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与火之歌 - 谭光磊、屈畅、胡绍晏、赵琳译
卷一:权力的游戏
序幕
布兰
凯特琳
丹妮莉丝
艾德
琼恩
凯特琳
艾莉亚
布兰
提利昂
琼恩
丹妮莉丝
艾德
提利昂
凯特琳
珊莎
艾德
布兰
凯特琳
琼恩
艾德
提利昂
艾莉亚
丹妮莉丝
布兰
艾德
琼恩
艾德
凯特琳
珊莎
艾德
提利昂
艾莉亚
艾德
凯特琳
艾德
丹妮莉丝
布兰
提利昂
艾德
凯特琳
琼恩
提利昂
艾德
珊莎
艾德
丹妮莉丝
艾德
琼恩
艾德
艾莉亚
珊莎
琼恩
布兰
丹妮莉丝
凯特琳
提利昂
珊莎
艾德
凯特琳
琼恩
丹妮莉丝
提利昂
凯特琳
丹妮莉丝
艾莉亚
布兰
珊莎
丹妮莉丝
提利昂
琼恩
凯特琳
丹妮莉丝
跋
附录一 主要家族谱系表
附录二 地图
附录三 度量衡表
卷二:列王的纷争
序幕
艾莉亚
珊莎
提利昂
布兰
艾莉亚
琼恩
凯特琳
提利昂
艾莉亚
戴佛斯
席恩
丹妮莉丝
琼恩
艾莉亚
提利昂
布兰
提利昂
珊莎
艾莉亚
提利昂
布兰
凯特琳
琼恩
席恩
提利昂
艾莉亚
丹妮莉丝
布兰
提利昂
艾莉亚
凯特琳
珊莎
凯特琳
琼恩
布兰
提利昂
席恩
艾莉亚
凯特琳
丹妮莉丝
提利昂
戴佛斯
琼恩
提利昂
凯特琳
布兰
艾莉亚
丹妮莉丝
提利昂
席恩
琼恩
珊莎
琼恩
提利昂
凯特琳
席恩
珊莎
戴佛斯
提利昂
珊莎
提利昂
珊莎
丹妮莉丝
艾莉亚
珊莎
席恩
提利昂
琼恩
布兰
附录一 主要家族谱系表
附录二 地图
附录三 度量衡表
卷三:冰雨的风暴
序幕
詹姆
凯特琳
艾莉亚
提利昂
戴佛斯
珊莎
琼恩
丹妮莉丝
布兰
戴佛斯
詹姆
提利昂
艾莉亚
凯特琳
琼恩
珊莎
艾莉亚
山姆威尔
提利昂
凯特琳
詹姆
艾莉亚
丹妮莉丝
布兰
戴佛斯
琼恩
丹妮莉丝
珊莎
艾莉亚
琼恩
詹姆
提利昂
山姆威尔
艾莉亚
凯特琳
戴佛斯
詹姆
提利昂
艾莉亚
布兰
琼恩
丹妮莉丝
艾莉亚
詹姆
凯特琳
山姆威尔
艾莉亚
琼恩
凯特琳
艾莉亚
凯特琳
艾莉亚
提利昂
戴佛斯
琼恩
布兰
丹妮莉丝
提利昂
珊莎
提利昂
珊莎
詹姆
戴佛斯
琼恩
艾莉亚
提利昂
詹姆
珊莎
琼恩
提利昂
丹妮莉丝
詹姆
琼恩
艾莉亚
山姆威尔
琼恩
提利昂
山姆威尔
琼恩
珊莎
终章
附录一 主要家族谱系表
附录二 地图
附录三 度量衡表
卷四:群鸦的盛宴
序章
先知
侍卫队长
瑟曦
布蕾妮
山姆威尔
艾莉亚
瑟曦
詹姆
布蕾妮
珊莎
海怪之女
瑟曦
污点骑士
布蕾妮
山姆威尔
詹姆
瑟曦
铁船长
淹人
布蕾妮
拥女王者
艾莉亚
阿莲
瑟曦
布蕾妮
山姆威尔
詹姆
瑟曦
掠夺者
詹姆
布蕾妮
瑟曦
詹姆
运河边的猫儿
山姆威尔
瑟曦
布蕾妮
詹姆
瑟曦
高塔上的公主
阿莲
布蕾妮
瑟曦
詹姆
山姆威尔
附录一 国王们和他们的宫廷
附录二 地图
附录三 度量衡表
卷五:群龙的狂舞
序幕
提利昂
丹妮莉丝
琼恩
布兰
提利昂
商人的仆从
琼恩
提利昂
戴佛斯
琼恩
丹妮莉丝
臭佬
布兰
提利昂
戴佛斯
丹妮莉丝
琼恩
提利昂
戴佛斯
臭佬
琼恩
提利昂
丹妮莉丝
流亡首相
风吹团员
任性的新娘
提利昂
琼恩
戴佛斯
丹妮莉丝
梅丽珊卓
臭佬
提利昂
布兰
琼恩
丹妮莉丝
临冬城亲王
监视者
琼恩
提利昂
变色龙
国王的战利品
丹妮莉丝
琼恩
盲眼女孩
临冬城的鬼魂
提利昂
詹姆
琼恩
丹妮莉丝
席恩
丹妮莉丝
琼恩
瑟曦
女王铁卫
铁岛求婚者
提利昂
琼恩
免职的骑士
被拒的求婚者
重生的狮鹫
祭品
维克塔利昂
丑女孩
瑟曦
提利昂
废王者
驯龙者
琼恩
女王之手
丹妮莉丝
终章
附录一 维斯特洛的国王们
附录二 地图
附录三 度量衡表
制作说明
本作品集由头撞南墙排版制作,以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冰与火之歌》乔治·R.R.马丁著为蓝本,制作成适合多看阅读的版本。
