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富论-冉明志译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国富论/(英)斯密(Smith,A.)著;冉明志译.—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10
(哈佛百年经典)
ISBN 978-7-5640-7752-5
Ⅰ.①国… Ⅱ.①斯… ②冉… Ⅲ.①古典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Ⅳ.①F091.33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3)第111298号
出版发行/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社 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5号
邮 编/100081
电 话/(010)68914775(总编室)
82562903(教材售后服务热线)
68948351(其他图书服务热线)
网 址/http://www.bitpress.com.cn
经 销/全国各地新华书店
印 刷/三河市九洲财鑫印刷有限公司
开 本/700毫米×1000毫米 1/16
印 张/32.5
字 数/415千字
版 次/2013年10月第1版 2013年10月第1次印刷
定 价/49.00元
责任编辑/张慧峰
文案编辑/张慧峰
责任校对/周瑞红
责任印制/边心超
图书出现印装质量问题,请拨打售后服务热线,本社负责调换
出版前言
人类对知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从苏格拉底到亚里士多德,从孔子到释迦摩尼,人类先哲的思想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将这些优秀的文明汇编成书奉献给大家,是一件多么功德无量、造福人类的事情!1901年,哈佛大学第二任校长查尔斯·艾略特,联合哈佛大学及美国其他名校一百多位享誉全球的教授,历时四年整理推出了一系列这样的书——《Harvard Classics》。这套丛书一经推出即引起了西方教育界、文化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赞扬,并因其庞大的规模,被文化界人士称为The Five-foot Shelf of Books——五尺丛书。
关于这套丛书的出版,我们不得不谈一下与哈佛的渊源。当然,《Harvard Classics》与哈佛的渊源并不仅仅限于主编是哈佛大学的校长,《Harvard Classics》其实是哈佛精神传承的载体,是哈佛学子之所以优秀的底层基因。
哈佛,早已成为一个璀璨夺目的文化名词。就像两千多年前的雅典学院,或者山东曲阜的“杏坛”,哈佛大学已经取得了人类文化史上的“经典”地位。哈佛人以“先有哈佛,后有美国”而自豪。在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中,几乎所有著名的革命者都是哈佛大学的毕业生。从1636年建校至今,哈佛大学已培养出了7位美国总统、40位诺贝尔奖得主和30位普利策奖获奖者。这是一个高不可攀的记录。它还培养了数不清的社会精英,其中包括政治家、科学家、企业家、作家、学者和卓有成就的新闻记者。哈佛是美国精神的代表,同时也是世界人文的奇迹。
而将哈佛的魅力承载起来的,正是这套《Harvard Classics》。在本丛书里,你会看到精英文化的本质:崇尚真理。正如哈佛大学的校训:“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与真理为友。”这种求真、求实的精神,正代表了现代文明的本质和方向。
哈佛人相信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希腊人文传统,相信在伟大的传统中有永恒的智慧,所以哈佛人从来不全盘反传统、反历史。哈佛人强调,追求真理是最高的原则,无论是世俗的权贵,还是神圣的权威都不能代替真理,都不能阻碍人对真理的追求。
