看111期睡前消息,请静静介绍新闻。

深圳土地不够用怎样改名香港化,最好方案还是向珠江对岸扩张

督工,我们在去年第33期睡前消息第45期节目里都评价过香港的社会问题,认为香港高房价和产业空心化相互促进,最终导致自己陷入了经济陷阱。最近几年紧靠香港的深圳也出现了房价持续上涨的现象。到今年3月份为止,深圳二手房价格指数同比连续上涨30个月,在全国租售比榜单排名倒数第二。深圳是不是也有香港化的趋势呢?

考虑到深圳现在的产业结构,香港化还很遥远,但也必须提高警惕。香港当年也曾经是工业发达的城市,一代人以后就完全空心化了。现在深圳的住房结构是少数有钱人买商品房,多数人或租或买,住在密度大、不体面的保障房和城中村,二元分层非常明显,这一点和香港有相似之处。

今年的疫情严重打击了实体经济,但是深圳的房价反而出现新一轮上涨,明显有其他行业的资金涌入。有传闻说中小企业拿到实业贷款之后纷纷买房,以至于央行紧急要求各银行调查,严禁经营贷资金流入楼市,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今年2月,深圳市出台应对疫情的刺激政策,其中一项是政府给小微企业的贷款贴息。在特定条件下,区政府和市政府各补贴50%的利息,最高100万元,等于某些企业可以借低息甚至无息贷款。

这个政策的本意是帮助中小企业度过疫情难关。但是因为允许企业以房产做抵押,就有企业主全款买套房,再通过企业过账抵押,无息贷出房价7成金额的超低利息贷款,等于政府贴息支撑房价。只要房价不跌,这笔生意稳赚不赔,导致空壳公司都能拿出来卖钱。

央行深圳市中心支行调查以后宣布,的确有客户先全款买房,再拿新买的房产作为抵押申请经营贷的情况,但是数量不大,认为这不是房价快速上涨的主要因素。

但无论调查结果是否准确,这都说明深圳房地产涨幅经常超过实体经济的扩张速度,中小企业已经有经营不如炒房的感觉。

另外推动房价上涨的一个因素是,去年11月11日起,深圳144平方米以下的住宅不再缴“豪宅税”,交易成本降低,刺激了新一轮炒作资金。

炒房资金入市的动力这么强大,那深圳到底缺不缺房子?

2019年底,深圳的常住人口1300多万,但大家都知道,深圳实际管理的人口肯定超过2000万。目前全市住房大约1050万套,如果都是标准公寓,容纳现有人口是可以的。但是其中700万套住房属于城中村,设施、功能、配套和新建的商品房差距都很大,所以住房供应有点紧张。

从人口结构来看,北上广有很多不缺房子的中老年人,深圳不一样,建设才40年,全是平均年龄长期低于35岁。有人说不到深圳不知道自己有多老。这些年轻人没有结婚的时候,希望能避免合租,结了婚,希望房子能给儿童留出空间,不愿意再住城中村。所以抢着买深圳的商品房,制造了涨价预期。

如果深圳能够不断提供新增商品房,本来是可以打击炒房预期的,但是深圳每年商品房供应量4万套,北上广是8到10万套。所以深圳房价涨势最快。就如果政府提供大量政策性住房,房价当然也起不来。但是深圳政策性住房比例是15%,新加坡是80%,香港都有50%。所以很多炒房资金认定了深圳的住房供应不足,这可以放心买房,一定赚钱。这种预期支撑了深圳的房价。

那深圳的住房供应为什么会比其他一线城市少呢?

北京、上海过去就是直辖市,50年代到现在各自并入城区附近差不多10个县。广州是省会,在清朝的广州府辖区占了很大的地盘,府级单位相当于现代的地级市。所以广州现在有7000多平方公里,比上海还大。

和北上广相比,深圳也是一线城市,但是1979年才建市,虽然后来级别不断提升,但是始终在原来宝安县的地盘发展,面积不到2000平方公里,是北京的1/8,广州的1/4,上海的1/3。在我国所有城区人口超过500万的主要城市中,深圳的行政区划面积最小。而且就算是现在的1997平方公里,还有一半是山地。

大家应该还记得2015年深圳的滑坡事件,一个改建成渣土收纳场的采石场崩了,推平了山下的工业园区,埋了77个人。这说明从地址角度说,深圳内部还有很多区域地形不好,开发成本很高,只适合做填埋场或者低密度住宅区。所以深圳市实际可开发的面积只有1023平方公里,其中120平方公里是填海填出来的。

开发到今天市政府手里剩下的土地储备只有大约50平方公里。

一线城市意味着商业和金融业发达。但是深圳不仅仅有股票交易所,还是全国最大的工业城市之一。以增加值计算,深圳工业这两年已经略微超过了上海、苏州,是中国第一大工业城市。

