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有慧故能看清,无执故能包容

字数:2653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无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当你的身心像婴儿一样柔软,就要开始“涤除”。

什么是“涤除”呢?“涤”相当于洗衣服的洗。洗什么东西?洗去心灵的污垢,比如贪婪、仇恨、愚昧、傲慢、嫉妒,这些烦恼都是心灵的毒素,我们称之为五毒,都是需要清除的。

“除”是清除。清除什么?清除身心的杂质。清除心的杂质,叫修心;清除身的杂质,叫脱胎换骨。练气之法、打太极拳、五禽戏,包括易筋经,都是在清除身体的杂质,让身体恢复健康。

“涤除”完成之后,会出现“玄览”。“玄览”的“览”是“鉴”的意思,也就是镜子。除掉杂质之后,心就成了非常神秘的镜子。这时,道家文化和佛家文化神秘地沟通了。如果清除了所有的心灵杂质,让心灵变得像是明镜一样,就会出现一种智慧,叫大圆镜智。心像镜子,照出世界上的一切,但镜子本身却如如不动。物来则应,物去不留。你去照镜子,镜子就照出你的样子;你想走开,镜子也不会留住你,镜面上更不会留下任何痕迹。

训练到一定的程度,你就没有烦恼了。老是觉得只过了一瞬间,实际上却过去很久了。我经常讲一个故事:我想请《甘报》的一个记者吃饭,那个记者也答应了,但是当我联系她的时候,她却对我说,你是六年前约的我,我一直等你请我吃饭,怎么等都等不到,现在,我人都在美国了,你才来请我。她也许觉得等了很久,但对我来说,也仅仅是一瞬而已。

我时不时就会出现这种情况。如果你看过《一个人的西部》,就会发现我有很多有趣的故事。比如,人家来找我,我上个厕所就忘了,还到外面看书去了,第二天想起来,想跟人家道歉,结果一转眼又忘了,到我真的跟他道歉时,已是几天后的事情了。我还会经常忘记家里报平安,一下好多天都没有音信,老婆就非常生气。其实我心里没有那个概念,始终在应对眼前的事,做当下的事,就把一些事情给忽略了。有一年,有个朋友给我寄来两瓶子黄豆,当我记起要吃的时候,已经吃不成了,只能喂老鼠,因为过去好几年了。我最喜欢吃黄豆,但还是忘掉了,因为心里不牵挂。

因为我训练自己“境来则应,境去不留”,所以我不记东西。奇怪的是,虽然我不记得,但用得着它时,它又会自己冒出来。就像电脑一样,你双击一下文件夹,它就开了,里面的东西自然会展示在你眼前;如果不点鼠标、打开它的话,就不知道里面有啥。

“玄览”就是扫除一切的污垢,让心拥有明镜般的智慧。

“能无疵乎”,能没有一点瑕疵吗?能。擦掉一切污垢,就没有瑕疵、非常圆满了。做到这一点,修道就成功了。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老子时不时就会谈到治国的话题,他虽然退到了人找不到他的地方,但没忘老百姓。他希望治理国家的是圣人,而不是愚人或小人。当然,圣人不一定要当政治家,但要始终想着国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就是说每个老百姓都有这个义务,都应该这么做,都应该有这样的德行和见识。就像曹刿,他去帮鲁庄公迎战齐国时,根本就没想过要得到什么,只是觉得当朝者不能深谋远虑,就想帮着出出主意。还有范蠡们,他们立了大功,然后转身就走,什么都不求,也是想为国家做点事,事做到了,人也可以走了,没什么甘不甘心的。这就是圣人。没有圣人的智慧,做不到这么伟大的事情。

“能无为乎”,就是能不瞎折腾吗?你记住,“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要在爱民治国的同时,做到顺其自然。你能不能做到这一点呢?能不能不要瞎折腾?老子老说,“治大国,如烹小鲜”,治大国和炒小鱼是一个道理,不要乱翻,翻多了就弄得一塌糊涂了。要小心地、轻轻地翻动它,也就是顺其自然,不要急躁,不要急功近利。

前面说过“文景之治”,汉文帝和汉景帝就是这样,他们让老百姓休养生息,不瞎折腾,所以老百姓就过得相对幸福。相反,如果一国之君喜欢折腾老百姓,动不动就建个阿房宫、秦始皇陵什么的,社会肯定会怨声载道,不会安定。历朝历代都是如此。

“天门开阖,能无雌乎”,天门有很多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天”是大自然,“天门”就是人与大自然交流的窗口:眼耳鼻舌身意。眼睛看到景物,天门就开了;耳朵听到声音,天门也开了;嘴巴说话,和外界沟通,天门同样开了……那么,当这些天门开启的时候,“能无雌乎”?

