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睡前消息文字版 >
- 2023年(532) >
- 一月(532)
睡前消息544期:评价社会化抚养,先帮父母写自传
2023年1月29日睡前消息文字版第544期
睡前消息544期文稿:评价社会化抚养,先帮父母写自传
大家好,2023年1月29日星期日,欢迎收看544期睡前消息。请静静介绍话题:
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541期睡前消息《社会化抚养概论》是睡前消息团队几个月以来影响最大的节目,一小时20分钟的长视频,现在B站播放量110万。昨天晚上,节目播出一周之后,随时还有1000人在线观看,看来长期播放量可能会慢慢积累到150万左右,全网播放量应该能过200万。督工你怎么评价这期异乎寻常的传播效果?
Image
到目前为止,这一期节目有十万点赞,12万投币,排到了B站总榜单的第21名,在春节档的视频网站是个不错的成绩。但我更喜欢另外一组数据:6500评论,5万6千弹幕,3万5千转发,这些包含信息量的互动,是对我们我节目最大的激励。
然后我分享一点前台看不到的数据。
B站创作者数据显示,这期节目41%的流量,来自之前没有关注我的人,我猜,这些新观众看完之后,一定和老观众进行了坦率而友好的交流。
Image
然后看观众留存率曲线,在视频的前半部,541期睡前消息节目的曲线低于同类节目的灰色曲线,到了后半部又明显反超。这说明观众对包含复杂逻辑的视频有两种态度,或者是看不下去,很早就离开,或者是比较欣赏,只要进来就会看到底。
Image
本期最重要的数据,是我在视频里面进行的弹幕投票。我反复问观众,如果社会化抚养方案能落实,是否愿意多养育几个后代。差不多1.5万观众投票,62%的人表示愿意。
Image
如果投票数据是一边倒的赞同,那就有集体玩梗的嫌疑了,反映不了真实想法。现在这个激烈争议下产生的数据,我认为值得参考,说明社会化抚养方案略有可行性。
激烈争议,符合我本来的预期。社会化抚养概论的文案总共2.9万字,其中1.35万字,是我从全网收集典型反对意见做回复,占了总内容的45%。节目出来之后,我在全网已经发现了上千份新增的反对内容或者质疑。我把这些内容从头到尾看过一遍之后,有点失望,因为从本质上来说,这些内容几乎都是在赞同我的观点。
Image
Image
社会化抚养方案的目标非常清晰,就是解决人口暴跌和老龄化问题;而人口暴跌和老龄化,又会直接导致产业链解体、养老金破产以及全社会的创造力下降,最后谁也没有好日子过,这是我们必须要回避的危机。
如果要推倒我的观点,可以说人口暴跌和老龄化不是问题,后面论述的危机不存在。当然最合理的反驳,是提另外一个方案,保住产业链复杂度,保住养老金能足额支付,在逻辑上论述合理性。但无论提出什么方案,都应该拿出四分之一以上的篇幅,搜集自己的对立观点,正面分析,这样的反社会化抚养内容就很值得一看了。
目前所有的反对观点,基本上都是说社会化抚养有缺点,社会化抚养代价高,社会化抚养缺乏共识,所以不能做。但我从来没有指望社会化抚养方案让所有人满意,也不会说社会化抚养代价很小。但只要它挽回的潜在损失更大,就有可行性。面对人口危机,反对意见都只是在社会化抚养话题上找缺点,分析代价,这就是默认社会化抚养是唯一值得讨论的人口方案,讨论目标无非是要打什么补丁,或者是要在某个特定方面修正方案。
从大多数反对内容来看,1小时20分钟的视频还是有点长了,放在睡前消息编辑部公众号上的3万字文案,读完的人也不多。因为大多数新出现的反对观点,都可以归入我在节目里提到的19个典型问题。但这是小事情,我并不在乎观众没看完我的视频就表示反对,但我很期待看到另一个完整的人口危机解决方案。反对意见越是回避人口问题,越是回避自己的对立面,客观效果就是把“社会化抚养”看做唯一值得讨论的方案。对于这种潜在的共识,我觉得很荣幸,又觉得很惶恐。看来我的节目还没有完成“抛砖引玉”的目标。
当然,有的反对内容也提出了方案,比如说保持现状不动,或者是完全复兴历史上某个制度,自然解决人口问题。对于这一类观点,我当然也会认真看,但不会花太多时间。因为当前的人口危机,和历史上任何一次都不一样。
Image
和自己的祖先相比,21世纪中国人不是因为越来越穷,越来越忙而不生孩子;而是因为越来越富,越来越有闲暇才不生孩子。面对历史上从来没出现过的难题,我提出一套新方案来解决,不一定是对的。但用旧方案来解决,几乎必然是错的。古代药方完美对付新病毒这种幸运的故事,在玄幻小说或者中医行业常见,在社会科学领域还是不要指望的好。
督工,很多质疑就是认为“社会化抚养”方案太“新”了,仿佛是专门设计用来来颠覆现有社会常识的。考虑到你作为媒体人的身份,这似乎是过于刻意的标新立异,吸引流量的行为。你对这种感受怎么看?
