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消息420期:3000京东快递援军进上海,疫情破坏供应链,俄罗斯爱面子

字数:6905

2022年4月17日睡前消息文字版第420期

睡前消息420文稿:3000快递援军进上海,为什么是京东?

大家好,2022年4月17日星期日,今天继续在办公室隔离。和大家聊聊身边的疫情。

3000快递援军进上海,为什么是京东?

昨天下午,我和编辑部其他困在上海的同事交流了一下,算是对上海中等阶层调查了一下封城的生活问题。总结下来有三方面的问题。

首先肯定是物价贵。

周鑫钰买水果,苹果15块一斤,橙子18块,鸡蛋30个40块,五花肉45元一斤。现在全国猪肉价格正处于下降周期,供大于求,北京的白条猪肉是15到20块,这还是上周国家收储猪肉强行抬起来的价格。相比之下,上海的食品是明显贵了。

但是,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贵法。静静刚刚在小区参加了小葱团购,300斤的量,10块钱一斤。而静静一个朋友和我一样住在静安,团购的小葱就要32块一斤。

第二个问题是购物不方便。

黑岛同学是资深上海居民,对80年代中前期的上海物资供应还有记忆。他说最感触的一点是,最近买东西的气氛倒退回了三十几年前,不是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必须要看店员的脸色,不准挑挑拣拣,给你什么就买什么。

黑岛住的小区比较幸运,是可以出门买东西的防范区,他出门买水果,发现大多数蔬菜不分类,统一15元一斤,水果也不分类,18元一斤。还有很多店只提供统一标准的生鲜包,不能调整,蔬菜的种类和质量是盲盒,这的确让人想起了计划经济供应消费品的风格。

和80年代一样,稍微有点个性化的消费,都是质次价高。陈欣宇找机会买过一次烧烤,177块钱,到手只有400克,还包括三十根铁签,十几根竹签和包装盒。这也是居民不满的来源。

第三个问题最重要,就是购物的不确定性。供应时断时续,团购价格大起大落,居民看到便宜货就想囤积一些。越是供应不稳定的小区,冰箱装得越满。就算是自己暂时用不上的东西,居民看到便宜也想买,实在不行买下来再和别人以物易物。结果导致大量宝贵的物资屯在各家的冰箱里,进一步加剧了物资短缺。苏联晚期的消费市场就出现过这种囤积和稀缺的相互促进现象。

穆好古同学这些天喝掉了两斤茶叶,头脑比较清醒。他统计了一片混乱的报价,做出了一个总结,团购群的价格比菜店便宜。哪怕是最粗糙的电商平台,哪怕是业余人员运营,用微信群管理,只要运行起来,也能给上海居民提供相对高效的服务。

我被封在办公室,好处是有两台冰箱,容量比较大。但基本蹭不上居民小区的团购群。像静静同学那种300斤起售的小葱团购,肯定不会考虑我这种十几个常驻居民的办公楼。所以,我比其他同事更期待正常购物秩序,更需要正规电商购物带来的安全感。

我最后一次收到上海之外的物资,已经是3月末的事情了。过去两周,所有大众电商平台都不接单。距离我直线500米的一个朋友,希望我叫个闪送,从办公室调剂几包纸巾和卫生纸过去,我在网上喊了2天没人接单。我甚至建议他用无人机试试。直到昨天,我听说3000多京东快递员到达上海,全上海的京东快递单数已经达到了疫情前的一半,感觉就像1949年的地下党听说解放军进城了。

https://news.sina.com.cn/c/2022-04-16/doc-imcwiwst2180809.shtml

当然,50%的运营率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因为在大多数人靠网购吃饭的时候,网购下单量可能是正常状态的几倍。但看到其他上海人纷纷在网上晒自己成功购物记录,我也打开手机看京东订单。4月初买的猪肉罐头,状态已经从无限期拖延,变成了已出库,下周送到。有了这份保证,我就不用每天打开冰箱数物资了。

最近两天打开手机和电脑,可以看到,大多数上海市民对京东的态度和我差不多。各个媒体甚至用“悲壮”来形容京东向上海输送物资。用“敢死队”来形容京东支援上海的员工。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0257189347315346

上海现在还没有青壮年染病死亡案例,所谓“悲壮”和“敢死队”主要是针对当前防疫政策而言。现在送物资到上海的车队,按照防疫政策,短期内有进无出,到达上海仓库之后,再出来至少要隔离十四天,考虑到各地防疫政策不同,以及长三角沿途各城市都有自己的防控政策,一个车组和一辆卡车,也许一个月只能送一趟物资。网传京东准备了几十班次的运输团队,轮流进入上海,隔离之后再跑一趟。

