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 潜在的商机到处都是

字数:2977

台湾OEM 大王郭台铭先生在去年金融风暴后讲,他原本已经在考虑退休了,现在遇到了百年难遇的金融危机,他决定不退休了,因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投资和发展的机遇。我很欣赏他的这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也同意他那危机意味着转机的看法。

每一次经济危机就会导致一些产业的变迁和行业的内部调整。1975年的石油危机,让美国人纷纷淘汰掉他们制造的大个头而费油的汽车,像卡迪拉克、水星( Mercury ) 和别克( Buick) 等,转而购买日本产的小而省油的丰田和本田的汽车。日本汽车就是从那时起在世界上逐步取代了美国汽车的市场和地位的。

在IT 行业也是如此,微机时代最重要的三家公司微软、英特尔和苹果都是从那时诞生和起步的(英特尔虽然是在1968 年成立的,但是它的成名CPU 芯片8000 系列是从1974 年开始生产的。1978 年lntel8086 诞生) 。

在1975 年以前,整个计算机行业基本上是由生产大型机的IBM 公司和生产小型机的DEC 公司垄断。所谓的小型机其实并不小,体积也有现在几个电冰箱那么大。那时计算机从硬件到服务都很贵,贵到一些公司不是购买而是租赁计算机。但是无论是IBM 还是DEC 的计算机可靠性都非常好,两家公司的服务也很好。1975 年以前, 西方经济从二战后在很长时间里没有遇到大的挫折,公司的利润总是飘涨,整个工业界以开源为主,很少注意节流。因此,只要IBM 和DEC 的客户,即大中型公司自己的利润有保障,它们不在乎花营业额的百分之几用于办公自动化上。那时,即使有微型计算机PC,也无法打人企业级市场,因为改用当时技术还不成熟的PC 机的风险非常大。

1973-1975年的经济危机造就了廉价PC机发展的大环拢。1975 年源于石油价格上涨的经济危机对于西方人心理的冲击是巨大的,人们至今记忆犹新。虽然以罗马俱乐部为代表的许多经济学界的人士在上世纪70 年代初就开始怀疑世界经济是否能够持续发展,并发表了后来备受关注的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 ,但是在危机没有到来之前,社会各界都不愿意承认危机的存在, 学术界认为该报告是杞人忧天人忧天,普遍持批评的态度。1 975 年后,当各家公司的发展速度和盈利真的受到重创后,才回过头来考虑节流的问题。罗马俱乐部在1 978 年又发表了研究报告《超越浪费的时代》 ,再次提醒全世界的人节流的重要性。而成本不断上升的整个工业界不得不考虑降低运营成本的问题实际上全球化是从那个时代兴起的 。虽然罗马学派的观点和结论至今备受争议,但是很多人和企业都开始意识到他们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在企业发展中,这种担忧体现在成本的缩减。当然一些成本,比如原材料的成本是不可能降低的,但是像企业信息化这样的成本是完全可以控制的。一些财力不很雄厚的中小企业,在信息化时,开始采用廉价的微机而不是IBM 和DEC 的大型机和小型机。当微机技术足够成熟后,大跨国公司也开始用微机逐步替代大型计算机系统。从上世纪80年代起,大部分计算机市场和销售人员向客户推销产品时不断强调的观点就是:微机将逐步取代大型机和小型机。整个20 世纪80 年代计算机工业的历史就是微机腾飞, IBM和DEC江河日下的历史。当然IBM 经过脱胎换骨起死回生,而DEC等小型机公司几乎全部被淘汰(只留下惠普一家) 。

到了20 世纪80年代末,90 年代初,世界经济再度陷入停滞阶段。日本,这个以制造业和信息工业硬件为主的世界经济火车头终于无法拖动世界经济的火车。但是, 这次危机却导致了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并开创了全球电子商务。这就是克林顿所说的新经济。关于这段历史我们在以前的章节中已经有了很多介绍,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当前这次金融危机,其影响面之广、程度之深超过了1929 年到1933 年大萧条以来任何一次经济危机。全球的工业结构和布局将会发生大洗牌。

而各国政府拯救经济力度之大也是有史以来前所未有的,这些将剌激新兴产业和公司的迅速崛起。中国政府在经济进入滑坡前就迅速推出4万亿人民币的刺激经济计划, 而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一上任,就在不到一个月的短短时间里,在权力互相制约的美国推出了近8000亿美元的刺激经济计划,并且投入大量的资金收购各种各样的坏账。2010 年美国央行再次投入5000 亿剌激经济的资金。这些巨额资金不仅会扭转货币流通性不足,并且将逐渐形成流通性过剩。在历史上,任何流通性过剩都会大大扩大经济规模,直到形成新的泡沫。而现在,全世界任何现存的行业无论怎么发展,都不足以弥补这些年来金融危机带来的损失,更不要说全球经济复苏了。虽然这次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美国房市的崩溃一一很多家庭无法负担房贷了。但是任何救助房市本身的行动也不过是拖延问题, 最多只能防止经济进一步的恶化。全球经济的复苏必须依靠一场新的技术革命。