如果深圳的工业规模是100,上海差不多是98,苏州是90,广州只有65,北京只有57,这些城市的面积都明显比深圳大,平原面积更是深圳的好几倍。

工业无论怎么升级都是要占地的,而且最好是平原。深圳1万亿的工业GDP和二千万人争夺1000平方公里土地,结果必然是土地稀缺,价格不断上升。

工厂可以赚钱,但屯房子存地的投机者也赚钱。2009年,深圳宝安区的厂房租金每天10块钱1平米,到2019年,同样的厂房已经涨到差不多30块,严重挤压了制造业企业的利润。华为终端因此从深圳龙岗转移到东莞松山湖。

同样是赚钱,大家都想挑容易的事干,既然工厂和炒房都赚钱,那肯定是优先炒房。如果遇到暂时的经济停滞,工厂赚钱少甚至亏损,肯定有很多工业资金被抽出来投入房地产。

这次央行检查是检查新的贷款流入房地产情况。但在这之前,肯定有很多来自工业的资金已经去炒房了。

2017年,深圳市政协调研发现,前些年由于政府主导淘汰低端落后产能,外迁的大多数低端落后企业。但现在外迁的制造业大多数是先进制造业,尤其是一些大中型企业。

2015年,深圳龙岗区手机产量是7518万台,2016年就下跌到5320万台。2017年暴跌到984万,已经不到1000万。

房价高,工业难做,大家就希望做不占地的买卖,比如说金融业。2019年1到7月份,深圳工业投资负增长,去年前三季度深圳GDP第二产业的比重已经不到40%了。

从税收贡献看,2018年深圳金融业税收占比是22.4%,制造业是20.3%,金融业的重要性已经压倒了工业。虽然深圳官方说要严守第二产业比重30%的底线,但是不少学者认为,深圳目前的二三产业的比例已经接近临界点,制造业不能再退了,再退就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土地用来搞房地产,资金用来投机,最终挤死工业,把深圳变成第二个香港。

深圳只有不到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就算填海也就是再增加一两百平方公里。既然是这个基本矛盾决定了深圳土地稀缺,那我们应该用什么办法来解决深圳的高房价问题呢?

这要从两方面说。

首先从整个国家的角度来看,1000平方公里土地肯定放不下工业人口和这么多资金,就应该溢出到边界之外,不应该困在行政边界里面炒地皮。但是已经形成的产业链很重要,单独一家企业搬出去,产业配套成本比较高。

另一方面,地方官员有自己的利益,有自己的GDP考核指标,也不希望工业搬走,或多或少对工业自由跨区流动形成了限制,客观上给炒房提供了预期。

而且就算地方官员不去找麻烦,我们国家的福利、基础设施配套,这也是跟着行政区划边界走的,不会因为产业发展就自由延伸平滑过渡。

基于这些理由,2000平方公里的深圳,就算土地不够,也总希望通吃所有产业,房地产利润也要,工业税收也要。结果就是边界之内的土地紧缺,给投机资金提供了空间。

当然毕竟我们的国家不是诸侯割据,地方官员会理智的考虑问题,搞互惠互利的跨区域合作,上级也会努力协调。

深圳之前尝试过和其他地区,尤其是那些土地充足的地区分享产业。早在2011年,深圳就绕过惠州和汕尾市联合成立了特别合作区,深圳汕尾共管共建,享受地级市管理权限。但是最初两年,因为说不清到底谁主导谁配合,双方总是扯皮,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成果。

到2013年,广东省确定由深圳主导深汕合作区,确定合作区管委会主任由深圳派驻,经济建设归深圳,社会建设工作归汕尾,GDP70%归深圳,30%归汕尾,税收两边各25%,剩下50%留给合作区。

但大家都知道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很难分开,企业和员工都不能脱离当地社会,所以还是缺乏发展动力。

2017年9月,广东省批复了《深汕特别合作区体制机制调整方案》,决定把合作区党工委、管委会变成深圳市委市政府派出机构,从合作建设改为深圳市全面主导。GDP全都给深圳,深圳派出机构负责收税,然后返还合作区使用。总的来说是一步步把权力集中起来。

所以从2018年起,深汕合作区的GDP统计在深圳市算深圳干部的考核指标。

但问题是汕尾的统计公报也没有扣掉合作区的GDP,看来两地合作模式并不是很顺畅,到现在深汕合作区的GDP也只有100亿左右。去年11月,河源市也策划了“深河特别合作区”,主动拿出土地,希望深圳分一部分GDP过来,但深圳方面的反应不积极。

深圳在外面搞的这些合作说明,的确可以通过引入其他区域的土地来缓解深圳的炒房压力。但在中国现有体制下,所谓的平等合作意义不大,两个城市的官员都需要GDP和税收,都希望自己主导土地指标,很难达成一致。深汕合作区一步步改成深圳主导就代表了大趋势。

