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信息14】禁燃令大讨论;你得买房
大家好,我是翠花饲养员小黛,2023年来了,欢迎来到第14期参考信息。
1. 烟花燃放政策引发讨论
元旦过后,春节将近,要不要解除烟花爆竹禁燃令成为舆论场的热点。去年12月31日晚,郑州上万市民在地标建筑玉米楼周围跨年,不少市民燃放烟花。因为郑州市全面禁燃,街道办联合民警劝阻了50多个卖烟花的,劝导燃放烟花爆竹的群众上万人次。
1月1日零时,郑州建业华谊兄弟电影小镇没有兑现之前宣传的大型跨年烟花表演,上千游客集体高喊退票,最终景区道歉,表示当天的游客可以在12月30日前再来一次电影小镇。在郑州东南200公里的周口市鹿邑县也禁止燃放烟花爆竹。1月2日,当地市民燃放烟花,有人破坏了执勤警车,引起围观,导致现场混乱。天津也是全域禁然禁放,但跨年那天市民在海河上燃放烟花和孔明灯。
这几天也有地方顺应呼声调整了燃放政策,比如辽宁大连宣布控制燃放区域以及之外区域除夕燃放烟花爆竹不限时,山东东营和滨州两地宣布春节期间在部分区域和个别时间段可以燃放烟花爆竹,但大多数地方都是重申禁止全域燃放,比如天津、四川泸州、山东济宁,河南南阳,长垣,河北安新,安徽利辛。最近的讨论中掺杂着一些阴谋论,比如有自媒体提出燃放烟花是外来文化入侵元凶,禁鞭炮是听信了哪个专家等等。公共政策的讨论应该回归事实,回归科学,回归政策出发点。
史上最严烟花爆竹禁令是2015年之后出台的,当时的雾霾,PM2.5这些大气污染问题严重。各地在大都市的限制政策基础上推出了更严格的禁令,但是中国很大,各地空气条件、环境容量、人口密度、风俗习惯都不相同,大都市和乡村也不适合一刀切,可以在考虑环境、习俗、安全的前提下,制定适合本地的烟花爆竹限放政策,不然我在上海外环外可以燃放,但是去到北方的海滨城市却连农村都不能放,这就不太合理。
2. 上海向医务人员发放6000元现金补贴
下面继续关注疫情防控。最近,上海多名一线医务人员收到了6000元现金补贴,还收到了市政府的感谢短信。这次津贴的发放对象包括上海市、区公立医院和急救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中急救车的驾驶员、担架员也能拿到补贴。之前,上海市卫建委发布了《关于保障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力量的工作意见的通知》。向市、区两级医疗机构中直接参与新冠病毒感染、防疫和救治一线工作的医护人员发放相关的补助。我们不知道有多少直接参与的医护人员,不过上海有29.33万卫生健康工作人员,全员发放津贴就是18亿,假设一半由市本级财政承担,相当于去年上海市本级卫生健康支出的3%,并不过分。
另外,浙江各地也在陆续发放相关津贴,杭州、舟山、金华、湖州、台州的部分医护人员也收到了抗疫补助。马督工一贯主张给一线人员发钱,有条件的地方不妨学习一下,毕竟最近起码省下了大建方舱的钱。
3. 新冠重症死亡高峰到来 ICU扩张 殡葬资源出现挤兑
随着各地感染高峰来临,重症和死亡高峰开始到来,殡葬资源也受到挤兑,各地殡仪馆都开始排队,北京的殡仪馆改成24小时服务,广州宣布出殡业务要延期到1月10日之后才能申办,惠州殡仪馆因为超负荷运转,暂停了守灵、告别仪式等服务。
最近一个多月,全国的ICU急速扩张,国家卫建委11月12日解释不能放开时,数据是全国每10万人口的ICU床位不足四张,和发达国家有不少差距。12月9日,经过对全国医院可转换ICU摸底扩容改造后,ICU床位激增到13.81万张,接近每十万人十张,到12月25日又增加到18.1万张,也就是每十万人有12.8张。目前媒体采访的多家三级医疗机构ICU床位使用率都超过100%。扩建ICU当然很好,但是如马督工在年终盘点中所言,这项工作早做一个月会更好。
4. 贵州探索“茅台化债”模式
接下来关注一下老朋友贵州的地方债。2022年最后一个交易日,贵州遵义市最大城投发债主体遵义道桥的156亿银行债务重组方案出炉,贷款期限调整到20年,前十年仅付息不还本。到2022年六月末,遵义道桥的有息负债余额是457.54亿,这次重组的只是156亿银行贷款。在我国,其实银行的机构资金展期多久无所谓,但剩下的300亿是信托等非标债务,目前仍然没有明确方案。非标债务涉及很多个人投资者,肯定接受不了这种展期安排。
