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张岱诗文集 - 夏咸淳辑校 >
- 张岱文集 >
- 辨
古兰亭辨
会稽佳山水,甲于天下,而霞蔚云蒸,尤聚于山阴道上。故随足所至,皆胜地名山¹。王右军卜居兹土,于千岩万壑中,独取兰亭一席地,其景物风华,定当妙绝千古。且余少时见兰亭墨刻,岩峦奇峭,亭榭巍峨,曲水流觞,浴鹅涤砚,开卷视之,不禁神往。
万历癸丑,余年十七,以是岁为右军修禊之年,拉伴往游。及至天章寺左,颓基荒砌,云是兰亭旧址。余伫立观望,竹石溪山,毫无足取,与图中景象相去天渊,大失所望,哽咽久之。故凡方外游人欲到兰亭者,必多方阻之,以为兰亭藏拙,因此裹足不到又六十年所矣。
今年又值癸丑,自永和至今,凡二十二癸丑,余两际之,不胜欣幸,因檄同志,于三月上巳会于兰亭,仿古修禊。
是日天气晴和,偕吾弟登子,轻身济胜,陟岭登岩。坐天章方丈,寻览古碑,始知旧日兰亭与天章古寺,元末火焚,基址尽失。今之所谓兰亭者,乃永乐二十七年,郡伯沈公择地建造。因其地有二池,乃构亭其上,甃石为沟,引田水灌入,摹仿曲水流觞,尤为儿戏。盖此地撇却崇山,推开修竹,制度椎朴,景色荒凉,不过田畴中一邮表畷耳。且地方隘,亭榭卑污,兰亭图上四十二人大会于此,舆马冠盖,驺从多人,黑子弹丸,于何驻足?其为影射,不问可知。寺僧言此原非故址,半里外尚有古兰亭焉。余与登子乱踏荆棘,急往视之。及至其地,偏颇僻仄,愈不足观。傍有石门,勒“古兰亭”三字。余细视之,乃是入兰亭之古道,盖路也,而非亭也。还至方丈,复检商吏部碑文,言万历三年,西蜀 刘见嵩、王松屏诸公,得地于崇山之麓,溯流曲折,稍存永和之旧,捐金若干,委寺僧修葺,有亭翼然,扁曰“兰亭遗迹”。后建厅事五间,以供燕会,曾不多时,寺复摧残,亭亦旋废,其基址亦无所考矣。余谓登子曰:“右军,文人也,韵人也。其所定亭址,必有可观,盍于荒草丛木中栉比寻之?”乃于天章寺之前²,得一平壤,右军所谓崇山峻岭者有之,所谓清流激湍者有之,所谓茂林修竹者有之,山如屏环,水皆曲抱。登子招手呼曰:“是矣!是矣!”乃席地铺毡,解衣盘礴,幽赏许久,日晡方归。
余谓兰亭古迹埋没千年,一如兰亭真本,辨才死守,什袭藏之,不许人见。后被萧翼赚出,走至半途,袖中偷看,遍地花开。此是寺中故典。余急欲于此地建一草亭,还其故址,一为兰亭吐气,一为右军解嘲。亦犹梁上兰亭,被余登子等闲赚出之也³。亭名墨花,窃附萧翼。
【校】
¹名山 文粃作“名园”。
²之前 文粃作“门之前”。
³被余登子 文粃作“被余与登子”。
【评】
世人尽属月雪吠耳,无宗老雅韵苦心,则兰亭故址几与真本同殉夜台中矣,可胜惜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