《冰与火之歌》系列包括《权力的游戏》、《列王的纷争》、《冰雨的风暴》、《群鸦的盛宴》和《魔龙的狂舞》五部十五本书。
本书主要描述了在一片虚构的中世纪大陆上所发生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宫廷斗争、疆场厮杀、游历冒险和魔法抗衡的故事,全书七卷(包括未出的各卷)浑然一体,共同组成了一幅壮丽而完整的画卷。书名“冰与火”,为的是突出人性挣扎的含义,书中塑造了无数的人物,但其着眼点,却并非孤立地凸现英雄主义,奉献精神或奸猾阴谋,而是将书中人物放在一个“真人”的角度,写出他或她在时代和社会的旋涡中不同的境遇与选择。小说宏大、壮丽而真实,从中,读者便能与之产生呼应,仿佛身临其境,共同经历这冰与火的洗礼。
本制作说明样式从云轩阁阁主处得来,在此感谢。
版权归原作者和出版社。此版本仅用于学习与交流,严禁用于商业用途。如若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
注:为获得最佳阅读效果,请在多看设置中将排版设为“原版”(多看2.x版本)或“无”(多看3.x版本以上),背景为预设背景(不要自定义背景和字体颜色,以免整体配色出问题);字体设置为“默认”(使用书中指定字体),字体大小为默认大小(一般手机上为+4,平板上为+2——即减小字体到最小值后,点击增大按钮的次数)。
版权归原作者和出版社。此版本仅用于学习与交流,严禁用于商业用途。如若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
冰与火之歌
全15册
[美]乔治·R.R.马丁 著
[译者]
谭光磊 屈畅
胡绍晏 赵琳
重庆出版社
版权归原作者和出版社。此版本仅用于学习与交流,严禁用于商业用途。如若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
作者介绍
乔治·雷蒙·理查·马丁(Geoger Raymond Richard Martin),通常被称为乔治·R·R·马丁或GRRM,是一名擅长撰写奇幻、科幻和恐怖小说题材的美国作家、编辑、电视剧编剧兼制片人,雨果奖、星云奖、轨迹奖、世界科幻奖等文学奖项的多次得主。
乔治·R·R·马丁
Geoger Raymond Richard Martin
乔治·R·R·马丁,1948年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的贝约恩,就读于伊利诺伊州伊凡斯顿的西北大学,主修新闻写作。在1971年取得硕士学位以后,马丁陆续在重要的科幻杂志上,如《类比》杂志,发表了许多短篇作品,并很快以感伤怀旧的浪漫笔触,略带歌特气息的荒凉氛围,以及糅合恐怖小说元素的科幻作品,受到读者瞩目。这一时期他的代表作有中短篇小说《莱安娜之歌》(A Song For Lya),《沙王》(Sandkings),《十字架与龙》(The Way Of Cross And Dragon)等,长篇小说《光逝》(Dying Of The Light),《热夜之梦》(Fever Dream),《末日狂歌》(The Armageddon Rag)等。而在此后的十年中,马丁转向影剧界发展,担任了多部电视剧集的编剧工作。1996年他才重返文坛而开始奇幻文学的创作,处女作便是《权力的游戏》(A Game Of Throne),即为《冰与火之歌》(A Song Of Fire And Ice)的首部曲。虽然封笔几近10年,但大师风范犹在,《权力的游戏》甫出便拿下了British Fantasy Society、世界奇幻奖和星云奖年度最佳幻想作品提名,即使是由其中抽取章节编成的Blood Of The Dragon也获得多个最佳中篇奖,在科幻奇幻界引起极大的反响。他的读者群早已是远远的超越奇幻科幻爱好者的范围,而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其中《权力的游戏》已在美国HBO播出。迄今为止,乔治·马丁已获得四尊雨果奖、两尊星云奖、一尊世界奇幻文学奖,一尊世界恐怖文学奖、十一尊轨迹奖在内的无数奖项。2011年,美国《时代杂志》将乔治·马丁评选为“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一百位人物”之一。肯定了乔治·马丁在欧美文坛上的至尊地位。