当然在现有体制下,也很难想象让深圳市直接吞并珠三角的其他城市,最可能的办法还是把粤港澳大湾区这一类机构坐实,不仅仅是一个协调机构,而是有常设管理单位、有考核指标和管理权限的行政单位,让深圳市变成新单位内部的一个较强区域,统一考核经济指标,统一安排基础设施和社会福利,这样产业和人口才会自由越过边界,像在一个城市的各个区之间流动。

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另一个教训是不能搞飞地,联合发展区域一定要在地理上连续,否则不仅基础设施不好协调,炒房资金也不会担心飞地那边的土地供应,所以最好的模式是在深圳附近找土地。

和深圳在土地上接壤的地方,首先是南面的香港特区,有很多闲着不用的郊野公园,但这些土地包含很多山地,还有政治上的障碍,不太可能用上。其次是向北联合东莞和惠州,但是东莞自己也是全国20强城市,GDP马上要过万亿。惠州方向山地多,远离珠江口航运中心,不太适合高强度开发。

最合适的土地还是和深圳隔着珠江口的中山和珠海乃至江门,这几个城市区位不错,但是GDP不高,现在还停留在千亿级别,有大量的沿海平原,似乎是承接深圳产业最好的地方,适合和深圳联合起来,搞一个更大的行政单位。

深圳和珠海、中山隔着珠江口,交通问题要怎么办呢?

深圳市早就盯上对岸的土地了。自从港珠澳大桥确定不考虑深圳以后,深圳就积极规划到中山方面的跨海通道。最近虽然疫情影响了经济,但工程推进还是很快。

4月13日,深中通道第一节沉管在珠海的预制厂造好,6月份就要开始安装海底隧道。与港珠澳大桥一样,从深圳到中山的深中通道是桥、岛、隧一体的世界级跨海工程。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宽38米,双向六车道,深中海底隧道宽46米,双向八车道,通行能力更强。深圳这个最强工业城市的确比香港更重视交通。

在论证阶段,深中通道当年和现在的港珠澳大桥是考虑合并的,叫伶仃洋大桥。深圳支持双Y方案,但是因为香港部分利益集团的阻挠和工程难度问题,最终选择了现在的港珠澳大桥方案。

去年第4期我们就提到过港珠澳大桥没有车流量的问题。既然大桥主要考虑右舵车辆,亏损是必然的结果。现在看来,香港不想用港珠澳大桥,深圳用不上港珠澳大桥,最好还是另起炉灶,把深圳的产业引到西岸。

从交通量潜力来看,港珠澳大桥两端3地的汽车保有量总共约130万,而深中通道东侧的深圳和东莞两市汽车保有量就超过了600万。美国的旧金山湾区只有700多万人口,建了5座跨海大桥。珠三角常驻人口6000万,实体经济更发达,现在只有黄埔大桥、虎门大桥、南沙大桥和基本闲置的港珠澳大桥,再加上将来的深中通道、深珠通道也未必够用。如果希望深圳产业和人口向西发展,珠江口可能还需要4到五条的跨海通道。

总的来说,把深圳这个一线城市的人口和经济限制在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还不收房产税,几乎不可能避免炒房,深圳真的有香港化的危险。现在体制上最好的改革方向就是打破深圳和周边城市的行政界限和地理界限,给这个一线城市提供足够的发展空年。

1979年深圳也是通过打破周边行动区划建立的特区,到现在才41年,没有什么不能改的理由。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许会看到一个横跨珠江口的新城市,通过海底隧道连成一体,到那个时候,深圳市才算最终摆脱了香港附属品的身份,站稳一线城市的地位,长期和京沪广并列。

《后浪》只谈形势一片大好,青年人遇到的海量问题一个不谈

昨天是五四青年节,B站联合很多媒体和部门推出了一个宣传短片《后浪》相信我们大多数观众也看过了。这个短片推出以后,年轻网民给出了很多评论,其中负面评价居多。督工你对这部短片怎么看?

昨天中午,B站官方已经意识到《后浪》的高点击率也伴随着高比例的差评,给这部短片给出了明确定位,说我们这部片子只是一个广告片,对B站自己来说就是纯粹的商业品牌广告,希望大家别多想。

对于商业品牌广告来说,煽情不是问题,聚焦有购买力的人群是常见操作,为了不得罪人,回避尖锐话题是必然的选择。所以我觉得这个声明至少把B站自己的责任撇清了。

但是大家都知道,短片有官方机构联合参与,在五四青年节这天向全网推送,明确宣称对全国青年讲话,要纪念五四运动101周年,这显然不能看作纯粹的商业广告,所以才会引发普遍的讨论和争议。今天我也忽略《后浪》作为商业广告的一面,把它作为一部宣传片来讨论。

