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量衡

字数:782

度量衡发明于黄市,沿及后世,法轨淆乱,历代虽以关系民之法守,尝注意改正,仍未画一。世祖、圣祖、高宗亦屡饬修定,而各省自为风气,名是实非,咸未遵守。至于晚近,棼乱愈甚。兹就商业上及习惯上所沿用者略言之。

尺 旧制,以累黍定分寸之率,横累一黍为一分,十黍为一寸,曰横黍尺。「古尺。」直累一黍为一分,十黍为一寸,曰纵黍尺,「今尺。」工部营造尺,即纵黍尺也,合英尺一尺零一分七厘三毫二丝二忽,颁之各省,俾人民遵用。而人民辗转增减,各地歧异,种类纷如。美人维廉姆居我国久,尝着一书,所载我国之尺,凡八十四种,极长者合英尺十六寸又百分之八十五,「百分之八十五者谓以一寸平均分为百分,而于百分中得其八十五也,下仿此。」极短者合英尺十一寸又百分之十四。紊乱已甚,诚各国所无者也。「中外通商用海关尺,合英尺一尺二寸又十分之一。」

升斗斛 旧制,以寸法定容积之率,升方积三十一寸六百分,斗方积三百一十六寸,斛方积一千五百八十寸,两斛为石,容积三千一百六十寸。此在商业上,多用之于农产物,然习用之容积,概不能如上所定。据日本人之所调查,则谓北部之一升,三倍于南部。「实则南部与南部,升斗斛之大小,亦随地而异。」故我国之以秤代量者,往往而有之。

秤与平 货物率用秤,金银则用平。旧制,以寸法定轻重之率,然部置权衡,既皆视为具文,而各省商业地所使用者,亦皆任意高低。秤二种。一种秤端有钩,分大秤、小秤。此种秤,用之买入者为多,分两放大。一种秤端有盘,或铜盘,或藤盘,此种秤,用之卖出者为多,分两减小。「各国通商用洋例秤。」平一,曰天平,以库平为较准,然部库平与各省库平已难脗合,余则有九九平、九八平、九七平、九六平等。「中外通商用海关平。」

度量衡之不画一若此,一切贸易受损害者至钜。光绪丁未三月初三日,德宗洞察其弊,诏农工商部会同度未部考定之。农工商部尝拟定画一制度,详细绘图列表,及推行章程奏陈,然迄未实行也。

度量衡之所在殊异,百里不同。有徧游里下河者,至海晏,见市售蚕豆,每升钱六十文,至曲塘,则二百有奇,颇异之。问其实,则此之升斗,较之彼三倍有余。有某者,以知府驻甘肃兰州转运。初任事时,第一次运毕,有报告者,每驴运六升,大叱其人,谓何相欺之甚。其人详告,始知六升已一石有余矣。


泥鳗西康度量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