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信息36】亚洲替代供应链;印度要造半导体
大家好,我是小黛,欢迎来到第36期参考信息。
1. 25名科学家和企业家联名呼吁改变“工科理科化”倾向
首先看看文理矛盾,不对,跟我们文科没关系,是工科和理科。3月10日,中国科学报头版头条刊发25名科学家和企业家的联名文章,主要是工程院院士和制造业企业家,他们呼吁改变工程人才培养中的工科理科化现象,让工科教师、学生去工程一线解决真问题。工科理科化是指工科的评价体系及运行方式向理科靠拢,重论文轻实践,本科学生实践机会少、时间短、训练强度低,大多停留在企业参观层面,高校无法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不少年轻人干脆逃离工科。
现在我国制造业从业人员中工程师占比严重偏低,2020年,制造业中科学家和工程师只有3.55%,远低于德国的23.2%,欧盟的14.2%。如果以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为目标,到2035年还需要培养4500万名工程师。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同济大学副校长顾祥林也表达了焦虑。这位是马督工的本科老师,他说,近年来理工科学生比例下降,学生也往往扎堆在有前途的行业,冷门专业门可罗雀,建议强化我国的STEM教育。
顾副校长认为,本科教育仍基本沿用原苏联的模式,过早分专业,且专业过细,专业内涵更新过慢,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缺乏系统设计和有效的衔接,人文社科专业的本科生基本不做数理基础训练,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更是过早削弱了学生的数理基础。看来,产学研结合不紧密,旧体制已破,新体制未立,是经常要面对的问题。
2. 经济学人提出“亚洲替代供应链”
接下来看一个新概念,月初,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提出一个新词,意思是亚洲替代供应链。他们认为从日本开始,经过韩国、我国台湾地区东盟国家到孟加拉国,一直到印度西北部的古吉拉特邦,这个新月形地带有14个经济体将取代中国形成新的供应链。文章给了一些对比指标,2022年9月之前的一年内,这14个经济体对美出口额6340亿美元,中国对美出口六千一百四十亿。二十五岁至54岁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人口,他们有1.55亿,中国有1.45亿。中国制造业人工成本为每小时8.31美元,而印度、泰国和越南的时薪仅三美元。这些国家和地区基本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成员。
不过,经济学人也承认,整体而言,中国的生产能力难以被完全替代。亚洲替代供应链样态多元的十几个经济体无法如中国单一实体般运作。近年来,我们经常听到脱钩、友岸外包的说法,中美地缘政治分歧也导致部分全球制造商在中国大陆之外寻找生产基地。我们也常听到这样的反驳,比如印度无法替代中国,越南也无法替代中国。但经济学人这个思路很有现实威胁性,不需要也不可能有一个国家替代我们,每个国家只承接一部分即可。当然,国内的产业升级必然伴随低端的制造业外流,但要警惕脱钩性质的供应链转移混在这种外流中。
3. 美印推进半导体合作
正好接下来看看亚洲替代供应链上的印度。月初,富士康董事长刘扬伟与印度总理莫迪的握手照片广泛传播,被解读为富士康要增加印度的投资。彭博社报道,鸿海计划投资7亿美元在印度建一座新厂,后来又援引刘扬伟给卡纳塔克邦首席部长的信确认建厂的意向,但没有保证建厂,也没有提到投资的金额。富士康对大陆媒体的回应口径是,这次董事长出访印度期间,并未签订任何具有约束力的协议。
不过,金融时报3月10日报道,上个月,印度行业游说团体联合苹果、鸿海等外企成功游说卡纳塔克邦修订劳动法,允许12小时轮班制和女性夜间工作,还提高了加班时长的上限,从每季度75小时增加到145小时。卡纳塔克邦是印度的科技产业中心,修订劳动法之后,这里成为印度工作制度最灵活的地区之一。
2014年,印度制造的手机只占全球的3%。中国当时占了百分之七十七,二零二一年尤份额提升到15%,超过越南。除了手机代工,印度还要加入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上周访问印度,启动印美战略对话,解决出口管制问题,还签署了半导体谅解备忘录。两国将共同规划半导体供应链,寻找建立合资企业技术研发合作的机会。他说,这不是一年的合作,而是五年十年20年的合作。
雷蒙多说,美国过度依赖台湾地区,全球最先进的半导体93%在那里生产,从任何角度看,这都是不稳定的。华盛顿寻求的是与印度和欧洲的盟友密切合作,避免补贴竞赛的同时,确保供应链的稳定和多元。印度还有很多问题,比如熟练工人不够多,工厂效率不高以及制度性腐败问题。但是20多年前我们也是这么过来的。
4. 以色列当局试图削弱司法系统 引发全国抗议
最后看看以色列。内塔尼亚胡政府推行改革,试图削弱司法系统,引发大规模抗议,示威已持续十周。去年,内塔尼亚胡所在的右翼政党利库德集团在议会选举中获胜,组阁过程中吸纳多个级右翼宗教政党。当时外界预期这届史上最右的政府会出台强硬的措施。2月21日,以色列议会一读通过全面司法改革计划的第一项法案。在外界看来,法案削弱最高法院,更改法官任免机制,目的是减少司法系统对政府的制衡。
民众担忧民主制度和世俗化被削弱,甚至动摇国本。耶路撒冷和特拉维夫的民众随即走上街头示威抗议,影响了内塔尼亚胡的出访。以色列国家航空公司全体飞行员一度拒绝搭载总理。3月9日,内塔尼亚胡去机场的道路被汽车封堵,不得不乘坐直升机去机场。军队内部也出现抗议,几百名陆军网络情报部队和空军预备役人员签署请愿书,不参加非必要行动,还有人退出训练。
以色列总统厄尔佐格九日发表全国讲话称,司法改革引发的全国危机是一场灾难和噩梦。虽然以色列总统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没有实权,但是总统公开反对总理所在的政治集团也不常见。美国政府要求内塔尼亚胡政府澄清司法改革的目的和目标。255名美国投资者给内塔尼亚胡发联名信说改革可能会影响外资流入。内塔尼亚胡上周表示愿意撤回一项有争议的提议,不知能否说服执政集团。
好的,本期参考信息就是这些,我们周末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