过去大半年,我的主要工作就是做视频节目,尤其是做和后浪相似的谈话类节目,这也算是半个内行了。从纯技术视角来看,《后浪》的最大问题是内容稀薄,差不多4分钟的视频只播了650个字,平均每分钟167个字,还不到我每分钟输出字数的一半。就这么点信息,大多数句子还是很虚的泛泛描述。比如说科技繁荣、文化繁茂、城市繁华、现代文明的成果被层层打开,这几乎没有一句话特指具体案例,信息密度非常低。

如果让我来压缩整个解说词,基本上三句话就搞定。第一句,当代青年在选择生活方式的时候,自由度大于之前的任何一代人。第二句,你们创造了新型文化,而且对新文化有自信。第三句,我作为中老年人羡慕你们年轻人,如果有人说你们不如上一代,别搭理他。几十个字就能说清的事情硬是用了3分52秒,这对五四青年节来说很不合适。

从1919年开始,五四青年节就是针对知识青年的节日。后来各地建立团组织,主体是受教育人口密集的学校和城市单位,乡村团组织的存在感非常弱,也反映了中国青年工作的侧重点。

这无论是读书还是看视频,知识青年都喜欢信息量比较密集的内容,这也是我这个睡前消息节目存在的理由,是整个B站存在的理由。

今年五四青年节,中国知识青年看到的一部内容空洞的宣传片,就算煽情技巧达到极限,最多也只能给他打一个及格分。如果煽情方向略微有偏差,被普遍差评,那就是必然结果。

那督工你认为煽情方向错在哪里呢?

第一个问题,是视频展现的群体偏向于富裕阶层。网上有好几篇文章都给《后浪》这部片算了账,发现绝大多数中国青年根本负担不起宣传画面反应的生活。无论是玩专业摄影,还是带着全套户外器材去景区玩行为艺术,去全球著名城市打卡,都明显超出了当代普通青年的经济承受能力,更不要说普通青年根本就没有时间去营造这种休闲生活。这种炫耀性的消费视频对于商业广告来说还算是有针对性,作为五四宣传片是不合适的。网上也有很多文章在这方面提出了批评,我就不再多说了。

第二个问题,是视频展现的活动集中于消费方面。经济活动的核心环节是生产,生产模式决定了分配和消费,能给生产创造增量,才有可能获得生活自由。后浪宣传中国年轻人有希望是对的,但希望应该体现为这一代年轻人掌握了生产技能,重新塑造了分配方式,超越了上一代人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而不是宣传这一代人很能消费。如果只看画面,《后浪》和小额贷款广告几乎没有区别,换个解说词就能直接播出。所以当代青年不喜欢。

第三个问题,也是最重要的问题,是短片缺乏锐气。五四运动的核心不是解说词提到的“和而不同”,而是尖锐的批判精神。101年前的五四青年本身是中国受教育水平最高、接触西方技术最多的一批人,他们本来也可以融入旧中国,享受旧制度的福利,过上比大多数人更舒适的生活。但是他们意识到整个国家的制度出了问题,阻碍了大多数人的生存权,从长期看也压制了知识青年的发展上限,所以站出来提倡社会革命、反对内外敌人,最终建立了新中国,给自己也找到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现在的中国当然比101年前的中国要强大,矛盾要缓和。但是既然后浪希望青年继承五四精神,就要号召年轻人批判继承上一代的文化遗产,鼓励他们研究社会矛盾,把自己日常生活的不满和整个社会的问题结合起来,而不是用全部篇幅劝青年享受人生。

毛泽东选集第一句话“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五四宣传片也必须告诉青年要争取什么目标,要批判哪一种落后的制度或者文化。

当代青年需要关心的问题随处可见。比如说怎么才能让所有人买得起房子,而不仅仅是我一个人能买很多房子吃房租。又比如说中国的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应该怎样结合,才能避免每个人都在家里装空气净化器?还有我这个节目经常提到的医疗问题、农村问题、教育问题,都和当代青年问题密不可分。

面对这些问题,五四宣传片不一定要面面俱到,但是要绕过所有的问题,只强调形势大好,未来有无限可能,这种视频还是留着当拜年的吉利话比较好,放在五四青年节,必然会被大多数青年嘲笑,这就是我对《后浪》的观点,希望明年的五四宣传片能有所进步。

最后还是推荐一下我去年五四的百年纪念视频,在B站和微博的标题都是《1919年全中国知识分子达成了一个最大的共识》。虽然我这个视频主要谈及历史问题,但也尽量做到了和现实结合,欢迎大家去批判。

好,感谢大家收看111期睡前消息,我们周五再见。


110孟加拉:跨恒河不方便 中国:桥已经给你造好了112阅文风波的背后,腾讯真的大到只手遮天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