黑暗史诗和人性的火花
《冰与火之歌》新版导读
屈畅
2011年注定是“冰与火之歌”的大年。在这一年,HBO将“冰与火之歌”改编为电视剧集,并得到了包括艾美奖在内的各大权威奖项的肯定;在这一年,精益求精的乔治·马丁终于将“冰与火之歌”第五卷《魔龙的狂舞》完成并顺利出版,该书高踞《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前几名至今,马丁也被《时代周刊》评为“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100位人物”之一;在这一年,经过漫长的谈判、策划和艰苦的工作,重庆出版社将“冰与火之歌”系列华丽地重新包装上市,现在拿在读者您手中的,就是这一经典巨著的新版。
“冰与火之歌”由美国幻想小说大师乔治R.R.马丁所著,是当代奇幻文学一部影响深远的、里程碑式的作品。它于1996年刚一问世,便以别具一格的结构,浩瀚辽阔的视野,错落有致的情节和生动活泼的语言,迅速征服了欧美文坛。迄今,本书已被译为数十种文字,累计销量约二千万册,并在各个国家迭获大奖。
本书主要描述了在一片虚构的中世纪大陆上所发生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宫廷斗争、疆场厮杀、游历冒险和魔法抗衡的故事,全书七卷(包括未出的各卷)浑然一体,共同组成一幅壮丽而完整的画卷。书名“冰与火”,为的是突出人性挣扎的含义。书中塑造了无数人物,但其着眼点,却并非孤立地凸现英雄主义,奉献精神或奸猾阴谋,而是将书中人物放在一个“真人”的角度,写出他或她在大时代的旋涡中不同的境遇与选择。从写作上说,本书与莎翁的《哈姆雷特》颇有共通之处,读者能与书中角色之产生强烈呼应,共同经历这冰与火的洗礼。
新世纪以来,国内的奇幻文学引进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尤以《魔戒之王》和“哈利·波特”为个中翘楚。相对《魔戒之王》,本书可谓其直接精神继承者,同为代表欧美奇幻文学主流的“史诗奇幻”最高水平的杰作。众所周知,《魔戒之王》影响深远,可说塑造了整个幻想文学的框架与面貌,乔治·马丁本人便是托尔金的大书迷,本书中亦多处可见向《魔戒之王》致敬的桥段。但本书的划时代意义在于,它并未像同类作品一样,遵照或屈从自托尔金以降的种种写作定规,如英雄对抗魔王,小人物拯救世界等等,而是另立新章,把视点转到人身上,以真正的人在真实世界中的处境和抗争为作品的核心动力,并取得了巨大成功。“冰与火之歌”系列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起陆续出版以来, 已经影响和带动了一大批作家,他们纷纷突破原有的架构,向着更广和更深处探索奇幻文学的可能性。这个流派又被称为“新史诗流派”,它继承和发扬了《魔戒之王》的“旧史诗流派”。称《冰与火之歌》为奇幻文学的又一座里程碑,是一点也不夸大的。
另一部引进的奇幻大作“哈利·波特”严格来说与“冰与火之歌”区别甚大,前者是青少年小说,而后者是成人严肃奇幻,但两者的主题有许多共通之处,她们的主角泰半都是少年,她们都讲述了懵懂少年成长的经历。“冰与火之歌”的少年英雄们或许没有华丽的魔法,或许在时代的浪潮中并不显眼,但他们所面对的困境,乃是和你我面对的一样,都是现实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历练。这其中,或许没有生死的致命考验,但绝对有成长的烦恼和升华。对喜欢“哈利·波特”和各类青少年小说的朋友,我也郑重地推荐本书,希望大家能在从另一个角度审视世界人生时,得到崭新的愉悦。