遵义是贵州省第二大市,因为有茅台,遵义的工业利润超过省会贵阳市,可以说贵州的最大优势和竞争力就是茅台,化解地方债也不能落下茅台。这两年,根据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以及财政部支持贵州加快提升财政治理能力,奋力闯出高质量发展新路的实施方案的通知,贵州摸索出了茅台化债模式,也就是由茅台集团多次向贵州省国有资本运营有限责任公司无偿划转股权,再由贵州国资减持套现规模超700亿元,从而入股城投平台或者给城投平台提供担保。2019年底,茅台宣布未来三年内总投资600亿元搞30个工程项目,去年12月还拿出10.54亿的底价,在遵义新蒲新区拿了两宗商业用地,帮助稳定土地市场。
5. 地方国资、地铁公司成拿地主力
说到拿地,截至去年12月22日,22个城市累计卖地约一点七七万亿,同比下降超过三。成比2021年少了9000亿。地方国资成为拿地主力,22城地方国资拿地金额占比42%,超过央国企的37%,而民企只有16%。央国企中出现一股新兴势力——地铁公司。去年前十一个月,深圳地铁以741亿位列拿地榜第12位,广州地铁、厦门轨交、杭州地铁、沈阳地铁、合肥轨交、苏州轨交也频频出境,成为拿地大户,这在往年很少见。
地铁公司拿地是为了推行TOD模式,也就是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打造站城融合综合体,鼓励轨道交通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国家发改委去年7月印发的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也明确支持TOD。
TOD隐藏的巨大机会逐渐得到市场认可,而抢占机会的前提就是先一步的土地储备。去年5月,成都轨道集团发布首张TOD地图,曝光首批16个TOD项目。第299期前消息马对比了深圳地铁公司和香港地铁公司,主张向香港地铁学习,欢迎回顾。
6. 各地继续出台刺激楼市有关政策
下面顺道关注一下各地刺激楼市的政策。12月28日,重庆出台16条稳楼市新政,其中针对需求端的政策包括:存量住房用作保租房和长租房,可不纳入家庭住房套数;外地人买首套房想本地人同等政策;已经网签出售的家庭唯一住房可不纳入住房贷款套数核查范围。12月29日,福建漳州给购买新建商品房、二手房、卖旧买新改善住房、人才购房这四类情况发购房补贴,并全面实施二手房贷押过户,也就是出售二手房可以不用提前还清房贷了。
12月30日,四川成都进一步优化完善住房限购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明确父母投靠成年子女入户的可购买一套住房。今年1月3日,河南提出进一步激活房地产市场,取消妨碍消费需求释放的限制性政策,优化二套房认定标准,降低二手房交易环节税费成本,落实生育、人才引进政策,更好满足新市民,青年人才住房需求。1月3日,江苏扬州宣布大专及以上人才在市区购买首套商品住房契税减半,这项政策延期半年到今年6月30日。1月4日,郑州宣布人才八折购房。
看着这些新政,我感觉有关部门制定政策好像有一个共同的基础假设,就是老百的腰包里还有很多钱,只是不肯拿出来买房,你觉得呢?
7. SpaceX 2022年发射61次 几乎与中国相当
最后看一下2022世界航天数据,去年全球进行了186次航天发射,其中8次没成功,美国发射超过中国重新居首,87次发射任务中84次成功,仅SpaceX一家就发射了61次,其中星链任务占34次,还诞生了第一枚15手猎鹰9号火箭,中国发射了64次,有两次民营航天发射失败,第三名的俄罗斯发射了22次,欧盟只发射了五次。SpaceX一家公司就与排名第二的中国一国相当,显示了SpaceX的实力以及我们任重道远。
好的,本期内容就是这些,周末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