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都孤儿-薛鸿时、何文安译

前言

关于狄更斯和他的小说艺术,心里早有一些想法,趁写这篇前言之便,说出来,就正于广大狄更斯爱好者。

《雾都孤儿》是狄更斯第二部长篇小说。这位年仅二十五岁的小说家决心学习英国现实主义画家威廉·荷加斯(William Hogarth,1697一1764)的榜样,勇敢地直面人生,真实地表现当时伦敦贫民窟的悲惨生活。他抱着一个崇高的道德意图:抗议社会的不公,并唤起社会舆论,推行改革,使处于水深火热中的贫民得到救助。正因为如此,狄更斯历来被我国及前苏联学者界定为“英国文学上批判现实主义的创始人和最伟大的代表”。对此,我有一些不同的见解:文学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必然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但是,我们决不能把反映现实的文学都说成是现实主义文学,把“现实主义”的外延无限扩展。事实上,作家运用的创作方法多种多样,因人而异,这和作家的特殊气质和性格特点密切相关。狄更斯的创作,想像力极为丰富,充满诗的激情,他着意渲染自己的道德理想,处处突破自然的忠实临摹,借用一句歌德的话:它比自然高了一层。这和萨克雷、特洛罗普等坚持的客观。冷静、严格写实的方法有显著的区别。

试以《雾都孤儿》为例,(一)个性化的语言是狄更斯在人物塑造上运用得十分出色的一种手段。书中的流氓、盗贼、妓女的语言都切合其身份,甚至还用了行业的黑话。然而,狄更斯决不作自然主义的再现,而是进行加工、提炼和选择,避免使用污秽、下流的话语。主人公奥立弗语言规范、谈吐文雅,他甚至不知偷窃为何物。他是在济贫院长大的孤儿,从未受到良好的教育,所接触的都是罪恶累累、堕落不堪之辈,他怎么会讲这么好的英文呢?这用“人是一切社会关系总和”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是无法解释的。可见,狄更斯着力表现的是自己的道德理想,而不是追求完全的逼真。(二)在优秀的现实主义小说中,故事情节往往是在环境作用下的人物性格发展史,即高尔基所说的“某种性格、典型的成长和构成的历史”。然而,狄更斯不拘任何格套,想要多少巧合就安排多少巧合。奥立弗第一次跟小偷上街,被掏兜的第一人恰巧就是他亡父的好友布朗罗。第二次,他在匪徒赛克斯的劫持下入室行窃,被偷的恰好是他亲姨妈露丝·梅莱家。这在情理上无论如何是说不过去的。但狄更斯自有天大的本领,在具体的细节描写中充满生活气息和激情,使你读时紧张得喘不过气来,对这种本来是牵强的、不自然的情节也不得不信以为真。这就是狄更斯的艺术世界的魅力。(三)狄更斯写作时,始终有一种“感同身受的想象力”(Sympathetic imagination),即使对十恶不赦的人物也一样。书中贼首、老犹太费金受审的一场始终从费金的心理视角出发。他从天花板看到地板,只见重重叠叠的眼睛都在注视着自己。他听到对他罪行的陈述报告,他把恳求的目光转向律师,希望能为他辩护几句。人群中有人在吃东西,有人用手绢扇风,还有一名青年画家在画他的素描,他心想:不知道像不像,真想伸过脖子去看一看……一位绅士出去又进来,他想:准是吃饭去了,不知吃的什么饭?看到铁栏杆上有尖刺,他琢磨着:这很容易折断。从此又想到绞刑架,这时,他听到自己被处绞刑。他只是喃喃地说,自己岁数大了,大了,接着就什么声音也发不出来了。在这里,狄更斯精心选择了一系列细节,不但描绘了客观事物,而且切入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了他极其丰富的想像力。他运用的艺术方法,不是“批判现实主义”所能概括的。我倒是赞赏英国作家、狄更斯专家乔治·吉辛(George Giss-ing,1857-1903)的表述,他把狄更斯的创作方法称为“浪漫的现实主义”(romantic realism)。我认为这一表述才够准确,才符合狄更斯小说艺术的实际。

最后还要讨论一下E.M.福斯特在他的名著《小说面面观》中对狄更斯人物塑造的贬低。据他说,狄更斯只会塑造“扁形人物”,而不会塑造“浑圆人物”,在小说艺术上属于“较低层次”。事实真是这样吗?试以《雾都孤儿》中的南希为例,作一番研究分析。我认为梭(Melissos,前5世纪中叶)。反对伊奥尼亚学派的思想,认,南希这个人物有无比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远比E.M.福斯特所称羡的一切“浑圆人物”更富于立体感和活跃的生命力。南希是个不幸的姑娘,自幼沦落贼窟,并已成为第二号贼首赛克斯的情妇。除了绞架,她看不到任何别的前景。但是,她天良未泯,在天真纯洁的奥立弗,看到往日清白的自己,同情之心油然而生。她连奉贼首之命,冒称是奥立弗的姐姐,硬把他绑架回贼窟时,内心充满矛盾。归途中,她和赛克斯谈起监狱绞死犯人的事,奥立弗感觉到南希紧攥着他的那只手在发抖,抬眼一看,她的脸色变得煞白。后来,她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地给梅莱小姐和布朗罗通风报信,终于把奥立弗救了出来。梅莱和布朗罗力劝南希挣脱过去的生活,走上新生之路,但南希不忍心把情人赛克斯撇下。赛克斯在得知南希所作所为后,他只能持盗匪的道德标准,把南希视为不可饶恕的叛徒,亲手把她残酷地杀害。狄更斯在给这两个人物取名时是有很深的用意的,南希(Nancy)和赛克斯(Sikes)英文缩写是N和S,正是磁针的两极。他俩构成一对矛盾,既对立又统一,既相反又相成,永远不可分离。南希离不开赛克斯,宁愿被他杀害也不肯抛弃他;而赛克斯也离不开南希,一旦失去她,他就丧魂失魄,终于在房顶跌落,脖子被自己的一条绳子的活扣套住而气绝身死。南希的形象复杂、丰富又深刻,不但不是“扁平”的,而且达到极高的艺术成就。

