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游走在中国与西方之间 - x2zhao译

 记录A 地下之城
  1 中间人
 记录B 书写的王国
  2 美国之音
  3 断桥
 记录C 城墙
  4 一夜之城
  5 淀粉
  6 好莱坞
 记录D 来自乌龟的话
  7 今夜你并不寂寞
  8 移民
  9 四合院
 记录E 一尊青铜头像
  10 周年纪念
  11 四川人
 记录F 一本书
  12 政治避难
 记录G 没有裂缝的骨头
  13 运动会
  14 沙子
 记录H 一个字
  15 翻译
  16 旗帜
  17 直达影像
 记录I 那匹马
  18 混沌的西部
  19 选举
  20 唐人街
 记录J 自我批评
  21 国事访问
 记录K 遗失的字母表
  22 封存的内心最强大
 记录L 排印错误的汉字
  23 巴顿之墓
 记录Z 售出的文字
  24 茶
 译后记

【美】何伟 著

x2zhao 译

译言网

翻译简介

即日起开始翻译纽约客专栏作家何伟(Peter Hessler)“中国三部曲”的第二部:《甲骨文:游走在中国与西方之间》。

Peter Hessler,中文名何伟,普林斯顿大学文学学士,牛津大学文学硕士,1996年随美国和平队来到中国,在四川涪陵师范学院支教,是当地仅有的两名外国人之一。1999年,何伟来到北京,开始独立写作生涯,同时成为《华尔街日报》驻北京记者站的助理记者,并为《大西洋月刊》、《华盛顿邮报》、《国家地理杂志》和《纽约客》等媒体供稿。此后作为职业作家长居北京。

从1996年开始,他陆续完成了三部书写中国的纪实作品,并称为“中国三部曲”。第一部曲是讲述涪陵生活的《江城》(River Town),此书获得了国际著名的桐山环太平洋书卷奖;第二部是以普通人的生活变化为基点、描述整个中国社会变迁的《甲骨文:游走在中国与西方之间》(Oracle Bones: A Journey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此书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的提名;最后一部是何伟花了7年时间游历和写作而成的《开车游历中国:从农场到工厂》(Country Driving: A journey through China from Farm to Factory),此书在2010年2月荣登亚马逊英文网站销售书榜的第一位。此外,前两部书都上了《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榜。

作为一名攻读文学的学生,作为一名曾经身在中国的中文教师和记者,我读过无数描写现代中国的小说和传记文学;然而,很久以来,没有任何一本书,比何伟的文字——一个外国人描写他眼里的中国的文字,更为打动我。在看完《江城》的时候,我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如果有人问我,有什么人是真正愿意去了解这个国家,愿意实在地爱这个国家的普通人,何伟,我会说出你的名字。我要大声地说:那些总是像神一样伟大的天朝领导,那些动不动就谩骂“美国霸权、韩国棒子、日本鬼子”的爱国青年,还有那些像我这样受过高等教育、过着舒适生活、为自己的小成功洋洋得意的人们,都没有资格与你相比。

你把你的智慧、学识和青春岁月,献给一片你曾经全无了解的土地。你把你在普林斯顿和牛津学到的英美文学,教给西川涪陵师范大专的学生——这些学生毕业后,大多将回到他们出生的四川边远村落,在那儿的中小学担任英文教师。你走进深山,面对着长江扎营,听着它奔腾不息的密语。你走进那个严重污染的城市,与面馆老板一家及各式各样的普通人成为朋友,你写下你和他们的交往,写下那些普通中国人在时代巨变中的烦恼、挣扎和坚强。你喜欢沿着农田奔跑,又时不时走进贫穷农户的家里,用你刚学会的中文与他们交谈。你记录即将消失的三峡,那些注定被淹没的古老村镇,那些从此迁出祖祖辈辈生活之地的平凡人家。

你,一个来自美国的年轻人,走到这个陌生国家被遗忘的角落里,忠实地记录着普通人的挣扎于奋斗,忠实地记录了这个社会的变迁。”

而在看完《甲骨文》以后,我决定开始翻译这一本书。这本书已经有台湾译本,但内地没有发行,网络上也看不到译本。我希望有更多像我一样的中国人能读到它。我将避开书中一些敏感的政治内容,对另外一些不涉及敏感词的篇章进行翻译。另外要指出的一点是,这本书在台湾发行的版本与在英美发行的版本名字不同,因为我没有看过台湾版,所以不知道书的内容是否也有出入。台湾版名字是Oracle Bones:A Journey between China's Past and Present(卢秋莹女士的译本译为《甲骨文:流离时空里的新生中国》),而我的译本依据的是英美版的名字Oracle Bones: A Journey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摘录一段网上介绍此书的内容:“《甲骨文》全书从1999年5月写到2002年6月,作者穿行于北京、上海、新疆、台湾、南京、安阳、丹东、涪陵、武威等地,穿插记录了中国的过去与现在。使用‘甲骨’作为书名,是因为甲骨曾经被中国人用来记录远古、占卜未来,具有连接过去与将来的寓意。”

最后在此记录一名中国记者对何伟的评论:“他不只是一个记者,一个作家——他就是故事本身。”

x2zhao

献词

献给我的姐妹们:

艾米

安吉拉

和 比吉塔

作者前言

本书是一本纪实著作,文中使用的都是真名,只有波拉特(Polat)是个例外,他本人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敏感问题而要求使用化名。

本书是从1999年到2004年进行调查的,那段时期发生的事件仍在今天回荡。我期待我们未来能对这些事件有更多了解,我并不期望我的叙述是全面的和最终的。我的目的一直是追踪这一时期的某些人士,记录下变化的世界是如何塑造他们的生活的。

这些人士将我带到许多地方——中国的、美国的、还有像新疆、台湾这样有争议的地方。边界、定义常常看上去是变化流动的,就像时间一样。这本书的主要章节是按年代排列的,那些标以“记录”的较短章节则不是。它们反映了更深重的时间感——当历史远逝于过去后,人们用以理解历史的方式。

波拉特在维语中是钢铁的意思,他选择这个名字,是因为他相信这是一个远离家乡的人所必须拥有的品质。

(以上文字由“Hi!PDA”论坛starship补译)

记录A 地下之城

记录B 书写的王国

记录C 城墙

记录D 来自乌龟的话

记录E 一尊青铜头像

记录F 一本书

记录G 没有裂缝的骨头

记录H 一个字

记录I 那匹马

记录J 自我批评

记录K 遗失的字母表

记录L 排印错误的汉字

记录Z 售出的文字

译后记


这是第一篇记录A 地下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