541期睡前消息节目,专门安排了十分钟左右的内容,主题是《发现世界的变化》,今天我就不再重复了,和大家分享一个生活小段子。
Image
春节前,在准备《社会化抚养概论》的时候,有一天我骑车,拿出手机扫了一下共享单车的二维码,意外听到了它的拜年话:
2023,共享单车;多吃不胖,积极向上!
相信很多观众也听到了这句祝福。当时我骑车的时候想,“多吃不胖”能成为普遍的新年祝福,证明人类群体走到了几十万年一次的变革门槛上,解决人口问题必须提一些新的解决方案了。
几十亿年以来,绝大多数生物的日常行为,只有一个主要目标——“搜集食物”。而一旦得到了超出日常消耗的食物,生物就会把食物转化为脂肪一类高热量物质,随身携带,准备应付未来可能的饥荒。和脂肪带来的安全感相比,肥胖的副作用微不足道。
现在新年祝福是“多吃不胖”,说明两个方面出现了根本性转变。首先是“吃”的意义被削弱了,从获取热量,变成了享受味觉的乐趣。其次,“胖”也不再意味着热量储备,而是需要担忧的问题。所以,“民以食为天”这句老话,在21世纪并不适用。吃饭的心理地位,已经降到了普通娱乐活动的水平,甚至在短时间内不如电脑游戏、看电影、看球赛这些新型刺激。反过来说,这些新型刺激连“吃”的基本欲望都能打败,当然也能相对削弱异性伴侣的吸引力,压制生育率。
进一步说,“多吃不胖”四个字说明异性吸引力甚至要反过来打击生育率了。
对于当代女性而言,祝福“不胖”有一个非常明确的量化指标,就是腰围和臀围的比例要尽量接近0.7,如果臀围是90厘米,腰围略低于63厘米可以产生最强烈的视觉冲击。这个比例在生物学上是有明确解释的——腰围小,说明女性没怀孕,值得追求;臀围相对大,说明女性骨盆宽,还积累了一些脂肪,成功生育的概率大。所以成年女性规划身材和点菜的时候,都会基于本能追求0.7的腰臀比。如果吃得太胖,腰围就会向男性传递错误的视觉信号,降低自己的吸引力。
Image
在过去几十万年,女性向自己喜欢的男性展示0.7的腰臀比,只有一个结果,就是快速怀孕。但最近几十年,人类发明了各种避孕措施,女性可以长期保持0.7的腰臀比,始终保持对男性的吸引力,同时避免怀孕,异性吸引力不能再刺激生育率。如果考虑到异性的图片、视频可以通过互联网满足很多人的情感需求,我们甚至可以说异性吸引力现在是反生育的。
自从人类出现,几十万或者上百万年以来,我们的祖先都和其他生物差不多,主要的时间用来搜集食物,主要的激情用来繁衍后代。只要有食物,有异性同伴,生育率就不是问题。现在连共享单车都祝福我们“多吃不胖”,说明过去几十万年的规律都被颠覆了。
Image
Image
但是,由下一代人来继承文明,给上一代人养老的规则还是没有变,必须产生足够的后代才能维持文明社会,维持我们自己的文明生活。所以就有了541期睡前消息节目谈社会化抚养。我还是前面的观点,面对人类群体几十万年最颠覆性的变化,一个全新的方案未必是对的,但一个保守化的方案几乎必然是错的。
541期睡前消息节目播出之后,还有一种典型的反对观点,就是认为当下最主要的问题不是生育率,而是年轻人甚至不愿意结婚。如果越过结婚率问题去讨论生育率,就是忽视了生育的必要环节,督工你怎么看?