1973-1975 年的经济危机导致了很多传统的高能耗并且过分依赖自然资源产业的衰退,并且促成了以计算机和半导体为核心的高科技行业的兴起。

从20 世纪70 年代开始的30 年,信息革命带动了全球经济30 年的发展。

现在,我们要想走出危机,要么将现有产业重新提升,要么创造出一个和信息产业规模相当,甚至更大的产业出现。无论是二者中哪一种方式,都会创造出巨大的商机。现在关键的问题是这个或这一批产业在哪里。

很多投资人和创业者已经开始赌博了。奥巴马政府已经投资扶植可再生的替代能源,尤其是太阳能和风能。这让人很容易猜想能源革命是今后十年甚至几十年的重点。事实上,投资家们已经开始投其所好,投资这些行业了。但是,近期内,可替代能源不可能对全球经济有很大的提升,甚至不能有效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太阳能和风能在全球能源消耗中占的比重太小,即使有十几倍的发展,也影响不了世界能源的格局。更重要的是,可再生能源因为其成本太高,大量替代传统的化石燃料能源儿乎不可能。目前,世界上效率最高的太阳能发电每度电的成本高达25 美分,而煤和核能只有5 美分。实际上现在太阳能发电之所以能有一点市场,完全靠各国各级政府的补贴和优惠政策。单纯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来讲,核能产生的温室气体比水能和太阳能更少,污染也更低(制造太阳能发电硅片本身就是一个高耗能和高污染的产业,而建立水电站比修建核电站需要更多的钢材和水泥,这两种产品也是高能耗和高污染的) 。因此,新能源对振兴经济也许会掀起一个小的涟淌,但是在短期内很难形成一次浪潮。

世界上大多数成功的投资和新产业的出现并不是靠政府的扶植,而是商业发展的自然结果。金融危机后, 各国政府扶植的新能源至今没有什么值得圈点的地方,但是各国政府没有太投入的两个领域却硕果累累。首先是互联网的社区平台,在美国有Facebook ,在中国有腾讯和开心网,这些企业要么只有很少的投资(比如Facebook 和开心网) ,要么完全靠自筹资金(比如腾讯)发展起来。这些基于互联网2.0的社区平台完全不同于它们前辈的交友网站。它们是开放的、通用的网络平台,在它们上面,内容提供商和开发商可以提供自己的服务。比如游戏开发商Zynga ,它利用Facebook这个开发平台,在短短的两年里就从无到有发展了几百万的用户,获得了上亿美元的营业额。Facebook 上小的应用软件开发商可以用多如牛毛来形容,这实际上将传统的软件产业完全从个人计算机扩展到互联网领域。而由于Facebook 等平台的通用性和开放性,使得应用软件的开发门槛变得很低。由于传统的IT 公司在金融危机中相对变弱,使得Facebook 和Zynga 这样的公司得以用较低的成本雇到高水平的人才。

另一个成功的领域是以苹果iPhone 和Google 的Android 为代表的3G 手机,这个我们在前面已经讲了很多了。这两家的成功一方面是因为它们在技术上领先于对手, 另一方面在于金融危机大大加快了传统手机制造商衰落的步伐,逼着它们或者转到Google 的Android 联盟中(例如摩托罗拉,索尼爱立信) ,或者继续衰落而让出市场(比如诺基亚,黑莓Blackberry , Palrn ) 。我们不妨大胆地预测,即使是目前全球市场占有率还不错的黑莓手机,可能最终要像诺基亚一样放弃掉自己的操作系统。

扭转全球经济衰退需要一个甚至一组非常大的产业,整个过程显然不能在一瞬间兴起,并且马上达到高潮。这些产业一定要能够持续发展很长的时间,并且容纳非常多的人就业。因此,无论是创业者还是投资人,都不必急于赶上某一班快车,因为新产业发展的时间足够长,涉及面足够广,只要有心,并不难抓住机遇。我们会在以后的两章“云计算”和“寻找下一个Google”中作具体介绍。值得一提的是, 2010 年苹果公司在iPhone之后又推出了触摸型平板电脑iPad ,加上云计算开始渗透到社会生活,这从根本上将颠覆20 多年来的IT 产业的WinTel 体系。


21.2 瑞雪兆丰年:优胜劣汰21.4 格局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