作完横向对比,“冰与火之歌”本身有哪些独特之处,在阅读中哪些方面是值得特别关注的呢?简单地概括有如下几处:
首先,本书采用了独特的视点人物写作手法(PointofView,简称POV)。通俗地说,就好比一部大片,导演将摄影机装在不同人物的身上,并不断切换。整个故事,由甲人物以自身立场讲述一段后,便换为乙人物讲述,周而复始,坚决不开“上帝视角”。翻开本书可看到,其每章节名称皆为一人物名,该人物便是该章的视点人物。这样的写法,不仅大大增强了代入感,更主观地限制了读者(通过视点人物的视野)获取信息和进行思考的广度,为书中错综复杂的线索设置提供了必要的帷幕。作者的另一巧思在于,相对于采取这一写法的同类作品常出现的时间线索混乱、叙事搅成一团等弊端,本书经过精心梳理后,每个章节的时间互不交叉,而是呈现精巧的上下承接的关系,虽然视点人物不同,但故事却在不断推进。
其次,本书每个章节张弛有度,节奏感非常强烈,能吸引人连续地阅读。乔治·马丁在写作“冰与火之歌”之前,已获得多次雨果奖、星云奖、轨迹奖等等,并在好莱坞担任编剧长达十年之久,丰富的经历,使本书成为了他三十多年写作经验的总括和升华之作。本书的每个章节,读者都可以很轻松地发现其自身的起始、进行和高潮,本书的每一卷,也形成自身的起始、进行和高潮,乃至由整个七卷组成的“冰与火之歌”,也呈现出这样完整的结构和韵律的美感。它们不仅互相串联,其中更包含了无数的情节兴奋点。作者曾说,担任编剧,最痛苦的是不能将自己的才华在四十五分钟一集的时间内释放出来,而本书,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他对自身抱负的实现。
第三,本书诚如前文已提及的,其核心在于“人”。人类的生活,是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由是本书也不提供简单的答案。她不仅包括无数扣人心弦的情节,更重要的是,它所描述的情景,往往是真实人生中无可回避、必须面对的东西。看过《权力的游戏》的读者朋友,不妨在下列问题上作深入思考,如琼恩·艾林死亡的真相,行刺布兰的真相,乃至琼恩父母的真相等等,相信作者最后会让你大吃一惊。在其他幻想文学作品中,读者往往习惯于主角落地百尺毫发无伤,或危机时刻总能化险为夷,而本书将带来真正的惊愕。在乔治·马丁笔下,每个角色均以其真实的轨迹在运行,成功、失败、痛苦与死亡交织,本书正是通过这样的构架翻动着读者的情绪。
第四,本书是典型的西方史诗奇幻文学。既然是史诗,其关注的问题宏伟,全书的格局庞大,她把历史,人物,宗教,神话等交织在一起,展示出一个亦幻亦真的世界。马丁曾在采访中说:“我喜欢历史小说,但历史小说最大的局限是结局已经基本注定,不论作者付出多大的巧思,都失去了最大的悬念点和高潮设置处。”所以,他选择了“冰与火之歌”这样一个虚构的时空。另一点值得关注的,是在奇幻文学必不可少的“魔法”元素上,马丁秉承托尔金的精神,运用得非常精巧,着意追求神秘感。读者们或许记得,《魔戒之王》中虽然出现了大量的神灵和超自然现象,乃至有伟大的法师甘道夫等,但书中却没有具体描述任何一种魔法。马丁非常赞许这种思路,他曾说“魔法等元素就好比调 料,不用则无以凸现奇幻氛围,滥用则会串味。”在这思想的指导下,相对于无数火球满天飞的作品,《冰与火之歌》之中的魔法显得非常精细、神秘和巧妙。
本书的出版,在六年以前,已经了了笔者一个多年的心愿;而它能在六年之后隆重推出新版,更是让人喜极而泣的幸事。对一直以来,国内文坛苦于少有优秀奇幻文学作品的引进,部分粗制滥造的读物,甚至使得国内文学界将在西方百花齐放,无比兴旺的幻想文学归入了少儿读物和幼稚作品一类。而“冰与火之歌”正如一盏明灯,向人们展示了 真正的奇幻作品的模样,任何人只要有心,都能够通过她进入奇幻世界,享受奇幻小说的无穷魅力,这是她最值得我们骄傲之处!