我不谈婚姻问题,是因为我觉得以后婚姻的地位会越来越低,和普通人的生活没关系,和生育率更是没关系。越是重视婚姻,生育率就会越低。
当代人觉得生育率和婚姻有关系,和稳定的一夫一妻有关系,这是个只有几十年的新认识。古代人只觉得照顾孩子的能力和家族相关,和自己娶妾的能力相关,从来没想过要靠一夫一妻制保证生育率。
Image
古代人在意家族,原因是封建政府在基层的力量很弱,在乡村,暴力是分配日常资源分配的重要规则,所以农民倾向于抱团生存。等到公安局和武警中队可以随时下乡,家族力量就自然淡化了。另外,古代中国大多数人处于极端缺乏燃料的状态,必须多个小家庭联合起来做饭,节约燃料,才能保证人人有热饭吃,所以轻易不会分家,避免小灶做饭。孩子也往往集中在一起,由共同的祖父辈老人看管。
70年代末开始,中国煤炭产量上升,普通农民逐渐开始买煤烧小灶,解决了燃料问题,部分富裕的农民甚至买了煤气罐做饭,剩下的大家庭开始解散成小家庭。所以现在才会有观众认为保护生育率必须保护小家庭。
但是,21世纪的趋势是家务劳动越来越轻松,燃料越来越便宜,微波炉变成了廉价消费品,外卖也不贵,所以小家庭的经济必要性不断下降。过去电视机和收音机很贵,娱乐活动也是以家庭为单位更经济,迫使很多人搭伙过日子。现在一台手机就解决了大多数生活娱乐问题,小家庭解体也是必然的结果。
一旦普通人不再需要搭伙生活,绑定两个人所有财产的婚姻就像过去的宗族一样,从福利变成了束缚。所以结婚率下降是不可逆转的结果,我们必须考虑超越婚姻去解决生育问题。反正自古以来我们也不靠一夫一妻制解决生育问题。
古代宗族和大家庭力量压倒一夫一妻小家庭的时代,孩子的生存资源也不是靠父母婚姻保障的。比如说某个人穷困潦倒,他的长辈可能就会动用家族资源,养活他的孩子,甚至把他的孩子过继给富裕的同辈人。未来中国人放弃了稳定的婚姻,孩子可以托付给政府,通过类似的方式得到照管。
现在两个人不结婚,也可以找律师签订一个契约,建立一个共同基金,承诺用这笔资源来照管后代。还可以再签一个协议,付出更大精力照顾孩子的一方可以得到经济补偿。如果你连这种灵活的局部协议都害怕,一定会更恐惧全面绑定财产和债务的结婚协议,更说明我们不能指望婚姻来拯救生育率。
Image
婚姻解体,更重要的一个理由是人的有效寿命在增长。过去的人18岁开始劳动养家,30多岁往往就不能指望人生有什么大变化了,就算对当前的生活和婚姻不满意,也往往会说服自己忍一辈子。
现在的医疗条件好了,社会也更自由了,普通人还是十几岁就可以谈恋爱,到30多岁可能觉得人生刚开始,像我一样40多岁也很乐意折腾折腾,50岁等孩子成年换种活法的大有人在,可以说有变数的人生长度是上一代人的几倍。在新形势下,婚姻这种终身绑定财产的契约肯定不合时宜。所以我根本不考虑婚姻对生育率的支撑,反而提倡社会化抚养,给单亲家庭,给非婚生子女提供保障。
虽然督工你在541期睡前消息节目分析了社会化抚养的经济必要性,但还是有很多观众担心成本问题,担心社会化抚养增加税收负担。尤其是你估算将来可能会消耗20%的GDP来搞社会化抚养,而当前的教育和军费开支加起来也只占GDP的6%。你的估算数字吓到了很多观众,督工你怎么看待他们的担心?
