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奥利弗对新伙伴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以高昂的代价获得了经验。这一章虽短,却在本书中至关重要
一连好多天,奥利弗都待在老犹太的屋子里挑手帕上的记号(拿回家的手帕有很多),有时也参加前面描述的那种游戏。两位小绅士和老犹太每天早上都要那样玩一通。终于,他开始渴望呼吸新鲜空气,并多次恳求老绅士允许他同那两个伙伴一起出去干活儿。
奥利弗发现老绅士在道德要求方面极其严格,于是越发迫不及待想参与外出行动。每当逮不着和查理·贝茨晚上空手而归时,老绅士总会慷慨激昂地阐述好逸恶劳的害处,还让他们空着肚子上床,迫使他们认识到勤奋工作的必要性。有一次,他甚至把他俩打得从楼梯上滚了下去。不过,用如此极端的手段贯彻道德规范的情况并不常见。
一天早晨,奥利弗总算得到了期盼已久的许可。最近两三天都没有手帕需要挑掉记号,饭菜质量也很差。也许正是因为这些,老绅士才会答应他。不管怎样,反正老绅士告诉他可以去,并把他交给查理·贝茨和奥利弗的朋友逮不着共同照应。
他们的步态非常懒散、难看,奥利弗很快就怀疑,他的两个伙伴是想欺骗老绅士,根本不会去干活儿。逮不着还有个坏习惯,爱把小孩头上的帽子摘下来,扔到地下室前的采光井[1]里。查理·贝茨则不在乎所有权的问题,从阴沟旁的摊子上捞了好几个苹果和洋葱,塞到自己的口袋里。他的口袋大得惊人,似乎从各个方向都能把东西塞进衣服内部。奥利弗对这些恶劣行径实在看不下去,就想尽量委婉地表示想要回去,但逮不着的举止突然发生了神秘的变化,将奥利弗的思想引到了别的方向。
他们正从克拉肯威尔[2]的空旷广场附近的一条小窄巷里出来——这个广场被莫名其妙地取名为“绿广场”——逮不着突然止步,一根手指竖在唇边,小心翼翼地拉着两个同伴往后退。
“怎么啦?”奥利弗问。
“嘘!”逮不着答道,“你们看见书摊边上那个老家伙了吗?”
“是马路对面那位老绅士吗?”奥利弗说,“我看见了。”
“他挺合适。”逮不着说。
“上等货色。”查理·贝茨少爷说。
奥利弗万分惊讶地看看逮不着,又望望查理。还不等他发问,两个孩子已经悄悄穿过马路,溜到逮不着选中的那位老绅士背后了。奥利弗跟着走了两步,便默默地站在那儿呆望着,不知该前进还是后退。
那位老绅士假发上敷着白粉,戴着金边眼镜,看上去是个很有身份的人物。他上身穿着黑天鹅绒领子的深绿色大衣,下身套着白裤子,腋下夹着一根漂亮的竹杖。他从书摊上拿起一本书,站在那里看了起来,专注得就像坐在自家书房的扶手椅里似的。他很可能真是这么觉得的。从他全神贯注的样子便看得出,他眼里显然已经没有了书摊,没有了街道,也没有了这几个孩子。总之,除了那本正在读的书,他眼里别无他物。他看完一页后又翻过来,从下一页的第一行开始看起,就这样一页页地看下去,看得津津有味,如痴如醉。
奥利弗站在几步之外,眼睛瞪得溜圆,看着逮不着一手伸进老绅士的口袋,掏出一条手帕,将手帕递给查理·贝茨,然后两人飞也似的绕过拐角逃走了。这一幕令奥利弗多么恐惧、多么惊讶啊!
