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正清中国回忆录 - 阎亚婷、熊文霞译

 第一部分负笈求学:在五个地方接受教育(1907—1931)
  第1章为何我将目光投向东方
  第2章了解中国
 第二部分我们首次发现中国(1932—1935)
  第3章来到北京
  第4章开始观察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们
  第5章艾格尼丝·史沫特莱眼中的中国
  第6章哈罗德·伊罗生与恐怖行动
  第7章蒋廷黻和现代化
  第8章成为专家,任教清华
  第9章我们的中国朋友
  第10章访问最早的通商口岸
  第11章首次离开中国
 第三部分学会当一名教授(1936—1940)
  第12章拿到牛津大学博士学位
  第13章开始在哈佛执教
  第14章战争与政策问题
 第四部分华盛顿、重庆和上海(1941—1946)
  第15章来到华盛顿
  第16章战时前往中国
  第17章立足重庆
  第18章玛丽·梅乐斯和战略情报局
  第19章学术中心与美国利益
  第20章1943年——蒋介石开始失去人心
  第21章接触左翼
  第22章与华盛顿的战时新闻局一同工作
  第23章战后中国
 第五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余波(1946—1952)
  第24章中国政策和地区研究
  第25章与麦卡锡主义战斗
 第六部分开展中国问题研究(1953—1971)
  第26章创立研究中心
  第27章研究领域的组织工作
  第28章在世界各地参观与访问
  第29章越南和美国–东亚关系
 第七部分渡过难关(1972—1981)
  第30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今与昔
  第31章与俄国人交往失败
  第32章作为中国友人的波折起伏
  第33章结语

版权信息

ISBN:9787508663784

中信出版集团制作发行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序言

拿起桌子上的电话,我能够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成千上万的人进行通话,尽管我们彼此语言并不相通。幸运的是,他们不会真的给我打电话,而我也同样不会作此尝试,但是,这在未来并非不可能发生。媒体、弹道导弹的发展,让我们的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正是这种距离的缩减,让我们觉得有必要去了解其他的国家。在过去的50年中,我一直尝试去了解中国。然而,随着我关于中国的知识面不断扩大,关于它的知识盲点也在不断增加。问题总是不断涌现,而要找到与之匹配的答案却需假以更多时日。为求更好地了解中国,人们在更大的广度上作出努力,而这种努力同时也要求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如果一个人对中美关系不感兴趣,不对其感到诧异、恼怒,或是惊恐,那么他对中国的研究就不会长久。事实上,研究中国的人会发现自己对于中国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对中美关系产生了影响和作用。就像任何一位历史学家所认为的,他不可避免地会为他所写的历史作出大量的贡献。这样的想法让我觉得,为自己撰写自传是合情合理的,而我自己也有此意。

然而,当一位历史学家开始写自传时,他首先会发现这样一个事实——他仍然在写历史。他需要对“事实”进行仔细甄别,还要分阶段地进行组织,作出例证,阐明主题。写自传就像编写一本教科书一样不易。你必须总结大量的情节,但是不能让读者读之不知所云。

接下来我将迅速地概述一下我要讲的故事:我出生在南达科他州,那时候,它依然是一个文化较为落后的地区,所以我前往美国东部求学。我曾辗转于5个地方求学,这样的经历让我学会了到一个新的环境时,如何依据它的标准来确立自己事业的方向。在偶然的情况下,我开始对中国研究产生兴趣,并为此在中国待了4年的时间(1932—1935)。在此期间,我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我去哈佛教授历史学(1936—1941),并且开始对中国现代变革的进程有了大致的了解。后来,在战争时期,我又两次前往中国(1942—1943,1945—1946),那时候,我了解了中国革命的精神,以及它的感染力和它的革命方式。于是我确信,这将不仅仅是一场伟大的革命,并且它最终必将取得胜利。回到哈佛大学后(1946—1952),我觉得有必要在全美范围内展开对中国的研究和教育,以帮助美国公众了解中国人真实的生活现状。我安然度过了麦卡锡时代,并没遭受太多迫害,然而,我依然为中美关系中所存在的问题的严重程度感到惊骇。因此,我参与了哈佛大学在中国问题领域所进行的培训、研究以及出版等方面的工作。1972年中美恢复邦交之后,我们又不得不再次面对那些重新抬头的老问题。

我希望这本个人的记录可以提供一些有用的观点。我们需要我们能够获得的一切。

说明一下,书中以缩进方式排版的文字是我从不同时期的信件、发表的文章或备忘录中摘取的内容。

麦卡锡主义是1950年至1954年间肇因于美国参议员麦卡锡的美国国内反共、反民主的典型代表,它恶意诽谤、肆意迫害共产党和民主进步人士乃至有不同意见的人。从1950年初麦卡锡主义开始泛滥,到1954年底彻底破产的前后5年里,它的影响波及美国政治、外交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麦卡锡主义作为一个专有名词,也成为政治迫害的同义词。——译者注(以下如不特殊注明,皆为译者注)

第一部分负笈求学:在五个地方接受教育(1907—1931)

第二部分我们首次发现中国(1932—1935)

第三部分学会当一名教授(1936—1940)

第四部分华盛顿、重庆和上海(1941—1946)

第五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余波(1946—1952)

第六部分开展中国问题研究(1953—1971)

第七部分渡过难关(1972—1981)


这是第一篇第一部分负笈求学:在五个地方接受教育(1907—1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