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王维诗集 >
- 卷九 近体诗三十五首 >
- 恭懿太子挽歌五首
其五
西望昆池阔,东瞻下杜平。
山朝豫章馆,树转凤凰城。
五校连旗色,千门叠鼓声。
金环如有验,还向画堂生。
【注】
西望: 沈约诗:“南瞻储胥观,西望昆明池。”首联盖学其句。
昆池: 《三辅黄图》:“汉昆明池,武帝元狩四年穿,在长安西南,周围十里。《西南夷传》曰:‘天子遣使求身毒国市竹,而为昆明所闭。天子欲伐之,越嶲昆明国有滇池,方三百里故作昆明池以象之,以习水战,因名曰昆明池。’《食货志》曰:‘时越欲与汉用船战逐,乃大修昆明池也。’《三辅旧事》曰:‘昆明池地三百三十二顷。’《图》曰:‘上林苑有昆明池,周匝四十里。’”《长安志》:“昆明池在长安县西二十里,今为民田。”
下杜: 《汉书·宣帝纪》:“率常在下杜。”孟康注:“在长安南。”师古注:“下杜即今之杜城。”《长安志》:“下杜城,在长安县南一十五里。其城周三里一百七十三步。《春秋左氏传》:‘晋范宣子曰:“昔匄之祖,在周为唐杜氏。”’杜预注曰:‘周成王灭唐,迁之于杜,为杜伯国。’《记》曰:‘周宣王四十三年,杜伯入为王卿士,无罪而王杀之。’《史记》曰‘秦武公十一年,初县杜’,即此地也。《括地志》曰:‘盖宣王杀杜伯,以后子孙微弱,附于秦。及春秋后,武公灭之为县。汉宣帝修杜之东原为陵,曰杜陵县,更名此为下杜城。’《庙记》曰:‘下杜城,杜伯所筑。东有杜原,城在底下,故曰下杜。’”《雍录》:“秦武公灭杜,以杜国为杜县。县之东有原,名为东原,宣帝以为己陵,故东原之地遂为杜陵县也。既有杜陵县,则名称与杜县相混,遂改杜县为下杜以别之。或言,杜县之东有杜原,而此之下杜在其下方,故以下杜名,此全不审也。”
豫章馆: 《三辅黄图》:“豫章观,武帝造,在昆明池中,亦曰昆明观。”班固《西都赋》:“集乎豫章之宇,临乎昆明之池。”吕延济注:“豫章,馆名也。”张衡《西京赋》:“豫章珍馆,揭焉中峙。”薛综注:“以豫章木为台馆也。”
五校: 《汉书·霍光传》:“发材官轻车北军五校士军阵至茂陵,以送其葬。”按《后汉书·百官志》有屯骑校尉、越骑校尉、步兵校尉、长水校尉、射声校尉,皆属北军中候,所谓五校也。章怀太子《顺帝纪》注以长水、步兵、射声、胡骑、车骑五校尉为五校,误也。
画堂: 《三辅黄图》:“太子宫有甲观画堂。《汉书》曰:‘孝成皇帝,元帝太子也。母曰王皇后。元帝在太子宫生甲观画堂。’画堂,谓宫殿中彩画之室。”
成按:五诗中,羊祜事凡二用,晋明帝事凡二用,王子晋事凡三用,魏邓哀王事凡二用,右丞全不以此为诗病。若使今人下笔尔尔,有不訾其俭于书卷者乎?
[1] 惟,据《文苑英华》、《唐大诏令》当作“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