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智囊全集 - 冯梦龙 >
- 捷智部 >
- 敏悟卷十八
690.郑钦说
【原文】
钦说天性敏慧,精历术,开元后累官右补阙内供奉。初,梁之大同四年,太常任昉于钟山圹中得铭曰:“龟言土,蓍言水,甸服黄钟起灵址。瘗在三上庚,堕遇七中己,六千三百浃辰交,二九重三四百圮。”昉遍穷之,莫能辨,因遗戒子孙曰:“世世以铭访通人,有得其解者,吾死无恨。”昉五世孙升之隐居商洛,写以授钦说,钦说时出使,得之于长乐驿,至敷水三十里辄悟,曰:“此卜宅者搜葬之岁月,而先识墓圮日辰也。‘甸服’,五百也;‘黄钟’,十二也。由大同四年却求汉建武四年,凡五百一十二年。葬以三月十日庚寅:‘三上庚’也。圮以七月十二日己巳:‘七中己’也。‘浃辰’,十二也。建武四年三月至大同四年七月,六千三百一十二月,月一交,故曰:‘千三百浃辰交’。‘二九’,十八也;‘重三’,六也。建武四年三月十日,距大同四年七月十二日,十八万六千四百日,故曰:‘九重三四百圮’。”升之大惊,服其超悟。
【译文】
郑钦说天性聪慧,精通历术,唐开元时官至右补阙内供奉(官名,唐设,掌内命)。
在梁朝时,有太常(官名,为九卿之一,掌宗庙礼仪)任昉无意中在钟山一座矿坑拾得一块碑铭,写着:“龟言土,蓍言水,甸服黄钟起灵址,瘗在三十庚,堕遇七中巳,六千三百浃辰交,二九重三四百圯。”
任昉询问了许多人,直到去世都无法解出碑辞,因此留下遗言:“世世代代都要寻访通人,若能解出碑辞,我死也无恨。”
任昉五世孙名升之,住在洛阳,听说郑钦说的才名,请人拿着碑辞请教郑钦说。郑钦说正奉命出使,便带着碑辞上路,行至长乐驿一带敷水三十里处,突然恍然大悟的说:“这是家人卜算安葬年日,并预测墓毁的日期。甸服(周朝以王城周围五百里以内之地)是代表五百;黄钟(本为音律名,六律六吕的基本音,配阴历十二月,故又为十二月的异称)代表十一。由梁武帝大同四年往前推算,至后汉光武帝建武四年,共五百一十二年。瘗在三十庚,表示葬于三月十日庚寅。堕遇七中巳,表示墓毁于七月十二日己巳。光武帝建武四年至梁大同四年共六千三百一十二日。浃辰,十二日也,辰自子至亥为十二辰,代表十二;交代表月,故曰:‘千三百浃辰交’。二(乘)九为十八,重(二)三得六,建武四年三月十日距大同四年七月十二日共为十八万六千四百日,故曰二九(十八)重三(六)四百圯。”
任升之大为叹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