对于这套承载着哈佛精神的丛书,丛书主编查尔斯·艾略特说:“我选编 《Harvard Classics》,旨在为认真、执著的读者提供文学养分,他们将可以从中大致了解人类从古代直至19世纪末观察、记录、发明以及想象的进程。”
“在这50卷书、约22000页的篇幅内,我试图为一个20世纪的文化人提供获取古代和现代知识的手段。”
“作为一个20世纪的文化人,他不仅理所当然的要有开明的理念或思维方法,而且还必须拥有一座人类从蛮荒发展到文明的进程中所积累起来的、有文字记载的关于发现、经历以及思索的宝藏。”
可以说,50卷的《Harvard Classics》忠实记录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传承了人类探索和发现的精神和勇气。而对于这类书籍的阅读,是每一个时代的人都不可错过的。
这套丛书内容极其丰富。从学科领域来看,涵盖了历史、传记、哲学、宗教、游记、自然科学、政府与政治、教育、评论、戏剧、叙事和抒情诗、散文等各大学科领域。从文化的代表性来看,既展现了希腊、罗马、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英国、德国、美国等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文明的最优秀成果,也撷取了中国、印度、希伯来、阿拉伯、斯堪的纳维亚、爱尔兰文明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从年代来看,从最古老的宗教经典和作为西方文明起源的古希腊和罗马文化,到东方、意大利、法国、斯堪的纳维亚、爱尔兰、英国、德国、拉丁美洲的中世纪文化,其中包括意大利、法国、德国、英国、西班牙等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再到意大利、法国三个世纪、德国两个世纪、英格兰三个世纪和美国两个多世纪的现代文明。从特色来看,纳入了17、18、19世纪科学发展的最权威文献,收集了近代以来最有影响的随笔、历史文献、前言、后记,可为读者进入某一学科领域起到引导的作用。
这套丛书自1901年开始推出至今,已经影响西方百余年。然而,遗憾的是中文版本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始终未能面市。
2006年,万卷出版公司推出了《Harvard Classics》全套英文版本,这套经典著作才得以和国人见面。但是能够阅读英文著作的中国读者毕竟有限,于是2010年,我社开始酝酿推出这套经典著作的中文版本。
在确定这套丛书的中文出版系列名时,我们考虑到这套丛书已经诞生并畅销百余年,故选用了“哈佛百年经典”这个系列名,以向国内读者传达这套丛书的不朽地位。
同时,根据国情以及国人的阅读习惯,本次出版的中文版做了如下变动:
第一,因这套丛书的工程浩大,考虑到翻译、制作、印刷等各种环节的不可掌控因素,中文版的序号没有按照英文原书的序号排列。
第二,这套丛书原有50卷,由于种种原因,以下几卷暂不能出版:
英文原书第4卷:《弥尔顿诗集》
英文原书第6卷:《彭斯诗集》
英文原书第7卷:《圣奥古斯丁忏悔录 效法基督》
英文原书第27卷:《英国名家随笔》
英文原书第40卷:《英文诗集1:从乔叟到格雷》
英文原书第41卷:《英文诗集2:从科林斯到费兹杰拉德》
英文原书第42卷:《英文诗集3:从丁尼生到惠特曼》
英文原书第44卷:《圣书(卷Ⅰ):孔子;希伯来书;基督圣经(Ⅰ)》
英文原书第45卷:《圣书(卷Ⅱ):基督圣经(Ⅱ);佛陀;印度教;穆罕默德》
英文原书第48卷:《帕斯卡尔文集》
这套丛书的出版,耗费了我社众多工作人员的心血。首先,翻译的工作就非常困难。为了保证译文的质量,我们向全国各大院校的数百位教授发出翻译邀请,从中择优选出了最能体现原书风范的译文。之后,我们又对译文进行了大量的勘校,以确保译文的准确和精炼。
由于这套丛书所使用的英语年代相对比较早,丛书中收录的作品很多还是由其他文字翻译成英文的,翻译的难度非常大。所以,我们的译文还可能存在艰涩、不准确等问题。感谢读者的谅解,同时也欢迎各界人士批评和指正。