另外,京东自己统计,全国抽调了3000多快递员,最远的支援力量来自5000公里外的新疆和田,坐着飞机高铁到上海,他们和送货车队一样,都要首先想办法解决自己在上海和周边地区的的吃饭睡觉问题,然后才能服务别人。

这3000多名来支援的快递小哥,再加上京东在上海本地原有的几千名快递员,还要有本地的仓储、物流、运营人员配合才能工作,粗略一算,京东直接动员到上海的人力,可能要超过一万人。3000多名支援人员,需要差旅、补助和临时搭建的后勤设施,而且他们援助结束之后,回到本地之后还要隔离十几天时间,这样粗略一算,每个人总要两三万块的成本。如果动员状态持续一个月,这部分成本估计得超过1亿。

和人力相比,物资调运的成本应该更大。因为上海和周边地区恰好是中国东部物流中心。本地的仓库和物流枢纽平时不仅供应上海,还要辐射半个中国。现在疫情破坏了上海这个物流中心的秩序,京东的援助力量必须从很远的物流枢纽获得支持,才能重新启动上海的电商市场。这就像一个受伤的人给自己做手术止血,肯定要花几倍的力气。物流成本提高20%,是非常保守的估计。

现在京东每天在上海送几十万单,按照每单200元计算,差不多要补贴2000到3000万的物流成本,才能在基本不涨价的前提下,保证物资供应,这一个月下来,又要七八亿。

这还只是京东的账面成本。还有一些水面下的成本。比如京东在上海新建还没有投入使用的仓库,现在直接拿出来改建成了方舱医院,等到疫情过后,按照防疫规定,消杀隔离后才能重新启用,恐怕今年都用不上了。我在开头也说了,上海一些社区团购的物资价格高得离谱。但京东是全国性的平台,它的自营商品在北京卖多少钱,在上海就得卖多少钱,不可能随意涨价,所以在成本大大增加的情况下,它还是要以平价来销售。

这些代价暂时不算,只估算账面直接支出,粗略估算一下,京东这次援助行动,直接成本差不多是近十亿人民币,作为商业投资不算大,作为净支出不算小了。所以让上海人感觉京东是不计代价,不惜成本来救援,和两年前京东支援武汉一样。

但是只要京东每日配送的订单量恢复到和平时相当,再上其它保供企业的努力,估计很快就能稳定上海的物价,至少也能消灭恐慌。以我现在的观察,一旦恐慌消除,因为获得安全感的市民会吃一部分冰箱里的存货,避免占用太多储备资金,订单量可能会有大幅度下降。到这个时候,上海的人心就算稳住了。

更重要的是,只有稳住上海人心,才不会有人总想着往外跑。上次西安封城,城中村的物资供应不足,所以有人翻秦岭,游渭河也要离开西安。这次上海封城,计划分配的物资有死角,我这种有储备的还好,没储备的,也出现了骑共享单车跑到安徽的例子。

现在的病毒变种,比去年的传染性高了几倍,如果物资供应不能说服所有人留在家里,清零工作可能永远也完成不了。按照GDP计算,上海多封一天,创造的社会财富就少了100多亿。京东这近十亿补贴砸下来,怎么也能帮上海提前重启一段时间,全社会算肯定是赚的。最后算总账的时候,这十亿换来的社会形象,和在上海这个最大城市的品牌忠诚度,是京东最重要的回报。

中国有很多电商平台和物流企业,在上海周边物流枢纽基本瘫痪之后,大多数都暂停了上海地区的运营。所以小区居民才会组织团购,由业余的“团长”运营业余电商来满足需求。现在京东这么大力度支援封控之后的上海,恢复基本运营,我认为有一定的必然性。

中国大多数电商和物流企业,都追求某个环节上的专业性。比如说阿里在商业方面的核心是交易平台,顺丰的核心是物流配送。这些企业也能组织全国的人力物力,但他们单独回到上海,并不能解决上海的商品供应问题,因为每个企业只掌握一个环节,贸然援救上海,不是有货没人送,就是有人没货可送。这不是有决心花十亿就能办好的事情,因为企业再慷慨也不能动用别人的物资,别家的人力。

