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喊叫的孩子

字数:937

济贫院大街那幢楼里出事后第二天,一个孩子好像来自奥斯特利兹桥那边,通过右边的平行侧道,踏上枫丹白露城门的方向。黑夜已经降临。这个孩子苍白,瘦弱,身穿破衣烂衫,二月里还穿着一条布裤,在放声唱歌。

在小银行家街的拐角,一个弯腰的老女人借着路灯在一堆垃圾中搜索;孩子经过时撞上她,退后一步,大声说:

“嗨!我当是一只大、一只大狗呢!”

他用一种嘲弄的声调第二次说这个“大”字,要用大字才足以表达意思:一只大、一只大狗!

老女人愤怒地挺起身来。

“坏孩子!”她咕哝着说。“假如我不是弯着腰,我会找准地方扫你一脚!”

孩子已经走远了。

“哎哟哟!哎哟哟!”他说。“既然如此,也许我没有搞错。”

老女人气得憋住了,完全直起腰来,发红的路灯光迎面照亮她苍白的脸,坑坑洼洼,布满皱纹,鱼尾纹连上了嘴角。她的身躯淹没在黑暗中,只能看到她的头。仿佛是亮光在黑夜中剪下的“衰老”面具。孩子注视着她。

“夫人,”他说,“这样的美我受不了。”

他继续走路,又唱了起来:

“尥蹄子国王

出发去打猎,

把乌鸦打光……”

唱完这三句,他住了声。他来到50—52号门牌前,看到大门紧闭,便开始用脚踢门,又猛又响,显出那是他大人的鞋,而不是他孩子的脚踢的。

但还是他在小银行街角遇到的那个老女人追赶过来,大叫大嚷,双手乱舞。

“干什么?干什么?天主啊!要把门踢穿啦!要硬闯进楼里啦!”

脚继续踢门。

老女人大喊大叫。

“眼下是这样看房子的吗?”

突然,她停止喊叫。她认出了顽童。

“什么!是这个撒旦!”

“嗨,是老太婆,”孩子说。“你好,布贡老妈妈。我来看我的老人家。”

老女人做了个混合的鬼脸回答,这是表示仇恨的出色的即兴表演,得益于衰老和丑陋,可惜淹没在黑暗中:

“没有人了,混小子。”

“啊!”孩子说,“我爸爸在哪儿?”

“在福斯监狱。”

“哦!那我母亲呢?”

“在圣拉撒路监狱。”

“那么,我的两个姐姐呢?”

“在玛德洛奈特监狱。”

孩子搔搔耳后根,望着布贡大妈,说道:

“啊!”

然后他掉转脚跟。过了一会儿,呆在门口的老女人听到他年轻嘹亮的嗓子唱起来,歌声没入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幽暗榆树下:

“尥蹄子国王,

出发去打猎,

把乌鸦打光,

迈着双长腿。

想从胯下过,

两苏不算多。”


[1]马蒂厄·朗斯堡,17世纪比利时列日的司铎。

[2]拉瓦特(1741—1801),瑞士作家,神学家,用德语写作,提出面相术。

[3]所罗门说:“虚荣,虚荣,全是虚荣!”

[4]罗斯柴尔德,原籍德国犹太人的银行家家族,第一位是梅叶尔·昂舍尔·罗斯柴尔德(1743—1812),延续至今。

[5]塞莉曼娜,莫里哀的喜剧《恨世者》的女主人公。

[6]艾耳密尔,《伪君子》的人物;贝利泽尔(500—565),东罗马帝国名将,为皇帝嫉妒,流落为乞丐。

[7]拉丁文,“在僻静处相会,想必他们不会念《天主经》”。

[8]歌利亚,《圣经》中的巨人。

[9]塞利尼(1500—1571),意大利金银首饰匠和雕塑家,当时艺术的代表之一;维庸(约1431—1463之后),法国诗人,善写谣曲,曾行窃过,多次入狱,写下《绞刑犯谣曲》自况。


二十一、本应先抓受害人第四部 普吕梅街的牧歌和圣德尼街的史诗