狄更斯的小说经得起各种现代批评理论的发掘和阐释,不断产生发人深省的新意,将永久保持读者的鉴赏兴趣和专家们的研究兴趣。

薛鸿时

一九九八年五月于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第一章 讨论奥立弗·退斯特的出生地点,以及有关他出生的种种情形

第二章 介绍奥立弗·退斯特的成长教育以及衣食住行情况

第三章 叙述奥立弗·退斯特差一点得到了一个并非闲差的职务

第四章 奥立弗得授新职,初次踏进社会

第五章 奥立弗结识新同事,平生第一次参加葬礼就冒出了一些和他主人的买卖颇不适宜的想法

第六章 叙述奥立弗被师兄诺亚的辱骂所激怒,奋起自卫,诺亚吓了一大跳

第七章 奥立弗继续反抗

第八章 奥立弗徒步去伦敦,途中遇见一位颇为古怪的小绅士

第九章 有关快活老绅士和他那班得意门生的若干新细节

第十章 叙述奥立弗对新伙伴的品格日趋了解,他长了见识但代价高昂。本章不长,但在这部传记中却十分重要

第十一章 讨论治安推事范昂其人以及他办案方式的一个小小的例子

第十二章 在这一章里,奥立弗得到前所未有的悉心照料,回头接着谈那位快活的老绅士和他的那一帮年轻朋友

第十三章 向聪明的读者介绍几位新相识,捎带着叙述一下他们的各种与这部传记有关的趣事

第十四章 进一步叙述奥立弗在布朗罗先生家里的情形,在他外出办事时,一位名叫格林维格的先生为他作了一番值得注意的预言

第十五章 表一表快活的老犹太和南希小姐是何等宠爱奥立弗·退斯特

第十六章 奥立弗·退斯特被南希领走之后的情况

第十七章 奥立弗继续倒运,引得一位前来伦敦的显要人物败坏他的名声

第十八章 时过境迁,奥立弗在那一班良师益友之中如何度日

第十九章 一个值得留意的计划在本章讨论定板

第二十章 叙述奥立弗是如何被托付给威廉·赛克斯先生的

第二十一章 远征

第二十二章 夜盗

第二十三章 邦布尔先生和一位女士进行了一次愉快的交谈,说明在某些时候甚至一位教区干事也会多情善感

第二十四章 叙述一件非常乏味的事,本章虽然很短,但在这部传记中却相当重要

第二十五章 在本章中,这部传记要回过头去讲费金先生以及他的同伴了

第二十六章 在这一章里,一个神秘的角色登场了,还发生了许多与这部传记不可分割的事情

第二十七章 为前一章极不礼貌地把一位女士抛在一旁赔礼补过

第二十八章 找寻奥立弗,接着讲述他的遭遇

第二十九章 介绍一下奥立弗前来投靠的这一家人

第三十章 叙述新来探访的人对奥立弗有何印象

第三十一章 紧急关头

第三十二章 奥立弗与好心的朋友们一起,开始过幸福的生活

第三十三章 在这一章里,奥立弗和朋友们的欢乐遇到了一次意外挫折

第三十四章 详细介绍一位现在才出场的青年绅士,以及奥立弗的又一次奇遇

第三十五章 奥立弗的奇遇不了了之哈利·梅莱与露丝之间进行了一次相当重要的谈话

第三十六章 本章很短,单独看起来似乎无关紧要,可是作为上一章的续篇,以及到时候读者自会读到的一章的伏笔,还是应该读一下

第三十七章 读者在这一章里可以看到婚前婚后情况迥异的寻常现象

第三十八章 邦布尔夫妇与孟可司先生夜间会晤的经过

第三十九章 读者早已熟知的几个体面人物再次登场,并说明孟可司与老犹太是如何把他们很有价值的脑袋凑到一块儿的

第四十章 与上一章紧相衔接的一次奇怪的会见

第四十一章 包含若干新的发现,说明意外之事往往接连发生,正如祸不单行一样

第四十二章 奥立弗的一位老相识显示了明白无误的天才特征,一跃成为首都的一位公众人物

第四十三章 本章讲述逮不着的机灵鬼如何落难

第四十四章 到了向露丝·梅莱履行诺言的时候,南希却无法前往

第四十五章 诺亚·克雷波尔受雇为费金执行一项秘密使命

第四十六章 赴约

第四十七章 致命的后果

第四十八章 赛克斯出逃

第四十九章 孟可司与布朗罗先生终于会面了,记述他们的谈话以及打断这次谈话的消息

第五十章 追与逃

第五十一章 本章要解开好几个疑团,并议成一门只字不提财礼的亲事

第五十二章 费金在人世的最后一夜

第五十三章 最后一章


这是第一篇第一章 讨论奥立弗·退斯特的出生地点,以及有关他出生的种种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