在大企业中,只有京东追求供应链的能力,主要销售自营商品,同时自建物流,自己雇佣终端快递员。所以,一旦上海的商业停转,京东可以用自己的商品,自己的车队,加上自己的快递小哥,依托其他城市的物流枢纽,从外部给上海重建一套商业体系。仓库里的物资是京东自己的,不用和其他企业商量,就可以自己承担物流补贴,给上海市民平价销售。更重要的是,京东有30多万物流人员,都是自己的正式员工,社保上在自己的企业。所以可以随时动员,不会担心疫情期间找不到人。在没有疫情的时候,京东的商业模式只能说比较有特色,现在上海需要从外部输入一个完整的零售供应链,京东是少数有能力的大企业。京东很聪明也很有勇气地接住了这份社会责任。

这期节目开头,我调查了办公室的员工,算是对上海中间阶层人口做了一个小样本调查。最近几周住在办公室,我也从微信群和本地自媒体了解到一些信息。总的来说,除了头几天,绝大多数人疫情期间的主要问题不是吃不上饭,甚至也不是买不起食品,而是因为供应时断时续,不能保证每顿饭都达到平时的水平,产生了恐慌情绪,进而影响到整体的防疫局面。

这就是最近几十年社会进步的一个缩影,仅仅有粮有水有盐,已经不足以让市民安心在家隔离了。人民群众对商业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我的同事看到零售业气氛回到80年代,会表示强烈不满。

我再举个例子,从2020年武汉封城到这次上海全境封控,全国和本地的视频平台都会采取短期开放版权,赠送临时会员的方式稳定人心,给留在房间的居民提供娱乐。但电视台同期的行动,却很少得到赞美。这里最核心的差别,是视频网站可以“点菜”,想看什么就看什么。而电视台给所有人提供同样的节目,满足不了当代人的精神需求。中国社会要维护稳定,无论是平时,还是疫情期间,都要在更高的标准上满足人民需求。

http://news.sohu.com/a/536946742_121151449

这次京东凭借自己的供应链优势重回上海,就是高标准维护社会稳定的典型模板。疫情结束之后,社会学和经济学的研究者都应该回顾上海商业格局的短期变化,讲好京东“正规军”打回来援救本地“团长”的故事,给以后的防疫工作提供一个好榜样。

最后我说几个相关新闻。

疫情破坏供应链

4月14日晚上,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朋友圈说,如果上海和周边的供应链企业还无法找到动态复工复产的方式,五月份可能中国所有的整车厂都要停工停产了。

https://www.yicai.com/news/101380677.html

4月15日早上,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也在朋友圈说,如果上海如果不能复工复产的话,5月份之后,所有科技/工业产业涉及上海供应链的,都会全面停产,尤其是汽车产业。

https://www.yicai.com/news/101381084.html

中国是世界第一工业大国,也是全球第一汽车生产大国。为了挽救上海乃至中国的经济。我们必须鼓励京东这样的“商业正规军”早点回到上海。

另外,还有一个统计数字,2021年全国新增人口最多的城市是武汉,120万人。因为在第一轮疫情中锻炼了队伍,掌握了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武汉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城市扩张趋势。上海如果希望2023年有类似的反弹,就应该认真总结这一轮疫情的商业供应经验。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7519608

俄罗斯爱面子

4月14日,俄罗斯和乌克兰方面同时发出新闻。乌克兰说反舰导弹击中了俄罗斯的莫斯科号巡洋舰;俄罗斯宣布黑海舰队旗舰在黑海地区发生火灾爆炸,人员全部撤离。一开始俄国还坚持说巡洋舰只是自己遇到了火灾,还能航行,但到4月15日就宣布天气太差沉没了。对比双方信息,基本可以确认,乌克兰用反舰导弹击毁了莫斯科号。

莫斯科号巡洋舰的排水量1.25万吨,正好比马岛战争被击沉的阿根廷巡洋舰大300吨。从作战安排来说,阿根廷的巡洋舰是二战之前制造的布鲁克林轻巡洋舰;而莫斯卡号是冷战后期制造的主力导弹巡洋舰,完全是两类军舰。可以说,乌克兰取得了二战之后的最大海军战果。

莫斯科号巡洋舰,中国人更熟悉的名字是光荣号,是光荣级巡洋舰的首舰光荣号,苏联解体之后改名莫斯科号。苏联解体的时候,第四艘光荣级巡洋舰已经在乌克兰造了90%多,但是还没服役。从1995年到2010年,前后15年时间,中国互联网上一直有人惦记这艘船,希望能买回来,和辽宁号航母组成最强大的苏联常规动力舰队,至少也能帮我们吓唬一下美国航母。