笔者相信本书的再版一定能获得成功,也一定能推动新一轮奇幻文学写作、引进和阅读的风潮。随着重庆出版集团这样实力雄厚的文化实体对这个新兴而蓬勃的领域越来越大的投入与关注,随着国人阅读口味的不断提高,奇幻文学的未来无比光明!新版推出之际,笔者仍然要郑重感谢重庆出版社的各位领导,是他们一如既往的支持,才有本书的诞生;尤其是本书的责任编辑邹禾先生,为本书的出版奉献了超乎责任的心血。就个人而言,我觉得最弥足珍贵的是这些年来千千万万爱上冰火的朋友,他们骄傲而热情地宣称着本书,是他们给了笔者和出版社以莫大的鼓励。这些在龙骑士城堡、百度贴吧、人人网和其他诸多论坛博客上以及线下活跃的朋友们,“冰火”在中国的荣耀都属于你们,你们有资格享受到她的全部乐趣。
愿奇幻文学在中国生根发芽,蒸蒸日上!
《冰与火之歌》与我的七个瞬间
屈畅
此“后记”者,原是一篇小随笔,在“冰火”电视剧第一季播得火热时,应诸多朋友的要求和鼓励,本人所作出的回应及对之前多年经历的纪念。新版“冰与火之歌”推出时,应编辑之邀将此文附在全书之末,基本仍是当初网络上的原文,仅作少许润色而已。
此文虽是肺腑之言,却深愧个人色彩浓重,亦深感将来责任之重大。勉之勉之!
一、游戏
我爱“冰与火之歌”,从我在大二时代第一次读了第一卷的大约三分之一起,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
我坚信它是我见过的最棒的奇幻小说。
所以我从那时开始,就一直怀有这个颇有些不知天高地厚的理想:
我要让王者最终成为王者,我要让更多的人知道这套书,我要通过自己的力量让它传播出去。
当等了又等,努力了又努力,终于机会被我争取到手的时候,我的想法是:
我不是最棒的译者。
我的文笔不算很好,我的知识面有缺陷,英语表达是我的弱项,甚至我的写作经验当时也非常匮乏。
但我相信,在那个时间点上,有一定的写作能力、有比较丰富的知识、有对奇幻的了解,更重要的是怀有真诚的热情和投入干劲,可以用细致的耐心和苦心经营来做好这个书的,并没有几个人。我可以去挑战它。
托出版社邹禾编辑的福,最初四卷书的出版大体还算顺利,虽然有过一些波折,如某卷初版只能印刷5000册、某卷出版连续遇阻拖延等等,但事后看来,真的都不算什么。
我毕竟完成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对自己许诺的事。
并看着冰火一步步地成长,一步步地接近王位。
回首往事,我似乎没有朋友诸君们的那种世事沧桑感、别离之后的回归感。因为我一直在它身边,我感谢它带给我的过分夸张的荣耀,我跟着它走下去。
二、纷争
翻译冰火时,我最大的挑战,或许也是最大的成就,乃是对原文里若干线索和伏笔的还原。这些伏笔是马丁先生的精妙所在,也是史诗奇幻的魅力所依。
为达成这个目标,我便不能以主观的态度按照我自己的想法去遣词造句。
我必须考虑到,我的文字能不能把同样的迷团传达给读者,一如马丁先生的原著一样。
于是我进入外文论坛里跟进各种讨论帖子。
那时冰火的英文官方论坛还没有搬家,那个老论坛我记得有200万以上的回帖——当然我不可能全部看完——我重点阅读的,是reread(重读、精读)帖。
老外每提出一种新奇的观点,我就记录下来,然后去对照同样地方的中文翻译。我把自己当成是一个刚入门的读者,抛开一切先入为主的认识,当我读某个地方的时候,我能联想到老外联想到的那些个新奇观点吗?