我们期待这套丛书能为读者提供一个相对完善的中文读本,也期待这套承载着哈佛精神、影响西方百年的经典图书,可以拨动中国读者的心灵,影响人们的情感、性格、精神与灵魂。
主编序言
亚当·斯密(Adam Smith)是英国著名的政治经济学家和道德哲学家,1723年6月5日生于苏格兰的克卡尔迪。其父亲做过律师及海关关员,在亚当·斯密出生前去世。亚当·斯密由母亲养大,因而童年饱受苦难。亚当·斯密十四岁时进入格拉斯哥大学学习,并在此受到弗朗西斯·哈奇森的影响。1740年,他获得了斯内尔奖学金,并进入牛津大学巴利奥尔学院学习六年。离开牛津大学后,亚当·斯密做了许多有关英国文学与经济学的讲座。1751年成为格拉斯哥大学的逻辑学教授,次年成为道德学教授。1759年,《道德情操论》的出版为他赢得了巨大的声誉,他因此受聘为巴克卢公爵三世的私人教师,陪同公爵去法国旅行近三年。在此期间,亚当·斯密结识了许多法国知识界的领袖。1766年年底返回英国后,他主要居住在克卡尔迪和伦敦,撰写《富国论》(即现在的《国富论》),并最终于1776年出版。该书甫一面世就取得了成功,成为哲学领域与经济学领域的权威著作长达数年之久。在接下来的数年里,亚当·斯密被任命为海关专员,并安静悠闲地定居在爱丁堡,直到1790年7月19日去世。
尽管许多人先于亚当·斯密多年对政治经济学进行过研究,但《国富论》首次使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该书以大量的历史知识为基础,以非凡的理性和聪明才智制定了其原则,并采用恰当例证巧妙阐释了这些原则。尽管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猜测、批评、新事实和新经验的积累,该书仍是政治经济学最权威的著作,对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则有最全面的阐述和支撑。
从其脱离先前的经济思想及其随后的观点来看,《国富论》中最显著的特点是天赋自由权原则的阐述。亚当·斯密认为,人类的自私自利是上帝的天意。他还认为,如果政府不干涉自由竞争,工业问题将迎刃而解,并将取得最大的实用效率。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国际关系,并且也是对自由贸易争论的经典阐述。
该书原本包含大量在知识进步和工业文明中,已经被证明不准确或无用的偏离主题的内容和阐释,这些内容和阐释已从现版本中删除。在大大增加阅读兴趣和可读性的同时,该书保留了亚当·斯密的主要论点,并将其提供给读者作为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最佳基础。
查尔斯·艾略特
原出版序及全书设计
一个国家国民每年的劳动,用以供给国民每年所消费的一切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构成这种必需品和便利品的,或是本国国民的直接产物,或是用这种劳动产品从他国购进的物品。
这些劳动产品或用它们从他国购进的物品与消费者人数的比例,或者大,或者小,因此一国国民所需的一切必需品和便利品的供给情况的好坏取决于这一比例的大小。
但就任何一国而言,这一比例必然受到以下两种情况的支配:一是该国国民在一般劳动中所体现出来的技巧、熟练程度和判断力;二是该国从事有用劳动的人数与不从事有用劳动的人数之间的比例。无论一个国家的土壤、气候或国土面积是怎样的,它的国民每年供给的好坏,必然取决于上述两种情况。
另外,上述供给的好坏,似乎较多地取决于前一种情况。在以捕鱼和打猎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原始国家,每一个具备劳动能力的个人都或多或少地从事有用劳动,并尽其所能给他自己或家族内因老幼病弱而不能参与劳动的人,提供各种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可是,他们的生活依旧贫乏,甚至有时仅因为贫乏的缘故,迫不得已地杀害老幼以及长期患病的亲人;或遗弃他们,任其饿死或被野兽吞食。相反,在文明繁荣的国家,虽有许多人根本不劳动,而且他们往往要消费比大多数劳动者多十倍甚至百倍的劳动产品,但由于整个社会的劳动产品非常丰富,往往能充足地满足所有人的供给,即便是地位最低最贫穷的劳动者,只要勤勉节俭,也可享受比野蛮人更多的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
