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小孝孝于庭闱,大孝孝于天下

字数:2706

孝在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古代甚至有人因为不孝,被处以重刑,可见中国有多重视孝道。在所有概念之中,孝是非常重要的一个。

那么,什么是孝?孝有四层含义:第一是亲情,就是对父母亲要好;第二,尊敬所有的长辈,不能仅仅孝顺自己的父母;第三,懂得反哺,也就是一定要明白自己是怎么来的,不能忘本;第四要学会报恩、感恩。这是最基本的四个内容。

中国为什么提倡孝呢?因为,任何朝廷都必须有治国的根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孝都是中国治国的根本。不孝的人,全社会都会唾弃他、甚至收拾他。以前,我们村里有个义学,如果有谁不孝,就会被拉到义学里,全村老百姓都会聚到那里,用树条子打他,让他认错。然后,他还得摆上一桌酒席,请上全村的老人,老人们会当众让他认错,告诉他以后要孝敬,不孝就会被收拾。这是中国西部农村过去的规矩。

早些年,每个家族、每个村庄都有自己的规矩,它是家族的法律,国家也认可。尤其在清朝的时候,家族的权力非常大,比如乡绅。所谓的乡绅,就是乡村里德高望重的人,县长来了,也得拜访他们,不然他就有可能管不住老百姓,乡绅有时甚至可以左右政局。所以,政府要提倡孝道,家族里也要提倡孝道、保护孝道,这样有利于他们的管理。清朝就是靠这种方式来统治老百姓的。

其实,不仅仅是清朝,中国有很多朝代都是以孝治天下的,从周天子时期开始就是这样。皇帝是天子,所以皇帝对老天爷要孝,还要有一份敬畏,因此古代的君主们经常祭天,每次祭天都会举办隆重的仪式;儿子对父母要孝;老百姓对官要孝——古代的县官叫“父母官”,直到现在,仍然有“父母官”的叫法,之所以有些人管请客送礼叫孝敬,就是因为这种说法——大臣们叫臣子,君王叫君父,所以,大臣对皇帝要孝。明朝时,大臣们如果做错事,还会直接被扔在朝堂上,被扒掉裤子打屁股,就像老子打儿子一样,叫廷杖。一棍接一棍地打下去,不听话的臣子会被打得血肉模糊,有些人还会当场被打死。为什么?因为臣子冒犯了君父。所以,明白了孝文化,就明白了中国几千年的统治。

十六国时期,乱伦丧理、忤逆不孝的人常被处以车裂之刑。据说,有个男子偷了母亲的钱,然后逃跑了,被抓住之后,官府本来只想判他流放,后来被当朝太后(苻坚的母亲)知道,太后觉得流放不够,就判了他车裂。包括东汉,也是以孝治天下的,不孝也是可以杀头的大罪。

我们都知道“孔融让梨”的孔融。孔融就是因为不孝被曹操杀掉的。据说,他有个抨击孝道的理论,说父子之间有什么恩情呢?从本质上说,儿子不过是父亲情欲发作的产物罢了。母子之间有什么恩情呢?母亲就像容器,孩子就像容器里的物品,物品从容器里出来,就跟容器没有关系了。于是,曹操就把他给杀了。

孔融真的不孝吗?不一定,孔融四岁就懂得让梨,他不挑好的大的,只挑最小的,然后按长幼顺序,把梨分给兄弟,还说自己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弟弟比自己小,自己应该让着弟弟。诸如此类的故事还有很多,所以,孔融从小就非常出名。他长大后为人也很好,刚直不阿,但非常狂傲。他知道曹操另有所图,就不跟曹操合作,对曹操挖苦讽刺,还写了一些让曹操很不高兴的东西,最后,曹操就找了个“不孝”的罪名,把孔融给杀了。即使在古代,没理由也是不能杀人的,尤其是杀孔融这样的名人。能名正言顺地杀掉孔融,说明不孝这个理由确实很大。当然,谁都知道,如果孔融愿意跟曹操合作,曹操可能就不会杀他了。

大家都知道,释迦牟尼是迦毗罗卫国的太子,净饭王希望他继承王位,但他执意要舍弃王位,出家修行。在中国,这就是不孝。所以,佛家传入中国之后,儒家一直在进攻它,说僧人不忠不孝。为什么?因为,僧伽见了皇帝一般是不磕头的,只给世尊磕头,儒家学者就认为僧伽不为皇帝服务,是不忠;远离父母,不孝敬父母,是不孝。但事实上,释迦牟尼是大孝。孝分大孝和小孝。小孝是端茶倒水,在身边侍奉终老;大孝是为国家、为众生服务。迦毗罗卫国只是一个很小的部落,我们之所以至今仍然记得净饭王,就是因为他是世尊的父亲。他养了释迦牟尼这么个儿子,足以让我们尊重他、敬仰他。释迦牟尼让父亲得到了千古敬仰,让两千多年来的人们一直记得他,这就是释迦牟尼对父亲的孝敬。而且,释迦牟尼也尽了小孝,净饭王死时,他也像其他孝子那样,扶着棺材为净饭王送葬,这也是尽孝。