如果想不到,那么就得改,那说明我的文字并未能够准确还原马丁的意图。
在“冰与火之歌”的翻译里,修改和真正翻译所用的时间比,至少在2:1以上。
与之类似,在冰火系列的专门资料站中,有关于冰火的衣食住行、武器法律、纹章地理等等各种设定的大全,全部是从书里摘录的细节,纷繁复杂,而我把它们全部打印了出来。厚厚的几大本。
在冰火几卷书最后的修改中,我捧着这几大本打印材料,一条一条逐条对照小说确认和修订。
也许我文笔做不到最好,但一切基本事实必须保证。
那厚厚的几大本资料,现在我还留着。
三、风暴
“冰与火之歌”的半官方论坛建在“龙骑士城堡”,是其文学区的子版块之一,它始建于2005年,到现在已有了整整六年多历史,而我从建坛第一天起就是那里的版主。
它最终成为了整个龙骑士城堡里最活跃、帖子最多的版块,同时也是惹起纠纷最多的地方。
许多朋友可能很难想象,它一开始建立时有多么“渺小”,为发一场讨论,又有多么费劲,因为只有极少的几位朋友对冰与火之歌感兴趣。
论坛最初的5000个或10000个帖子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达到的。
然后冰火迎来了发展期。
随着老版卷二、卷三、卷四的陆续出版,读者大大增加。
我早年在某些论坛里的不愉快经历和我素来的自由主义想法结合在一起,使得我从一开始就定下了该分区论坛的极大宽容主义政策,它包容一切思想——当然,宣传盗版或辱骂马丁先生是我不能容忍的——除此以外,论坛里可以尽情发表看法。
我一直认为,这是冰火论坛能够兴盛的原因之一,但这也给我自己带来了无穷的麻烦。
因为各种极端观念的涌现和碰撞,导致其他分区的版主纷纷用怀疑的眼光看向这个“熔炉”。
时不时的,有人跳进来“抓人”,封掉冰火区的朋友,而我每次都要进龙堡的骑士圆桌会中,去“保释”这些人,并为他们辩护。
这样的争斗,最频繁时,一月竟然发生了两三回,也一度让我跟一些老朋友的关系搞得很不好。
我想说的是,我对这一切并不后悔,我这么做,不单是因为我喜欢冰火,企图宣传冰火,更是我认为任何兴旺发达的地方,都应该做到包容、宽容,并在此基础上的引导。
这也不止是关于冰火,而更关乎咱们奇幻事业乃至一切文化事业的兴旺发达。
四、盛宴
我喜欢上豆瓣,部分原因也是因为冰火,因为那里有冰火书籍的页面。
很长一段时间来,我上豆瓣的第一反应就是直奔冰火那几本书的页面,看看那个“读过”的人数增加了多少。
我知道,这是一个silly idea⋯⋯也许一周只有几人的变化,但我就那么看着人数从500到了1000,终于过了1000⋯⋯到了2000⋯⋯而评价始终没有低下去。
早几年,每当我打开baidu,不知道干什么的时候,也就搜索“冰与火之歌”。
我会连续翻过几十个标签页,希望找到某人博客上有相关的新评论,这代表我们又增加了一个热心读者,而我会津津有味地看完他所有的话,并从中获得力量!
