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信息7】各地加速放开;北方超越南方成为全国粮食主产区
大家好,我是翠花饲养员小黛,欢迎来到参考信息第七期。首先跟大家道个歉,我们现在是一周两更,信息收集完全跟不上防疫政策的变化,只能给大家梳理一下关键节点。
1. 各地加速放开
自从孙春兰副总理宣布奥密克戎病毒致病力在减弱,为进一步优化完善防控措施创造条件后,各地接连以小步走、不停步的姿态不断放松,最后变成了加速跑。现在各省市一个接一个排队取消公共交通、户外场所和商场的查验核酸要求,非必要不核酸,愿检尽检成为政府态度。
三号济南还在要求所有公厕落实扫码,山东还在申请发专项债建方舱,而五号山东就在全国带头取消了强制落地检,海南多个市县不再对省外来访人员分类管理。浙江、江西也取消了扫场所码的要求,北京、广州、重庆、成都多地鼓励居民自备抗原。实行了近两年的四类药品实名登记制度也开始退场,居民通过电商或药房购买退热、止咳、抗病毒药、抗生素,不再查验核酸,也不需要实名登记。大家可以跟据自己城市的最新政策,按照缓解感冒症状的要求备一下常用药,做好个人预期管理,防备冲击。
12月5日晚上,新华社发表评论宣布“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走过”,这离北京、广州、重庆宣布本地疫情最严峻、最复杂也只有半个多月。
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的新十条,算是追认了各地“减码”政策的合法性,还进一步把高风险区划分范围缩小到住户,跨地区流动人员也不查核酸和健康码了。梁万年也改口承认了绝大多数国家并不是完全的放开,而是防控重点发生了变化。
12月3日,重庆发布说“人民需要正常的生活,城市需要正常的烟火气,这就是人民至上”。对于政策的变化,国家层面还缺乏一个总体解释,我们只能看到外国的相关信息。之前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政策转向时说,每一次封锁就会再一次冲击商业,员工会失业,儿童会失去正常的童年和校园生活,分居两地的家人难以见面,这些都加剧了心理和精神压力。今年10月澳大利亚结束紧急应对措施时,总理也说:政府永久介入人民的微观生活是不可持续的,这跟意识形态无关,而跟可操作性有关。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之前说公共政策两害相权取其轻,也是同样的道理。
2. 防疫政策放松 群众对恢复正常生活的预期回归
防疫政策的放松也调整了大家对恢复生活的预期。12月4日,全国电影院营业率已回升到47%,近6000家影院开张。12月5日,人民币汇率相对美元大幅升值,在岸和离岸人民币汇率均升破7关口。12月六后日,A股开盘,餐饮旅游指数不断攀升,各个旅游平台上旅游目的地搜索量、酒店、火车票、机票的预定量都在大幅上涨,上证指数过了久违的3200点,估计很快我们的团队就可以去外地拍摄了。
3. 北方超越南方成为全国粮食主产区
接下来说一个趋势性的新闻。过去30年,中国农业千年以来的粮食生产格局改变了,从“南粮北运”变成了“北粮南运”,曾经的鱼米之乡长三角和珠三角从传统的粮食主产区成为现代工业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承担起粮食生产的重任。
2003年,国家划定13个省作为粮食主产区,分别是北方的河北、内蒙、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南方的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到2008年,北方粮食生产全面超过南方,面积占全国的54.8%,产量占53.4%。现在最北方的黑龙江成为全国第一产粮大省,2021年产量占全国的11.5%。全国50%以上的增产来自黑龙江。不久前还提出了新目标——五年左右增加一千万吨的粮食。
黑龙江的GDP中农林牧业占了43%。可能会有一天,如马督工所言,既然黑龙江不适合生存,可以考虑撤销省的建制,作为大农业区存在。
4. 湖南湘潭:外嫁女拥有分配土地补偿费的平等权利
下面顺便关注一下涉农立法和判例。农村有句话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原生家庭或者村里发生什么事情,尤其是土地征收补偿,与外嫁女无关了。最近,湖南湘潭市雨湖区法院判决,在获得被分配土地补偿费的相应份额上,外嫁女拥有平等的权利。而11月28日,农业部发布农村宅基地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现在各地基本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健全了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级组织功能和事务分离也就提上了日程。宅基地的管理目前没有全国统一的办法,各地操作不一。一些地方新申请宅基地审批都搁置了好几年。这次征求意见是对宅基地问题和社会关切的一个回应。如果其他法院借鉴判例做出类似的判罚,估计全国各地会新增很多官司。
5. 年底安全事故多发
年底了,安全事故又多了起来。11月21日,河南省安阳市一家工厂发生火灾,造成38人死亡,同一天,山西太原市一家化工厂爆炸,11月26日,新疆阿勒泰市,极寒天气导致一个公路项目的八名工人迷路,最终七人遇难,12月1日,鞍钢集团的一家金属结构公司脱硫塔塔斗脱落,八人被脱硫灰埋压,全部遇难,12月2日,江苏徐州一家光伏工厂的在建工地发生火灾,造成五人遇难。岁末年初,加上经济形势,企业很容易忽视安全投入,一定要提醒家人注意防范。
6. 天然气限购 河北居民遭遇取暖难
最后关注一下冬季取暖。11月中下旬,河北涞水县居民发现本地天然气公司限购了,比如涞水中燃规定每户每次只能购买50块的天然气,一个月可以买两次,后来改为每次最多可以购买100块,导致家里的采暖温度上不去。这是前几年北方一刀切“煤改气”的后遗症。燃煤曾是我国北方尤其是农村取暖的主要能源。2017年是煤改气的元年,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措施划定与北京接壤的保定、廊坊的18个县为禁煤区。当年煤改气直接冲击了液化天然气市场,亚洲现货价格涨到当年低点的两倍,还发生了气荒、安全事故、补贴难到位、居民用不起的问题。2018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第一大天然气进口国。
2019年7月,国家能源局明确提出要拓展多种清洁供暖方式,宜气则气,宜电则电,宜煤则煤,严格落实以气定改,先立后破,这才意味着开始调整已经大范围推开的煤改气工程。但是前期已经铺设的农村管网不可能作废。来水的限购就是因为政府对于尘然企业的煤改气补贴返还没有到位。以中燃限购作为关键词,在人民网的领导留言板上搜索,能找到一大片河北网民的留言。北方的观众你们家乡取暖情况怎么样了?
本期参考信息就是这些,我们周末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