劳动生产力这种改善的原因,以及劳动产品在社会不同等级和状况的人之间自然分配的顺序,是本书第一篇的主题。
不论一个国家的国民在运用劳动时的技巧、熟练程度和判断力的状况如何,在运用情况持续不变的情况下,在这个时间区间内,该国每年供给状况的好坏,取决于其国民每年从事有用劳动的人数与不从事有用劳动的人数之间的比例。在下文将看到,有用的生产性劳动者的人数,无论在什么场合,都与推动这些劳动者工作的资本量的大小以及资本用途成正比。本书第二篇讨论资本的性质,逐渐积累资本的方法,以及因为资本用途不同,所推动的劳动量亦不相同等内容。
在劳动运用上,技巧、熟练程度和判断力已经达到一定程度的国家,对劳动的一般管理或指导,曾采取极不相同的计划;这些计划在促进劳动产品数量的巨大增加方面具有不同的影响力。有些国家的政策,特别鼓励农村的产业;而另一些国家的政策,却特别鼓励城市的产业。很少有国家能平等地对待每一种产业。自罗马帝国崩溃以来,欧洲各国的政策比较有利于城市的产业,即工艺、制造业和商业,而不利于农村的产业,即农业。本书第三篇将说明采用和规定这种政策的情况。
尽管这些不同计划的推行,最初或许是因为某些特殊阶级的人的个人利益与偏见,而且他们不曾考虑到或预见到这些计划对社会公共福利的影响,但是,这些计划却引起了极不相同的政治经济学说。有的学说夸大了城市产业的重要性,而有的学说又特别强调农村产业的重要性。这些学说不仅对学者们的意见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而且也左右着君主和国家的政策。我力图在本书第四篇中尽可能详细清楚地解释这些学说,并说明它们在不同时代和不同国家所产生的主要影响。
本书前四篇的目的在于说明广大人民的收入构成,并说明不同时代、不同国家每年给他们供应的消费资源的性质。第五篇即最后一篇所讨论的,是君主或国家的收入。在这一篇里,我将尽力说明以下几点:第一,什么是君主或国家的必需费用,其中哪些费用应由全社会共同缴纳的赋税来负担,哪些费用应由社会某特定阶级或某些特定成员负担;第二,全社会应缴税款是以何种不同方法募集的,以及这些方法的主要利弊是什么;第三,是什么促使几乎所有现代各国政府把这种收入的一部分作为担保来举债,以及这些债务对于真实财富,即社会的土地和劳动的年产物,有何影响。
目录
Contents
出版前言
主编序言
原出版序及全书设计
第一篇 论劳动生产力增进的原因以及劳动产品自然而然地分配给各阶级人民的顺序 第一章 论劳动分工
第二章 论引起劳动分工的缘由
第三章 论劳动分工受市场范围的限制
第四章 论货币的起源和用途
第五章 论商品的真实价格与名义价格或其劳动价格与货币价格
第六章 论商品价格的组成部分
第七章 论商品的自然价格与市场价格
第八章 论劳动工资
第九章 论资本利润
第十章 论工资与利润随劳动与资本用途的不同而不同
第十一章 论地租
第二篇 论资财的性质及其蓄积和用途 导言
第一章 论资财的分类
第二章 论作为社会总资财的一个特殊部门或作为维持国民资本的费用的货币
第三章 论资本积累并论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劳动
第四章 论贷出取息的资财
第五章 论资本的各种用途
第三篇 论不同国家的财富的不同发展 第一章 论财富的自然发展
第二章 论罗马帝国崩溃后农业在欧洲旧状态下所受到的阻抑
第三章 论罗马帝国崩溃后都市的勃兴与进步
第四章 都市商业对农村改良的贡献
第四篇 政治经济学体系 导言
第一章 商业主义和重商主义原理
第二章 论限制能在本国生产的外国货物的进口
第三章 论对其贸易差额被认为于我不利的那些国家的几乎所有货物进口施加的特别限制
第四章 论退税
第五章 论奖励金
第六章 论通商条约
第七章 论殖民地
第八章 关于重商主义的结论
第九章 论重农主义即政治经济学中把土地生产物看作各国收入及财富的唯一
第五篇 论君主和国家的税收 第一章 论君主或国家的支出
第二章 论社会一般收入或国库收入的源泉
第三章 论公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