老百姓有句话“嫌货(贵)才是买货人”。大家都担心社会化抚养计划的投资,说明这个方案有一定可行性,另一方面也说明普通人的公民意识在增强。
我认为,当代公民最应该关注的事情,可以归为三类,画在一张图上:
1 公共服务水平要高。
2 别人要为社会服务交税。
3 我也可以交税,但最好能在规则下争取最低的负担。
Image
现在大家开始嫌社会化抚养贵,开始考虑谁来承担成本,说明观众正在逐步向三个区域的中间点靠拢,这是好事。
至于消耗20%GDP的问题,换个说法,社会化抚养计划能不能至少刺激25%的额外GDP增长?如果能,消耗20%GDP就根本不是问题。
现在中国已经开始缺乏劳动力了,导致一些产业链开始向海外转移。与其同时,连中国还浪费了很多劳动力留在家庭,只是为了给孩子做饭,辅导孩子做作业,接送子女上补习班。如果你不信,可以在中小学和幼儿园放学时间,去学校门口观察一下,就知道中国还有多少潜在劳动力。我周围就有很多名校毕业生为了培养孩子辞职在家的例子,但我也发现,他们的子女不仅没有取得更好的成绩,反而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这都是社会化抚养要接管的负担,要解决的问题。
所以,我认为社会化抚养可以通过解放劳动力,大幅度提高GDP,解决自身的成本问题,其他的好处都是赚的。
从历史来看,过去国企给员工提供不太完善的社会化抚养服务,专门拨款建设高水平子弟学校,原因就是国企的工资高,而且男女同薪同酬,如果让员工尤其是女员工浪费时间去做低效的家务劳动,对企业来说是很大的损失。现在全中国都普遍实现了工业化,妇女也有基本平等的就业机会,推行社会化抚养,在经济上是非常合理的选择。
Image
541期睡前消息节目提到,很多家庭不重视子女的心理发育,也缺乏正常的亲情,所以需要搞社会化抚养。有观众质疑,为什么要让公立机构来评估儿童的心理状态,为什么要重新定义“正常的亲情”。督工你解释一下?
541期睡前消息节目说,被父母阶级上升欲望扭曲的亲情,不是纯粹的亲情。被被陌生人社会破坏交流的儿童心理,有很大概率不正常。至于“正常”的标准下限,我建议交给专业的心理评估机构和专业人员来判定,以后每个班级都应该配心理辅导老师,陪着孩子一起成长。
我没有受过心理学训练,暂时不讨论具体的教育心理学问题,只是分享之前看到的一个说法。就是子女如果了解父母谈恋爱到结婚的过程,而且是父母主动分享的信息,这个家庭的亲子关系多半不错,子女的心理状态也多半比较健康。这是因为人类一般只会对亲密朋友分享自己的私密回忆,对子女说,就是拿子女当朋友了,会在平等的状态下交流。这用中国的民间概念交流,就是“多年父子成兄弟”。
Image
现在我看周围的家庭,至少三分之一,甚至超过三分之二的家庭达不到这个标准,说明很多父母并不能在平等的状态下,把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精神财富传给后代,反而可能会利用父母的绝对权威,伤害儿童的心理健康。当然这也不是他们的问题,而是自古以来大多数家庭的典型状态。只是我们现代人有钱有闲开始强调亲情了,父母和子女缺乏平等交流才成为问题,这也是社会化抚养要解决的问题。
所以,社会化抚养时代,一个合格的心理辅导教师,首先要鼓励孩子和自己的父母交流,教他们采访自己的父母,理解自己的亲人,从上一代人的人生经历中吸取经验教训,保证家庭在精神层面能够传承遗产,能正确表达亲情。
这在古代是少数文化贵族家庭才可能享受的待遇,在今天想普及到所有人,当然不可能凭空做到,必须由社会化抚养帮忙才行。所以我说社会化抚养可以帮助父母正确地建立亲情,体验亲情。
上面的分析,可以推导出一个评价社会化抚养的标准。在实施之前,抽样调查中学生,看看有多少人可以立刻下笔,给自己的父母写一篇基本完整的人生传记。搞了几年社会化抚养之后,再来测试,看看有多少比例的学生和父母谈过人生,有多少学生能给自己的父母写传记。我个人觉得,社会化抚养介入家庭关系之后,会明显提高这个比例,证明社会化抚养的合理性。
Image
所以,如果你在乎纯粹的亲情,社会化抚养会让你享受到更丰富的亲情。如果你本来也不是因为亲情生孩子,那就更应该支持推行社会化抚养政策,保持生育率。在考虑社会化抚养问题之前,我建议每个人都拿出笔,试试给自己的父母写一篇传记,看看在某些年份是不是会有很大的空白。
感谢大家收看,544期节目到此结束,文本会发布到睡前消息编辑部的公众号,我们周二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