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六、汉武帝了不得

字数:1599

刘邦在打完项羽的时候,把三十九郡的秦朝天下接收下来,自己留下十五郡作为汉国,用集权的郡县制度直接统治,其余二十四郡分封韩信彭越等人,各成一国。不过汉国的君主称为皇帝其余各国的君主称为“诸侯王”,位为诸侯而爵为王,受皇帝的羁縻。

等到这些异姓的诸侯王被一一削除以后,刘邦并未把他们的地盘收归中央直辖,而是改封给同姓的若干子孙,刘邦颇以为只要是姓刘的,便比外人可靠,事实证明他看错了。

到了他的孙子景帝在位之时,有七个姓刘的王爷同时造反。为首的一人是吴王刘濞,他是刘邦的侄儿,顶有钱,又顶有野心。他以江苏的地盘为根据,勾结楚王,赵王,济南王,菑川王,胶东王、胶西王,藉口朝廷中有御史大夫晁错弄权,发兵申讨。实际上他自己想做皇帝。若不是汉景帝下面有一位将军周亚夫懂得打仗,刘濞很可能代替刘景帝(刘启)而有天下,或是双方打一个平手,中国便分裂为二。

汉景帝领教了刘濞以后,就定下了一个规矩,所有王爷,都得交出他们的地盘,由中央政府即汉国皇帝的朝廷派人代管。本来,皇帝的面前有“丞相”,王爷的面前有“国相”。从此以后,国相概由中央任命,对中央负责,不对王爷负责,于是全中国恢复秦朝的集权统一制度,只是表面上多出若干吃饭不做事的王爷与次于王爷的若干爵爷而已(周的贵族有公侯伯子男五等,汉朝的贵族只有王侯二等)。

景帝的儿子武帝,是个了不得的人物。他连王爷们名义的上地盘也看不顺眼,想出法子来把他缩小。他鼓励王爷们预立遗嘱,把地盘均分给若干儿子,使得每一个儿子都邀皇恩,裂土封王。这样,那些儿子们也个个满意,讨便宜的还是中央政府,一举而根绝了尾大不掉的毛病。各个王国的领域,越分越小。所以像刘濞所领导的七国造反的事便永不再有。

汉武帝既无内顾之忧,便能够专心对外。那时候在汉朝北方有一个强大的敌人——匈奴。匈奴虽则是游牧民族,文化比汉朝落后,但由于全国皆兵,能骑善射,所以常占上风。汉高祖(刘邦)曾经动员了三十万步兵去打他们,结果吃了败仗,被人家围住,说了许多好话,又赔了美人才被放了回来。汉武帝认为这是国耻,一心一意要报复。他也知道,非打垮匈奴,汉朝的生存不能免除威胁。因此,他就养马,练骑兵,和匈奴打了四十三个年头,或断或续,果然把匈奴的实力给摧毁了。

自然,汉朝本身,也被这四十三个年头的对匈战争,弄得民穷财尽。汉武帝却满不在乎,他除了打匈奴以外,同时还灭了两个越国(福建的东越,与广东的南越),吞并了安南北部与朝鲜北部,征服了西南夷(西康贵州一带)及昆明国(云南西部),又与帕米尔西边的大宛国打了两回。在他死的时候,中国的版图比刘邦的时候大得多了。

他筹款的方法侧重于有钱出钱的原则,凡是商人可以发大财的生意,他都抢了过来由自己做,例如开矿,冶金,煮盐,酿酒。其他的各种营业他虽不抢,也要抽一点营业税。最厉害的是财产税,不管是动产或不动产,概由物主报价照抽。如果报得不实,一经他人告密,就会充公,告密的人可获重赏。有一位姓杨名可的,竟然组织了一个告密公司,遍设私家侦探,发了不少的财,把许多有钱的人都害苦了。钱不太多的人也同样受累。至于穷人,虽然纳税较少,但由于通货膨胀的关系,活得也很不舒服。

若不是为了这一层,汉武帝的名誉在历史上要好得多,他能打垮匈奴,又扩充了很大版图,原应该享受民族英雄的名称,就因为他打得太过分,花钱太多,对老百姓太不客气,所以信奉孔夫子教训的所谓儒家即一般读书人,对他极不赞成,怪他穷兵黩武,不把他算成一个好皇帝。

其实这些读书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应该感谢他才对。是他,汉武帝刘彻,把孔子的学说定为一尊,特设若干讲座在国立的京师大学讲授。孔子以外的各家,他一概不提倡,虽则也并未禁止其流行。

他又规定,每年每郡至少要保荐两个既孝且廉的人才,送到他的面前,由他口试,合意便留下来,慢慢提拔为地方官,再由地方官提拔为中央官。他这样一来,于无意之中,给读书人,尤其是儒家一派的读书人,找到一个出路,又替中央集权制度打下良好的地方基础(由子各郡有保荐人才的均等机会,所以中央集权未曾沦落为首都或首都人的集权,中央事实上由各方面保上来的人才共同组成,享有各方面的向心力)。秦朝的中央集权之所以易于崩溃,而汉朝的中央集权之所以维持得很久,这也未尝不是一个原因呢。

不过他虽尊崇孔子,却不为孔子的学说,或汉代经生心目中的孔子学说所拘。他知道在政治的领域里,不可以一昧仁慈。到了他的孙子汉元帝,便把事情弄坏了。


四五、唐姬误会四七、东方朔的政治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