“雌”代表柔顺的、母亲一样的爱。老子经常用到这个字,他想要强调的是母性的力量——不但柔顺,而且能包容一切。它是大爱的力量,而不是暴力的力量。这就叫“雌”。所以,有人觉得,应该把“能无雌乎”改为“能为雌乎”,我觉得不是。因为这里的“无”如果理解为“无为”,就对了,整句的意思就是:当你用眼耳鼻舌身意面对世界,接受世界的一切信息时,你能不能既有无为之心,又有柔软之意呢?老子的意思是,既要对世界充满爱,也不要有积极有为的功利心,要有自然而然的无为之心。

呵呵,咱反正不急着去死。

这句话我经常说。为什么?因为,我们走得太快了,经常忘了享受生活,享受做事,享受和别人的相遇。其实,你走得那么快又有什么用呢?再快,前面也就是那个样子。所以,还是无为更好。顺其自然,学会享受世界、享受生命。无论看到什么,心里都不要在乎,不要生起贪欲。如果心里不贪,对什么都不去在乎,反而更容易用一颗慈爱之心、母爱之心去应对世界。

“明白四达”,意思是有智慧,东西南北都通达。一个人很明白,而且通达东西南北,就是“明白四达”。也就是说,这个人太有智慧了,又会办事,什么都会。那么,当一个人达到这种程度时,他可以做到没有机心吗?做到这一点时,就是郑板桥所说的“难得糊涂”。郑板桥虽然说了难得糊涂,但他自己其实并没有做到难得糊涂。“难得糊涂”只是他的向往,他写下这四个字的时候,还写了一行小字,以作解释:“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他写下这些字时正做知县,想要为百姓好好地做些事,奈何大环境不允许。他不但做不了想做的事,还看了太多他不认同的事,心里难受,希望自己能难得糊涂,最后还是做不到,于是退隐了。郑板桥这样的人很可贵,但他没有老子伟大。他的退隐是行为上的无为,而老子强调的是心态上无为,行为上仍然积极。这就是好人和圣人之间的区别。

人不管多好,如果没有超越的智慧,想摆脱环境的束缚,还能做些该做的事情,非常难。更多的人要么被环境改变,要么被环境排挤,就这两条路。所以,老子问,“明白四达,能无知乎?”一个人什么都看得清清楚楚,还能生起无穷妙用时,他还能做到没有机心,无知无欲吗?可以。虽然什么都明白,但他什么都不执著,所以,虽然精明,却依旧糊涂。

我现在就是这样,但我小时候并不是这样。看我小时候的日记,就知道我是个明察秋毫、眼睛里容不得一粒沙子的人,任何人都别想骗我。朋友只要一开口,我就知道他在想什么。很多时候,因为愤世嫉俗,有些人我甚至不想见第二面。后来,我的朋友也就越来越少。《大戴礼记》中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朋友交往也是这样。所以,我后来就慢慢学着不要太清醒,哪怕心里明明明白,也要装得糊涂一点。人占便宜就让他占一点,要糊弄我就让他糊弄一下,都不要紧。他们也就是一点点情绪,情绪过去就没事了。所以,虽然我知道跟我打交道的是些什么人,但哪怕对方有大毛病,我也仍然对他很好。在我看来,他有他的理由,我能理解他为啥有各种情绪。

当然,一旦你真明白了时,很多东西你也就不在乎、不愿花心思想它了,你不在乎它们,你也不在乎世界给你的回应。你在乎什么?你在乎自己的境界。你是活给自己的。不管世界怎么样,你都那样,你永远活在自己的境界里,永远享受自己的明白和觉悟。世界需要你讲的时候,你就随缘地讲一讲,世界不能影响你,你也不在乎世界对你的评价。有时也会随顺世间的一些法则,但那只是“敬”的表现,是对世界的尊重,自己并不在乎。


叁修气至柔,成就婴儿之身伍玄德的三种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