端茶倒水地尽孝虽然很好,但供完就完了,一转眼就结束了,留不下什么。释迦牟尼把父亲深深地铭刻在历史之中,这是很少有人能尽的孝道。以天下人之心为心,以天下人的父母为父母,这更是大孝,是菩萨的孝道。

我十八九岁的时候,学校放假时,曾经留在学校看校,过年也不回家。父亲来找我,叫我回家过年。虽然我家离学校很近,骑自行车也就半个多小时,但我还是拒绝了。当时,我就对父亲说过:“爹,孝有大有小,小孝是端汤送水,大孝是为您争光。”换句话说,能让父母为自己感到骄傲、自豪,才是大孝。

在过去的孝道中,也有大孝的说法。那些提倡大孝的人,一般会建功立业,他们称之为光耀门庭。曾国藩封侯之后,国家就拨了专款,让他建侯府。当然,他也没有滥用这笔钱,侯府建得很简朴,这是另一回事。能够更换门庭本身,就是一种荣耀。因为,过去的大臣们,房子大小高低是固定的,不能过多,不能过大,也不能过高,超过一定的标准,就是违法,会被当成谋反。黄衣服一般也不能随便穿,就算皇帝赏你一个黄马褂,你也不能随随便便就穿在身上,你一旦穿在身上,人家就会像见到皇帝一样向你磕头,所以,随便穿黄马褂,在过去是会被杀头的。龙椅更是不能坐,因为龙椅是皇帝坐的,随便坐龙椅,也会被认为是谋反。要是被人认为谋反、犯上作乱,统治者肯定会收拾你,房子会给你推倒,有些人甚至会被满门抄斩。所以,在过去,改换门庭需要资格,只有建功立业了,才有相应的资格。

古代还有获得皇帝允许,有权在家族里建祠堂的。建了祠堂,整个家族的人活着时荣耀,死后还有人供奉。在古代,一些人建功立业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光耀门庭、改换门庭。

关于孝,孔子还有很多提倡,比如父亲做坏事你不能揭发,你一揭发,就是不孝。有人可能觉得不理解,父亲做了坏事,为什么不能揭发呢?在古代,大义灭亲不是一种伟大的表现吗?这对有些人来说是一种伟大,但有时也不是。当人群体性地违反天性时,社会就容易混乱。比如文化大革命时期,老婆揭发老公、儿子揭发父亲,最后家里一塌糊涂,整个国家就混乱了。所以,有些东西其实是最基本的天性,也是儒家道德允许的。

所以,一定要明白,孝慈是我们国家最早的立国之本。

但是,孝道过去也有非常糟糕的弊端,比如愚孝。陆游和唐婉为什么离婚?就是因为陆游的母亲不喜欢唐婉,非要儿子休了唐婉。因为孝道,陆游就把唐婉给休了,后来他一直很痛苦,唐婉虽然另嫁了一个人,但也不幸福。这就是愚孝造成的悲剧。现在你觉得不可思议,但那时你必须这么做,否则,陆游就是不孝,一旦不孝,整个社会都会唾弃你。

在西部人的伦理中,休妻是缺德的。据说,写休书的地方,连草都不长,因为缺德。一般读书人是不帮人写休书的。古代有个关于写休书的故事:有个读书人帮人写了一封休书,回家的时候老婆就没有等他。读书人问老婆,为啥你平时早早地就会在家里等我,今天却没有等我呢?老婆说,你头顶上有光,过去,我一见到光,就知道你回来了;今天不知为啥,你头上没有光了。你是不是做什么缺德事了?读书人说,我也没做什么啊,就是给人写了一封休书。老婆说,就是这件事,你赶紧把休书要回来烧掉,这种事不要做。读书人就回去要休书了,他又不能直接要,怎么办呢?他就说休书上有个字错了,要改,人家就把休书给他,他马上就烧掉了。烧掉之后,他就回家,老婆又提前在家里等他了,因为他头上又有光了。后来,这个人大富大贵。所以,西部人反对休妻。


叁老子的向往伍大智若愚,大巧若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