光荣级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舰体前部16个巨大的导弹发射筒,安装了P1000反舰导弹,每一发导弹都有4.8吨,长度达到了11.7米。乍一看,发射筒已经可以和洲际导弹相提并论了。

苏联设计这些大到夸张的导弹,目标是远距离攻击美国航母,所以也考虑到要被美国的海军轰炸机攻击。军舰上安装了一套S300防空导弹系统和相控阵雷达,用来远程防空。近距离防空还有舰载版萨姆8导弹,另外还有六座30毫米加特林炮,单炮射速3000发以上。

1982年光荣号服役,当时看起来,简直是世界上最强的常规动力军舰,跟美国提康德罗加级宙斯盾巡洋舰一样,有相控阵雷达和远程防空导弹,还有宙斯盾巡洋舰没有的近程防空导弹,近防炮数量是宙斯盾巡洋舰的三倍,防空数据已经是纸面最强。如果是军舰对军舰,光荣号有超音速的P1000反舰导弹,射程是美国亚音速鱼叉导弹的四倍。光荣号有制导鱼雷,美国对应军舰完全没有。给人的感觉是苏联海军全部武器都装到一艘船上了。

当然,苏联还有一种更强的核动力导弹巡洋舰,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就是现在唯一的彼得大帝号。90年代俄罗斯还有两三艘能动,但只有印度能从俄罗斯租借核动力军舰,中国想都不敢想,所以一直惦记买光荣号,买一艘就等于买了一支舰队。

最终中国在俄罗斯下单的是现代级驱逐舰,还买了两套最新版本舰载版的S300FM防空导弹系统。全世界三套,俄罗斯给唯一的核动力基洛夫巡洋舰装了一套,中国拿走两套。所以当时很多人觉得,中国大型水面舰艇会走苏联俄罗斯的路线发展,如果不用核动力,中国肯定就要造东方版光荣级巡洋舰。没想到的这两套S300FM系统装在115、116号驱逐舰后就再也没有下文了,在中国海军内也没啥地位。

彼得大帝号核动力巡洋舰的前部火控雷达是新的,后部还是旧的

我军的115号驱逐舰用的就是新雷达

莫斯科号用的还是旧雷达

现在光荣号巡洋舰被乌克兰反舰导弹击沉,说明中国当时的选择是正确的。苏联这些重型导弹巡洋舰,并没有纸面数据看起来那么强。

之前我看别人聊古代军事话题,说两军在战场上对峙,起码要离开“一箭之地”,也就是射箭正好射不到的地方,否则就对峙不起来,立刻进入交战状态。当时有人问,说两边的弓箭射程不一样,以哪边为准呢?有人告诉他,你当然可以拿自己的射程为准,但是最终肯定是以射程长的一方为准。这次俄罗斯的旗舰被亚音速海王星反舰导弹击沉,显然是用自己的攻击能力去揣测乌克兰导弹。没想到,乌克兰拿着前苏联的型号,加了一点西方电子设备,两发导弹就把世界最强常规导弹军舰击沉了。

不过,这倒不是说超音速导弹不如亚音速导弹。超音速导弹也有很不错的,比如我国的鹰击12,还有苏联的日炙、宝石,包括宝石的印度版布拉莫斯导弹都有威慑性。但是光荣用的P1000导弹,这16个大筒子,远不如看起来那么强大。

只看纸面数据,鹰击12代表的现代超音速反舰导弹是有2倍音速,射程只有100多公里。而P1000也是两倍因素,射程500公里以上,显然是P1000厉害。但是现代超音速反舰导弹的速度和射程都是在超低空打出来的,而P1000是在高空才能飞出这样的数据。

这是因为低空的大气密度远高于高空。现在普遍2马赫、100公里射程的导弹,要是改成P1000一样高空飞行,都能有很远射程。比如宝石导弹低空射程只有120公里,高空射程达到了600公里,比P1000还远,而且速度还超过了3倍音速。

各国都知道高空的导弹飞行速度快,但正常国家不会选择高空反舰导弹。是因为60年代之后防空导弹进步,高空高速突防战术已经彻底失效,对于大型强行突防目标基本上是来多少打多少。

而另一方面,地球是圆的,任何地面附近的微波传输都会被地面挡住。防空导弹火控雷达再强大,也只能监控四十公里内的低空目标。再考虑到地面杂波反射干扰,距离还要大打折扣。所以,60年代以后主要突防模式转向了低空。