一时间,那些神秘的手帕、金表、珠宝,还有那个老犹太,全都涌上奥利弗心头。他呆立了一会儿,恐惧令他周身的血液似乎都沸腾了,如同置身于烈火之中。他又慌又怕,拔腿就跑,也不知自己在干什么,只是以最快的速度奔逃开去。
所有这一切都发生在一瞬间。奥利弗拔腿开跑的那一刻,老绅士摸了摸口袋,发觉手帕不见了,急忙转过身,见一个孩子正没命似的跑开,很自然地认定对方便是偷手帕的贼,于是他一边扯开嗓门大叫“抓小偷”,一边追了上去,手里还拿着那本书。
但是,喊捉贼的不光老绅士一个人。为避免沿街逃窜惹人注意,逮不着和贝茨少爷一绕过街角便躲进第一幢房子的门洞里。不一会儿他们就听到了叫喊,接着又看见奥利弗跑过来,马上猜到了是怎么回事,于是果断地跳出藏身地,也大叫着“抓小偷”,如同好市民一样加入了追捕的人群。
虽说奥利弗是哲学家养大的,但在理论修养上,他却并不熟悉一句美妙的格言,那就是:保存自己乃大自然第一法则。倘若他懂得这个道理,或许会对当下的突发状况有所准备。但事实上,这场面让他猝不及防,所以越发惊慌,只能一阵风似的在前面逃,后面跟着一边叫嚷一边追赶的老绅士和两个孩子。
“抓小偷!抓小偷!”这喊声仿佛具有一种魔力,商人离了柜台,车夫下了马车,屠夫撂下盘子,面包师扔掉篮子,送奶工放下提桶,跑腿的丢下包裹,学童抛掉弹珠,铺路工甩掉镐头,小孩子松开板羽球球拍。他们吵吵嚷嚷,慌慌张张,没头没脑地冲出来,又是撕扯,又是呐喊,又是尖叫,拐弯时撞倒路人,惊得鸡飞狗跳,喧闹声响彻大街小巷和庭院广场。
恐惧令他周身的血液似乎都沸腾了
“抓小偷!抓小偷!”上百人加入了这样的呼喊。每经过一个拐角,追捕的阵容就扩大一次。他们飞奔着,踏得泥浆哗哗四溅,蹬得人行道啪啪直响。窗子纷纷掀起,大家跑出门外,人群汹涌向前。尽管木偶戏演到了最精彩的地方,所有观众还是抛弃了潘趣[3],投入奔涌的人流,增强了声势,给“抓小偷!抓小偷!”的叫喊注入了新的活力。
“抓小偷!抓小偷!”追捕猎物的激情深深植根在人类心中。一个可怜的孩子累得上气不接下气,脸上写满恐惧,眼中充满痛苦,大颗大颗的汗珠从脸上直往下淌。他绷紧了每一根神经,想要摆脱追捕的人群。人群紧追不舍,渐渐逼近,见他气力不支,人群喊得越发响亮,叫得越发欢快了。“抓小偷!”唉,看在上帝的分上,还是抓住他算了,那对他来说才是慈悲哩!
总算抓住了!好精到的一拳!他登时倒在人行道上。人们急忙围上来,后来的人也都要拼命挤进去瞧上一眼。“闪开!”“让他喘口气!”“扯淡!他不配。”“那位先生在哪儿?”“在那儿,正沿着街过来呢。”“给这位先生让条路!”“先生,是不是这个孩子?”“是他。”
奥利弗躺在地上,满身泥浆和尘土,嘴角流着血,惊恐地望着周围密密麻麻的面孔。这时,追在最前头的几个人又拉又拖,殷勤备至地把老绅士带入了人堆。
“是的,”老绅士说,“恐怕就是这个孩子。”
“恐怕就是!”人群中响起一片低语,“这话说得真妙!”
“可怜的小伙子!”老绅士说,“他受伤了。”
“是我干的,先生。”一个粗笨的汉子跨前一步说,“我一拳打在他嘴上,指关节擦破了皮。是我逮住他的,先生。”
那汉子碰碰帽子行了个礼,咧嘴一笑,指望得到点辛苦帮忙的酬劳。老绅士厌恶地看了他一眼,焦急地四处张望,好像盘算着逃跑一样。他很可能真会这么做。那样一来,就会再次引起一场追捕。幸好这时来了一名警察(每逢这种场合,警察总是最后一个到场),挤过人群,一把抓住奥利弗的领子。
“喂,起来。”这人粗声粗气地说。
“不是我,真的,先生。真的,真的,是另外两个孩子干的。”奥利弗说,激动得双手交握,环顾四周,“他们就在附近。”
“噢,不,他们不在这里。”警察说。他本来是要挖苦奥利弗,但这也道出了实情,因为逮不着和查理·贝茨一发现方便出逃的小巷便溜之大吉了。“喂,起来!”
“别伤害他。”老绅士满怀同情地说。
“噢,不会的,我不会伤害他的。”警察答道。为证明自己所言不虚,他几乎将奥利弗的外套从背上扯了下来。“得啦,我知道你的鬼把戏,那对我不管用。你到底站不站起来,你这小魔头?”
奥利弗几乎站不起来。等他挣扎着勉强站稳,立刻就被揪住外套衣领,匆匆拖走了。老绅士跟在警察身旁往前走。人群中凡是有本事抢先占位的都挤到前面,不时回头瞅瞅奥利弗。孩子们发出胜利的欢呼,随众人一道走开。
[1] 地下室前一小块凹陷的区域,用于采光通风。
[2] 位于田野巷北面不到三分之一英里处,是当时伦敦凶杀和犯罪案件发案率最高的区域。
[3] 英国传统滑稽木偶剧《潘趣和朱迪》中的男主角,鹰鼻驼背,常同老婆朱迪吵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