所以,今天很多朋友的博客、其实我都是看过的,只是我通常木有留言,而到现在,冰火的评论已经太多太多,终于到了我看不完的地步。
尤其突出的就是冰火的百度贴吧。
我最近一次望眼欲穿的守侯,是冰火的人人网公共主页“权力游戏”,我看着它一个人一个人的增加,而这个主页本身,也是我守侯了几十个晚上方才申请下来。
我蹲在每一个角落里,看着文化的生长。
五、狂舞
随着HBO改编电视剧的播出,冰火及其文化在全球范围内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高潮期。若顺利按照既定计划,把冰火改编为七-八季电视剧,再加上中间推出的后几卷冰火小说原著以及电脑游戏等等,那么至少在未来十年内,冰火都将是史诗奇幻界,乃至整个幻想文学圈的头号热门。
对于冰火的粉丝们而言,这是何等的幸福与荣耀呢?
在这份幸福面前,我也忍不住“下海”去做字幕翻译,甚至忍不住对电视剧观众里的“原著党”指手画脚起来:
电视剧和小说是不同的有木有!!
影视有影视的规律,也有其创作的自由,不应是照本宣科有木有!!!
人家老外比你看书看得精,人家还知道心平气和地讨论,你急着跳出来吐嘈为哪样啊?有木有!!!!
眼看着这蒸蒸日上的局面,我不由得心生狂想:
也许真能有一天,“冰与火之歌”会成为中国流行文化里一朵夺目耀眼的奇葩,并传承光大。
——而这,当然照例会收到很多不可能、不可能、不可能的评价。
但这些“不可能”犹如史塔克的族语“凛冬将至”般在我耳边絮绕,却被我的热血下意识地弹开。
路,一步一步走,这是我的坚持。
六、寒风
其实,故事的一开始是冬天大四的冬天,我是在学校附近一个屋顶临时盖的房子里度过的。
就那种顶楼带屋顶花园的,业主就着花园搭了两房子租出去。
一千块三个月,就那时来说,不贵也不便宜。
但那实际上不是一个住人的好地方,所谓的冬凉夏暖。
那个冬天,我在那里完成了冰火第一卷的最后修订,本意是想找一个恬静的地方,结果却时常冷得浑身发抖。
基本上,我的速度是一天一章,遇到长的章节,那一两天还完成不了。我要在中英文间反复比对,仔细思考。
冷到受不了的时候,就考虑下楼去买点吃的。
悲剧的是,那个楼有八层,而且没电梯。
于是跑上跑下成了一种别有味道的挣扎。
没有哪个冬天像那时那么冷。
却好在有几位朋友一直在网络上鼓励我。
他们说我好,说我牛x,但其实那时我除了玩票似的张贴过一些翻译,什么也没做过。
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对我那么有信心,真的很感激。
到现在每天都可能有许多朋友来夸我,说我是所见过的最好的译者。
我没有故意推脱过,因为这话说起来确实很入耳。
但我知道我没有那么好、远远不及。
每当有人说我的翻译不好,往往立刻有十个人站出来反驳,我觉得很v5、很nice。
但在我心里面,我觉得我只是在正确的地方做了一件正确的事情,而我担心在意的,是怎么把以后搞得比以前更好。
不要让大家失望,重复着这个简单的愿望,这个愿望简单到说出来肯定让大家失望。
七、梦想
简单是我。我看了很多关于冰火的文章,轮到自己写的时候,我发现其实我没办法发出那么多的煽情。
我是真把冰火当成了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我爱冰与火之歌,它在我手中最初只是一棵小小的树苗。
没有人知道它,没有人了解它。
更没有人谈论它。
我满心希望它能够长大,不止是我私密的读书爱好,更能走向广阔的天地,赢得大家的赞扬。
我不止是作为译者,更是作为一个介绍者、推广者、爱好者,一直活跃着。
这期间,我经历过感情的风波和许多不如意,追寻中的我,时常感到孤单寂寞。
同时,我也并非始终若一个狂信徒般追着冰火,我也有一段时间把它放下。
那时候,每当有人来追问我冰火的各种设定,我都会说待我回去查查,其实我根本就记不清楚了但它毕竟像一棵小树慢慢长大,慢慢有了更多的枝桠,而我总是会回来呵护它。
它让我相信,默默耕耘的价值,有那么一种油然滋生的豪迈感,实实在在的骄傲。
如果她,“冰与火之歌”是一道阳光的话,她不偏不倚地照在我对于灿烂春天的信仰上。
冰与火之歌
这是第一篇卷一:权力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