70年代美国E3预警机和F-15战斗机装备了脉冲多普勒雷达,能解决低空干扰问题拦截低空目标,但是防空导弹直到20世纪末都没解决低空探测问题。所以主流反舰导弹都是低空突防。俄国留着P1000导弹,和他们用手工作坊造高速轰炸机图160一样,都是期待纸面数据提供威慑力。

光荣巡洋舰服役已经40年了,P1000导弹坚持高空飞行,是因为原型是50年代的对地导弹,很难改掉结构问题。而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完全没有能力新开发一款远程反舰导弹,所以就这么一直凑合用到今天。

P1000导弹可以看做50年代的P5对地导弹或P6反舰导弹的改进型,最大的问题,就是远程飞行需要遥控调整航路。我们看到早期发射远程导弹的军舰,比如从50年代的肯达级巡洋舰、E级巡航导弹核潜艇,上层建筑前部都装了一个长条状雷达天线,就是用来跟踪自己导弹的。导弹在飞行过程中必须在雷达波束范围内飞行,才能保证遥控。如果低空突防,导弹和军舰之间出现了地球弧线,就跟踪不到了。光荣级上也有外形类似的制导雷达。

E级核潜艇上跟踪雷达

莫斯科号的反舰导弹制导雷达,跟50年代的基本没变化

图95侦察机镀锡下的大鼓包就是把舰载雷达搬上飞机

发展到P1000,导弹射程速度都有提升,但是制导模式没变,只是增加了一个弹群概念。P6导弹一个雷达只能跟踪遥控一发导弹,所以火力密度很低。P500和P1000可以让雷达跟踪一发导弹,发出的信号同时控制周围的八发导弹,等于火力密度扩大了八倍,但还是很容易被拦截。

后来苏联人还在图95轰炸机上装了这套雷达,让飞机来跟踪遥控,躲过地球弧线,导弹就可以压低飞行高度来躲避敌军雷达。但是这意味着图95轰炸机必须暴露在高空,容易被对方的战斗机赶走。所以,在高强度对抗中,光荣巡洋舰的大型导弹实际射程很短,中国完全看不上,只有越南这种靠纸面数据搞威慑的国家还感兴趣。

和P1000相比,同时代的西方亚音速反舰导弹,比如飞鱼、鱼叉,虽然理论射程短,但是导弹自主飞行寻找目标,实际杀伤半径反而更大。苏联冷战时期也搞过亚音速超低空短距离反舰导弹P70/P120,使用方式和逻辑跟飞鱼导弹很像。1973年中东战争期间发生东地中海对峙,携带P70亚音速导弹的C级巡航导弹核潜艇能逼退美国航母编队,远程反舰导弹反而没啥实质威慑力。这一次莫斯科号被击沉,显然俄国海军觉得乌克兰没有轰炸机了,所以根据自己的反舰导弹杀伤半径放心活动,结果被乌克兰更新后的亚音速导弹打翻了。

另外,除了低估对方导弹射程之外,这一次光荣级的防空导弹系统也没发挥什么作用,拦不住乌克兰的亚音速导弹。从技术角度来说。光荣号的舰载S300F系统是陆地防空导弹改装,目的是拦截美国70年代的飞机,理论上最小拦截高度25米,实际上还要更高。而乌克兰的导弹是贴着海面过来,只能指望近防炮发挥作用。据说乌克兰发起攻击的时候,用无人机吸引了巡洋舰防空体系的注意力,所以两枚导弹全部命中。所谓的最强导弹舰,全部导弹都被乌克兰反舰导弹引爆了。

现代战争对抗,主要是信息对抗。反舰导弹走低空飞行就是为了利用地球曲率破坏敌军防空导弹获取信息能力,而西方和中国海军为了反制这种威胁,又开发了飞机在天空引导防空导弹的CEC系统。苏联反舰导弹都需要飞机引导,就可以靠重型战斗机驱逐,用电子战设备破坏遥控信号,这些都是现代信息战。远远不是光荣号十几个粗筒子能弥补的缺口。

cec系统协同作战示意图

俄罗斯坚持要留下这些无效的苏联武器,不是真的指望他们打仗,而是希望纸面数据威慑对方,视觉效果吓唬对方。类似于步兵穿着盔甲,举着长矛进入现代战场,也许对于一触即溃的军队有威慑力。但乌克兰军队也掌握苏联数据,不怕吓唬,结果俄罗斯的心理战就成了反效果。

好,感谢各位收看,420期节目到此结束,我们周二再见!


419俄国手机厂选鸿蒙 华为拒绝“善意”?421连花清瘟之后,辉瑞抬了谁的股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